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1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情感性精神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4-5-5 19:50: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情感性精神病

1.前言

憂鬱症狀的歷史沿革甚早,在舊約聖經即有描述,荷馬的史詩Iliad
也有記載。在西元前400年,Hippocrates即用mania和melancholia這
兩個名詞來描述情緒障礙,至今仍為吾人所使用。由於情感疾病中的
憂鬱症之盛行率甚高,故影響也甚大。舉例來說,根據聯合國世界衛
生組織以DALY(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為指標,估算全
球性疾病負擔(global burden of disease)之報告指出,單極性憂
鬱症將在公元2020年成為全世界所有疾病中DALY排名第二的高負擔疾
病。也就是說,姑不論死亡率(mortality),光是憂鬱症帶來的失
能(disability)以致病人無法正常生活及工作,就十分嚴重,其影
響層面絕不亞於癌症、感染等疾病。若論及死亡率,則憂鬱症患者之
高自殺率(15%)也十分驚人。這顯示了人的情緒不但左右了生活功
能和品質,甚至也主宰了生死,因此對情感疾病之研究也成為先進國
家之重點項目。

2.躁症發作及鬱症發作

一般而言,主觀的情感感受叫mood,客觀觀察到的情感表現叫
affect。本文所稱情感性疾病即是affective disorder。人的情感有
高有低,當情感過高時即稱為躁,過低時即為鬱,所有情感疾病之分
類便是以不正常的躁、鬱為基礎,正常人也有情感起伏,然其程度及
持續時間都在一定範圍內,若起伏之程度及時間超過太多,則稱為躁
症發作或鬱症發作。所謂躁症發作(manic episode)係指患者之情
緒升高(包括高興、昂揚、興奮或急躁易怒);內在驅力明顯增加
(包括精力充沛、食欲、性欲增強,睡眠需求減少)、思考變快(聯
想多、意念飛躍)、話多(好吹噓、喜爭辯、經常滔滔不絕)、注意
力分散、自信大增(自認為有超乎常人的能力、地位或財富、如高
官、富翁等)、對人慷慨大方(會浪費金錢、買東西送人)、興趣增
加(可能計劃很多,但沒有系統組織,也草率行事)、好動(無法安
坐)、肯冒險(可能魯莽投資或放縱於性行為)等現象,嚴重者容易
有易怒乃至暴力攻擊之行為,或有幻聽、妄想及譫妄現象。發作應持
續至少一週,必須嚴重到使日常的工作和社交活動幾乎完全地中斷。
輕躁症發作(hypomanic episode)與躁症發作類似,但程度較輕,
對日常工作及社交活動雖有明顯影響,但不若躁症發作嚴重,持續時
間至少4天。所謂鬱症發作(depressive episode)恰和躁症發作相
反,係指患者有憂鬱情緒、興趣和快樂感失去(lack of
interest),平時有興趣的事變得沒興趣了;內在驅力降低(包括活
力減退之疲倦感;食慾、性慾減低;睡眠障礙),有時體重會明顯降
低,但少數病人反而會過度進食而明顯增胖。常伴有話量變少,行動
緩慢,有些可以嚴重到變成僵直狀態(catatonic),像木頭人一
樣;注意力減低(猶豫不決,難以下決定);自尊和自信減少;懷有
所謂的cognitive triad,即指覺得自己無價值、無用,對未來感到
無望,對世界一切覺得悲觀;此外也可能懷有罪惡感,當程度嚴重時
會產生罪惡妄想(delusion of guilt),比如認為自己的一個小小
行為對不起別人,乃至對不起全世界。也可能伴有虛無妄想
(nihilistic delusion),比如以為自己的腸子不活動,乃至腹內
空無一物,或是認為房契被偷,財產全無了;由於持有對自己、對未
來、對一切經驗之負面認知,甚至有自殺的意念或行為,尤其是當產
生罪惡妄想時,其危險性更高。另有一種混合發作(mixed
episode)係以躁症與鬱症之混合症狀或兩者症狀迅速交替為特徵,
持續時間至少一週。研究顯示,此型患者對鋰鹽之反應比典型躁症者
差,而對valproic acid或carbamazepine則反應較好。由於此型之存
在,彰顯出情感性疾病之複雜性,以及用類型(category)來作疾病
分類之限制,相較之下,用不同向度(dimension)為基礎來分類疾
病也許更值得被考慮,這一點在多樣性之精神分裂症的分類上也有同
樣的問題。

3.情感疾病之分類

在了解什麼叫躁鬱症發作(manic episode)和鬱症發作
(depressive episode)之後,我們便可以依據其不同之嚴重度和組
合來加以分類。根據ICD-10的分類系統,可以先將情感疾病粗分為憂
鬱症(depres-sive disorder)及雙相情感障礙症(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兩大類,其中憂鬱症,係指只有鬱症而沒有過
躁症發作、輕躁症發作或混合性發作者,大致上可再分為(1)單次鬱
症發作,(2)復發性鬱症,(3)輕鬱情感障礙症(dysthmia),及(4)
未分類憂鬱症。而雙相情感障礙症,係指有過躁症發作、輕躁症發作
或混合性發作之患者,終其一生可能伴有鬱症發作(約占8/9)或完
全沒有鬱症發作(約占1/9)。
會。躁鬱症病患的親屬的罹患率約為一般人的十倍,而且女性高於男
性,近親高於遠親,而躁鬱症的遺傳率高於憂鬱症。

4.鬱症

單次鬱症發作可再分為輕、中、重三種。重度發作者可能伴有下列症
狀:(1)精神症狀(妄想通常包括罪惡、貧窮、緊急災難等內容,聽
幻覺通常是毀謗或譴責的聲音);(2)靜呆、僵硬;(3)「身體性」
(somatic)或灰鬱(melancholic)症狀:包括早醒(較平日睡醒時
間早2小時以上);一天之中早上最憂鬱;明顯的精神運動遲滯或激
動;明顯喪失食欲或性欲;體重減輕(過去一個月體重減5%以上);
對平常喜歡的環境或事件缺乏情緒反應等。復發性鬱症係指鬱症發作
在2次以上,每次之嚴重度可以不一樣,一般認為一旦有復發性鬱症
發作,則便需要考慮長期治療(包括預防性治療),以避免再一次復
發。愈是嚴重的復發性鬱症愈需要高劑量的維持性及預防性抗鬱藥治
療。

5.輕鬱情感障礙症

輕鬱情感障礙症主要特徵是慢性且持久的憂鬱情緒,但從未或極少嚴
重到可符合ICD-10之中度的復發性鬱症發作。通常發病始於兒童或青
少年時期,至少持續2年且2年中不得有2個月以上之緩解期,當發病
於晚期時,常是鬱症發作後之殘餘狀態,且與喪親之痛或其他明顯壓
力事件有關聯。定義上輕鬱情感障礙症雖不會有精神病症狀,但常有
自卑、疲勞、對未來悲觀、對過去沈思,懷罪惡感,心智反應慢等
現,主觀之症狀比客觀之症狀多,比如較少出現明顯的食欲性欲降低
及運動遲滯,社交、職業、婚姻都會受影響。約有40%的重鬱患症同
時也有輕鬱情感障礙症,此時稱為double depression。這個共病
(comorbidity)現象使得此類病人之預後比純重鬱症患者差。有些
研究支持輕鬱情感障礙症是原發性(primary)情感疾病,如病人的
家族史中明顯有鬱症和雙相情感障礙症,病人的睡眠腦電圖和重鬱症
患者類似等。和其它之情感疾病一樣,輕鬱情感障礙症也常伴有物質
濫用,如使用酒精、興奮劑或大麻等來處理其低落之情緒。

6.未分類憂鬱症

未分類憂鬱症包括(1)短暫復發鬱症(brief recurrent depressive
disorder),係指嚴重程度已達重鬱發作,但每次發作之時間不到2
個星期,(2)輕度鬱症(minor depressive disorder):指鬱症發作
為輕或中度,不到重度,但時間已達2星期,(3)經前憂鬱症
(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係指在月經來前一週左右開
始有明顯鬱症發作,常伴有焦慮易怒現象,在月經開始後幾天內恢復
正常,(4)精神分裂症患者之精神病症狀後憂鬱症(postpsychotic
depressive disorder)係指在精神分裂症之緩解期病人可能有鬱症
發作,當程度嚴重時常導致病人自殺。以上四種疾病之效度都尚在研
究中。

