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美惠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族系统排列治疗精华——爱的根源回溯,找回个人生命力量》

[复制链接]
151#
 楼主| 发表于 14-10-6 21:13:51 | 只看该作者
视频: 薪火相传(5-1)海宁格大师台湾家庭系统排列现场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k3ODgwMjA=.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2#
 楼主| 发表于 14-10-6 21:14:54 | 只看该作者
视频: 系统排列 助人的艺术 身体与心灵 2.WMV(南无阿弥陀佛)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 ... -1-89.3.4-2.1-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3#
 楼主| 发表于 14-10-7 19:40: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14-10-7 19:59 编辑

开通黄钻


家庭系统排列—追溯你的过往,疗愈你的心伤
海灵格的《爱的序位》大量的排列案例让人震撼,但即使没有参加排列,也可以从他的一些主要观点中获得巨大收益,书中的主要观点如下:
  
1、获得内在洞见经验的首要条件是一颗没有意图的心,我们的意图会迫使我们将自己的观点置于真相之上,或者会根据我们先入为主的概念而去改变事实真相,或者是去影响或说服他人。
  

     2、获得内在洞见经验的次要条件是无所畏惧。当我们害怕可能展示出来的真相时,我们便如同带上了眼罩,将会视而不见。
  

     3、家庭的归属权:我们的所作所为是维持和保障我们的归属权,所以,“良知”带有相对性,随著群体的不同而不同。
  

    4、被感受的良知与被隐藏的良知之间的矛盾便是每一个悲剧的基础,基本上也是每一个家庭悲剧的起因。它会引发悲剧性的牵连纠葛,在家庭中导致重病、意外或自杀。这种矛盾也导致很多伴侣关系的悲剧结局,例如男女双方虽然有无比的爱,但他们的关系却仍然会破裂。
  

     5、人在幸福中会体验到危险与不安,因为幸福令人感到孤独;对于问题的解决之道也是如此,也会有这份危险不安的感觉。反之,在遭受重重困难和不幸时,人与人更可以保持在群体中。(我的评论——家庭中的人要么一人荣,带动其他人荣;要么在自己荣后让自己差下去,以达到与家庭中其他人平衡;要么远离家庭,以为逃避)在困难和不幸当中,人有一份清白和忠诚的感觉;但在脱离困境和拥有幸福时,却有罪恶和反叛的感觉
  

     6、家庭中的认同:如果家庭或家族中有一个人被排除或不被认同,一个人没有刻意模仿甚至不知道这个人的情况下,却变成像那个人一样,有著与那个人相同的情绪感受、行为模式和命运遭遇。
  

     7、很多问题的出现,是由于人有一种想法,以为他可以靠著说服力,或是用努力,或是用爱去驾驭秩序。但秩序却是早已被排定了的,也是不能用爱来取代的,爱只可以在秩序范围内成长。
  

     8、秩序的优先原则:原生秩序——根据归属权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而定的,排列一个家庭的话,层级较低的人以顺时针方向排列在层级较高的人的左边(我的评论:是不是在家庭中就餐时座位排列也是如此呢),夫妻关系较之作为父母的身份有优先权;与旧的系统相比,新的系统有优先权,新组建的家庭较之与原来家庭的关系有优先权。
  

      9、在家庭内出现的悲剧,往往是因为后人违反了原始的秩序,意思是他做了本应属于前人份内的事情。例如:孩子尝试代替父母赎罪或承担所犯错误的后果。所以,家庭辅导中要注意的是:是否有人做出了僭越。
  

      10、孩子永远不准知道属于父母亲密关系的事情,这与他无关。伴侣之间发生的事,别人也绝对不能干涉。亲密的事应永远对其他人保密,否则会带来严重后果。父母如果对孩子讲述他们之间亲密的事,对孩子是非常不幸的,例如:堕胎。
  

      11、父母之间出现问题,孩子总会在自己身上找过失,宁愿是自己有错。如果父母说,“我们不再作为伴侣在一起生活了,但我们还是你的父母,你还是我们亲爱的孩子”,这可以解除孩子的心理负担。所以,孩子应该跟著比较尊重另一方的那位,一般来说是父亲,往往父亲会更为尊重孩子的母亲。
  

      12、当某人做决定时,他通常要放弃另一样东西。对他来说,他所决定的东西是存在著的,可以实现的;另一样他放弃的东西其实也是存在的,可以实现的,但他只视它为“不在”。每一样存在的、实在的、可以实现的东西都是被一种“不在”包围著,但是,“不在”也有它的位置,有它的影响力,绝对不是一无所有。当我鄙视“不在”时,“不在”会带走存在的东西。例如:当一个女人决定选择事业,而放弃家庭和孩子时,如果她鄙视或看轻家庭、孩子或男人,这个她没有选择的东西会带走她选择的其中某些东西。反之,如果她尊敬为了事业而放弃的东西,那些东西会对她的选择做出赐予,一切也变得更伟大和丰盛.
  

    13、当孩子的成绩差,你作为父母要对他说:我以前也是一样,成绩一旦下降,也就没有什么好转。当一个女儿迷上了一个明星之类的,父母也可以说:我从前也是这样的。
  

    14、以不幸作为补尝:家庭中的孩子往往会因为减少罪恶感,而作出补偿——拒绝成功、拒绝生命等。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进行补偿。例如,家庭中有早逝的孩子时,生存下来的孩子可以说:亲爱的XX,你已经死了,而我再活一段日子,然后我也会死去。它包含了补偿和自由,是非常谦卑的。
  

    15、从心理学方面看,背痛总是来自一个原因,也很容易治疗:那就是借著一个深深的鞠躬。问题是要向谁要鞠躬。鞠躬的同时,在内心说:我尊敬你。
  

    16、头痛的问题可能是来自被堵塞的爱,通常是因为与母亲的联系被中断了。
  

    17、在自杀事件中,自杀者的亲属常有一种被侮辱的感觉,他们因为有亲人要自杀而感到受辱。解决方法的第一步便是对已自杀者说:我尊重你的决定,你永远是我的XX。尊重与接受是不同的,尊重的话对方便没有被贬。
  

    18、某人如果在系统中(家庭系统中)杀人或企图杀人(如:威胁自杀),他便丧失了在系统中的归属权。谁曾经在家庭内杀人和有杀人的念头,或者严重侵害其他人,他一定会失去归属权,他要离开系统或遭受排除,否则另外一个无辜的家族成员便会代替他而受到排除。
  

