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楼主 |
发表于 07-11-19 11:21:00
|
只看该作者
作者:gandharvas 回复日期:2007-9-21 16:57:46
前面说过,抑郁症患者常常会行动迟缓,做起事来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和懒惰毫无关系,而是有一定的生物学和生理学基础的:抑郁症会使我们的大脑和机体功能受到损伤。当然也有心理原因:悲观(“有什么用呢?”)、否定(“反正肯定成不了!”)深深的影响着我们,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到越来越吃力。而这种无力、无为又会增加我们的自责感:“我今天又什么都没做成!”,从而加剧抑郁症状。
许多研究显示,每日适量的体育活动可以略微改善我们的情绪。当然,我们不能依靠跑步或者仰卧起坐来治疗抑郁症,但它们对我们的帮助是能得到肯定的。所以,尽管我们可能宁愿躺在床上不起来,还是加把劲每天做一点体操或散一会儿步。因为在抑郁症中,即使躺在床休息也并不意味着能够休息得好。抑郁症期间的疲劳感,并不会因为我们的静止不动而减少,但却会因为活动而改善。
另外一个使我们不想动的原因,是那种追求完美的想法。对着这一间乱七八糟的房间,或是一堆来不及完成的工作,我们经常希望能够干净利落、不留一点瑕疵地搞定。但是,就算对于没有患抑郁症的人来说,做到以上这点也已属不易,更何况。。。比较聪明的办法是,把一个大目标(整理房间),分化成几个小目标(每天整理一部分),当然还可以分得再细一点(今天收拾书桌,明天整理衣柜)。同时,要试着接受劳动成果可能不如平时那样完美无缺。这么做的目的,不是马上重新开始走向成功,而是重新开始行动。
作者:gandharvas 回复日期:2007-9-21 17:56:50
我们可能并没有完全意识到,自己无时无刻不在对发生在身上或周围的事情做着判断和评价:“太棒了!”,“哎,真倒霉!”,“喏,又来了!”,“不错嘛!”。。。这种“我们内心世界模糊的低语”,能够自动引导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当我们没有患抑郁症,就没有必要特别注意它们;但抑郁症患者,极可能因为这种内心低语而“自我中毒”。
抑郁症患者是被我们称为“负性自动思维”的牺牲品,尽管有时可能不十分显而易见。比如,当我们走在路上,和一个认识的人擦肩而过,他却并没有和我们打招呼。当我们抑郁时,这种情况很可能使我们大受打击;但我们通常不会马上追上去问他“你不再跟我打招呼了吗?”,而是继续在一边钻牛角尖,越想越觉得沮丧。这种反应对当时的我们来说是正常的,但实际上让我们伤心的根本不是因为朋友没打招呼,而是我们先入为主的想法。比如,“他虽然看到我了,但不想和我说话。”这么想,我们自然高兴不起来。为什么不能这样想:“他可能在想心事,没看到我。”难道这不是另一种可能吗?抑郁症会限制我们的思路,让我们往往只看到事物阴暗的一面。负性思维同时也是性格焦虑、悲观的人身上常见的特点。
如何才能减少这种负性思维?
所谓的认知治疗,就是以纠正和改变这种负性思维为重点的一类心理治疗的总称。在治疗中,患者将学会如何寻找发现并努力改变这种不良认知。当然,其目的并不是让我们把一切都看得十分美好,而是战胜在抑郁症中起主导地位的一味否定和悲观。我们要的是理智,而不是抑郁。
作者:gandharvas 回复日期:2007-9-21 21:33:30
抑郁症,对于医生来说,属于情绪障碍。也就是说,抑郁症是一系列情绪失调的结果,而并非只有悲伤。
抑郁和焦虑常常是孟不离焦,但两者的想法认知却并不相同。抑郁使人气馁、迟钝,它让我们对过去所发生的事的一种负面评估,在这个结果上又对未来做出了更为负面的定论:“我没用,我的过去已经一团糟,将来肯定更没希望。。。”而焦虑是对未来及可能到来的灾难的没有根据的担忧。它会使人紧张,让人想做些什么来补救,但又无法心平气和:“我肯定不会成功,这事一定成不了,太糟糕了!”担心未来,又对过去左思右想,这是抑郁症经常引发的混合了以上两种情绪的认知。同时患者也常常会感到恐惧,是因为抑郁症使我们在生活中的困难面前变得脆弱。
抑郁症不仅让我们悲伤退缩,还可能让我们对周围产生敌意。负性思维并不只针对自己,还包括旁人:所有的一切都那么让人不顺心、让人恼火。家人、同事、邻居、陌生人、全世界都可以成为这种敌对情绪产生的源头。而这种情绪,又因人格基础不同,有的人会用激烈的方式表达,有的人则把它藏于自责背后。
如果觉得悲伤、忧虑、烦躁和怨愤正慢慢取代你别的情绪,不必为此感到自责,但要相信这是抑郁症的症状。尽可能以你最好的状态来抵制那些想要放弃的念头,不要让你自己孤立起来。告诉周围人你的疾病,他们会愿意理解你的苦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