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波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分享森田理论精华和自己的共鸣--森田理论读书笔记汇总

[复制链接]
511#
 楼主| 发表于 15-10-21 20:26:06 | 只看该作者
无论性格多么坚强的人,也有不安、紧张、焦躁等精神薄弱的一面。因此,重要的是如何对待身心危机,特别是精神危机。即如何去正确应对、克服精神危机。

“即便在理论上已经弄懂了内心纠葛发生的原因,也并不等于解除了病症”。 也就是说,若仅仅从知识上去理解,是治不了病的;不管从理论上已经了解了多少,也治不好。这与竭力想去掉人为的障碍(这本身就是一种人为的障碍),竭力想忘掉而怎么也忘不掉等现象相同,成为一种恶性循环。而破解这种恶性循环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行动,唯有行动才能使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譬如,初学跳水。站在跳水台上,看到离水面那么高而感到恐惧、害怕,这是许多人都有的正常的反应。但是,如果想等恐怖感消失之后再跳,那就永远也跳不成。如果即使害怕、恐惧,也忍受着这种感受大胆地跳,慢慢就能学会跳水;否则,永远也别想学会跳水。
但是,即使从道理上想通了:“要先采取行动”,但要真正做起来却不那么简单。可以说这简直是一个很难突破的瓶颈!!许多人感觉使用森田无效,就是被这一瓶颈卡住了。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不受制于心中的不安,尽管还有所困扰,也要逐步付之于建设性的行动。有时一旦实际做起来,往往会比预想的要容易得多。
要想摆脱苦恼,首先要正视它, 而不是回避它, 并且无论如何要付诸行动。 归根结底, 行动是打破苦恼的第一步。

“所谓顺应自然,就是如实地承认苦恼、不安,并随着人本能的对‘生’的欲望的要求,去进行建设性的活动。”
不可否认,任何人都有不安感;它是人能否安心生活所需的一种警惕心理。因此,这种不安感可以说是人类能够更好地适应生活所需的一种安全阀。如欲将不安感视为异物而予以排除,是不对的。
谁都经历过在应考、面试、开会发言或提职考试前所感到的不安,这些不安根本不足为怪。而且正因为有这种不安感,人们才十分谨慎,努力学习,或认真做好发言的准备,从而才能取得较好的结果。因此,这些不安感是为人们能更好地适应生活而安置的一种预备信号, 也可以说是人本身所自然具备的一种心理现象。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12#
 楼主| 发表于 15-10-21 20:26:39 | 只看该作者
身处神经症束缚的状态之中时,无论是谁,都不可能从一开始时就信心十足地行动。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受心中的不安所控制,而是要逐步付之于行动。要想摆脱苦恼,首先就先要正视它,而不是回避它,并且无论如何要付诸行动。归根结底,行动是打破苦恼的第一步。让我们感到困扰的情绪或症状确实是一种客观存在,故而需如实地承认,但首先要开始行动,去做应做的事情。我们要真心诚意地改正自己以往错误的想法和做法。
“纠正错误的想法,修正努力的方向,在存有不安或恐惧心理的同时,依旧像正常人一样地生活,其结果,症状就会自然消失。”

森田疗法一点也不复杂,只在于唤起人本能的“生之欲望”,解放那被束缚的心,使之恢复自然状态。
读书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增长知识,重要的是,要弄清书中与自己共鸣的部分,并把“书的内容”变成自己的东西。所谓“水随器而方圆”,读书方法也因人而异,不可强求一律。
读书方法无所谓深浅,不拘泥于某种读书方法,是森田疗法的理念所在。
人生经验总是有深有浅,有人体验深刻,有人只是平凡地度过一生。人生经验越是丰富,越是倍尝苦恼折磨者,由于某种契机可能会越早摆脱精神危机。然而,即使是经验丰富的人,也要看其是否能善于利用其丰富的经验来创造性地解决人生的问题。
总而言之,知识也好,体验也好,关键在于是否有能力把握它。就森田疗法来说, 重要的是把读书所得体会用来指导实践。有了实践的体验,回过头来再读书,就会有新的发现;之前只是些印在脑海中的片言只语,通过实践去体验和理解,会重新获得鲜明的印象和清晰的解释。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13#
 楼主| 发表于 15-10-23 21:58:10 | 只看该作者
何时“时机成熟”摆脱精神危机,因人而异。一个人还没吃够苦头的话,就不知忠言之可贵,也不会回心转意。只有其苦恼到了极点,治疗时机才比较成熟,才能真正从心底开悟而摆脱束缚。唯有时机成熟,小鸡才会破壳而出。此时机即"啐啄同时"指当鸡蛋中的小鸡即将孵出时,母鸡从外面啄蛋壳的动作同小鸡从蛋里面破壳的动作同时发生。在森田理论中,用此来比喻治疗时机的成熟。

