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美惠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亲子育儿] 家长"五过"带来孩子"五无"

[复制链接]
106#
 楼主| 发表于 14-9-1 10:46:22 | 只看该作者
幼教专家给“开学综合症”开处方:家长五招六忌
2014年08月25日 10:21
来源:人民网 作者:郭涛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6人参与 6评论 .“如何快速克服幼儿园新生的‘开学综合征’,其实更考验家长‘手艺’。”—成都市第六幼儿园园长 叶秀林  每到新生入学,总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开学综合征”,幼儿园的宝宝表现尤为明显。



“如何快速克服幼儿园新生的‘开学综合征’,其实更考验家长‘手艺’。从入园前到入园后、 情绪到物质,都需要家长提前准备。”—成都市第六幼儿园园长 叶秀林

每到新生入学,总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开学综合征”,幼儿园的宝宝表现尤为明显。那么,如何让新入园的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家长在幼儿入园前又要注意哪些禁忌呢?昨日,成都晚报记者采访了幼教专家、成都市第六幼儿园园长叶秀林,通过她的5条支招和6个提醒,让您和孩子入园无忧。

家长6禁忌

1、禁忌“孩子哭、家长哭”。家长应鼓励孩子上幼儿园,让孩子认为这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孩子回家后,应主动和其交流幼儿园的趣事。

2、禁忌“孩子哭、带回家”。别让孩子产生“我哭就可以回家”的思想,加长其入园适应期。

3、禁忌“怕孩子被欺负教孩子学会‘以牙还牙。这样会更加重孩子进园的心理负担,影响小朋友之间的人际关系培养。

4、禁忌“送孩子上幼儿园后偷偷逗留”。这样会很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更会引发他们入园的孤独感和陌生感。家长一定要学会“残忍点”,果断离开。

5、禁忌“说幼儿园坏话”。这种教育方式很容易让孩子对幼儿园持有“敌意”和反感。

6、禁忌“给孩子太多‘戒条。孩子与幼儿园及老师迅速建立起感情才是第一要务,过多“清规戒律”会打消其上幼儿园的念头。

园长支5招

幼儿入园,家长关键要做好以下5件事,帮孩子适应幼儿园的学习生活。

1、培养孩子的“朋友圈”概念。抓住老师在开学前家访的机会,在孩子面前表达“老师跟爸爸妈妈是好朋友”,让孩子把老师当成朋友,缓解其入园的不适。

2、带一件孩子喜欢的物品到幼儿园。可以是一条小毛巾、一个小玩具,甚至是一张跟爸妈的合照。

3、学会表达需求。家长要学会放手,让孩子逐渐学会基本的生活自理,同时,也懂得如何向老师表达自己的需求。

4、接纳包容孩子的不良情绪。无论孩子怎样哭闹不去幼儿园,家长在这时也不能心软,要学会接纳孩子的不良情绪。

5、多给孩子喝水。入园前期,不少孩子会因分离而每天大哭,嗓子通常会哭得嘶哑,家长要注意多给孩子喝水或煲些清热降火的汤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楼主| 发表于 14-9-1 10:47:27 | 只看该作者
调查:8成孩子想对爸妈说“我爱你”但说不出口
2014年08月25日 09: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徐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人参与 0评论 .一个月前,钱江晚报推出“这个夏天,我与家人聊一聊”学生暑期实践活动。显然,话题的落点更多还是在年轻人自己身上,爸妈关注他们的当下,操心他们的未来,但父母的过往,却很少提及。









一个月前,钱江晚报推出“这个夏天,我与家人聊一聊”学生暑期实践活动。

聊了一夏,我们在少年们的投稿中,看到了一场场过去与现在的对话,里面有家人曾经的辛劳与努力,挣扎与温暖,以及那些年在时代风云变幻下被裹挟的甘苦。

参加过本报新少年作文大赛的学生也来了,用独特的视角和个性的文字,把他们和他们家人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在我们陆续刊载的“聊天记录”里,有感动,有温暖,有对比,有思考,评奖结果近期会在本报教育微信“升学宝”上揭晓。

