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燕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专帖】真实世界的“真实”

[复制链接]
451#
发表于 11-10-25 17:11: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沉~静 于 11-10-25 17:21 编辑

至于民主和经济增长,或者说强权对经济增长的效率所起的作用,我觉得燕原的那个猴子静脉注射药,虽然可能是演绎夸张,用在这里倒是个不错的说明。效率高得惊人,怕只怕自己也成了猴子,于是每个人都上足了发条追求社会资源,爬得高一点,保障多一点,让别人去做猴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2#
发表于 11-11-12 20:16:45 | 只看该作者
我把沉静给钓上来了,自己反倒沉底了。沉静是不是学经济的呀?说起来一套一套的,我全看不懂。我的观点没有那么严谨,完全是凭直觉胡说。

刚刚在国内走马观花了两个星期,感觉物质极大丰富,好吃的好用的东西太多,都想搬回来,可惜做不到,回来就掉入了水深火热之中,什么鲍鱼海参燕窝鱼翅都没得吃。我的感觉就是中国在经济上蒸蒸日上,同时物价也蒸蒸日上,这倒也符合经济规律,而政治系统还是很保守,和n年前差别不大,连新闻联播都没啥区别,但是暗地里还是放松了不少,比如党的领导在基层已经形同虚设。

我感觉中国的发展中含有很强大的传统文化的因素,所以它的发展轨迹非常特别,也很难用西方的标准来预测和评判。比如中国人喜欢跟风和攀比,消费模式和西方人不同,喜欢一窝蜂地买房,一窝蜂地买车,一窝蜂地。。。而且用现金不用贷款。在政治上,中国人还是三纲五常那一套,平等观念弱,很多人习惯于为政府着想,维护政府,而不是给政府挑刺。这样的人民多么好领导呀。

总之,我喜欢北京丰富的市场,便利的公共交通,好吃的饭菜,不喜欢什么都一窝蜂的那种无形的压力,好像不跟风就别无选择。不过这也不是说我就不跟风,我其实很随和的,比如这次就吃掉了我D不少钱呢,因为总有人能报销饭局,我倒是想自己付账,可惜付不起 等我下辈子当了百万富翁,一定不让D报销一分钱。

我说那些沉底的童鞋们,有人愿意冒泡批判我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没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3#
发表于 11-11-14 19:17:46 | 只看该作者
北京的交通便利?听说堵成停车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4#
发表于 11-11-14 19:21:11 | 只看该作者
这两天看电视剧,听到很多次这句话:“很多时候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这句话对我不成立,对错远比立场重要,我很多时候和NT吵着吵着就忘了他们的想法。

我还是得经常找NT说说话,要不就非常AS了,容易失去感 ...
燕原 发表于 11-9-24 17:26


通俗点说:屁股决定脑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5#
发表于 11-11-14 23:07:36 | 只看该作者
北京的交通便利?听说堵成停车场了。。。。
忠于我心 发表于 11-11-14 11:17


我是说“公共”交通,就是公共汽车,地铁,非常方便,四通八达,线路比过去多多了,这主要要感谢奥运会。另外,公交卡的使用也使乘车方便多了,免去了买票的麻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6#
发表于 11-11-16 05:43:09 | 只看该作者
我把沉静给钓上来了,自己反倒沉底了。沉静是不是学经济的呀?说起来一套一套的,我全看不懂。我的观点没有那么严谨,完全是凭直觉胡说。

刚刚在国内走马观花了两个星期,感觉物质极大丰富,好吃的好用的东西太多 ...
blackeye 发表于 11-11-12 20:16
我沉底没关系,你一沉底这里就冷清了。原来是回国玩了,我还惴惴不安,以为我说话太直把你得罪了呢。我是学经济和金融的,工作也是金融行业,不过这不是主要原因,我的同学、同事里百分之九十九都不会关心这些问题,不会去花时间去思考、去寻求了解。本来上次删掉的回复更直,说一看你就是凭一般人的直觉说话,没深入关心和了解过中国的经济。后来觉得有点盛气凌人就删掉了,嘿嘿,没说错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7#
发表于 11-11-16 06:04:50 | 只看该作者
得罪我没啥大关系,我自己说话就直通通地不拐弯,还怕别人直通通吗?我其实最怕别人弯弯绕。我都不怕得罪你,就更不怕你得罪我。。。呃。。。这个说得通吧?