    19、孩子到了父亲死时的年纪,常会感到不能生存下去,因为他会为著追随父亲而做出寻死的行为。如果孩子从母亲的身上得到这种感知或有这种推测,孩子中的一个便会代替他,做出本应是母亲应该做的事,如果有这种情况,孩子在想到死亡时是会笑的。
  

    20、在每个家庭中,有一个最理想的餐桌序位,当父母坐在边,孩子依著长幼次序坐在另一边,由右而左排列下去(即顺时针)。
  

    21、孩子无意识地认同父母之前的伴侣,有时会导致精神病变,尤其是当家中没有女儿时,那么其中一个儿子便必须要代表父亲从前的女人;又或者家中没有儿子时,其中一个女儿便要代表母亲从前的男人。
  

    22、孩子通常是从母亲那里得到食物,并且是母亲关心照顾著他们。但如果一个人得到的远远多于他所需要的,直至损害自己,那么这就是成瘾,也可以说是成瘾行为中的动力。所以,只有男人才适合处理有毒瘾的人,除非女人尊重有毒瘾的父亲。如果父亲有酒瘾,则父亲对儿子说:我敬重你的父亲,如果你要学他,跟他一样,我会接受的。当父亲获得尊敬,孩子便无需变成酒鬼了。男人如果被女人看不起或鄙视,则孩子成瘾的行为机会便增加了.
  

   23、孩子与父母中断联系的处理方法:1)拥抱或想象拥抱;2)通过代表拥抱;3)深深地鞠躬;4)超越与父母的联系,看到更大的系统。
  

   24、长子经常承担了一种受害者的角色,扮演受害者角色是一种高技巧的报复,在家庭中受害者是权力斗争得胜的一方。
  

   25、承接他人的悲伤使得自己脆弱。
  

    26、快乐有时会让有些人感到非常有压力。
  

   27、孩子经常为父母不负责任的离异而赎罪。
  

   28、连接的深度:第一任伴侣的连结往往都会超过第二任伴侣的连接,连接并不一定是爱,痛苦、恨与罪恶感的强度也是。
  

   29、当我们知道唯一可以做我们父母的人,就是我们的亲生父母;不同的父母会有不同的孩子,所以,不必期望去改变父母的想法。
  

   30、如果一个家族系统中母亲一半的影响非常负面,可以转移到父亲的系统中,这样才可以从牵连纠葛放出来。
  

   31、由于家族中有女人死于分娩,家族内便会有人以自杀作为赎罪,甚至会发生在孙辈或曾孙辈子女中。
  

   32、通常,当女人跟随男人,男人服务女人时,爱可以得到良好运作。
  

   33、一般,负担著家庭安全的人有第一序位,通常是男人,应站在女人的右边;但在母亲家庭中有重要人物被排除,或母亲有不幸的际遇时,层级次序会发生变化。
  

   34、愤怒有时被用来作为一种防卫,以对抗必须承认的罪恶。正如名言“我到底对你做了什么错事,使得我对你如此地愤怒。”愤怒有时也作为对抗痛苦的防卫,如在分手当中,愤怒通常是代替悲伤的工具。
  

   35、当某人给予我东西或我在某人那里索取东西时,不论多少,我总会感到不安。我感到一份压力,直至我付出同等回报。有些人为了保有这种轻松和自由,就用拒绝接受的方式,以避免背负责任;出世者喜欢这种形式的自由,以避免责任,正如某些助人者也是如此,只愿施予,而不愿接受.
  

   36、如果伴侣收到的较付出的少,是会危害伴侣关系的.
  

   37、从命运那里得到不应得的礼物,会使人感受到压力,他要去做点事以作为回报,但他不会以某种方式限制自己。
  38、在关系系统中,一种常见的动力是,清白者往往是较危险的人,因为清白者心怀极度愤怒,会在关系中做出严重破坏性的行为,他失去了适当的平衡感觉。
  39、伴侣一方奋战以留住另一方,那股能量通常是来自我们心中小孩子的感觉,作为一个小孩子,我们由于害怕失去母亲而心生恐惧。事实上那份忠诚的要求,大部分指向母亲多过于指向伴侣。伴侣的忠诚,尤其当它伴随著牺牲,便是孩子对母亲的一片忠心投射到男人或女人身上。
  40、伴侣治疗的首要措施便是找出谁给予较多,谁接受较多,然后交施与受带回平衡。
  41、一个人为什么特别容易发生意外?很多都是子女违反了长幼秩序的结果,即孩子自以为知道并评价父母之间的私事。
  42、在伴侣关系中,先生和妻子的关系,优先于他们和孩子的亲子关系。但通常夫妻有了孩子后,他们照顾孩子胜过在伴侣之间表达爱意,这样就破坏了层级秩序,孩子会感到不自在,有压迫感。
  43、父母如果为了孩子而自牺牲的话,对自己还是对孩子都不是好事。
  44、再婚中的优先序有了不同。例如,女人嫁给已有了孩子的男人,她就不能要求:我最重要,其次才是你的孩子。这违反了优先秩序,会对关系有严重影响。
  45、从系统上看,治疗师总是要站在被排除的人那一边,被排除的人往往都是加害者,而不是受害者。
  46、就对满脸大胡子男人的观察,大部分他们是来自一个男性被轻视以及被剥夺权力的家庭之中。
  47、由于男人通常比较易于在他们和孩子之间做一个区分,原则上来说,孩子们就他们个人而言,跟著父亲在一起是比较安全的。
  48、过度亲密是对成长的拒绝。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空间。
  49、只有当你的母亲无法照顾父亲时,你去照顾他,才是适当的。或者对他们说:如果你们需要我,我就会给你们适当的照顾。
  50、伴侣中无法生育的一方是没有权力要求对方留下来的。如果对方仍然决定要留下来,无法生育的那一方便要加倍地敬重他/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
 楼主| 发表于 14-10-7 19:58:28 | 只看该作者
让  爱  做  主
朱 丽