7.雙相情感障礙症

典型的雙相情感障礙症,通常第一次發作是鬱症(女性中75%,男性
中67%),共有約1/9的患者一生只經歷躁症而全無鬱症發作。若未治
療則典型之躁症發作持續約3個月,鬱症發作約6至13個月,治療則可
明顯縮短時間。整體而言,雙相情感障礙症預後比復發性鬱症還差,
在初次躁症發作後2年內,有40到50%的病人會有第二次躁症發作,雖
然鋰鹽可延長穩定期,但也只對50到60%的病人有效。而復發性鬱症
在2年內有30~50%會有第二次重鬱症復發,若有預防性治療則復發之
比例減少。當躁症發作時也可能伴有精神症狀(自我評價之膨脹可能
達到誇大妄想及相關幻覺,易怒可能達到被害妄想的程度)。

8.循環情感障礙症

循環情感障礙症(cyclothymia),其特徵是情緒長期不穩定,時而
輕度憂鬱,時而輕躁,但不會嚴重到躁症發作或重鬱症發作。目前遺
傳學的研究顯示其家族史與雙相情感障礙症相關,加上:(1)約有1/3
患者後來會發生重鬱症(此時稱為bipolar II disorder),(2)患者
對抗鬱藥敏感(約40~50%易被引發輕躁症或躁症發作),以及(3)對
鋰鹽的反應率也約60%,故較被視為是輕型的雙相情感障礙症。一般
在20歲前後漸漸發病,造成學業、人際上之困擾,常伴有物質濫用,
部份伴有邊緣性人格障礙。

9.特別的雙相情感障礙症

(1) 季節情感障礙症(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
其鬱症發作都固定在某個季節,最常見的是秋季發作,到春夏恢復,
有些人會在夏季有輕躁或躁症表現。鬱症時病人反而較常有多食,多
眠,好吃碳水化合物之症狀,推測其發作可能和日照不足有關,通常
以照光療法(light therapy)有效。

(2) 快速循環(rapid cycling)發作:
係指在一年中的重鬱發作,躁症、輕躁症或混合性發作達4次以上,
其特點是女性較多,有些與甲狀腺功能低下有關,有些和抗鬱藥誘發
躁症有關,此病對鋰鹽之反應不佳,須用carbamazepine或valproate
為主線用藥。

10.情感疾病之流行病學

重度鬱症的盛行率在不同的調查中有顯著差異。以終身盛行率而言,
台灣低到約1.5%,Beirut則達19%。一般而言,歐美等國較高,終身
盛行率常在4~17%之間。由此可見憂鬱症有文化間之差異。女性比男
性罹病機會大,女男比約2:1,原因並不清楚,可能與諸多因素有
關:如女性較可能表達憂鬱;男女地位不公平,女性承受壓力較大;
男性憂鬱常會飲酒以致只被診斷為酒癮等。平均發病年齡在20到40歲
間,無業、離婚或分居者有較高風險。
  典型雙相情感障礙症之終身盛行率在不同文化中差異有限,一般
推估為1%,可以從台灣的0.3到紐西蘭的1.5%,女男比例為1:1,並
無性別差異,發病年齡在20到40歲間,平均為30歲,社經地位高者反
而有稍高風險,雖然此病也和離婚有關,但離婚可能是果而不是因。
不! 過若以廣義的定義,即涵蓋第一、二、三型雙相情感障礙症,則
其盛行率將大大提高。

輕鬱情感障礙症之終身盛行率約3~5%,和重度鬱症類似,仍是女性和
離婚者有較高風險。循環情感障礙症和雙相情感障礙症類似,其終身
盛行率約1%,女男比為1:1。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和情感疾病密切相關的自殺。情感疾病患者自
殺之終身盛行率約為15%,若加上濫用酒精或精神作用物質,則自殺
率更高。一般而言,女性雖比男性更易嚐試自殺,但男性往往容易成
功。鬱症發作固然會想自殺,但混合發作之患者也可能在同時有誇
大、易怒、及憂鬱等症狀而自傷傷人。整體而言,純綷重鬱症和雙相
情感障礙症之患者的自殺率相當。

11.情感疾病的病因及鑑別診斷

重度鬱症之病因研究可以分為三部份:(1)生物學方面,(2)遺傳學方
面及(3)心理社會學方面。較早之研究較多以心理社會學角度,認為
憂鬱症和早期發展經驗(如父母失和、離異或死亡造成愛的剝奪,或
兒童虐待等)、性格特點(如神經質neuroticism)和環境因素(如
最近之生活壓力,或缺乏社會支持等)有關。在生物精神醫學漸發達
後生物學之病因得到更多之証據,包括一些生物胺的研究(如
norepine-phrine, serotonin, dopamine)及神經內分泌的研究(包
括腎上腺、甲狀腺及生長激素等)。
  遺傳學研究也顯示情感疾病具明顯遺傳性,尤其是雙相情感障礙
症,在同卵雙胞胎的共病率可達50%以上(30~90%),若父母兩人皆
罹此病,則子女有情感疾病之機會可高達50~75%。病人的一等親罹患
雙相情感障礙症的機會在25%以上。
  鑑別診斷方面,由於許多疾病都有類似躁症或鬱症之表現,故臨
床上作鑑別以排除次發性原因是很重要的,特別是有些可治療的次發
病因;比如內分泌方面的甲狀腺功能低下症、庫欣症候群、神經學方
面的巴金森氏症、腦災、藥物方面的降血壓藥物及某些胃藥都可能導
致鬱症之表現。此外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焦慮症及適應障礙症都
可能伴有憂鬱症狀,也須加以仔細鑑別,方能達臨床上有效之治療。
  憂鬱症可能伴有認知功能障礙,當其嚴重時有時和真正的老年痴
呆症很像,稱之為假性痴呆(pseudodementia)。憂鬱症在老年人表
現的半靜呆狀態(semistupor),往往有明顯的精神和運動遲滯現
象,因此老年期之假性痴呆、痴呆症及巴金森氏症三者可以有類似的
臨床表現,加上老年人常有內外科疾病需要服藥,藥物也可能造成類
似巴金氏症之症狀或認知障礙,因此臨床上須仔細加以鑑別。事實上
約有40%之老年假性痴呆患者後來發展成真正痴呆症,而巴金森氏症
患者中也有高達50%同時罹輕或重之憂鬱症。



以下介紹情感性精神病中最常見之憂鬱症與躁鬱症:

憂鬱症

1.憂鬱症的症狀:

(1)情感方面:

情緒低落、容易哭泣、對周遭事物失去興趣、常覺得自己是別人的負
擔、自責、無助、甚至覺得人生無望而有自殺意念或行為。

(2)思考方面:

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

(3)行為方面:

無精打采、說話與動作明顯遲緩、坐立不安,變得不太想動。

(4)身體方面:

失眠或嗜睡、倦怠、對許多事情失去興趣、感受不到樂趣。大部份個
案食慾變差,體重降低,有時會抱怨頭痛、胸悶、慢性疼痛、消化系
統不適等生理症狀。

※當上述症狀,持續時間長(超過兩週以上),並出現明顯的日常生活
功能障礙時,就稱之為憂鬱狀態或憂鬱症。

2.憂鬱症的類型

(1)重鬱症:

嚴重的憂鬱症,其憂鬱症狀明顯,並且嚴重的影響工作能力與日常生
活作息。這些症狀在一生中可以發生一次或多次。

(2)輕鬱症或稱鬱型精神官能症:

是一種較不嚴重的憂鬱症。這些長期而慢性的憂鬱症狀,雖不會使生
活、工作停擺,卻讓人心情低落、提不起勁。

(3)雙極性情感性精神病

就是一般人所通稱的躁鬱症,實際上病程內會可能出現躁期或鬱期的
症狀。而上述兩種類型,病人只會出現憂鬱症的症狀,不會有躁期的
症狀。這一個類型的憂鬱症症狀表現不一定,可能是嚴重的類型,也
有可能是較不嚴重的類型。

3.引發憂鬱症的可能因素:

(1)生物因素:

因腦內神經傳導物質不平衡。

(2)遺傳與性格:

遺傳機率較其他種精神疾病高,一般而言一位重鬱症的患者,其一等
血親得此病的機率是常人的2-10倍。某些性格悲觀或缺乏信心者,
也較易有憂鬱症狀。

(3)生活事件與壓力:

憂鬱症發病部份與外在環境壓力有關,例如:失去所愛的人、生活上
的變故、創傷經驗等。

(4)身體病痛:

一些身體的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不足、中風)、腦部外傷或其他病變
等,可能會引發憂鬱症症狀。

(5)藥物濫用、某些藥物的副作用。

(6)內分泌失調:如甲狀腺功能失調、停經(更年期)、分娩後(產
後憂鬱症)。

4.憂鬱症的治療:

(一)藥物治療:

抗鬱劑…可改善憂鬱症狀。(約80﹪的個案對藥物反應不
錯)

※ 服藥須知:

1. 藥效約二至三週以上才會出現,病人需依醫師處方耐心服用。

2. 持續門診,規則服藥,有疑問應與醫師討論,症狀改善後仍需規
則服用一段時間,太早停藥容易再發病。

※ 服藥常見的副作用:

口乾、便秘、排尿困難、視力模糊、心跳加快、嗜睡或姿勢性低血壓
等,但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出現。最近醫院使用的新型的抗憂鬱藥物,
比較不會有此類副作用。

(二)心理治療:

專業人員依個別需要給予心理支持或治療,學習處理問題的有
效方法,協助病人度過危機,甚至減低再發病的機率。

(三)環境治療:

1. 鼓勵個案保持與家人、朋友的接觸,促進人際交往。

2. 家人支持與瞭解。

3. 危機調適:提供個案緊急情緒支持與疏解危機的方案。

※ 以上治療可單一或合併使用,醫師會評估狀況,安排適當的治
療。



躁鬱症

1.何謂躁鬱症?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的起伏,快樂、悲傷、生氣都是正常會有的
情緒反應,也是每天生活的一部分。然而,躁鬱症是一種使人的情緒
高低起伏變化失去控制的一種疾病。這些情緒起伏會影響一個人的思
考、感覺、行為、身體健康及日常生活功能表現。有些人以為得這種
病,是一件相當丟臉的事情,似乎是病人的罪過。但基本上,罹患躁
鬱症並不是誰的錯,也不是虛弱或不穩定人格的結果。它就和一般人
會得的糖尿病高血壓一樣,是一種生理上的疾病,而且是可以治療的
一種病。

2.躁鬱症何時會發生?

躁鬱症通常在青少年或成年早期第一次發作,有時在兒童初期
或晚至四、五十歲發生;但是如果一個人超過五十歲才第一次發生躁
鬱症的話,則必須考慮是否為其他身體疾病問題造成的,例如神經科
問題或是藥物、酒精所引起的。

3.為什麼必須及早診斷躁鬱症?

早期診斷、適當治療可以避免患者出現下列的情況:

自殺:在患病的初期自殺的危險性最高。

酒精及藥物濫用:超過半數以上的躁鬱症患者在生病期間會有藥物
濫用或酒精濫用的情況。

婚姻及工作問題:立即的治療可以改善婚姻的穩定及工作的生產
性。

治療困難:有證據顯示病人的發作次數愈多,下一次發作的治療愈
困難、發作的頻率也會愈高。。

4.躁鬱症會遺傳嗎?

研究發現有些遺傳基因可能與躁鬱症的發病有關,就好像一些
生理疾病如關節炎一樣,與遺傳有關。然而如果你有躁鬱症而你的伴
侶沒有,則小孩子得病的機會大約是七分之一;如果家中患躁鬱症或
憂鬱症的人愈多,則小孩得病的機會也就愈高。

5.什麼原因會引起躁鬱症?

沒有單一的原因造成躁鬱症,但是許多研究顯示它可能是一種
體質的問題,它與大腦的神經傳導物質缺乏穩定性有關。這樣的生化
異常使得躁鬱症患者很容易受到情緒或外來壓力的影響,如果生活上
不如意、使用刺激性藥物、缺乏睡眠或過度刺激,腦部迅速恢復平靜
的功能就無法適當的運作。

這種先天體質與環境刺激相互作用的理論與許多內科疾病的理
論相似。以心臟病為例,一個人可能有高膽固醇或高血壓的傾向,日
常生活中漸漸地造成心臟氧氣供給的傷害,但並沒有任何症狀。當壓
力來時,例如運動或壓力大時,如果氧氣供給變得太低便會覺得胸
痛,甚至引起心臟病發。而躁鬱症的發病理論也大同小異,只是目前
對會引發病症發作的原因,並不是百分之百了解。

6.躁鬱症的症狀有那些?

在躁鬱症的病程中可能出現下列四種的情緒症狀:

(1)躁期

躁期的病人常會因為體力、創造力及社交能力的增加而帶來愉悅感,
這種感覺很快就失去控制地昇高到躁症發作。典型的躁症患者通常都
不會有病識感,不認為自己有病,否認有任何事出問題,且會生氣地
指責那些認為他有問題的人。

在躁症期間,以下的症狀會持續超過一個星期,且會嚴重到使患者的
日常生活功能出現困難:

*情緒不尋常的高亢、愉悅或易怒

*睡眠需求減少,睡得少也不覺得累,仍然精力充沛

*說話速度變快,而且常不自主的會想一直說話

*思緒想法變得很快速敏捷

*注意力容易分散不集中,交談時常有話題變來變去的現象

*覺得自己變得很有能力、很偉大或很重要

*不會考慮可能發生的不良後果而做些鹵莽的事,例如隨便花錢、不
節制的男女關係或性行為、或貿然的花錢投資。

*在非常嚴重的患者可能會出現精神病症狀,例如幻覺(聽到
或看到一些根本不存在的東西)或妄想(相信一些不真實的事
情)。

(2)輕躁期

輕躁期是躁期的輕微型態,有類似但較不嚴重的症狀,並且引起較少
的障礙。在輕躁期,患者會覺得情緒高、感覺比平常好、且較有生產
力。這種狀態會讓病人感覺很好,有些人會為了讓自己停留在這個階
段而停止服藥。但是,往往時間久了之後,會由輕躁期轉變成躁期,
或掉到鬱期,反而會要付出更高的代價。

(3)憂鬱期(重鬱期)

在重鬱期,以下的症狀會持續超過二個星期以上,且會使日常生活的
功能產生障礙:

*覺得心情低落、憂鬱、或對平常感興趣的事失去興趣

*失眠或睡太多

*胃口不好吃不下或心情不好拼命吃東西

*無法集中精神或注意力、對許多事情常猶豫不決

*行為動作或想法變得遲鈍或者會常常不耐煩,坐不住

*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或有罪惡感,或變得很沒有自信心或自尊心

*覺得體力變插,整天覺得很累

*有自殺念頭或行為,腦海常會浮現與死亡有關的想法

*嚴重的憂鬱症病人也會出現幻覺或妄想等症狀。

(4)混合型

病程中沒有明確清楚的躁期或鬱期,而是同時有兩種時期的症狀交替
出現,也可能是在一天內這些症狀會有頻繁的轉變。患者某一段時間
可能會像在躁期一樣覺得興奮或激動,但另一段時間則覺得易怒且憂
鬱。

7.躁鬱症有什麼不同的型態?

每個人的發作型態和頻率都不同。有些人的躁期與鬱期的發作
頻率差不多;其他人可能大部分是其中一種型態。平均來說,躁鬱症
患者在生病後的十年間會有四次的發作。男性以躁症開始居多,女性
則以鬱症開始較常見。前二、三次的發作間隔可能會相隔數年,但大
多數沒有治療的患者會有較頻繁的發作。有時發作會有季節性,例如
在夏天是輕躁期,到了冬天變成憂鬱期。有少數人一整年會有多次的
循環發作或甚至持續整年的發作。

發作期可以持續數天、數月、有時甚至數年。在沒有治療的情況
下,平均躁期或輕躁期會持續2-3個月,鬱期會持續長達六個月以
上。有些患者在沒有發作的期間會完全恢復;然而有些患者會持續有
輕度但惱人的憂鬱或情緒的起伏。

8.躁鬱症如何治療?

