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美惠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亲子育儿] 家长"五过"带来孩子"五无"

[复制链接]
76#
 楼主| 发表于 14-3-11 04:34: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14-6-29 15:11 编辑

转发----在隔代育儿中,怎么跟老人沟通,才能让他们听得进你的意见呢?不妨试试下面几种办法:

  1.亲切地说。
  不论对父母还是公婆,年轻人都要心怀尊重与感恩。俗话说“老马识途”,老人的人生经验总有值得学习的,需要尊重;辛劳了一辈子,晚年还要来帮着带孩子,需要感激。想给老人提建议,晚辈不妨先甜甜地叫声“爸”、“妈”,或者送他们一些小礼物,再轻描淡写地谈事情。老人往往不好意思反驳,觉得这些小事儿和晚辈的孝顺比起来不算什么,很容易接受和改变。

  2.有重点地说。
  朋友跟我抱怨说,女儿病了,请老妈来帮忙。早上跟老妈嘱咐得周到详细,几点吃药、几点喝果汁、几点吃午饭……可晚上回家一看,老人给孩子吃错了药,果汁还剩了半瓶。我告诉他,跟老人说话要有重点,否则老人会觉得繁琐、记不住,甚至觉得自己不被信任而生气。叮嘱老人,挑最重要的事说就可以了,比如一天三次吃药,这样老人就不会因为事杂而混乱了。

  3.找“权威”说。
  老一辈人往往相信“权威”。这个“权威”可以是专家,也可以是书本或老人认为“权威”的人。比如,老人一定要把食物嚼了喂孩子,儿女提意见,老人往往会反驳:“你小时候就是这么被我拉扯大的。”此时,如果换成一个来家做客的护士朋友说句话,就可能让老人改变观点。再如,女儿的话老妈可能听不进去,可女婿来说,丈母娘就很容易接受。小区里其他家长的育儿经往往也能成为老人的“权威”。究竟老人信哪一套,因人而异,还是看性格。

  4.在适当场合说。
  想对老人提意见,最好别当着孩子、家人、邻居、医生等的面。老人往往很要面子,被当众一说,会觉得很下不来台,不但不会改,还会更加固执。老人特别高兴时也不适合说,否则让人扫兴。散步、睡前看电视时,成功说服老人的几率会比较高。

  5.让第三代说。
  不少老人往往振振有词,让子女无可辩驳。此时不妨先顺着他的意思,等“谋划”一番后,让孙辈来说。比如通常老人惯孩子,总带他们去吃垃圾食品,儿女可以给孩子多讲吃菜好的故事,如小白兔吃萝卜所以跑得快,山羊吃嫩草所以爬山高,大力水手吃菠菜所以有力气……不露声色地“策反”孩子,孩子也会主动要求吃“菜”,老人自然就“投降”了。

  6.借自己的缺点说。
  和老人在育儿观念上有冲突,不妨反着说,即告诉老人如果不怎样做,孩子就会变成她不希望看到的那样。对公婆可以用自己当反面教材;对老妈可以“牺牲”老公。比如告诉婆婆:“我妈惯着我吃糖,所以现在牙齿老疼。”对老妈说:“你看孩子爸懒得啥也不干,都是婆婆小时候给惯的。”注意别反过来说,否则就如同指责老人在教育自己子女上很失败。

  假如上面几招你都用遍了,老人还是不听。此时试着想想,老人的观念或许并不是全无道理。毕竟,在爱孩子这一点上,你们是完全一致的。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77#
 楼主| 发表于 14-3-11 04:45:59 | 只看该作者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唤醒,是种教育手段。父母和教师不要总是叮咛、检查、监督、审查他们。孩子们一旦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会更聪明、能干、有悟性。—— 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78#
 楼主| 发表于 14-3-12 19:44:29 | 只看该作者
晨起自勉文

