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988|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母爱有时是毒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0-1-14 02:13: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凤凰卫视戳穿杨元元事件真相(图)
[size=-1]
[size=+1][size=+1]天涯杂谈』凤凰卫视戳穿杨元元事件真相(图)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1783880.shtml作者:偷听高潮 提交日期:2010-1-10 14:20:00 访问:539214 回复:2956
     CCTV《大家看法》:杨元元这三十年



母爱是世界是最伟大的字眼。可您见过这样的母爱么?她就象一棵小树上缠着的粗藤,从孩子刚出生时,她就相拥着他们百般爱抚,缠绵不休,可孩子一天天长大了,她还死死地抱着他们,用自己的浓荫死死地罩住了他们,她以为这是对孩子最大的爱,但她却从来意识到,自己这种自私的母爱,原来以侵蚀孩子的成长空间为代价的,因为她的浓荫,孩子们远离了必需有阳光和水份,因为她不停的缠绕,让小树只好拼命挣扎,直到喉管被勒得无法正常呼吸...
  
  突然产生这种感觉,应该感谢石述思先生。是他在距离上海海事大学的女研生杨元元去世已经一个月之际,写出那篇被推荐到浪首的《为什么那么多人认为杨元元自杀是咎由自取?》一文,重新使杨元元事件掀起轩然大波,并使原本同情杨家不幸遭遇的我,在网友们对此文的强烈批判驱使,产生了想了解事件真相的强列愿望,收看了网上所有与杨元元有关的视频, 尤其是香港凤凰卫视的“社会能见度”对杨元元的母亲望瑞玲的采访,才得出这样与我的初衷相反的可怕结论。我甚至有点怀疑,那位身为公众人物的石述思先生,他是否真的同情杨家?还是象别人所说的“有意在利用杨元元事件炒作自己”?否则怎么会这样来帮杨元元母亲的“倒忙”呢?
  
  可以说,凤凰卫视的这段视频颠覆我心目中原先对杨家人弱者形象的所有认知。
  
  一直以来,在起初的报道带给我们的印象中,杨元元是个绝对要靠贷款维持生计否则就活不下去的贫困生,是一个无论自己都难都不愿扔下孤苦老母不管的孝顺孩子,而杨母呢,则是一个手无分文、无家可归、体弱多病、必须投靠女儿才能生活的孤苦无依的可怜老人,住在女儿的宿舍里不肯走完全是被逼无奈。但凤凰卫视的“社会能见度”节目却透过主持人与杨母亲的对话告诉我们的真相,却足可以令任何善良的人们瞠目结舌:
  
  原来杨元元可以不当贫困生的,在本科毕业的八年内,她曾考取过枝江和广西北海两个城市的公务员,只因母亲不喜欢小城市就放弃这两次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后来又多次考研才进了母亲梦想中的大上海。她之所以带母住校,也只是因为自己受惯了母亲的照顾,怕离开她之后会难以生活。杨母也不是什么手无分文、上无家片瓦的可怜老人,而是一个不甘寂寞的女强人,她每月享受着当地的医保和原单位900多元的退休金,原来的工厂虽然搬迁了,她虽然买不起新房,还是可以继续与其他职工分之一的职工一样住在老宿舍里,只是她不喜欢那穷地方,所以才硬跟着女儿挤进了大学宿舍,为的就是好利用大学生赚钱。还有,她之所以未经允许就赖在上海海事大学学生宿舍70多天不走,理由居然是因为“我们在武大时也这样...”
  
  当看到这位的杨母,面对主持的询问象个成功人士般的在视频上充满自信的侃侃而谈,甚至还时不时地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自得和微笑时,我心里真有一种很强烈的刺痛感:
  
  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啊?女儿选择以那种悲剧的方式离开人世,而从她的脸上却看不到丝毫的悲伤,她从不认为自己是女儿的累赘,还在显摆自己才是女儿的救世主。从专业爱好到人生道路,不管女儿喜欢与否,她就是要用自己的人生目标左右了女儿的一切。我终于明白她那已经30岁才上研一的女儿至今为何没谈过一次恋爱?又为何找不到几个能说知心话的同学和朋友?现在想想,有那样一个不识大体的母亲30年来成天形影不离的跟随着,谁又能找到接近她的机会呢?当她与30岁的女儿挤在宿舍那张狭窄的床上时,难道就没有想过,自己挤占的岂止是女儿的一张床,简直就是剥夺了女儿的空气和养份,扼杀女儿的情感与人生的发展空间啊!换言之,不正是这位母亲用自己无休止的奢求,绑架了女儿的一生么?
  