(1)急性治療:目的在使目前的躁症、輕躁症、鬱症、混合症狀穩定
下來。

(2)預防治療:藥物長期持續給予,目的在預防下一次的發作。

※治療包括藥物、衛教及心理治療

(A)藥物:幾乎所有的病人在急性期與預防治療都必須給予。

(B)衛教:在幫助病人與家屬了解如何來處理躁鬱症並預防它所帶來
的併發症。

(C)心理治療:對許多病人及家屬在處理壓力與解決問題有幫助;必
須與藥物配合使用,千萬不可以單獨使用(除非在一些特殊狀況,例
如懷孕時)。

9.藥物治療

有兩種重要的藥物用來控制躁鬱症的症狀,包括情緒安定劑與抗鬱
劑。你的醫生可能會同時開一些藥物來幫助你的失眠、焦慮、不安或
精神症狀。

※何謂情緒安定劑?

情緒安定劑是用來改善急性躁期、輕躁期、混合期的症狀,它們
有時也會減少憂鬱症的症狀。它們是預防躁症與鬱症的主要藥物。目
前常用的有以下三種藥物:

(1)鋰鹽(Lithium)

(2)Valproate(Depakene)

(3)癲通Carbamazepine(Tegretol)

以上三種情緒安定劑在身體的作用方式均不同,所以如果一種無
效或是有嚴重的副作用時,你的醫生會開另一種或合併使用兩種可以
接受的藥物。此三種藥的都必須定期抽血檢查血中的藥物濃度,以確
定不會過量中毒,或因劑量不夠沒有療效。

※在急性躁期如何選用情緒安定劑?

急性躁期的首選用藥是鋰鹽或Valproate。在選擇用藥時,必須
先考慮過去的用藥反應或是過去是否有特殊的副作用發生。初次的用
藥的選擇可能取決於何種亞型,有些專家偏好在愉悅的病人使用鋰
鹽,在混合型或快速循環型病人使用valproate。

※急性治療通常在幾個星期內會出現作用。然而如果第一次用藥的
效果不理想,則可以考慮換另一種藥或合併使用。Carbamazepine也
是另一種選擇,特別是在混合型或快速循環型。

※在躁期選擇額外的藥物

躁期的失眠及躁動不安等症狀有兩種藥物可以使用

(1)抗焦慮劑,例如Lorazepine(Ativan)和Clonazepine
(Rivotril)。

(2)抗精神病藥物,例如haloperidol等。

在急性躁期你可能需要其中一種藥物來改善病人的睡眠或減
少身心的躁動。如果有幻覺、妄想或嚴重的躁動,抗精神病藥物會有
助益。由於情緒安定劑需要幾週才有效果,所以這些額外的藥物可能
是必須的。因為抗焦慮劑與抗精神病藥物的作用快速,且都有口服或
注射劑型,因此可以有快速的療效。如果躁症嚴重到病人不肯服藥,
藥物注射可以讓病人免於因過分衝動、失去理智或危險行為而危及性
命、財產。

上述兩種藥物都有昏沈感的副作用。抗精神病藥物同時有肌
肉僵硬、坐立不安等副作用。如果有這些副作用,務必要告訴醫生,
調整藥物劑量或給予抗副作用的藥物。當病情慢慢復原時,這些藥物
就可以慢慢地減量或停用。

※選擇抗鬱劑

雖然情緒安定劑本身,特別是鋰鹽,有抗憂鬱的效果;但是
有時候仍需要抗鬱劑來治療憂鬱期的症狀。然而如果只給予抗鬱劑,
可能會造成一個大問題,就是將情緒提昇得過高,造成輕躁、躁期或
甚至是快速循環型的躁鬱症。因此在躁鬱症患者,抗鬱劑必須與情緒
安定劑一起使用,避免引起躁症。

抗鬱劑通常需要幾週才會顯現效果,所以如果沒有立刻覺得
好轉,請不要氣餒。雖然對大多數的人來說,第一次的用藥就會有
效,但是也有些人需要嘗試了二、三種抗鬱劑才會找到合適的藥物。
同樣地,當在服用這些藥物,等待抗鬱劑產生作用之前,醫生可能會
開一些鎮靜的藥物來幫助睡眠、焦慮或躁動。當病人從憂鬱中恢復
時,醫生會決定是否要停用抗鬱劑。

※電痙攣治療

雖然醫學界對電氣痙攣治療治療的看法不一,但電療仍是對
有精神病症狀憂鬱症的最安全且最有效的治療。如果病情太嚴重且無
法等待藥物出現效果的時間、對許多抗鬱劑都無效、有身體疾病或懷
孕使得用藥不安全時,電療是必須的。就像其他的治療一樣,電療也
有它的副作用,雖然電療會造成短期記憶障礙,但是大部分的電療患
者覺得它的好處遠超過去忍受長期嚴重且難治的鬱期。

※住院

住院治療有時是必須的,且通常是短期住院。住院對避免自
傷、衝動或攻擊行為是必要的。躁症病人通常對自己生病及必須住院
缺乏病識感。研究發現大部分的患者即使治療當時是被迫的,在恢復
之後會感謝醫療的幫忙。在鬱期,如果患者有強烈的自殺危險時,住
院也是必須的。對那些有身體疾病使得藥物監測困難及無法停止使用
酒精或毒品的人,住院也是一個方法。千萬記得,早期發現與早期治
療躁期和鬱期可以減少住院的機會。

※終生預防

成功的治療大部分來自病人及家屬的努力。你可能因為

(1)覺得很好

(2)缺乏高亢的感覺

(3)被副作用所困擾而想停藥。

一旦停用藥物,你可能不會在幾天或幾週內立即出現另一次發作,但
終究會復發。別忘了點火理論,也就是說,每一次發作都會惡化你可
能長期平順渡過的機會。

有時診斷在第一次發作之後仍不確定,在這種情況下可能在
一年後停藥。如果只有一次發作,但是有強烈的家族遺傳傾向或是你
的發作是嚴重到足以毀了你的生活,你就應該考慮服用(即使不是終
生)數年時間的藥物。如果你有兩次以上的發作,專家強烈建議一定
要終生預防性的服藥。

※如果又開始感到有症狀時怎麼辦?

情緒安定劑是預防的核心。大約三分之一的躁鬱症患者服用
藥物之後終生不會再有症狀發生。大部分的人會經驗到發作的頻率及
強度減輕。如果感覺到好像快進入躁期或鬱期,不要氣餒,立刻告知
醫生,因為在第一次預兆時調整藥物通常就可以恢復正常的情緒。有
時稍微增加一點藥物的血中濃度或是增加其他的藥物即可。藥物調整
通常是治療的例行工作,就好像糖尿病患者調整胰島素的劑量。不要
害怕告訴醫生你情緒的變化,通常不會因此大幅改變你原有的治療,
而且醫生會很希望幫忙你。

即使有很長的時間覺得很好,仍需依照指示服藥

有時可能有連續幾年的時間都覺得很好,以為躁鬱症已經過去,
可以不需要再服藥。不幸的是,藥物並不會「治癒」躁鬱症。即使覺
得好了幾年而自行停藥,很可能在數個月內又會有嚴重的發作出現。
通常是在想懷孕或有嚴重身體疾病而不能服藥或服藥是不安全的情況
下才停藥。即使如此,這也不是停藥的絕對因素。一定要好好地與醫
生討論這些情況,如果想停藥,也需要慢慢地減藥(通常需要數週到
數個月)。

有任何副作用立刻告訴你的醫生

藥物的副作用因人而異,一個人的副作用對另一個人來說可能是
有幫助的,例如嗜睡的副作用可能對有失眠的人來說是好的。藥物的
副作用決定於下列幾點:

(1)服用藥物的種類及劑量。

(2)身體當時的狀況(包括因流汗導致水份喪失)。

(3)年齡

(4)服用的其他藥物

(5)其他的身體疾病

服用情緒安定劑至少有一半的人會有副作用。特別是在急性
期服用高劑量或合併一些藥物使用時較常見。降低劑量或減少藥物種
類可能會有幫助,但是有些人的副作用會嚴重到必須換另一種藥物。
在治療的早期副作用會較嚴重,但某些人在用了鋰鹽20年以上的時間
效果不錯,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出現副作用或是中毒,在這種情況
下,carbamazepine或 valproate是很好的選擇。在長期治療中,
valproate所造成的副作用最少。

如果副作用對你來說是一大困擾時,你的醫生可能會有以下幾點
建議:

(1)減低劑量

(2)試不同的藥物,看是否副作用變得較輕微。

(3)晚上服藥。

※千萬記得:改藥是很複雜的決定。自行改藥是很危險的。

10.衛教

病人和家屬盡可能的學習如何與躁鬱症生活,將會有很大的受益。在
此提供常見的生活型態的改變。

※病人自己可以做什麼?

