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767|回复: 4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可以不拒绝服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1-1-30 12:43: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慎闻 于 11-3-3 18:23 编辑

  自从进入阳光工程心理互助论坛后,我发现有许多抑郁症患者和家人对药物治疗有抵触,他们或否认有病,把抑郁症当做神经衰弱治疗,或对吃抗抑郁药非常担心,因此易误入歧途,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及恶果。

  从有关病友发出的帖子看,他们往往依靠单一咨询回避有病,将自己的状态归因于主、客观因素,靠毅力暗自抗争,自我调整无效后,寄希望于心理咨询来点拨。当告之需配合用药,其作用很重要时,他们感到惊讶,迷惑不解,会提出心理不好为何还得吃药这种问题。

  还有的以药价高为借口拒绝服药。其实,抗抑郁药并不昂贵,大多数患者的经济条件完全可以承受,但患者常以药费贵为由,阻止家人交费取药,坚持回去自我调整。另有一部分患者,在“研究”药物说明取药后,反复看药品说明书,不看其中的适应症和作用,只注重药物的副作用,越看内心越紧张矛盾,既想治病,又怕副作用,头脑中全没了“是药三分毒”,利大于弊的概念。

  擅自中断疗程服药也是一种普遍现象。在服用一段抗抑郁药后见病情好转,满心欢喜,就擅自停药。有些患者或家人听别人说吃抗抑郁药时间长了,会变得迟钝甚至呆傻,于是放弃药物,换成补脑养脑的保健品,虽然每天吃着这些东西,可病情却出现反弹。

  宁舍命不吃药。有资料显示,那些自杀成功的患者,基本未用过抗抑郁药。他们中不少人具有较高学历和一定的社会地位,或是医务人员,曾登录过有关网站或查过资料,甚至接触过专业医生,但这些人对药有极强的排斥性。在自杀还是吃药救命这显而易见的问题上,他们的选择相当困难,最终还是因恐药丢了性命。

  上世纪70~80年代,临床普遍使用的是三环类抗抑郁剂(TCA),其毒副作用的确多又大。但只要不超量服用,还是很安全的。譬如笔者查过服用阿米替林的患者资料,很少发现对身体造成伤害的。笔者服用阿米替林10多年,每年经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都在正常指标范围内。而三环类抗抑郁药是非常便宜的,一瓶100片的阿米替林不到20元,即是终身服药也要不了多少钱。

  上世纪80年代后,新型抗抑郁剂有了质的变化,相继出现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去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抑制剂(NaSSA),其药理学特点是安全、起效迅速。临床统计看,仅30%的患者在服药初期有轻度口干、胃肠道反应,其他概率极低的副反应,也能有效防范。医生可因人而异地调换品种和调整剂量,注意配伍来确保绝对安全。

  另外,新型抗抑郁剂既不是患者所说的激素,也不是催眠剂,使用后不产生依赖性。无论哪类抑郁症,病情程度如何,新型抗抑郁剂都为目前临床首选。一个中度抑郁症患者,疗程一般在3~6个月,用药1~2周后即可起效,4周的药费约200~400元,大部分患者可在门诊治疗。就是说,治愈一个这样的患者,药费在一两千元,但其意义不仅是治愈了疾病,而是挽救了一个鲜活的生命,提高一个人或一家人的生活质量。

  心理咨询在抑郁症的治疗程序中很重要,如听患者倾诉,帮助分析领悟各种症状背后的病理心理模式,讲解药物的作用机理等,目的是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其确认疾病,提高治疗依从性。在治疗中配合咨询,会减少病情反复,增强患者自信,缩短疗程。如果没有这些铺垫,直截了当告诉患者诊断结果,开药给他们吃,实际情况是,患者会对医生不满,很快拒绝药物治疗。
     
