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laoxianlw 于 11-8-11 23:31 编辑
虽然有遗传因素、体质因素、睡眠因素等。但觉得我的抑郁症的病因还是跟社交方面的问题有很大关系。
据说我从小就不爱说话,小时候经常被人欺负,不爱跟小朋友玩。到了自己有记忆时,觉得那时跟别人交流尚可,但语言、社会阅历还是明显不如一般人。记得那时对我的评价是比较“随和”,跟男孩女孩都能玩。具体玩什么?记不太清了。不过那也是小时候的事。
转折点在小学三年级。本来还经常在小区楼下院子里跟别人骑车玩,感觉玩得还可以,但后来病了一场(身体疾病),住院半年回来,发现骑车已经不流行了。感觉人的兴趣分化就在这个年龄。三年级之后,大家已经不再局限在低层次的“玩”上。感觉之后的朋友骤然减少,自己跟大多数人的交流鸿沟就形成了。因为除了骑车等,我似乎也没有跟人有太多的共同语言,那时就开始独来独往占绝大多数。在学校,班里没有一个像样的朋友,院子里的那些小朋友也疏远起来。记得那时时常有问家人,怎么跟人说话,但答复总是见到什么说什么,但感觉实际收效甚微,不是自己没感觉,就是反应太慢。
到了初中,可能是环境比较宽松,而且周围有些外向的人,是有了几个朋友,但感觉还是跟一般人的朋友比起来有很大差距。首先,最明显的是别人跟我要聊的时候,一般都是很无聊的时候,比如要我陪他回家路上,或者是上课时同桌讲小声话。而一下课,基本我就被他们抛弃了。所以当时坐我后面的一个女生就说我“只有上课时的朋友”。从这一点看出我的影响力还是很差的,不惜为跟朋友聊天而陪他们回家!
自己分析原因,发现自己不会说笑话。一般人聊天中大约有将近一半的笑话,而自己则九成以上都没有笑话。有时候自己想出来一个笑话,说出后别人觉得一点也不好笑,说“很冷”或“很无聊的笑话”。感觉我的思维和一般人有比较明显的不同。另外本身说话声音就小,加上说话效果差,不自信,声音就更小,有时别人甚至没听见。可自己尝试改变这种局面,发现收效甚微。
另外就是社交方法不得体,以前看到表叔的女儿和我同一天出生,感觉很好,就经常跟她打电话。当时也分不清楚这算什么感情,就一直打,也说了一些过分的话,最后导致她不理我了。从今以后,说话就更谨慎了。
后来想兴许一辈子就是这个样了,就不改了。但抑郁症犯了。发现这确实是会影响心理健康的。比如我经常自言自语,应该就是想要说的都无法说出去,而自我补偿。
但现在觉得更改很困难。不知道要怎么改善。
ps:本人,男,大学毕业一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