在《艺术家的人格(节选)》中说:“诗人是完全内向的,或完全是外向的”一一这说明艺术家在人格类型中属于是两个极端,是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世界的人。一个生活在人类的无意识中,而一个生活在真实的,现实的世界里。
完全内向的,不一定是艺术家:自我萎缩型一一难以统一;在气质类型中属于弱型,抑郁质;霍妮的三种神经症类型之一的“回避人”神经症;兰克所说的,过分的狭窄化,过于狭隘地生存于自己的世界中的神经症患者;曾经的“孤独症”,现在自闭症谱系中不包括AS在内的高功能自闭症;自我封闭,避免亲密关系,无感觉能力,生活在人类的无意识中;停留在对立、冲突、矛盾和斗争的二元阶段;停留在畜群意识,自我意识,主体意识三种意识中的“自我意识”层面;在弗洛伊德《心理学入门——心理能量分布和配置》中是:如果大部分能量被超我控制,他的行为就很有道德;在九型人格心理机制中,人的生命能量从上到下聚集在三个中心:头、胸,腹。是:以头部为能量中心的人,偏重于理性的思考;是世界上只有三种人之一的,超我力量过于强大的人;以《心与脑的研究》,他们突出的是“脑”:孤立的脑, 没有心的结合,脑不过是一堆具有剌激反应的神经机能系统;以练功的原则,人体的“上虚下实”:(从气一元论的观点看,元气为生命之“根”,有了此“根”基于健康的一切才有了最基本的保障。气息下沉归根,是一种安详自守的状态,是人类生存质量的根本保证;)如气浮聚于上,人的头颈肩背常处于紧张状态,是人处于紧张、应激状态的根源。
完全外向的,不一定是艺术家:自我否定和自我膨胀型一一消极的统一;在气质类型中属于不可遏制型,胆汁质;霍妮的三种神经症类型之一的“对抗人”神经症;兰克所说的,过分的开放,过于放任地飘离了自己的世界的,超感觉的、开放性的神经症患者;在弗洛伊德《心理学入门——心理能量分布和配置》中是:如果能量还停留在本我——心理能的根源处,他的行为就具有冲动性;在九型人格心理机制中,人的生命能量从上到下聚集在三个中心:头、胸,腹。是:以腹部为能量中心的人,偏重于本能和行动;是世界上只有三种人之一的,本我力量过于强大的人;以《心与脑的研究》中,他们突出的是“心”,脑与意薄弱。
完全外向的,不一定是艺术家:他们的人格分化演进不同于完全内向的人。他们也是从无意识中走出进入了自我意识。不同之处在于,完全内向的人,他们的人格分化演进是从无意识中走出进入了自我意识。而自我分化的完成是,意识必须要穿越脑到达心。而完全外向的人,由于他们的本我过于强大,犹如脱缰的野马。所以他们的意思不但穿越脑到达心,而且还穿越了“心”,直达“心”以下的本我——心理能的根源处。他们的“主体意识”不但形成,而且还超越了,过于的“主体化”。有一段话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因为过于主体化和过于强烈,这样的力比多投入是任何主体都无法承受的。”
完全内向的人,“主体意识”没有形成,所以他们没有“主体”,他们的生存是以“意识”;完全外向的人,他们的“主体意识”不但形成,而且还超越了,过于的“主体化”。他们的生存,是以身体的直接参与。
有关这种有“主体”和没有“主体”的区别,也可以说是“大相径庭”,我从莱恩的《分裂的自我》中摘录两段话来说明。里面有“主体”的称为“身体化的人”,没有“主体”的称为“非身体化的自我”:
身体化的人:身体化的人感到自己有血有肉,筋腱骨骼俱全,感到生物学上的生动与真实:他知道自己是实在的。他完全内在于他的身体,就此而言,他可能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感……他被身体的欲望、身体的满足和快乐,以及身体的挫折所纠缠。个体由是有了自己生活的起点;他的身体对他来说是一个基础,在此基础之上,他可以作为一个人与其他人交往。
非身体化的自我:非身体化的自我没有用身体去生存,正因为如此,他是无人。这样一种自我与身体的分离,使得非身体化的自我不可能直接参与现实生活的任何内容,因为,这些内容是身体知觉、感觉和运动(表情、姿势、话语、行动等等)之高度专一和深思熟虑的结果。因而,非身体化的自我作为所有身体行为的观望者,无法直接参与其中,它的作用只能是观察、控制和批评身体的经验和行为,从事那些通常所谓纯“精神”的活动。也就是说,非身体化的自我变成了一种过度意识。
《艺术家的人格(节选)》中说:没有一个诗人在情绪上是成熟的,或者说接近于“成年人的人格”:
这也符合荣格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说:“也可能会停留或固守于一种儿童的原型,不愿意变得成熟起来”;也符合卡夫卡所说:“永远的童年时代,我像一个孩子,在成年人中流浪。”
“成熟人格的基础是第三阶段的多元思维”,而完全内向者是停留在对立、冲突、矛盾和斗争的二元阶段。即使是过于“主体化”的完全外向者,他们同样也是不成熟的,或者说接近于“成年人的人格”。因为他们脑与意的薄弱,所以会偏重于本能和行为。以本能和行为来行事都是一种幼稚的,不成熟的表现。人称“野兽”的前拳王泰森就是一个例子,有说泰森的心理年龄恐怕还不如一个8岁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