旭日东升,
霞光盈空,
又是美丽的一天;
祈愿崭新的开始,
我有新的体悟与收获。
愿我能充满信心,快乐的学习;
无论顺逆,我都要好好珍惜这一天。
虽然我没有,聪颖的智慧,
愿我能坚定信心,不惧困难,
用奋斗不懈的精神来突破我的拙劣。
虽然我没有好的能力,
愿我能锲而不舍,不畏艰辛,自我勉励,
相信一定可以迎来进步的喜悦。
虽然我的反应不敏,
愿我能专注的学习,
不着急,不攀比,不气馁,
勤能补拙,一定可以超越自己。
虽然我有满身的缺点,
愿我有一颗好学向善的心,
勇于改过,努力学习,
让我成为一个合格的好人。
虽然我非常的平庸,
愿我能绽放亲切的笑容,
少言、多做、多看、
多行好事、不见人过,
愿我的人生越走越丰盛。
如果今天遇到了挫折,
愿我能做一位坚强的勇士,
挥别一切懦弱,坚定生命的力量,
开阔胸怀,越挫越勇。
如果我今天不如意,
愿我能燃起生命的坚强,
感受人生有风雨的洗礼,
才能带给我们成长茁壮。
人生的每一天,
都充满了无比的喜乐与希望,
日日都是好日。
愿我能掌握人生的方向,
不空过时日,让今天成为遗憾。
我是一个喜悦幸福的人,
因为我深知,
有那么多人在关怀
,流着血汗,不计辛劳,
我才能有今天的福分;
因为有那么多人的期待与帮助,
我才能成长,走到今日。
感恩:一切为我们无私奉献的人;
感恩:天地万物,
为我们创造美丽的家园。
愿我们都能珍惜,美好的今天,
永不辜负,我们最珍贵的生命。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14-3-13 19:34:08 | 只看该作者
晨起自勉文

旭日东升,
霞光盈空,
又是美丽的一天;
祈愿崭新的开始,
我有新的体悟与收获。
愿我能充满信心,快乐的学习;
无论顺逆,我都要好好珍惜这一天。
虽然我没有,聪颖的智慧,
愿我能坚定信心 ...
美惠子 发表于 14-3-12 19:44


喜欢这首,很激励!我要转到我空间去,谢谢惠姐!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80#
 楼主| 发表于 14-3-18 13:47:51 | 只看该作者
实践得到的,分享给大家:1.家长重新认识自己,通过学习尽快改变自己。2.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问题的反馈,用孩子的问题帮助自己改变并使自己成长。3.掌握好和孩子沟通的技巧,少说,多听。孩子急你不要急,心情始终保持平静,给孩子时间,耐心等待。4.坚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家长坚持学习,很重要。5.通晓人性不能忘,换位思考一下。6.给孩子自尊,培养孩子善良感恩的思想品格。7.不把成绩当成衡量孩子的标准。8.有一天你会发现办法真的比问题多。9.没什么恐惧的,无论怎样用心去爱孩子吧!10.坚持下去,不管结果如何。这是天津阳光妈妈实践家庭教育收获家庭幸福的心得,它来自生活,源于实践,细心品读,付诸行动,成就你最棒的孩子!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81#
 楼主| 发表于 14-3-23 15:57:22 | 只看该作者
在玩耍和学习之间,家长们总是希望孩子会选择后者,
所以他们通常直接限制前者。
但结果并不尽人意,
即使不玩耍,孩子也仍然厌学,
在以学习为基调的生活中
他们很成功地诠释着“拖延症”、“厌学症”、“空心人”等一系列标志着教育失败的标签。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财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模具,你的孩子不是你未实现的梦想。他(她)其实就是他自己,他有他的开心快乐,烦恼愁苦……所以请尊重你的宝贝,让他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做自己的主人,放飞他自己的梦想,松开你手中的线,让你的宝贝飞得更高更远……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82#
 楼主| 发表于 14-3-23 15:58:36 | 只看该作者
感情好的夫妻,更容易成为成功的父母
   
  父母相互尊重,会对孩子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而常常吵架的父母,尤其是常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的父母,他们孩子的成长肯定会出现问题。
      
  尽管我们尽量避免,但争执还是有的。若被孩子们发现我们在吵嘴,我就会想起母亲曾说过的“一个家庭里面至少得有一个唱红脸的”这句话,而我也这样告诉孩子们,跟他们讲,要允许差异的存在,夫妻之间的差异在家庭生活中也有益处。当然,在孩子面前,我从来都是为丈夫树立父亲的权威。
   
  这也是母亲的角色。如果母亲不尊重作为父亲的丈夫,孩子也不会认可父亲的权威,这样一来,父亲的教导就无法站住脚。反之亦然。在妻子成为母亲的瞬间,丈夫就要开始树立妻子的权威。如果丈夫尊重妻子、认可她的权威,孩子们才会尊敬、跟随母亲。如果丈夫无视妻子,孩子们也会无视母亲;同样,如果母亲无视丈夫,会使孩子们敌视他们的父亲。       这个对孩子太关键了。 我们天天指着对方埋怨,无理,孩子同样会被感染到。我们怎么对待别人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成败。孩子是我们的镜子,是来教育我们,提高我们的,我们提高了,孩子自然就进步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83#
 楼主| 发表于 14-3-23 16:00:18 | 只看该作者
父母互不尊重,导致的就是孩子脾气暴躁,心态扭曲,不尊重、不孝+敬父母,进而不会与他人和谐相处,会处处对他人无理,处处碰到障碍。可以说,不和谐的父母和家庭,对孩子的天真无邪心灵是多么大的伤害啊。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84#
发表于 14-3-23 19:50:53 | 只看该作者
父母的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85#
 楼主| 发表于 14-4-27 07:52: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14-4-27 12:35 编辑