我的观点是,有观点就直说,不要有顾虑,我反正不怕说错话,没有不同观点的争论也就没啥意思了。我的观点你可以随便批,虽然我经常是凭直觉胡说,你也得让我胡说,因为有时候我的直觉也不是一点道理没有,再说你不让我胡说我还不得憋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8#
发表于 11-11-16 16:51:55 | 只看该作者
嗯嗯,我也是这么想的,有话随便说的地方才好。AS、类AS有强迫症,遇到跟自己不一致的观点时就只想着“拨乱反正”不记得人情世故了,别理会就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9#
 楼主| 发表于 11-11-17 12:57:03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现状是,我们这代留在国内城市的人,都是既得利益者,他们的生活是国外家庭比不上的,非常舒服。

但是到了我妹那个年龄(小十岁),条件就大不如我们这代了,位置都被占了,房子没捞上最便宜的。

再往下几代基本都靠拼爹了。

总体来说,是一个没有前途的国家,既得利益者们也是能捞就捞,能跑就跑的心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0#
发表于 11-11-17 15:31:24 | 只看该作者
幸亏我早早地跑掉了,没有参与对国家财产的瓜分,没有成为既得利益者,否则真感到良心有所不安。其实每次回去参与公款吃喝良心也是不安的,但是也没有什么别的办法。在一个和前同事聚会的饭局上,有个混得不错的同事说:你们这些出国的人也不是都发展得很好呀。我说:有些人适合于在国内发展,有些人适合于在国外发展,我觉得我比较适合于在国外发展。这是真心话。

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还有很多人发迹不是通过瓜分国家财产或者靠权力和地位,而是得益于经济政策的宽松,比如我的那些经商的同学们(这些人不是靠爹也不是靠权,完全是靠自己)---沉静是不是又要批判我了?当然在中国经商就像买股票一样,风险大,回报高,但是没有保障,说不准什么时候就砸了。

再往下几代会怎么样,就要看政治改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1#
发表于 11-11-23 07:00:37 | 只看该作者
既得利益者,就得了呗,要是我就不会良心不安。既得利益者作的贡献就少吗。
国内大城市的人,过得舒服一个是剥削农民工,一个靠piracy剥削外国人,这两个中国国情得天独厚。当然成功者都要努力吃点苦,这在哪都一样。

感恩节到了,祝大家一切好。为什么很久都没有hdtany的行踪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2#
发表于 11-11-23 18:24: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lackeye 于 11-11-23 14:00 编辑

hdtany正在加拿大的水深火热里呢。

昨天和一个前同事聊天,她把女儿送到美国去上大学了。她的观点是,女的比较适合于出去,男的比较适合于在国内发展,因为外面比较稳定,有条理,有规矩,可以平平安安地过小日子。她说国内这些年很乱,她们经历了福利分房,事业变企业,住房商品化,工资改革,医疗改革,下岗,等等等等,基本上是过了今天不知道明天会怎么样,而且事无巨细都要操心,房子都要自己从无到有地装修,到现在形势也还是很不明朗,所以她觉得自己当初也应该出去就好了。但是对男的来说,乱世出英雄,男的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很大的机会去发展,而他们在国外就很难适应,语言文化都是障碍,擅长管理的人就不容易升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3#
发表于 11-11-25 15:33: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沉~静 于 11-11-25 15:40 编辑