严老师的两天家排工作坊结束了,心里满满的都是对生活的爱和对生命的敬畏,邢老师请我们吃的拉面和三鲜水饺还回味无穷呢,就恋恋不舍地离开幼儿园.严老师给我做的个案,的确清晰地展示了我和孩子这些年的关系.深深地爱着她,却不断地伤害她.代表孩子的小于惊恐的眼神让我永远难忘:”你不要过来!”后来在严老师的引导下母亲拥抱了孩子,小于下来跟我说:”我想跟你说,你不能变了.我不敢相信你.”我惊骇和震撼代表孩子的她怎么这么知道如此准确地了解孩子的心情.这个各案提醒我必须坚持不断地学习,”彻底改造自己”,巩固改变成果,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天上下起了雨,湿漉漉地回到家里.老公和孩子正在兴致勃勃的说话.孩子看到我,要跟我私聊.学习让我改变,这一年曾经让孩子伤痕累累的我幸运地成为了她的”垃圾桶”,她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愿意跟我打开.”我讨厌某同学,他光笑话我,还骂我,我不愿意想他,可是他还是在我脑海里转,不停地烦我.我想忘了他,可是忘不掉.学不进习啊.”看着孩子痛苦的表情,我突然想起了严老师处理的一个个案时,一位女士要忘掉一个人时,说的话,”拿得起了,才能放得下.”越排斥,越是我们要面对的.我又联想起了另外一个个案处理的方式,严老师让当事人大声控诉父母.我做了一个创新,”孩子,看见地上的纸了吗,你就把它当某同学,你使劲地踩它,要多大劲就使多大劲.”孩子愤怒地跺着纸,一遍遍大声控诉着:”你这个坏蛋,我恨你!”直到孩子感到舒服了,平息一会儿后,告诉孩子,”你得尊敬他,他就会离开.记住,越是敌人越尊敬他,他才会让路.”(受严老师启发:对故者,忽略的人等要表示敬意)孩子将信将疑,按照我的要求,她对纸片鞠躬,说”我感谢你对我的伤害,你让我坚强,你可以离开了.我原谅你,宽恕你,给你自由,我也自由了.” 最后一句话是<生命的重建>里的句子.说了两三遍孩子竟然心情舒畅了.我不知道孩子将来会不会还会被这件事情打扰,但是至今未提某同学以及带给她的痛苦.我记得孩子曾经有一天提到类似的事情,我当时却讲道理,让孩子宽恕他们,孩子很生气,更没能释怀,自己也很困惑.严老师的各案处理方式让我学到了,先泻,再补.大胆地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他们会很快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孩子学习去了,我望着为这个家付出很多很多的老公,大脑一片空白,跟随自己的感觉禁不住上前拥抱他(找到了当代表的感觉,生命很简单,放下大脑的思考,跟着感觉走).我们婚后这么多年,我经常看到他做的不好的地方,却经常忽略他的优点.(我们看到了伤害,却看不到背后的爱).我们彼此总想改变对方,希望对方按照我们自己喜欢的方式,结果损失惨重,头破血流,两败俱伤当我们看到了爱,找到了爱,爱疗愈了一切

    过了两天,我的”小我”又占了上风了,我们因为一件小事不满意对方,大吵了一架.生活就是这样吧,走走停停,跑跑跳跳,哭哭闹闹,说说笑笑,分分和和.后来深刻反省:如果看见了一个问题,想解决它,就得从自己身上下工夫,看看我们内在发生了什么,对于所发生的一切,我百分之百对问题负责,很抱歉,对不起,请原谅.(就像家排的处理方式,谁有问题,处理当事人,那个使我们困惑给我们带来麻烦的人不用出现)

    第二天下午,孩子又出现了新问题:焦虑地无法参加考试.我看着老公,希望他能做出改变.老公是一个非常理性,内敛的实干家,平时不善言辞,心里有爱说不出来.孩子一直不敢在他面前展示脆弱和阴暗的一面.在我的鼓励下,老公第一次表达了对孩子的现在状况的接纳,认可.并且说,我们无条件的支持你,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的付出是不求回报的,我们做的都是全天下父母应该做的.对家长有足够的理解尊重,就好了.你就是孝子,因为你对我们充满爱意,你愧疚,说明你长大了.(引用严老师的周五的父母与孩子不平等关系)老公跟她坦诚跟她交流了两次,孩子直到晚上时逐渐轻松起来,我看到爱在我家,并流动起来了.(表达对孩子的尊重,对事实的尊重,对问题和困难的尊重)对于老公来说,这的确是一次重大突破,他是一个喜欢回避谈论困难带来负面情绪的人,也许这种思维模式让他压抑自己太多,所以脾气急噪易怒.

    这次工作坊,我看到个案在不断地突破,欣慰的同时,感叹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看到人类消极的定式在一些家族中一代代的延续,造成的纠缠,纠结,揪心的烦恼.要阻断这些烦恼,只有清理我们自己,不断地忏悔宽恕和感恩,让我们的心逐渐柔软起来,让爱做主吧

    最后,我愿意用<零极限>的话与大家共享:不要把问题当作苦难,而是机会.问题只是记忆的重播,他们的出现是为了再给我们机会, ,他们的问题就是我的问题。用爱的眼光去看待这些问题,然后出于灵感去行动
感谢所有参与本次天津家排的敬爱的老师和同仁们!

更多学员分享不断更新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5#
 楼主| 发表于 14-10-7 20:01:05 | 只看该作者
严成刚印象小记
   
能认识严成刚老师,真是缘分。
       因为自己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在学校里担任兼职的心理咨询的工作。我一直想找机会,清理因为家庭原因造成的自身的许多问题。
       在一次心理咨询师的联合大会上,我认识了曲阜 济宁学院的张桂敏教授,张教授直接向我介绍了她正在推广的《家族系统排列》课程,因为是我所需,立刻答应跟张教授,赴邢台去听严成刚《家族系统排列》应用于生活一阶的课程。正是在邢台,第一次认识了严成刚。
        眼前的严成刚跟想象的大相径庭,和之前的我以为的仙风道骨,危襟正坐,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年轻、清秀、儒雅、内敛,道行颇深。
       听着严老师讲《家族系统排列》应用于生活,开始感觉与我们的传统国学《论语》、《道德经》一脉相通,“孝之道”、“平衡之道”、“生之道”与我们的结婚仪式上的“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共入洞房”丝丝相扣。但其精妙之处并未体会出来。随着我郑州、威海、曲阜、淄博的几次课程听下来我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了严成刚平凡之中的不平凡之处。
       惊叹于如此年轻的严成刚老师把德国海灵格的《家族系统排列》,整合细化为《家族系统排列》应用于生活,应用于心理咨询,惊叹整合细化地如此智慧与巧妙,如此地适合本土文化。
       在2011年7月25日---29日的第二届青岛《家庭、组织系统排列》公益论坛大会上,大部分的与会人员都是严成刚的学员。尤其在游继彪、黄素恩夫妇工作了一天,临走总结时,说过大意是这样的一句话:我们走过内地很多的地方,感到我们山东的水平最高,可以看到我们山东的家排师们所做的努力。
       可以这样说,正是严成刚老师的《家族系统排列》应用于生活课程,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受惠于《家族系统排列》这一治疗流派,并可能从此走向普通老百姓,把这门宣传“讲究爱”和传播“如何爱”的课程走近千家万户,让更多的人真正感受到爱在家族里流动起来。
        之所以这样说,也是因为课程的费用低,而且可以多次听。严成刚老师本人每到一地对主办方没有过多的要求,他的入乡随俗,他的随方就圆,他的不温不火,他的不争不抢,让人感到就是自己周围的一位同事,邻居家的一位小弟,非常舒服。
        如果说刚刚见严成刚老师时,感觉他在圣坛之上,现在,感觉他就是一位不带有铜臭味的、热心公益的家排导师。
        。。。。。。
         在淄博时,一位学员说严成刚老师是“中国的海灵格”,可能表达的是一种美好的祝愿,但在未来的岁月里,在中国的家排界,“严成刚”这个名字,一定会是一个符号,记录的是一段历史。
        。。。。。。
        最后我只能说:成刚老师,未来,你任重道远,一路保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6#
 楼主| 发表于 14-10-7 20:03:18 | 只看该作者
家排工作坊,成老师
家排的核心是什么呢?是学会爱!
我们学习ABC,学习数理化,但是从没有人教过我们什么是爱?我们懂爱吗?知道什么是爱吗?
我们是从爱中受到滋养?还是在爱中伤害自己?

