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没人对抑郁症有免疫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4-10-10 16:43: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没人对抑郁症有免疫力 精神病时代悄然来临



    更可怕的是无知与偏见
  副总理李岚清关于精神卫生的讲话发表在人民日报的头版,这是几年前根本无法想像的。从禁忌到重视和直面精神疾病问题,表明了中国的开放

  在消除对精神疾病的偏见方面,中国比世界晚了15到20年

  11月15日,北大校园里一排坐了十几个心理学系的老师,他们正在集体做心理咨询,在每位老师的面前,都排着一列长队。北大从10月29日开始为时一个月的“北大心理文化节”,举办讲座、免费咨询都是其中的内容。

  北大校医院的康成俊老师说:“这么多人大大方方地找我们来咨询,这就是进步啊。前一段时间,我们也在XX大学搞过这样的咨询活动,我就发现好多孩子不好意思过来,他躲在树后面偷偷观察,看看没人,赶快溜过来跟我们说,说完以后,看看四周,一溜烟跑了。”

  研究中国自杀问题多年,费立鹏这个外国专家的感触更深。今年4月7日,李岚清副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开会,提到了精神卫生的问题,人民日报头版刊出了这个消息,费立鹏说:“这在五年前是根本不可想像的事情。这表明中国更加开放,也表明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精神卫生已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研究自杀在中国曾经是一个禁区。1994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意味着正式放开对这一科研领域的研究,有关调查研究还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和资助。一向保密的中国自杀率也先后由国家统计局在《中国社会统计资料》和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统计年报上发表。

  从禁忌到公开谈论到引起重视,这是一个进步。但真正建立起全社会精神卫生的“防波堤”我们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研究者看来,与疾病本身造成的损失相比,无知和偏见更可怕。

  “神经病”、“你有病”这类句子应该成为文明人的禁忌语,就像一个文明人已经不再把有肢体功能障碍的人叫做“残废”,而是称为“残疾人”、“残障人士”。

  除了遗传因素外,几乎所有的自杀都与精神疾患有关。

  费立鹏说:“春节期间,我看中国电视上的各种联欢节目,主持人五六次相互开玩笑‘你好像有点儿神经病’,你要知道我们的病人家属太反感这句话了,媒体本来负有消除社会偏见的义务,却在事实上强化这种偏见。”

  费立鹏在中国已经生活了18年,汉语已经相当流利。但费立鹏也许不知道,“你有病”已经成为全社会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句“轻量级”的骂人话。我们也许不知道,一个习以为常的口头语,可能正在伤害到一些需要呵护的人。

  费立鹏说,对精神疾患病人的偏见在全世界都有,但在西方国家,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方方面面的努力,情况已经好了很多。

  有一个文化现象可资证明:有人说,精神病人正在成为奥斯卡新宠,仅在刚刚结束的上届奥斯卡的个人奖项的提名中,“问题”人物就大受青睐:遭遇中年危机、生活失去动力的父亲(《美国美人》)、前科累累、以男孩身份装扮的酷女(《男孩别哭》),无法解决自己心理问题的表演者(《心灵角落》),等等。

  “即使如此,在美国,罹患精神疾患的人也只有30%到医生那里寻求帮助,国内大约只有5%的人享受到治疗,而治疗是否合格还是一个问题。在消除对精神疾病的偏见方面中国比世界晚了15到20年!”

  在总统竞选失败以后,老布什曾经得了两个月的抑郁症;在与莱温斯基桃色新闻张扬的日子里,克林顿靠服用“百优解”度过精神的危机。不管你是平头百姓,还是什么成功人士,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对抑郁症有免疫力。

  消除公众对精神疾病的偏见,首先是要让人们知道,精神疾病不是一个“他人的疾病”。资料表明,导致自杀的原因中,74%是严重的抑郁。那么,谁对抑郁更具有免疫力呢?富人还是穷人?男人还是女人?大人还是小孩儿?东方人还是西方人?答案是: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对抑郁症有免疫力,它随时随地会向任何人发起进攻。

  尽管如此,在精神疾患里,抑郁症是急症,但不是疑难症,只要早发现,早治疗,都可以治愈。只要服用抗抑郁药物,治疗2到4周就能康复。康成俊教授说:“所以,早发现抑郁症的益处是不可估量的。”

  但无知和偏见往往让很多实际上已经患上抑郁症的人以为自己不过是心情低落而已,或者,即使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不敢告诉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不知道要找医生寻求帮助,以致酿成恶果。

  “搞躯体医学的人一定要好好补补精神卫生的课。”

  北大医院的康成俊教授曾经运用森田疗法,成功地治愈了许多抑郁症的患者。他和记者说:“我以前做外科医生的时候,抢救过许多喝敌敌畏自杀的病人,自认为自己的‘手艺’还挺不错。有一次,医院又来了这样一个病人,我把他治好了。可他一出医院的大门,又一头钻到了汽车下面。你说,我为什么没有想办法帮助他打消自杀的念头呢?这是我至今想起来都特别懊悔的一件事。所以,搞躯体医学的人一定要好好补补精神卫生的课。”

