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Stree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近几篇帖子的汇总,请施教授审阅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12-1-16 10:29:14 | 只看该作者
有感于施教授和银碗大哥的回复
什么是思维的适度,什么是思维的过度
    患有穷思竭虑的朋友最恼火的一个问题就是上述这个问题;往往一些正常的思维在与人交流时,被看成了思维的过度。其实,适度的被当成了过度的,这并不是对方对患者主体的判断力不强,也不是对方的道行不够深,而是有着诸多复杂的原因。比如,对方没有经历过穷思考的折磨,原因复杂之不一而足。
    那么,我们就问题论问题。把适度的思考认为是过度的,会带来什么灾难呢?这个答案其实就是疑病的结果,主体会很害怕,痛恨自己的思维,不敢再去思考了;严重之,丧失一部分逻辑思维。
    所以,有必要来讨论一下到底什么是适度,什么是过度呢?前提是,适度也好,过度也好,只有实践的效果才可知道。当然,在实践之前,可以提出一些认识的指导。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患者的感受如何。如果一个问题,在患者思考之后得出了一个令其满意的答案,或者说,即使思考之后没有十分满意的答案,患者可以接受他的一部分成果,那么这种思维就不是过度。2患者对一个问题思考的次数。一个问题,如果患者反反复复地思考,没有答案,次数不计其数,那么这就是过度;但倘若一个问题,患者思考一次没有答案,就算再思考一次,其实也是非常正常的,对于这一点,不可疑病。
     就像施教授说的“这样感受就好。是自我认识过程中一个必然阶段”。随着患者真实我的成长,主体可以建立起一种较为适度的思维模式,也就是说,很多原本就没有答案的问题他可以马上识别,很多可有可无的问题他可以忍受不确定,很多需要解决但比较费事的他可以暂时放下。换言之,摆脱了两极思维和完美思维的桎梏。
     所以,面对思维的问题,不可过于敏感。因为,爱思考,本身就是我们的一大特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12-2-28 16:46:49 | 只看该作者
施教授,您好。最近我去医院再次做了一个强迫测量表,强迫值已经大大的下降了。医生问我一直在吃药么,我说很早以前就停了,他却让我最好是吃药,别断掉。我的看法是,我的自我感受是现在不吃药依然可以为所当为的生活和学习,没有必要吃药了,吃药反而增加心理负担,并且给神经系统带来负面影响。
另外,我的看法是,强迫也好,抑郁也好,如果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就可以平稳情绪,行动起来,是完全没有必要吃的;同时,倒是应该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从强迫和抑郁中走出来。
老师,是这样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12-2-28 17:10:14 | 只看该作者
吃药本来就没有什么用,自我调节是根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12-3-9 21:04: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tree 于 12-3-9 21:05 编辑

施教授你好,最近再次阅读《强迫症的森田疗法》,文中谈到,排除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才能诊断是强迫症。我的强迫症,一年以来,大致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重复写字和发音,非常替在国外留学的朋友的生命安全健康担忧,到后来担忧自己的专业走向和前途问题,到后来对“接纳是改变的前提”这句话产生了强迫,以至于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都想要追求完美,发生改变,甚至非常细微的事情都想做的很好,搞的很难受,再到后来都害怕“发生改变”(反强迫,害怕强迫症)了,连正常的改变都有所惧怕。我并没有精神分裂患者主诉的如下症状:1)反复出现的语言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
  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感、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思维或语词新作。
  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当然,第三条,我认为强迫症的人本来就有。我想请教老师的是,我有没有必要再去医院做一个系统的心理CT,排除精神分裂症的可能,因为之前没有做过精神分裂症方面的检查?请老师给出诊断,郑重地请教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12-3-10 07:41:22 | 只看该作者
每天的强迫思维虽然还是比较多,但能够较好地学习和生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12-3-17 11:28:02 | 只看该作者
请施老师看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hgj10 该用户已被删除
22#
发表于 12-3-17 11:32:3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12-3-17 17:17:48 | 只看该作者
施教授,您一定要来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12-3-17 20:02:37 | 只看该作者
你不用作心理检测,不是精神分裂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12-3-17 20:15:42 | 只看该作者
施教授,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强迫症有可能成为分裂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12-3-17 21:19:20 | 只看该作者
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是两种病,不会从强迫症发展成精分。由于你们总是没有安全感,总是疑神疑鬼,总担心会发展成精神分裂症。所以不停吓自己,反复追问这个问题,希望我做出保证,在这个论坛里专门有个帖子,痛苦的不是精神病,精神病不痛苦。你应看到过。希望永远不要再问我这个问题,我实在不想回答这个问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12-3-19 20:19: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tree 于 12-3-19 20:23 编辑