每个人需要解决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于关系:伴侣关系和亲子关系

家排属于后现代心理流派,以往的心理学都是线性的因果的。
家排属于现象学,用现象来分析问题

每个人都有意识(我做什么)、潜意识(无意识做的)、集体潜意识(集体良知:害怕黑、害怕蛇等)。任何人的所有心理问题都来自童年的创伤。

非常多精彩而直击心灵的话语,在闭上眼睛体验时,放在我脑海里,多次泪流不止。简单把笔记分为四部分,无先后之分。

一、关于父母

现场做好几个个案,虽然是不同的问题,但王老师都给出相同的解决之道:那就是我们本身没有和父母联结, 我们拒绝父母,所以孩子拒绝我们。在我们心里,没有承认到父母是大的,我们是小的。在孩子面前,我们才是大的,孩子是小的。因为我们无法向生命的源头低头,因此我们没有力量!

我们无法向父母要求他们本来就没有的东西!

接受命运从接受父母开始!

一、关于自己

一个成熟的男人或女人是什么样子呢?完全脱离原生家庭,我们只是父母的孩子,我们同意父母以他们的方式爱我们。我们爱爸爸,也爱妈妈。当然,我们会自己发展属于我们自己的命运。只有这样,当我们拥有婚姻时,才会把伴侣当成你的爱人,而不是儿子或者女儿,更不是妈妈或者爸爸。

接受我们拥有的,同意做我们自己,同意现在的样子,同意现在的面貌身高体重,同意我们的命运。

当我们问为什么,当我们想要的时候,想想我为那系统(家庭或者单位适用)那个人做过什么,我发出的是什么?世界上所有发生的和别人没有关系,只要我们发生正向意念,心中有爱,外面呈现的就会让我们心想事成。反之亦然。

把别人的命运交还给别人,我们只接受我们自己的,我们才会成长,对自己负责。

生命是用来体验的。

二、关于伴侣

个案其一,是妻子说夫妻彼此不信任。排列给出的答案是: 只有我们投入全然的信任,才会得到我们想要的信任。

一个男人在妻子面前不是男人时,他会逃离。男人最怕自己不是男人。

我们以我们以为的爱对待对方,当我们认为对方不懂我们时,其实我们也不懂他。

我们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对方,还要冠以“所有人都这样”。

当一个女人成为女人时,一个男人才能成为男人,而不是儿子或者其它。

当我们有婚姻时,自己和配偶是生命中的第一位,孩子是第二位,父母排在第三位,这是孝顺吗?是的。只有我们幸福,父母才会幸福。孝顺父母就是经营好自己的家庭。

修复关系需要对方吗?自己改变就可以!从我身上完全可以看到并相信。

伴侣之间一次解决不了问题,要由简入深。

三、关于孩子

孩子只有靠父母才可以生存,所以他会牺牲自己的感受来讨好父母,会看父母的眼色生活。

有的孩子站在父母的位置

孩子是家庭的镜子

所有的问题来自系统(家庭或者单位适用),系统内的问题由系统内最弱的人承担

送给孩子礼物时,说:宝贝儿,以后你有孩子的时候,也送给他喜欢的样子和喜欢的颜色好吗?不要说等我们老了你也送给我们礼物。

当我们不想给的时候,我们会怎么做呢?我们是不是会不接受?(此处“给”意为回报)

接受别人给我的爱,是更高级的体验

孩子会以牺牲自己的方式,让父母相对更舒服

教育是生命对生命的影响

一个积极的正向的生命可以影响到孩子,成为一个积极的正向的人

让孩子活在一个正向的环境里

孩子是来成长我们的,而不是成就我们的。

父母力量不足就会绑架自己的孩子

当孩子和妈妈联结太紧密,爸爸插不进来,当孩子和爸爸联结时,就会对妈妈有罪恶感

妻子对丈夫的看法,也会形成儿子对爸爸的看法,反之亦然

我们把我们自己认为最好的爱给了孩子

四、关于死亡

回避我们应当承担的,自责,愧疚,接受命运不好的,才会更有力量。

愧疚感除了消耗人的生命,什么都做不了。(此处的愧疚感意指堕胎流产后等自我感觉对不起逝者的行为想法)

我会以你(逝者)的名义,为你做些什么事情把你放在我的心里。

以下为我的个人感悟:

我喜欢观察人,尤其是生孩子后,通过一个人的面相言谈看此人品质德行,非常有意思。

所有的个案里,案主大都带有优越感,是的,没错。是优越感!案主其一说:我对孩子付出我的全部,她都不领情。这是对孩子的优越感。好几个案主都直言老公对我挺好的呀,但是排列下来往往夫妻有问题,这是对老公的优越感。还有对父母的。甚至没做个案的,那种优越感摆在脸上,头高高的扬着,高高在上。

因这优越感,自我感觉良好,但生活中又的确出现问题。为什么呢?因为对方吗?不全部是。优越感让我们傲慢微醉,享受别人崇拜的眼神多么舒服啊~但是我们需要外人眼中的自己吗?除了暂时的良好感觉还会带来什么呢?当我们面对内心,它什么作用都没有!

