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美惠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 周总理震撼全世界的照片(彩色版) 纪念周总理去世32周年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08-1-8 19:17:23 | 只看该作者
      怀念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2008年3月5日,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重温周恩来总理!
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伟大辛劳的一生!!为中华民族鞠躬尽瘁的一生!!周恩来总理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建树的卓著功勋,他崇高的精神和人格,丰碑似地屹立在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深深地铭刻在中国各族人民的心里。


     1898年3月5日生,周恩来总理生于江苏淮安,原籍浙江绍兴.2008年3月5日,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重温周恩来总理,不仅仅是一种缅怀,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我们应当学习周恩来总理的精神,做周恩来总理这样的人!在新的历史时期,把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未竟的事业进行到底!

     周恩来总理是重视科学技术和尊重知识分子的典范。他提出:“科学是关系我们的国防、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有决定性的因素。”“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他真诚地把自己看成人民的“总服务员”,切切实实,兢兢业业,履行着“为人民服务而死”的诺言。他每天都孜孜不倦、夜以继日地工作着,这成了他毕生勤勉的显著标志。他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心里时时记挂着人民群众,只要是关系群众生老病死的事情,他总是体贴入微、关怀备至。他飞临抗洪前线,奔赴地震现场,哪里有灾情,哪里有群众的困难,就及时出现在哪里。

       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时,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这是非常罕见的事,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还没有为谁下过半旗。一些国家感到不平了,他们的外交官聚集在联合国大门前的广场上,言辞激愤地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的国家元首去世,联合国的大旗升得那么高,中国的总理去世,为什么要为他下半旗呢?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就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台阶上发表了一次极短的演讲,总共不过一分钟。他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它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它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他们的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周总理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说完,他转身就走,广场上外交官各个哑口无言,随后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在复兴我们中华民族,建立新中国的艰苦岁月,在文化大革命的混乱和艰难的环境中,敬爱的周总理始终为国家为人民一路奋斗不息!我国在解放之初还不能制造一辆汽车,而到六十年代后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很快相继研制成功,周恩来总理为此作出了卓越贡献。 永远怀念您!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9-3-7 18:53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08-1-8 19:19:14 | 只看该作者

周恩来的婚恋观探析(费虹寰)

 周恩来是20世纪中国乃至世界的伟人,他与一代伟大的女性邓颖超的不凡结合和完美婚姻,一直成为世人传诵的佳话。本文力图在探讨周恩来婚恋观的同时,在推进周恩来人格风范研究方面做一点有益的工作和初步尝试。

  周恩来婚恋观演变及形成的基本轨迹

  和周恩来本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几乎同步,在他青年时代的生活中,可以明显地发现其婚恋观演变、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轨迹。

  在反映早期周恩来婚恋观的史料中,张鸿诰的回忆文章较有代表性。他写道:“我记得1916年春夏之交的一个晴和天气,我俩(作者注:指张鸿诰和周恩来)吃过晚饭到南郊散步,他告诉我说:严(作者注:指严修)家托赵大爷向我提亲,要把女儿许配给我。他说,我是个穷学生,假如和严家结了亲,我的前途就一定会受严家支配,因此辞却了。”1周恩来婉拒了严修的美意可以说明:第一,周恩来从小就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救国救民的志向和反封建促使他能够抵御早婚的流俗和功名利禄的巨大诱惑,坚持走自己的奋斗之路。他的拒婚之举不是偶然的念头和片刻的冲动,而是以深刻的心理动因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为心理依据和思想背景的;第二,周恩来是一个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人,他重视敦品立德,鄙视攀龙附凤的无耻行为。周恩来当时年仅18岁,世界观还在形成过程中,因此他的思想水平只能在原有的朴素观念和传统道德观念的制约下,停留在道德层面上,不宜将其当时的拒婚行为过早地提升到理性层面。

  1917年9月,周恩来东渡日本求学,1919年4月回国。在这一年半的求学生涯里,周恩来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人生和花样翻新的理论思潮,思想经历了痛苦的蜕变。他由孤寂而苦闷,从虚无思想到进化论,直至接受初步的马克思主义的启蒙,完整地体现出由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典型的、一个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的思想变化轨迹。而他的婚恋观,则集中表现出深受西方思想影响的、以独身主义为基本特点的多种唯心主义婚恋观的混杂。其中主要是受到根源于西方新教的虚幻的“柏拉图式”的爱情观的影响。

  周恩来留日期间,一直笃信“独身主义”。他在日记中写道:“晨起读《新青年》,晚归复读之,对所谓排孔、独身、文学革命谙主义极端的赞成。”2应该说,周恩来的“独身主义”,主要是由于他的思想受到了“柏拉图式”爱情观的极大影响。

  “柏拉图式”的爱情观是一种以禁欲主义为基本特征的爱情观点。它拒绝承认夫妇之间有爱情存在。它的目的是没有肉体接触的灵魂的融合,并以此作为获得永恒幸福的唯一途径。在周恩来的旅日日记中,可以看到“夫妇除生育外无功能”3、“夫妇间非情字结合”4、“‘情’为一至洁至白之物”5的内容。从这言简意赅的论述来看,周恩来将爱情与“夫妇”即婚姻之间的关系截然斩断,大力歌颂爱情本身的纯洁美好,这其中的确体现着“柏拉图式”爱情观的精义。周恩来还说道:“自由恋爱无男女,人生何必有妻拏。……我今天给乃兄的信,说的人生婚姻的事,我说是人生最苦恼的事。……我想人生在世,恋爱是一种事,夫妻又是一种事。恋爱是情生出来的,不分男女,不分美陋,凡一方面发出情来,那一方能感应的,这就可以算作恋爱。……至于夫妻,那纯粹为组织家庭,传流人种的关系,才有这个结合。不过夫妻由恋爱中生出来是真夫妻;若随旁人的撮弄,或是动于一时感情的,这个夫妻实在是没有什么大价值。按着这理推,是恋爱的范围广,夫妻的范围狭,恋爱里可以有夫妻这一义,而夫妻绝不可以包括恋爱的。”6根据周恩来对于婚姻和恋爱的认识,以及它们与“柏拉图式”爱情观的关系,可以作如下分析:第一,周恩来认为,恋爱与夫妻是应该截然分开的。他主张自由恋爱,认为爱情纯洁而美好,同时,对于夫妻关系,他认为只具有“传流人种”的功能。他并没有根本否定婚姻,只是在某种程度上不太赞成罢了,这其中既有“柏拉图式”爱情观的基本精神,又有恋爱至上的意味;第二,所谓“自由恋爱无男女”,是指男女都有自由恋爱的权利,自由恋爱并不是男人的专利。这一思想是与经典意义上的“柏拉图式”爱情观相抵牾的,一定程度地反映了周恩来强烈的反封建和反传统精神。“柏拉图式”爱情观根本否定男女平等,它“不仅诅咒两性关系,而且诅咒妇女”7,这明显是不能与周恩来的主张相吻合的;第三,周恩来只是反对没有爱情的婚姻,却没有否定由恋爱中生出的真夫妻,他只是反对一时冲动的草率结合。周恩来在此阶段的婚恋观呈现出一种极其复杂的、各种思想的混合现象,这与他复杂的思想来源有关。

  周恩来的相似于“柏拉图式”的爱情观,本质上根源于青年对纯洁爱情的热烈向往和对封建传统的反叛。他在受到“柏拉图式”爱情观的巨大影响的同时,还不可避免地受到本世纪初个性解放和中国传统文化、无政府主义等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因此,他当时的思想是庞杂无序的,也是易变的。“柏拉图式”爱情观是一种脱离实际的、虚假的爱情观,实际上包含着野蛮的禁欲主义的实质。其所谓“纯洁”、“高尚”同样也遮蔽了青年周恩来的眼睛,尽管周恩来的婚恋观并不完全是经典意义上的“柏拉图式”的爱情观。

