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131|回复: 8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 周总理震撼全世界的照片(彩色版) 纪念周总理去世32周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8-1-8 18:56: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9-11-15 19:09 编辑


    看这张照片,是周总理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即将步入会议地点万国宫外拍的照片,气度不凡,睿智,自信,不怒自威,王者风范! 那种自信和傲视一切的动作和走姿就连当今好莱坞的影帝也模仿不出来! 他能走出那样的雄姿是因为他身后还有一个巨人和几十万可歌可泣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当今世界谁还有这个资格和荣耀?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时,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这是非常罕见的事,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还没有为谁下过半旗。 一些国家感到不平了,他们的外交官聚集在联合国大门前的广场上,言辞激愤地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 我们的国家元首去世,联合国的大旗升得那么高,中国的总理去世,为什么要为他下半旗呢?   
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就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台阶上发表了一次极短的演讲,总共不过一分钟。他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它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它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它的周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它的周总理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  
  说完,他转身就走,广场上外交官各个哑口无言,随后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瓦尔德海姆机敏而锋利的谈吐,不仅表现了他机智无比的外交才能,同时也反映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高尚品格是举世无双。  

[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9-3-7 18:54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08-1-8 18:58:25 | 只看该作者
周总理回答外国记者超牛语录!不看后悔! 总理IQ好高啊~     
        
  1.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总理:“请问总理先生,现在的中国有没有妓 女?”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周总理怎样回答。周总理肯定地说:“有!” 全场哗然,议论纷纷。周总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中国的妓 女在我国台湾省。”顿时掌声雷动。      
        
    --------这位记者的提问是非常阴毒的,他设计了一个圈套给周总理钻。中国解放以后封闭了内地所有的妓院,原来的妓 女经过改造都已经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位记者想:问“中国有没有妓 女”这个问题,你周<-->恩来一定会说“没有”。一旦你真的这样回答了,就中了他的圈套,他会紧接着说“台湾有妓 女”,这个时候你总不能说“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这个提问的阴毒就在这里。当然周总理一眼就看穿了他的伎俩,这样回答既识破了分裂中国领土的险恶用心,也反衬出大陆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台湾的对比。哎呀,周总理考虑问题周密细致,同时又那么快速反应,你不佩服他也难啊!      
        
    2.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这位记者的用意是把中国人比作牛马,和牲口走一样的路。如果你真的从“马路”这种叫法的来源去回答他,即使正确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周总理把“马路”的“马”解释成马克思主义,恐怕是这位记者始料不及的。      
        
    3.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美国官员的话里显然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在场的中国工作人员都十分气愤,但囿于外交场合难以强烈斥责对方的无礼。如果忍气吞声,听任对方的羞辱,那么国威何在?周总理的回答让美国人领教了什么叫做柔中带刚,最终尴尬、窘迫的是美国人自己。      
        
    4.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不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什么叫自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这位记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总理:你们中国人怎么连好一点的钢笔都不能生产,还要从我们美国进口。结果周总理说这是朝鲜战场的战利品,反而使这位记者丢尽颜面。也是,想和周总理较劲,门都没有。      
        
    5.一个西方记者说:“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周<-->恩来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 l元、5角、2角、 l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周总理举行记者招待会,介绍我国建设成就。这位记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两种可能性,一个是嘲笑中国穷,实力差,国库空虚;一个是想刺探中国的经济情报。周总理在高级外交场合,同样显示出机智过人的幽默风度,让人折服。你说这样的问题事先怎么准备,没有雄辩的口才和飞速的思维怎么可能做到?      
        