当然,我们鼓励大家聊一聊,也想从中探寻当下青少年和家人的关系。所以,也有部分同学领走了暑期实践的另一项任务—调查分析员。答案,就在他们递交的调查报告里。

杭州文澜中学沈箫童、施条律“二人组”的调查报告有数据有分析,他们发现各个年龄段受访者都把“饭桌”作为聊天的最佳载体;初高中学生觉得家人不够了解他,应该和青春期的叛逆有关;小学到高中,父母与孩子的话题主要集中在“学习”,而到了大学90%的受访者把话题转移到“家长里短”上……

今天刊登的这份调查报告,是由杭州外国语学院大二学生李烨独立完成的。

暑假回到家,团聚的激动和喜悦瞬间弥漫。可是这份喜悦往往难以持久,没几天,不耐烦、抱怨、牢骚甚至争吵逐渐升级,她困惑:为何父母头两天待你像宝,后两天恨不得把你赶跑?她把调查对象指向和她一样的大学生们。

调查的结果,比她的预期乐观得多,可她又紧追进行了一次回访,答案竟不一样了,这背后又有怎样的隐忧?

这正是我们发起这项暑期实践活动的初衷—探寻家人的“自我”,也能不断拷问自己的“自我”。

现在,活动要结束了,但希望,你们的聊天不要停。

调查的A面—

过半受访者表示与家人相处愉悦

近7成受访者在校期间每周会与家人联系

这些孩子暑假回到家,与家人的沟通情况是怎样的?

有52%的人选择与家人相处的过程中一直很愉快,27%的人坦言头几天会更为融洽,其余表示一般。

一天中,与父母沟通聊天的时间一般多久?33%的受访者表示聊天时间不会少于1小时,另外的57%在半小时以内,剩下的10%则表示没几句话可聊。

在这过程中,有83%的人选择了轻松坦然或期待,只有17%的人有紧张、无所谓或不耐烦的情绪。

同时,还有73%的同学乐于与父母一起看电影,43%的同学愿意分担家务。

而若把时间往前拨,大学生们在校期间,21%的受访者依然每天会和父母联系,还有66%的人每周至少与父母联系一次。这其中的主动性上,孩子主动的占25%,认为双方都差不多的占56%,剩下19%则是父母主动。

这些数据的指向,似乎比我们的预期乐观,当代大学生和家人的沟通还算顺畅。大多数受访者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不认为自己与家人存在交流困境。

调查的B面—

7成受访者不知道父母的结婚纪念日

4成受访者不愿意父母看到自己的朋友圈

可当我们再去细看聊天内容,近80%的受访者表示话题以琐碎家常为主。其他点击率高的话题还有:学习、就业、感情,以及对未来的打算。

显然,话题的落点更多还是在年轻人自己身上,爸妈关注他们的当下,操心他们的未来,但父母的过往,却很少提及。

调查中,有几个问题考验孩子对父母的了解程度—

100人中,73人不知道父母的结婚纪念日,还有56人不知道父母当年是如何相识的,57人不知道妈妈会在哪里理发,甚至还有8人,不知道父母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几。

还有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关于“你的朋友圈是否会屏蔽父母?”13%的受访者坦白已经这么干了,另有29%的受访者表示“不会刻意屏蔽,但不希望他们看到”,可见,当代大学生和父母的日常交流,还是有许多“保留”。

二次回访—

数据的背后,有没有一些暗藏的隐忧,或是一些连孩子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缺失?

基于这样的自问,在首轮调查问卷回收后的10天,我们又对部分受访者进行了回访。

陪父母看场电影的愿望

很多到现在还没完成

回访的20个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认为自己和家人的关系融洽,且在“愿不愿意陪父母看电影”、“愿不愿意陪家人逛街”、“愿不愿意和家人买菜、做饭或是分担其他家务”等问题后面,勾了“是”。

回访的问题,则把“愿不愿意”,改成了“有没有”。当时,暑假已过去大半。

答案就有些落寞了。比如关于第一个看电影的问题,20人全部摇了头。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对上一次与家人一起看电影的记忆彻底断片,只有一位男生回忆起是“高中时期”,因为“妈妈生日”,但片名早就记不起来了。另一位女生说,暑假里连追5部电影,但都是和小伙伴去看的。

