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诸行无常 于 16-4-5 10:22 编辑
附录二 依法不依人到底应该怎么做?
原贴地址(2楼-50楼):http://bbs.xlzx.com/thread-207428-1-1.html
●依法不依人到底应该怎么做?
●依法不依人到底应该怎么做?——附一段对话
●依法不依人到底应该怎么做?
一直很安靜 居士 原创
弟子虔诚顶礼十方三世一切诸尊佛!顶礼十方三世一切诸尊法!顶礼十方三世一切贤圣僧!
祈愿三宝加持弟子们在学佛路上生生世世都能够亲近诸大善知识,能够不走弯路精进修行早成佛道!
我是在2009年7月份接触佛法,一位恩师告诉我要念佛,随后自己也就是看净空讲的内容,只念他推荐的会集本,一度认为净空就是阿弥陀佛再来,只听他的讲解,其他人的很少去看。直到学佛六个月后,一位同修告诉我净空讲的东西只是相似佛法,非佛陀正法,他劝我要读佛经,多看祖师的开示。之后经过这位同修的讲解和自己读佛经后的体会才意识到自己真的走错路了,深感学佛之路如履冰霜,稍有不慎就会断送了自己的法身慧命。
佛说,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要依法不依人。师父希望我们为法而来,为求智慧而来,不要搞个人崇拜。但是人都带有三分情执,我们往往为情而来,受情执所控制而不能自己,有些人对师父的情执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所谓情深则会智浅啊!可见,要做到依法不依人真的很难!
五台山上果下戒法师最新开示了一些有关妙祥法师和大悲寺居士的内容,这些文章一出反应强烈,对于自己来讲又是学佛路上一个严峻的考验!
在这里要说一下自己对大悲寺妙祥僧团的个人感情。
去年第一次在网上看到了辽宁海城大悲寺妙祥僧团的报道后,被师父们穿百纳衣和持不捉金钱的行持深深感动而去皈依,从第一次 2010 年8 月21 日 去皈依到 2011 年9 月20 日 在这短短的十三个月中,自己从千里之外三返大悲寺. 第一次被感动去皈依受五戒时,请假时间短只住了三天,那三天自己抓紧时间去干活培福,感觉自己很幸运能来到这样的道场皈依干活。
第二次返大悲寺,是2010年9月在家门口见到师父们行脚后,觉得大悲寺那种强烈的吸引力牵动着自己的心,不能不再回去亲近,所以这年12月迫不及待地踏上第二次行程,这次上下院加起来共住了43天之久,在此期间还听了师父们的行脚报告。在听报告期间,妙祥师父早早地就在会场楼梯口亲自迎接听报告的人们,自已庆幸坐在最前排能近距离看着妙祥师父从自己的面前来回的走过,当时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在此期间还认识了不少发心的师兄,被师兄们的发心深深地感动着,发愿有一天还会再回来的!继而第三次返大悲寺是在今年七月十五又动员家人和朋友去大悲寺皈依并受了五戒。
十三个月里师父们路经山西两次(2010年、2011年)的行脚中都有幸拜见了师父们,我在今年师父们的行脚途中还和妙祥师父说愿意生生世世和师父学习,我不知怎么样才能表达出对大悲寺妙祥僧团的那种深厚的感情,总之就觉得自从脱离净空后,能找到这样的僧团和师父一直感觉很庆幸,决定要好好依止妙祥僧团来学习了~
可是这个时候又听到了对大悲寺的不同声音,该怎么办呢?很多在大悲寺皈依的居士发来留言说,五台山比丘果戒法师说妙祥师父是邪说党,大家都愤愤不平,可是自己该怎么办呢?
第一次看五台山果戒师父的开示是去年看到一篇《学儒道会破你的三皈戒体》一文,之后看果戒师父的其它开示都觉得很有道理,特别是果戒师父讲到佛弟子的种性和在家居士学佛要安住在三皈五戒上,要有次第的修学。两位师父,都是自己曾经认定的善知识,而突然间两位师父的讲法又有了不一致的时候,到底该如何取舍呢?!
妙祥师父开示时经常会说:“我说的仅供参考,大家要依佛经戒律为依止。。。”,果戒师父说:“皈依三宝皈依僧你们也不要只听果戒一人讲法,你们要多亲近其他法师,多亲近其他道场。。。”
唉!依法不依人该怎么做呢?祈请三宝加持弟子吧!弟子恭敬每一位出家法师,弟子提出的问题是为求法而问,绝无对人而言,如有不妥,恳请诸位善知识大德指导弟子改正。
现在说一下我在学习中的疑惑吧。
果戒师父说比丘的任何一条戒律都不能对在家人讲说,说妙祥师父却把出家人的戒律大肆通过网络、书籍、光盘等给在家人讲说。。。
妙祥法师说:只有不持金钱戒这一条戒律可以对在家人讲说,说是为了居士们能更好的护持僧人的戒律。果戒法师说这是曲解,说《四分律》里的: “… 如来制戒,不约俗人,唯斯一戒,对俗而制…” 中的“俗人”不包含在家居士。并引用了释义原文“… 佛告珠髻大臣:若见以我为师,而捉金银钱宝,则决定知非我弟子……不舍饮酒、淫欲、手持金钱、邪命自活,是为四大患,能令沙门婆罗门,不明不净…”
果戒法师说:很明显:以佛为师者,居士必在内,非独比丘僧。再说,居士都有不同的戒律,怎能说“不约俗人”呢?所以这个“俗人”不是居士。“唯斯一戒”者,《释义》云:乃四大患也,并非不持金钱一戒。“俗人”者,乃国王、大臣、婆罗门等是也。所以其本意是:佛制戒律,除僧人和居士之外,一般不约束国王、大臣、婆罗门等俗人的,但唯有这远离四大患一戒,佛对国王、大臣、婆罗门等俗人们也提出同样的要求,欲使其归心相道也(所谓远离酒色财气也)。
现在大悲寺网站论坛里有居士正式回复了果戒法师的这个说法,可是我觉得回复该问题的是居士,一个在家居士给大家讲解《四分律》里的内容,没有说服力!在家人连原文都不能看,怎么能去评论出家人的戒律呢?况且大悲寺网站上经常发表声明,有些居士虽然对大悲寺很了解,也很护持,但他们的言行并不能代表大悲寺,现在有置疑大悲寺的声音,那么还是亲自给大悲寺师父们打电话请法比较合适。记得在道源寺入寺时,护持居士会告诉大家,进入本寺不可以听寺院里居士们的讲法,居士们讲得都是邪知邪见,有问题一定要去客堂请教师父去。
抱着解惑的心今天中午给大悲寺客堂打通了电话,一位师父接通电话后:
我:“阿弥陀佛,师父,弟子有问题想请教,现在方便吗?”
师答:“你说吧。”
我:“师父,弟子在溯源论坛看到破竹师兄回复《四分律》中“唯斯一戒,对俗而制”对这个“俗人”的解释,破竹师兄作为在家居士可以解释这个问题吗?《四分律》是出家人的戒律,应该由出家人来解释才对啊?
师答:“如果他对《四分律》理解透彻的话是可以解释的,出家人主要是修行的。”
我:“师父,网站上说过,不管一个居士有多了解大悲寺,有多亲近大悲寺,他都不能代表大悲寺,出家师父是以修行为主,可是这是大悲寺网站,一个在家居士讲《四分律》,万一讲错了怎么办?那破竹师兄的这篇文章可以代表大悲寺吗?”
