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13-2-17 12:48 编辑
正月初六游赤山,观美景赏民俗
今年的正月初六,我随萝卜户外的驴友们再次荣成石岛赤山法华院,参加这里的春节庙会。
作为一个佛弟子,我在法华院里虔诚拜完佛, 在普渡桥上留完影,匆忙过桥,急登曲折的石阶;还未登上平台,这时极乐菩萨界景观区的音乐,钟声,水声震憾响时,走近滴水观音菩萨大型雕塑群,动感音乐喷泉表演刚刚开始。
在气势恢弘、撼人心魄的佛乐中,喷泉中央耸立的观音菩萨自转一周,莲花座下,莲花池内四个光身子的金童玉女手托金盘从徐徐开启的四个不同方位的铜门中,随喷射的水柱启门而出,站在菩萨身旁;这四个金童玉女随着音乐的进度进进出出,而观音菩萨手中净瓶里的圣水洒到四个小童的的盘里,那盘里承接得便是观音菩萨抛洒的甘露,取其送子娘娘之意;底座上护法的狰狞阎王,四大金刚力士口中时不时得吐出五彩火焰,供养观音菩萨翩翩起舞;观音菩萨身下的喷泉组,随音乐节奏变幻喷出千姿百态的奇特造型,大型水雾,梦幻般酝造出了一种如烟似雾的仙境之感;而围在喷泉池边四周的9条金龙,紧跟着行云布雨,根据音乐节奏,此起彼伏,在高潮时喷出如瀑的水柱,阳光下水幕喷泉中折射出神奇的七彩霓虹,配合与之相应,外围上方18罗汉构成的回音壁的瀑布高挂,此刻光、电、水、乐融于一体,组成了一幅“天下太平”美丽动人壮观的画面;让人不能不为设计者巧夺天工的用心和构思所折服,感觉到一种威严肃穆;整个动态演示过程18分钟,耐人回味。
在石岛赤山风景区法华院对面的平缓山坡上,坐落着的三栋单檐歇山顶式大殿,围成了一个约6000平方米的传统居家式四合院。今年我要弥补去年来时间匆忙造成的遗憾,主要想看看这里的荣成民俗馆。
[localimg=180,120]1[/localimg]
这座叫“荣成民俗馆”的大院,分为“山海耕牧”、“城乡情韵”、“劳逸人生”三大主题展厅,浓缩凝聚了数百年来的荣成生产、生活场景,从木石锚时代到人民公社,从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堪称一部荣成版的《天工开物》。三面环海,丘多土瘠的生存空间,以及明代所三千余军户散播境内的血性武风,滋育出荣成与众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相比于大陆主流的传统农耕文化,这一方土地海味土味糅合,黄蓝两色兼具,既有大地的稳重,也有海洋的魄力。
“荣成民俗馆”里面的所有陈设都是在展示荣成过去的百姓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同时期大部分北方渔民民俗的风情;还展有近代渔民或农家的生活用具原样,还有N年前的物品...再将他们的生活用逼真的雕塑和蜡像来展现;近其观,栩栩生动,活灵活现,形神俱备;让我感叹雕塑家们的精湛艺术;在这里,我看到了各行各业的人们,比如;剃石匠,石匠,木匠,渔民,车夫,马夫,羊官,村妇,铁匠,牙医,…… 生活用具包括连煤油灯,花馍模具,陶具,镰刀,扁担,斧头,…… 还有一车的南瓜,西瓜,还有挂满门框的玉米,大蒜,辣椒,地瓜,黄瓜,花生,茄子,葡萄……花样繁多,数不胜数。
在“荣成民俗馆”乡舍聊俗里,有三,四十年代的生活缩影,有平民百姓的生活习俗;平房、土炕在现实生活中我是看过的,现在在很多地区尤其是某些偏远的穷山辟壤依然存在,比比皆是;我想这里的平房、土炕它反映的只是荣成的过去,现在三面环海一面靠山的荣成已经是很富裕了; 在“荣成民俗馆”的院落里,有铜钟,铜鼎,有水井,水槽,水车,有龙生九子石像,还有石刻浮雕组墙,有石磨盘,有石轱辘,双手推那石轱辘,很沉。
在民俗馆里观看民俗,找寻我们失去的记忆,作为从农村长大的人,这里展出的很多工具,我都非常熟悉,也曾经使用过,也勾起另很多我童年的记忆。
站在明神像脚下,仰视赤山明神;赤山明神像高58.88米,面对浩瀚的黄海,雄壮威武,赤山明神踞山面海,阔面大耳,神态威仪。人生苦短无常,神明庄重肃穆,谁不期待着神明的眷顾与亲近?高高在上的大明神,居然却如此平易近人。终于爬到山巅,居高临下,放眼远眺;港口村落,碧海蓝天,尽收眼底。 眺望前方,近处空气清新,幽谷宁静,视野宽旷,枝黄松绿。俯瞰山下,远处海天一色,波光舟映,田野农舍,房整地青;居高临下,真是不能用一个美字来表达。
我们萝卜户外在明神脚下举行了快乐的跑台阶比赛,不过今年这批游客因为老年人居多,参与的人少,没有去年那批驴友们的战斗力强,最后冠军被一名中年男子获得。随后我们在石岛海边还举行了快乐的拔河比赛,去荣成崂山农家的草莓大棚采摘了新鲜的草莓。
赤山,渐渐地远了,更远处山坳里的法华院,在正午的阳光下,成了一幅剪影,那是溶在山里的百年故事;赤山一行,特别在民俗馆里我见到了从前我未见过的许多东西,知道了从前我未知道过的许多知识;这是一次愉快的旅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