至于其他几项,他们的解释是“还没顾上”:平时工作学习压力大,假期就该彻底放松,补补觉很正常;同学许久不见,要联络感情、维护人际关系,参加聚会很必要。

但是就在这些“正常做”“必须做”的清单中,陪家人这项往往被抛之脑后。

八成孩子想对爸妈说“我爱你”

但终究还是说不出口

还有一个问题的答案,让我想起暑期档电影《后会无期》里的一句台词:喜欢就会放肆,但爱是克制。

这个问题是:有没有一些话,是你想对父母说,却没有说出口的?对此,近八成的受访者想对爸爸妈妈说一句“我爱你”,却终究还是“爱你在心口难开”。

另一个反差很大的问题:是否对朋友、同学很友好,面对家人时却容易烦躁不耐烦?

高达88%的人选择了“有时会这样”甚至“经常这样”。

如此看来,当下青少年对家人的爱才是放肆的,他们习惯了家人为其挡风遮雨,给予温暖和安全,笃定地认为父母永远不会离开和放弃。所以很少去说话,去沟通,体贴他们、讨好他们。

这虽然是许多中国家庭的现实存在,又是否想过,这种放肆,或许也会伤害最爱自己的人?

在本次调查中,类似的“放肆”还体现在:“与家人的沟通出现问题时你会选择怎么做?”

有3成同学的选择应了那首流行的英文歌“let it go(让它去吧)”;我在调查的最后写着:“当你做完这份问卷,是否有和家人聊一聊的冲动,欢迎把你和你家人的故事和我们。”

大部分人都选择了“有”,但最终还是没有收到一份成形的“聊天记录”。

本报通讯员 李烨 本报记者 徐洁

收集有效问卷100份,男女生比例4:6。其中以大二、大三的同学居多,占到八成。

在调查对象上的倾斜是有原因的。大一新生,即将面临或许是人生第一次远行,对家和家人都会特别依恋。大四学生,正承受着就业、升学的压力,更多关注对未来的运筹。相比他们,大二、大三的同学在相对平稳的状态下,或许能反映出更为真实的内心。

这100人中,53人是独生子女,其余不是。59人在本省上大学,离家不算太远,41人在外省上大学。其中43%的人每学期才回一次家,有40%的人每月或每逢节假日回家,剩下7%的人每周回家。(本报记者 徐洁/文 梁津铭/制图)(钱江晚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楼主| 发表于 14-9-1 10:48:59 | 只看该作者
毕淑敏:告诉孩子人生有三件事不能省
2014年08月24日 10:16
来源:现代教育报

.无论世界变得如何奢华,我还是喜欢俭省。再比如无论你坐拥多少橱柜的衣服,当暑气蒸人的时候,你只能穿一件纯棉的T恤衫。俭省比奢华要容易得多,是偷懒人的好伴侣——用最直截了当的方式和最小的花费直抵目标。



无论世界变得如何奢华,我还是喜欢俭省。这已经变得和金钱没有很密切的关系,只是一个习惯。我这样说,实在是因为俭省的机会其实很廉价,俯拾即是遍地滋生。比如不论牙膏管子多么丰满,但你只能在牙刷毛上挤出1.5到2厘米的膏条,而不是1尺长。因为你用不了那么多,你不能把自己的嘴巴变成螃蟹聚会的洞穴。

再比如无论你坐拥多少橱柜的衣服,当暑气蒸人的时候,你只能穿一件纯棉的T恤衫。如果把貂皮大衣捂在身上,轻者长满红肿热痛的痱毒,重了就会中暑倒地一命呜呼。俭省比奢华要容易得多,是偷懒人的好伴侣——用最直截了当的方式和最小的花费直抵目标。

然而有三件事你不能俭省:

第一件事是学习。学习是需要费用的,就算圣人孔子,答疑解惑也要收干肉为礼。学习费用支出的时候,和买卖其他货物略有不同。你不知道究竟能得到多少知识,这不单决定于老师的水平,也决定于你自己的状态。这在某种情况下就有点隔山买牛的味道,甚至比股票的风险还大。谁也不能保证你在付出了学费之后一定能考上大学,你只能先期投入。机遇是牵着婚纱的小童,如果你不学习,新娘就永远不会出现在你人生的殿堂。