  1919年4月,周恩来从日本回到祖国,随即投身于五四爱国运动。在这期间,对于婚恋问题,很难发现周恩来有多少更新的认识。邓颖超曾经回忆道:“我们‘觉悟社’相约,在整个运动时期,不谈恋爱,更谈不到结婚了。那个时候,我听说你(作者注:指周恩来)主张独身主义,我还有个天真的想法,觉得我们这批朋友能帮助你实现你的愿望。我是站在这样一种立场上对待你的。”8据此,我们可以认为,周恩来抱定“独身主义”的原因主要是旅日时期思想观念的延续,而且尽管其来源非常复杂,但显然还有革命斗争的需要。

  1920年11月,周恩来赴法勤工俭学,1924年7月回国。在欧洲的3年多时间里,周恩来经过认真的考察、研究和推求比较,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世界观的最终形成,也促使周恩来对于恋爱婚姻问题的认识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进展。当然,有材料证明,在旅欧时期,周恩来的婚恋观也同样有着一个明显的转变过程。

  1921年1月30日,周恩来在信中写道:“家庭一事,在今日最资学者讨论,意见百出,终无能执一说以绳天下者。……人类爱情作用,属于神秘者多,其以科学方法据为讨论工具者,卒无以探情之本源也。惟分而论之,则爱情为一事,家庭又为一事。中国旧式家庭之不合时宜,不待论矣;即过渡时代暨理想中之欧美现今家庭,又何尝有甚坚固之理论与现象资为模仿邪?……吾虽主无家庭之说,但非薄爱情者,爱情与家庭不能并论之见,吾持之甚坚。……即兄所谓‘等量并进,辅翼同功,精神健越’,亦不外示爱情之可贵,固无以坚家庭之垒也。”9这是目前发现的周恩来婚恋观发生根本转变之前,对于婚恋问题的最后阐述。由此可见,周恩来在旅欧期间的前一段时间里,所持的婚恋观仍旧与旅日及五四时期一脉相承,并未产生实质性飞跃。

  在战后欧洲共产主义运动日趋高涨的形势下,经过不断地推求比较,周恩来终于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随着新的信仰的确立,崭新的婚恋观也就应运而生了。1922年秋天,留在天津的邓颖超收到了李维汉从欧洲带回的周恩来的信。10周恩来在信中向邓颖超倾吐了热烈的爱情。邓颖超还在周恩来寄来的印有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像的明信片上看到这样的词句:“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那样,一同上断头台。”11这是有别于常人花前月下海誓山盟的一个革命家的爱情盟誓,明确表达了周恩来将个人的生活和爱情溶入政治信仰以及全人类解放事业的独特而高尚的婚恋观。30多年后,周恩来在教育他的侄女正确对待恋爱和婚姻问题时,讲到过自己和邓颖超确定爱情关系的经过,他说:在旅欧初期,他曾经有过一个比较接近的朋友,那是个美丽的姑娘,对革命也很同情。“当我决定献身革命时,我就觉得,作为革命的终身伴侣,她不合适。”他所需要的是“能一辈子从事革命”、能经受得了“革命的艰难险阻和惊涛骇浪”的伴侣。“这样,我就选择了你们的七妈(注:指邓颖超)。”12这是周恩来崇高婚恋观的鲜明写照。

  至此,周恩来彻底抛弃了有着浓厚唯心主义色彩的“独身主义”婚恋观和“柏拉图式”的爱情观,走上了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自由解放而奋斗的革命道路,他的正确婚恋观也最终成熟。

  周恩来婚恋观的实质:爱情与事业的完美结合

  我认为只要把握了以下两种关系,就可以比较全面地把握周恩来婚恋观的实质。此外,通过周恩来对于晚辈以及青年同志婚姻问题的看法,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透视周恩来婚恋观的内涵。

  第一、作为世俗意义上的夫妻关系

  无论是战争年代的戎马倥偬,还是和平时期的家居生活,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爱情和婚姻生活都表现了温馨、诚笃、和谐及互敬互爱的特点。

  在一封封思念殷殷的家书中,周恩来和邓颖超之间的夫妻之情,溢于言表。1942年周恩来在重庆因病住院,在给邓颖超的信中,他写道:“……病中说错一句话,内疚无似。……结婚十八载,至友兼爱妻;若云夫妇范,愧我未能齐。”13病中的周恩来由说错一句话引起对于18年来夫妻生活的回顾,非常感人。周恩来在长期的革命生涯里,为党的事业日夜奔忙,心中充满了对邓颖超的愧疚和歉意……建国后,周恩来日理万机,仍旧不忘忙里偷闲,告慰妻子。周恩来在另一封信中,就未能及时给邓颖超回信写道:“……两星期前,陆璀答应我带信到江南,我当时曾戏言:俏红娘捎带老情书。结果红娘走了,情书依然未写,想见动笔之难。……你如在四月中北归,桃李海棠均将盛开……忙人想病人,总不及病人念忙人的次数多,但想念谁深切,则留待后证了。”14而且更多的夫妻之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相互关心和爱护上。邓颖超说得好:“我们是根据我们的革命事业、我们的共同理想相爱的,以后又发现我们有很多相同的爱好,这也是我们生活协调、内容活跃的一个条件。”15应该说,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夫妻关系中,有着丰富的意韵和多重感情层次,单从世俗意义的夫妻关系上看,是达到了极高的境界的。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为周恩来婚恋观的一个侧面。

  第二、爱情婚姻与共同事业的关系

  可以这样说,抓住爱情婚姻与周恩来和邓颖超所献身的共同事业的关系,是探索周恩来婚恋观的关键所在。

  哲学家黑格尔曾说:“爱情是男女青年共同培育的一朵鲜花,倘若把它囿于‘个人私生活’的狭小天地就要枯萎凋零,只有使它植根于‘为人类幸福而努力奋斗’的无限沃壤中才会盛开不衰。”众所周知,自从周恩来确立了正确的婚恋观,他的爱情和婚姻生活就一直与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邓颖超曾经这样写道:“……我们之间的书信,可以说是情书,也可以说不是情书,我们信里谈的是革命,是相互的共勉。我们的爱情总是和革命交织在一起,因此,我们革命几十年,出生入死,艰险困苦,患难与共,悲喜分担,有时战斗在一起,有时分散两地,无畏无私。在我们的革命生涯里,总是坚定地、泰然地、沉着地奋斗下去。我们的爱情,经历了几十年也没有任何消减。……我们的思想受到了国际、国内新思潮的影响,我们彼此走上了共同的道路,这使我们的感情不只是个人的相爱,而是上升到为革命、为理想共同奋斗,这是我们能够相爱的最可靠的基础;而且,我们一直是坚持把革命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把个人的事情、个人的利益放在第二位……在革命之花开放的时候,我们的爱情之花并开了……把我们的相爱溶化在人民中间,溶化在同志之间,溶化在朋友之间,溶化在青年儿童一代。”16邓颖超对于她和周恩来爱情婚姻生活的回忆,丰富了我们的视野,给我们提供了看待周恩来婚恋观的极好参照。

  周恩来在长期的革命生涯里,总是将革命、国家和党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周恩来和邓颖超的通信中,我们很难看到常见的夫妻之间炽热感情的流露和矫情的倾诉,有的只是大量的讨论革命工作、交流思想、交流经验的鲜明记录。他们之间的感情理智而温馨、含蓄而深情、朴素而自然。这恰好与周恩来在致邓颖超的一封信中说过的一句话两相呼应,表现了周恩来一贯推崇的恋爱婚姻观点:“你还是那样热情和理智交织着,真是老而弥坚。”17

  那么,周恩来和邓颖超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婚姻生活过程中,是怎样将两者完美结合的呢?

