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blackeye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嘴八舌

[复制链接]
526#
发表于 11-12-6 09:58:28 | 只看该作者
楼上,你把我正在构思的话全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7#
 楼主| 发表于 11-12-6 10:03:15 | 只看该作者
我想我情感上的确不太需要人群,自己待着会更快乐。我喜欢AS特征,不说明我喜欢AS社团。我学习技巧的确是为了生存,如果没有这个因素,我感觉我不需要学习社会性。

而原始社会性,在我自身的感受里,是没有太大价 ...
燕原 发表于 11-12-5 14:39


你都觉得社会性没有价值,我们还不都得跟着调整教育策略呀,咱们还是改造社会吧,别改造ASD了。情感上不需要人群也没啥关系,自己快乐就好。对家长来说,如果孩子有“原始社会性”,那就精心培育。如果没有,那就别难为孩子了。我儿子对人有兴趣,有交往的愿望,但是情感发育滞后,加上感官系统的敏感和整合问题,他和人交往的障碍还是很大的,我不很乐观,能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8#
发表于 11-12-6 10:08:15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问题在于。。他的原始社会性的发展不受我控制啊~

早两年的时候,我就曾经后悔过,是不是不应该让他体验那么多情啊爱的。但是后来想想,有的东西,他现在不显现,以后也可能长出来,和青春期撞车就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9#
发表于 11-12-6 10:13: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燕原 于 11-12-6 10:14 编辑

我是说,我发现逻辑思维更靠谱,所以我现在主推逻辑思维能力,执行力等这种主要靠后天发展的东西。

等这些东西推上去之后,原始社会性就不重要了,意义也小得多了。当然在家的这两年,他的原始社会性发展的确比在学校发展得好,但是我依然感觉这东西远远发展不到NT水平,总是一块最短的板,对他今后走入社会的正面作用不够大,还会是他自卑和不合群的根本障碍。所以重点肯定不会放在这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0#
发表于 11-12-6 10:17:09 | 只看该作者
我这楼层全是乱的,就乱回吧。

沉静你分析得很有道理,在很长时间里,NT本位思想占据了我教育思路的统帅地位,时至今日仍然有不少残余。因为那时候孩子还无法表达自身,也没有其他渠道了解ASD真正的精神需要。从月小小开始,后来找到阳光,你们一点点帮我拓宽我固有的某些逻辑模式。但是因为个体差异的存在,很多东西还是拿不准,还需要孩子那边不断的反馈,和你们的持续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1#
发表于 11-12-6 10:32:47 | 只看该作者
要就513L做个解释  

‘只有“原始社会性”发展到一定的高度 ’  是承接上一句  ‘我所理解的社会性教育,不是规则,不是技巧,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灵的成长’,我的意思是原始社会性必须等待孩子自发的成长,以对照“市面上的社会性教育”纯技巧的灌输。

同时,你和燕原的话,让我意识到。。对于原始性社会性发展的期待,的确出于我NT思路下的一厢情愿。我本能的认为,爱是美好的,有爱的人生才完整,而这有可能并不吻合我儿子的想法。我的这个误解,正是我目前陷于两难境地的根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2#
发表于 11-12-6 11:42: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沉~静 于 11-12-6 12:04 编辑

爱是美好的,有爱的人生才完整,这句话一点都没错。但为什么你会觉得你儿子社会性、社会情感不如普通孩子,就不会有同样多的爱呢?我觉得我儿子心里就有很多爱,所以他天天这么快乐。我们没有nt们那么多的集体主义情感,并不代表我们心里的爱比nt们的少。我的儿子还不会关心别人,可我半点都没觉得他心里的爱比别人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3#
发表于 11-12-6 13:45:34 | 只看该作者
你看看我这样理解对不对。

   首先得承认,我有主观的一面。作为一个NT,我有母子互动的情感需要,我会渴望与孩子之间可以建立起这个链接。在这个过程中,的确是以我个人的经验和体验为主要判断依据的,所以会感觉孩子的爱不够。
   但是,这个“不够”仅仅是就我的需求而言,它并不影响我做出孩子已经“足够爱”的判断。如果我们按照强烈程度把“爱”划分成10个等级,那么ASD10级约等于NT5级等值于NT10级。所以说,我并没有武断的按照NT的标准来衡量ASD,我是采用了两个标准。
   然而他的世界除了我还有很多,这其中很多的因素都是我无法控制的。NT5级和NT10级客观存在的落差,让我担心孩子在追求“爱”的道路上会遭遇太残酷的打击。所以我才会发出“如果他对人群少一点情感需要,象燕原说的:‘我更喜欢自己呆着’,该多好!”的感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4#
发表于 11-12-6 14:07:58 | 只看该作者
这么说吧,和我在一起,我觉得他爱太少。
他要得再多我都愿意给,他给得再多我都乐意要。
走出去,我觉得他爱太多,毕竟朋友还是太少。
他想要的,人家不愿意给。他要给人家,人家又不领情。

