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神和物质之间的交集区域是人类科学十分不发达的区域
所以关于精神上的药物,我想,效果如何是很难证明的,而且有时候效果也只是表面现象,比如,在药物中加入麻醉成分,那么患者的临床表现往往有所谓的"进步",但病根没除的话,总有一天会回到原点....又比如,在商业市场中,巨大的利润往往使一部分人丧失基本的道德和人格,我承认有的科学家和医生是救死扶伤的天使,但也不乏一些人其实是把金钱放在远高于患者福利之上的.所以,药物的泛滥并不一定意味着药物的高明.大家都知道,心病还需心药医;是药三分毒;另外,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流水线生产的药物不一定就适合每一个人.可以说,种种前提下,对于精神方面的药物治疗,我认为必须更为谨慎与客观.
2.关于西药(中医我就不清楚,可能也差不多),常常是一种救急的措施.因为西药对人是一种强制的调整,所以势必会对身体带来副作用.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当一个人用西药去治疗鼻子,结果鼻子是没事了,但这只是表面上没事,可能问题会从耳朵上冒出----所以,普遍的医学,仅仅是从表面的临床效果来判断,但这种效果和人本身的情况具有一定的误差.在精神方面,这种误差就会超出可以接受的水平,因为人的感觉是很微妙的,临床的判断根本是肤浅与难以真正介入的,所以患者实际的治疗情况,我们不能单凭医生的论据和表面现象来判断,而要根据患者本身的感觉和长期的判断---但患者可能也不一定有这样的能力,或者会"当局者迷"(这里旁观者也不可靠)----所以这里就隐藏了很多的误差,而患者往往本身就是"病急乱投医"或者"侥幸心理",往往会失去自己的主见和自信-----所以,我觉得如果说感冒发烧吃药是清理之中,那么精神方面,用药就很难说的准了.
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我认为精神上的药物应该也从精神领域找,比如科学,艺术
然后加上生活本身的纪律或者节奏,体力活动或者环境交流或者一种生活历程.
这样才可能适当地改变一个人的固有想法,认知,观念,感觉和判断,潜意识和意识,情感,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