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困惑
晔阳
抗抑郁治疗的经典措施是提高五羟色胺(5-HT)的细胞外浓度。这类治疗的主要药物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5-HT重摄取抑制剂。前者通过抑制5-HT被单胺氧化酶的氧化破坏而延长5-HT的作用时间;后者则是通过抑制对5-HT被重摄取回收的“清除”而延长其工作时间。新近的药物出现了5-HT 受体的直接兴奋剂,来补充替代 5-HT的不足。药效出现在开始一段的治疗以后,而且许多患者逐渐都有了治愈感。但是在经过一段的好景以后,经意或是不经意的情况下,多数患者都出现了“复发”,或者“治疗失效”。而后不得不改用其他药物,重新开始。这一现象一般为药物治疗的生物学自我调整现象。
这是由于人体的神经调节系统进化到了非常复杂而周密的水平,并不受任何一项改变而轻易的被改变的程度。也就是说,当体内探测到了有人在“肆意”试图改变你脑内的5-HT 浓度的时候,他把你视为外来干涉,要防御性的“自卫”。这种自卫的方法就是“下调”5-HT 受体的浓度。因为5-HT 的作用是通过它的各种不同“受体”来进行的,下调受体的数量,也就相当于减少了5-HT的效率。因此,长时间的使用5-HT类抗抑郁药,实际上是把体内的5-HT 效能“降低”,本来的药物剂量或者药物类型,将难能继续有效。
遗憾的是,目前的科学知识还没有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而这种体内的自我调节,也适用于其他进入体内的化学“物质”。因此,单一的进食任何一种药物或者营养物质都必须注意其可能的潜在的副作用。
[ 本帖最后由 晔阳 于 08-6-27 00:34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