是啊同感,处身语言障碍环境很能模拟AS孩子的感受,别人说的没法迅速领悟并及时作出合适的反应,自己想说的没法准确表达,说出来的不是要表达的意思,郁闷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
发表于 11-12-20 17:31:02 | 只看该作者

RE: 【转贴专帖】孩子心中的那个亮点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88520d050100zohj.html

好几位初中孩子的家长问,孩子写作业不专注不抓紧、考不好也不着急,怎么办。我本想赶快写对症下药的文章,但是想想,决定还是先写自己想说的这些。因为就像治病一样,我们看到的都是症状,关键不是消除症状,而是改变引起症状的那些不协调的地方,让整个系统走上良性循环。没准家长朋友看完,做了调整,症状自然就会消失了,我也就不用再写那些了。(开玩笑,技术的实用的还会继续写)

先讲几个故事吧。

我过去推荐过美国校园作家安德鲁.克莱门斯的校园小说。他小说里的孩子大多有点小天才,或是有天才的想法,这些孩子们去实践,最终胜利。他写了很多本这样的校园小说,这里简单介绍几个翻译过来的书中的故事。我想,我们家长和教育者看到这些故事,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和思考。

《零花钱大计划》——主人公是一个从小就爱挣钱爱理财的小学生。这个小男孩在五年级的一天,环顾学校餐厅,突然有一个惊人发现:每个小孩手里都有买饭剩的二十五分硬币。他发现学校其实就是一个超级大储蓄罐!如果把这些钱都利用上,或者说都挣来,那该多么……从此他开始了在校园里做生意的尝试。

他尝试了很多生意项目,也饱受打击,最后成功的一个项目是制作漫画书卖给同学们。这次他还有了一个搭档,一个一向跟他是死对头的邻居女孩。在合作中,他发现他俩还能成为朋友呢,他还发现挣钱并不是一切。最终,他们在学区委员会的大会上说服了众多大人,争取到了合法的经营方式,成立了学校福利社。在书最后的大事记上,他们用福利社盈利的钱给学校图书馆捐了一千多美元……

《作弊》——讲一个爱写作的小女孩,写了一篇小说,好朋友鼓动她投稿出版。她在这位好友的协助下,化名,在电话和电子邮件中伪装成大人。小女孩的妈妈正是一位出版社的编辑,很看好她的稿,当然她不知道是女儿写的。编辑妈妈的坏上司发现稿子很好,就据为己有。小女孩威胁成功,又把稿子转到了妈妈名下,两人通信沟通修改。出版后,在新闻发布会上,妈妈才知道女儿就是作者。

《兰德里校园报》——老师支持他的学生们办了一份校园报。报纸有些争议,老师因此面临被古板校长解聘的危险。学生们挺身为老师维权,最终胜利。

《成绩单》——一位智商超群的天才故意隐藏自己的天分,潜伏在同学中间,想过正常的普通人生活。但当她发现随着年级的增长,同学们开始受制于成绩的压力,而逐渐失去快乐,特别是自己的好朋友因为成绩不高而开始自卑时,她决定做点什么去改变这一切。她开始故意考出低分,引起关注,并号召同学们抵制考试。最后她找回了友谊,做回了普通的自己。

《不要讲话》——男生们觉得女生们说话太多。一个男生一天受到甘地的名言的启发,决定挑战女生,大家约好在学校里每句话不得超过3个字,违者记分,最后看输赢。这下可好,教室里走廊里突然变得静悄悄,老师校长都慌了神。课也不好上了,不过多数老师们还算应变得不错。最后,男女生之间找到了友谊,大家重新认识到了语言的意义,一位老师甚至还写出了学术报告。

《我们叫它粉灵豆》——一位学生上语文课时,听老师说词典里的词也都是人造出来的,于是异想天开决定发起一个实验——他联合同学们加盟,大家开始把“笔”称为“frindle”。这个活动越搞越大,范围越来越广,直到后来媒体也来了,厂家也来了……若干年后,当这位学生已经上了大学,快忘了这件事时,他收到当年貌似对头的“古板”的语文老师给他寄来的一本最新版词典——他发明的这个词真的被收录进去了!并且他知道了当年语文老师其实很欣赏他的做法,只是为了推波助澜在故意扮演反面角色而已。