以上纯属标准NT不客观视角之牢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5#
发表于 11-12-6 17:18:46 | 只看该作者
嗯,这是两个不同的具体问题,就像你说的,只是发发牢骚,自己也知道没有解决方法,只能是接受。前者容易,只要自己调整就行,后者没法控制,所以又忧虑又心痛。

我前面想回blackeye531楼,网络不好发不出去。我想说,原始社会性不可能一点没有,特别十几二十岁时。孩子有‘原始社会性“,但能力不足,那就学习技巧,学了肯定还是不足,还是力不从心,那也没办法,只能等理性能力、自我认识到了一定高度,接受下来。其中有用的就是:学习和练习技巧、提高理性思维和自我认识能力,家庭提供的情感和安全感支持。

我今天针对513楼想说的就是:其实学习技巧是不伤害我们的,技巧是外在的东西,而且我们也需要(当然我也明白你反对的是孩子没有意愿的情况下硬推技巧,或者推得太用力超过了孩子的接受能力,这我同意)。真正伤害我们的正是以为通过成功的社交能提高我们的“原始社会性”这种想法。“原始社会性”是我内在的东西,是我本质,是我这个人本人,你只能接受,不能想着希望改变或者提高。我一旦感觉到你的想法,就会对我造成伤害,或者内疚自卑,或者否定自我。

我知道这么说不太公平,因为你之所以会有513楼的想法,正是出于对AS理解接受、宽容尊重其自身规律的观念,出于不要硬推他们伤害他们的愿望。这是你,还有黑眼圈和其他NT家长观念上的不同,我很明白这点。但我觉得你们还是不明白AS的感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6#
发表于 11-12-6 19:21:5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沉静的建议,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虽说ASD谱系内也有个体差异,多听多思考是不会有错的。
的确,作为一个NT,要想真正能用AS的角度来看问题,和AS要完全融合NT的世界一样力不能逮。我只要尽力而为,不断的尝试,不断的调整,别的事情多想也没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7#
 楼主| 发表于 11-12-7 05:33:10 | 只看该作者
524# 沉~静

看沉静写贴这么费劲,我以后就不钓你了吧,有精力就冒几个泡,没精力就随便沉底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8#
 楼主| 发表于 11-12-7 06:36:59 | 只看该作者
我学的社会技巧越多,越不喜欢NT,越没有人和人相处的愉悦感。
唯一的好处是,我感觉做事顺利了很多,有信心上班挣钱去了。
燕原 发表于 11-12-5 11:55


这不是个悖论吗?情感上不需要人群,和人在一起没有愉悦感,所以只能通过学习社交技巧来对付人群。而技巧学得越多,就越不喜欢人群,越没有愉悦感。

虽说学了技巧也许可以混饭吃,可是如果这样做并不带来愉悦感,并不会提高社会性,并不能真正地“融入”,那是何苦来的呢?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倒觉得技巧不学也罢,不如我行我素。表里高度不一致肯定要出问题的(就像那个写“一个阿斯伯格患者的思考”的Marc Segar一样),我可不打算这样培养儿子。沉静也说“技巧不伤害我们”,可我觉得这就是伤害,社交技巧和情感完全脱节,就是NT也坚持不了多久,也会厌恶自己的。如果要培养,也要以情感的培养为主,技巧的训练一定要和情感相融合相匹配,否则的话就是伤害,培养出来的就是一个扭曲的人。假如一个人就是没有社会性,就是不需要人群,就愿意自得其乐,那么他只要有一点点最基本的社交技巧就足够了,让别人去适应他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9#
发表于 11-12-7 08:21:00 | 只看该作者
生存是第一位的,愉悦感是第二位的。为什么要真正融入呢,本来就是不同的人。

扭曲不扭曲,不是你培养的,而是现实导致的,孩子需要独立,需要去面对不理解他的NT社会,他可以保持AS自我,但是他必须装备好技巧(或者面具),去伪装成大家喜欢的人,虽然他心里很厌恶这个世界。

如果他专业上足够牛,的确可以让其他人来适应他,如果他没有特长,专业平平,他更需要去适应其他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0#
发表于 11-12-7 08:24:46 | 只看该作者
这其中的根本,我想Attwood和天宝都反复提到过,就是孩子生存的意义,在于他特长的发挥,在于他有一个有意义的工作。

我们决不能把孩子的生存意义,从小就建立在是否和人相处有愉悦感,是否真正融入了社会。这种无形的压力,对孩子是最大的伤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5-1-11 02:03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