當然有。首先成為你疾病的專家。既然躁鬱症是終生的問
題,那麼學習所有有關它與它治療的一切,對你和家屬或親近的人來
說是必要的。唸書、聽演講、與醫生或治療者談話、及讀有關躁鬱症
的書,學習如何處理每天的生活與藥物。

※注意下列幾點幫助你減少有時可能引發嚴重發作的小小情緒波動
和壓力。

(1)維持穩定的睡眠型態。每天固定的時間睡覺與起床。紊亂的
睡眠可能會使大腦產生變化而引發情緒發作。如果你有睡眠困擾或睡
太多,務必告知你的醫生。如果你去旅行的,地方有時差問題,聽聽
醫生的建議

(2)維持規律的活動。不要讓自己做太困難的事。

(3)不要喝酒或用非法的藥物。它們會造成你大腦運作失衡,可能且
常常會引起發作並干擾藥物作用。有時你可能會試著想用酒精或非法
藥物來治療你的情緒或睡眠問題,但這樣做總是讓事情變得更糟。如
果你有藥物濫用的問題,告訴醫生來尋求幫忙或考慮參加自助團
體。

(4)對每天使用少量的酒精、咖啡、或是治療感冒、過敏或頭痛的成
藥,必須特別小心。即使是少量的上述物質都可能對情緒、睡眠或藥
物造成影響。對你來說剝奪你在睡前的雞尾酒或是早晨的一杯咖啡似
乎是不公平的,但是對很多病人來說,這些可能是「壓垮駱駝的最後
一根稻草」。

(5)來自家人及朋友的支持會有一些幫忙。然而你可能也發現與一個
情緒變化大的人相處並不是那麼容易。如果你們能夠多了解躁鬱症,
可以幫助你減少因為疾病造成不可避免的壓力和相互指責。即使是最
平靜的家人在處理持續有症狀的親人時,有時都需要外界的幫忙。要
醫生或治療者教你們有關躁鬱症的知識。家族治療或加入支持性團體
可能會有幫忙。

(6)減低工作壓力。當然,你會盡力做好你的工作,但是千萬記得預
防復發是最重的,長期來看會增加你的整體的生產力。試著讓工作量
是可預期的,允許自己有合理的睡眠時間。如果情緒症狀干擾了你的
工作,與醫生討論是否可以解決或是休息。要多開放地與僱主與同事
討論你的病情完全取決於你自己。如果你無法工作,請家人告訴僱主
你現在感覺不是很好,正在住院治療中且將盡快回到工作崗位上。

※有哪些發作的前兆?

發作前兆因人而異,躁症和鬱症的前兆也不相同。對發作預
警愈注意,可以愈快預防完全的發作。當情緒在變化時,每個人都有
特定的內在感覺。輕微的情緒、睡眠、活力、自信、性趣、注意力、
參與新的活動、死亡的想法、甚至是穿著打扮的變化,都可能是情緒
變高或變低的預兆。特別注意睡眠型態的改變,因為它是麻煩將至的
常見線索。既然缺乏病識感也是常見的預兆,不要猶豫讓家人替你注
意可能忽略的預兆。

※當你想要停止治療時,你可以做什麼?

偶爾出現對治療有疑慮和不適是正常的。務必與醫師、治療
者或家人討論你的不舒服或關心的地方。如果覺得治療無效或有不適
的副作用,不要隨意自行停止或調整藥物。停藥後,症狀可能變得更
難治療。你和你的醫師可以一起找到對你最佳及最舒服的藥物。當
然,不要害怕去問另一位醫師其他的看法。諮詢會有很大的幫助。

※要多久看一次醫師?

在急性期與醫師談話最少一週一次、有時甚至每天,來監測
症狀、藥物劑量及副作用。當慢慢好轉時,可以不必那麼頻繁。一旦
很好時,可以一個月看一次醫生。

不論預約何時,如果出現下列情形時,隨時找醫生

* 有自殺或暴力的感覺。

* 心情、睡眠或體力的變化。

* 藥物副作用的改變。

* 必須使用成藥的時候,例如感冒藥或止痛藥。

* 急性身體疾患或必須開刀、廣泛牙齒處理或是其他藥物的改變。

※如何監測自己治療的進展?

維持情緒的記錄可以幫助自己、家人及醫生處理你的疾病。
這是一本日記,你可以記錄你的感覺、活動力、睡眠型態、藥物及其
副作用、及重大的生活事件。有人用簡單的記錄,從最憂鬱到最躁,
正常則放在中間。注意睡眠及壓力等等的改變可以幫助你確認你的躁
症或鬱症的先兆。記錄幾個月或幾年的藥物可以幫你指出那一種藥對
你最有效。

※家人或朋友可以幫上什麼忙?

如果你是躁鬱症患者的家人或朋友,可以了解疾病,它的原因及
治療。如果可能的話,與醫生談談,知道當患者即將發作時的行為前
兆。當病人好的時候,試著計畫當看到這些症狀時,你該如何反
應。

(1)鼓勵病人持續治療、看醫生及避免酒精與物質濫用。如果病人治
療很長一段時間而症狀沒有改善,或有惱人的副作用,鼓勵病人與醫
生討論或尋求其他的看法。與患者一起去看醫生,分享你的觀察。

(2)如果你親近的人得了躁鬱症,忽然對你的關心當作是干擾,記得
這不是對你的拒絕,而是疾病在影響他的情緒。

(3)了解自殺的前兆,嚴肅看待病人所做的任何威脅。如果病人正在
交代他的事務、談到自殺、表現出強烈的絕望時,務必尋求醫生或家
人、朋友的幫忙。信用問題是重要的,但不能適用於自殺的情況;當
情況無法改善時,打119或連絡醫院急診室。一定要強調病人的生命
對你和其他人都是非常重要,自殺對你們來說是一項極大的負擔,而
非解脫。

(4)對那些易有躁症的人,趁情緒穩定的時候,與他一起計畫避免下
次發病時所可能產生的問題。你可能討論並訂規則,包括停止信用
卡、銀行權益及汽車鎖匙。就像自殺的憂鬱症,無法控制的躁症可能
對患者是危險的。住院對兩者來說都是可以救命的。

(5)如果你正在照顧一位在家的病人,可能的話,輪流照顧,如此才
不會使一個家人或朋友過分勞累。

(6)當病人正漸漸恢復時,讓他們照自己的步調做,不要期待太高或
太低,也不要逼得太緊。記得維持情緒穩定是恢復功能的第一步。另
一方面,不要過分保護。試著與他們一起做,而不是替他們做,如此
可以讓他們重拾自信感。

(7)一旦病人恢復後,正常地對待他們,但是注意他們可能出現的症
狀。一旦疾病復發,你可以比患者更早注意到發病的前兆,以關心的
態度指出前兆並與醫生討論。

(8)你和病人必須知道如何區分心情好的日子與輕躁、心情差的日子
與憂鬱之間的分別。躁鬱症患者跟一般人一樣有情緒的起伏,而那並
不是他們疾病的一部分。

(9)利用來自支持性團體的幫忙。

11.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可以減輕引發躁鬱症發作的壓力,讓病人透過了解自
己來預防疾病的再發。

























妄想症

  此類精神病的特性是病人長期保持有系統、有組織的妄想,性格
較敏感,多疑,但很少發生整個人格的解組或退化。較常見的症狀有
「關係妄想」,以為別人講話就是講他壞話,別人一搖頭就是看不起
他;或「被害妄想」,以為處處有人要害他、對他不利;或「被控制
妄想」,認為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受到別人的控制。大部份病人因受各
種妄想的影響,表現得易怒、不安、敵視、多疑,妄想嚴重者則可能
出現傷害他人或自傷、自殺的行為。