  康教授说,他接触了精神卫生方面的知识以后才知道,其实很多疾病都不仅仅是生理疾病,还是心理疾病。比如胃溃疡症就是典型的情绪性疾病,是抑郁症的等位病。“现在的研究表明,癌症、高血压、糖尿病、心梗都不仅仅是生理疾病,都与心理疾病有关。”

  中国绝大多数医生对精神卫生的无知使精神病患者得不到基础的心理治疗。费立鹏介绍,“条件所限,精神科至今仍然不是医院的必备科室,很多医院甚至没有精神科,而在规定必须设置的三级甲等医院,这样的科室基本上是流于形式,一个医生带两个护士,按规定每周出诊两次。”

  目前,医学心理学已经被医学院校设为专业必修课,心理培训也成为在职医生再教育的主要课程。

  但费立鹏仍然认为:心理学的课程所占的课时太少。在美国一个在三年学制的医学院学习的学生,接受的心理课时累计要达到4个月,而在中国一个上5年医学专业课的学生所接受的心理课学时只有50小时。如果要加强这方面的课时,只有挤占其他课程的学习,那么其他课程的老师愿意吗?首先,医生能否消除自己的偏见?

  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在费立鹏看来,不能靠医务工作者的“自觉”,必须依靠国家行政力量和法规的“规定”和资源的倾斜。

  “由心理问题导致的早死和残疾造成的经济负担占疾病负担总量的20%,这一数字远远比肿瘤、传染病更厉害,但国家拨款,它只占到了2%。2%到20%之间的差异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合理的。”

  李宁忠穿越心灵的炼狱

  “我们从小就生活在那种用竞争来激发小孩上进的环境里,这种鼓励方式其实是一种误导。到了后来,我们甚至会误以为竞争就是生活的目的。完美主义是一柄双刃剑,它让我勇往直前,也让我抑郁。”

  李宁忠,北大国际金融专业的研究生,一年前,他是个新闻人物。因为他勇敢地站了出来,向大家承认自己曾经罹患严重的抑郁症,还差点儿自杀。

  由于情感的困扰,李宁忠在上大三时患上抑郁症,经常失眠,上课时感到乏力,病重的时候保研、出国这些大事也置于脑后。由于睡不着他每天在街上游荡。面对不断闪现的自杀念头,李宁忠有时不得不求助同寝室的同学不要离开自己。后来他鼓起勇气到北大心理咨询中心去咨询,遇到北大医院森田疗法病房主任康成俊教授。通过几个月的药物和心理治疗,他最终从抑郁症的阴影中摆脱出来。

  可贵的是,李宁忠推己及人,发起了“互联世界阳光工程”者,这是一个针对抑郁症疾病的网站(www.inworld.com.cn/sun),由李宁忠和住在北大医院中来自北大、清华、北师大等校抑郁症病友以及大夫、护士们共同来做。在这个网站上提供了关于抑郁症的知识,在这个虚拟的空间里,被抑郁症困扰的人们共同分享治疗的经验。

  一年以后的今天,李宁忠怎么样了呢?

  负责帮助记者联系采访的一位大学生曾经悄悄地告诉记者:“我觉得他还是有点儿那个。”虽然,从后来记者与李宁忠的谈话表明,这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年轻人,可见,在对所谓“精神病”充满偏见的社会氛围里,李宁忠当时的勇气确实有点儿非同一般。

  李宁忠告诉记者:“其实,人人都可能会经历心理的黑暗时期。我公开了自己曾经患抑郁症以后,周围的大部分人都是理解和赞许的。但我回老家去看望高中老师的时候,我发现,那里关于‘李宁忠出事了’已经有了种种传闻,在我们学校,每一个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都是‘名人’,所以传得还挺邪乎。搞得我的老师都非常担心,我给老师解释了一番,他们才好多了。”

  现在,李宁忠已经不太介入阳光工程的事情,因为他正忙于毕业出路的问题,“去年耽误了很多功课,所以现在就在补缺。”有时候在忙完功课以后,他也到网站上回答一些朋友们提出的问题。现在每天都有几百个人点击阳光工程网站。

  李宁忠说:“我觉得最好的一个精神卫生网站是回龙观医院办的一个专业网站,网址是:www.21jk.com。”

  对于当初使他陷入困惑的感情问题,李宁忠说:“以前我以为她就是今生惟一的情感,今后再也不可能有这么深的情感了。现在已经不这么想了,我现在还没有女朋友,我抱顺其自然的态度。”