        
  (觉得确实“牛“的兄弟姐妹们就回个帖子吧!!支持下我们最敬爱的总理!!让更多我们中国的兄弟姐妹们和外国人们看到周总理的经典语录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08-1-8 19:00:31 | 只看该作者
《难忘的八年》:追忆周恩来总理最后的日子

最近,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纪东著的《难忘的八年——周恩来秘书回忆录》。从1968年8月直到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作者纪东一直担任周总理的秘书。所以,本书透露了不少周总理日常生活的细节,再现了周总理的伟大人格。特选取书中部分鲜为人知的“琐事”,以飨读者。——编者

1.解鞋带“这事不能让你做”
1972年冬,总理的年轻卫士高振普同志因身体不适,需要休息一周。
总理当时的卫士长张树迎与邓大姐和总理的秘书钱嘉东商量并经总理同意后,决定由我替小高值几天班——总理在家办公时,白天我仍做我的本职工作(秘书),夜晚做卫士的工作;总理外出时,我跟着。张树迎对我说:“大姐说了,你是军人,又年轻,又是警卫团来的干部,你就辛苦一下,替几天班吧。”
就这样,我兼做了一个星期的卫士,实际上只值了三天班。但卫士的辛苦、劳累、操心,我也领略到了。
替班第一天,天很冷,总理出门要穿大衣。平时,警卫给总理穿大衣的情景我看多了。可是,轮到我站在总理身后时,我把大衣从下往上提,结果总理左臂伸到袖筒里了,右臂没完全伸进去,我又稍用力往上提,只听总理“哎哟”一声。我心里“咯噔”一下,糟了,拐了总理的右臂了。总理的右臂以前受过伤,是伸不直的,我赶忙把右边袖子往下落,在他伸手的时候往上一提,还好,这回顺顺当当穿上了。
总理深夜离开办公室到卧室办公前,要先在办公室脱掉皮鞋换上拖鞋。我把拖鞋放在地上,顺势蹲下来帮他解鞋带。他却把两脚往座椅下收了回去。我把他的一只脚往外慢慢抻出来,他又收了回去。

我莫名其妙,这时,老人家说:“这事不能让你做,我自己能解。”说着,他就弯下腰,把两只鞋的鞋带解开,自己换上了拖鞋。其实对我这个年轻人、晚辈来说,这点小事是举手之劳,而且也不为过,但总理坚持要自己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08-1-8 19:00:56 | 只看该作者
2.爱打乒乓球,教导李富荣

我曾问总理,在学生时代的各种球类运动里,他喜爱哪种?总理说喜欢排球。但他对乒乓球却有一种特殊情感,对那些著名的乒乓球运动员很熟悉,不但叫得上名字,就连每个人的打法、特点也都有所了解。
总理本来就有一些打乒乓球的技术基矗1939年,他在延安 骑马摔伤了右臂,此后,他便有意识地多打乒乓球,以调理和锻炼右臂。
“文革”时,总理已年过古稀,工作也更繁忙。别的活动,诸如参加舞会、欣赏京剧等都停止了,打乒乓球就成了一种难得的休息方式。总理在家办公时,偶尔也到院里散散步,但他最喜爱的还是打乒乓。即使1972年生病后,他还时常打上一会儿,直到住进305医院。
1971年4月,第31届世乒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从“文革”开始到1971年,我国已经有两届世乒赛没参加了,男女队技术水平也下降了,能不能再创辉煌,这是全国人民关心的问题,总理也关注着这件事。球队临出国时,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全体队员,既提出了要求,又给予了鼓励。

世乒赛开始后,总理虽然很忙,仍一直关注着,每天都要过问。
在中国队的李富荣与匈牙利队员比赛的关键时刻,匈牙利队员的一个擦边球被裁判判为出界,李富荣拿了这关键的一分,赢了比赛。
赛后,外界对这个球争议不少,认为球擦边了,胜之不武。乒乓球队回国后,总理接见了他们。总理当场问李富荣,那个球是不是擦边了?李富荣承认,是擦边了。总理便问他,为什么没有勇气告诉裁判?李富荣说,压力太大,太想赢了。总理语重心长地说:“运动员要有风格。如果你的风格高一些,主动示意球出界,将会赢得更多观众和对手的心。”李富荣心悦诚服,虚心地接受了总理的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08-1-8 19:01:25 | 只看该作者
3.爱好文艺 总理也吹口哨