当我们不再自以为自己优越于其它人,其它群体,当我们的傲慢微醉感觉没有,踏踏实实踩在地面上看周围的人,用平静平等的目光看待他人,我们的心才会平静。才会少很多指责不满,才会解决问题,才能看到问题核心所在,最后问题必将解决。人心得以朝向!

祝愿案主也祝愿所有的人摆脱掉优越感,接地气,平静的生活,融入生活。活在当下,也活在平常心!

两天的学习,我不记得我哭多少次,每一次闭上眼睛的体验,眼泪都会像打开的水龙头关不住。每个个案都会让我沉思并学习,哭泣似乎已变成我的习惯,跟随老师和案主,我想起去世的妈妈,想起第一次堕胎的孩子,想起第二次流产的女儿。眼泪就那样肆意的流淌在脸上,在这里没有人觉得你特殊不可理喻。释放后的舒坦让我心情轻松。在我心里,始终感觉对不起。对不起我曾经轻率不负责任的决定。我不知也不会面对这种感觉,想起的时候大哭一场。更多的时候,我不去想也不去碰。面对我的内心,我遥远的看着它,接近时,全是我想像的好的一面。只有我知道,我没有全然的接纳,没有全然的放下!

一个个的个案结束,一次次的眼泪流下,两天的眼泪几乎是我这几多年的总和还要多。随着泪水一起流走的是我放不下的情愫。

第二天下午,当我和旁边的人说起我流产的女儿,当我说出来全部的完整的事实,说出自己的愧疚,我真的好像解脱一样。发生这件事情五年来说出来后第一次我没有哭。我知道我开始有勇气,面对。非常感谢那天下午和我聊天的女士,虽然我不曾知道你的名字,但真的非常谢谢你!谢谢你的聆听!谢谢你让我完整的诉说而没有打断!谢谢你!也谢谢你对我的评价,让我非常开心!

课程结束,王老师让我们张开双臂,真诚由衷的说出:活着真好!开心的活着真好!在泪光中我看到我身后站着那么多爱我的人,我曾经误解他们对我的爱,我曾经愧疚没有爱够她们,但从今天开始,我学会如何智慧的把爱放在心底,我会以他们的名义去做善事,缅怀他们。在我身边,还有那么多爱我的人,他们尚在人世,今后我将会把我的爱更多的给予他们,我的爸爸,我的继母,我的老公我的孩子,我的公公婆婆。一切爱我的人,一切我应该爱的人!

胡老师说让我养盆花或者种颗树来寄托哀思,我会的!谢谢你!