  1948年初,邓颖超在河北阜平二区细沟村参加土改工作。由于当地情况比较复杂,邓颖超对土改工作中政策的掌握还缺乏经验,便写信向远在陕北的周恩来,一方面嘘寒问暖,一方面听取周恩来对于上改工作中所遇到问题的意见。周恩来接到邓颖超的信后,于2月2日和2月9日两次给邓颖超回信,启发她的思路,并且提出可行的意见。周恩来写道:“……你除夕一信,也是谈到土改的,我觉着你的确是在摸索,是在当小学生,但你还缺乏足够的分析能力,因此,你还未把问题的中心抓住去求解决。你不同意别人的性急去强求轰轰烈烈的场面而主张稳进是对的,但你却缺乏创造精神去打破群众中倚赖的观念。在这里,有两个观念束缚住你,一个是一切要以土改平分为中心,另一个是撤换坏干,搬开石头。……”18周恩来还写道:“……你阳历除夕信中,我感觉有几个问题你没说清楚,不只是材料不够,还是你没把握住中心。譬如你提到甲乙两村编乡事,不知是经济上原因还是政治上原因,或是两种原因都有?如果……”19这是周恩来在一生繁忙的工作中写给邓颖超的两封非同寻常的长信。在信中,除了表达了夫妻二人云山渺远,思念殷殷的深情之外,周恩来用去了非常大的篇幅,帮助邓颖超分析土改当地的实际,分析如何理解党的土地政策,直到具体如何做好当下的土改工作。在周恩来的大力帮助下,邓颖超加深了对政策的理解,注意从工作中汲取经验,完满地完成了这次土改工作。

  周恩来和邓颖超爱情与事业完美结合的例证,还体现在邓颖超对于周恩来工作的大力支持和深切理解上面。在与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的殊死斗争中,周恩来的健康遭到了极大的损害。1971年3月3日,在周恩来即将出访越南前夕,邓颖超又像往常一样给周恩来递上条子:“……你从昨天下午六时起床,到今天晚上十二时睡的话,就达卅小时,如再延长,就逐时增加,不宜大意,超过饱和点,以至行前,自制干扰,那你应对人民对党负责了!!万望你不可大意才是!!这是出于全局,为了大局的忠言,虽知逆耳,迫于责任,不得不写数行给你。你应善自为之。”20邓颖超可谓语重心长,用心良苦。但是周恩来心中装着党和人民的事业,哪里还顾得上自己的健康?他们夫妻之间的美好爱情,正是通过共同事业的桥梁,走到了辉煌的境界,他们的事业因为爱情的激励而伟大,他们的爱情也因为事业的辉煌而不断加深。

  另外,周恩来对于晚辈和青年同志的婚姻和恋爱也十分关心,总是在适当机会里给予指导,这也在一个侧面表现了周恩来的婚恋观的内涵。

  根据周秉德的回忆,周恩来曾对她的恋爱持如下的看法:“孩子的婚事应由孩子自己决定,由孩子自己选择”21周恩来还对去内蒙插队的侄女周秉建说过:“你是不是可以在内蒙找个对象,扎根内蒙,和他一块建设内蒙?”22周恩来在婚恋问题上,一直倡导婚姻自主,反对包办代替,而且不管亲属也好,部下也好,他总是希望他们能够将他们的个人婚恋与革命事业的需要紧密结合,表现了周恩来独特而高尚的婚恋观。

  周恩来乐于参加青年人的婚礼,这是他关心青年生活,关心青年成长的一个独特现象。1946年5月11日,周恩来和邓颖超参加了在南京梅园新村举行的中共代表团工作人员陈浩和李晨同志的婚礼,郑重向二人提出了经过长期实践和总结的完整的夫妻“八互”精神,即“互敬、互爱、互助、互勉、互信、互慰、互让、互谅”23,作为最好的祝贺,这是周恩来和邓颖超在长期夫妻生活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的爱情真谛,也是他们夫妻之间爱情之花常开不败、常开常新的奥妙所在。

  从以上两个重要侧面以及周恩来关心晚辈和青年同志婚恋问题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周恩来婚恋观的实质是“既有世俗夫妻之爱,又有共同事业追求,将二者完美结合的独特的革命家的婚恋观。”

  周恩来婚恋观的几个特点

  周恩来独特的婚恋观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周恩来婚恋观的形成,深受中国传统美德的影响。周恩来幼年时代就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他的身上,体现着东方文化特有的韵致。在婚恋观上,周恩来崇尚忠诚、深沉、含蓄、蕴藉的婚姻生活,欣赏“热情和理智交织”的爱情方式。在长期的戎马生涯中,夫妻之间经常分散两地,鱼雁频频:“今天是八月中秋,日近黄昏,月已东升,坐在一排石窑洞中的我,正好修写家书寄远人。……山居过节,居然也吃到两块月饼,几串葡萄。对月怀人,不知滹沱河畔有无月色可览,有无人在感想?”24像这样的语言,在周恩来致邓颖超的信中,比比皆是,其中含蓄而温馨的问候和牵挂,表达了夫妻之间“浓得化不开”的情意和迷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底蕴。周恩来的婚恋观,体现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极大魁力,从而构成其美好品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周恩来婚恋观的形成,有着鲜明的时代性。它产生于中国人民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和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的伟大斗争中。青年周恩来的婚恋观不可避免地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充满着个性解放和热烈向往美好爱情的特点。等到周恩来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推求比较,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的时候,他对于婚姻和爱情的认识就和中国:)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其后的社会主义建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周恩来的婚恋观从始至终,都与时代特点密切相连,从而与人类进步事业发展的需要相统一,并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

  第三,周恩来的婚恋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周恩来的婚恋观,既不是封建阶级的,也不是资产阶级的,而是无产阶级的。他彻底反对封建主义的男尊女卑思想,主张男女平等,恋爱自由,摒弃西方资产阶级崇尚的无政府主义、禁欲主义和虚无空幻的“柏拉图式”的爱情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确立了无产阶级的婚恋观,并成为身体力行的模范。这与周恩来的个人信仰的确立和不断的自我思想改造有着必然联系,同时表现了一代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特有的、将革命事业和个人幸福完美结合的精神风貌。

  第四,周恩来对于婚姻和爱情,有着特有的审美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爱情和婚姻双方的审美关系中,一方总是将对方作为审美对象,于是审美化成为爱情和婚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职能的成分和因素。中国传统婚姻一直推崇“郎才女貌”,妇女作为传统婚姻关系中的弱势群体,一直处于被观赏和被挑选的不平等地位。周恩来一贯反对封建的婚姻习俗和不平等的婚姻关系,表现在爱情和婚姻的审美观点上,也不同凡响。在周恩来和邓颖超作出终身选择的时候,邓颖超是一位貌不惊人的革命女青年,周恩来不但才华横溢,而且极其富于男性美,然而,在周恩来的眼中,邓颖超热情大方、活泼庄重、气质出众,尤为重要的是,邓颖超是“能一辈子从事革命”,能经受得了“革命的艰难险阻和惊涛骇浪”的人,她不但具有朴素、自然的外在美,而且具有独特的内在美,更有为革命百折不挠的勇气和精神。这就是周恩来之所以选择邓颖超的关键所在。周恩来的婚姻和爱情审美,脱离了庸俗无聊的陈腐观念,抛弃了贪图美色的享乐主义,将个人的幸福同人类伟大的事业结合起来,堪为百代之师。正如邓颖超同志所言:“……你的侄辈让你讲你我的恋爱故事,你曾说,就是看到我能坚持革命。我也看到你这一点。所以,我们之间谁也没有计较谁的相貌,计较性格有什么差异,为共产主义的理想奋斗,这是最可靠的长期的相爱的基石和保证。”25

  第五,周恩来婚恋观中的理性观点。爱情的复杂性表现之一是非理性因素和理性因素的错综交织。在文学家的笔下,非理性因素被无限夸大,爱神成为理性的剥夺者。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理性因素在爱情和婚姻之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爱情和婚姻双方,必须把异性对象以及自己的情感同自己的世界观、道德观念、审美情趣、价值定向进行对照,对感性直觉加以思考,进行逻辑处理,用理性的标准做出人生抉择,才能获得美好的爱情和婚姻,正如别林斯基曾说:“爱情之需要理性内容,犹如燃烧之需要油脂。”