师答:“网站既然通过他的文章,就是审核过的。”
我:“那弟子在网站留言说在家居士讲《四分律》没有说服力,应该由出家师父来解答这个问题,或者建议大家可以请教一些律宗道场,网站却没有通过弟子的留言。”
师答:“这个嘛。。。”(没记清师父的回复)
我:“那破竹师兄解释说“俗人”是包括在家居士的,而五台山果戒法师说这个“俗人”不包括在家居士,师父,这个“俗人”到底包括在家居士吗?”
师答:“包含在家居士,比丘戒里唯此一戒可以和在家居士讲。”
我:“弟子最近听了五台山果戒法师的开示,提到了有关大悲寺的一些问题,不知果戒师父说的对不对,想请师父来解惑”
师答:“你说。”
我:“果戒法师说禅堂有三茶、四饭、两开水的规矩,说这是祖师定的,皆 是顺开、遮之缘,而不堕犯戒之过 ,却有助道之威。所以不能一概的说只有日中一食才是正法,而且持午在某些情况下也是有开遮的。祖师也是有证量的,也在依法不依人,所以不能否定祖师,祖师一否定佛法僧三宝就否定了僧、接下来就坏法,损佛,师父,这个说法对吗?”
师答:“恩。。。这个还是依佛说吧。”
我:“果戒法师还说: 具足的律仪戒佛住世则有 , 佛灭度则无” , 也就是说 , 只有佛住世的时候才能有二百五十律仪戒的比丘 , 佛灭度之后皆是二百五十戒四竭磨之比丘 , 而成就二百五十戒者 , 佛灭度之后只能以定共、道共戒成就 , 绝对不可能以律仪戒成就。 还举例说他本人在藏地学习的时候,被藏地喇嘛指出穿裤子的过失,说那也是佛制,人家也在溯源,如果都这样讲的话,汉传佛教被他们用一条裤子就能否定了。这个说法对吗?”
师答:“这个嘛,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也不能这样说”
我:“果戒法师提到佛制僧团是不能用个人名字来命名的,说妙祥僧团这样命名有树我相立我宗的嫌疑,师父,这样说对吗?”
师答:“佛戒里也没有规定不能用个人名来命名的,你不用纠结这个问题了,还有果戒法师的开示我们大概也看了一些,以后最好少听这位法师的开示,你还能打电话来问问,以后好好学修吧,我还有事,先就这样吧”然后师父就挂了电话。
请法结束了,看来大悲寺师父的理解和果戒师父对于戒律的理解是不一样的。那么就按果戒法师说的,所有的正法道场和僧人都是我们居士应当亲近的,那就去问问其他的法师吧。
随后我给五原县普济寺一位法师打通了电话,这位法师是灵首座的弟子,我曾经去参拜灵首座的时候,见过这位师父:
我:“师父,弟子现在修学中遇到了疑惑,可以向师父请教吗?”
师答:“可以”
我:“师父,弟子想问《四分律》里说“唯斯一戒,对俗而制”这个俗人包含在家居士吗?”
师答:“不包含在家居士。《四分律》是对出家人讲的。”
我:“弟子最近看了五台山果戒法师的开示,果戒法师说不包含在家居士,向大悲寺师父请法时,大悲寺师父说包含在家居士,弟子不知哪个说法准确,所以才想请教师父的。”
师答:“每个人的理解可能不一样,要依照上下文来全面的看,想学好一条戒律不是那么简单的,开遮持犯都要知道的,佛法是对机的,所谓入乡随俗嘛,你可以向太姥山那边的律宗道场再去请教一下。”
我:“好的,阿弥陀佛!感恩师父开示!打扰师父了,再见!”
随后我去福建太姥山平兴寺网站找到联系电话,当时看到有教务处的电话,就只记了教务处的电话,但是没有打通~
那就再去请教一下我老家那边观音寺的一位师父吧,给师父打通电话:
我:“师父,弟子有问题想请教方便吗?”
师答:“你说吧。”
我:“《四分律》中说的“唯斯一戒,对俗而制”这个俗人包含在家居士吗?”
师答:“不包含在家居士的,在家居士不可看《四分律》的。”
我:“那弟子看了有一本《分文不取》说只有金钱戒这一条戒律可以和在家人讲~”
师答:“出家人的戒律是不能向在家人讲的,这本书不适合在社会上流通。如果有外道和不懂佛法的人看了后可能会谤法的,别人持戒我们随喜赞叹,但把这些出家人的戒律给居士们讲说,居士们不理解后会造成谤僧、谤法、造很大的口业的!因为居士们不了解僧团内部的情况,而且还要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因为现在我们国家的国情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全民信教。”
我:“阿弥陀佛,感恩师父开示!”
以上是2011年12月9日的请法。
12 月11 日 末学在网上找到了平兴寺客堂的电话,一位师父接通电话后:
我:“阿弥陀佛,是客堂吗?弟子有问题想请教师父,方便吗?”
师答:“你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请问哪方面的问题呢?”
我:“弟子是在家居士,想请教戒律方面的问题。”
师答:“你等一下。”
随后师父找来另一位师父接电话。
师问:“你有什么问题?”
我:“师父,弟子是山西太原的居士,最近看了五台山上果下戒法师讲的开示里提到《四分律》里“唯斯一戒,对俗而制”这个“俗人”的解释后,有一些不解,多请教了几位师父,但答案不太一致,想请教师父这个“唯斯一戒,对俗而制”这个“俗人”包含在家居士吗?”
师答:“不包含在家居士。”
随后师父又详细讲解了“唯斯一戒,对俗而制”的意思,因当时正赶上我在输液,没有及时拿笔记下来,其中师父还说到用于忏悔时是可以向俗人而舍,但这句话我没明白是什么意思,师父讲的总的大意就是持不捉金钱戒这条戒律是出家人戒律之一,不可以和在家人讲的。(大家有疑问的话可以亲自再去请教师父。)
我:“师父,那可以拿个人名来命名僧团吗?”
师答:“僧团就是僧团,用个人名来命名僧团不合适,会有分别心的,有些时候为了区分,可以用地名来命名是行的通的。”
我:“阿弥陀佛,感恩师父开示!”
请法到这里的时候,答案已经很明确了。大悲寺师父的解答和其他道场师父们的解答倒底该怎么取舍呢?
要从传承上来讲,平兴寺住持界诠法师是弘一律师的传承,普济寺那位师父是灵首座的弟子,现在还跟随着老和尚,灵首座是虚云老和尚的弟子,本地老家那位师父是接过本焕老和尚法的。现在看来他们的讲法都和果戒法师的讲法一致。按理上来讲,这三位师父不应该会同时讲错吧?
