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庆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无题

[复制链接]
16#
发表于 10-10-16 07:20:28 | 只看该作者
恭喜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10-10-17 08:33:59 | 只看该作者
生活本来就是悲剧,过多理性的分析是解决不了冲突的;
          无法掌控的人生才是悲剧,我们的悲剧来自于我们在无法真实的认识自己前,我们的命运一直无法被我们掌控,我们被拖进了神经症的漩涡,我们的自我无法实现。当我们真的能意识到我们内心存在的力量时,我们可以爱自己,无条件接纳自己时,我们的命运就在这一刻发生了转变。我们就脱离了悲剧的范畴,因为我们的命运已经不再掌控在以前的家庭环境,父母,童年的手中。
           化解内心的冲突,可以通过体验童年的悲哀,以成人的身份站在儿童的立场上来体验童年的痛苦,表达出童 年未能表达的内心的压抑,愤怒,以及悲伤等等一系列负面的情绪。见《天才儿童的悲剧》。我也有具体实践,感觉良好。
           有人说《生命的重建》的作者,写的另外一本书,是专门教我们如何合理的发泄内心潜意识的愤怒的,叫《心的启动》。内心潜意识的愤怒也是冲突的一种很普遍的表现形式。而且此贴已经被论坛加精,帖子的地址我发出来:http://www.sunofus.org/bbs/viewt ... 2277&highlight=,大家可以去看看。
          理性的分析让我们能理智的面对过往发生的事情,但是不能发泄出我们内心存在的痛苦,化解我们的内心冲突,但是理性的分析能让我们找到我们内心存在的冲突,让我们知道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做真实的自己,就是在充分理解自我的基础上,能充分、自由表达我们的感受,不再压抑我们的情感反应。不再戴上自我的面具对人对事,不再该哭的时候压抑自己的悲伤,不再该烦恼时告诉自己不要烦恼。当然现实社会是不能允许我们那么自由自在的表达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所以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我们的内心情绪,不过分压抑我们的情感,就算有了为世人所不理解的情感反应,需要发泄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通过别的方式表达,发泄出来。以舒缓内心的不平衡。
          解决人生观的问题最终只有靠宗教或哲学。
          人生的智慧是无处不在的。每个人都是哲学家,只要他能自由独立的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10-10-17 15:29:26 | 只看该作者
生活本来就是悲剧,过多理性的分析是解决不了冲突的;
          无法掌控的人生才是悲剧,我们的悲剧来自于我们在无法真实的认识自己前,我们的命运一直无法被我们掌控,我们被拖进了神经症的漩涡,我们的自我无法 ...
zjcczj132 发表于 10-10-17 08:33


           非常同意~~我正打算买一本天才儿童的悲剧来看,请教一下除了这本书,还有什么好的书能帮助我们认清自己童年受过的创伤?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10-10-17 21:10: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jcczj132 于 10-10-17 21:24 编辑

26# 彼岸的阳光
             我说我是从李跃儿的育儿系列丛书中得到益处的你信不信?李跃儿是一个研究并实践婴幼儿教育的人。通过学习她的书,我知道了我们应该如何做父母如何对待儿童的成长规律。这样和我们童年的遭遇对比,就明显的感觉得到我们的痛苦,因为李跃儿就是一个站在儿童的立场来考虑儿童的需求的人。她是一个尊重儿童,尊重规律的人,特别是她的第一本书《谁拿走孩子的幸福》里的提到的,她也是从一个无知的人一个伤害自己的孩子的人转变成了一个爱自己的孩子,接纳自己的孩子的然后帮助更多的孩子成长的人。
             其实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天才儿童的杯具》,是她引领我进入了童年的潜意识的痛苦之中,而李跃儿的书,更能让我理解儿童甚至是理解自己,她的理念是我从未见过的,深感温暖的,也深感遗憾,为何我没有如此爱我的父母。我们每一个成年人不正是由儿童成长起来的吗?研究儿童的成长规律,不就是研究我们自己的成长规律吗?