第二件事是旅游。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蝌蚪,长大了都变作井底之蛙。这不是你的过错,只是你的限制,但你要想法弥补。要了解世界,必须到远方去。旅游是需要花钱的,谁都知道。旅游的好处却不是一眼就能看到的,常常需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地蓄积。有人以为旅游只是照一些相片买一些小小的工艺品,其实不然。旅行让我们的身体感悟到不同的风和水,我们的头脑也在不同风情的滋养下变得机敏和多彩。目光因此老辣,谈吐因此谦逊。

第三件事是锻炼身体。古代的人没有专门锻炼身体的习惯,饥一顿饱一顿全无赘肉。生存的需要逼得他们不停奔跑狩猎,闲暇的时候就装神弄鬼,在岩壁上凿画,在篝火边跳舞,都不是轻体力劳动,积攒不下多余的卡路里。社会进步了,物质丰富了,用不完的热量成了我们挥之不去的负担。于是要人为地在机器上跋涉,在充满氯气的池子里浮沉,在人造的雪花和冰面上打滚,在矫揉造作的水泥峭壁上攀爬……这真是愚蠢的奢侈啊,可我们没有办法,只有不间断地投入金钱,操练贫瘠的肌肉和骨骼,以保持最起码的力量和最基本的敏捷。

有没有省钱的方法呢?其实也是有的。把人生当作课堂,向一切人学习,就省了上学的钱。徒步到远方去,就省了旅游的钱。不用任何健身器械,就在家里踢毽子高抬腿做广播体操……就省了健身的钱。

然而,这也是破费,因为我们付出了时间。(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多篇文章被选入现行新课标中、小学课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楼主| 发表于 14-9-5 22:01:20 | 只看该作者
每日分享:教育思考。1、你的工作场所和你关于教育的观念将被改变,也许被改变得面目全非。2、人类历史越来越成为教育与灾难之间的赛跑。3、如果孩子们跳舞、品尝、触摸、听闻、观看和感觉信息,他们能学一切东西。4、所有的孩子生来都是天才,但我们却在他们生命最初的六年磨灭他们的天资。5、在美国的一项调查中,孩子们每得到六个消极的评价才能得到一个肯定的评价。6、掉队的学生们并非在十六岁才掉队的,他们六岁时就掉队了。7、孩子比以前面临更多的童年危机:暴力、吸毒、糟糕的学业、贫穷、父母离异或父母都在上班。但是,似乎没有人关心这些。8、无论你认为你能或者认为你不能,你都是对的。9、一个发育很好的头脑、一种学习的热情、以及把知识融合到工作中去的能力,是通向未来的关键。10、现存的系统产生现存的结果,如果需要不同的东西了,那么系统必须被改变。11、很多生活中的失败,是因为人们没有认识到,当他们放弃努力时,距离成功是多么近。12、给予他们的孩子以良好的教育,是全世界中国人的梦想。13、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就是在现在创造未来。14、今天你如果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明天你将生活在过去。15、对教育而言,真正需要的不是国家制定的进程表,而是给每一个孩子的一份私人进程表。16、大多数大脑研究人员确信,在这早期的岁月里,婴儿的大脑完成了大约50%的大脑细胞连结——那是将来所有学习基于其上的通道。如果这种结论被证实,那么,家庭,而不是学校,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教育机构;家长,而不是教师,是主要的启蒙教育者。但是,即使在许多先进的国家。只有不到50%的未来母亲和百分率相当低的父亲参加任何形式的产前课程,而这些课程也通常不过是有关生育的。家长教育几乎完全是个空白,如果要指出教育应加以优先考虑的东西,那就是家长教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楼主| 发表于 14-9-6 08:36:29 | 只看该作者
把这首《从此刻起: 我要》也是《父母规》,  推荐给各位亲爱的家长朋友。愿每位家长都成为智慧的家长!
1)从此刻起:我要多鼓励、赞美孩子,而不是批评、指责、埋怨孩子。因为我知道只有鼓励和赞美才能带给孩子自信和力量,批评、指责、埋怨只是在发泄我的情绪,伤害孩子的心灵;
2)从此刻起:我要用行动去影响孩子,而不是用言语去说教孩子。因为我知道孩子的行为不是被教导而成,而是被影响和模仿而成;
3)从此刻起:我要多聆听孩子的心声,而不是急于评断孩子。因为我知道聆听才是最好的沟通;
4) 从此刻起:我要无条件的去爱孩子本来的样子,而不是去爱我要求的样子;因为我知道那是我的自私和自我;
5)从此刻起:我要学会蹲下来与孩子平等沟通,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指使孩子。因为我知道强制打压只会带来孩子更强烈的叛逆和反抗;
6)从此刻起:我要用心去陪伴孩子,而不是心不在焉的敷衍孩子。因为我知道只有真正的陪伴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温暖;
7)从此刻起:我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孩子一起安静和平的处理好‘每一个当下。因为我知道脾气和暴力只代表我的无能和对孩子的伤害;
8)从此刻起:我要积 极主动的处理好与爱人的关系,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绝不让夫妻矛盾影响和伤害到孩子,因为我知道只有夫妻关系和睦才是对孩子最大的爱;
9)从此刻起:我要让孩子长成他要长成的样子,而不是我期待的样子。因为我知道孩子并不属于我,他只是经由我来到这个世界,去完成他自己的梦想和使命。
10)从此刻起:我要多为孩子种善因,行善事。因为我知道种善因,方能结善果,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秧;
11)从此刻起:我要通过孩子的问题,找出我自己的问题,修正我自己,因为我知道孩子所有的问 题都是我的问题,我是一切的根源;
12)从此刻起:我要成为孩子生命中最好的朋友,最亲密的伙伴,最慈爱的爸爸妈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发表于 14-9-6 19:51:30 | 只看该作者
美惠子 发表于 14-9-6 08:36
把这首《从此刻起: 我要》也是《父母规》,  推荐给各位亲爱的家长朋友。愿每位家长都成为智慧的家长!
1 ...