那,难道是妙祥师父的讲法错了吗?也许不排除这种可能,在看看果戒法师讲的这篇《有关持金钱戒和持午的开示》里还提到“当然,有缘分能提醒、建议他们更好不过了,因为我们都是凡夫,哪个不犯错误?!尤其对纯粹是出家僧人的这种僧团所出现的错误,我们必须谨慎而耐心。”。
那么再好好看看果戒师父讲的细节处吧。
果戒法师说历代祖师们久住深山,吃松子、野果,也不敢自称苦行僧。所以现在有的寺院组织师父们出来到外面搞点野外活动之类的,这也是对的,但这不是苦行。而且以戒治僧团乃是佛制僧团,不能说是某个人的僧团,这点要注意。前面讲的这两种苦行僧,历史以来也十分稀有,哪会一下子冒出几十个一块的苦行僧来?! 还让人们专门跟着为他录像、追踪报道。所以,根据你们说的情况来看,那是寺院组织师父们出来野营旅行,这种活动很好,但不能说是修苦行的。
果戒法师说五台山普寿寺、太原妙吉祥寺等从十多年前开始就不设功德箱,多宝讲寺在九七年那个时候,他去的时候僧人们每个月只有买日用品的十块钱,云居山、卧龙寺等禅堂每年除了结夏安居和冬季禅七之外,师父们单独或结伴行脚者不乏其人。而这些寺院的主持及方丈和尚把他们所领导的僧团名为“某某僧团”者,没听说过。
果戒法师说一般我们佛教的戒律不能公开在大众面前讲说,但有两种情况例外,国王前辩论和破邪显正辩论时,佛允许必须把律藏有关的内容原原本本地拿出来讲。其目的就是不能让一些外道邪人删改佛陀的戒律来欺狂众生而毁破佛教正法。当然,也不能拿声闻法来破坏菩萨法,(比如一些破法恶人,常常拿佛法来破坏佛法,用《阿含》的内容来攻击或否定《楞严经》或者《般若经》的内容)。
果戒师父说持午和不持金钱戒都是很好的,都是佛教戒律所规定的,我们必须随喜并赞叹。但是也绝对不能说只有这个才是佛教正法,其他就不是正法。因为律藏是佛法密藏,没有多年精研细学的人们,不敢以道听途说或一知半解之言来判佛法的正邪, 说妙祥法师只按小乘讲过失,根本不按大乘讲功德。因为戒律不仅有开遮持犯,还有大乘菩萨戒利益众生之说。比丘戒重在树立僧相,是自利,如果你严持戒律,我们肯定要随喜赞叹,出家人怎能不赞叹比丘戒呢!但自己好好的修就是了,没必要招惹一大帮子的居士,还通过各种宣传造作的方式把比丘戒给在家人讲说,以此来感动居士们纷纷涌向大 悲寺。表面上看似无所求,实际上是以此求得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这叫邪命自活。要知道,佛法是因缘法,修行人不求别人的理解和支持,只管好好的修就是了。
果戒法师说在我们汉地,出家人是三坛大戒一起受,在利益、接引众生的时候,是重在菩萨戒。所以比丘戒在菩萨戒之前受,就是为了先自利,自利后才能利益众生,因此在接引众生的时候,只能按照大乘菩萨戒的内容接引,在自己修行的时候,按照比丘戒律自己修持。但妙祥师父把删减、曲解、衍生后的戒律给在家信众大范围的讲说之后,就会造成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居士们自然而然的都拿着这几条非根本戒来衡量天下出家人和道场的正邪,走到哪里都要问一下,你们这里的僧人摸不摸钱,是不是日中一食,是不是用钵吃饭?似乎师父们的修行都需要这些居士们来监督!居士们安住在三皈五戒学处就好了,比丘戒与你有何关系?而且比丘戒有二百五十戒,你怎能就通过这一两条非根本戒来衡量人家的正邪呢?而且信众凡夫知不了义法、而不知了义法,或只知声闻法而不知菩萨法,最终以“护持”局部而毁佛法全局,还归堕落无疑!
看到果戒师父说到的这些问题时,突然明白了自己所犯的错误!一个在家居士是不能以出家人的戒律来衡量出家人的!因为佛都不允许在家人对破戒比丘来说什么的。
突然明白了自己去年去参拜灵首座时,为何会被灵首座清单!普济寺那位师父曾说过“发心正自然会感召善知识来教导的”。原来自己去普济寺的时候,那时刚在大悲寺皈依不久,所以入寺后不由得心里就先和大悲寺对比了一番。正是因为发心不正,破和僧团,所以怎么能得到善知识的教导呢?当时灵首座慈悲给我开示了一句“你看别人都错,就自己对,不管不管。”自己以为老和尚不慈悲,还反问老和尚“众生无边誓愿度,为什么您不度弟子呢?”随后就跪着不起,当时老和尚身体不适坐着轮椅,看我在那儿跪着就让弟子们推着他的轮椅车绕过我走,我再跪上前时,老和尚就示意他的弟子说,快走快走,快速地绕过我去,最后老和尚干脆就回屋了,随后客堂的师父找到我说是老和尚让我离开寺里,我就这样被清单了。老和尚是当代禅宗泰斗,悲心切切,怎么能不度你呢?为什么要清我的单呢?一年多都没想明白是什么原因,现在才清醒,是你自己发心不正啊,不是吗?用出家人的戒律来衡量出家人,轻视出家人,你能求到法吗? 阿弥陀佛,弟子在这里向向三宝忏悔!
我现在有点明白了果戒法师所说“信众凡夫知不了义法、而不知了义法,或只知声闻法而不知菩萨法,最终以“护持”局部而毁佛法全局,还归堕落无疑!”、“凡夫僧前不修福,如来教下失人身”意思, 护持三宝不是只护持某个寺院,皈依三宝皈依僧也不是只皈依某一个法师。所有的正法道场和法师都是我们居士的亲近处,僧人持不持戒和我们在家居士无关,再说一个破戒凡夫僧都比在家居士强万倍有余,你们能冷静的去想想自己的三皈依修得怎么样了吗?如果你们继续去拿出家人的戒律衡量出家人那不是毁佛全局吗?
大家都是凡夫,戒律的开遮持犯就是对治凡夫习气的, 佛戒有开遮持犯多门,佛既然讲了这个法,自有他的道理,要知道,佛不会讲一个多余无用的法。祖师们有句话“只重汝之见地,不重汝之行持”。因为得正见地者,其行持绝对不落我执,哪会有树我相、立我宗,造作不休的那些姿态?!所以有些人看似持戒很严谨,自己又发挥和延伸出很多戒律,好像持的戒比佛戒更高超,还说没有什么开许方便,实际上就不懂开遮持犯,随自己心意胡乱发挥,借着他自己的戒律来拉拢眷属,这样反倒会毀坏佛戒。
我敬佩赞叹师兄们的精进和发心!可是涉及到法上的东西,能不谨慎吗?佛弟子应不舍寻求正法的心,所以我只是想寻求答案,所做的一切都是对法不对人的,法上的东西必须要求证明白,容不得半点含糊。正所谓法不容情!
记得果戒法师讲过,禅堂的老和尚常给师父们讲,你就装成一个老修行,装着装着就像了。一位居士随口问果戒法师,那附佛外道附的久了也就真成佛了。果戒法师说:是啊。说提婆达多最后还被佛授记成佛呢,果戒师父说这只是演了一场戏,有扮演各种角色的,我们说的只是他扮演的那个角色,因为他也是未来佛啊。
这两天请法的过程中和师父们的解答中体会到三皈依这一戒看起来简单,修起来不容易啊。
现在有关妙祥和大悲寺居士这个问题已经在溯源论坛里一片倒了,很多居士都对果戒法师提出的事实不顾,扯东扯西的,有居士还说到处请法是对大悲寺师父的不恭敬,更把建议其他师兄去请法说成是煽动,真不敢想像这些话是从一个居士的口中说出的!