家庭教育细细品: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Y8OSM1NHC$]3CFH@G11Q%I.gif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Y8OSM1NHC$]3CFH@G11Q%I.gif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Y8OSM1NHC$]3CFH@G11Q%I.gif为人父母不求完美,但求成长:1、立足自我管理。做好自我约束,而不是责罚孩子。
2、经营好夫妻关系,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3、学会情绪管理。情绪没有对错,但表达方式有好坏。
4、学会沟通。通情才能达理,多换位思考,多描述,多关注反馈。
5、学会独立思考。不盲从,有自己的思想、界限和原则。
6、学会敬畏。尊重孩子的尊严、价值和唯一性。不自以为是,不打骂孩子。
7、学会自省。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8、学会等待。教育是留白的艺术,三分教,七分等。
9、学会认错。承认错误是一份自信,又给了孩子好的示范。
10、保有耐心。不急功近利,不妄图一劳永逸。
11、终身学习。不断的自我成长。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86#
发表于 14-4-27 11:43:31 | 只看该作者
美惠子 发表于 14-4-27 07:52
家庭教育细细品: 为人父母不求完美,但求成长:1、立足自我管理。做好自我约束,而不是责罚孩子。
2、经 ...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87#
 楼主| 发表于 14-6-20 22:24: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14-6-29 15:10 编辑

父母最大的失败:你愤怒,孩子“淡定”


千万别让你的情绪在孩子面前失控。如果一个孩子是在失控的环境里长大的,他的行为将慢慢会变得乖戾和不受约束。你要做的是,用威严的语气跟孩子说话:态度平静,动作稳定,声音坚定。来看这位妈妈的分享!


在饭店吃饭。

隔壁桌子,一个4、5岁模样的男孩溜下座位,开始四处流窜,不一会儿工夫,就跟另几个不认识孩子混熟了。几个孩子一起闹腾,不大的店堂里好像开了锅。

男孩妈妈朝男孩吼了几次,终于,她忍无可忍了。

妈妈冲出座位,一把揪住孩子,提溜着按到位子上,咬牙咆哮:“你给我坐下,你敢再闹,小心我揍扁你!”

妈妈很愤怒,男孩很淡定。安静了3分钟,一瞥妈妈忙着聊天,男孩马上再次像鱼一样开溜了……

妈妈再次出击……

不少妈妈对孩子在公共场合吵闹他人,熟视无睹,比起她们,这位妈妈很有教养意识。不过,她管教孩子的方法却是“拿砖拍自己”。

对调皮的孩子咆哮吼叫的大人不在少数。我也有同样的经历。

女儿小时候出现某种让我不能容忍的行为,而且几次提醒没用后,我通常会怒气冲冲地喊叫。我只想到“你立刻停止”,却没考虑“我这样做是否对头”。喊叫的声音越来越大,孩子的脸皮越来越厚,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她认定“妈妈的怒火是神马东西!”


跟孩子打交道最大的失败:你愤怒,他淡定。

喊叫唠叨说狠话,妈妈传递给孩子的讯息是你已经失控,孩子明白这一点以后,就会失去对你的尊敬,对你的管教不以为然,甚至动不动就激怒你。最后的结果是你对他的行为很难再有所要求和控制。

如果一个孩子是在失控的环境里长大的,他的行为将慢慢会变得乖戾和不受约束。其后果,做父母都能想象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

威严的语气跟他说话,态度平静动作稳定声音坚定


第1步:走到孩子面前,跟他保持同一个高度,眼睛直视他(你不用,也不该真的跟孩子愤怒。保持平静,有助你维护做父母的威信)。


第2步:用稳定的动作抓住他的手臂(或者搂抱着控制住他的身体,这个时候,孩子很想跑开或者转头不看你),沉稳而低声地对他说:“眼睛看着我,妈妈正跟你说话!”


第3步:平静地告诉孩子,他做错了什么,明确地告诉他该怎么做“我要你坐在位子上,你不能吵别人,现在就坐下,玩你的玩具!”