器質性精神病

  這是腦部組織受到外在因素,如藥物、身體狀況或實質傷害,所
引起腦部功能障礙的精神病。臨床上常見的有譫妄、藥物酒精引起的
精神病症、或是身體疾病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失常、神經性梅毒或
感冒等疾病引起之精神病症。臨床上主要徵候有:定向感障礙,對時
間、地點、人物分辨不清楚﹔記憶力障礙,特別是對最近才發生過的
事記不清楚﹔此外常會有情緒不穩定、暴躁衝動易怒,甚至出現暴力
攻擊行為﹔這一類的病人,也會出現妄想、幻聽等症狀,但是與精神
分裂病或躁鬱症的病人,病程完全不一樣,一但外來的因素解決,例
如停止使用酒精藥物,或是身體疾病以藥物適當控制治療,這些精神
病症狀就幾乎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焦慮症
最突出的症狀是精神及軀體的焦慮反應,但卻往往無特別可理解的原
因。

急性焦慮症患者,表現極度緊張、憂慮、心跳及呼吸加速、出汗、噁
心嘔吐、腹瀉,更嚴重時會感到煩燥不安、瞳孔擴大、感到巳瀕臨死
亡或將要「發瘋」的感覺。

慢性焦慮症患者,主要表現一般焦慮症狀,或會持續幾個星期,經常
覺得緊張、疲倦,神經過敏,精神無法集中,常因些少事情而忐忑不
安。

1.焦慮性精神官能症的病徵

焦慮性精神官能症的主要臨床病徵為心理上的不安、焦慮以及伴隨心
理焦慮而來的身體症狀。焦慮性精神官能症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
是症狀較廣泛、病程較慢性的廣泛性焦慮症,另一種為陣發性的、突
然的,以心臟─呼吸系統症狀為主的恐慌症。以下就對它們的臨床主
要病徵分別加以說明。
  廣泛性焦慮症是一種慢性的疾病,大部份的病患是在十五歲左右
所謂的青春期的時候,就注意到自己的煩惱較多,事事較敏感、性子
急。以後,因生活上的精神壓力,心思更多更煩,而引發了種種的症
狀,包括與全身肌肉緊張有關的症狀,如肌肉酸痛、容易疲倦、容易
驚嚇、不安地走來走去、臉部緊繃、全身肌肉放鬆不下、眼皮會跳、
手顫抖;自律神經功能障礙的症狀,如心跳快、易流汗、脈博快、胃
不舒服、口乾、頭暈、胸口不舒服、呼吸快、手心出汗、常小便、手
腳易冷、易拉肚子等;容易擔心,如事事感到不安、不安的沈思、今
天就對明天的事擔心的很厲害,無緣無故地擔心不幸事件的發生等;
以及警覺度太高的症狀,如失眠、易發脾氣、沒有耐心、精神不集
中、記性差等現象。病人往往不了解自己有焦慮症,而天天為身體上
的不舒服煩惱,內科醫師檢查之後往往告訴他說沒有病,結果使病患
更加不安。再者,病患因煩惱多而使得身體不好、事事處理不當,進
而導致信心喪失、生活痛苦不堪。
  恐慌症的特點是沒有理由的、突然發生無名的恐慌、心神慌亂,
有強烈的死亡威脅感,此時,隨伴發生的是交感神經系統功能亢奮的
症狀,如心跳急快、盜汗、呼吸困難、胸口疼痛、發抖、呼吸阻塞、
一陣冷一陣熱、頭暈、手腳麻木刺痛、要昏倒的感覺,其中以心跳急
快、呼吸窒息感和死亡威脅感與心神慌亂最嚇人也最嚴重。病人往往
因此而到醫院急診處求診\,以後因屢次發作而一直擔心有心臟病,在
長期不安、焦慮的折磨下卻一直不知道自己患的是焦慮性精神官能
症,以致長期受苦。
  對於上述兩種類型的焦慮性精神官能症,患者應當接受精神科醫
師的診治才可以得到最妥善的照顧。

2.焦慮性精神官能症的體質、生理病因

焦慮性精神官能症的病因是多元性的;雖然從許多病人中往往可以發
現到與發病有關的心理社會壓力的誘因,但有部分病人的發病的確找
不到明確的環境外因,故體質因素也被認為與此症的發生有關。截至
目前的遺傳研究與生理實驗結果看來,焦慮症的病因可能與體質生理
因素有某些關係。

3.焦慮性精神官能症的心理病因

在焦慮性精神官能症的心理因素的研究方面有兩個主要的支派,一派
是精神分析的理論,另一派是行為學的學習理論。在精神分析的理論
中,精神官能症乃源自內在心理衝突無法解決,而以外在的焦慮、不
安之症狀來表現。同時將人格結構分為三部份,即原我 (原始的慾
望)、自我 (對現實的判斷、分析) 與超我 (道德意識的約束)。這三
部分都有他特定的心理動力,彼此互相影響,在一般正常生活中,這
三種動力是處於平衡、和諧的狀態下,因此個體覺得心神安寧。行為
學派則認為焦慮是學習的結果,例如學生常被老師以教鞭處罰,以後
看到教鞭就有焦慮、心跳加快之反應。

4.焦慮性精神官能症的環境病因

焦慮性精神官能症的病因,除了前面提到的生理及心理因素之外,環
境因素也是很重要的。它的主要內容有兩類,一類是突然發生在生活
中的事件,另一類則是長期存在於生活當中,逐漸形成的種種壓力。
  如果一個遭遇慢性生活壓力的人又碰到急性生活壓力時,他罹患
焦慮症(和憂鬱症)的機率就會提高更多。此外,一個人的性格與調適
能力和他遇到事件或壓力時是否患病也有關連,有些人的性格比較穩
定成熟、調適能力比較有效,這種人在遭遇事件和壓力時罹患焦慮症
的機率顯然會比較低些。


強迫心理症
1.強迫性精神官能症的症狀

半數以上的強迫性精神官能症患者在二十歲以前就會出現強迫症狀,
絕大多數症狀的發生是緩慢進行的,但因為患者往往不知道該如何處
理或害怕被別人知道,等到他們因日常生活功能受到症狀的明顯影嚮
而不得不前來求醫時,常已獨自承受多年的痛苦。
  強迫症狀可分為強迫思考和強迫行為二種。強迫思考可分成:
(1)疑問,(2)意念,(3)懼怕,(4)衝動,(5)影像等五種性質。例
如:(l)關好水龍頭後,反覆想好像沒有關緊;(2)腦海中經常重複出
現如「重新開始」等字眼;(3)不斷想家人會遭遇災禍死亡而感到懼
怕,其實自己也知道這是多餘的、不可能的;(4)毫無理由的,只要
見到刀子就會不斷的湧起如「拿刀子割自己流血的衝動思想」;(5)
無論在坐車、閱讀、工作、盥洗時,腦海中都會反覆出現如「刀劍自
空中落下」的影像。大部分患者的症狀內容是和污染及不安全! 有
關,如上廁所後得反覆洗十幾次手才覺得乾淨,又如因為總會想「家
裡有那些地方的門窗漏掉了沒關好」,而必須反覆折回家中檢查三、
四次以上才得離家外出。以上的反覆思想,患者雖然也自覺是多餘、
不合理、荒謬的,但是卻無法阻止成抗拒它的出現,而每天為其所干
擾達數小時以上。
  強迫行為多數是伴隨著強迫思考而出現的,但也可成為單獨存在
的症狀。患者為了順應或抵消強迫思想,而衍生重複行為,如一直想
瓦斯沒有關好而重複去檢查;腦中一出現詛咒親友的字句,就必須退
回到原先的動作或起步的地點,然後自1數到7,拍掌一下。如此,患
者覺得才能消除詛咒和罪惡感。
  患者的症狀內容可能只有一、二種,也可能多種並存,或經過數
月或數年而轉換為他種內容。少數患者的症狀是陣發性的,但多數患
者的症狀會呈慢性化,嚴重度則起伏不定,往往在生活壓力大的時候
會趨於嚴重,故有不少患者在長期受困擾後出現憂鬱症狀。部分患者
會因懼怕性的強迫思考而產生畏懼症狀。
  出現在兒童、青少年期的強迫症狀與出現在成人的症狀有些不
同,即前者較不會自覺那是不合理或荒謬的,也較不會去對抗它,而
多半會去順應它,嚴重者甚至要求家人一定要依他的要求做同樣的動
作或儀式,如家人不聽從還會發脾氣,甚至攻擊家人。
  由於病症通常相當頑強,治療無法立見成效,因此患者及家屬應
該做好心理準備,與專業人員長期耐心合作下去。