              而且不管你现在有没有孩子,学习李跃儿,我相信对你的下一代都是一个幸福的起点。因为一个合格的母亲对一个儿童来说是多么的幸运的。
               但是我希望不要偏离了你的出发点,即认清童年受到的创伤。关键是你能思考,思考为什么,思考你的童年的痛苦到底是出自哪里。特别是你静下心来以后能想到自己童年的事情,印象深刻的一定是对你刺激强烈的。你要对这些印象深刻的多多留意。我自己的帖子里也有这方面的描叙,有兴趣可以看看。
               学习李跃儿,要学习其精神,学习她的爱,不要被其中的方法技巧耗费太多的时间,除非你有这个兴趣,除非觉得有这个必要。毕竟学习是一件需要时间,需要经历,需要独立思考的人类独有的高级思维行为。
               至于别的书,我好像是没有看到类似的了,如果你找到了,请告诉我一声。         
               其实孟刚的《谁在强迫我的人生》和许世钢的帖子里,也都提到了他们童年的经历对他们的神经症人格的作用,但是这些不是成理论体系的,无法让人全面的了解儿童的心理世界,所以很是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随着你的理论性的增强,你肯定能意识到童年的经历对你的影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10-10-18 14:47: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jcczj132 于 10-10-18 14:49 编辑

哲学,来源于生活却又超脱于生活。
        是生存还是死亡这个问题我没有考虑过多,因为我对如何治愈好自己有强烈的愿望。只有我在实在无法忍受自我折磨的痛苦时,我才有结束自己的想法。抑郁过去了,我只考虑如何能让自己缓解痛苦,让自己过得幸福。
        活着,好好的活着,幸福的活着就是我们生存的全部意义。考虑太多,被不同的思想影响着,都忘记了自己到底该做什么,在做什么。我们的目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好好的活着,与生存或死亡没有太大的关系。人需要信仰,没有信仰就如同大树没有了根一样,不管这信仰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是建立在上帝的基础上、还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还是建立在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还是建立在我们的认知的基础上、还是建立在我们潜意识的猜测上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信仰,你信的及你所仰仗和依赖的。
        命运是存在着的,每个人和周围的环境所相互发生作用,才有了我们的命运。所以人都有命运的选择权,我可以选择我能够改变的。否则,在没能看清命运的真面目,深刻认识自我之前,我们将一直被命运所摆弄,折磨。
        我们无法全部掌握自己的命运,因为在未认识命运前的我们一直在被童年的阴影摆弄着,这些已经发生了的事实,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所以我接受他的存在。但是我们一旦意识我们的命运如何运转,我们拥有我们生命的选择权,我们可以选择,可以选择改变,可以选择顺从,可以选择信仰,可以选择很多很多的方法来让自己幸福。选择是多样的,所以我们今后的命运也可以是多样的,因为谁都无法预知我们的未来。
        规律是存在的,我们依赖规律来指导我们的思想行为,但这种规律又是有其不确定性的,所以我们面对未来又忐忑不安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10-10-18 22:11: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彼岸的阳光 于 10-10-18 22:14 编辑
26# 彼岸的阳光
             我说我是从李跃儿的育儿系列丛书中得到益处的你信不信?李跃儿是一个研究并实践婴幼儿教育的人。通过学习她的书,我知道了我们应该如何做父母如何对待儿童的成长规律。这样和我们童年 ...
