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252|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央视 心理访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0-2-15 19:21: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10-2-15 19:28:0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10-2-15 19:35:30 | 只看该作者
心理访谈节目的困境及应对策略
●  石慧敏

  近年来,心理访谈节目在我国电视荧屏上悄然升温。继中央电视台开办了我国第一档以现场个案访谈为电视表现形式的心理栏目《心理访谈》后,上海、哈尔滨、深圳、广州等电视台也陆续开办了《心灵花园》、《心理时间》、《守望心灵》、《夜话》等栏目。心理访谈节目以其对现代人心理状态的关注、独特的节目定位和人文关怀的节目诉求,以及专业化的心理分析和服务,引起了广大受众的强烈关注和社会反响,成为了电视节目的收视“新宠”。

  内涵和定位

  心理访谈节目是谈话节目的一种。谈话节目是把人们私下的谈话搬到电视这个大众媒介上,借助人际传播来实现大众传播的一种传播形式,它是一种一般由主持人、嘉宾和(或)现场观众就一个主题进行讨论或辩论的电视节目形式。①
  心理访谈节目大多定位为服务类节目,和中央电视台《为您服务》、北京电视台《快乐生活一点通》等以往的服务类节目不同,心理访谈节目提供的是心理服务,是为现代人提供心理咨询、解决心理问题的深层服务。

  “升温”的原因

  心理访谈节目在中国电视荧屏上的悄然升温,与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背景和受众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1.适应社会转型期和“情绪负重年代”的新要求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快速的社会变化与发展、繁重的生存与工作压力、无法释怀的心理负担、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各种矛盾、压力、冲突引发种种心理的不适,使人们处于不平衡的亚健康状态,有人形容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因此,关注人类的幸福感、引导人们拭净心灵之窗、远离隐形杀手,就成为对电视媒体工作者提出的新的任务和挑战,心理访谈节目应运而生是“时势造英雄”的必然。
  2.满足受众的心理需要和精神需求
  (1)探究心理。受众在接触传媒时,往往在探究心理的驱使下,对传播内容产生探究、好奇的心理与行为。心理访谈节目的选题贴近性较强,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有关“压力与健康”、“心理”等方面的个案,如讨论夫妻关系、男女朋友关系、父母与子女关系、上下级关系等一些最普遍的关系中产生的心理困惑,这些心理访谈节目中广泛加以讨论的选题,和节目中采用的心理测试游戏等生动的技术手段,很容易引起人们的自然关注和兴趣,从而去悉心观察和探究。
  (2)角色学习和角色扮演。在社会中,每个人都占有一定的社会位置,也有自己所应学习和扮演的社会角色,如母亲、妻子、儿子、医生、教师、工人等,并且一个人可以兼任不同的社会角色。而一个人要在社会中生活,处理好人际关系,就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使之符合角色期待和角色规范。心理访谈节目以其针对性、服务性、贴近性和丰富多样的电视表现手段,为人们学习和扮演社会角色排忧解惑,帮助他们消除社会化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冲突和实际困难。
  (3)得益心理。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往往就带有满足个人需要的得益色彩。从心理谈话节目里有相似经历或能产生共鸣的故事中,可以帮助受众认知自己的情绪、心理和行为,并能够给予适当的方法和建议,受众便可以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社会环境,获得较为和谐的人际关系。
  另外,心理访谈节目当中出现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如心理测试,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受众关注自我心理状态、希望了解自己、揣摩自我的强烈需要,因此也大受欢迎。

  困境及应对策略
  讲述个人隐私,进行心理测试,接受专家意见,是目前大部分心理访谈节目必备的“三部曲”。而趣味心理测试的环节,在不少情感类和娱乐类节目中也大行其道。而它们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也存在着一些显在或隐性的消极影响,一定程度上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1.心理访谈节目面临的瓶颈和困境
 (1)隐私权保护问题。有专家指出,美国有法律规定,医生不能公开病人的隐私,所以在电视上直播医生跟病人的对话,应该是不可能的。而从专业的角度上讲,这个接受访谈的人今天在这个状态中同意上电视,但是在未来这个节目会对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不可控制、不可预期的。虽然心理访谈类节目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来解压,但是牺牲这个节目中的个案来满足大众,本身也是不对的。②
  (2)专业标准问题。目前,中国的心理咨询行业还处于发展阶段,有些电视心理类节目上所进行的心理测试,其实并不能作为评价的标准。比如说关于内向和外向的测试,中国和日本的量表以及标准就是不一样的,另外,诸如时代、文化背景和个人不同的生活状态的差异等因素,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另外,专家指出,心理是容易接受暗示的,有些时候,不要轻易相信娱乐性的测试所给予的答案。比如说,根据一些测试,就可以判断出丈夫有没有外遇,遇上那些比较容易接受心理暗示的人,往往会对号入座,对丈夫疑神疑鬼,没事情的也搞出一些事情来了。③
  2.应对策略
  (1)以“深切的人文关怀”为基准点。心理访谈节目是电视节目,而并非心理分析课程。所以电视手段的运用、个案的小角度切入是它的一大特色,否则就会陷入枯燥乏味的误区。如何在提高观赏性的同时,不侵犯隐私权,是电视工作者应考虑的重要问题。深圳电视台少儿频道的《守护心灵》采取了演员演绎真实个案的“模拟拍摄”的方法,还有一些对声音和画面的技术性处理,都是对于当事人隐私权的保护,体现了浓浓的人文关怀。
  (2)做好荧屏“把关人”,谨防心理伪专家。由于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心理类电视节目比内地早近十年,因此积累了相当数量的优秀的荧屏心理专家,这些人自然成为内地新兴心理电视节目的搜索目标。但是,由于经验缺乏,内地电视人在选择专家时,很容易被口若悬河的“伪专家”们蒙蔽。而符合“如果是大学里的专家,他一定要具备心理学教授资格;如果来自医院,则必须有心理学资深医师资格或是全国心理咨询师培训资格”等标准的专家,才可以在电视心理访谈类节目“开讲”,保障节目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注释:
  ①石长顺:《当代电视实务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41页
  ②③吕玫:《遇上心理症结,你怎么处置——给你的心放个长假吧》,《新民晚报》,2005年10月2日

  (作者为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新闻传播系教师、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博士生)

  来源:青年记者2008年12月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10-2-15 21:13:19 | 只看该作者
帮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10-2-16 08:51:51 | 只看该作者
帮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10-2-16 09:29:56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节目我也喜欢。长期以来基本没有放掉过。
每天播两次。白天错过了又看晚上。
十二台的节目除了电视剧外,基本我都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10-2-16 10:34: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10-2-17 11:28:2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10-2-17 19:33:2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5-1-11 12:37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