果戒法师说 如何是依法不依人?这个法指的是圣言量中的了义法。比如说,通教对藏教来说,就是圣言量的了义法,而别教对通藏二教来说又是圣言量的了义法,同样圆教对别通藏三教来说也是如此。而这个人呢,同样通人不依藏人,别人不依通藏二人,圆人不依别通藏三人。禅宗历代祖师皆是顿教圆人,而这位法师所依还不尽藏教法(如只持不捉金钱及持午等几项声闻戒的内容)。也就是说他所行持的法,还连藏教声闻的二百五十学处都不全,可是为什么连禅宗祖师们(顿教圆人)都不依呢?!
这些人们打死他们也不会说三皈依是正法、出离心和菩提心是正法,无我空性的正知正见是正法,乃至四法印、四念处是正法,三十七道品及修学戒律是正法等等,因为他们没有这个种性。 他们其实也是野鬼教的一种类型---“一座帐篷教”。
果戒法师说 即使我们不识货,但是可以货比货, 让我们遍访天下的善知识,心里自然就清楚了。千万不要只认一个师父,只认一个太阳。
所以,通过这次的这个事情,我更深深的体会到依法不依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难!
学佛的路还很长,寻求正法永远会继续下去的。。。
=================================================
【笔者按】
五台山比丘果戒法师的很多开示都有道理,有振聋发聩的意义。他的《三皈仪规显密双解》、《五戒仪规讲义及学佛问答》等都可以参考。
摘其中一段:外道相善,坏菩萨法
〖甲居士:师父,我看到一本书上说:“说僧过恶,犯大重罪。”我现在有点分不清楚,什么是僧,什么不是僧?而且书上说,现在人很容易犯口业,我就不知道怎样才算犯口业?
师答:邪见僧、外道僧和俗家僧不在僧数里面,对于这三种不在僧数里的人破坏正法的行为,我们如果不指出来,不去批评,我们有过失。外道僧就是穿的是佛法的袈裟,吃的是十方的供养,但他弘扬的不是佛法,他成天搞的全是儒家、道家的传统文化,搞什么社会上人才的培养,搞什么跟企业家座谈。俗家僧就是有老婆孩子的在家人。然后你把清净福田僧的三个特点牢牢抓住,把不是清净僧、福田僧之外的三种僧人必须要给大家指出来,否则有过失。
甲居士:那这三种僧人之外的普通僧人,就算他做的不如法,我们也不能说,对吧?
师答:对于正规发心出家的人,人家是为了佛法,一直也在努力的修行,但由于智慧没上去或者习气很重,假如说他破了戒,犯了错误,我们也不说。为什么?他虽破了佛教的戒,但也没犯在家人们的戒,比凡夫还是强多了。
乙居士:师父,就是知见方面一定要说,戒律方面则不说?
师答:对。知见一邪一定要说,破戒之事则不说。
甲居士:师父,我常听有些师父讲:“不见他人过”,就是说不管别人对与错,都不要去说。
师答:《文殊菩萨五字真言》里有一句话:“见作非理不正说”。就是说,你能看出他的所作所为不如法,你如果不说,你没有护持正法的功德,犯菩萨戒。为什么说末法时代斗争坚固?就是要用斗争护持正法,如果没有斗争的话,佛法会灭的非常快。
因为邪师很厉害的,讲的邪法也很厉害,你如果不跟他论,佛法一下子就灭掉了。所以我们一定要说,要有护持正法的心,至于听不听,那是他的事。但只要你如理如法的说出来,可以提醒旁边的很多人。
你们一定要记住一句话,“外道相善,坏菩萨法”!就是说外道从外表上看都很善良,好事都被他干尽了,善的不得了,但他能坏菩萨法。一切外道都有这个特点,什么大爱啊,无私慈悲,对一切人平等,不见他人的过失啊,从外表上看都很善良,说的都是佛法里的句子,拿着佛法来坏佛法。以法破灭法,其实是一种极恶之人。
甲居士:师父,那佛法里说的慈悲,并不是说一定要对某个人态度很好,有时候就是拿着棒子打你骂你,只要能利益你,那也叫慈悲?
师答:能成熟你的善根和智慧者那是真正的慈悲。如果你们深入广泛的了解佛法,你们会发现佛法里忿怒的时候一点都不“慈悲”,一进入金刚乘的时候,那个菩萨像很多都不“慈悲”的,全是呲牙咧嘴的,拿着刀枪棍棒。为什么?人家就不显那种外道的善良相,显的是金刚相,只断众生的烦恼无明,不给你留任何情面,没有“慈悲”可谈,先把你打死,再把你打活。
乙居士:所以这个“善”是糊弄老百姓的一件外衣,如果他连这个“善”都没有,老百姓就不会拥护他。
师答:对!因为凡夫有个特点,就是执著于情,所以他要爱。觉得人家很热情,很关心他,他的心里就暖烘烘的,然后就跟着人家一哄而上。众生叫有情,就执著在这个爱里面,那么一切外道相貌一“善良”的时候,众生就顺着这个情一拥而上,使外道就长得特别肥大,弘扬广大了。《九十六种道经》说:人为说法,鬼神加力,则一切闻者,无不信受,一切见者,咸生敬爱。所以智者大师说,欲知鬼神之相,当寻《九十六种道经》,细心此类。
也就是说,佛法是断一切众生的烦恼,最后佛也空,法也空。而一切外道是引诱众生的烦恼,最后众生很伟大,他也很伟大,一个也空不了。智者大师说他们证鬼神法门,发诸邪定,智慧辩才,知世吉凶,感动众生,广行邪化,虽或作善,破人善根。〗
果戒法师说:“末法时代斗争坚固,就是要用斗争护持正法,如果没有斗争的话,佛法会灭的非常快。”将“斗争坚固”这么解释是否正确,有待商榷。但为破邪显正,进行教理上的辩论,是完全正确的。只有这样才能维护正法,才能警醒部分稀里糊涂的“学佛人”,针砭那些自以为清净和谐发心、不辨是非的人的病症。
果戒师有些话听起来很绝对,好像不对头一样,实际并没什么问题。
比如他说要做好人绝对做不好佛,要做好佛就绝对做不好人,这话听起来很偏颇,好像把做人和学佛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了。但要知道,我们通常所谓做人的标准,忠孝节义、仁义礼智,都是受无明业力驱使,离不开贪嗔痴的根本烦恼。要想成佛,必定是要超越这些东西。“佛”字,弗人也,意为不是人,因为已经超越人的层次。如果不否定和超越当下“人”的存在,没有超越“人”道众生的种种无明烦恼,绝无可能成佛。果戒法师是针对一类人认识混淆不清的状况,从胜义与世俗的分野、解脱与轮回的分野来谈,这么说完全是对的。
又如他说传统文化绝对不是学佛的基础,这话听起来很多人也会觉得太绝对了。若从传统文化的视角而言,佛教也属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那么“传统文化绝对不是学佛的基础”这话就不通了。但果戒法师始终是从佛教自身来讲,从佛法的核心教义与自身的修学次第出发,由此来看,佛法与世俗文化是截然不同的。
摘一段宗萨仁波切的开示:
〖“不明了”、“无知”本身就是痛苦,或者我们可以说,它就是痛苦的原因。我们都应该避免文化的影响,因为在不同的社会里,人对各种不同的名字有很大的执著。例如谈到佛教我们便会认为它是很好、平和的,并且会对我们微笑;因此,只要我们一谈名字,就不再谈真理了,其实最重要的是要趋近真理。我们热爱各种名字,没有名字我们就受不了。大家为各种不同的名字打得头破血流,产生各种恨,以及情绪上的问题。虽然在相对的社会里,名字也有它相当的功用,至少它可以给我们一种认同。但是我们应该透过智慧去趋近真理,而不是用名字或者阶级、优势去趋近真理。好像多半的人很在乎文化,却不在乎佛法本身,例如,我们很在乎小乘、大乘,而金刚乘有戴红帽子、黄帽子、各种不同颜色的帽子的,可是就从没听过释加牟尼佛戴过什么帽子。这些都是人类狂热的心灵创造出来的现象,是我们加进佛教的不同文化。文化和佛法是完全不同的二件事。