周总理熟悉多种艺术形式,对文艺有自己独特的了解和爱好。

他曾亲自修改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解说词,被许多行家称为“总导演”;他曾把《霓虹灯下的哨兵》剧组请到家里吃饭,讨论剧情和人物塑造;他青年时代写的诗就大气磅礴;他的书法独树一帜,神定气足;他晚年身染沉疴,还吟唱《国际歌》的悲壮旋律;他还说过,退休后要写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房》……

在南开中学时,周恩来就是学校新剧剧团布景部部长,并演出《一元钱》、《华娥传》等新剧。那时,男女不能同台演出,剧中的女角都由男生扮演。周恩来扮相俊美,常在剧中饰演女角。不少看戏的学生都对台上那位“小姐”心生爱慕之情。
我曾问总理:“总理,您在南开时,还演过话剧呢?听说您还是男扮女装哩?”
总理“哈哈”笑了一声,却不回答我。“哈哈,那个时候……”说了一句,又止住了话头儿,不再说下去。那是一声开心的大笑,“文革”时期,国事艰难,他难得有这么开心的瞬间。

我听过总理吹口哨,也是在他高兴时的自娱自乐。总理吹口哨不怎么会拐弯,是以“嘘……”这个音调为主。说真话,总理没我吹得好。我曾对总理的侄媳、中央电视台著名导演邓在军说过此事。那是我们一起去福建泉州参加纪念周总理的活动,之后结伴游览,她无意中听见我吹的口哨歌曲,说:“纪东老弟,你的口哨吹得真不错。”我对她说,总理也吹过口哨,我还模仿了一下。她觉得很新奇,很开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08-1-8 19:01:54 | 只看该作者
4.听京剧,总理喜欢张派唱腔

1974年,山东淄博京剧团排演了京剧《红嫂》,并在北京三大剧场进行了汇报演出,周总理抽空看了一场,并给予了“题材好,演得好,唱腔的创新也非常好”的高度评价。戏里有一段非常精彩的“煮鸡汤”的唱段,据说还得到过毛主席的指点。主演红嫂的是青岛京剧团的女演员、张派传人张春秋,总理很爱看她的戏。

这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总理、大姐刚吃过饭,电视里正在播《红嫂》,老两口就坐在客厅电视机前边看边聊。我刚好要给总理送文件,一见总理在看电视,就把文件藏在背后——总理难得休息一会,一般这时,我们都尽量躲开。但这次总理已看见我,没法躲开了,总理照样问我:“有事?”

我说:“没急事。”我就留下来,也在旁边一起看。这时正放到“煮鸡汤”这一段,总理一边听,一只手还不停地在腿上打着拍子,兴致很浓。大姐突然问了我一句:“小纪,听得懂吗?觉得怎么样?”我脱口而出:“有点软绵绵的,觉得没劲。”总理不高兴地说了一句:“什么软绵绵的,你懂什么1我一愣,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赶快溜到警卫值班室去。