  Stree今天又来发发感悟,请施教授,各位前辈,以及朋友们来阅读



1.对于阅读森田疗法书籍时需要理解的一个问题:在森田所著的《强迫症的实质与治疗》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关于强迫症,过去的学者们一般认为在强迫观念之外,还可分为恐怖症和强迫性行为。照我的看法,强迫行为在治疗上十分困难,几乎可以说它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病症。强迫行为不像强迫观念那样,大都不同时伴有精神冲突的痛苦,多数只是一种冲动性的行为。由于迷信吉凶或洁身自爱,因而出现某种特定的感想,并且感到不这样做就过意不去,只凭这些便随心所欲地直接采取某些相应的行动。患者病没有什么深刻的自我醒悟或疾病意识,缺乏对自己行为加以矫正的意向。强迫观念患者发病后也要经历若干年头,甚至达到初老的年龄。其他方面,在外形上,有的和强迫行为也很难区别。但是,看其是否有无精神重读和治疗愿望则可鉴别。“要明白,这里所说的不可治愈的强迫行为并非今天意义上的强迫行为,指的乃是诸如“洁癖”这样乐在其中的行为活动,并没有自我反省的意识,所以,强迫症的患者们大可不必担心森田疗法不适用于自己。

2.为所当为
很多人都对为所当为做出过自己的解释,各有侧重点,各有特色,各有自己的作用。有人会问,既然生的欲望越强烈,死的恐怖就越大,那么为所当为,让我去追求生活,不会加重我的疑病么?其实,这是没有正确的理解为所当为。其正念乃是,量力而行,不去妄想,不去奢望,踏踏实实,接受自己受到强迫观念影响的事实,做好本分的工作,过好每一天。如果是在强迫观念的影响下,依然渴望回到病前的状态,渴望不受之影响,干出大事情,则会陷入恶性循环。

3.注意力与情绪
森田的疑病情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乃是注意力固着与情绪焦虑的混合结果。或者说,注意力与情绪纠结在一起,产生了疑病。注意力的固着加深了情绪的焦虑,焦虑的情绪是注意力更加固着,从而不可自拔。就拿穷思竭虑来说,我曾经的主诉症状是在与人交际的过程中,渴望洞悉对方的观点和情感态度,即渴望知道对方是喜欢我,讨厌我,渴望我,还是介意我,并感觉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不能继续生活了。这个案例中,我的注意力固着在了这样一个很小的问题上,并且产生了比较强烈的焦虑。正常人面对这个问题,态度往往是,能感知的感知,不去过多地用理性思维思考,也不去非得得出一个确切的答案,有时,又会接受管他讨厌不讨厌,喜欢不喜欢的不确定的心境,即,是与非我搞不清,也没必要搞了,自然也就没有了焦虑。但跌进症状当中时,要从两方面着手:1.深呼吸,降低一部分焦虑,同时,顺其自然地忍受剩下的高焦虑。2.顶住思维的诱惑,转移注意力,着眼当下。

4.如何看待强迫的事实
如果我们把强迫当成是自己的一个小缺点,那么看待强迫就变得非常容易了。拥有了强迫之后,我们既不能自暴自弃,全盘否定自己,也不能一味地渴望不受它的影响。在生活的绝大多数方面,强迫是不会太干扰我们的,所以我们要大胆地生活,当然,在要求比较高的境地里,强迫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同时,看待强迫是一个动态的事情,那就是说,当你的病情逐渐逐渐好转,强迫或许就完全不影响你了,但现在你的确罹患强迫的痛苦,所以,你就要接受它给你带来的不利。当然,我所说的前者也基本不太可能,既然我们把强迫看做了一个小缺点,那么或多或少就要受影响,就像你不能让内向的卢梭像外向的伏尔泰一样去演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12-3-27 19:02:33 | 只看该作者

