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frogprince198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随笔日志] 为什么还要活着?

[复制链接]
16#
发表于 11-9-17 19:40:52 | 只看该作者
佩服楼主,工作5年攒了10万。。。

我去年发病,一个月花了5万挥霍。刷的3张信用卡,到现在还没还完。我真想去死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11-9-17 19:42:56 | 只看该作者
精分比躁郁症好多了。我燥的时候就花钱。郁的时候就省吃俭用还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11-9-17 20:24:46 | 只看该作者
珍惜生命啊,死亡不是终结,是灵魂世进入另一个界的开始,因果循环,皆有报应。活着的时候就尽量好好活着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11-9-17 23:07:17 | 只看该作者
毫无疑问,你其实就是一个优秀的人。  你描述的这些曾经就是我的理想,而你已经全都做到了。     只是很不幸你得了病,就象很多人本来生活得好好的,突然得了癌症一样。     可他们就干脆放弃吗?可以说绝大部分人都会去抗争,去治疗。

幸运的是双相并不是不可治的,很多朋友都在正确的服药后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难道你没有去治疗吗?   

你羡慕别人生活得洒脱,生活得恣意,为什么你却一定要限制自己不去这样做呢?比如你也可以招妓,为什么不呢?连IMF的总裁都可以同时是花花公子。  是什么阻止你象别人一样快意地活着?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只要你去尝试。

你说好多人都成功了,可看到没有,还有更多更多的人只是普普通通。以前是你的父母对你期望太高,把你当做满足虚荣心的机器。如果你现在对自己如此不满意,是不是也同样是在扮演你父母曾经的角色呢?在大多数人的眼里,你已经很了不起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11-9-17 23:21:28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对自己那么狠心?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11-9-18 01:10:44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楼主很优秀。
我来帮你分析一下:不吸烟、不喝酒、听从父母的话(孝顺)自律性很强;不进舞厅、不玩游戏、不泡澡、不泡妞,个人品格高尚,道德修养完备;从未懈怠  从未休息  从未享受个人意志顽强,能够吃苦耐劳,具备成功的条件;成绩优秀  上过名牌大学  学过钢琴声乐 ,品学兼优、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即便在疾病缠身的情况下,还自强不息的为自己五年赚得十万块钱,这更能说明你有着坚强的毅力和不服输的勇气。其实在你身上具备许多成功的要素,但是你为什么还感到活得很失败呢?就是因为你没有善于发掘自己的长处,当然还有一个最大的的问题那就是在你工作期间,由于选择了忘我的奋斗,而没有保重好身体,以致使心理上被感染了“感冒”。
    人们说成功需要多种要素聚集在一起,才能够奠定成功,但失败却需要成功的因素缺少一点就可铸成。不要被你眼前所看到的小利小惠所遮掩,也许你没有漂亮的房子,也许你没有美满的爱情、也许你没有健康的身体、也许你没有别人的同情、也许……………………请记住别人拥有的你不一定拥有,你拥有的别人也不一定拥有。羡慕别人所拥有的,不如珍惜自己所获得的。也许你目前正经历煎熬,你只需要再坚持些就迎接黎明,可是你却在羡慕别人的荣华中倒下了。
    我特别能理解这种想法,许多大学生走出校门后,总期望能受到最好的安置,从而获得最好的待遇,并且得到最大的认可,这些都无可非议的。但这些并非大家都能得到,因为社会机制并非都能随人所愿。有好大部份人会被冷落,需要自己经过艰苦创业,还不一定能得到充分的认可。但这些都不能成为我们放弃或坠落的理由。我认为不管有多少困难,即便我们看不到希望,我们也不能放弃心中那持之以恒的信念。
    物质的世界固然重要,但精神生活的世界充实更为必要。就现实而言没有物质的奠定,也确实导致了我们的生活的贫乏,但也决不能让金钱玷污我们的精神生活。活着是一种失败还是成功,真的很难用一句话或用一段文字来阐述。楼主的话让我想起一个人的疑问----知识能改变命运吗?在追求真理与自身价值的路上,充满了坎坷与荆棘,是我们这个世界走向成熟的关键,纵使你现在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也决不能让自己树立起信念倒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11-9-18 03:24:47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死可以解决问题的话,我想我一年前就已经死了,但是你得好好想想如果你死了,你得父母怎么办,我就是因为这个念头一直支撑着自己,我抑郁的时候,相当痛苦,真的回去想死了算了,但是想想父母和妹妹,我就勉强的坚持下来了,不过生活怎么样对待我们,我们都需要学会好好的对待生活,好好的活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11-9-18 07:20:41 | 只看该作者
因为徐福贵《活着》,因为还有关心我们的人要我们去“爱”!我们还有好多事没做呢?!不是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11-9-18 08:45:01 | 只看该作者
试着品味人生.
                难道自认为失败的就不值得拥有它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11-9-18 09:16:16 | 只看该作者
是啊,大家说的都非常好。可是,我还是很想成功呀。起码拥有和我的同学们一样的东西吧:体面的工作,幸福的婚姻,真诚的友情。这该死的病阻碍了我拥有这一切。洛威尔,这个疯疯癫癫但却很少犯傻的人说:如果你在隧道尽头看到了灯光,那一定是一列迎面开来的火车。