不要给他讨价还价的余地不要跟他开辩论会更不能进行拳击比赛

如果孩子打算我行我素,你不妨加重语气,用上一些威严,用上一些警告。用威严的语气认真告诉孩子,如果不遵守你的要求,他将受到惩罚。当然,如果你是个说话不算话的妈妈,我们得换一个讨论的话题了。


平时对孩子说话的态度也需要认真对待,这里有一些具体的建议,也许对你有用:

学会倾听。这是人跟人沟通的第一步,不仅对孩子,对你身边任何人都一样。倾听,意味着你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注孩子想跟你说什么不要插嘴不要打断不要随意批评下结论。听完了,听明白了,再发表意见。


日常说话的语气要温和。跟孩子说话、聊家常,要求孩子做他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尽量用平稳温和的口气,保持礼貌不要大声嚷嚷不能低声乞求更不必神经质地唠叨个没完要把日常平和的语气和必要时的威严的语气明确区分开来


多用欣赏赞许的口吻肯定孩子。孩子有了好的行为表现,你一定要把自己的喜悦和兴奋传达给他。只有“威严”的批评,没有“欣喜”的鼓励,孩子会产生误解,以为只有跟你作对和捣蛋才能引起你的注意。


最后说一句,父母动不动对孩子咆哮其实也是一种家庭暴力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88#
 楼主| 发表于 14-6-29 15:09:39 | 只看该作者
                              母亲越强势,对家庭毁灭性越大
  很多人都知道,母亲对于孩子,对于家庭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一个强势的母亲对于家庭来说却是毁灭性的,这是为什么呢?
  最近我在观看“美国连环杀手纪录片”后,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很多的变态杀人狂似乎都有一些共同的成长背景:基本来自强势的母亲家庭,这让我很好奇,于是上网搜索几篇有关的文章编辑到一起,希望对同学们将来的家庭和择偶有个积极的引导。
  1、妈妈越强势,儿子越懦弱,女儿显霸道
  强势女人不等于女强人。我们所说的强势,更多指的是性格上而不是事业上。很多女强人工作中是“铁娘子”,回家就变“小娘子”,反倒婚姻很幸福。相反,有些女人事业未必做得很大,但脾气很大,气势很大,特别喜欢在家里说一不二,我们把这种在家里喜欢做“女王”的妻子称之为强势女人。
  曾经一本书《女人不狠地位不稳》中专门用一章论述过,女人越强势,丈夫会很有压力、夫妻不和谐、甚至丈夫有外遇的几率高,因为丈夫在你这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他只好到外面的女人那寻找安慰。近些年,我们只要看情感节目大家就能发现,家庭里女人过于强势,不仅老公受到压制,对儿子的成长也非常不利,甚至会出现这样一个情况,女人越强势,培养出的儿子不仅不会像她一样坚强,反倒越懦弱。
  一个健康的家庭父亲的角色举足轻重,甚至是起决定作用的。我们常说丈夫、父亲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不仅仅是指男人负担这个家的经济,而是在家庭起主导作用,否则,父亲缺失或者父亲软弱,大权旁落给母亲,这就跟儿子、女儿的心态造成非常严重的不良后果。
  心理咨询发现,一般来讲,当父亲在这个家庭的作用越来越边缘化之后,母亲就会变得日益强悍甚至说一不二。从孩子总会向同性父母一方形成认同这个角度来看,女儿就会向强悍的母亲认同,久而久之,女儿也会变成强悍的女儿,很多家庭中,关系紧张的母女往往就是性格相同的母女,那就是厉害的母亲一定有个厉害的女儿;脾气暴躁的母亲,一定会把脾气暴躁的毛病遗传给自己的女儿,有时候你会发现一些很有趣的现象,当女儿反抗母亲的专制时,女儿也在偷偷地继承母亲的这种专制,并会顺理成章地带到她将来跟她女儿的关系中。
  如果在女儿成长过程中,女儿总是看到母亲对父亲存在太多愤怒的情绪,女儿长大后,也会不自觉地把这种情绪转移到自己的亲密关系中,总是莫名其妙的对男友或者老公生气。在心理咨询中,遇到有个女性她就是典型的急性子,总是无缘无故冲老公发火,后来在一次聊天中,问起她的父母关系,原来如出一辙,她母亲跟她脾气一样,也喜欢对她父亲嚷嚷。中国有句老话,叫“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说的就是这种父母认同心理,暴虐的父亲必然有个暴虐的儿子,爱唠叨的母亲必然会培养出爱唠叨的女儿,我们总是这样在不经意之间充当儿女的榜样,塑造着儿女的性格,并影响着儿女的心理成长。
