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14-7-23 21:14 编辑
张家界游记(五)——湘西凤凰古城的难忘之旅 我们的张家界之旅最后一站是凤凰古城,我们的大巴车经过5个多小时的行程于傍晚来到了凤凰古城。安排好房间,导游小安给我们交待了有关夜游凤凰古城的注意事宜后,由我们自由活动。 我们一行人先来解决晚饭,我想吃米粉,我们大家走进了一个志愿者米粉馆,感觉这个店名起得很有意思,对平时经常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我来说感觉很亲切,进了小店一看,果然很有自己的特色,米粉店的男主人是凤凰古城一所中学的历史老师,他在店里贴了很多凤凰古城的历史人物参与各种战斗的照片,墙上还贴了很多大学生来小店吃米粉后写的纸条留言,读了一部分,感觉特别有意思,同为教师同行,因为也对凤凰的历史有所了解,所以我和这位历史老师交流的很投机,老板娘做的米粉味道也非常好。 我带着小侄女和温泉小学的刘华丽老师和谭立东老师几人一起结伴同行,我们徒步沿着窄窄的青石板路一走到古城沱江河边时,大家都被那古城夜景所惊叹。一是游人多。河边两岸人挤人,远远望去,真是人山人海;二是夜景美。古城两岸的霓红灯和处处可见的红灯笼,把两岸的古民居及整条沱江河水映照得五彩缤纷,城楼以及那些已有2000多年的民居木楼倒映在水中,真是美仑美奂,令人陶醉;三是小摊小吃多。两岸小摊点挨挨挤挤,各种各样的小食品,小工艺品(主要是苗银饰品)琳琅满目,虹桥两头的风味小吃多的令人眼花缭乱,遗憾的是却没有时间再去一饱口福了。 晚上的凤凰古城真是很漂亮。走上虹桥,给人以居高临下之感。这座桥以旧桥墩为基础,上面新建了一个廊桥商场,中间可行走;沱江水从虹桥的桥墩下流过,虹桥的倒影映在江水中;江中小敞篷船游弋,在五彩灯火的辉映下,充满诗情画意。还有沱江河两岸飞檐翘角的吊脚楼连成一片,蔚为壮观,沱江的一边有很多酒吧,晚上很多年轻人在酒吧里唱歌。夜晚凤凰,让人流连忘返。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起床,天下起了小雨,可是阻碍不了我们凤凰游的心情,本来导游想带我们坐船游沱江,走到江边却被告知因为昨天晚上下雨沱江水位上涨,怕有危险不能开船,为了避开排队的烦恼,导游带我们先去了一个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传习所,在这里让我们大家大开眼界,所展示销售的产品根据工艺分区,分别有银画区、抛光工艺区、锻造工艺区、拉丝工艺区、玲珑挂件区等。传习所外观正面和侧面的墙上装饰悬挂着24面太阳鼓,象征着24节气,寓意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传习所进门处仿制了三个不同年代的银砖并铺砌成8.888米长的银砖大道,让更多的游客能驻足银砖之上,感受白银的历史印记;在展示厅的中央藏品区内展示出一套苗族盛装,让广大游客惊叹苗族人民这一精湛传统技艺的同时,感叹苗族人民的财富与银饰的历史价值所在;在展厅内休息区设两台LED显示屏,播放非遗项目相关的宣传记录片,传习所装饰的风格融合了苗族风情,展现出了苗族银饰这一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在此次的游览中,我们亲眼目睹了一系列复杂的工艺,让大家是大饱眼福。 一件苗银的制成,需要经过熔银、锻打、拉丝、镶嵌、焊接、结扎、缠绞、拼助、修剪等数十道工艺。而这一切,都被麻茂廷大师通过现场献艺,把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从流程完整的展示给各位游客。同时还详细讲述了自己从艺历程和自己的传承现状,让人深感此次到凤凰不虚此行。并对传统的苗银锻炼人充满了敬佩。 