这时,卫士高振普跟了出来,笑着奚落我:“你不知道总理特别喜欢张派唱腔,净往枪口上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08-1-8 19:02:18 | 只看该作者
5.总理和邓大姐的一次亲吻
1969年末的一天,大姐感冒,头痛发烧。晚上9点左右服过安眠药后,大姐先坐在沙发上休息,保健护士许奉生出去倒洗漱水,告诉大姐,等自己回来后,再扶她上床。没等小许回来,大姐便自己向床边走去。哪知药力发作快,她险些跌倒。幸亏小许回来得及时,忙把大姐抱住,搀扶她坐到床边,同时按电铃叫服务员高云秀来帮忙。当时总理正在客厅吃饭,看见高云秀从他面前跑过,立即扔下筷子快步奔向大姐的卧室,三步并作两步冲到大姐床边。一见大姐“昏迷不醒”,情急之中,总理俯身挽住大姐的上身,连声疾呼:“小超!小超!小超啊!”呼声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我还有幸看过总理和大姐有一次亲吻的场面。
1969年9月3日,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逝世。**中央和毛主席决定,由周总理率代表团前往吊唁。当时越美战争仍在继续,美国飞机经常在越南上空轰炸,大家都为总理的安全担忧。毛主席对总理的安全也非常关心,总理平安返京后,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王海容给我们打电话说,毛主席得知总理安全返京,老人家让王海容、唐闻生(主席当时的英语翻译)与他一起向南面三鞠躬,以示祝贺。
邓大姐的担心更是可想而知。得知总理专机已安全降落在首都机场时,她心上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总理一进门,大姐就急匆匆地从沙发上站起来,快步上前,边走边说:“哎呀,老头子,你可回来了!你得亲我一下,我在电视上看到你在越南亲吻了那么多漂亮的女孩子,你得同我拥抱,同我亲吻。”大姐的话让我这个年轻人顿时目瞪口呆。
总理“哈哈”地笑着,把大姐揽到怀里,两人温柔而又有风度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总理深深地在大姐的脸上吻了一下。那么自然,那么亲热,那么旁若无人。大家为总理平安归来而欣喜,对大姐以这种方式迎接总理既感到惊奇,又兴高采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08-1-8 19:02:47 | 只看该作者
6.总理笑谈各地口音
一天清晨,总理忙了一夜还没睡觉,在办公室前的走廊里散步。
我起床后,在前院活动了一会儿就往秘书办公室走去。总理叫我过去。总理说:“中国的语言讲究音律,发音讲究‘四声’。古诗讲究平仄,古称四声为‘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现在推广汉语拼音,就简化成一声、二声、三声、四声了。”说完,他问我:“你不是河南人吗?”我说:“是埃”
“你们河南人‘四声’就不准。你们发音的时候,字的音都很飘。比如说‘一棵大树’,你们就说一棵‘大富’。”
我笑了,总理学得很像。他接着说:“杨德中(总理的卫士)是陕西人,他的发音更不准。‘我国’他会说成‘饿鬼’。”说着,总理自己也笑了。

我心里想,您老人家有的字发音也不准呀。“吃饭”说成“疵饭”。
确实,如果完全按照普通话的标准衡量,总理有些字的发音也不准确。他的家乡话是苏北话,他12岁去东北,15岁到天津 ,参加革命后,东南西北到处奔波,但家乡话的影响还是可以听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08-1-8 19:03:08 | 只看该作者
7.总理把江青的诗扔给我
不久,收到江青给总理的一封信。我给总理送去后他示意我拆开。江青在信中说:她写了一首诗,请总理修改。诗的内容是:“江上有奇峰,锁在云雾中。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
总理看了信,拿起一张32开的白纸摊在办公桌上。我看得出,总理脸上有种不耐烦的神色。我看总理有些不高兴,就想撤出来。他看我往后退,就说:“等一会儿。”
我只好回来,站在他旁边。总理嘴里念一个字,在纸上画一下,第一句念完了,他画出了“-|--|”,第二句又念完了,他画出“|-||-”。我边听边看他画出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的五绝音律。
第二句画完,他有点烦了,蹙着眉头说:“这不符合四声嘛。连平仄都不懂还作什么诗!给你,你拿去看看,研究研究,改一改1说着,没容我答话,连信封一起扔给了我。
我苦笑着说:“总理,我是河南人,四声不准,平仄不懂,我可改不了。”
总理笑了:“哦,给你先看看,就放在你那里吧。”说完,他就忙着批其他文件去了。
我理解总理,他把江青的诗交给我改,是对她用这事来干扰他的工作表示一种不满,并不是让我真正去改她的诗。不久,江青的诗发表,并配有她拍的庐山的照片。总理再也没有同我提起过这件事。(纪东)
[稿源:青年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08-1-8 19:03:59 | 只看该作者
有一个令所有中国人羡慕又大惑不解的婚姻之谜,常引人深思。这就是周恩来和邓颖超的恩爱婚姻.
周恩来,英俊潇洒,位高权重,是每个女人心中爱慕而想入非非的白马王子;而邓颖超,既算不得女中豪杰,更谈不上绝世美女,且在结婚后就子宫患疾、终身不育,埋下了因无后代而可能分手的隐患,曾有一些中央领导改弦易辙,重新结合。
  但他俩始终相敬如宾,相濡以沫,夫妻恩爱,如山高水长,光照人间,永远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何故?
  以前人们都从总理的角度来解释,殊不知邓大姐有着她独特的魅力呢
 