  强势母亲指的是用自己的意志控制家庭和孩子的母亲。
  强势母亲四大悲情特质:
  ①自以为是 ②颐指气使 ③指手划脚 ④吹毛求疵
  强势母亲四大惯常行为:
  ①必须要听母亲的,凡事母亲说了算。
  ②严密监视小孩的一举一动,对其行踪和行为了如指掌。
  ③小孩的一切活动得向她汇报,必要时行为前还需得到许可。
  ④对小孩的生活盲目指点,横加干涉,无端操纵其公、私生活。
  强势母亲三大心理溯源:
  ①外强中干,没有安全感,不独立,自我价值需要不断地被外界事物证明。
  ②强烈占有欲,恋女情结,将所有的感情重负压在女儿身上。
  ③从小到大,以自我为中心控制与操纵成为习惯性行为。
  2、约束让孩子失去自信,孩子情绪不稳定,没有主见,事事都过分依赖父母。过分严厉的管教方式,容易抹去孩子的个性。
  妈妈对孩子的管教,不同于对工作,对上司及下属。否则,会为孩子的性格塑造带来不良影响。专家分析说,现在社会有种妈妈,自己在工作中做事强硬干练,事业是很成功,因此,她们苛求孩子做最好,旦孩子没有做好,就可能就遭母亲责骂,这种“强势”情绪严重影响孩子心理健康正常发育。
  很多母亲把培养子女当成自我实现途径,如果能成功地把子女培养成名优秀人才,她们常把自己价值依附于其子女身,子女成功是她们成功,子女失败是她们失败。所以,很妈妈不得不把这种压力转移其子女身,把自己意志无形地强加给孩子, 而孩子则在这种种约束中变得自卑。过分苛求造成年幼孩子失去安全感,心理压力增,这个时候孩子就变得疲沓,任何批评都无法触动他,变得底气皆无,碌碌无为。
  在强悍的母亲面前,女儿选择无条件认同,那儿子呢,则会出现另一种情形,那就是无条件逃避。对此,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有个精彩的论断, “假如母亲较富于权威性,整天对着家里其他的人唠叨,女孩子们可能模仿她,变得刻薄好挑剔;男孩子则始终站在防御的地位,怕受批评,尽量寻找机会表现他们的恭顺。” 因为,当母亲总是指责、批评丈夫时,其实是在指责、批评一切男性,儿子作为男性必然会跟他的父亲一样躲在无人的角落。
  所以当一个性格过于强势的妻子喜欢嘲笑、奚落她懦弱的丈夫之时,她其实也等于把这种嘲笑和奚落同样甩给了她的儿子,所以,强悍的妻子,必有一个懦弱的儿子,她越指责她的丈夫懦弱,她的儿子也就越懦弱。
  心理咨询发现,大凡是那种强悍的母亲,培养出的不是强悍的儿子,反倒多数是软弱甚至没出息的孩子,这样的例子历史上也比比皆是。武则天够强悍吧,夺取了李唐江山,自己称了帝,可她几个儿子一个比一个懦弱,一个比一个平庸。
  再说慈禧,也够厉害吧,联合恭亲王奕灭了托孤的八大臣,跟慈安皇太后一起垂帘听政。可偏偏生了个不争气的儿子。同治帝也是个没出息的主儿,最后逛窑子逛出了梅毒。同治的性格也很懦弱平庸,他出外嫖娼某种程度上是给母亲逼的,因为慈禧对他管教极严,对他娶什么样的皇后都要横加干涉,致使他正常的夫妻生活无法进行,只好到外面放纵自己。 这就是认同的力量。
  3、强势母亲会让儿子没男子气。
  现在的母亲,有许多是非常能干的。在统御和支配家庭上,往往也是靠母亲的意志和领导。这样的结果,是使父权无法体现自己的领导地位,如果一家想维持相对和谐,对于母亲的意见和建议,父亲只能是“坚决拥护”,否则就是争吵或冷战。于是乎,弱势的父亲把本来属于自己的家庭领导地位拱手相让。
  从母亲的方面看,可能会是:第一,母亲自己就没有安全感,自我价值需要不断地被外界认可,特别是家人的认可;第二,母亲发现丈夫无法成为值得信赖的人,出于不安而迫不得已行使主导权利;第三,母亲认为父亲无能且愚蠢,不会提出任何有建设性的意见,所以什么事情都自己决定;第四,母亲从小到大自我中心感强,喜欢控制与操纵他人行为;第五,母亲有强烈占有欲,将所有的感情重负压在孩子身上。
  在这种母系家庭生活的男孩,确实是很不幸的。从心理学上讲,男孩的成长需要一个男性的高大形象。在父亲缺席的情况下,很有可能男孩会认为男性就是像父亲一样,女性就想母亲一样。孩子小时强势的母亲还显现不出问题,等到幼儿期和童年期时,由于父亲的懦弱,且无法阻止母亲对孩子的过度干涉,孩子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问题一:男孩难于男性化。孩子对男性力量认识较少,会出现“父爱缺乏综合征”,缺乏阳刚之气,在体重、身高、动作等方面发育较慢,并存在诸如焦虑、自控能力弱等情感障碍,在性格方面也会变得懦弱、胆小、孤僻、自卑等。当未来进入社会后,会出现各种不适状态,无法按自己性别角色规范行事,喜欢找强势的女人结婚,无法成为值得依赖的丈夫。