仔细想想,这是非常有趣的事。佛教从印度开始,传入不同的国家,每一个国家的人,都把他们自己的看法加一点到佛教里面。以佛像来说,每一个国家对“最好看的”都有不同的定样,每个国家的人都希望他们的佛像最好看。有一次,我去日本,看到日本佛像不好看,肚子大大的,好像都太胖了。后来,我想想,这样的想法实在很蠢,因为佛不是为了我一个人来的。对日本人来说,只要他们向这样的佛祈祷,佛便会给予加持,那么佛像肚子的大小又有何关系。所以,由此可以看出文化一点关系没有,重要的是佛法。文化像是茶杯,佛法好像是茶,为了喝茶,你需要茶杯,为了修习佛法,你当然需要根据某个传统,也就是某种文化,否则没有办法开始。重要的是你要喝茶,而不是要喝茶杯,但现在我们总是在谈论茶杯如何,而不是谈论里面的茶。总之,我认为佛教并不是一种宗教,它跟你的生活是不分的,它是对生命的阐释,这种阐释可以让你了解你自己。
很多人有意无意地都有这个问题:我们到底是什么?这一切到底为了什么?对于这一生都觉得很厌烦,同样的事情一再发生,每天吃饭、睡觉、上班,第二天同样的事情又重新再来一次。多半的愚痴的众生感觉这样子已经很满意了,但他们真的满意了吗?不尽然!他们似乎永远都在想追求什么,或许追求所谓的成功,或许追求真理。因此,有些人就问比较聪明的人到底生命是什么,得到的却往往是肤浅的答案。如果他们问基督徒,基督徒说一切都是上帝创造的,他们就很满意了。如果问佛教徒,佛教徒的答案可以说一切都是空的,这类答案实际上是很肤浅的。这一类空洞的答案我们已经讲了二千五百年,我们经常说空啊,空啊,或者有时换个别的名词叫“无常”,或者有时候我们去落发,衣服的颜色也改了,然后到山上把门关起来,但问题是没有人能真正花时间去看看什么是实相。
有人想真正追寻真理时,却往往走错路,甚至离真理愈来愈远。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是受很多人影响的结果。别人给我们答案,我们就接受,如同婴儿一般让别人用汤匙来喂食我们。是婴儿还好,只怕我们往往因此变成了二手人,如同二手车一样。我们体会的往往是第二手的一些现象,这些现象是别人创造出来的,父母、老师、社会都在教导这些,譬如,别人教导我们一齐吃饭是好的礼貌,一齐上厕所是坏的礼貌,我们就毫不考虑的接受了。如果你问为什么,那他一定说:“不可以!不可以!否则社会会把我们摒诸门外。”
就这样,所以我们没有自发性。如果我们修的都是这些东西的话,怎么可能接近智慧?佛陀曾说过许多次,我们的智慧是自己最好的老师。如前所说,要喝茶,我们需要茶杯;我们是须凭藉某种文化,但要明白,是藉由文化的帮助去了解真理,而非完全接受文化的束缚影响。我遇到过很多人对我说:“我什么宗教都不信,我只想念自然的东西。”其实这种说法很笨,佛教和自然有何不同?自然和基督教又有何不同?佛教不是自然,他认为的“自然”其实并不是真正的“自然”,因为他从不接受“自然”,也就根本不了解“自然”。所以无论你认为自己多么独立,其实永远都在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影响。〗
文化像是茶杯,佛法像是茶。茶杯可以有很多种,文化也可以有很多种。在古时,在当时佛陀的诞生地印度,有九十六种外道,没有孔夫子的学说,而佛法却在那里弘扬开来;佛陀破尽当时的九十六种外道,孔子的学说不管前生后世,光凭这一点就得被破了。在今天,在没有儒教传统的地方,如以佛教为国教的泰国、缅甸等国家、西藏地区、欧美等西方国家,佛教一样得到很好的传播。认为我国传统的儒学是学佛的基础,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
或有人说:《弟子规》的内容适用于全人类,不能认为仅是儒家一家的观念。答曰:单看《弟子规》这一本小册子,作为一种童蒙读物,教导一些基本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具有一定的普适性,的确不能当成哪一家哪一派的说法,谈不上外道不外道(不成其为“道”)。然而《弟子规》的确是儒家观念,字里行间都浸透了儒家思想,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编写的小册子,所以在《弟子规》里看不到佛教基本的因果观念,没有三皈五戒的内容,因为《弟子规》本是清朝一儒生编写,和儒家思想是相应的,实际上和佛教有相违的地方,并非真的就符合佛教的道理。佛教里本有如《善生经》、《吉祥经》、《十善业道经》等佛陀讲述的人天乘教法的经典,有《百喻经》、《贤愚经》、《杂譬喻经》、《杂宝藏经》等讲故事的经典,有《百业经》、《善恶因果经》、《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佛说罪业应报教化地狱经》等讲因果的经典,有《佛说父母恩难报经》、《盂兰盆经》、《地藏菩萨本愿经》等讲孝道的经典,还有如《佛子行》、《亲友书》、《二规教言论》、《君规教言论》、《自我教言》、《格言宝藏论》、《事师五十颂》等等语言通俗易懂的祖师的著述,其中的含义和境界,远较《弟子规》等完善,这才是学佛的基础。也就是说,《弟子规》作为世间善书是好的,小孩大人都值得学习,但要说这是佛教的教法、学佛的基础,则是错误的,作为佛弟子必须予以指出。
笔者以为,出家人阐释《弟子规》等国学著作,不是完全不可以,如憨山大师曾注解《大学》、《中庸》、《老子》、《庄子》,印光大师以儒释佛、融儒入佛。然而那是祖师的大手眼,其目的是作为一种接引的方便,告诉一般不了解或排斥佛教的社会大众,在他们所熟知的儒道等学说中蕴含有部分佛教思想,使人们得以开始了解佛教,并可以从中比较出儒道之不究竟而佛教尤为超胜,却不是混淆内外道界线,宣扬外道的观点,认为其中有解脱之道;并且即便如此,也只能是祖师个别的行为,一般凡夫干不了这活。而如今很多号称佛弟子者,大面积推广《弟子规》(还有《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在别人想学习了解佛教的时候给别人宣传什么《弟子规》,说是学佛的基础,那是败坏正法的行为。
智敏上師書信二集中曾说:“關於學佛的問題,從普通一介凡夫直至成佛,中間應學應修應如何作,佛陀都有切實可行的教法,實不必再從儒家學好做人再入佛法,如在海外則從學好基督教再入佛法,更屬荒謬,佛法中如何做人的教授,既高明且詳盡,何必轉彎抹角,若不慎迷失錯路,更爲糟糕。”