俺化了一个多月时间收集图片资料,编成此贴,从邓大姐特有的女性情感来解读爱情真谛,诠释她的婚姻观。邓大姐的很多《葵花宝典》,仍然很值得今天我们女人来学习怎样赢得男人的心。当然,男人也可借鉴。
  先读一封邓大姐的信,就会略知奥妙;再看看两人50张幸福合影,你便一切恍然!
周恩来和邓颖超共同生活50余年,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也留下了大量深情款款的
记录。现摘登他们其中的几封爱情书简,以飨读者。

1944年11月10日,周恩来赴重庆参加谈判,在别人眼中这与平时的离别没有太大区
别,但在邓颖超心里却有那么大的波澜。杰出人物的这种私人感情,常常是最为感人
的。  

来:

你走了三天了。我可想你得很。这回分别不比往回,并非惜别深深,而是思恋殷殷。
这回我们是在愈益热爱中分别的,何况在我还有歉意缭绕心头呢。我真想你得很。

你走了,似乎把我的心情和精神亦带走了。我人在延安,心则向往着重庆,有时感觉
在分享你与两岩内外故人相聚之欢呢。

你走了,好像把舞场的闹热气氛亦带走了。昨晚的舞厅却是冷淡而减色呢。钟声未响
十点,男女舞星都散场回窑了。“怎么散得这样早?”我问。“快垮台了。”三元
答。“今天人不多吗?”超复问。“顶多不过二十对。”“女的少极啦。”我心里
想,走了一个跳舞男星,就这样减色了么———一笑。

但当舞厅音乐奏起来的时候,还是那些照旧的调子———《西宫怨》、《梅花三
弄》……当音乐声声送入我的耳里的时候,亦还照旧觉得那些跳舞的快乐的人们中有
个你在。然而当情感透过了理智,环顾眼前的现实,才意味到你已离开了延安,于是
我便惘然了。你如何慰远人之念?

……你走了,兄姊和妹子们都很关心我,频来慰我的寂寥。大姊、小崔、瑞华,尤其
是小浦、云臻、彭总诸人。感谢她、他的友爱情谊,然而却不能减释我对你的想恋。
你一有可能与机便,还是争取飞回来吧。我热烈地欢迎你。

……

深深地吻你,轻轻吻你。

你的超

一九四四•十一•十二延安

代我致意一切相识的朋友

1951年2月底,体弱多病的邓颖超来到杭州休养,而周恩来此间仍旧忙于国内事务和
抗美援朝战争的指导等工作。周恩来接到3月3日邓颖超的来信后,因为公务迁延,
直到3月17日才抽空给邓颖超回信,在这封信的开头,周恩来一改平时严肃的表情,
走笔蜿蜒,对邓颖超轻加调侃,但其中分明饱含着歉意。

全国妇联常委、国际工作部部长陆璀的江南之行,则又为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爱情增添
了一笔亮色。3月30日,周恩来接到邓颖超的回信和随信寄来的西湖印本,31日便写
起了回信,“俏红娘捎带老情书”的典故就此产生。(注:信中署名“鸾”即周恩
来,“凤”为邓颖超。)

鸾:

抵杭已一周,前数日阴雨绵绵,春寒袭人,不亚北国之寒;但其温度与江南景色,却
与北地有别。前日放晴,春风和煦,已带来温暖,令人心情精神为之爽振。我们曾冒
细雨拜岳庙,登孤山,山顶眺望,全湖在望,殊为大观。湖滨山岭,梅花盛开,红白
相映,清香时来,美景良辰,易念远人。特寄上孤山之梅、竹、茶花、红叶各一,聊
以寄意,供你遥领西湖春色也。

钱江铁桥亦一大建筑,我们于放晴之晨,前往游览。桥分三层,下行舟,中行火车,
上行人。桥旁有六和塔。沿桥而行,左右观览,钱江风景,至为壮丽。留此期间,当
分别游览胜地。待北返,相见时,再细诉罢。