  对于屡屡被报道的青年大、中学生寻短见的事情,李宁忠沉重地说:“我们从小就生活在那种用竞争来激发小孩上进的环境里,这种鼓励方式其实是一种误导。人活在世上的目的本来是为了使自己生活得好,可是,我们慢慢把人生的手段和目的弄拧了,到了后来,甚至以为竞争就是活着的目的。为了在竞争中取胜,我们可以牺牲健康,牺牲闲暇。完美主义和过分执著是我抑郁的深层原因,但我并不否定完美主义,也不否定执著,这些都是双刃剑,它们让我勇往直前,也让我抑郁。今后的我仍然执著,但能‘理想顶天,脚踏实地’,告诉自己:努力即幸福。”

  心理医生太缺了

  到北大医院心理咨询中心预约的患者已经排到两个月以后

  中国正在执业的心理医生还不到2000人,平均每百万人口只有24个。而在发达国家里,每1000个人就拥有一个

  星期天,记者到北大校医院采访。北大从1998年春天开始就有了心理病房,康成俊教授告诉我们说:“你们今天来,真是难得的清静,平常这里特别热闹,查体的,咨询的,人多得很。今天住院的几个孩子一起到香山去玩去了,咱们隔壁的病房里现在就住着一位大学校长,这位校长也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想辞职,不想活了。”

  当记者提出可否和这位病人交谈,康教授拒绝了我们的要求:“我们为病人保密,当然不能透露病人的姓名和其他情况。”

  一个情况可以表明学生对心理医生的需求:北大医院心理咨询中心预约的患者已经排到两个月以后了。

  心理咨询中心每周一到周五下午出诊,每次出诊两三位老师,一个学生一次咨询的时间为1小时,那么两个月将有360名学生需要接受治疗。

  北大、清华毕竟还有自己的心理咨询机构,在全国的许多学府心理咨询教师还在由处理学生工作的教师来兼任。

  “没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容易在引导方法上产生偏差。”宣武区心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温方指出,“有一次一个学生被失恋问题困扰,来找心理咨询员,咨询员给她画了一幅画,是一只大鲨鱼站在一个孩子的身后,旁边还写了一句话‘留神你身边的鲨鱼’。心理咨询如果是这样的话,真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开诊所了。”

  费立朋教授说,“中国自杀未遂的人数有200万,他们中几乎没有人得到过心理治疗。在美国,如果一名自杀未遂者被送到医院抢救,当他没有接受心理医生的咨询之前是不允许出院的。”

  据卫生部提供的最新资料显示,我国现有精神科医生总数只有1万人,其中仅半数受过正规训练。中国正在执业的心理医生还不到2000人,平均每百万人口只有24个心理工作者。而在发达国家里,每1000个人就拥有一个专业的心理医生。

  中国,至少需要二三百万心理医生。

  可能有自杀倾向的警告讯息

  1.有很严重的抑郁症状。

  2.酗酒或用药,或从事有危险性的行为,如开快车或找人打架。

  3.探听一些自杀的方式,如:买安眠药等。

  4.抛弃一些很有价值、很值钱的东西。

  5.不断谈论自杀和任何有关死亡的话题。

  6.以前曾有自杀行为的人,会有一再重复的趋势,所以,对以前有自杀记录的人,要特别注意。

  如何帮助有自杀倾向的人

  1.当你朋友对你诉说他的自杀意念时,不要表现得太惊讶。

  2.对你的朋友表示你的关心,及你对他的在意。

  3.不要以言语挑衅或恐吓他,更不要用口头警告。

  4.了解朋友自杀的计划,及他实践的程度。

  5.不要期待情况会自行好转,要随时注意其情况。

  6.不要让你的朋友有独处的机会。

  7.不要答应他你会保守秘密。

  8.带领你的朋友接受专业协助,立刻和自杀预防中心、医院急诊中心和当地的危机处理中心联络。

  9.和你的朋友达成协议,在你寻求协助的当时,绝不可以自杀。

  10.不要进行道德的争辩。

  11.只要接受治疗,大部分的病人都会渐渐好转。谨记在心的是,不断地给病人信心,在时间和治疗之下,一定会慢慢痊愈。即使危机已经解除了,要鼓励你的朋友做追踪治疗,危机的解除可能只是暂时的,仍要继续观察,以免自杀的意念再度出现。

  抑郁症的主要症状:

  1.行为异于往常。而且这种异常的行为和最近发生的事件有关联。亲人忽然去世、失业、婚姻问题,都可能引起情绪的激烈变化。

  2.持续的伤心和空虚的感觉。

  3.感到焦虑、悲观、罪恶感、无价值感、无助感和没有希望。

  4.对日常事物失去兴趣,例如学校课业或性爱等。

  5.睡眠困扰(失眠、睡太多)。

  6.饮食不正常(食欲增加或减少)。

  7.没有体力、疲倦。

  8.有自杀企图、想死。

  9.坐立不安、情绪不稳定。

  10.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减退、优柔寡断、无法做决定。

  11.生理症状,如头痛、消化不良、慢性头疼治疗无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17 00:20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