  周恩来婚恋观中的理性观点,是他一生中爱情美满、婚姻幸福的决定因素。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周恩来对爱情和婚姻的追求和郑重选择,经过了长期的理性认同,这一过程与他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形成是同步的,“不是一见倾心,更不是恋爱至上。”26稳固的基础和相同的理想和信念,将周恩来和邓颖超的一生紧紧联系在一起;其次,周恩来对待婚姻和爱情始终如一,极富儒家文化的道德美感,在爱情和婚姻生活中,他和邓颖超相濡以沫、悲喜分担,共同描绘出一幅无产阶级革命家爱情的人生画卷,成为时代的道德楷模;第三,在婚姻爱情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之间的关系上,周恩来始终将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使个体的智慧和精神在伟大的事业中闪光,从而体现出两位无产阶级革命家旷世爱情的巨大感召意义,成为后人心目中高大的精神丰碑和中华民族精神宝库的宝贵遗产。

  研究周恩来婚恋观的现实意义

  周恩来是中国20世纪的不朽伟人,是中国:)的优秀代表,是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政治道德典范之一。研究周恩来的婚恋观,对于进一步弘扬“周恩来精神”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廓清思想、推动周恩来风范和思想的研究,具有巨大现实意义:

  第一,研究周恩来的婚恋观,是揭示周恩来道德风范的最佳角度。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流传着对于周恩来婚姻问题的种种不实之词,严重混淆了视听,玷污了伟人的完美道德人格。这项研究有助于帮助人们,从历史的角度和科学的视角去认识伟人、认识历史,提高政治识别力和判断力,在伟人的精神品质中得到感召和陶冶。

  第二,自西方现代主义发端,中国也受到了西方社会流行的某种腐朽思想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变得多元而无序,大大影响了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研究周恩来的婚恋观,可以为那些道德上的迷途羔羊树起指向的灯塔,用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爱情感召他们迷失的理性,重塑社会道德范式,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

  第三,进一步推进周恩来研究向深入发展。过去的研究或者停留于史料的发掘和平面的表现,或者局限于伟人的功绩和贡献的评说,使历史人物的研究局限在外在浅显的范围之内。深入历史人物的思想和心灵深处,探索其思想发展脉络和心路历程; 无疑有助于研究的开展和进一步深化。

  (作者单位:中央文献研究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08-1-8 19:21:33 | 只看该作者
周恩来与邓颖超的感情故事

周恩来与邓颖超的感情故事——相知篇
  
  周恩来和邓颖超是在1919年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中相识的。
  
  那时,在北洋直隶第一女子师范读书的邓颖超,是"女界爱国同志会"的讲演队长,从日本留学归国的周恩来,是《天津学生联合会报》的主编,为了加强斗争的力量,周恩来、马骏、郭隆真、邓颖超等二十名青年男女,成立了天津学生爱国运动的核心组织--觉悟社,并出版了不定期刊物--《觉悟》。
  
  在天津爱国学生运动中,周恩来与邓颖超都是冲锋在前的勇士,在觉悟社内,他们又都是志趣相投的战友。照常情,青年男女,特别是志趣相投的青年男女,在交往中相互爱慕,是自然之理,但那时周恩来与邓颖超这两颗充满激情的心,却丝毫没有去顾及个人感情,他们一心一意忙着救国,忙着斗争。
  
  又因为那时社会上封建思想很严重,对于男女之间的社交,"道学家"们攻击更甚,而"觉悟社"的社员们懂得,他们的行动,是对流言与诬蔑最有力的回答。因此,为了斗争,他们都更加严格地克制着自己的感情。
  
  1920年11月7日,周恩来等197名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乘坐法国邮船"波尔多斯"号,前往巴黎去进一步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邓颖超则到北京师大附小当了教员,他们虽然相隔云山万重,但从来未间断彼此的磷系。凭着鸿雁传书,他们交换着情况,交流着思想。
  
  此外,国内社友们还常会收到寄自法国的画片或贺年片,其中许多是周恩来寄来的。他曾在1922年底趁友人回国之便,给已转到天津教书的邓颖超带去了一张附有题诗的贺年片。正是在这种纯真的,志同道合的通信中,他们的感情逐渐成长了,终于定情。
  
  1924年7月,周恩来从巴黎动身回国。当时,邓颖超任中共天津地委妇女部长。他们虽然在书信往来中间已经定情,但周恩来归国后近一年,却不曾有机会同邓颖超见上一面。
  
  1925年1月,高君宇在上海参加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受周恩来之托,在返回北京的途中,特地在天津下车,到邓颖超任教的学校去看望她,并带给了她一封信,高君宇的这一次看望,对于他们的结合,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君字被邓颖超称之为她与周恩来之间的"红娘"。
  
  周恩来与邓颖超的感情故事——相爱篇
  
  
  1925年8月,周恩来与邓颖超要在广州结婚。邓颖超乘火车到达广州那天,周恩来因公务缠身,实在不能去接,就将接新娘的"任务"交给了秘书陈赓。周恩来进了一张相片给陈赓,陈一看相片,乐了:"我的周大主任,您这是从哪个博物馆里掏出来的?"周恩来说:"这还是我去法国留学以前她送我的。这,就要看你的眼力了。""我的眼力,您放心!"陈赓说着走了。
  
  陈赓来到火车站,瞪圆了眼珠子。注视着从车站走出来的每一个女郎,可是,下车的旅客都走空了,还是没见到他的"准师娘"。
  
  此时,周恩来住处已是宾客满堂,大家都眼巴巴地等着看新娘于。陈赓日来一见这局面,知道自己把新娘接丢了,大家不会放过他,于是来了个以攻为守。
  
  他一进门就嚷道:"没接来,让我把新娘接丢了!不过,这不能怪我,你们大家都看看!'他举着那张旧相片,转着圈儿让大家瞧,"让我拿着几年前的相片去接人--应该怪周主任自己……"。陈赓正在"嫁祸于人",门口忽然走进一位笑眯眯的姑娘,陈赓和她打了个照面,马上愣住了,正是相片上的那位。
  
  原来,邓颖超在火车站没有看到想念已久的周恩来,只好照着通讯地址,径直找到他的住处,周恩来迎上去,拉着邓颖超来到陈赓面前笑着说:"介绍一下,这就是我常在信中提到的陈赓,今天我有了急事,请他去接你,谁想到他居然把我的新娘接丢了,还有理瞎嚷!"大家哄地围上去:"罚他!
  
  周主任,狠狠地罚他!"众人七手八脚地将陈赓按倒在地给邓颖超磕头。闹过之后陈赓负疚地说:"我认罚,就罚我给周主任操办婚礼吧。"
  
  就这样,1925年的8月8日,找上门去的邓颖超成了周恩来的新娘,他们结成了一对同心同德,患难与共,并肩战斗的革命伴侣。
  
  不论是战争环境,还是和平年代,因工作需要,经常使周恩来与邓颖超分离,但他们却无论何时,都心心相印,相互夫怀,相互思念。
  
  "八一"南昌起义失败后,在撤退途中,周恩来患病发高烧到40°C。他因抱病安排善后,劳累过度,神志昏迷.由聂荣臻等护送到香港治疗,当他第一次从昏迷中醒来时,便向在身边作护理工作的一位女同志问道:"不知道邓颖超有没有消息?"这位同志答道:"到上海了。"他又问:"你怎么知道的?"这位同志告诉他消息确实,他听后十分高兴。
  
  1947年3月,国民党把向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改为向陕北、山东两翼的重点进攻,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毛泽东、周恩来、任强时等国在陕北指挥西北和全国的解放战争。转战陕北战场的周恩来,在戎马俊炮之中,于中秋之夜仍抽暇给邓颖超写了倩。这封信辗转托人送到邓颖超手中时,她正在晋察冀边区搞土地改革,和秘书楚平住在一个老乡家里。楚平开玩笑说:"大姐的情书来啦!"邓颖超愉快地间信后,诙谐地说:"什么情书,是形势报告。不信你看!"她大大方方地把信递给楚平,楚平指着"今日中秋,对月怀人"等处说;"这不是情书吗?落款处还特地写明了是旧历中秋写的哩!"
  