我曾经真诚的相信我所承受的痛苦是有一定限度的。现在看来,还不知道要熬多少年。那些正常人眼中理所应当的可预期的好情绪,在我这里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奢望。TMD,长痛不如短痛,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死了算了。

找一张止吐剂配方,再吞两瓶碳酸锂,跳下迎面开来的地铁列车站台,横穿高速公路,都是好办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11-9-18 11:06:57 | 只看该作者
《人生最后一堂课》
《三个白痴》
《自闭历程》
《阿甘正传》
《当幸福来敲门》
《好好先生》
《叫我第一名》
《舞出我人生》
《死亡诗社》
《甘地传》
《洛奇》
《费城故事》
《勇敢的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11-9-18 11:07:41 | 只看该作者
看完 这些电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11-9-18 12:11:13 | 只看该作者
自杀要慎重啊,要弄明白什么是死亡。死亡会带来什么,带走什么,带给别人什么,是在健康中创造财富,还是在痛苦中消耗资源?如果死亡是目的,我赞成人有死亡权。但是自杀未遂呢,这个事件本身带给人的伤害就是巨大的,远大于自杀过程中对躯体的伤害。而且自杀未遂的话,无意中就让死亡这个目的,变成了手段。多次自杀未遂会强化这个手段。目的是神圣的,一旦演变成手段就有些不道德了。

不要吃碳酸锂,那玩意跟吃农药差不多,在赤道北冰洋的帖子里明确提到过。你肯定喜欢看昨天吧,我也喜欢。我还喜欢深海长眠。我才是应该死的人,我活着收益小于成本。你活着收益肯定大于成本。我也吃过400多片安定没死。我也是双相,也电疗过几十次,电疗对双相也有很好的效果,不算用的太错。你有没有考虑过自己是阿斯伯格症啊,你说的那些一般人很难做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11-9-18 12:33:29 | 只看该作者
我还记得当时的情形。我哭着给老公连续发了几条短信,最后一条里有“我确实欺骗了你,就让我用生命补偿

你吧,永别了”的话,然后回到屋里,找可以自杀的东西,结果看到了碳酸锂,两瓶里我选了数量较多的一

瓶,分三次,每次二十余片,大把大把塞进嘴里,就着凉开水喝下,然后躺在床上。不久父亲接到了老公的电

话,跑来看我,我意识仍然是清醒的。父亲连连问我怎么了,我哭着说,爸爸,我感觉活不下去了,压力好

大!我把自己吞药的事和父亲坦白了。现在想来,潜意识里我并不是真正的自杀。不然不会给老公发那样的短

信,也不会向父亲坦白,从而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可能我是躁狂到了极点,想拿这样“惊天动地”的行为向

老公示威,于是在错误的时间做了错误的事。父亲马上把我送到当地的小医院,洗胃。今生今世我再也不愿意

吞药了。因为这件错事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忍受从嗓子眼到胃部那翻江倒海的痛楚……
---------------------------------------------------
上面这段是转赤道北冰洋的帖子,碳酸锂真的不能随便吃,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躁狂药都不适宜用于自杀的,不能麻痹呼吸,吃下去会很痛苦,关键是也达不到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11-9-18 13:24:53 | 只看该作者
最要命的就是和同学比,和熟悉的人相比较。  假如我们和他们生尔是陌生人,你还会有心理落差吗?   

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一个人奋斗了很久,折腾了好多好多年,最后又回到了最简单的生活。    那我们还不如现在就生活在简单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14 09:09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