对于那些认真、执着心强、内省型的爱操心的人来说,愈早了解森田疗法愈好。因为若能早接触森田疗法,则可早学会“森田式生活态度”而终身受用,从而悠然度过一生。可以说,一个人一旦将森田理论视为普通常识而真正掌握,那对他的一生将会受益无穷,对于帮助自己了解自己性格的长处与短处也大有好处。

人存命于世,应取积极、向前的生活态度,它可以战胜身体的某些不适和疾病。 相反,在绝望地认为自己“不行”,或失去生活的追求,心中烦闷、动怒、动辄苦恼时,即使小病也能致死。若能使心情得到平静,就能加速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森田理论特别重视要患者坚持日常生活,教导患者一定要活动身体,将注意力由过去的过于关注自身状况,转变为引向外部,让病人从心理上摆脱病症的纠缠和束缚。如果以神经症为借口,故意请假不去工作;或以“生病”为理由,放纵自己而不去工作。这样,效果反而不好。
对于神经症者,引导患者不要违拗、回避症状,而要顺应自然,并竭尽全力于自己的本职工作;要像健康人那样生活,像正常人那样去做应做的事情。这样,症状一定会消失。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14#
 楼主| 发表于 15-10-23 21:58:56 | 只看该作者
森田疗法与其他心理疗法最大的不同是,其他心理疗法视内心的不安或纠葛(纠结、烦恼等)为“异物”,欲予以排除,而森田疗法则与此相反,认为不必排除内心的不安或纠葛。
具有强烈的向上发展的欲望、强烈的自我内省气质的人易得神经症。神经症患者主要的性格特征可归结为四类:自我内省强;执着性强;动辄担心、忧虑,而且感受性强;欲望强烈。正是由于这类性格的特征,才引起心理上的不协调,以致陷入不安的状态。

教导患者要把病情与行动目的分开,不以情绪为本位,而要以行动为本位、目的为本位。如患者在日记中写道:“今天去买竹子,途中出现脸红而未买成。”医生相应进行指导:“你是为买竹子而去的。因而,最重要的不是脸红与否,而是只有认真地找来价廉物美的竹子,才能说你买东西获得成功。”

森田先生是如此描述其方法的:“我的治疗方法,也可称作体验疗法或消除恐怖法:向患者授以某种方法,让他付之于行动,由此让他亲身体验某种事实,从而打破患者的恐怖心理。然后仅对他进行极其简单的评论、解释。决不采取以很有说服力的道理,去彻底劝说患者的那种困难方法。”这也体现出森田先生在治疗的过程中也顺应自然,毫不勉强。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15#
发表于 15-10-23 22:59:28 | 只看该作者
来学习,很多道理都明白,就是悟不到原理.在行动中总无法体验做事的感受.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16#
 楼主| 发表于 15-10-23 23:57:52 | 只看该作者
冷月兮颜 发表于 15-10-23 22:59
来学习,很多道理都明白,就是悟不到原理.在行动中总无法体验做事的感受.

何时“时机成熟”摆脱精神危机,因人而异。一个人还没吃够苦头的话,就不知忠言之可贵,也不会回心转意。只有其苦恼到了极点,治疗时机才比较成熟,才能真正从心底开悟而摆脱束缚。唯有时机成熟,小鸡才会破壳而出。此时机即"啐啄同时"指当鸡蛋中的小鸡即将孵出时,母鸡从外面啄蛋壳的动作同小鸡从蛋里面破壳的动作同时发生。在森田理论中,用此来比喻治疗时机的成熟。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17#
 楼主| 发表于 15-10-24 22:19:19 | 只看该作者
身处症状束缚之时,患者始终为恐怖情绪所支配,总希望平时不要发作,免受发作之苦。这样的心理状态就会使患者导致预期焦虑而无法得到解脱。一旦引导患者准备陷入并忍受发作的痛苦,甚至自己希望它发作,从而能够好好体验一番,这时恐怖就变成了勇气。
自觉到发作的痛苦之时,也就是认识到除“顺应自然”外无他法时,恐怖就变成了勇气。“欲治不治,不治而治”(想治却治不好,不把治疗作为目标时,却又治好了),就是此理。