2.強迫症的生物學原因

   遺傳因素、腦傷害因素與腦功能異常等都是所謂的生物學病
因。遺傳因素方面,由家屬疾病史的研究中發現,強迫症患者的父母
與兄弟姊妹發生強迫症的比率約為5%左右。曾有研究者報告一對同卵
性雙胞胎,他們自小就被分開在不同的環境中長大,後來竟同樣地發
生強迫症。比較早期的家屬疾病史研究中也發現在強迫病患者的家屬
中,有30%~40%左右的家屬患有各種類型的精神疾病。這種種資料顯
示,至少有部份的強迫症病人在他的發病因素中,有遺傳因素在內。
  腦解剖方面,有些腦生理學研究者發現電刺激腦部扣帶迴的部
位,會使人發生類似強迫症的行為;又曾有病患因在扣帶迴處長腦
瘤,而發生強迫症行為症狀,經開刀治療後,症狀消失;又曾有極度
嚴重強迫症患者,在扣帶迴附近施以腦外科手術治療,而使症狀獲得
改善。由這些事實,顯示部份強迫症的病理可能與腦部扣帶迴有關。
  此外,研究發現約有20%的強迫症患者有腦傷的病史,包括腦
炎、腦膜炎、癲癇等。腦外傷患者中也有3.4%的人會發生強迫症。電
腦斷層攝影發現青春期發病的強迫症患者有腦室擴大的現象,他們的
神經心理學檢查中也發現有額葉皮質功能障礙的現象。從強迫症患者
的睡眠腦波中發現他們的動眼期出現得過早,第四期睡眠過短,另
外,生物化學方面的研究顯示血清素(serotoain)的失調與強迫症狀
有關。
  綜合上述種種研究,強迫症多元病因中的生物學因素扮演了不可
忽略的角色。這個事實,值得醫學上做進一步的研究。此症的預防
上,要講究腦的健康成長;治療上則要與醫師合作,遵循指示,以決
定是否要用適當的藥物來治療。

2.強迫症的心理動因

有關強迫症的心理動因,以佛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論解釋得最多。他
認為心理症患者在人格發展的肛門期階段遭遇到重大的挫折,例如屢
屢因為控制不好大小便而挨罵、或是父母親過早訓練他自已控制排便
而形成心理壓力,結果形成了所謂的「肛門性格」,非常關心髒或不
髒的問題,也非常強調是非黑白的判別。這種性格也可以說是超我的
人格部份過強,對當事者思想、感情與行為的善惡批評得極為苛刻。
當本我的許多慾望受到超我的攻擊時,便很容易形成內在的矛盾不
安。

3.強迫性向的社會、文化層面的解釋

一般人的腦海中往往會盤踞著某些念頭或掛慮、不安的事,而這些念
頭有時是持續不斷而且執拗不變的。人因為心中有掛慮或擔心,才能
預防失敗或避免遭人責備,因此這是具有防衛性的意義的,比方說因
為擔心會失火,所以才會注意防範火災。像這一類的傾向可說是一般
性的強迫現象,但是當這種傾向被強化時,由於不安的增強,將使強
迫觀念發展到不當的害怕某些對象或某些狀況的地步,或產生一些無
法打消的執拗念頭。從整個人類的生活看來,自古以來的各種文化表
現(或成就)、社會規範及人際關係中都含有相當程度的強迫性,大家
遵循祖先傳下來的風格、習慣、儀式、信仰來行事做人,無形中傳統
成為人們觀念和行為的絕對標準,是不能輕言改變的。
  表面上看來,我們的風俗習慣已經隨著現代化而有了相當多的改
變,其實仔細分析起來,文化深層中一些根深蒂固的信念和行為並不
見得有什麼不同。好比說社會再怎麼進步,相信風水地理的人仍然佔
了相當高的比率,為了子孫的繁衍和榮華富貴,許多人不惜花大筆錢
來擇墓、建墓、甚至遷墓;又如不少人在擺設辦公室的桌椅時,都要
經過地理師的指點,為的是希望生意昌隆、一帆風順;也有些人為怕
發生重大的不幸或災難而趕緊把建好的涼亭;拆掉或者是把大門的方
位改變一下。這一類的行為都屬於儀式性的行為,但因為其中含有反
覆防範災厄、困境或帶有恐懼的含意在內,因此這種行為是屬於強迫
性的。
  有人指出當一個文化中存在了強烈的強迫傾向時,強迫性精神官
能症的出現率自然會偏高起來;不過也有人對這種論調持反對的意
見,認為文化中果真有強烈的強迫傾向的話,每個人的強迫性都將會
被文化吸收掉,強迫性精神官能症的出現反而會較少;這兩種看法到
目前為止都尚未成為定論。























畏懼症:
害怕一些特定的事件或情境,例如懼高、怕水、害怕在公開場
合說話等。只有在特殊狀況才會引發焦慮的反應。通常這些焦慮症狀
的嚴重度會影響到個案本身的日常生活功能,甚至會極力的避免接觸
引發焦慮的情境。

1.「畏懼」的定義

在西方精神醫學的概念裏頭,所謂的恐慌 (panic)與畏懼 (phobia)
是不同的。我們在心理衛生專輯第五冊「焦慮症」裡曾經提到過「恐
慌」的特點是沒有理由的突發性心神慌亂,有強烈的死亡威脅感,同
時伴隨神經系統功能亢奮的症狀。而畏懼則有特定的對象,它可能是
某一種動物 (如蛇、蟑螂)、人物、特殊物品 (如電線)、特殊處境
(如高處、空曠處、黑暗處或人群聚集處)。
  每個人在一生當中多多少少都會碰到一些令他畏懼的事物,不同
的文化背景和生長環境也可能造成特殊的畏懼對象,但是站在臨床精
神醫學的角度上,感興趣和關心的問題是:何種程度的畏懼是不正
常 (病態) 的?這可以從幾個方面來了解。
  (1)對某種對象的畏懼或害怕的程度超過一般人的反應了嗎?例
如,一般人在第一次搭乘電梯時也許會有點不安,但是如果一個人站
在電梯門前就害怕地一直發抖、四肢發軟甚至跪倒於地,這就是不正
常的情形。
  (2)對某種對象的畏懼牢固地置於心裡,以致於在看到影像而非
真實物體(如影片、圖片上的動物)時也會產生強烈的害怕,最嚴重時
甚至於只要想到該對象就會恐懼起來。有的個案並且無法控制自己不
去想到它。
  (3)對某種對象的畏懼程度嚴重而經常發生,以致於影響到當事
人的日常生活作息和社會功能。例如,一個對社交活動感到害怕的個
案會限制自己的屋外活動,甚至連出門一步買點日用品都害怕萬分。
  以上三點是臨床醫師用來判斷某個人的畏懼是否已達到病態程度
的標準。一個有病態畏懼的人往往會產生種種與恐慌類似的症狀,有
時候畏懼的對象會轉變,有時候病人因為畏懼對個人日常生活與社會
功能上所造成的障礙太久,而會伴隨有憂鬱的症狀。

2.畏懼症的診斷分類

畏懼或害怕,本來是人類一種很普遍的情緒,它可以促使個體學習避
開有傷害性的情境,例如避開火以免被燒傷、避開快速行駛的車輛以
免被撞傷、避開毒蛇以免被咬傷。在正常情況下,一般人對行走吊
橋、行走暗路、鬼屋等也會有些微的害怕,不過一般人都能很快學會
去克服這些害怕或畏懼。
  目前較習慣採用的分類方式是把畏懼症分為三大類別,其一是單
純畏懼症,指畏懼的對象是某一特定的動物或情境,如蛇、鼠、高處
或密閉房間等;其二是社交畏懼症,指畏懼的對象是人與人相處時可
能失態的情境,因而要處處避開別人;其三是懼曠症,此類型畏懼的
特點不單是畏懼空曠處,而且是畏懼出門後萬一倒下去時無人在旁協
助,因而不敢外出,縱使外出也要有熟人在旁,甚至平時在家亦得有
人在旁才能安心。此外懼曠症還包括畏懼身處公共場所、害怕萬一發
生什麼事情而無法逃脫;所以亦導致害怕出門,因此,懼曠症實際上
是出門畏懼症。一般說來單純畏懼症的治療效果較佳,社交畏懼症次
之,懼曠症則較差。