zjcczj132 发表于 10-10-17 21:10


              谢谢, 你说的这两本书我都会好好拜读,因为父母的粗暴简单教育以及读好书就行的这些思想,我从十四岁开始因为自己不懂得处理生活事情以及不懂的保护自己再加上按照父母不合时宜,过于保守的处事方法, 令自己崩溃换上抑郁症,从十四岁到十七岁这段时间,我几乎每晚都要从噩梦中惊醒数次导致每天只能睡几小时。。。~~~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觉得处理掉童年创伤的重要性,因为在很多关键时刻,它就像一个影子投射到潜意识,像一只无形的手左右着你的命运,令人不知所措,无能为力,不知道悲剧是否会重现~~~
             好的书谈不上读过很多,之前为了治疗我的精神创伤,我还专门看过心理精神医生,可是钱花花溜走了,可病都没多大起色,之后我看过《精神创伤之后的生活》这本书,觉得还行,不过它针对的范畴比较广泛,不是特别针对家庭教育,父母抚养类的创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10-10-19 09:12:27 | 只看该作者
29# 彼岸的阳光
          彼岸的阳光,真的是同病相怜啊。你看看我的帖子就知道我对父母教育的控诉,我专门立贴分析我自己。悲剧啊。
         情况虽然略有不同,但是没能做自我,没能按真实的想法做真实的自我,以及没有得到认同肯定,是导致我们的悲剧的重要原因。
         我觉得我们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点来看童年的悲剧,而不仅仅把它当做精神的创伤,如果你过多的将我们的经历当做创伤,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是受害者,一直怜怜自惜的,这不利于我们的独立成长。
         站在人生的高度,看待我们的童年悲剧,要将人生当做一个命题,一个值得我们去理解的命题。因为前面是悲剧,后面等我们理解了,爱自己了,就脱离悲剧范畴,因为我们可以幸福。
          我的思维是发散的,我不是光说的这两本书,李跃儿的书还有几本,而且她有自己的教育论坛,也和我们这里一样爸爸妈妈在上面讨论发言。而且我说的是书中蕴含的精神,信念。坛子里木碗的书我虽然没看过,但是我凭她的两篇文章我就认定她也是一个看透看破人生的人。
         我感觉你还是沉浸在读好书就可以 的旧思维中,我也知道这也是一时半会不能摆脱的。我前几天还在拼命的学习理论,其实还是 用理论来安慰自己无依无靠 的心,为自己找到一个可以依靠的对象。我并没有真正的接受自己,无条件的爱自己。谁叫我们大部分人都缺这些呢?
         一旦我认识到我还在用学习,用理论来给自己的心一个依靠,我停止了下来。于是我的心空了,我又体会到了那种没有依靠的无助感,无力感,我又哭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10-10-19 09:18:43 | 只看该作者
知道了楼主,你的道是寻求内心的超脱、淡然、本真。寻求心灵上的解脱。
我的道是寻求爱。寻求从没被满足过的爱。爱自己,爱现在的自己,爱不完美的自己,爱有罪的自己。爱别人,期望别人爱自己。通过爱和被爱获得心灵的宁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10-10-19 11:02:09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恩。深度的解剖自己,在苦痛中不忘却提升自己,等到到真正“顿悟”那一刻,便是解脱美妙时。
什么时候都不要忘却坚持不懈的探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10-10-19 14:35:38 | 只看该作者
顿悟之后呢?
我就看过一本书,专门写的顿悟之后。他写的顿悟之后却依然痛苦。
解脱如果靠顿悟的话,那么解脱也只有一时的功效,它无法成为我自然而然的想法,无法成为我灵魂的一部分。
于是我再也不追求一时刻的顿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10-10-19 14:47:04 | 只看该作者
恭喜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10-10-19 16:45:29 | 只看该作者
---------理性分析,与剖析自我是认识真实自我的基础。没有分析与剖析,如何从杂乱无章的思绪中看清自己,如何知道内心的冲突和过度补偿的欲求,如何能找到真实的自我。不若如此,我们还要看这么多的书作什么?这当然涉及到一个理性和感性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当理性分析,与剖析自我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理性影响了感性的时候再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吧。
        好像都在说做真实的自我,没有人说过剖析真实的自我。剖析的是内在的我,真实的自我外面包裹着一个个的虚伪面具或者说虚伪的自我,以防御着自我受到伤害。当剥离了这些虚假的自我后,面对真实的自我时,我们往往容易感到很受伤,这2天我正经历着。