凡是人,谁都有一两处不如别人的地方。有人对这些不如别人之处感到自卑,也有人并不感到自卑。若凡事对己过于求全,就会看不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而总是关注着自己不足的一面。这种性格是有害无益的。如果不去深刻考虑自身的优点,而是妄自菲薄,那日积月累下来的应激反应,最后就会致使我们精神上出现障碍,患上神经症。
当人们陷入竭力将事情做得十全十美的“完善主义”时,做事就会顽固地过于认真,务求事情做的彻底、直到自己称心满意为止。然而,由于受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再加上自己受“完善主义”的束缚,不管自己怎么努力,也完全没有办法把事情做的称心满意。随着这种状况的持续,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感到十分劳心伤神,让自己的心身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的状态而致使我们精神上出现障碍,患上神经症。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18#
 楼主| 发表于 15-10-24 22:19:40 | 只看该作者
森田疗法的精髓,是“顺应自然”的精神。若以这种“顺应自然”的、自由自在的精神从事工作和生活,必然不会出现心理冲突和思想矛盾,更加不会出现精神交互作用。 如果注意力仅集中于自己,就不能客观地判断自己,甚至会不清楚别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我们如果能够做到“顺应自然”,就会随机应变地待人处事,根据周围的环境和状况的变化而相应改变目标,心中的所思所想,也必然符合事实的要求。

若受“需百分之百地完成工作”这种强迫观念所束缚,就会勉强自己总是做些超出自己实力的事情。随着这种情绪的进一步发展,由于精神紧张状态得不到消除,就会越积越严重,那样一来,不用多久,就会使身心无法承受而必然出现异常。只有改变之前错误的认知和心态,改变工作方式,才能使人可以得到自然的调整, 这样才能保持我们心理上的平衡,维持我们心身自我调节能力的正常。

只知道保护自己的人,反而易陷入精神危机。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19#
 楼主| 发表于 15-10-27 20:34:27 | 只看该作者
禅的偈语:“岩松无心,风来而吟”。岩松无心,意为松树的风姿如故,不矫揉造作,静静地挺立在岩之上。风来而吟,意为当风吹来时,树枝则与风呼应而颤动,并且风声呼啸,不绝于耳。风停后,又恢复到原来肃然的姿态。

一个人当其身陷神经症时,其注意力就总是表现出内向,仅仅是思虑自己心身的痛苦,而不能将自己注意力很好的适度投向外部世界,从而陷入所谓自我防卫的窘境。神经症患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心总是内向,只思虑自己的事情。

通过坚持不懈地学习践行森田,慢慢地考虑他人的时间就会逐渐增加,注意自身的时间也就自然减少,以自我情绪为中心的生活态度,慢慢就转变为以目的为中心的生活态度,从而实现了摆脱症状束缚的目的。

在遇到困境时,只是一味地向坏的方面无休止地想下去,并未随之采取相应的行动。这是错误的应对方法。森田理论指出:应采取“脱离‘应当如此’的理想主义,使心之流动顺乎事实”的方法,通过建设性的行动,力所能及地摆脱困境。

神经质性格的特征:内向、以自我为中心,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强烈的自我内省倾向、执着性强(倔强)、感受性强、注意狭窄,过于认真、完善主义、欲望强、易担心、自卑、缺乏适应能力。
凡杞人忧天、执着心和反省意识强烈者,易为神经症的痛苦所折磨。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20#
 楼主| 发表于 15-10-27 20:35:09 | 只看该作者
现实是复杂而纷乱的,若将理想的旗帜举得过高,必与实际脱离。人们若能客观理性地明了自己的理想与现实的差异和距离,就不会陷入纠缠不清的心理冲突之中而无法自拔。

我们之所以内心产生焦躁,是由于自己精神上的纠葛(即努力向理想迈进的不切实际之心与想复归自然体之心的纠葛)所致的。

对神经质症者来说,尽管事实并非如此,但自己却毫无根据地对之信以为真。如社交恐惧症患者往往会多余地担心:“自己在场,别人是否就会不高兴”等,这样一来,感觉周围关系自然就变得紧张,自己甚至连话也不能说了。可以说,这完全是由于以自我为中心的所谓“应该如此”所造成的多余烦恼。