好的父母,不断修正自已的言行,和孩子一起成长,做孩子的朋友。感谢惠子姐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楼主| 发表于 14-9-14 21:54:37 | 只看该作者
1.妈妈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2、断断续续的努力是白努力!3、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4、生命影响生命。5、做更好的自己,就是最好的育儿教育。6、语言柔和,行为严格!7、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天下太平!8、透过现象看本质。9、凡事内视,内察,内省。10、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先成为那个人!11、一个人是走不远的,要想走的远,一群人一起走!12、闭嘴、闭嘴再闭嘴,微笑、微笑再微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楼主| 发表于 14-10-18 12:20:14 | 只看该作者
亲爱的家长朋友您好!在生活中:
  1、如果您的孩子喜欢谴责别人,是因为平时您对他批评过多。
  2、如果您的孩子凡事喜欢抱怨,是因为您总是挑剔他。
  3、如果您的孩子喜欢对抗,是因为您对他有敌意和强制。
  4、如果您的孩子不够善良,是因为您是一个缺少同情心的人。
  5、如果您的孩子胆小、羞怯,是因为他经常被嘲弄、辱骂。
  6、如果您的孩子不跟您说心里话,是因为您捉孩子的话儿把,翻老账。
  7、如果您的孩子不辨是非,是因为您专制,没有给孩子自主和思考的机会。
  8、如果您的孩子很自卑,是因为您对孩子总是失望,不能耐心鼓励。
  9、如果您的孩子嫉妒、敏感、怕受伤,是因为他的家庭没有宽容和温暖。
  10、如果您的孩子不喜欢自己,是因为您对他缺少接纳、认可和尊重。
  11、如果您的孩子不上进,不努力,是因为您对他要求过高他做不到。
  12、如果您的孩子很自私,是因为您对他太溺爱,要什么给什么。
  13、如果您的孩子不懂父母的苦心,是因为您没有教会他理解别人。
  14、如果您的孩子退缩、逃避,是因为遭到了您的轻视和打击。
  15、如果你的孩子懒惰和依赖,是因为您替孩子做的事和决定太多了。
  16、如果您被孩子控制了,是因为您不敢严厉管教,总是哀求孩子。
  17、如果您的孩子撒谎、骗人,是因为您不够宽容,喜欢惩罚孩子。
  18、如果您的孩子冷漠,攻击他人,是因为您对他的讽刺和冷眼太多。
  19、如果您的孩子暴力行为,是因为您常用暴力来处理孩子的问题。
        20、如果您责任不清,就别怪他不负责任。
  面对这些问题怎么办?唯一的方法就是学习,改变,修炼,提升。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一场修行,是孩子的纯真、无私、灵动洗濯了家长的浮躁、功力、自大的心理历程。家长通过孩子这把镜子,不断发现自我、修正自我、挖掘自我,并不断的完善自己,为孩子做示范和表率。做最好的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楼主| 发表于 14-10-19 17:04:23 | 只看该作者
爱子七不责,你知道几个?
         1、对众不责: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责备孩子,要在众人面前给孩子以尊严。
  2、愧悔不责:如果孩子已经为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后悔了,大人就不要责备孩子了。
  3、暮夜不责:晚上睡觉前不要责备孩子。此时责备他,孩子带着沮丧失落的情绪上床,要么夜不成寐,要么噩梦连连。
  4、饮食不责:正吃饭的时候不要责备孩子。这个时候责备孩子,很容易导致孩子脾胃虚弱。
  5、欢庆不责:孩子特别高兴的时候不要责备他。人高兴时,经脉处于畅通的状态,如果孩子忽然被责备,经脉就会立马憋住,对孩子的身体伤害很大。
  6、悲忧不责:孩子哭的时候不要责备他。
  7、疾病不责:孩子生病的时候不要责备他。生病是人体最脆弱的时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温暖,这比任何药物都有疗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发表于 14-10-21 20:39:39 | 只看该作者
又到惠子姐这里来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楼主| 发表于 14-11-2 20:52:09 | 只看该作者
分享:你的幸福源于好父母

