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1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目前大学生的职业心理状况(转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4-6-20 21:41: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目前大学生的择业心理状况
(一)、大学生的择业认知状况
  大学生的择业认知心理指的是大学生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对自己、对职业,对社会与择业有关事物的认识、了解以及选择职业过程中的推理与决策。大学生的择业认知理对选择职业有着重要的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通过有着调查资料分析,目前大学生的择业认知状况有以下一些现象:
  一、是大学生自我评价较高,客观上不能全面认识自己,同时缺乏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择业能力并不了解。
  二、是大学生对职业的了解存在着局限性和片面性,缺乏全面了解职业的渠道和信息。所谓职业,就是在社会分工基础上形成的能使他们获得较为稳定的经济收并需要特定的行为规范和知识技能的连续性活动。职业具有规范性,其规范包括正式职业规范和非正式职业规范。正式职业规范包括职业道德规范、各种规章制度、规定说明。非正式职业规范是对求职人员的一个隐性潜在要求,'包括衣着装饰、礼仪习惯、劳动素质、就业意识等方面的要求。如果求职业者都能熟悉多种职业规范,显然可以把握许多就业机会。而大学生在毕业之前其社会经历主要是在学校,因而了解职业的机会和可能性委小,直接的亲身感觉就更少了。多数学生对职业的认识仅靠他人的舆论,因此,什么职业"热"就向往什么职业,这种现象在大学生中具有性。
  三、是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存在着较多的想象成份,对影响择业的因素认识不足。大学生受年龄和阅历的局限,对社会的了解没有全面、实际的体验,因此,在择业的思维认识过程中,对社会的就业形势、就业环境、就业政策等缺乏全面、正确的了解。有的把社会想象的比较美好,对社会的复杂民政部及影响就业的因素知之甚少,因而其个人的择业期望值往往偏高,脱离了社会的实际需求:有的把社会不利于择业的因素看得太重,并且以点看面,进而认为社会太复杂,择业很困难。造反到理想职业就更难;还有的同学既对社会无全面了解,但也没有对社会明显的偏颇认识,这类学生既看不到有利于就业的社会因素,也不了解不利因素,因而在择业认识方面是随大流。
(二)大学生的择业心态
  大学生的择业心态是批大学生对于职业选择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
  一、是大学生的择业意识普遍增强。高校实行"双向选择"的毕业生就业制度使得在校大学生对就业问题表现出积极的关注。具体表现在关注的程度强烈、内容广泛、形式明确、择业时间提前。在八十年代后期,毕业班的学生在离毕业两三个月的时间才逐渐关心毕业去向问题。九十年代初是最后一个学期才开始关注毕业去向。而近几年不仅在最后一学年甚至在入学就开始关心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年级越高,关注的程度越强烈。他们不仅想了解就业政策、规定,而且很关注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形势、对专业的需求状况、各类职业的基本情况,以及如何准备参加"双向选择"等具体内容。
   二、是大学生的择业期望呈现多种矛盾。在就业制度上,既愿意走向人才市场,又希望政府能保证就业,现在有不少大学生对"祖国需要就是我的志愿"的意识也很淡薄。认为在就业问题上,应该无条件、无限制地让毕业生走向人才市场,通过双向造反来满足自己的择业需要和职业兴趣,而不应有任何约束和限制。同时,也有部分学生还希望国家和政论应有保护措施,即如果选择不到就业单位,国家还应安排就业,不能出现大学生的待业现象;在择业竞争意识上,既想主动竞争谋取理想职业,又担心竞争失败,遭受挫折。多数同学都城有积极主动的竞争意识,想通过个人的努力获得理想的职业,但同时也有不少学生对凭自己的知识、能力在社会上进行择业竞争缺乏足够的信心。还有的大学生认为社会还未形成平等的竞争机制和环境,因此既想积极竞争又担心不能公平竞争的心理现象比较突出;在专业与职业的关系不,既想发挥专业特长,又有放弃专业,准备改行的心理准备,而准备改行的学生除了兴趣发生变化的原因外,更主要的是受社会对不同专业的需求量不一样的影响;在择业环境中,既反对拉关系、走后门等不正之风,又积极找关系、托人情,希望能找到好的接收单位。由于社会用人制度的不完善,现在还存在?
(三)大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
  大学生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对某种职业形成的于自己有用或无用,重要或不重要,是好或不好,是有利或无利等等的较稳定的评价,就构成大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
由于每个学生的要求不同,思想观念、生活阅历、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同,其择业价值取向也存在着差异。从大学生群体来讲,因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等原因也会出现择业价值取向的不同。根据调查资料分析,当代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是在价值主体上个人取向增强。当代大学生在职业追求上更多地看重职业的个人价值,很少考虑职业的社会价值。大学生个体更多地考虑自身的利益,而很少考虑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结合,这是价值取向上的一种失衡,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
  二、是在价值目标上注重经济价值。毕业生在择业时,把经济收入因素放在重要的位置,而对未来专业知识的发挥却看得较轻,甚至不顾,这反映出大学生在择业价值取向上首先追求经济利益。
  三、是在地域选择上,普遍向往经济发达地。仅教育部所属高校到深圳就业的就达两千多人,比重8年增加了一倍。
  四、是在对行业的选择中,尽管对行业选择上可能因各地经济发展状况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别,但总的标准是大都把经济利益个人发展、社会地位等几个方面作为重要因素来考虑,这也是九十年代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的最突出的特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11-11-2 18:59:0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7 16:34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