在接下来游览的几个景点中,最让我难忘的是沈从文故居,因为出发前我花了一天的时间在网上看了很多沈从文的传记视频,也读了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看了由《边城》改编的电影,每天来湘西凤凰的游人络绎不绝,这块原本远离城市交通闭塞的穷乡僻壤因沈从文先生写就的《边城》而名扬天下。沈先生用笔不动声色从容平静地为我们描绘了湘西凤凰古城的风土人情,朴素到了极点,也美到了极点。在《边城》中,他刻画了清纯活泼情窦初开的翠翠,朴实而有点狡黠的老船夫。在不知不觉中让你淡淡的忧伤、悲悯着那里的男男女女,又感叹着那块土地山山水水的宁静、轻灵和美丽。 到湘西来旅行,我好像就为了找寻翠翠的影子,那个摆渡的豆蔻女孩——永远的翠翠,她素面朝天,张着清澈的眼眸,绽露“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走进一条狭长的小街那游人集中的小小的四合院就是著名文学巨匠沈从文先生的故居,他就出生在这里。走进故居,堂中摆着他的遗像和石膏像 。走右是古色古香的厢房。小房中有他儿时的摇篮,儿时的书桌和床,还有一本他读的书。走廊中挂着他与夫人与女儿的照片,他是那样慈祥。一件件古老的房间里,檀木方桌,藤编靠椅、古老的木质结构架子床,散发着淡淡的古香。这都是沈老当年使用过的实物。目睹这些实物,眼前似乎出现了沈老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感觉依稀还残留着沈先生的呼吸和脚步声。想起他沥尽一生的心血给人们奉献了900余万字宝贵文化遗产,而且他的憨厚纯正,昭示自我,一生勤奋劳作,孜孜不倦追求的高尚品德和情操让我感受到了他一生勤勤恳恳,走过艰难历程,用那一行行流畅深沉的文字向我们昭示了中国文学的伟大。 在故居让我震撼的是他的手稿,素笺中一行行竖写的毛笔蝇头行楷,布局匀称整齐,很是干净,工整秀丽,笔力雄健,透露出他的书法功底,少有改动之处,是那样的清晰,给人以清爽,丝毫没有零乱之感,倒有一种王羲之即兴书写《兰亭序》的风格,足见他的深思熟虑,胸有千壑,倾吐的从容,一个只有三四年级文化程度的沈从文,后来却当过大学教授,当然也与有幸遇到胡适那样的开明人士有关,更重要的那时沈已发表数百篇文章了。他的写作与他的经历,还有少年时期爱读和遇到像熊希龄家里丰富的藏书有关,他们有亲戚关系。除了他的家渊,剩下的主要是湘西人特别能吃苦有关,沈从文年青的时候当过兵,有幸从死人堆里跑出来的,他的墓碑上写的就是:一个战士,如果他不战死沙场,他就会回到他的家乡。年青的他曾热恋的一个湘妹子却给一个有钱的人当小,刺激了他的北上,也成就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 解放后沈从文转而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这段巨大转折令人费解。 原来,1948年3月香港《大众文艺丛刊》刊出郭沫若的《斥反动文艺》,该刊同人的《对 于当前文艺运动的意见》(荃麟执笔)以及冯乃超的《略评沈从文的〈熊公馆〉》等三篇文章,对沈从文等自由主义作家进行了猛烈批判,说他们“为艺术而艺术 ”,“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帮凶和帮凶文艺”。1949年3月28日,沈从文不堪忍受,选择了自杀,后经医院抢救脱险。沈从文对此曾有过记载:“我应当休息了。神经已发展到一个我能适应的最高点上。我不毁也会疯去。”后沈从文在爱人张兆和的悉心照料下既没有“毁”,也没有“疯”,顺利完成了文学家到文物专家的转型。1988年沈从文病逝于北京。 目前凤凰古镇除了沈从文故居与沈从文墓地外,没有再冠以“沈从文”的地方。他的长子沈龙朱说过:“父亲生前最讨厌满街名人冠名。1982年他拿出5本《沈从文文集》的稿费,又额外加了一些补足捐给了他小时候就读的文昌阁小学。