  更可悲的是,当央视“大家看法”的记者问:时至今日,你是否后悔当初对女儿去上海的安排?她想到的不是女儿的可怜,而是一个市侩的经济帐:“划不来...”,听到这里,我彻底对这位的母亲无语了。我在想,这不就是一种典型的“藤缠树”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10-1-14 08:55:08 | 只看该作者
……居然还有这样的妈阿。。原来她生孩子只不过是不断满足自己欲望的工具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10-1-14 11:36:35 | 只看该作者
哎。收藏。我妈比他妈还tm厉害。过段时间打算找医生看看。可是没去过,出门也困难。看个医生也难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10-1-14 15:46: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ewfaust 于 10-1-14 16:12 编辑

在我们的文化下,90%的人没有断奶,90%的人很幼稚. 在我们的文化下,父母取代了基督教上帝的位置在左右子女的生活. 传统文化宣扬了不断的母子情,其实是建立在反对人格独立的立场上的. 一个不存在的上帝就已经很折磨人.一个活的上帝,可以对你发号施令,可以利用你的精神弱点控制你,可以随时让未成年的你尝试到爱的饥渴, 其实更可怕.......

以席勒的《阴谋与爱情》为例。问题不在于万恶的贵族社会,不在于社会不平等,而在殉情的平民姑娘露易丝身上。贵族之子斐迪南那方面的成长比露易丝成熟。他敢于冲破父亲的权威无视父亲安排的权贵亲事去爱露易丝。而露易丝却不愿意冲不破与父亲的市民联合。斐迪南试图接受露易丝的市民生活,是露易丝的父亲排挤斐迪南进入他们的生活圈。露易丝选择了服从父亲。这种冲不破的父女关系决定了女儿没有自由选择生活的可能。她也不想自由选择。

这个事例也是同理。

其实80%的中国父母,尤其是母亲是依靠子女的,不管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尤其是精神上。所以我们的主流媒体作品也不自觉地美化这一点。很多被推崇的言论和美德,从心理学上来看,都是不成熟的。可是极少有人认识到。我在学森田和家庭心理学之前也十分茫然。

李子勋对单身母亲养大儿子的家庭模式写了这么一段话:
 一个女人带着一个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在没有老公的干扰下,极易形成一种深度依恋与亲密,甚至是一种共生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一个丧偶却为孩子不再去爱的女人,就更为可怕,因为一切爱、情感、情绪,甚至生理需求都必须也只能从孩子那儿获得。这样的母子关系没有边界,没有禁忌,也就自然产生一种排他性。这样的关系多少有种病态的意味,但很可能掩藏在文化颂扬的那种孝顺的正面标签里。很自然地那个男人会想,我母亲为我做了那么多,牺牲了那么多,我也要如何如何……其实,一个为了孩子不再去生活的女人,不是为了孩子,而是为了自己,面对一个弱小的孩子她自如地获得优越感,被需要感,重要感,甚至不能被拒绝的爱。(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6481050100eiew.html

这是个极端情况。再推广一些,就是杨元元的家,她的妈妈有两个孩子。

80%的母亲依靠孩子。好在大多数的家庭结构上是正常的:父母双全,存在一种双向约束,有一定的经济能力不必使家人生活在人性的边缘上。否则不得了呢。

其实我的妈妈也有点疯疯颠真的,因为她有一个形同虚设,无胜于有的老公。如果不是因为我们的家还不像杨元元那么穷,恐怕我也变成了杨元元。因为姐姐读书不太好,妈妈把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才30出头,她就说自己老了,不用再打扮,也几乎不参加单位组织的旅游,理由是我们离不开她。自从我们来到世上,就过早地接过她的生活这个重大的历史使命。我的精神压力可想而知。可是周围人不觉得,她在单位上是有名的贤惠能干注重教育。她也为此相当得意。我又偏偏还有点小小的天赋从小不怎么努力都成绩不错,还有点艺术天赋,很小就在各种绘画和书法比赛中获奖。15岁的时候拿了全国第一,把她美的。。。。

然而造化捉弄人,小时候听话的孩子,如果他还有能力长大,那么他一定是不听话的。一般的孩子在25岁以后会结束青春期叛逆回归父母。而我这个青春期不懂得反抗的乖孩子,在25岁以后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

长大以后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摆脱母亲的苦肉计圈套,不许她在精神依靠我。不许她无故给我打电话,不许她催我结婚,不和她商量家事,因为那已经不是我的家。