周恩来与邓颖超的感情故事——相惜篇  
  
   
  1954年,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了在瑞士举行的日内瓦会议。这时国内家中的庭院里,娇艳的海棠花正值盛开。海棠,是周恩来最喜欢的花。邓颖超赶紧压了一枝,连同原来医好的一片红叶,一同装在信封里寄去。信里还写道:"红叶一片,寄上想念",表示了真挚的思念之情。周恩来托人带回了压制好的日内瓦出名的芍药花与玫瑰花,作为回很亲人的礼物。这两地的花和叶后来装在一个镜框里保存着,成为一件特殊的工艺品,更是他们情深似海的见证。  
    
  1960年,邓颖超在协和医院做手术,正值暑天,周恩来的外事活动已安排的满满的,无法抽身。他就让身边的工作人员在手术那天不断同医院取得联系,以便随时知道手术后的情况。有一天,他还利用去机场接外宾之便,顺便到医院去看望。邓颖超见他日程排得那样紧,"还抽身来看望她,于心不忍,反劝他适当注意休息,不要以她为念。  
    
  周恩来工作的特点是不分时间,不分地点,都随时批阅文件。有时没有桌子,他就顺手拿本书垫,但书写起来不太方便。后来他发现用一块小三合板来衬垫就方便多了,从此以后卧室和没有桌子的地方便都放上一块小三合板,以备随时可用。周恩来盘膝坐在床上垫着三合板,批改文件,实在辛苦。特别是在他高龄,重病之后更是不免感到劳累,为了改善他的工作条件,邓颖超亲自设计了一个一边高、一边低,适合周恩来靠坐在床上伏案工作的小床桌。为了不使文件散落到床上,减少他用左手去扶持文件的力量,在桌面四周还加了边框。这张作为他们恩爱见证的小床桌,曾出现在周恩来生平事迹展览会上。  
    
  1963年1月,周恩来曾去拜访老作家,盆景艺术家周瘦鹃,周恩来一边与瘦老交谈,一边抱起了瘦老最小的女儿全全,逗着她玩,给她糖果吃。周瘦鹃见此情景,老泪盈眶地对周恩来说:"总理,您为中国革命奋斗了几十年,听说还没有一个自己的孩子,我这个全全就送给您吧。"周恩来听后,朗声笑道:"周瘦老啊,全中国万万千千个儿童都是我的孩子,都是革命事业的接班人。这样,不是就不分你的我的了吗?"  

  1972年,周恩来得了癌症,一直拖到1974年夏才住进医院。在这一年半中,邓颖超不论阴晴风雨,每天都要去看望周恩来,有时还参加医疗组织会议,讨论治疗方案,在需要作手术时,邓颖超总是守候在手术室外边,直到深夜、凌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08-1-8 19:21:56 | 只看该作者
相知,相爱,相惜!
伟大而又高尚的爱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08-1-8 19:27:31 | 只看该作者
周恩来与邓颖超:至真至美至纯的爱情

李霄凌

在中共高层领导人夫妇中,周恩来、邓颖超夫妇的感情生活是令人感动和钦佩的。自“五四”运动中相识、大革命中结合后,整整半个多世纪,无论他们所处的环境是险恶还是安逸,无论他们的地位是在低谷还是在巅峰,不管他们各自面临多大困难或是面对多少诱惑,他们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共同的事业及信仰,让他们都觉得对方是自己最可信赖及最值得珍爱的人。这份真挚深沉的爱沉淀在他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微末节。周恩来、邓颖超夫妇的爱情,是他们伟大人格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我坚信只有她才能陪伴我革命到底!”
“五、四”时期的周恩来,还是一个激进的革命青年,在爱情婚姻问题上,奉行的是独身主义。因为,和当时许多革命青年一样,他害怕恋爱和婚姻的儿女情长消磨斗志,与革命工作争夺时间。
周恩来赴法勤工俭学几年之后,许多一同留学的革命者情感都有了归宿。如著名的“向蔡联盟”(向警予和蔡和森结合)瓜熟蒂落,蔡畅和李富春也结为革命伴侣。此时,周恩来的恋爱、婚姻观也发生了变化——他不再奉行激进的独身主义,而是开始认真考虑婚姻和爱情。
据知情人讲,周恩来在邓颖超之前,曾有过一个初恋的对象叫张若明。当时,张是一位杰出的女性:出身于河北清苑一个富裕家庭,1916年考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她人聪明(据说考试从没得过第二名),颇有才华,外形也很美。五四运动中,张若明十分活跃,当选为天津学联主席,此后又和同学郭隆真、邓颖超等共同组织觉悟社。1920年,在周恩来领导的天津学生请愿活动中,她与周恩来一同被捕,共同坐牢达半年之久。后来,她与周恩来等共赴法国勤工俭学,两人接触较多。当时在天津,许多人说,若不是周恩来奉行独身主义,他和张若明就是天设地造的一对。
但是,由于张的家庭出身及她的个性,最终她决定退出政治,转而走一条纯学者的道路。周恩来是决心革命到底的,经过反复思考,他觉得张若明不适合作终身伴侣,遂斩断情思。

周恩来是否真有过这样一段初恋?解放后,侄辈们曾追问过周恩来,周恩来坦然说:一开始确实不错。坐在一旁的邓颖超则笑而不语。
一旦开始认真考虑终身事业和生活伴侣时,涌入周恩来脑海最多的人是一个小姑娘——她就是“五.四”时期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的学生,后同为”觉悟社”成员的邓颖超。周恩来认识邓颖超时,邓颖超只有15岁。
那一天,刚从日本留学归来、担任《天津市学生联合会报》主编的周恩来参加了一次集会。会议的内容是抗议山东军阀杀害一名革命志士。最先登台讲演的,是一位梳齐耳短发,着白衫黑裙的15、6岁的女学生。
“同学们,同胞们,黑暗势力排山倒海地来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小姑娘一张嘴就有不凡的气势,她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语气昂扬,神情激愤,一双黑亮有神的眼睛,热情大胆地看着听众。她深深吸引了周恩来。
“这个小姑娘是谁?”周恩来忍不住问身边的马千里。
“她叫邓文淑,别看年龄小,可是女师的学生领袖呢!” 从此,周恩来与邓颖超相识了,在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中,两人成为相知甚深的战友。他们都坚强而坚定,都是开朗活泼的性格,都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社交能力,更有巧合的是,两人都爱登台演戏,周恩来擅演女角,邓颖超则擅演男角。经邓颖超请求,周恩来曾去女师辅导戏剧小组,获得很大成功。后来,天津爱国学生和爱国人士成立了“觉悟社”,周恩来及邓颖超都成为“觉悟社”的中坚力量。邓颖超在“觉悟”的号码是1号,而周恩来是5号。于是,他们分别以“伍豪”和“逸豪”的化名,从事革命活动。
周恩来赴法留学,邓颖超因经济问题及母亲无人照管而滞留国内。此期间,担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负责人的周恩来,经常与国内战友通信。随着时间的消逝,不少原来积极革命的女师学生,都逐渐退出了革命大潮,回到家里嫁了人,当起了少奶奶。惟有邓颖超,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第一线。她192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3月转为中共正式党员。邓颖超在给周恩来的信中,详述了国内革命斗争的情形。她的字体端正流利,语言生动,文采飞扬,令周恩来情感激荡,暗生爱慕之心。
于是,周恩来给邓颖超的信件明显增多,1922年,周恩来委托回国的李维汉,转道天津专程看望邓颖超并带去题有诗词的明信片。后来,来往信件多了,内容自然会涉及个人情感。有一次,周恩来给邓颖超寄去一张明信片,上面是三个金发的年轻女孩,在碧绿的草地上,迎着春风飞跑。背面,周恩来写道:“奔向自由自在的春天!打破一向的束缚!勇敢地奔啊奔!”这是明显的爱情暗示,未等邓颖超回信,周恩来的第二封信又到了。这是一张印有卢森堡和李卜克内西的明信片,背面写道:“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人(卢森堡与李卜克内西)那样,一同上断头台!”
据邓颖超回忆,周恩来给她的明信片有100封之多!有人问周恩来为什么会选择邓颖超时,周恩来答:“我觉得只有邓颖超能陪伴我革命到底!”
多年以后,邓颖超也说:“我们之间谁也没有计较谁的相貌,为共产主义奋斗,这是最可靠的长期的相爱的基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08-1-8 19:27:55 | 只看该作者
为了革命,周恩来夫妇两次失去自己亲生的孩子

