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个人看法,请多指教 
 
抑郁,双相,一些神经症对某些特定的性格是有关系的,这些性格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1 内向(情感类疾病基础性格) 
2 羞怯回避胆小(易抑郁) 
3 追求完美(易患神经症) 
4 环式性格(也就是高兴和悲伤落差太大趋向极端,易患双相) 
5 固执(易患强迫症) 
6 好胜(易患神经症和抑郁) 
 
      我认为性格是先天和后天综合作用的结果,因为先天因素是一个人的基础,而且在后天之前就发挥作用,并对后天产生重要的基础影响,所以先天因素对一个人的性格起到主要的作用 
      后天经历重要的事件,往往会对性格产生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很可能是表面性的和受基础性格制约的,例如一个开朗活泼的人受到打击后变的沉默,这种沉默往往只是表面的不再活跃,而内心则和原来一样波动频繁,只是情感更趋向负面 
 
     情感障碍易感型的性格形成应该不是偶然的,我倾向于认为先天因素占主导地位,形成基础特性,并在后天中不断学习和适应环境,不断和环境相匹配,在情感疾病发病的因素中,先天的基础特性显得更加重要 
 
   性格的基本特质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理性和感性之间的关系,如果一个人理性占优势,那么相对来说处事会较为冷静,比较容易抑制感情冲动,如果一个人感性占优势,那么情感将比较活跃敏感,也相对容易冲动 
 
  理性的主要成因是逻辑思考的相关脑区,一般来说认为是大脑皮层的左半部分,男人相对来说左脑较为活跃,而比较感性的女人更喜欢使用擅长艺术和直觉 的右脑,当然左右脑功能实际是互相交叉的,这里只是相对而言 
 
  左脑和右脑毫无疑问存在着制衡的关系,一个人不太可能既冷静如水,又热情如火, 
当一个人沉浸在感情的气氛里时,理智是被抑制的,酒桌上,枕头边和花前月下都容易谈成事情就是证据 
 
情感障碍的形成和情感的异常活跃是分不开的,人生的重大事件对情感系统的压力往往使得情感系统出现异常,这时如果理智足够强大,能够让感情的冲动不那么强烈,往往会让患病的可能性降低很多 
 
  所以回顾易感情感类疾病的几种特定性格,可以发现,情感因素在这些性格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如果足够冷静理智,一个人既可以克服羞怯回避和胆小也不会追求完美 ,不容易有环式性格,也会不太固执和好胜 
 
  也就是说,理智和逻辑型的性格,也就是左脑相对优势的性格更不容易发生情感类疾病 
得病后如果能够努力用理智和逻辑来克制感情,使感情宣泄在合理的范围内,也是一种治疗和平复,善用大脑天生的制衡机制,可以预防和避免情感类疾病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伤害, 
这篇文章想说的就是这个 
 
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