谢谢这美好的课程,让我在这个清明时节,哀悼亲人的同时明白活着不容易,珍惜生命。只有活得更好才是对逝者最好的报答!相信他们看着笑着的我们会笑的更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7#
 楼主| 发表于 14-10-19 19:52:26 | 只看该作者
读《谁在我家-海灵格家庭系统排列》  张艺璇 (2010-05-15 22:24:01)转载▼
标签: 海灵 良知 父母和孩子 关系系统 张艺璇 杂谈       
在这本书中,作者伯特.海灵格以诗一般的语言向读者阐述了其发现的一些事情,而那些事情往往与家庭中的亲密关系有关,这种关系控制着人们并改变着他们的生活。
这本书是是亨特 博蒙特整理成文字出版的,其中包含很多他对海灵格研讨会的拍摄内容,以及海灵格的手稿,因此在这本书中多数用海灵格的话来表达海灵格的观点。这本书一共分为两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讲的是亲密关系中的现象学,第二部分则是心理治疗注意事项。
第一部分中主要用五个章节来阐述,分别是第一章良知的界限:愧疚与清白;第二章男人和女人:家庭的基础;第三章父母和孩子,第四章家庭群体的良知,第五章爱和伟大的灵魂 。在第一章中主要阐述了愧疚和清白,海灵格对个人良知进行了定义。他认为,我们把那些让我们感到愧疚不安或心安理得的良知称作个人良知,他认为我们除了个人良知外还要服从系统良知。我们以前可能不曾听说过这类良知,也感觉不到这种良知。但是,我们都能体验到他的影响;就是因为这种良知,家族中的伤害才会一代一代地往下传递。在这本书中,就是探讨这种无形的系统良知,探讨系统良知的动力现象,探讨“隐藏在爱中的和谐”的法则。在这一章中,认为我们面对的各种各样的关系中,我们多种最基本的需求共同存在,相互作用,归属的需求和连结有关,维护付出和接受之间的平衡的需求和平衡有关,保障社会稳定和把握未来的需求和秩序有关。首先当我们的归属感受到威胁时,愧疚让我们感觉到好像被排挤在外或远离大家,当归属感得到满足,大家亲密无间,我们就会感到心安理得;其次当付出和接受之间不平衡是,愧疚感总是让我们觉得好像受到了恩惠或欠了别人的,当它得到满足是我们就会感觉到问心无愧有了权力和自由;第三当我们违反社会秩序时,愧疚会让我们感觉到背离了正途,担心未知的后果怕受到报应,当我们尽心尽力地一心一意的尊重社会秩序时我们会感到问心无愧。根据需求本身以及其服务目标不同,我们也会体验到不同的愧疚不安或问心无愧。良知在满足我们一个需求的同时,会禁止另一个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被禁止的需求,他却可能得到我们的满足。为了支持海灵格的观点,他提出了一个例子,其中母亲叫儿子玩一个小时,可是他没有按母亲说的做,违反了母亲的规矩。在这里母亲叫儿子一个人呆在房间里,可能符合社会秩序的要求,但是儿子会感到孤独,他的爱和归属感被剥夺了。如果这时母亲像很多父母一样对儿子的惩罚打了折扣,虽然这不符合社会秩序的全部需求,妈妈在这方面可能会感到不安,但是她满足了爱,从而心安理得。无论是谁,只要想在某一需求方面问心无愧,必然会在另一方面的需求感觉到内疚不安;无论我们怎样追赶良知,我们总会感觉到无愧和愧疚不安难以分离,在这一需求方面我们无愧,另一需求方面我们就会愧疚自责。
第二章男人和女人是家庭的基础,海灵格认为男女之间的性的吸引力是家庭的基础。海灵格强调生命的意义的本质和原动力是针对以下两种偏见:一是认为肉欲是羞耻的、见不得人的,甚至是有罪的。二是认为性只是一种单纯的活动,和做父母没什么关系。男女之间除了性别上的关联外,还背负着生理上生儿育女所必需的特殊使命。海灵格所说的男女之间的性爱,并不排除其他形式的爱和性关系,他所强调的是由之而来的自然而然的父母身份。非传统的家庭在现实中越来越多,有些没有小孩或不想要小孩,有的单身,也有的男女同性恋家庭。芸芸众生中,有的男人和女人可以成为父母,有的人却选择其他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爱。对于伴侣之间的爱,海灵格认为人首先必须放弃最原始、最亲密的爱—小时候的对父亲母亲的爱。一个男孩只有摆脱对母亲的感情衣服后,他才能全情投入与伴侣之间,成为独立的男子汉。一个女孩对父亲的依附也必须在她把自己交给伴侣、变成一个成熟的女性之前告一段落。为了确立成功的亲密关系,我们必须牺牲或转移儿童时期对父母的连结。有人曾问过海灵格,孩子和父母不能维持均衡的关系吗?海灵格是这样回答的:“当然可以,只有在男孩受到父亲的影响,女孩受到母亲的影响时,这种均衡的关系才能形成。”在现实生活中你可以注意到,受父亲影响的儿子,比起眷恋母亲的儿子来说,会更加尊重、疼爱母亲。同样道理,当一个女儿抛开对父亲的眷恋、回到母亲的身边时,她并没有失去父亲,她的父亲也没有失去她,反而她会更加尊重她的父亲,更爱父亲。这样,当儿子亲近父亲,女儿亲近母亲时,伴侣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加亲密,那么在这家庭中就不会发生混乱了。海灵格的这一观点对于现实生活中父母教育儿女有很好的建议,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往往忽略这一观点。爱的法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构架。他们会经常地变化,每时每刻都有所不同。它包含着无穷的变化,我们能了解的每一刹那都多姿多彩,极具震撼。
第三章父母和孩子。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像其他关系中的爱一样,要受到连结、付出和接受、适当分工的限制。和其他方面的爱不同的是,只有付出和接受保持在不平衡的状态下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才能获得成功。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和爱相关第一系统法则就是:父母付出,孩子接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的一切东西,可以由其他人来提供,但是,他们的生命,只能有父母提供。有些事情,诸如债务、疾病、义务、困境、不公和愚忠,以及个人努力所获得的任何形式的特权,都是父母通过个人努力或者由于环境因素得到或遭受的,并不是从上一代继承下来,不是可以传给下一代的遗产。所以,这些东西只能局限与父母亲自己承受。保护他们的孩子不受这些事物的负面影响是父母的责任。海灵格的观点与我们国家的传统是相互抵抗的,在我们的国家里,强调父债子偿,子凭母贵。我认为正是由于西方人接受这种观点,所以西方人往往比我们国家的人更加独立。
第四章家族群体的良知,我们生活在世界,不但具有孩子和伴侣的身份,还有可能成为父母。也会和一些不太亲近的亲戚的命运连在一起,那就是说,家庭中的一些成员的作为和遭遇,不论好坏都会牵涉到家族里德所有人,当然也包括我们在内。我们和整个家族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接受共同命运。联系家族成员的连结力,也会穿越时空向外延伸,因此可以将家族成员和以往过世的成员或居住在很远的成员联系起来。违背家族的法则,在家庭成员的个人良知中造成了罪恶感,这些罪恶感不会马上伤害到家庭中的成员。一段时间后,他们自己种下的恶果才会出现,造成明显的伤害。特别是孩子,他们经常承担的并不是他们自己造成的后果。家庭的动力把所有的成员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一只飞翔的小鸟可以飞向任何方向,但一群鸟作为一个整体则要一齐改变方向。每一次都要服从整个群体,正因为服从,才能保持自己属于这个团体。
第五章,爱和伟大的灵魂。我们既属于个人关系系统和社会系统,有事更大的关系系统里的一份子。在我们的亲密关系中,支持我们的形形色色的爱的法则,对其他关系系统并不适用。如果涉及更大的整体和超然系统的话,例如上帝、命运、世界背后的一切奥秘,或者涉及世界的整体,那时法则和原理就不在适用了。
以上是《谁在我家---海灵格家庭系统排列》的第一部分,读了第一部分,对我的启发很大,虽然这本书的结构不是很清晰,它融合了海灵格研习会的记录,以及海灵格演讲的手稿,但是这本书中的观点是很能够启发人的。对过第一部分后我对于家庭系统排列有了一定的认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
 楼主| 发表于 14-10-19 19:53:38 | 只看该作者
读《心理小组》-----张瑞琪 (2010-06-15 16:13:24)转载

标签: 杂谈

   在图书馆找到这本书是很偶然的,当时卡里已经借了三本书,不能多借。看到是毕淑敏的书,眼前一亮、死死盯着那本书,不肯放手。带着遗憾,出了图书馆,想着下次一定来把它借走!没想到,第二天,同行的同学去还书,顺便就把那本书借回来了,我们都很兴奋。应该是因为我们一直对毕淑敏这个人抱着崇拜和尊敬的态度吧,深深地喜欢着她的文字。

故事是从一个男人计划自杀开始的。事业有成,历史清白。英俊有为,为人谦和。家有豪宅,出入汽车。私生活无可挑剔,没有情人,也不是同性恋。这么优秀的人为什么要自杀呢?很诡异······带着各种猜测,我便接着往下翻。

故事中的心理学博士---程远青,海外留学归来,有一段失败的婚姻。她在隽永生物公司总裁吕克闸的邀请和资助下,决定成立一个特别的小组---一个专门收容乳腺癌患者的小组,希望能给他们带来帮助。

广告只是刊登在报纸上的一个小角落里,理由是这样就只有那些 最孤独最寂寞的人才能看到它。或许吧,那些忙碌的、有目标的人怎么会在意报纸的小角落呢?即使偶然看到,也会不屑一顾吧。所以,能够看到并联系的一定是那些被寂寞纠缠的不行了的人,他们才会抱着试试的态度来参加这个小组。

进小组就进小组呗,接下来又让我吃了一惊。有人要打电话说要报名,程博士竟然说要甄选,震了我一下,觉得专家就是专家,什么事情都考虑得面面俱到。

惊奇是一个个像炸弹一样轰过来的。首先是那个半夜打电话来的男人,直觉让我把他跟那个自杀的男人联系起来,他说是想替双胞胎的妹妹报名,但我直觉他个人就有点心理问题,也没深究,接着看了下去。程博士在那个男人挂电话之前告诉他:副组长是个男的。又一枚炸弹---乳腺癌一般是女性患的病,来个男的组长算怎么回事?!再说说这个男组长吧,不是医科出身,抱着不想被炒鱿鱼的心态走马上任的。这样的组合总觉得给人一种怪异的感觉。