果戒师开示的针对性很强,针对现在的某些现象,拿《弟子规》当成学佛的必修课,说成是学佛人的戒律、根本戒,那是邪见。传统文化绝对不是学佛的“基础”,学佛的基础是三皈五戒,这是区分内外道的根本性的问题,这一点法师讲得非常正确。
但果戒法师的有些态度、批判我不赞成,有断章取义之嫌。从其开示来看,大概并不是得大成就者,也未必是有很高证量的修行人,他自己也没有这样自居,而是谦虚说他只是研究三藏文字没有修证。我个人初见他的开示,以为狂傲自负嗔心重,再读之后,发现基本思路是对的,正知正见、清楚明了、不做作,并无怎样不好的情绪(自负是有,也可能是我小人之心),能感到其身为出家人护持正法的刚正态度和拳拳之心,是位好法师,起码绝不是邪师,虽然他的观点、态度有些我不赞成。
猜想可能因为果戒师跑禅堂的,亲身依止接触的是老一辈大德的风范,门风严,看到那些天天搞什么附体、婴灵、弟子规、太上感应篇拿来当成佛法的,拿2012世界末日的无稽之谈来说事的,没有出离心却好充什么大乘、发心的,等等此类,离真正的佛法差得太远,乃至已经颠倒,的确野鬼教。
(这个我通过佛教网站和心理网站的一些人、事也领教过。一众所谓“学佛人”,对心理学和心理问题一无所知,天天就是他们所谓的放生、戒邪淫、超度冤亲债主,以及他们搞笑的“发心”,其无知狭隘和自以为是的姿态,一塌糊涂,离心理学差得太多,那副样子是病态的,已经不具备一个普通正常人所能有的心态,也的确是野鬼教。这很容易分辨,用不着什么佛学和心理学知识。)
果戒师说:“因为人的贪嗔痴加重,心里就散乱,等级就降低到跟畜生恶鬼一样了。”“现在众生的福报低了,本来就和畜生恶鬼接近了,所以野鬼教的出现也是正常的,这是众生的因缘。”其实说得没错。但我想,也正因为如此,才需要某种善巧的接引方式,这也是因缘。纯粹的野鬼教不值一提,但不是所有人都神神叨叨,停留在这一层次;而且有的只是某方面见解有问题,不致于全盘都给否定了。
他所判的八大邪教,感觉很偏激。个人认为其所谓的八大邪教,有的是附佛外道,有的杂有外道知见,有的只是知见上或做法上存在不如法、不圆满的地方,有的很多追随者盲目偏执,但要当成邪师、邪教还不致于。果戒师有些看法偏了,批判太过,过犹不及;但,其中不完全排除专门提出来抗衡的成分,因为某些东西能长期广泛地传播下去,压倒了正义的声音,的确是末法的悲哀。
比如净空法师,其知见、做法太有问题,很多显露出来的根本是个外道,彼欲以一会集本取代佛经完全是错误的,把《弟子规》推为学佛的戒律也是完全错误的。虽然他有劝人念佛之功,但不等于他的知见、做法就是对的。
先转一篇说好话的:智敏上师弟子谈净空法师
〖圆礼同修,你好,
看了你的几个贴子。尽管学习忙,感到有些话也不敢不说一下。但此文决无个人攻击之意,纯出常愧个人对佛法的关切之情,如有冒犯,万望海涵。
首先,我的上师敏公上师也常常指出净空法师的一些言论上的问题。我亲耳听到就不只一次。所以实际上,这里的一些问题(包括你的一部分观点),我想许多有正知见的佛弟子心中都是明了的。但是,我曾在上师的一次春节开示递上一个条子,提了一个问题,大意是:“有的法师名气很大,也很有功德,但有一些言论不正确(我忘了有没有用邪见这个词),以居士身分,能否公开批评之?”其实我当时就是暗指净空法师的情况。敏公上师的开示大意是(如果没记错):“只是名气很大,不说明问题,卢胜彦名气也很大,为破邪知识故,可开许;若很有功德,这就不简单了,有些法师很有功德,但见地尚未圆融,或有门户之见等,乃至有些邪见,无论如何,以居士身分,不可谤之,以违佛制故。要公开批评亦有比丘在,居士不宜越位。”以居士身分,不可谤之,以违佛制故。从这点来说,我们这些居士(包括我在内),虽然往往出于好心,有时又何尝不是在把佛教往末法上推呢?一叹。
第二,我在新加坡呆过两年(97-99),在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听过净空法师亲自讲经几次(第一次听经好象是地藏经)。也参加过居士林的活动,平时也去新加坡净宗协会。净空法师的书和磁带,VCD我也稍有涉猎。必须声明,我一直主要是学格鲁的,很少念佛,净宗的活动也只是以随喜为主。我的感觉是:净空法师这些年讲经越来越圆融了,其实只要比较一下他早年的讲话和近来的,就不难发现这一转变。尤其是对密宗的态度,他现在的说法是:“密宗是最高的佛法。。。”当然,往往后面还要加一句,类似“但现在末法时代,要说最简便,稳妥,还是净土”。这个说法,好象也还可以的嘛。他于九十年代初曾去北京面见黄老(我亲眼看的照片,在新加坡净宗协会),交流过一段时间,回来后对黄老赞不绝口,之后的说法变化,据说是受了黄老影响。在新加坡,另一个同修告诉我,净空法师曾公开批评自己,承认自己以前所说都错了(可能主要针对和密宗有关的言论吧,具体待考)。就这一点,我觉得他还是很伟大的,知错能改嘛!其实谁能无过呢?就连弘一大师也曾谤过密法啊(后阅《大日经》乃悔)!不幸的是,现在大陆流传最广的,好象很多还是他早年的讲话(我当时是这样,不知现在如何)。我曾想亲自问他关于早年的讲话的态度,以便让他澄清一下,并做记录,发表到国内的佛教期刊上,以更正国内很多人的认识,令大家不要再“互谤”下去。但终于因缘未具,现在想来,颇以为憾。从我见到的净空法师本人来说,我觉得他看起来法像庄严,威仪很好,诸根调寂,眉宇之中似有一种悲心,讲法时至少让人感觉是诚心正意的,不象是喜好名利或喜权谋之人。我觉得有些东西也许不是说装就能装的吧。再次声明,我也许观察力不够敏锐,但绝对不是先入为主。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和新加坡净宗协会也搞得很好,居士林的念佛堂很大,精美庄严,入门穿海青,门口已备好,里面由比丘,比丘尼轮换领班,居士自由加入,24小时不断念佛,坐念一段时间,又绕念,又坐念,又拜佛,好象还有供佛,声调节奏也时有变化,感觉既不会太累,又不易昏沉。人很多,感觉那种万众同修,佛号缭绕的气氛,好极了。念佛堂我只去了一次,但颇得益,念佛拜佛之中,每有业消轻安之感,有时有如阵阵清凉灌顶,从头至脚,如得了加持一般。居士林和净宗协会的许多其他工程,也搞得很好,不一一介绍了。
第三,若实在有些说法须澄清,以居士身分,敏公上师的开示大意是(如果没记错):“对事不对人,某些言论本身可进行澄清,但须措辞谨慎,心存恭敬,丝毫不针对个人,亦不可提他人姓名或强烈暗示等”。
第四,看看大德们的反应(请注意他们各自的身份)。敏公上师是对净空法师的一些言论上有批评,但他老人家是出家人,且精通戒侓,不会做违侓之事。且敏公上师也曾赞叹净空法师弘扬净土,利生无数,功德很大。据说有一比丘尼曾在黄老面前说起净空法师的过失,黄老却说净空法师禅定力很深,念佛功夫好,度生事业功德大之类的话,并无半句贬损之言(他是居士嘛)。大概这就是我们和大德的区别吧。也许在我们的眼中,比较容易看到别人的过失吧。