1924年9月,周恩来应召从欧洲返国,立即投身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洪流中。他到了当时革命的大本营广州,先担任黄埔军校的政治教官,后担任政治部主任,同时担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领导广东、广西的革命斗争。
1925年4月,周恩来赴上海参加中共四大,在会上认识了中共北方区委负责人高君宇。两人一见如故,谈了很多,连恋爱之事也相互坦诚相告了。热情的高君宇在会议结束后,返回北京途中特意在天津下车,看望邓颖超,并带给她一封信。高君宇的这一次探望,对于周恩来、邓颖超的结合,起了关键的作用。高君宇一直被邓颖超认为是她与周恩来结合的红娘。
同年7月,组织上调邓颖超到广东工作,同时批准了两人结婚。1925年8月7日,邓颖超乘轮船到达广州,由周恩来当时的秘书陈赓接待。第二天晚上,由张申府出面,周恩来在广州北京路上的太平西餐馆请同志及亲友们吃饭,算是举行了结婚仪式。宴会开始前,大家听说五.四时期,邓颖超15岁就当了讲演队队长,便要她介绍与周恩来的恋爱经过,一睹她演讲的风采。
邓颖超大方地站上陈赓搬过的一张矮凳,面色虽有些绯红,但完全没有一般少女那种扭捏和慌张。她清了清嗓子,从容不迫述说起来。从五四时期和周恩来相识谈起,讲到后来和周恩来恋爱的经过。她口齿清晰,声音洪亮,绘声绘色,引起人们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尤其是她将周恩来写在明信片上的那首诗:“奔向自由自在的春天,打破一向的束缚!自由地奔啊奔!”用优美深情的语调,一字不拉地背诵出来时,全体客人报以长时间的鼓掌与喝彩。
婚后不满2个月,周恩来就被任命为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率国民革命军东征。邓颖超担任了中共广东区委委员,妇女部长等职。周恩来走后不久,留在广州的邓颖超就觉得全身酸软无力,伴有恶心呕吐。医生检查后,告诉她是有喜了!
邓颖超一听就慌了:自己刚满21岁,革命工作如此紧迫,哪能在家带孩子?再说周恩来出征,母亲不在身边,本可以依靠的何香凝又因廖仲恺被害伤痛不已。。。。。。最后,邓颖超决定打掉孩子!由于母亲是位中医,邓颖超懂得一些中药知识,她私自服了打胎药,把胎儿打下来了!
一个月后,东征胜利,周恩来留任东江行政委员,邓颖超赴汕头与他团聚。她把自己怀孕,偷偷打胎的痛苦经过告诉了周恩来。周恩来闻听大发脾气:“你怎么会把生孩子和革命工作对立起来?孩子不是个人的私有财产,他属于国家,属于社会!你有什么权利把他随随便便扼杀?而且随随便便糟蹋自己的身体!这是完全不负责任的态度嘛!你要怎么处理,也该来信和我商量一下。怎么竟自作主张,这样轻率!”
邓颖超自认识周恩来以来,还从未见他发这么大的火。她知道自己做错了,不住道歉。
1927年4月初,再次怀孕的邓颖超快要分娩了。她住进了广州唯一的一家产院。经检查。胎儿发育正常,就是个头太大。邓颖超整整生了三天三夜也未将孩子生下来。因出血过多,邓颖超意识模糊,进入休克状态。为保住失血过多的邓颖超的生命,医生用产钳助产。结果,邓颖超脱险了,但一个可爱的男婴却被产钳夹坏了头,生出来就没有了呼吸!这个周恩来夫妇的儿子,长得又白又胖,体重是10磅(9.07市斤)!
邓颖超望着孩子白胖的小脸,心痛欲裂,泪水扑簌簌往下流。几天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了!但刚刚死里逃生的邓颖超并不知晓。4月15日凌晨,广州发生了“清党事件”。中共中山大学党支部委员、中共广东区委妇委委员陈铁军,化妆冒死来到医院,通知邓颖超尽快转移!
邓颖超拖着虚弱的身体,在医院的一个小屋里藏了几天后,又冒充医院采购人员到了码头,乘船去香港,又转辗买船票去上海。在上海,邓颖超母女住进一家小旅馆,登报寻找伍豪(周恩来)。周恩来在申报上看到岳母的寻人启事,大大舒了一口气:“小超总算脱险了!”
周恩来即派人将邓颖超转往日本人开的福民医院。经检查,因连日奔波劳累,邓颖超的子宫没有正常收缩——她永远失去了生育能力!
见到周恩来时,邓颖超面无血色,弱不禁风,走路都摇摇晃晃。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一下子扑到丈夫的怀里,大声哭着道:“恩来!恩来!”
接着,邓颖超哭着将痛失爱子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周恩来。周恩来听着,眼里满含着泪花。为了革命事业,周恩来夫妇再次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并永远失去了做父亲和做母亲的机会!这个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它成为周恩来和邓颖超夫妇人生的一大憾事!