接下来就是甄选了。程远青说:“家是放松的地方,有某种程度的乱七八糟显得亲切。”她把客厅摆的显出轻松惬意,又让副组长禇强去换轻松的衣服只是为了让报名者能够自然随意,显出自己最真实的状态。很想知道更多更多关于能放松人心情的方法。

心理学家就该这样吧,从很平常的话中找出问题症结所在,然后一针见血。就像鹿路的自我介绍:“我叫鹿路。九色鹿的鹿,小路的路。”谁会想到自我介绍中也会有文章呢?作为心理学博士的程远青听出了些东西,但也不强求鹿路立刻说出来。我想这就是在建立所谓的安全感吧。让对方觉得很放松、你是个可以依赖的人。

岳评,五十来岁,某中学校长。讲话中带有惯有的领导语气,并一再强调让大家叫自己岳校长。程博士就从这点着手,坚持称呼“岳评”。看到这,想到很多,不能因为一个人长时间的习惯就改变自己的原则,不同寻常的小组,原则自然有所不同。小组最后收了8名组员,各个年龄段、各种不同的职业、仅有的相同点是都被乳腺癌困扰着。

第一次小组聚会开始了。成慕梅迟到了,程博士让大家发表意见,在成慕梅进来后,大家因为焦躁和忧虑便吵得不可开交。通过简单的就像演小品似的将成慕梅来之前大家的讨论重现一遍。大家对关于迟到的问题刻骨铭心,同时也化干戈为玉帛,彼此间的关系近了很多。然后作为组长,她讲了自己的经历,强调了大家要养成可以不说但说就必须说真话的习惯。

小组活动有很多次,每次活动都留给我很深的印象,就像自己去参加了一样。不知怎么回事,这第一次活动就让大家走近了很大一步,小组气氛很活跃。自我介绍完毕后大家又一同被那个旧旧的铁盒子吸引了,一般让人猜的东西最容易引出人最内心的东西。这个盒子成功地引出成慕梅那氰化钾和砒霜的想法。程博士迅速反应将大家从沉闷的气氛中拉出来。

经过一次次的活动,大家都在不知不觉中变化和成长。记得很清楚的一次就是程博士将大家带到医院,给一个椅子穿上了白大褂。本来气氛很沉闷,大家对医院、医生有着深深的恐惧。很想临阵脱逃,换个地点进行活动。最后在程博士的引导下,大家吐出自己对医生的反感和愤怒,应春草还上去打了它。最后程远青说:“大家对医生的怨恨,自有道理,但他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在和疾病斗争中,医生始终是病人的盟友。我们是把自己最宝贵的生命,交到医生的手里了。所以,我们理所应当对医生有至高无上的要求。我提议,在活动结尾,让我们向医生鞠躬,表达我们的信任和期望,表达我们的批评和监督,也表达我们对生命的珍惜和渴望!”大家克服了对医生的怨恨心理,也都深深地鞠躬、凝视。

成慕梅原来就是成慕海,是男的乔装的。成慕海得了百分之一概率的乳腺癌,一个这么成功的人却得了说不出口的病,最后就成了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谎言被揭穿时,大家气愤不已,恨不得一脚把他踹出去。这是个很极端的问题。如果大骂出口,全组人会一致对外,这就说不定会毁了成慕海这个人。内心做着激烈的斗争,努力地控制自己的愤怒,在心里默默暗示说要以小组为重,以成慕海为重。接受了他、也使大家接受了他。挽救了这个,从开始就一直计划着如何自杀的人。

所有人的问题都被一一解决了,但问题接踵而来。

吕克闸,原来并不是单纯地想帮这样一批癌症患者。他只是想通过这个小组将他的鸢尾素卖出去,打响品牌。他没经过小组同意就把活动地点安排在公司的水晶会议厅,并派来电视台的人对小组进行摄影和采访。大家由此引发一场讨论,是昧着良心为这个还没经过实践证明的药做广告,还是以辛苦这么久的组长和副组长没薪为代价拒绝录像。最后大家决定以一个游戏来做决定,所有人都闭上眼睛,伸出右手,代表自己。同意癌症小组为隽永生物公司做广告,就把手心向上。如果你选择了拒绝,就把手攥成一个拳头。如果弃权,就把手背朝上······表决被透明化、公开化,大家受场地限制,围成了一个不算很圆的圆。“好,我喊一二三,大家就可以睁开眼睛了。”程博士如是说。臂膀细微而抖动,伸出的每一只手,都紧紧攥着拳头。连卧病在床的安疆奶奶也打电话托人投票······泪,顺着脸颊流下,我被深深震撼了,虽然是癌症患者,但他们那对生命的渴望、坚韧的毅力、坚定的决心,让人不得不为之动容。组长没薪水,副组长被解雇。那又有什么关系?!有什么能打倒这批在生死线徘徊却勇于求生的人呢?大家很快有了自己的新生活,跟正常人无异,甚至比正常人多了勇气和坚毅。

最后一次聚会,是面临安疆老人的死亡。大家亲眼目睹了安疆的死亡过程,幸福的、安详的。无声的眼泪在众人脸上流淌,这就是幸福吧。在珍爱你懂得你的亲人中间,远行,这就是所有幸福中最永恒的一种。最后一次活动---死亡盛宴。程博士给大家做了最后一个题目。这是一个名叫“生命线”的题目。在纸的左边写上自己的出生年月,然后向右延伸,把自己一生的大事记标在这根弦上,把自己一生想干而还未来得及做的事,也写在这条线上。每个组员,都很认真。在这条曲折的线上,人们都画出了一个显著的顿挫,标明乳腺癌,一如标明上学、获奖、恋爱、婚姻、生育的年份。然后他们沉思着,写下对自己未来岁月的设计。这是一些独特的人。这是一些千疮百孔而又无比复杂的身体,它们比世界上的其他很多身体,都要饱经磨难。有很多奇怪的科学产品注入其中,被打过若干的孔,剔开了若干缝隙,割裂了若干的口子,缝进了若干的线头。大脑思索的轨迹里程,比起一般人,也要漫长很多。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些大脑和这些身体。都是无与伦比的宝贵。

过程是艰难的,成果却是突出的。每个人都从癌症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对自己的生命有了新的规划,并努力向着自己的梦想迈进。

完美的结局,同样震撼着人心。心理治疗这条路并不好走,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很强的控场力、同时也要很强的应变能力。弱点人人都有,重要的是如何在关键时刻克服自己的弱点,将一切推向正确的轨道。