我认为净空法师应该总体上说是一个很好的法师,发心很大,功德很大,当然这不一定说他的每一句话都一定“见与佛齐”,看人要看主要方面。另一方面,看人要用发展的眼光,人可能也会变的,我们以前可能也谤过佛,现在不也是佛弟子吗?最重要的是,以居士身,言僧之过,佛制所不容,以其影响深远,当令正法速坏故。且居士亦种极大恶因。可当不慎乎?关于这些,很多经论,包括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四)都有论及,望查证之。有时候我在想,有些事虽有道理上的是非曲直,但如何对待,如何提出,以及如何正确估价自己所处的位置是极重要的。有时不在其位而妄行其事反而容易失掉大局,在这问题上,其实世间法也是这样。最后我想补充一点,我们这时代,斗诤毁谤会很多,这是世尊当年授记的。作为佛弟子,欲令正法久住(起码不令正法速灭),就一定要严守三皈,戒侓及佛制,恭敬三宝,六和相亲,凡事以智慧及悲心抉择,顾全大局,使无谓之斗诤消于无形,如此,令正法久住或有一线希望。每次我看到《佛临涅槃记法住经》的最后一段,佛在涅槃前的授记及殷勤嘱咐,泪水就不由地弥漫了眼眶,我将经文附在后面供养大家,望大家理解我的一片苦心。
以上一点浅见,还望圆礼兄及诸大德指正。
恭祝 六时吉祥
常愧 2001年12月于美国〗
再说我的看法。虽然净空法师引导了很多人念佛,但不等于他的知见、做法是对的,不能算一个“很好的”法师;并且是不是法师也成问题,他自己公开说过他天生不能男,依戒律不能男的人根本不能剃度;但整个认为邪教则过了,是不是邪教恐怕该由政府来定性。(不过政府的态度的确在多年前便倾向于此,我本人在政府工作,和统战部、民宗局有过交道,十年前特意到民宗局向他们询问过这方面的事情,知道一点。到现在很多地方政府上,包括我所在的城市,在宗教事务中,把净空、净宗学会作为邪说、邪教组织、非法组织来抵御清查。他们知道我信佛,对此的私人态度是,我个人有净空的东西,留着自己看可以,但不能传播散布净空的东西、搞讲座学会之类。)对于会集本的问题,海内外教界批判更多。
多年前初看净空法师感觉是一脸的慈悲寂静之相,又想其导人念佛之功,倒是愿意猜想是不是佛菩萨显现,但是不是不重要,因为存在的问题很明显。如果说有些说法是一种示现、诱导,引导根机不够、因缘未熟的人逐渐得以入佛知见,如佛陀那样,先说二乘法,后说大乘,最后入一乘。可没见他在后期说明前期的问题,也没见他说明那些由他带出来的事实存在的众多盲目弟子的问题,哪怕简短几句话的明确开示都没看到,而是一直如此,并且一直在巩固,因为他本身就是这种认识。
我本人刚皈依佛教时看得最多的是净土法门的书籍,主要是印光祖师的,后来感到藏传佛教的开示更契合我,便转学藏密了,对净空的东西没有兴趣。对这类问题的看法:外表相善,内里错误,性质才更严重。知见错误是可以指出的,这是完全正常和有必要的,何况对方未必是法师,而是由法师带出来的居士们,居士对居士,为什么不能说明?既然要说明,则必然会找到错误的来源“净空法师”身上。
记得曾有人说:没有某法师,大家盼某法师来;来了某法师,大家又觉得不满。我的一种想法:如果没有类似净空法师这类的讲法,可能很多人会少了亲近佛教的渠道;如果没有诸大德显扬正见的讲法,则无人认识真正的佛法,佛教真会败坏下去;哪怕他们某方面显得有些偏执过激,总的说来可能还是利大于弊。不过这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大家不满不是因为要求高或吹毛求疵,而是破坏底线了。之所以我往好的方面想,一个原因是其他比丘大德没有很多站出来明确批评净空及其现象的问题,且有大德认为净空法师是好法师,所以我一个在家俗人、一介凡夫,既无兴趣,也不用掺和这种事。不过身为学佛人,完全可以说说我的感受,作个提醒。
喇荣五明佛学院有活佛说他不知道净空法师有什么“密意”,言下之意,他也觉得净空法师的讲法是有问题的,但他不知道其中会不会有什么他所不知道的“密意”。或者可能是担心讲出来会影响很多人的信心,使人无所适从,以至可能会放弃原先修的念佛法门,因而不敢明确批评,于是说他不知道有什么“密意”。然而不管有没有“密意”,问题就是问题,问题就应该指正。佛菩萨还化身为畜牲、魔王、外道,那是真的密意,难道我们还要和畜牲、魔王、外道学习不成?即使真有密意,口说魔法、外道法、错误知见,就应该批判。既然显现为畜牲、魔王、外道之相,我们就把它当作畜牲、魔王、外道来看待(果戒师也有这样说),否则佛菩萨明知道我们凡夫没有辨别能力却仍在我们凡夫面前显现畜牲相、魔王相、外道相,向我们兜售错误的东西,干什么呢?要说“密意”,扮演反面角色、不如法的角色,而让正法来破除,从而使众生警醒,增上对正法的认识和信心,就是佛菩萨的密意。
相似佛法,非真正佛法,不是可以拿来当作正法大张旗鼓地推广的。也许对某些根性的刚接触佛教的初学者而言,只有先通过这样的东西才能引导他们亲近佛教,待得学习有所深入以后,应该知道先前的东西并不是恰当的,而应有所摒弃。倘若皈依佛门之后,仍然对之前的一些相似法感兴趣,拿来与佛法相提并论,只表明其人皈依不净。
本人对净空法师的看法:有很多说法很好,但很多是小学生讲法,还有很多我不赞成,存在根本性的错误,而很多追捧者盲目过甚。至于净空法师有否证悟(据称是证悟却仍犯低级错误的人多了去)、是不是什么化现(菩萨化现或魔外化现)、有没有什么密意(菩萨密意或魔外密意)之类的东西,不值一顾,我没有兴趣。我修的不是净土宗,要修也不可能依他的讲法来修。
又如南怀瑾居士,早年我刚接触佛教还没皈依时看过很多他的书,皈依后的几年仍然有看他的书,后来才慢慢觉出有不对的地方。智敏上师在与学人的书信来往中曾提到:“N居士之著述,说理不透,往往言之及半,即让阅者自己去参,又知见庞杂,儒墨老庄兼收,阅者获益不多。”“某N是佛教徒而杂外道。”
转一篇:读《智敏上师书信集》中关于南怀瑾评论微感
〖学习智敏上师《大乘五蕴论讲记》,颇服其见理之真,读书之广,证悟之深,教法之圆,豆荚师兄知之,因荐我上师的《俱舍论》讲记,堪为平生妙品,当善读。于是上多宝寺网站,将其几乎所有著述讲记,一并请之,昨日刚刚寄来,满满一大箱。急急打开,取其中《书信集》读之,满口生香,夜不忍寐。
上师教理通达,显密兼修,其圆通博大之处,殊非我陋笔一时可记,唯其中有这样一段,心颇共鸣,因以学习:
“N居士之著述,说理不透,往往言之及半,即让阅者自己去参,又知见庞杂,儒墨老庄兼收,阅者获益不多。”
这一段中,因是给其他居士的回书,其间隐去姓名,单一“N”字代替,但以后面评论看出,当是南怀瑾无疑!大德发语,至为谨慎,一般不会轻易谈论他人,这也本属戒律之一。在我学习学诚大和尚留言的时候,每每欲得之,总不能。师父必会以其他语言绕过。譬如有弟子问大和尚对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如今所出现的种种问题之看法,师父巧妙的答道:“名,谤所聚也;利,毁所集也!”点到即止,让人回想无穷!联系正值风口浪尖上的释永信,如何不使人,有如师父一般的感慨,而且,无论善与不善,贤与不贤,其中自有道之所在,足可以让我们自省,成长!