•        于细微处见深情
周恩来夫妇虽一直都担任着重要领导职务,各自的工作都特别繁忙,但他们一生都深深关心着对方。
长征开始前,邓颖超就患了严重的肺结核病,长征中,她一度要坐着担架行军。然而,红军长征到了毛儿盖时,周恩来又患了肝脓疡,病情凶猛,周恩来一连几天高烧,不能进食,肝区肿大。邓颖超闻讯,挣扎着从担架上起来,来到周恩来身边,一连三日衣不解带,守在周恩来身边照顾。第四天早晨,周恩来终于醒了,呻吟着说肚子痛,要起来解大便。邓颖超扶他坐起来,他排出了许多绿色的脓液,终于退了烧。此时,邓颖超才觉得浑身无力,几乎瘫倒,同志们忙把她送回到休养连。同志们都说,是伟大的爱情力量挽救了周恩来的生命。
邓颖超深深爱着周恩来。第二次国共合作后,邓颖超因结核病秘密到北京休养,化名“李知凡太太”。同室的病友问她,她的丈夫是个怎样的人?邓颖超自豪地说:“他呀,浓眉毛,大眼睛,高个儿,阔肩膀,聪明能干,极有才华,更有气派,并且有强烈的爱国思想。”这就是邓颖超给周恩来描述的一幅活脱脱的画像。
在生活上,邓颖超一直给予周恩来无微不至的关怀。周恩来担任国务院总理后,工作繁忙,食不甘味,还经常吃不上饭。邓颖超就经常亲自和保健医生及炊事员一起讨论和制定周恩来的食谱,希望他能吃的好消化一些,营养充分一些。只要有可能,每次吃饭,邓颖超都等着周恩来一起吃,有时周恩来一顿饭要被进来请示汇报工作的秘书打断数次,邓颖超也默默等着,监督周恩来把饭吃好。
周恩来习惯于晚上工作,白天休息。每天从晚七点一直干到早七点。邓颖超每天早晨都到周恩来办公室看一下,亲自催促他休息。有一次已经早八点了,周恩来的桌上还有厚厚一大摞文件没有看完,邓颖超数次进屋提醒他休息,周恩来发了火:“催,催,这么多文件,你替我批吗?”邓颖超大声说:“总理,您的身体不属于您个人,而属于党,属于全国人民!我以一个党员和公民的身份,提醒您,为国珍重,该休息了!”
周恩来每次离开西花厅出去工作,回来以后,邓颖超都要细问随行工作人员,总理吃饭没有?喝水没有?上厕所没有?工作人员都十分感动,对总理照顾的更细心了。
周恩来家是个大家族,解放后,他当了国家领导人,进京找他的亲属很多,周恩来没有时间应对,就交由邓颖超办理。周恩来请当时健在的六伯父周嵩尧写下一份详细的亲属名录,有3000余字。邓颖超就拿着这份“文件”,接待该接待的亲友,帮助他们治病,读书,有困难的,给与经济资助,婚丧嫁娶一一照顾。邓颖超办事细心认真,用钱大方,解决了亲友们的问题,免除了周恩来的后顾之忧。周恩来对邓颖超的处理十分满意放心,邓颖超则戏称自己是“中南海里的家庭妇女”。
爱向来都是相互的。周恩来对邓颖超也一直呵护关心。结婚以后,两人分开的时候不算多,但哪怕是短暂的分别,相互之间也要写情书表达爱与想念。周恩来转战陕北战场时,邓颖超在晋绥搞土改。中秋之日,繁忙的周恩来依然按照惯例给邓颖超写了一封信。信中特意写到:中秋佳节,对月思人。邓颖超接信后,身边的同志们都开玩笑:大姐接到情书了!解放后周恩来出访,邓颖超到外地休养,周恩来都会写信或托人给邓颖超带信去。带信人多是中南海内的工作人员,周恩来夫妇很感谢他们,特意与他们合影,并开玩笑说这是“俏红娘捎带老情书”。
解放以后,邓颖超一度身体十分不好,主要是严重的失眠,乏力,情绪也不甚稳定。她常常要靠安眠药的力量才得以睡一会。周恩来对此十分体谅。有一次李富春来访西花厅,周恩来知道他爱穿皮鞋,走路有“咯咯吱吱”的响声,怕他影响刚刚入睡的邓颖超,特意走出去好远迎接他,告诉他:小超刚睡着,绕开她的卧室走。
60年代末的一天,邓颖超感冒发烧头痛,晚9时服下药后,先在沙发里休息,未等工作人员回来,自己向床边走去。哪知药力发作,她险些摔倒。工作人员忙把她扶到床上,又去请大夫。正在吃饭的周恩来看见大家在他面前走来走去,立即放下筷子赶到邓颖超卧室,三步两步赶到邓颖超床边,看到“昏迷不醒“的妻子,俯身握住她的手急呼:“小超,小超,小超啊!“这呼喊震撼人心,表现出生死相依的情感,催人泪下,感人至深,是一种真情至感的彻底流露。
周恩来生性热情豪爽,愿意和同事朋友们聚餐,但凡家里有人来拜访,请示,谈工作,开会,他总要留下吃饭。他常爱说:“别走啊,今天我请吃饭!”有一天,来的都是熟朋友,周恩来又说了这句话,邓颖超在一旁说:“怎么总说是你请吃饭啊?你有多少工资?不信咱们分开算一算!”
周恩来真的让管理员算账。当时周恩来每月工资404元,邓颖超每月342元。但周恩来每月帮助亲属100元,其他暂时性的援助也不少,再加上他自己的开销,每月所剩无几。而邓颖超亲属少,仅有一个远房侄子,且不提任何要求。所以,很多花销都用的是邓颖超的钱。周恩来对工作人员说:“真是不算不知道,这开销全靠大姐垫着呢!”
从此,周恩来还是一如继往地热情好客,只是改了一句话:“都不要走啊,今天大姐请你们的客!”这样一来,夫妻一体,邓颖超高兴,两人的感情更融洽了!
周恩来患癌症后,邓颖超一直陪伴着他。第一次手术成功后,毛主席说:“医生们做得好,感谢他们!”坚强的邓颖超闻听后哭了!长期的担忧和多日的紧张,伴随着泪水滚滚而下。后来,周恩来又经过多次手术,原本健康乐观的周恩来,终于连床也下不了了!在这最后的日子里,邓颖超不顾高血压和眼结膜下水肿出血的折磨,天天到医院看望。一天,周恩来终于清醒了,他握着邓颖超的手,眼里流露的是说不尽的留恋和深情。他说:“我还有很多话没有说出来。”邓颖超说:“我也还有很多话没有说出来。”两人沉默着,最后,还是邓颖超说:“那就只好都带走嘛!”周恩来点头释然。
周恩来去世后,邓颖超于1988年4月,在西花厅海棠花开放的季节,写下了感人至深的怀念文章——《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文中说:“。。。。。。你的侄辈让你讲你我的恋爱故事。你曾说,就是看到我能坚持革命。我也是看到你这一点。。。。。。。我与你是萍水相逢,不是一见倾心,更不是恋爱至上,我们是经过无意的发展,两地通信的了解,有意的、经过考验的结婚,又经过几十年的战斗,结成了这样一种伴侣的、战友的、相爱始终的、共同生活的夫妇。。。。。。。把我们的爱溶化在人民之间,溶化在同志之间,溶化在朋友之间,溶化在青年儿童一代。。。。。。我们的相爱不是简单的,不是为爱情而爱情,我们的爱情是深长而永恒的。”
周恩来与邓颖超,一生奉行“互敬,互爱,互信,互勉,互助,互让,互谅,互慰”的原则,是一对真正的模范夫妻。两人之间的爱情,真正达到了至真、至美、至纯的境界。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周恩来并不脱俗,也不寡情,他也是十分希望家有后人,代代相传的。但是,当他得知自己这一生将不会再有孩子后,他坦然地安慰邓颖超:“没孩子就没孩子吧。”
没有亲生孩子的他将把普天下的孩子都当作是自己的孩子。他这一生,注定要把爱洒向更多的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08-1-8 19:29:20 | 只看该作者
1月8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已经整整32个春秋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32年前,百万首都人民肃立十里长街,顶风冒雪,哭送周总理灵车的动人情景至今铭刻在人们的记忆深处。随着时光的流逝,人们对周总理的怀念和敬仰之情不仅没有淡薄,反而与日俱增。这一方面缘于他对共和国作出的丰功伟绩,另一方面,缘于他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正是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周总理特有的纯真的人格魅力,从而赢得了人民的衷心爱戴与钦佩。
  不知道还有哪个英俊潇洒、位高权重的男人能像周总理那样,一辈子忠于自己的婚姻,和结发妻子邓颖超不弃不离,共度一生。而且,为了革命事业,他们未能生育自己的孩子。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段伟大的爱情保持得如此深长,直至永恒呢?从周总理的“夫妻恩爱原则”里能够找到答案。
  周总理和邓颖超是共同奋斗的亲密战友,又是相濡以沫的终身伴侣。从1925年8月到1976年1月,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婚姻生活中,他们奉行“互敬,互爱,互信,互勉,互助,互让,互谅,互慰”的“八互原则”,堪称恩爱的模范夫妻。“互敬”是说夫妻双方要互相敬重,不可越到后来越只看到对方的缺点。“互爱”是基础,夫妻双方不仅要珍视相互的爱,而且要不断创造爱情,使它日新月异。“互信”是夫妻双方要互相信任,不可心存猜忌。“互勉”就是要求夫妻双方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互相勉励,共同前进。如果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夫妻双方要互相体谅、安慰,即“互慰”,切不可互相指责、埋怨,伤了感情。如果有不同意见和争执,则要懂得让步,做到“互让”,避免无休止的争吵。对方做了错事,应该“互谅”,以宽容大度加以原谅。在共同生活中,还要做到“互助”,即彼此关心,互相帮助。周总理对邓颖超的爱情经历了“出生入死,艰险困苦,患难与共,悲喜分担”的战火纷飞年代和革命胜利后的考验,他始终按照这些原则与妻子相处,他们的爱情“经历了几十年也没有任何消减”。
  1988年4月,正值中南海西花厅海棠花盛开之际,84岁高龄的邓颖超观花之后,满怀深情地向身边的工作人员三次讲述了她与周总理的爱情经历,表达了她对周总理的无限思念和对他们高尚、美好爱情生活的深切怀念。她说:“我们的爱情生活不是简单的,不是为爱情而爱情,我们的爱情是深长的,是永恒的。我们从来没有感觉彼此有什么隔阂。我们是根据我们的革命事业、我们的共同理想相爱的,以后又发现我们有许多相同的爱好,这也是我们生活协调、内容活跃的一个条件。”邓颖超的评价,进一步证实她与周总理的爱情是深长而永恒的,这种爱超越了世俗,超越了时空,令人动容,给人以永久的启迪与教益。  

