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5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认识疾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4-5-5 19:51: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焦慮症-最突出的症狀是精神及軀體的焦慮反應,但卻往往無特別可
理解的原因。
急性焦慮症患者,表現極度緊張、憂慮、心跳及呼吸加速、出汗、噁
心嘔吐、腹瀉,更嚴重時會感到煩燥不安、瞳孔擴大、感到已瀕臨死
亡或將要「發瘋」。
慢性焦慮症患者,主要表現一般焦慮症狀,或會持續幾個星期,經常
覺得緊張、疲倦、神經過敏,精神無法集中,常因些少事情而此忐忑
不安。

抑鬱躁狂症
部份患者只有抑鬱症,另一些則會兼有抑鬱與躁狂症,不規律地交替
發作。


抑鬱症:

悲觀、缺乏自尊與信心、過度內疚;
精神不集中、善忘、思考緩慢;
失去活力、不願做任何事;
厭食、失眠;
有自殺念頭。


躁狂症:

長期情緒高昂、過度活躍;
多話、舉止輕狂、不切實際、好花錢;
自覺精力過人,毫無睡意;
自尊膨脹;
煩燥易怒;
不能專注,一件事情未完成又要開始另一件工作。


精神分裂症:
陽性(或急性)病徵有:
思想紊亂

思維不連串、缺乏邏輯性;
常有妄想或妄信,以為自己遭人迫害、監視或控制等。
感覺紊亂

常有幻覺,會聽到、見到或嗅到一些並不存在的事物。

情感紊亂

對事物的情感反應不適當。
行為紊亂

動作呆板、重覆; (包括重覆貼文於網路上)
有古怪行為或姿態。

現代人共同的苦悶與不安

------------------------------------------------------------
--------------------

「許多去找心理醫生的人其實並沒有真正的病,他們
沒有外表的症狀,亦不瘋狂,親友們也不覺得他們
有病。他們患的只是『生活上的困難』。」

──Erich Fromm

很多生活於現代社會裏的人,雖然已經不必再為生存而掙扎,亦
無須為基本物質生活而憂慮,但卻依然時常感到苦悶與不安。為甚麼
呢?主要原因是心靈出了毛病。

另一類「心靈疾病」

一般所說的「心理疾病」,多是指精神分裂症、抑鬱躁狂症、焦
慮症、強迫心理症等精神病。雖然目前精神病患者有愈來愈多的趨勢
,但在現今的人類社會裏,患病者仍然只佔少數。換言之,大多數人
並沒有被視為患上心理疾病。可是,沒有被視為患上心理疾病的人,
是否就真的擁有健康的心理呢?

試想想,假如我們時常感到空虛、寂寞、煩躁、緊張、憂慮,對
學習沒有興趣,對工作提不起勁,人際關係疏離淡薄,覺得生活毫無
意義,縱使在家人、親戚以及朋友看來,我們並沒有患上任何精神病
,但我們的心理真的可以說是健康的嗎?

其實,我們大多數生活於現代社會裏的人,在心理方面總或多或
少有「病」,只不過有些人自覺,有些人不自覺罷了。當然,這種「
病」並不同於一般意義的精神病,一般精神病多有明顯的外表症狀,
情況較為嚴重,而這種「病」比較輕微,主要只是內心感到苦悶與不
安,亦即是無法獲得喜樂和平靜的心境。換句話說,雖然我們每天仍
能如常地上學、上班或在家中料理家務,但總覺得生活無精打采甚至
死氣沈沈。這就是某些心理學家所說的「生活上的困難」了。相對於
一般意義的精神病來說,這種「病」可說是另一類「心靈疾病」。

扭曲的心態

這類「心靈疾病」雖然沒有明顯的外表症狀,但其實是有毛病的
,那就是各種扭曲的心態。只要我們對自己真誠一些,以下的心態是
不難覺察的:

一、自以為是:偏執己見,對於不同的見解,並不理會。
二、自私自利:凡事只考慮自己的利益,既怕吃虧,又貪便宜。
三、貪心貪婪:要把各種喜愛的東西據為己有。
四、自輕自卑:太著意於自己的缺點和弱點,無法放下。
五、過份內疚:常因未能達成目標或理想而深深自責。
六、自憐自戀:眼光只集中在自己的身上,自我陶醉及憐惜。
七、過度自尊:要求周圍的人尊重自己,半點也不肯降低自己的
尊嚴。
八、貪慕虛榮:貪圖表面的風光和別人的讚美。
九、驕傲自負:過份看重自己的成就和優點,看不起別人。
十、自誇自大:對自己估量過高,自我膨脹。
十一、眼紅嫉妒:不能容許別人勝過自己,深生妒忌。
十二、心胸狹窄:無法寬恕別人曾對自己的傷害,耿耿於懷。
十三、仇恨怨毒:對別人深懷恨意,並有毒害之心。
十四、自我封閉:恐怕跟別人作真誠的交往,寧願退縮到「自
我硬殼」之內。