  问题二:使孩子不敬重权威。父权丧失的家庭,会导致孩子不仅不能从父亲身上学到尊敬权威、明白等级,而且还会认为男性就是和父亲这样的。同时在功能不完善的家庭中,孩子面对强势的母亲,往往会本能的讨好“强者”,尤其是男孩,他们也会跟着母亲,在不知不觉中反抗父亲,不重视父亲的意见。
  问题三:使孩子受到过度保护。母亲过于强势,是其安全感不足的表现,会使其成为一个典型的保护者。害怕自己担心的问题会在孩子身上出现,只要是不利于孩子的事情,都想过滤一下,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避免发生。于是,母亲包办所有事情,从思想上和行为上都要求孩子跟着她走,最终孩子就会什么都不会,完全依赖母亲,更加印证了母亲的想法。
  问题四: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强势母亲往往是能力出众和是完美主义者,会把培养孩子当成自我实现的方法,苛求孩子做到最好。于是在无形中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也把自己的价值依附于孩子身上。不能否认,这些强势母亲付出很多,但恰恰是这些“付出”,使孩子感到压力,容易造成孩子失去安全感和自信心,成年后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自卑。
  问题五:让孩子难于独立。强势母亲不仅丈夫面前强势,也在孩子面前强势,不容许孩子说“不”。长期处于母亲的强势控制下,自然忽略孩子的特性和感受,孩子在生活中独立做决定的机会不多,一切都由强势母亲教导、指挥、安排,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放弃自己的承担,失去了独立解决问题和面对生活的能力,形成对母亲无条件的服从和依赖。
  问题六:孩子学会消极抵抗。强势母亲使孩子失去自我,感觉所做一切都是为了母亲,内心无法产生做事的动力。孩子在强权压力下,知道抗争是无用的,虽然内心在说“不要”,但也只能表示表面上的顺从,这也是孩子感觉只有靠消极抵制才能有自主权。于是,孩子面对自己不能掌控和不愿意做的事情,往往采取消极态度,磨洋工就出现了。
  问题七:孩子难于学会社会交往。父母是孩子最早认识的同性和异性,和他们的友好相处,能让孩子习得长大后与同性异性朋友相处的方法,这决定了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而在强势母亲的管理下,这种社会性的交往变形,使孩子害怕遇到否定和拒绝,习惯于隐藏自己的内心感受。这种防御模式,使其有被社会孤立的倾向,难于融入社会。
  问题八:强势母亲会导致“恋母情结”出现。强势母亲由于投入的爱越多,期待的收获也就越大,母子联结也越深,甚至还会把儿子当作“替代配偶”,作为情感依托的唯一对象。最后有可能渴望占有儿子,以至于渴望分享儿子所拥有的一切。这样使孩子难于摆脱母亲影响,获得真正的自我。这在成年后,使男孩难于认同其他的女孩,更加依赖于自己的母亲。
  综上所述,母亲过于强势,或与孩子接触多的母亲,必须让孩子在自己的心目中对父亲有良好的认知和正确的印象。实际上,一个聪明的母亲,总是会给父亲机会,让孩子随时感到父亲的存在,而自己尊重丈夫,则是最好的体现父权的方法。
  当然,做父亲的不能逃避责任,也要争取多参与家庭事务的决策上来。最后,需要知道的是,强势的控制有时未必是强权控制孩子的思维或情绪,也可能是温柔的强势关怀或甜言蜜语的强势控制。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89#
 楼主| 发表于 14-7-26 07:29:18 | 只看该作者
孩子学习成绩下降的时候,最需要家长的理解和关怀,千万不能加压,一旦崩溃积重难返。搞清原因,多鼓励少要求,顺其自然。切不可用你的标准要求孩子,她是她自己不是你。没有常胜将军,学习中的起起落落是非常平常的事情,心态决定成败,而你的心态最终决定她的心态。好孩子不是管出来的,而是启发和影响出来的,自以为是的家长往往是毁掉孩子的罪魁,蠢人让孩子成为成绩的奴隶,智者让孩子成为知识的主人。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90#
 楼主| 发表于 14-7-26 11:14:48 | 只看该作者
不费劲就能改变孩子的秘诀!【让成长自动发生】