  心理咨询不能包办一切,因为抑郁症不是普通心理问题,它有脑内神经递质异常的病理基础,当药物调整了这些神经递质,理顺了信息传递,大脑对思维及情绪的调控就自动转为正常,患者的状态就又恢复到病前。治愈后的许多人,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药物还能调整情绪,治疗心病。

  恐药的根源还是来自患者过分自尊和求全求美的病态心理。由于处在病中,患者已经很悲观,自认为不完美,此时,药物在患者的心目中,已成为不光彩的化身和被人发觉破绽的把柄。如果接受了药物,就等于承认有病,自己是个失败者,会遭人议论和另眼看待,这比上刀山下火海、粉身碎骨还要可怕。这种病理思维和推理,导致了患者恐药和拒绝治疗。由此可见,恐药心理与病情有密切联系,这也是抑郁症在临床上的一种特有表现。

  因此,解决恐药,患者先要确信这是一种病态心理在作怪,这会不由自主地跳出来,时时干扰阻碍自己的决断,抗争是徒劳的,只能加重病情。如果与医生建立自始至终的咨询关系,家人也同医生保持口径一致,不断给患者正性强化,就能削弱这种病态心理,患者会朝着坦然面对疾病和理性接受药物治疗的方向转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11-1-30 13:06:22 | 只看该作者
收了,帮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11-1-30 13:07:25 | 只看该作者
2# ShellBabae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11-1-30 14:23:44 | 只看该作者
慎闻这段时间普及了好多抑郁症的知识,辛苦了。
又学习了。
原来病人有一种的病态心理,自己已经很失败了,再承认它是病,就更不愿意面对现实了。而且感觉自己不会得这方面的病,得这病不光彩等等心理。记得1997年时候,医生给我开了一点药,我都没有吃,心想,只有精神病才吃药呢。老是相信,心病还须心药医。
还有,服药容易急躁,沉不住气,老想怎么还不好,能好吗等。还是要增加服药的依从性。

原来药物还能调整情绪,治疗心病。
解决恐药,患者先要确信这是一种病态心理在作怪,这会不由自主地跳出来,时时干扰阻碍自己的决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11-1-30 14:24:38 | 只看该作者
心理咨询在抑郁症的治疗程序中很重要,如听患者倾诉,帮助分析领悟各种症状背后的病理心理模式,讲解药物的作用机理等,目的是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其确认疾病,提高治疗依从性。在治疗中配合咨询,会减少病情反复,增强患者自信,缩短疗程。如果没有这些铺垫,直截了当告诉患者诊断结果,开药给他们吃,实际情况是,患者会对医生不满,很快拒绝药物治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11-1-30 14:32:12 | 只看该作者
4# 皮特2010 谢谢你的评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11-1-30 14:32:59 | 只看该作者
5# 皮特2010 事实情况就是这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11-1-30 14:39:34 | 只看该作者
是的,我感觉和慎闻的认识差不多,对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的认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11-1-30 14:43:28 | 只看该作者
8# 皮特2010 那就谢谢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11-1-30 15:59:50 | 只看该作者
解除恐药心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11-1-30 16:17:41 | 只看该作者
希望这篇文章对打消战友的抗拒药物、解除恐药心理有所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11-1-30 16:41:00 | 只看该作者
10# 听风看风 就是啊,有些人得了恐药症,怕吃药伤害身体,但就是不知道不吃药会把身体拖垮的危险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11-1-30 16:42:01 | 只看该作者
11# 波波 共同的愿望,谢谢你的评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11-1-30 19:57:33 | 只看该作者
我害怕药物不是其它副作用的问题,因为我看过有资料说,长年服抗抑郁药会导致大脑海马体萎缩,学习能力下降,我就认为是会变成大笨蛋一个,而我还在服药,服药的感觉的确是变笨了,阅读东西很慢。所以,我一面不敢停药,一面还在积极寻找其它方法,看能否在有生之年停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11-1-30 20:00:01 | 只看该作者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对症下药,本是治病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25 01:33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