这些故事我都非常喜欢。故事都很巧妙,并且不同于一些畅销的国外童书单纯展示小孩的各种笑话,这些书里都有积极向上的精神。更关键的是,我觉得故事里的孩子们真可爱!他们有自己的兴趣,有自己的想法,更难得的是,在各种阻力之下,他们敢于去实践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这样的小孩,不管他学业究竟如何,这种敢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保证了他们会进步很快,并且长大了,他们也真的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变化。另外,他们也会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很开心。

由此想到,当我们家长们批评孩子们写作业不专心不抓紧时,其实我们应该先偷偷问问自己:我们的孩子是否有自己的兴趣,我们是否知道什么事情能让他兴奋得睡不着觉,我们知不知道他觉得自己长大了要做什么,他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他对自己怎样评价,他的心里有没有一个让他向往憧憬、并肯为之努力奋斗的一个亮点——不论这个亮点是多么遥远多么不切实际甚至多么看似不正确?

如果他的心里没有这个亮点,那我们凭什么要求他拿出同等程度的劲头呢?我们是强人所难吧。

我在以前的文章里曾经感慨现在的小孩缺乏理想。我举例说,一个父母都在税务局工作的四年级的孩子,当我们问他长大了要做什么时,他回答:“我不愁,我妈说了,道儿有的是!”孩子直接就想到谋生的层面上了。

我回国到现在,工作中也接触了很多孩子。最初认识的小学生到现在都已经上大学了。我跟其中一些孩子很熟,他们好多都很优秀,品学兼优并且活泼可爱,但是我真的很少看到哪个孩子对哪个领域或者哪些事情表现出强烈的热情。假如你要是问他长大了要做什么,很普遍的回答是:“我妈想让我学金融、管理……”,“你自己怎么想呢?”“啊——,我还没想好呢。”

我曾遇到一个10岁的小女孩,就是过去提到过的一口纯正英音的那个女孩。她很认真地说她将来要当植物学家。我印象很深,因为有这样明确想法的孩子不常见。

这个小女孩是天才吗?其实我看每个小孩都是天才,只是我们把这些天才给教坏了而已。

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家长和老师的观念都在更新。我们都感到孩子们的压力太大,希望孩子少学多玩,不要累坏了。其实如果我们看看国外的孩子,特别是海外华人的孩子们,我们会发现他们每天要学的内容、要完成的任务也很多。

我在网上看到一位海外华人妈妈讲女儿的学业和课余活动内容,节选一部分(没找到作者名字,找到后会标明,知道的朋友可以告诉我):

“在校期间,除了各科学习成绩优秀,她积极参加学校科技项目展览会,每年获优胜奖。她积极参加全国学生艺术节比赛,每年获市级优胜奖(包括绘画、作曲、诗歌)。课余,她做过该校学生会副主席,午餐自愿服务吧服务生。她组织过中国协会儿童游戏,获中文学校演讲、讲述故事奖。她参加过中文合唱、舞蹈、英文写作。她参加过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兴趣小组,她代表学校队参加过州际社会学奥林匹克比赛。自三岁半起,她学过踢踏舞、芭蕾舞、体操、小提琴、戏剧、中文(现在还在断断续续地学习)等。自9岁到现在,她不间断地在俱乐部游泳了四年(每天两小时)。在周末,她经常参加州际比赛,进步很快。她曾为慈善事业,参加过一里地河中游泳比赛。自5岁到现在,她不间断地学了7年钢琴,现在将考七级。”——即使以我们的标准来看,这孩子也够累的吧?但是这位妈妈说,孩子自己感到非常快乐,有成就感。