 32年前的1月8日,一代伟人周恩来与世长辞,但中国人一直缅怀着他。最近一期《三联生活周刊》刊载了《周恩来和那个年代的感情》,文章根据曾经为总理工作服务了21年的赵炜的回忆,深情款款地追述了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真挚深沉的革命爱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08-1-8 19:50:47 | 只看该作者
怀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08-2-21 21:49:42 | 只看该作者

朱镕基我也很喜欢

人民的好总理,我的父辈们最爱戴的总理就是周总理,朱镕基我也很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08-3-19 09:48:21 | 只看该作者
热爱我们亲爱的周总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09-3-7 14:15:48 | 只看该作者
看不到周总理的相片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09-3-7 18:53:31 | 只看该作者
自己列几个周总理之最以怀念总理 (转百度周恩来吧)

总理最爱吃的食物:冰糖肘子(总理生病时总爱吃一碗)

总理工作过的最长时间:在一次外交访问中,总理3天一共只睡了3小时

总理最爱的运动之一:跳舞(总理跳的很棒)

总理最喜爱的古人:张良

总理一生唯一一次忘性:杜聿明的生日(总理的记忆力相当强)

总理身边最有趣的一件事:和许世友斗酒,最后酒将军大醉,总理则微笑依旧

总理最难过的事情之一:叶挺和他的女儿在空难中丧身

对于总理的过世,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总理其实是被累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09-3-7 18:55:50 | 只看该作者
深切纪念敬爱的周总理110周年诞辰 (转帖)

周恩来   一个伟大的名字

当我们再深深缅怀这个名字的时候

那样的伟人之魂依旧浸润在每一个人的心底

一生为国为民 光明磊落 大公无私

以令人倾倒的大才大智

留在了更多的人心中永不能磨灭的形象

他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

为国捐躯奠定了国家的基石

他也是一个伟大的外交家

以难以比及的大将之风叱咤国际外交场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

是十多亿中国人心目中第一位完人

他的广阔胸怀和高瞻远瞩,立地生辉

立下无数人心中一座超越种族、超越历史的丰碑

在人民心中,中国因为有这样一位好总理而骄傲

在我们最敬爱的周总理诞辰110周年之际

带着最深切的缅怀纪念我们永远的总理周恩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09-3-7 18:56:29 | 只看该作者
使繁星失去光华的烛火——敬总理(转帖)

温文尔雅,不代表逆来顺受

抱负远大,,也不代表锋芒毕露

对把爱国一说挂在嘴上十分不屑的我,却为他那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感动

他的完美,在于人格,在于脸庞那柔和而坚毅的线条,在于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江河之所以宽广,在于它不逆小流

有人说,他的才干不如毛泽东

我却想说,他的业绩不如毛泽东

人生的价值,岂是用业绩就能简简单单评论的?!

更多的应是看其是否为后人留下了能够流光溢彩的精神烛火,这烛火,能使满天繁星黯然失色

毛泽东留下了政治理论,而他,留下了精神的云翳

他不是政治家,我不喜欢这个称号

他也不是简简单单的外交家

外交家的才干突出,只能使其对手在谈判桌上摆下阵来

而没有能力让每一个对手都在心中,以人格的高度尊敬他

他的一举一动,每一细节,在繁浊的尘世中不断沉淀

举手投足间,凝结为一个璀璨的钻石

却不甘心深居于历史博物馆,而是奋力地想再次将光芒折射向远方

这是灵魂的升华

他的灵魂,溶于空气中,我愿意用肺泡去感受

他的风度,犹如一注夹杂着阳光的清风,伴随着骨灰,1976,灰飞烟灭

然而灰飞烟灭之后呢,摇曳的烛火,依然那么明亮………………

阳光尽管被树叶搅碎,却能仍然强势的烙在地面上;破碎的琉璃,残缺的流光,更显其残忍的美

失去蜡烛的烛火,我愿它不灭,更愿做它的燃料,继续点燃它


谨以此表达对周恩来总理的无限敬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09-3-7 18:57:32 | 只看该作者
向大家推荐几本纪念周恩来总理的好书。
周恩来画传

[url=http://bbs.eduol.cn/2008-3/5/java******nRecommendClick(]> 推荐给朋友[/url]
   点击查看大图

作  者: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研究组 编著
出 版 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1-1
  • 字  数: 400000
  • 版  次: 1
  • 页  数: 442
  • 印刷时间: 2006/01/01
  • 开  本:
  • 印  次:
  • 纸  张: 胶版纸
  • I S B N : 9787220070136
  •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传记 >> 中国政治人物
定价:¥78.00 当当价:¥67.20 折扣:86折 节省:¥10.80 钻石vip价:¥63.84
顾客评分: 共有顾客评论6条 查看评论摘要



编辑推荐本书分六个部分,122个专题,对周恩来波澜壮阔、光辉伟大的一生进行了真实、生动、形象的再现,浓墨重彩地突出了周恩来的历史功勋、卓越能力、高尚品德、人格魅力和远见卓识,对他的事业、生活、爱情、家庭、亲友等情况也有真切感人的描绘。本书内容丰富、全面,一代伟人的风范在书中得到了几近完美的展现;同时,本书收录了1000幅图片,几乎涵盖了周恩来一生的每个时间段、每项重要活动,许多图片为首次发表。
——《中华读书报》
我对于周公向来是心悦诚服的。他思考事务的周密有如水银泻地,处理问题的敏捷有如电火行空,而他一切都以献身的精神应付,就好像永不疲劳。他可以几天几夜不眠不休,你看他似乎疲劳了,然而一和工作接触,他的全部心身便和上了发条的一样,有条有理地又发挥着规律性的紧张,发出和谐而有力的律吕。
——郭沫若
可以说我们两个人一见如故。他话不多,但却常能一语中的,见识非常广。因此我们第一次见面就很对脾气,像老朋友一样彼此敞开了胸怀。
——张学良
周恩来将军是一个很厉害的谈判者,一个吸引人的谈判者,也是一个很难对付的谈判者。总之,是我遇到的一个最能干的谈判者。
——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
周的仪表给人的印象是待人热情,开诚布公,善于自制又显然充满激情。周的机敏胜过我所认识的任何一位世界领导人,而且明显带有中国人性格的特征。周还有一种罕见的本领,就是对细小的事情非常留神,但又不被琐事所缠住。他的精力充沛得惊人。
——理查德·尼克松
他是一个杰出的历史人物。他精通哲学、熟谙往事,长于历史分析,足智多谋,谈吐机智而有风趣,样样都卓越超群。简而言之,我生平所遇以的两三个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人中,周恩来是其中之一。
——亨利·基辛格
  周恩来同志是中国人民的忠实儿子,是中国:)人的优秀代表。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一个不朽的名字。在他的身上,凝铸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工人阶级的优秀品格。他的崇高精神和人格,感召和哺育着一代一代:)人,已经成为推进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一种巨大力量。
                     ——江泽民

内容简介本书分六个部分,122个专题,对周恩来波澜壮阔、光辉伟大的一生进行了真实、生动、形象的再现,浓墨重彩地突出了周恩来的历史功勋、卓越能力、高尚品德、人格魅力和远见卓识,对他的事业、生活、爱情、家庭、亲友等情况也有真切感人的描绘。本书不同于其他介绍周恩来的图书不一样的地方,一是内容最丰富、最全面、最权威,一代伟人的风范在书中得到了几近完美的展现;二是收录图片最多,1000幅图片几乎涵盖了周恩来一生的每个时间段、每项重要活动,许多首次发表的图片十分珍贵;三是制作精美,本书的每幅图片都经过了著名设计师的精心设计,国内顶级企业的实力保证了本书精美的印装质量;四是收录的大量周恩来本人以及他的战友、同志、亲人的回忆,使周恩来的形象通过若干具体的历史片断而显现得更加真实,更加鲜明。
这部画传图文并茂,收入的600余幅图片是从1万多张图片中精选出来的,加上传主的一些手迹、档案资料和编著者撰写的15万文字,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周恩来波澜壮阔又多姿多彩的一生,全面反映了周恩来的业绩、思想和风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2-24 02:27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