(寂静法师在刚刚结束的青岛夏令营结营仪式上的分享。)
这次的夏令营非常圆满,感受到大家真的是在一个巨大的能量场里面接受洗礼,给生命增添能量。对于承办活动的一方来说,付出是表象,收获才是本质。任何一个事情的成就都是很多因素共同完成的,义工,讲师,还有大家的到来,包括凳子,所以无论讲课还是听课每一个人都功德无量。那是不是那些工作做的大的人功德大,工作做的小的人功德小,讲课的人功德大,添饭扫地的功德就小呢?实际上功德的大小不是跟一个人所做的工作有关,是和他的心灵有关。就像太阳普照大地,是太阳能板大的人接收的太阳能多;就像下雨拿大盆子来接的人接的水就多。所以做任何事情,功德福报的大小取决于我们的用心。

用心有两个标准:第一:谁的发心越纯,谁获得的功德福报就越大;第二:谁用心的越多,谁获得的能量越大。比如一个扫地的和一个做科研的,谁的贡献大呢?扫地的说,我要把地扫干净,把一片美丽带给行人;做科研的讲,我要做好科研就可以赚更多钱,可以买车子,可以有更好的待遇。你们说谁的境界高?扫地的境界高,所以他的生命就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有喜悦的。而那个搞科研的却拥有一个无聊的人生,因为他是自私的,所以他获得的能量就少,喜悦就少。我们因此知道了,一个人在这个人间的所得,他的财富,他的喜悦,他的功德,他的能量,他生命的价值,跟他的发心有关,跟我们所做的工作没有多大关系。

那我们现在要一起来复习一下:第一个我们要记住,人生百分之八十的问题都是因为没有梦想。我们总说自己的问题很多,问题的根本在哪里?就是没有梦想。由此就知道怎么样解决我们的问题:成长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方法,成长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唯一方法。当我们长大了,问题就小了;当我们小了,问题就大了。

我们看飞机很小,可是钻进去以后发现飞机很大。任何问题也是一样,你跳出来它就很小,你钻进去它就很大。看别人的问题总是较小,看自己的问题就比较大,为什么?因为自己钻进去跳不出来。但是当我们成长了,从问题中跳出来再去看问题,问题就小了。所以成长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我们不急着去解决问题,抓紧时间去成长。当我有了这样的认识,所以我整个的操作,整个的目的就是成长。

第二个,人必须活在能量场中。我们家庭里面要建立能量场,这无论对我们父母,我们父母的父母,对我们的孩子,都是百分之百有好处,而且是有百利而无一害,所以我们要保持家庭的喜气跟和气。凡是一个家庭能量不够,他的孩子百分之百完蛋,谁都解决不了,要解决只能是改变家庭的那种能量。打个比方,我们要把卫星发射到天上去,但是把他的燃料卸了,请一个最有名的专家来按按钮,54321 …没反应。为什么?燃料都没有。
孩子在我们心中也是火箭,虽然这个火箭制作的挺精密,你天天就想把它发射上去,但是你在干嘛?!他的燃料就是家庭的氛围,家庭的能量,家庭的和气,以及我们对他的鼓励,爱和赞美。过去我们不添能量,还拿个棍子打火箭怪它不飞。为什么不飞?在我们禅宗里面有个故事,一个老牛拉着一个车子,停了下来,牛夫就拼命打车子,请问车子会不会走?是打牛还是打车啊?所以我们知道了,谁是牛,谁是车?我们把车子都打坏了,发现车子也没走。因为打错了,应该去打牛,你怎么打车呢?这是禅宗的故事。要给孩子注入能量。

第三个,感觉是心灵的语言,感觉是真实的生命。不论是做教师的,做生意的,还是做家庭的,任何行业都是做感觉。假设这是个卖东西的,你发现顾客对你的感觉好,你生意就好。你发现人就是活在感觉里,活在眼耳鼻舌身意里,活在我们六根六尘六识里。现实中解决问题,就是注重去创造一个感觉。