        再未认清自己之前,我们都用感性和理性来指导我们的生活,等我们察觉到痛苦的时候,感性和原有认知状态水平的理性已经无法依靠,因为我们的人格系统已经不适应现有的生活。我们需要更高的理论来看待我们的人生。所以我们要阅读,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善的力量和恶的力量都是我们内心产生的力量,如分善恶,不是将自己的内心继续分割对立起来?本身我们的内心已经有了压抑的冲突,为何还要继续树立冲突。我觉得还是要包容,接纳。包容,接纳自己的内心的压抑的冲突,因为这些冲突是我们在以前特定的环境下为我们不能控制的情况下产生的,属于我们内心世界的一部分。
        不光是内心压抑的冲突,没有被压抑的冲突呢?没有被压抑的冲突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也能转换为被压抑的冲突,化为潜意识的力量默默的影响着我们。内心的冲突是无时无刻不在 的,所以需要我们注意心理卫生,防止内心的冲突无法化解而压抑入潜意识,形成新的潜在的威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10-10-19 23:35:09 | 只看该作者
向楼主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10-10-20 09:22:01 | 只看该作者
————自我的形成和发展本身就是一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而产生的结果,一个封闭的自我不和外部世界有良好交流的自我是无法产生一个现实中能很好的生活的自我的,自闭症患者就是个典型的不与外部良好交流的例子。而我们都是有着和外部环境交流发展中的自我。因为发展是没有尽头的,自我的发展的尽头就是完美,我们是无法做到的。所以分析自我,实际上也是在分析自我与环境相互作用。自我是结果,原来的自我和经历过的事件和感性的认知等等是各种因。现在的自我出现了面对世界适应不良,那就追根溯源寻找原因。
        找到原因该如何,我也有些迷惑,也许真的是要回归感性,无条件的爱自己,无条件接纳自己,做真实的自己。这些我真的做得还不够。人的行为虽然都是有其内心深处潜意识的心理动机的,但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值得我们去分析,分析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抓大放小,抓住主要矛盾——导致我们痛苦的原因。有些细微末节的东西可以不用管它。
        如果不这样,也可以有别的方法,自我暗示,催眠,行为疗法等等。虽然其目的都是为了改变自我,以适应现实的生活。但是他们各有侧重点。因为每个人的认知水平,条件等等各有限制,所以每个人的适用方法也不相同。于是需要我们尝试。
        我是一个爱刨根问底的人,我想了解这个世界,认识这个世界,同时我也是一个恐惧未知事物的人,人在面对未知的世界时总是感到渺小和胆怯的。不分析,我如何得知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如何能在我分析的基础上、在真实的自我的基础上改变我自己?以前很多时候看过很多励志类的书,我感觉我能接受一时,但是无法将这些融入我的生命中,我坚持不下去。因为这些励志方法是真实的我无法接受的,是虚假的自我——为了缓解内心的痛苦而存在的——在努力着,所以看励志书,我是改变不了自己的。于是我分析自我。
        放下,我不愿放下,放下意味着我赖以生存的虚假的自我(面具)的剥离,意味着一个孱弱的真实的自我要暴露在痛苦之中,因为虚假的自我是防御的面具,防御没有了,现实的攻击直捣内心,真实的自我痛苦不堪。这两天我揭开了我一直不愿意揭开的虚伪的自我的面纱,我放下了我一直不愿意放下的武器,学习和理论。我拼命的用学习和理论来武装我自己,逃避着我认为我是一个“没用的东西”和“废物"的真实感受,一个爱学习,爱理论的虚假自我便诞生了。我将这个虚假的自我当做了真实的自我,以为我真的是个爱学习,爱生活的人,其实我,不是。虚假自我的念头和真实自我的反抗形成了内心的潜意识的冲突,我崩溃,我抑郁,我强迫。直到今天,我不敢再参加任何的考试,反感着学习,一看理论性强难钻研的东西耳后就有感觉等等表现在了学习功能的障碍上。
        我现在意识到我一直在内心的潜意识中认为自己是“没用的东西”和“废物"。这才是真实的自我的感受。
        不是我用理性取代了感性,是我理性地分析还不够,不若如此,我为何还会痛苦?我相信我的直觉。
        抑或是我的武器还放下得不够彻底,我又在无意识的使用起它进行防御,现在重要的是告诉真实的自我发生了什么,让真实的自我慢慢接受慢慢改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10-10-20 10:47: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冰川 于 10-10-20 10:53 编辑

内心对抗社会规则不一定会带来反社会的行为,相反这是很多伟大哲学思想和科学发现的根源,也是自我超越所必经的一课。区分反社会行为和健康的行为在于自己能不能包容并坦然面对这些规则,但作为认知的阶段需要先推倒它。如果社会规则是错的,就勇敢的承认这一点,推倒它们给自己附加的枷锁去做好自己。一个懂得爱自己的人,就没有对安全感和爱的过度欲求,就会知道如何爱别人,就知道如何和他人、社会交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5-1-16 04:49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