以上只是列出部分我們常有的扭曲心態,並未窮盡。事實上,還
有不少扭曲的心態是非常複雜甚至難以理解的。不過,單就上述那些
扭曲的心態來說,就足以使我們感到空虛、寂寞、孤單、煩躁、緊張
和憂慮了。顯然,如果心態扭曲得愈厲害,那麼苦悶與不安的感受就
愈強。

「心病」的總根源:「我念」

不論哪一種扭曲的心態,它之所以形成,背後都有一個總根源,
那就是盤踞於我們心中的「我念」。這裏所說的「我念」,簡略而言
,即是自我中心;嚴格點說,即是指「有一個跟他人他物隔離甚至對
立的自己」之心念。我們只需對那些扭曲的心態稍加反思,就很容易
發現「我念」的蹤影。

我們試想:
為甚麼做了一件很成功的事情後,當跟朋友相聚時,很希望別人
提及那件事呢?到底虛榮心背後有沒有「我念」?
為甚麼當與別人爭辯時,即使明知自己理虧,但由於對方盛氣凌
人,因此無論如何也要撐下去呢?到底自尊心背後有沒有「我念」?
為甚麼跟一班無論在學識和社會地位都比自己高的朋友一起時,
會感到自慚形穢?到底自卑感背後有沒有「我念」?
為甚麼與朋友一起投考大學或申請職位,結果朋友成功而自己失
敗,會生起妒忌呢?到底嫉妒心背後有沒有「我念」?
為甚麼到銀行提款,明知銀行職員給多了錢,也佯作不知?到底
貪婪心背後有沒有「我念」?
為甚麼跟一班無論在能力和身份方面都比自己低下的人一起工作
時,會隨意指使以及瞧不起別人呢?到底傲慢心背後有沒有「我念」


很明顯,在那些扭曲心態的背後,全都潛藏著「我念」。其實,
那些心態全都是為了滿足「我」或在滿足「我」的過程中遇到挫敗而
產生出來的。如果全無「我念」,又怎會有虛榮、貪婪、自卑、妒忌
等等心態呢?

名利社會與激烈競爭

不管「我念」是否與生俱來,但可以肯定的是,後天環境對加強
人的「我念」產生一定的作用。雖然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成長環境,各
人的「我念」強度亦有差異,但如果從現代社會的整體環境著眼,則
毫無疑問幾乎所有人都會受到社會風氣影響而加強「我念」。

社會風氣主要由社會成員的價值取向或人生取向形成。大體而言
,生活於現代社會的人普遍有以下的價值取向:人要不斷「向上爬」
,以求取個人的成功。而所謂「成功」,主要是指名成利就。一旦有
名有利,不僅可以享受到豪華舒適的物質生活,而且還可以贏得別人
羡慕的眼神。

以上就是一般現代人的人生寫照。雖然許多人口裏不說,但心底
裏卻暗中信奉那套「向上爬」人生觀。一個人自幼就在這種社會環境
下成長,經過長期潛移默化,到長大後,很自然就會成為「向上爬」
人生觀的信徒,因而再也看不到還有其他人生出路了。

顯然,上述那種「成功」不是人人可得的。事實上,有人得到就
意味著有人得不到。於是,人與人之間便展開激烈的競爭。社會上更
流行「只有競爭才有進步」的口號。其實,我們只能說,只有競爭才
能贏得那種「成功」──名成利就,但不能說,一切進步﹝例如學問
、品德方面﹞都非透過競爭不可。然而,在現代社會裏,大多數人從
幼年時起,不管什麼,全都投入激烈的競爭之中,接著延申到成年,
甚至一直到老死為止。試想,長期在這種充滿競爭的社會環境下成長
和生活,又怎會不加強「我念」呢?

不錯,在名利競逐場中,成功者往往會獲得一定的滿足感,而失
敗者多會感到沮喪和鬱結。可是,不論成功或失敗,由於「我念」不
斷加強,因此兩者的心態都會愈來愈扭曲,而伴隨著扭曲的心態而來
的苦悶與不安,也愈來愈嚴重。

「向上爬」──適可而止

既然爭名逐利會加強「我念」,這是否意味著我們要立刻放下名
利呢?我認為,對於我們這些長期生活於追求名利的氛圍中的人來說
,要一下子完全放下名利,亦即是要一下子完全改變以往的價值取向
或人生取向,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一個較為切實可行的做法是:並
非不求名利,而是適可而止。詳細點說,包括以下幾個重點:

第一,當我們追求名利時,要對自己絕對真誠,切不可一面欺騙
自己說:「我絕非爭名逐利之徒。」而另一面卻醉心於名和利。
第二,儘管求名求利,但仍要顧全「起碼道德」,即不可為達目
的,不擇手段。換言之,要做到:求名依正途,賺錢依正路。
第三,即使追求名利,但並不輕視其他價值。換句話說,除了肯
定名利價值外,同時亦能夠肯定人世間還有真、善、美、情等價值。
第四,到了基本生活問題得到解決,即生存不再受到威脅和基本
物質生活需求已得到滿足時【1】,就應慢慢轉移重點到改進自己的

靈品質上去,而不應永無休止地投入追逐名利的旋渦之中。

有些人為了生存而掙扎,為了滿足基本的物質生活需求而奮鬥,
當然就無暇進行精神修養了。若於此時對他們談論改進心靈品質之道
,則未免不切實際甚至只是在說些「風涼話」。可是,如果我們的基
本生活問題已得到解決,但仍然為了未能達致一般人所謂的「成功」
而悶悶不樂,那就未免太愚蠢了。

有些人今天無論在知識技能以及經濟收入方面都比以前增多了,
但依然不快樂,甚至比以前更不快樂,為甚麼呢?主要原因就是當生
活的基本問題得到解決之後,仍然不去關心精神修養的事情,仍然繼
續順著社會風氣而不斷「向上爬」……。

試想,到我們有了一定的生活基礎後,還不嘗試努力去改進自己
的心靈品質,從而提升自己的生命境界,依然跟隨社會潮流而浮沉打
滾,或者只是無無聊聊地過日子,直到老死,是不是很可惜的呢?

心靈的淨化

一般現代人當身體有病時,多會求醫診治。可是,當心靈有「病
」時,卻往往不加理會。然而,對於一個人的幸福來說,身體健康固
然重要,但心靈健康亦同樣重要,甚至似乎更為重要。假如一個人的
內心充滿了自私、貪婪、嫉妒、自卑、虛榮、小氣、仇恨等等「心靈
垃圾」,即使他得到奢華的物質生活享受,也難以真正快樂起來。反
之,一個理性清明、心地善良、寬宏大量而又意慾溫和的人,雖然沒
有富裕的物質生活,只要基本生活問題得到解決,便能快快樂樂地過
日子。這裏的要點是:當我們的生存不再受到威脅以及基本物質生活
需求得到滿足之後,能否快樂地生活,主要就決定於我們的心靈品質
了。

以上其實是很明顯的道理,但許多精於利害考慮的現代人卻似乎
沒有留意。為何會如此呢?大概因為我們一般人的心神往往只向外奔
馳,而很少向內作真誠的反省,即使內心感到苦悶不安,也多未能覺
察到那是心靈出了毛病。反之,為了排除苦悶與不安,依然向外尋求
出路,例如:不停地應酬、不停地交友、不停地逛街、不停地購物、
不停地看電影、不停地看電視、不停地聽歌、不停地大吃大喝、不停
地賭博、不停地濫交、不停地吸毒……。可是,這些「活動」一旦過
後,苦悶與不安之感又湧上心頭。

想徹底解除苦悶與不安,獲得喜樂和平靜的心境,根本的辦法是
改進心靈品質,使扭曲了的心態恢復平正。換言之,就是要淨化心靈
,把「心靈垃圾」清除乾淨,讓心靈恢復清明開放的狀態,而淨化心
靈的關鍵就在於減除「我念」。當然,要減除「我念」並非一件容易
的事,因為那不僅與社會潮流背道而馳,而且是違反我們一向的「習
性」的。

注釋:

【1】基本生活問題主要是指生存問題和基本物質生活需求問題。當
然,要替
「生存不再受威脅」和「基本物質生活需求得到滿足」下嚴格
的定義,
是很困難的。因為即使我們提出了標準,但還可以追問標準的
標準,以
至標準的標準的標準。不過,大體而言,當我們不必像原始人
一樣與周
圍的猛獸搏鬥,亦不受炮火戰亂威脅,也沒有受到政治、宗教
等等迫害
,即使偶爾有病,也算是「生存不再受威脅」了。另外,只要
我們吃得
飽,穿得暖,有穩定居所,就算物質生活並不富裕,也可說
「基本物質
生活需求得到滿足」了。

常見的精神病種類



精神疾病可以簡單的分成嚴重精神疾病、輕型精神疾病以及兒童青少
年好發精神疾病幾類。嚴重精神疾病包括有精神分裂病、情感性精神
病(包括憂鬱症、躁鬱症)、妄想症以及器質性精神疾病等﹔輕型精神
疾病常見的包括有輕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畏懼症、心身症、恐慌
症等 ﹔兒童青少年好發精神疾病問題則有自閉症、過動症、行為規
範障礙及情緒障礙。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04-5-11 15:51:5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23 09:44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