我有自己的生活,要愁自己的饭碗,我的烦恼是她解决不了的。我也管不了她这么多。不按照她的道德标准明媒正取的结婚,而是和朋友一起生活在我们想待的地方。我取得多少的成绩或者失败都不准她过问,不回家陪她走亲戚当她炫耀的工具,更不会从国外给她买各种礼物,也不去理睬那个精神更疯狂的父亲。父亲太难搞,完全超过我的能力,需要专业的精神专家来解决。这种麻烦还是躲掉的好。在亲戚之间我不要这个面子,生活自然就轻松很多。

按照上一代人的要求来,除非你是神童搬个诺贝尔奖回家或者当宋美龄风光无限,否则你就满足不了他们的理想、欲望和虚荣心。你不是神童,不能飞黄腾达,却非要想以己之力让父母幸福,那简直是做梦,这样一来二去,可不就把自己逼疯了逼傻了。

妈妈们的要求太高了:你必须能干,必须过得比别人好让人羡慕,你还必须有异性魅力25岁左右风光结婚,必须有旺盛的生育力30岁以前风光添丁,你必须有钱给他们换房子换家具。。。。你必须对她们无限感恩,年年过年回家成为她的工具在亲戚中间到处展览,另外,你的家最好是她的旅馆,她可以随时来。她要过来给你带孩子,给你的小家添麻烦,你还最好是要无限感恩,最好有金钱上的表示。孩子被她带以后最好是亲她,而不是亲你,这样她可以借助小孩进一步控制你。总之,你的一切,最好打上她的烙印,成为她的作品,而且必须是优秀作品,可以拿来炫耀的那种。。。。

对此,王朔说了几句话:
“我们的父母这一代丧尽安全感,下意识不自觉——个别人故意——把自己的恐惧传递到孩子身上,家庭其实都破裂了但还拿铁丝箍在一起假装完好。老实说,我这一代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能看到这些破裂家庭关系的影响,多少人家演正常的父母其实已经疯了很多年了”(来源:http://www.80075.com/FaZhanZhanLue/20080311/151463-1.shtml

先说到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10-1-14 16:38:58 | 只看该作者
newfaust洋洋洒洒, 思路清晰,文笔流畅,入木三分,读了过瘾!!!
想到你专门从千里之外来西安听我的课,至今我还很感动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10-1-14 19:30:07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了  深思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10-1-14 21:25: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深海 于 10-1-14 21:30 编辑

    这类“妈妈”,在“母亲”中占多数?还是极少数呢?

    对于我们而言,是积极的事物更易于帮助自己,还是深挖负面影响呢?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不是吗?


    别介意,只是我太爱我的母亲了!理解万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10-1-14 21:30: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ewfaust 于 10-1-14 21:41 编辑

这里做一个小小的精神分析:为什么杨元元梦想学法律,而且是在海事大学学法律而不是在名副其实的政法大学?对海的向往是不是也是对自由向往的一种曲折表达?只是这种愿望太微弱。

谢谢施老师表扬。没想到您还知道我是谁 我以为已经消失在您的视线。。。。。

我下周末又要来西安参加李子勋的培训。这里还是要谢谢施老师向我推荐李子勋,很有趣。心理学书多如牛毛,能看的不多,谢谢施老师指点捷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10-1-14 21:37: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ewfaust 于 10-1-14 21:48 编辑

7# 深海

正面负面都应该看。实际上,森田是积极的,他相信人的能力,主张实践改变性格。

爱妈妈没问题,可是如果爱的代价是自己的生命、自由,成长、对未来的选择,那就有问题了。如果这种爱的结果是一种没有边界、挤占个人生存空间的行为,那就是反人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10-1-14 22:04:23 | 只看该作者
    这类“妈妈”,在“母亲”中占多数?还是极少数呢?

    对于我们而言,是积极的事物更易于帮助自己,还是深挖负面影响呢?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不是吗?

    别介意,只是我太爱我的母亲了! ...
深海 发表于 10-1-14 21:25

这类“妈妈”肯定是少数了,每个父母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但像文章里那样的绝对是极少的。。那已经不是母“爱”了。

PS:同意9楼newfaust的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10-1-14 22:59:39 | 只看该作者
每个人都受制于自己过往的成长背景,在杨元元那里,她妈妈是施暴者,在杨元元妈妈那里,她本人又何尝不是受害者呢?人的天性都不会以伤害自己的女儿为乐趣,但她经历了什么,以致于扭曲了自己的心呢?谴责别人永远无助于事,唯有在自己意识到的时候,尽自己所能来为自己做到最好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5 20:39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