森田最简单的顺其自然的本质

本帖最后由 Stree 于 12-3-27 19:46 编辑

      森田再悟——森田最简单的本质:回过头来,忽然发现,“顺其自然”的本质就是让情绪自然的生发。很多朋友,在实践森田疗法的初期实践的效果很好,当念头出现的时候,他们总能够不去顾忌,转移注意力,去做自己的事情。可是,到后来,他们就出现了理论强迫,就会问,为什么“念头不想就会自然地流走呢?”森田博士谈森田自然疗法,有很大部分是在谈“情绪”和“行动”,前者是顺其自然的对象,后者是为所当为的对象。强迫症的人有个特点,就是,认知非常的严谨,可是虽然认知良好,能够意识到自己的症状,就是不能做到“顺其自然”。那是因为他们不懂得,顺其自然到底是顺什么?顺者,乃恐惧,害怕,困惑,焦虑等各式各样的情绪。试想,当你的情绪流走的时候,念头呀,重复动作呀,它们会怎样?也是会自然地流走,情绪降解了,自我的控制力就会提升,就可以很好地转移注意力。人们不能忍受强迫的念头和动作,其实背后是不能忍受那种恐惧,焦虑和担忧罢了。当你情绪平静的时候,注意力在外的时候,你会去想那些复杂到头疼的问题吗?自然是不会。就像一个人骂了你,当时很愤怒,后来反而可能会觉得是自己做错了,这里,就是情绪自然变化的原因;所谓情绪流走了,杂念自然也会流走,强迫的动作自然也会流走。大道至简,一切的问题均源于情绪的聚集和注意力的固着。因此,当你的杂念,你的担忧,你的动作一次又一次回来,你一次又一次想要去用什么理论去分析为什么会这样的时候,告诉自己:不想,不做,放下(原则自然是“能放则放,不能放拉到”)。当你回过头来,你会发现,原来自己的问题就仅仅在于情绪又聚集了,注意力又不自由了——这也仅仅是强迫着的人和正常人的唯一不同。因为森田是如此的简单,他告诉我们的只有三个词:情绪,注意力,和行动。前两个词是如此地好理解,最后一个词则完全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东西。因此,森田是如此简单,但却是如此地实用。只有情绪和注意力的问题得到解决,即行动起来,后期认知的调整和性格的改善才能得到实现。
请施教授审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12-3-27 20:33:2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12-3-29 18:33: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tree 于 12-3-29 19:05 编辑

对“反强迫”理解的反思:
    很多人都认为,构成强迫症的必备条件,乃是必须出现“反强迫”。这一点是没有问题的,但问题恰恰出现在他们对于“反强迫”的理解。他们认为,所谓“反强迫”,就是指患者认为自己的想法没有必要,于是乎,凡是对自己恐惧,害怕的想法深信不疑的人,他们都会对之冠以更加恐怖的心理帽子,譬如,“精神分裂”,“人格障碍”。我们从施教授《强迫症的森田疗法》中可以看到,有相当一批强迫症的患者对自己的念头是没有自知力的,并且,即使自知力好的人,在某些时候也是欠缺自知力的。而且,毋庸置疑的是,所有的强迫念头来的时候,绝大对数的人在一开始的几分钟内对之都是深信不疑的。难道说,这些人就都不是强迫症吗?因此,对于“反强迫”的错误理解,导致很多患者担心自己不是强迫症,进而担心自己是更糟糕的心理疾病。因此,我想说,所谓“反强迫”,应该是指患者本人想从症状中解脱的欲望,人们认为“反强迫”就是指认为自己的想法没有必要,于是,对不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没有必要的患者,很多医生就给他们冠以“精神分裂”“人格障碍”这样很大的帽子。很多强迫症患者,并没有认为自己的想法没有必要,更加准确地说,是当他们沉入症状中的时候,相信什么都是真的了,所以,我认为,所谓“反强迫”,从经验地角度来说,指的应该是“渴望从症状中解脱的欲望”,或者说,是“不愿想其所想,不愿为其所为”,原因更多地在于他们感受到了那样很痛苦,而不是很多地感受到那样没必要。所以,这一点,实践得出的经验比书本更重要。而不能狭义地认为其对自己想法没有必要就是不是反强迫。简言之,只要你想解脱,不管你现在对自己的症状是深信还是怀疑,就是“反强迫”,就有利用森田疗法的可能性。

这一点,还得由施教授来评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25 22:09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