神经质症者的恐惧与不安,往往不过是自己制造出来的、虚构的“自我认定”而已。甚至可以说,这类人几乎所有的恐怖与不安,都是“自我认定”的结果。譬如,“赤面恐怖”者乘电车时认为乘客们总是盯着自己;患不安神经症者因强烈的死的恐惧而害怕心脏病发作会死去,于是发作时就急急忙忙叫救护车送往医院治疗,但心电图却显示其是正常的;“不完善恐怖”者反复多次地查看门是否上锁了;“不洁恐怖”者不停地洗手……。随意“信以为真”,必然会影响自己的心绪。
破解之法是森田理论指出的“事实唯真”。也就是说,只有事实才是真实的。弄清事实后,再为之担心也不迟。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21#
发表于 15-10-27 20:54:59 | 只看该作者
每次来看贴不知是种啥感觉,很熟悉也很陌生.每段话解释很清析.学习.大道至简抓住里面几个核心词在实践中,感悟和体验是非常不错的.只是我悟性不好.啥都学不到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22#
 楼主| 发表于 15-10-28 10:04:55 | 只看该作者
冷月兮颜 发表于 15-10-27 20:54
每次来看贴不知是种啥感觉,很熟悉也很陌生.每段话解释很清析.学习.大道至简抓住里面几个核心 ...

感谢您对我这个主题帖的关注

我在看森田资料的时候,一般只关注引起自己共鸣的内容,对于自己一时无法理解的内容(一般来说很少,我基本上对所看的内容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就一目带过,而不纠结。

有些森田书籍,我看过不止10遍,但每一次看都觉得里面的内容很有吸引力,感觉常看常新,简直可以说是百看不厌。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23#
 楼主| 发表于 15-10-28 22:50:25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的心理因素对自律神经有很大的影响。某医院的调查数据表明,来内科就诊的三分之一患者是神经症。可见“自我认定”已患病的人真的很多!这些人大都是由于其自律神经受自身心理因素的影响,出现了自认为是异常的“病症”,而去医院求治。其实,他们根本就没有“病”。
但是,尽管他们根本没病,但却担心得病,并且实际上他们为犹如真患病似的被某种症状所折磨而痛苦不堪。

“借鉴别人,纠正自己”。这话是对的,但若只是一味地拿自己与别人相比,就容易失去自我,并且容易搞得自己的内心不得安宁。

越是认真、努力的人,越易受精神的折磨。

在克服危机、战胜不安和恐惧的过程中,才能培育出真正的坚强之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要不回避自身过于谨小慎微的弱点。

我们需要对身心两者的关系逐一地进行具体研究,以了解身体与精神两者的关系。它们决不是仅仅关系密切,或是那种抽象的所谓意识给身体带来某种变化。

如果由于某种诱因或精神上的原因,致使心中纠葛日益加剧的话,精神就处于过度紧张的状态,日积月累,最后就会出现某种症状。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24#
 楼主| 发表于 15-10-28 22:50:55 | 只看该作者
森田博士曾经说过:“所谓神经症,既非精神分裂症或抑郁症等一类疾病,也非所谓的精神病,只不过是一种凡健康的人都会出现的心理现象。”森田疗法告诉我们:治愈这种病症别无他法,唯有“顺应自然”地生活而已。然而这说来虽然容易,但要做到却很难。因为在人的心理上,既有人为的障碍及其受束缚的一面,同时也还存在“精神相互作用”,而使身处症状束缚中的人容易陷入恶性循环。
当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令人不安的状态时,就会对此更觉敏感;越敏感,则其注意力就更加集中于其令人不安的状态而导致其意识变得狭窄。两者就是这样相互作用,致使不安加深,遂形成恶性循环。这种现象称之为“精神相互作用”。

对于自律神经系统来说,虽说不能根据我们的意志使其自由活动,但其与我们感情的变化(即情动反应)有着紧密的关联,如:因精神过度紧张,或导致胃的功能紊乱而引起腹泻,或在人前讲话时心脏剧烈跳动等,都是这方面的反映,只不过是因人而异而已。在人的感情多受冲击,致使精神倍感不安的今天,自律神经系统自然极易失调。

对于失眠者来说,即使睡不着,也比经过努力后仍睡不着的疲劳程度要轻得多。

所谓“自觉”,就是对于觉察到的真实的自我之心,不做任何是非善恶的价值判断,而是如实地承认,并任其自然地存在。

人总是有缺点的。一个人如果能够真正意识到并承认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在实践中诚心诚意地竭尽全力予以改正,则在他人的心目中,反而能树立起一个富有魅力的形象。

如何才能从失败或挫折中吸取有益的教训,是人生事业成败的分水岭。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25#
发表于 15-10-29 09:46:16 | 只看该作者
我和521楼差不多,看了都懂,就是做不到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23 20:17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