累和累不同,差别在哪里?在于是怎么个累法,是孩子主动去找累、还是被动受累;差别在于孩子有没有兴趣,有没有心里的那个亮点。

如果孩子是像前面小说里那样,自己开动起来去做事情,那么他不仅不累,而且很容易就会成为小天才。我在微博里转发过一个12岁的美国小电脑天才托马斯·苏亚雷斯在TED大会上的演讲视频。他不仅开发软件、开了自己的公司,而且演讲功夫了得,被称为小乔布斯。

其实这样的小天才现在国内也是越来越多。我对中小学生的印象是几年前的。现在大家的教育观念都更新很快,所以我想现在的小孩一定更有朝气。

小天才日益增加,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的基因有了改进,而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方法和观念有了改进,我们去掉了抑制天才发挥的那些枷锁,保留了孩子心中的那个亮点,更多地还儿童以本色——每个孩子本来就都是天才!(当然这里说的是自然生长出的而不是拔苗助长的那种天才)

这里说的小孩心中的亮点,不一定非要是多么大的理想。它可以是一个兴趣爱好、一个简单的哪怕微小的目标、一种喜好、一个兴奋点、甚至是一个搞怪的念头,就像那些小说里的那样。不管怎样,它是能让孩子每天早晨有动力起床、每晚能微笑着入睡盼望新一天到来的那个东西。它能让孩子更珍惜自己的时间和资源,更能去忍受其他那些他不喜欢做的事情。它能给小孩带来满足、力量、勇气和欢笑,能使这个世界对他来说,变得更有意义。我在微博里转发过一个中学生带着巨大的热情以无比夸张的动作在做操。对他来说,享受每一次做操,就是他的亮点之一。

旧式的传统观念的家长常常说:小孩的任务就是学习,别的别想太多。他们觉得最好的路子就是,现在啥也不想,单纯做学习机器。其他的,等完成学业之后再去想。什么阶段办什么事情。我们很多成年人就都是在这样的方针下长大的。

很不幸的是,这恰恰不是有效率的做法。一个人如果从小没有这个亮点,那么他长大了多半也还是没有理想,并且他在学生时期的效率也一定更低。对此,我们很多成年人都有切身感受,不必多说。

其实我们如果观察周围的成年人,也会发现,有梦想有激情的人,他对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有热情的。这样的人通常不仅乐观,而且气场强大有感召力。相反,没热情的人,常常是对任何事情都感到没劲,跟他在一起,你会感觉他在吞噬你的能量,把你也带疲惫了。孔子是理想主义者,他不仅讲究礼仪,连饮食都那么讲究……

另外,理想其实也不是家长给培养出来的。有了小孩之后,我发现理想是天生的,是小孩自己生长的自然需求。

我女儿上幼儿园之前,她的理想是当妈妈。记得两岁多时,为了给上幼儿园做准备,姥姥跟她讲道理说:“你先上幼儿园,然后上小学,小学以后上中学,中学以后上大学……”我女儿很麻利地接一句:“大学以后就生个小宝宝,就可以当妈妈了!”后来,上幼儿园之后,她的理想变成了当老师。她也跟我们玩当医生的游戏,但是她很明确表态,长大后只当老师不当医生。她在家里不仅给我们上课,而且现在把家里各个角落都布置成不同主题的区:阅读区、美工区、生日区、水果区……这两天又要布置圣诞区,因为幼儿园搞了个极为豪华的圣诞景观。里屋放旧玩具的地方变成了她的商店,她偶尔进去买东西回来,给各个活动区更新玩具。

我知道她的理想以后还会有无数次变化,但是不管怎样,现在支持她当好老师!

可是,如果两三岁的小孩都有理想,为什么还会有很多大孩子没有理想、对什么都没有兴趣、每天打不起精神的样子呢?