你赴天津之行如何旧地重游,回味犹甘良友欢晤,乐也何如寄你浙地特产香榧一盒,
望分饷友朋和女儿辈。我远在西子湖边,你应自知珍重。就寝时间之公约,实行得如
何念念。

纸短情长,就此打住。



1951年三月三日

超:

西子湖边飞来红叶,竟未能迅速回报,有负你的雅意。忙不能做借口,这次也并未忘
怀,只是懒罪该打。你们行后,我并不觉得忙。只天津一日行,忙得不亦乐乎,熟人
碰见不少。恰巧张伯苓先一日逝去,我曾去吊唁。他留了遗嘱。我在他的家属亲朋
中,说了他的功罪。吊后偕黄敬等往南大、南中一游。下午,出席了两个干部会,讲
话,并往述厂、愚如家与几个老同学一叙。晚间在黄敬家小聚,夜车回京。除此事可
告外,其他在京三周生活照旧无变化,惟本周连看了三次电影,其中以《两家春》为
最好,你过沪时可一看。南方来人及开文来电均说你病中调养得很好,颇慰。期满归
来,海棠桃李均将盛装笑迎主人了。连日风大,不能郊游,我镇日在家。今日苏联大
夫来检查,一切如恒。顺问朱、董、张、康等同志好。

祝你日健

周恩来

一九五一•三•一七

来:

不像情书的情书,给我带来了喜慰。回报虽迟,知罪免打。此间湖山之地有五多:山
多、庙多、泉多、花多、茶多。大小可游之处甚多也。更巧的是雪芬携剧团来杭公
演,我得两度做其观众,但彼却未能知晓。我们在此每日遨游于山水之间,或泛舟于
西子湖中。此外,在寓中常作乒乓之戏。因此系全身运动,且可防腹部肥胖,有益颇
多,望你亦能试行之。老人归期尚有待,我在期满后可能先归,究如何,尚在考虑
中。先寄语桃、李、海棠,善备盛装迎接主人呀。

匆复,祝你健康



1951年三月二十三日晚

超:

昨天得到你二十三日来信,说我写的是不像情书的情书。确实,两星期前,陆璀答应
我带信到江南,我当时曾戏言:俏红娘捎带老情书。结果红娘走了,情书依然未写,
想见动笔之难。寄来西湖印本,均属旧制,无可观者。望托人拍几个美而有意义的镜
头携归,但千万勿拍着西装的西子。西湖五多,我独选其茶多,如能将植茶、采茶、
制茶的全套生产过程探得,你才称得起“茶王”之名,否则,不过是“茶壶”而已。
乒乓之戏,确好,待你归来布置。现时已绿满江南,此间方始发青,你如在四月中北
归,桃李海棠均将盛开。我意四月中旬是时候了。忙人想病人,总不及病人念忙人的
次数多,但想念谁深切,则留待后证了。

周恩来

1951年三•三十一望代候各同志。

《同舟风雨路——周恩来邓颖超爱情书简解读》

常拍合影:这不失为一种非常浪漫又巧妙的婚姻调和剂。即使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也积极争取,让和和美美的瞬间永驻生活,这么多合影照片就是明证。而只拍一个人的照片,拍得再多再漂亮也白搭。

[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9-3-7 18:48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08-1-8 19:05:43 | 只看该作者
百年恩来,百年颖超。
百年夫妻,百年骄傲。
百年功绩,百年自豪。
百年情怀,百年不了。
你们的笑容仍那么爽朗慈祥一如当年
你们的消息是我永远珍藏的深情依恋
不求生生世世,不想朝朝暮暮
只求你们平平淡淡携手同游人间
不管分分合合,也许聚聚散散
但愿你们平平安安携手重返人间


幸福无限敬爱的周总理和邓大姐是我们永远的楷模!