那下一个,梦想。一个人有了梦想,生命才会美好,有了梦想,生命才有力量,有了梦想,生命才变成希望,有了梦想,生命才有了未来。我们站在没有梦想的层面来说,需要通过各种的学习努力。但是站在梦想的层面发现,很神奇。当一个人有了梦想之后,这个梦想不断地持续不断地努力,老天就会选中这个人。比方说你的梦想是做一个物理学家,其实你的物理学也不是特别的好,也没有多少天赋,但是你就是想成为一个物理学家。你就这样这样感天动地以后,老天就会想,哎呀这个人,对物理学这么认真,这么虔诚,这么执着,他就会选中你。当老天选中一个人的时候,他不具备的能力,不具备的能量都会自然地出现!这个很有意思。所以梦想可以激发我们内在的潜能,引爆我们内在的潜力。一个人没有梦想,老天就不会选你。 最后一个,背靠宇宙级,成为世界级。你看宇宙级是什么?我们发现人到底是不是宇宙的产物?我们这里长眉毛是妈妈决定的还是国家决定的还是社会决定的?宇宙决定的。所以你为什么要背靠宇宙级,我们本来就是宇宙的产物。我们身上每一点每一滴,都是宇宙的表现。我们的心还要跟宇宙链接,还要去依靠宇宙,因为宇宙中有无穷的慈悲,无穷的能量,无穷的智慧,无穷的财富。所以我们要把自己的心放大,你每天就去冥想一下,宇宙的财富跟我融为一体,宇宙中无穷的财富就是我,我们是一体。你需要智慧,就冥想我跟宇宙中无限的智慧融为一体。虽然这个时候我是宇宙的一个缩影,但是我们内心是直接的融入到宇宙中。所以为什么说我们要回到宇宙中去?回到宇宙中去,就是天才,回到自己身上来,就是人才。回到宇宙中总是不明白的也会弄明白,很神奇。

我们拥有宇宙,他是无限的。宇宙带给我们的是自然的规律,所以背靠宇宙级,就是要依靠自然的规律。相貌就是自然的规律,五伦就是自然的规律。所以我们应该去尽孝,应该去尊敬老师。有个人见到我说,关系管道理论回去一用就有效了。我说那当然了,这是宇宙的自然规律。是不是?那还有一个宇宙是什么?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圣人贤人,他们的心已经跟宇宙合为一体了,他们已经成为宇宙级的了,当我们去依靠他们的时候,我们也就获得一种力量。我们的智慧要像谁学习?跟历史上已经证明过的人去学习嘛;我们想要财富,跟历史上富有的人去学习;我们希望自己喜悦,我们就看看这个世界上,谁是永远喜悦到底的,我们就知道向谁学习最可靠。

我们还有顺利人生四大法宝,忏悔、宽恕、感恩、祈祷。第一个是忏悔,忏悔是什么时候忏悔,随时随地忏悔。我们有时会啪打孩子一个耳光,完了之后再想我怎么打这么重呢?然后你就去忏悔,妈妈刚才一不小心出手太重。第二个,宽恕。一是宽恕别人,二是感受别人的宽恕。曾经我不孝,祈求老天爷宽恕我。宽恕别人曾经背后说我坏话,宽恕之后我们内心才会美好,内心才会广大。内心的一切都会成为外在的现实。外面的一切实际上是内心的外化。所以看起来这个人有名有钱有利,这是表象,这是外化,实际上是他内在有爱,内在有胸怀,内在有智慧,内在有慈悲和奉献,所以他外在才有。为什么家里的能量好?因为她祖宗有德,他父母积德。儿子女儿就是外化。第三要感恩,想想我们生命中的恩,要不停的感不停的感。同学们,我给你们说一个很厉害的方法,当年爱敬念大学博士的时候,我跟她说,我给你出一个主意,让你可以把北京大学的人全部超过。想不想知道?我说你每天最少有一次把自己的老师全部罗列出来感恩一次。我们父母也一样,把自己的老师,把孩子的老师,把生命中帮助自己的恩人,每天全想出来感恩一次,绝对不要五分钟,这个便宜捡大了。真的每天一次就行,就五分钟,非常有力量! 还有你的恩人,一定要去报恩。真正有效的是内在。内在是种子,外在是果子。如果真的这样用心去做了,你孩子不用补课,他就比以前补课还好。为什么?这就是善因善果,恶因恶果。
第四个叫祈祷。祈祷什么,每天,为孩子祈祷,孩子啊,好好念书,孩子考试为他祈祷,孩子出去玩去了,为他祈祷。祈祷是上天给我们赠送的免费的大礼。我发现人总喜欢复杂的,不喜欢简单的。他喜欢花钱的,不喜欢不花钱的,而这个不花钱的还更有力量!
所以我们再背一下,顺利人生四大法宝,忏悔宽恕感恩祈祷。好这四盏明灯我们就让它亮着,供着真实的四盏灯,也要在内心点燃四盏心灯,把它供上,这样我相信每个人回去都发现世界改变了,孩子改变了,不用那么费劲。好!谢谢大家,祝福大家!
9:34:04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3 02:33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