小学用此款建了个图书馆,有人建议冠以‘沈从文藏书楼’并请父亲题字,父亲只题了‘藏书楼’三字。后来有人要建沈从文广场、沈从文研究机构,都被他拒绝了。” 整个小城逛下来,你所能看到的房屋,除了一些景点,像什么名人故居外,其他的全部都是客栈、酒吧、咖啡店、饭馆、特产店,零食店、服装店、精品店、乐器店、或是一些很有特点的小店铺……真的是家家户户都是店面,完全没有闲置的民宅。 除了这些密集的店铺外,还有满大街的小贩,几乎夸张到了游客有多少,小贩就有多少的地步。说不定还多过游客。小贩的年龄阶层便是有上至老态龙钟的老人,下至五六岁的小孩子。他们沿街摆卖的商品一般都有:一些具有当地民族特色小饰品,特产美食,小鱼小虾干,或是挂上一些当地的民族服饰给人穿着拍照以赚钱,有些是编织一些简单漂亮的花环。他们或是沿街叫卖,或是聚集在人多的地方摆个小摊卖。姜糖是凤凰古城最具特色的土特产之一,好吃还能治风寒感冒,很喜欢看做糖的师傅拉糖,软软的糖挂在个钩子上,很快地把它拉长,眼看就要掉下来了,师傅左手拦腰一抓,又快速的把糖挂到钩子上,那架势像是在舞蹈,更像打太极。雨一直下,各色雨伞在古老的巷子里也是一道风景。这座已然现代商业化的小镇适合慢慢逛,慢慢逛,很多小店,我觉得凤凰适合两种人来玩,一是情侣,再是闺蜜,才有这种意境。 从凤凰回来后,朋友都在问:感觉怎样,还好吧,漂亮吗?个人感觉景色还是很漂亮的,如果只是看风景、散心的话,还是很值得一游的,但如果是想来感受什么古城魅力,感受它的底韵的话,那我想:你会失望的。我现在所见到的凤凰城已是完全被商业化侵袭了,它的底韵、它的气质,已完全被打散了,或者说是被掩盖了,视觉上,它依然是当年那个美丽的模样,依然是那一座古朴秀丽的小城。感觉上,它早已不再是我们心中理想的那座美丽的乌托邦。可观,不可细触,不可感受。 我们15号中午离开凤凰古城,15号晚上和16号凤凰古城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暴雨,据了解,凤凰县多年平均的年降雨量才1200多毫米,这两天的降雨量却突破了300毫米,相当于两天降下了一个季度的降雨量。目前,凤凰县已启动了Ⅰ级防汛应急响应,景区已经关闭。回来以后看到网上发表的凤凰古城被淹的照片,真让人感到庆幸,也感到嘘唏不已。在罕见的洪灾面前,凤凰古城建筑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薄弱、景区景点开发无序等顽症,暴露无遗。 洪水给凤凰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有关水文和规划方面的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凤凰应该从3个方面吸取教训,实现城市建设的“华丽转身”。 首先,旅游城市的建设布局首先要考虑自然灾害因素的影响。凤凰作为河流峡谷中的城市,容易受山洪、泥石流的袭击,因此建筑的高度应该高于历史最高水位,并且还要适当留出一些余量。 其次,防止商业资本的过度无序开发导致的安全隐患。政府有必要对火热的旅游业态展开重新规划,对经营活动加强梳理和规范。只有通过优化商业布局等措施,才能利用“看得见的手”去调节无序的市场行为。 对此,凤凰县旅游局表示,沈从文墓地前的几栋现代建筑,一直在经营旅游业。为了恢复沈从文墓地的原始风貌,修建“听涛公园”,凤凰县已准备对这些现代建筑进行拆迁。 此外,对于游客荷载量密度日益增加的核心区,可以“扩容体质”,减轻核心区的压力,对游客进行适当的分流,同时也能提高游客的旅游满意度。据测算,如果不进行扩容提质,凤凰古城的年游客量合理承载量为450万人次左右,而近两年凤凰古城的游客接待量早已经突破650万人次。 凤凰古城确实需要好好反思该如何“华丽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