    英国国家社会研究中心数据显示,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长,并得到较好养育的孩子,成年后婚姻幸福。
    做父母尽职尽责,努力做完美的自己,为孩子树立标杆和榜样,表扬鼓励孩子,而不颐指气使,不对孩子指手画脚,因而孩子更自信。事实上,这是通过创造积极和谐的环境氛围熏染孩子,孩子得到了尊重,因此其内在动力得以发挥。
    这样的孩子理解爱和责任,长大后对婚姻充满渴望,希望结婚生子,体验幸福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楼主| 发表于 14-11-2 20:52:22 | 只看该作者
【最能改善亲子关系的四句话】
1. "不管发生什么,爸妈都会和你在一起。我们永远爱你!"给孩子安全感。
2. "你是独一无二的,走你的路,做你自己!"帮孩子建立价值感。
3. "也许你是对的,我们只是建议,决定权在你。"给孩子尊严。
4. "相信你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给孩子自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楼主| 发表于 14-11-2 20:54:46 | 只看该作者
【熔智教育分享】
决定孩子起点的,并不是所谓的“起跑线”,而是父母的眼光。我们目光高远,孩子肯定视野开阔;我们目光短浅,孩子就会局限在我们狭小的境界里。所以,如果担心孩子的未来,那就修炼自己吧,让我们有能力把孩子托举得更高,他才能看得更远。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发表于 14-11-2 21:04:39 | 只看该作者
是的哦~~~养育孩子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楼主| 发表于 14-11-2 21:08:41 | 只看该作者
【晨慧晓语】我们常常会说,一个母亲对于孩子的爱是百分之百,真的吗?
当一个人内心还存有恐惧时,他对另一个人的爱就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真正的爱是什么?并不是你能把自己的命都给他,也不是他要什么你都能满足或给予。真正的爱是一种无为。它没有要求,它里面没有任何恐惧的阴影,它不隐藏任何掌控的企图。它像太阳给予万物光和热一样,给出本性的能量。你不期待他,不要求他和本来的自己有所不同,不试图改造或修正他。真正的爱是完全无条件的。
真正自信的父母,总是思考如何做最好的自己,让自己成为孩子的骄傲;自卑的父母,总是琢磨怎么让自己的孩子比别的孩子强,来为自己赢得面子。为人父母,不要总说,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我们,其实更是孩子的未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2-24 03:39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