这本书读完很久了,震撼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
 楼主| 发表于 14-10-22 12:43:49 | 只看该作者
潜意识喜欢什么样的指令 2014-08-29 广州上馨心理咨询

很多人不懂的关于潜意识的秘密——潜意识是这样接收指令的:

1、潜意识接收的是词汇和经由词汇所自然产生的联想
我们从小就接受谦虚是美德的教育,这点本身没有错,可惜的是很多人因此养成了不敢使用强有力的词汇,不敢说"我行"而只是说"我试试",对自己不敢使用强有力的词汇,长期用消极的词汇消耗自身的能量,是大多数人之所以不能成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强有力的词汇经由你自然的产生联想会带来强大的正面能量,消极词汇则会消耗你的的能量。一个词汇的能量可以经由感觉感受得到,聪明的广告人对这点就比较有体会,比如"减肥"这个词汇现在很多广告词和商品名称都不用了都用"瘦身"了,为什么?就是因为"减肥"这个词只会让你联想到"肥胖"无论你前面加多少个"减"字,而用"瘦身"感觉就完全不同了,你更多的是会联想到"瘦""苗条""好身材"。"自信"这个词会让你联想到自信满满的感觉,"克服自卑"却只会让你联想到自卑的画面;"轻松"会让你感受到放松的效果,"释放压力"却只会让你联想到压力;"成功"会让你联想到事业有成幸福快乐,"永不言败"却先让你想到了失败。当我学会这点时再反过来看看早期的潜意识CD,我发现有不少做得并不好.有些语句当中出现了消极的语汇。

2、潜意识不去区分“不”、“无”、“没”等等否定的词句
以前的潜意识研究认为是潜意识没有分辨能力不能区分,这里我要告诉你真相:潜意识连接着宇宙智慧它绝非不能区分,是不去区分!,它对指令信息的提取是最直接的,就是对根本词汇的提取,它不去管你前面添加多少否定或肯定的修饰,词汇就是命令!这点和第一条和我们下面要提到的是密切相关的的,这点非常重要,掌握了这个智慧不但可以影响自己还可以影响到别人。
我们举个例子,你现在告诉自己“我不要想到蓝色”,试试看,你想到了什么?是不是肯定想到了蓝色,而且还想得挺生动!

3、潜意识不去区分“你”、“我”、“他”
这点我们在一开始认识“我是谁”时就讲过,在宇宙的智慧中“你”“我”“他”是三位一体的。潜意识当然不必再为之区分,有句古语讲到“嘴巴离自己的耳朵最近”这句话其实是从侧面理解了潜意识的这条原理。由于三位是一体的,所以一句话无论你是说:我很棒,还是说你很棒或是他很棒,对你的潜意识来说,都是接收到了正面良好的信息,同样道理,当你说“他很烂”,“你很烂”或“我很烂”,潜意识就都是接收到负面不良的信息。《圣经》告诉我们不要去论断人,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我们对自己和对他人都应该多用积极正面的词汇语句,给予别人更多的鼓励就是在鼓励自己。
好好的理解这一点,你就知道如何正确的与人相处,如何吸引来你要的人,你的人际关系就会变得正面融洽,你在鼓励别人帮助别人的同时你会得到更多的支持,你的家庭关系就会幸福快乐美满和谐。

4、潜意识喜欢接受指令不喜欢接收求索
"你想要的往往得不到,你害怕的往往却会得到"。这点,大家其实大家多少经历过都会有点体会,不明白潜意识的原理就会带给大家很多困惑,当你请求想要什么时,当你说“我要”时,实际上你是在宣告“我现在还没有”或是“我现在匮乏”,你想要钱就是在宣告你现在钱不够,你想要快乐就是在宣告你现在不快乐....这样的宣告就是在向潜意识下达指令,潜意识接收到到主宰者你的命令当然只会让你经验到更多的没有和匮乏,所以不要总是用请求的语气,而要用正面的准确的指令,用“我是”。同样的道理当你害怕什么时,你是在宣告你现在有什么,你害怕贫穷,你就是在宣告你的贫穷,你害怕疾病就是在招唤疾病.潜意识的使命就是为你成全。
一般人所行的是(有-做-是)错误的以为先要有了很多的钱,然后去花钱(享受或慈善),然后才认为自己是个有钱人。一生当中不断的去求,要有什么要有什么,一生都在痛苦中求索,在求索中痛苦。然而由潜意识联接的宇宙智慧的法则却是“Be-Do-Have”你要先是有钱人,先当自己是有钱人,做有钱人做的事,然后宇宙自然就会让你拥有用之不尽的钱,你要先(假装也行)是快乐的人,将快乐传送给别人,宇宙就会让你拥有无穷的快乐。如果你以前觉得实现了理想就会快乐了,告诉你从现在开始你要反过来想,你快乐了你就会实现理想。

5、感恩是潜意识最强大的力量
说到感恩,很多人都能理解,一曲“感恩的心”传唱了多年现在仍很受大家喜爱,我们都知道拥有、得到了东西要去感恩,也知道求别人做事时要感恩,但这对感恩的强大力量却只应用了其中极小的部份。只知道得到了、拥有了会去感恩。却不知道感恩不是仅仅要感谢你已拥有的,更要对你所想要的东西直接感恩。你想到什么时,就直接当成你已拥有了一样去感恩。感恩是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加以应用你完全可以心想事成梦想成真!感恩不是仅仅只对已拥有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对你想要拥有的直接当成你已拥有然后感恩,想要快乐就直接感恩宇宙让你拥有了快乐,想要财富就感恩宇宙让你拥有了财富,先感恩就可以将自身的频振提升到你已心想事成的境界。感恩的力量在于强化你的“信”将你想要的转化成你已拥有!《圣经》多次提到“只要信是得着的就必得着”。
掌握了这条原理,我们就掌握了心想事成的秘密,就会不断的有更多真实的拥有让我们发自内在的感恩,感谢宇宙智慧让我掌握了这个秘密!

6、潜意识需要全身的感觉
潜意识并不仅仅是你大脑中的潜能,潜意识是你全身所有细胞意识和你全身及围绕你全身的频振的总和。如果你要传送“行动”这一指令来提升你的行动力,你就不应该只是懒散的坐在那里只用你的头脑在想,你要用你的全身来想,当你是行动力的超人时你是什么样子的,你的站姿是什么样的,你的坐姿又是什么样的,你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调整一下你的身体,让你全身都感受到你是行动力超人的感觉。
当你应用强有力词汇来为自己补充能量时,你都要用你全身来感觉,注意这个词汇在你身心上产生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27 06:07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