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波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一些自认为是心灵的鸡汤,和大家分享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11-11-8 14:57:02 | 只看该作者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世上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本来风平浪静,但无知的人们却常常无事找事、自寻烦恼。

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总是在涌动着一股强大的、盲目的心理能量,它不断地要寻找突破口,寻找它可以投注、发泄、攻击或爱抚的对象。可以说,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这股心理能量推动的。怎样支配和利用好这股力量,就是好人和坏人、伟人和庸人的分水岭。

人们在彼此之间如果找到共同点,形成共鸣,就会产生亲切感和归属感。这种感觉可以让人们进一步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和联结。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有道理的。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彼此之间的爱经常会带有功利性。因此,这种爱就不是纯粹的情感,而是夹带着利益的情感。如果能够有不带有功利性的爱,该多好!但在现实生活中,这是很难的。不过,在心理和心灵的世界,是应该大力提倡不带功利的、纯粹的、无条件的爱这种纯真的情感,这也体现出在心灵的层面,每一个人(心灵)都是平等的。

研究表明,在一个有完美主义倾向的母亲的养育下,孩子会受到过多的控制,其先天的、本真的生命力会受到压制,很难成为一个自我得到充分发展的人。如果一个人的先天的特质超过了文化教育对他的影响,就会显得野性(质胜文则野,缺乏文化教养,就会使人像原始人一样粗野、落后);如果文化教育的影响胜过其先天特质,就会显得过于酸腐而不知变通,因为受到了过多的限定(文胜质则史,使人失去了原来朴素的本质,显得虚浮而没有根基)。故对一个人的教育最好是“因材施教”,做到“文(文化教育)”和“质(先天特质)”协调、平衡,即孔子所说的文质彬彬。文质彬彬也可理解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表里协调如一)。

成人在教育小孩时,要注意保护小孩的学习兴趣,千万不要去伤害它,也不要试图用别的东西去替代它。如果能够在学习时体验到乐趣和快乐,那肯定会学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11-11-8 14:57:47 | 只看该作者
我们需要清楚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情绪状况、看问题的角度及方法、行为方式等。

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能够准确地感受和表达很重要。一个过分自我中心、机械、不太受别人影响的人,其感受别人情感的能力会不够好。

能够保持独立人格的做法是选择不与丑恶(消极负面的刺激)合作,依然走自己该走的路,享自己可享之福,让丑恶自感无趣而不会对自己造成干扰。

在人际交往中,伤害的表现有两种:肉体的和心灵的。心灵的伤害表现在:如果一个人对我的实际态度比我希望他对我的态度差,就会感受到不爽,这就可以说是伤害。如果一个人对我的实际态度比我希望他对我的态度好,就会感觉良好,甚至会有受宠若惊的感觉。因此,如能降低对别人的期望值,就会减少受伤害的感觉。

完全不顾忌别人的看法或者是过分顾忌、在乎他人的看法,都是不妥当的。因此,要学会选择,学会把握好尺度。

我们要活在当下,因为过去和将来都是虚妄的,只有当下才是真实的。一个活在当下的人,会客观地看待发生在身边的一切事情,不会任意地叠加、夸大或缩小,做到事实唯真。

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有心理的动力(森田理论称之为生的欲望,精神分析称之为内驱力),才会过得充实;而没有的时候,就会感觉空虚。这种动力,可以是我们自己自发培育的,也可以是外物激发的,甚至外界的环境强加给我们的。不过,外物激发的动力就较为容易失去,而外界环境强加给我们的动力容易给我们带来伤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11-11-8 14:59:11 | 只看该作者
良好的心理品质比丰富的知识更为重要。良好的心理品质的标志是:全面发展的智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相对稳定的情绪状态,能够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也能够设身处地地体察他人的情感反应,对他人的痛苦处境有同情心;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即使在发生人际冲突时也能够用理智而不是极端的行为去解决冲突;有与自己能力相符的生活目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他人和社会做出一些牺牲。

心理健康的人,既能让自己幸福,也能给予别人快乐。人的心身是统一协调的,只有其情感、认知和行为之间没有太大的冲突时,其心身才会是和谐、稳定的。

在善与恶的较量中,善在战略上(长远上)占有优势,而恶在战术上(暂时的)占有优势。

在危机中,危险与机会总是并存的,关键是要采取正确的措施和方法使危险变成机会。责难只会带来有限的损害,而不会导致全面的崩溃。关键是看我们怎样应对。没有创伤就不会有成长。

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信任与关爱,是心灵的一笔巨大财富。

评价治疗心理障碍效果的关键是看其是否恢复社会功能的相关能力。

以人为本的理念认为人性是属于中性的,无所谓善恶,因为其既有善(积极向上)的一面,也有恶(贪欲、暴力)的一面,关键是怎样利用、发挥。每一个人判断善恶的标准可能会不一样。通过社会规则的引导,尽可能发挥出人性的善而避免其恶的影响。抑恶扬善永远都是维护社会和谐和个人幸福的重要基点。

很多人在经历了一些坎坷之后,由于“吃一堑长一智”而成熟起来。我们要多看事物的积极面,避免受到其消极面的负面影响甚至被其束缚。

嫉妒是一种令人难受的心灵毒药,产生于“欣赏不能”(即缺乏欣赏他人的能力),在觉得自己不如他人的情况下就容易从心底里冒出来,渗透到心灵的每一个角落。嫉妒是一种情绪体验,在其强烈时,会直接地引起心身的感受和反应,出现负面影响。

欣赏会使人产生美好、敬佩、喜悦的情绪,这些情绪都是治疗心灵伤痛的良药。

精神分析的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一个人的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面组成的。本我(即本能我)代表着人的一切本能和生物性冲动,如食欲、性欲,追求快乐等。。。,自我则是代表人与其周围社会环境相适应的部分(即现实我),超我(即理想我或道德我)则代表伦理道德等方面对人的要求。对于心理健康的人,其三者是协调和平衡的,其人格是统一的。反之,则容易由于冲突而导致出现心理障碍。

健康的人格和心理来自于健康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全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9-21 10:36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