我想,一方面,是不科学的教学方法扼杀了孩子们的想法,让他们熄灭了心里的火苗,迁就了现实,老成起来。另一方面,我分析,是孩子心里的这个火苗根本就没机会燃烧起来,因为缺乏氧气等必需的条件。

那么,什么才是理想或兴趣生长的土壤呢?是孩子对自己感受的信任、是他知道自己的价值、是他不害怕被否定被打击。有兴趣和梦想并不取决于孩子是否见多识广,而是取决于这些。

如果小孩从小不相信自己的情绪和感觉,他的感受经常被否定,很少得到过尊重,那他慢慢地就会变得对什么都没了感觉,变得没有喜好。没有喜好,多么可怕的事啊!没有喜好就会导致没有兴趣、激情,没有梦想和理想。在国外我经常听到别人对一个电影的评价不是这个电影好还是不好,而是我喜欢或不喜欢。这体现的就是对自己感受的尊重。

扼杀梦想和兴趣的,还有对自己价值和能力的贬低以及安全感的缺乏。其实,一个幼儿、甚至是婴儿,无需语言交流,就可以从跟大人的互动中感觉出来自己的价值如何。家长的眼神表情和反应,就可以告诉孩子:你是很有价值的、你的想法很值得尊重、你不必担心自己的能力、你很安全放心去尝试吧……还是相反的态度。

我们家长如果能把孩子的感受、想法去跟孩子幼小的身躯放在一起去看,按照他的比例去看,我们就会生出更多的尊重——我们的体积庞大了这么多,我们又有多么了不起的想法吗?

说到这些问题,很多家长都会说,没办法呀,应试教育,孩子压力太大,没时间开发兴趣爱好啊。或者想,有些事情就是枯燥的,孩子没兴趣怎么办?

我想家长和教育者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想办法把有教育意义的事情变得有趣,变得让孩子喜欢,好接受。以前曾以吃东西的例子来讲过这个道理:要想让孩子少吃零食,多吃饭菜,除了讲道理,还要想办法把饭菜变得更好吃更有趣。哄幼儿也是一样,把他该做的事情变有趣了,他就做了。

大的孩子,我们只是换一种方式在哄他而已。

如果我们看到一些国外课堂里丰富有趣的上课方式,就会觉得我们的教育者或家长还应该更勤奋些、更多去动这个脑筋。把该学的东西放在那里,逼孩子去学,这是偷懒的做法。对孩子来说,是不讲道理的做法。就像我曾对学生说过,如果哪个老师告诉你回家去背单词,那说明他基本已经放弃了自己的职责——学生自己都能背会,还要老师干什么。

对于家长来说也是一样,把孩子硬摁在那里学,不是办法。想方法激发孩子的兴趣,开动他自己心里的马达,才能有效果。

所以在批评教育孩子之前,先想一想,孩子心中究竟有没有那个亮点、我们可不可以在这方面多帮助他——即便是我们觉得他提高成绩迫在眉睫了。

因为,其实我们别无选择。

理想和兴趣专一的人,将会有成功的一生;理想和兴趣多变的人,将会有丰富的一生;但是没有理想和兴趣、缺乏激情的人,只能有暗淡无趣的一生。

现在的年轻妈妈们都有很好的育儿理念,所以其实我很相信,现在的孩子们长大了,会是有激情有理想的一代人。这么看,我觉得未来的中国一定比现在更有活力。

我充满期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5#
发表于 12-1-22 18:24:11 | 只看该作者

RE: 【转贴专帖】十条理由说明美国不再是自由之邦

http://article.yeeyan.org/view/263766/246953

不光是美国,实际上英国、欧洲这些民主制度的国家的人民都越来越多地丧失了自由,政府越来越多地通过立法来干涉公民的私人生活,而人们对政治的冷漠使得这种干涉越发地肆无忌惮。可见民主制度并不能保证政府不独裁,只有公民积极参与政治决策才能让政府不能为所欲为。这几天互联网对SOPA的抗议说明,民主国家的人民正在觉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5-1-22 16: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