[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8-1-8 19:1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08-1-8 19:06:22 | 只看该作者
使繁星失去光华的烛火——敬总理

温文尔雅,不代表逆来顺受  

抱负远大,,也不代表锋芒毕露  

对把爱国一说挂在嘴上十分不屑的我,却为他那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感动  

他的完美,在于人格,在于脸庞那柔和而坚毅的线条,在于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江河之所以宽广,在于它不逆小流  

有人说,他的才干不如毛泽东  

我却想说,他的业绩不如毛泽东  

人生的价值,岂是用业绩就能简简单单评论的?!  

更多的应是看其是否为后人留下了能够流光溢彩的精神烛火,这烛火,能使满天繁星黯然失色  

毛泽东留下了政治理论,而他,留下了精神的云翳  

他不是政治家,我不喜欢这个称号  

他也不是简简单单的外交家  

外交家的才干突出,只能使其对手在谈判桌上摆下阵来  

而没有能力让每一个对手都在心中,以人格的高度尊敬他  

他的一举一动,每一细节,在繁浊的尘世中不断沉淀  

举手投足间,凝结为一个璀璨的钻石  

却不甘心深居于历史博物馆,而是奋力地想再次将光芒折射向远方  

这是灵魂的升华  

他的灵魂,溶于空气中,我愿意用肺泡去感受  

他的风度,犹如一注夹杂着阳光的清风,伴随着骨灰,1976,灰飞烟灭  

然而灰飞烟灭之后呢,摇曳的烛火,依然那么明亮………………  

阳光尽管被树叶搅碎,却能仍然强势的烙在地面上;破碎的琉璃,残缺的流光,更显其残忍的美  

失去蜡烛的烛火,我愿它不灭,更愿做它的燃料,继续点燃它  


谨以此表达对周恩来总理的无限敬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08-1-8 19:06:44 | 只看该作者
周恩来!你是中国的骄傲
周恩来!你是中国的第一个完人
周恩来!你的样子是不用做成像章人民也不会忘记你的人
周恩来!你是当我们在外国的时候都会有外国友人问起你当年事迹的伟人
周恩来!你的人品没人学的来
周恩来!你的名字能震动全世界
周恩来!你走过的地方永远是春天
周恩来!你的一言一行将是中国人民千千万万代的子孙所无法忘记的
周恩来!你在世的时候全世界的人都对你肃然起敬
周恩来!你所做的与人民对你的感激讲不是能用语言而表达出来的
周恩来!你没走,你活在中国人民每个人的心中
周恩来!你真的是生的光荣死的伟大啊
周恩来!你的诞生改变了一个国家的走向与命运
周恩来!曾经对你不敬对你诽谤的人都能让人民的唾液给淹死
周恩来!你在九泉之下能知道人民在你走后这么多年的现在也一直的爱戴着你吗?
周恩来!我爱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08-1-8 19:07:21 | 只看该作者
觉知社最后一位在世成员管老,老年时严重失忆,甚至连亲人都认不出来.但是当记者谈到周恩来时,奇迹发生了.老人看着周恩来的像,突然大喊三声;"音容宛在,永别难忘!音容宛在,永别难忘!音容宛在,永别难忘啊!"50天后,老人与世长存.
周恩来,以人格魅力征服了每一个人,包括他的敌人.无怪冰心老人,自周公逝世,在家中每天为总理献一朵花,到记者采访时已整整20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08-1-8 19:08:08 | 只看该作者
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周总理,他都可称之为完人。外交才华,军事才能,经济思维,管理能力,人际关系,协作政党等等,尤其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婚姻中的丈夫,他都可以称作几乎无暇。我想这也是很多人喜欢并尊敬他的一个原因吧。我从小就喜欢周总理,现在还是,上历史课,看到了周总理在黄埔军校的照片,第一次有了“英俊”的感觉,现在想来我还从没有拿这个词评价过别人,呵呵。现代社会,文化精神缺失,我希望大家对周总理的喜欢与爱戴不要停留在口头上,从自己做起,为自己的心灵打造一方净土。有一天内心安宁时刻,面对自己时,你觉得至少这个社会里你还能瞧得起自己,那就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2-24 01:56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