是以在这里见到大德真实而直面的评论,何其难得!不容无记!
智敏上师用N字代替,也或者因属私人信件,为了善巧和透彻的给对方以开示和解答,所以顾忌稍少,因而直接了些。但此“直接”,于我等凡夫来看,也许并不可谓之过瘾!因为我们现在对于中国文化与文字的陌生。其实,在这个貌似人人识字的时代,反倒对于文字的揣摩,不如曾经只有少数人识字的旧时代中,那般珍视和敏感!对于大德和古人用字之道,理解都远!
譬如上师的这段答复,看似没有直接评论,其实,已经隐隐有贬义存焉!何以故?“见理不透”四字,也并非泛泛而说,意在说明南怀瑾证悟不深;而“知见庞杂”四字,更绝非搪塞之词,而在说明其学问与修行不够精纯——学问之道与修行之道略同,学的时候不妨兼收并取,但若到了要出成果的时候,无论是著述,还是度人,必须一归于精纯,当以不同的载体,不同的对象,施以不同的方式,臻入圆通之境,给人以最圆满的答案,而不是掉书袋,炫耀自己学问,丢给读者和他人一大堆材料,然别人去辨析,此不足以为大家、悟者也!
是故最后,不妨一语点破,“阅者获益不多”,则上师生恐对方还不能够明白,即说明了根本!说是“获益不多”,便是不必与读,否则,有那么多足以获益很多的典籍,哪怕领受一句一偈,都可功德无量,消灭罪障如恒河沙般者不度,而非要去读这般“获益不多”的著述呢?此意已经大明矣!
读上师书信至此,因有所感,乃必有所记之,与知者共享。可知天下书籍,不贵乎读了多少,贵在是否精纯;不在乎说理多少,贵在是否深透!学问之道无穷,书籍所在万千,无论您如何的博学广闻,能够舌灿莲花、自圆其说,但于真智者,真悟者,一眼即可辨其有无功力,是真是邪也,学者行者能不自凛?
以南老者,可谓学问优长,教证兼有,而且一生广闻博览,著述等身,且一归于佛理,也曾导人化人无数,且不免此病,何况今世之如汗牛充栋般的伪学者,伪行者乎?何况如我等既无学又无修的狂妄者乎?如何不能深惕于心,以为自戒,故以记之耳!〗
再如元音老人,果戒师也说是野鬼教,那是不对的。心中心法的传承有问题(大愚祖师感普贤菩萨现身,经由普贤菩萨指示,然后他自己去到藏经中查找整理修法,这样是得到了普贤菩萨的加持,却并没有得到传承。或者我保守点说,这个“传承”是不圆满的。如果是由普贤菩萨将灌顶、经续、修法窍诀直接传授于大愚祖师,才能叫得到了传承),教法有问题(大愚篡改了佛经),对此教内大德是有批评的(如智敏上师曾说心中心法是相似佛法,还有别的藏密大德也有过明确批评),并且其传播过程中也存在问题(如传法老师轻率认证学人开悟),但元音老人自己明心见性的证量应该是有的,对此藏汉佛教大德也是有赞叹的,不是野鬼教。
对于妙祥法师和大悲寺及其居士们,可能他们某些方面的认识、做法存在问题,但如一网友说,从妙祥法师的一些开示来看,在根本知见上没有乱,不致于当成邪师、邪教一棒子打死。
笔者转载这篇《依法不依人到底应该怎么做?》,因为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值得初学者参考。这篇文章没有问题,所以我转载过来,但不表示我赞成果戒法师的某些观点和态度。
本来是给想学习佛法的朋友推荐一些入门资料,结果写了这么多,不了解佛教的人可能看得头大。有位想要学佛的心理网站的网友问我,不是说佛门清净吗,怎么这样吵吵嚷嚷的?因为这是肯定会遇到的问题,讲明白更好。打个比方,一干啥都不懂的信佛人,由于他自个儿想像的先入之见,看心理学和心理咨询也是觉得琐碎嘈杂有病,啰里啰嗦,绕来绕去,然后把他们信佛人自己的脑袋绕成一片混乱的,其表现出的众多问题,是真的不净,但就那样纯粹无知和病态的玩意,他们还自命高明清净,反说别人不净。同样的,一个对佛教外行的人,也会由于他自个儿想像的一些先入之见,只听得一些正邪不分、是非不明、糊涂颟顸学佛人的貌似清净和谐善良之辞,而把佛法的讨论、知见的辩正、大是大非的问题当成人我是非、争执吵闹。两个现象是一回事。辨明事理才是真的清净,如这个文章《依法不依人到底应该怎么做?》作者的名字一般:一直很安靜。以上字数虽多,要表达的意思只有一点,不会复杂或吵闹。我也不是冒充懂行的人,这些事情只要入得一点门就会知道的。
看到有人转载这篇文章时,在前面加了个注:“此为一居士所写,有一定的代表性,发上来供大家参考。从此居士的求法历程得出一个结论,大家不要只听果戒法师一个人的讲法,不要只听一家之言。如果还有疑问和疑惑的地方,可以遍访天下的善知识,如律宗道场平兴寺、西安的禅宗道场卧龙寺等正法道场。学法不怕你请教,就怕你不请教,如果只听一家之言,很容易陷入个人崇拜,堕入深深的情执之中而不能自拔。”笔者以为然也。
文中说,〖即使我们不识货,但是可以货比货……依法不依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难……学佛的路还很长〗,笔者同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