3.畏懼症的心理動因

根據精神動力學說,畏懼症和潛意識裏的衝突有關,即此種衝突被轉
移到與它有象徵性關連的外在對象上,而表現出持續的、反覆的畏懼
反應。因為此種反應,病人遂對某些對象發生強烈的恐慌,且雖然明
知此種畏懼是不合理的,卻無法打消其意念與反應。這種轉移作用乃
是心理機能未發展成熟、對事物之區別能力尚不健全的現象,當一個
人處於極度不安時便容易發生。例如小孩子怕打針,結果看到穿白衣
的理髮師也害怕,甚至嚴重到看見任何穿白衣的陌生人都害怕起
來。

4.畏懼症的社會文化層面

每個社會都會因其社會規範及經濟活動模式而產生該社會中特有的人
際關係模式,而人際關係的特性又可以從各種精神官能症的發生以及
它的型態中反映出來。以日本為例,據觀察日本人發生「臉紅」以及
「對人」畏懼等症狀的情形比其他國家的人多,這種在別人面前怕會
臉紅、怕眼睛露出兇光、怕別人投過來的視線或怕自己的表情變得僵
硬等的表現都屬於「臉紅」一類的畏懼狀況,但一個人如果因此而不
敢看人、不敢跟別人見面或離家外出,就是「對人」畏懼症或是美國
診斷標準中提到的「社交」畏懼症。這些病患會害怕自己的臉紅或視
線會給別人帶來不好的印象或討厭的感覺,症狀嚴重的時候病人甚至
無法出現在社交場合中。日本病人的這種表現與他們濃郁的羞恥意識
以及缺少個人主義的日本文化有密切的關係,所以被看作是一種與文
化有關的特殊精神症候群。
  在我國病人中也可以看到各種的畏懼症亞型,其中有一種與文化
有關的畏懼症也就是「寒冷」畏懼症,這在外國人當中幾乎是看不到
的。中國人因為受到陰陽五行之說的影響,認為寒、冷、風都是引起
身體疾病的原因之一,結果病人身體某些部位的寒冷感覺往往會變成
固定的病態感覺。畏寒的病人一年到頭都得穿上好幾件厚衣服、毛
衣,還要裹上毛毯、棉被,包著毛巾,尤其是把頭、脖子及腹部都裹
得密密麻麻的,造形十分獨特。有人指出未開發國家的畏懼症發生率
比已開發國家低,不過這個問題必需要經過確實的研究調查之後才能
加以解說了。

















心身症

1.心理與身體的關係

在古希臘與羅馬文明時代,人類就注意到心理因素會影響身體疾病與
身體功能,而近年來心理與身體的關係也在醫學家們的努力之下有了
蓬勃的發展,更發現人類的心理與身體實在是相關聯且是密不可分
的。而所謂心身醫學所指的即是研究心理現象與生理功能的相關性;
以及研究兩者間的交互作用如何影響疾病的發展、病程與結果。
  心理壓力會影響身體狀況,恐怕是每個人都有的切身經驗,當面
臨心理衡突或挫折時,會經由自律神經,內分泌等系統的調節而造成
暫時性的呼吸、循環、消化、骨骼肌肉等生理機能的改變,譬如呼吸
急促、心跳加快、食慾減低、肌肉緊張等等。事實上,最近的醫學研
究已經證實心理壓力的確會造成神經傳導物質的改變,亦會左右各項
免疫功能,可見得心理影響身體實在是廣泛而深遠的。
  在臨床觀察上,醫師經常發現許多症狀或不適,如頭痛、心悸、
腹漲腹瀉、肌肉酸痛等等,在一個人面臨種種心理、社會壓力時很容
易產生,它們並沒有造成任可器官上的明顯病變,構不上是什麼疾
病,另外醫師們也發現許多疾病的誘發、惡化或再發與心理壓力的關
聯密切,最為人所熟知的包括氣喘、十二指腸潰瘍、潰瘍性結腸炎、
高血壓、甲狀腺機能亢進、神經性皮膚炎、風濕性關節炎等,這兩類
身體病症都是「心」影響「身」的常見例子。
  心理會影響身體,身體也會影響心理。當有身體疾病時自然會帶
來不同程度的焦慮、害怕與憂鬱等心理反應,適切的心理反應會讓病
人對疾病有了合理的警覺性,得以尋求醫療。然而,當這些心理反應
太強烈時就可能造成四處延醫或者諱疾忌醫等不適切的求醫行為,除
了導致醫療浪費之外,更會影響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另一方面,這些
心理反應本身就可能透過心理的改變來影響疾病的病程與結果,舉例
來說,癌症病人的憂鬱、放棄情緒就足以造成免疫功能的降低而導致
癌細胞蔓延,加速死亡。
  從以上的陳述可知道心理與身體實在是一體的,透過這些認識,
在平時應當時常保持自己身心平衡,萬一疾病來臨也應當在醫師的指
導下經由身心一體的治療恢復健康。

2.常見的心身症有那些?

心身症的臨床種類相當廣泛且多樣化,可能表現於各個不同的生理系
統,其嚴重程度也相差很大現依各個系統將常見的心身症大致列舉如
下:
  心臟循環系統:二尖瓣脫垂,冠狀動脈疾病如心絞痛,心肌缺
氧,心肌梗塞等,原發性高血壓,鬱血性心臟衰竭,心律不整等疾病
都和心身症有病程及致病因素上的相關;此外,類似心絞痛之胸部疼
痛及非典型之心臟病症狀也常是心身症的表現,他們缺乏器質上的病
變。
  呼吸系統:心身症表規在呼吸系統的主要有過度換氣症候群和氣
喘,過度換氣症候群之患者感覺自己喘不過氣來,因而持續且快速的
呼吸引起過度換氣現象,此症候群常於極度焦慮,害怕緊張時發生,
氣喘也是常和心身症一併討論的疾病,遺傳、心理因素及環境的改變
對於氣喘的發作皆有極密切的關係。
  消化系統:心身症於消化系統表現的臨床表徵有嘔吐,食道迴
流,消化性潰瘍,潰瘍性結腸炎,區域性結腸炎,敏感性胃腸症候群
等,此外,肥胖症及神經性厭食症亦被視為心身症消化系統的臨床表
徵。
  免疫系統:心理狀態和壓力狀態會影響人體的免疫功能,故在心
身症的研究上,各種型式的過敏反應,癌症的產生機轉,以及自體免
疫疾病等都是心身症很重要的臨床表徵。
  皮膚疾病:搔癢症是皮膚科很常見的一種症狀,心身症的理論應
用在搔癢症的治療上有很不錯的結果;此外牛皮癬、多汗症、特異性
皮膚炎、蕁麻疹等也都是心身症的表現。
  分泌系統:情緒的變化經由好幾個不同的機轉影響內分泌系統的
功能,幾乎所有的內分泌腺都被認為會受到影響,其中和心身症有特
別相關的包括低血糖症,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甲狀腺機能低
下,副甲狀腺機能亢進,副甲狀腺機能低下,腦下垂體功能不足,副
腎上腺功能不足等,其中許多也和先天體質因素有關。類風濕性關節
炎:目前對此疾病尚未完全明瞭其致病原因,臨床上主要是以多發性
關節炎,並合併體重下降,虛弱,發燒等症狀。
  慢性疼痛:長期性的疼痛而且無法確定病因者經常是心身症的一
種表現,包括有經常性的頭痛、偏頭痛、慢性腰酸背痛、以及無法清
楚描述的不舒服等等。

3.心身症的生物因素

心理社會壓力和一個人的生理變化有密切的關係,這個關係雖然目前
為止還未能充分的了解,但已有許多研究顯示當一個人經歷心理上的
壓力時,因為個人體質的關係,體內許多生物因素會發生變化,進而
使身體出現症狀,這些研究包括三方面:
一、神經生理方面:動物在面臨環境刺激時,會經由「大腦皮質─下
視丘」中 心影響自律神經系統,這些受影響的生物胺包括副腎上
腺素及多巴胺,使人引發警醒、興奮、肌肉增強及代謝異化增強;另
一種生物胺「血清素」則引發完全相反的反應。這兩個系統決定了一
個人應付外界壓力的方式,前者和攻擊逃避反應有關,後者則和保守
退縮反應有關。自律神經不平衡是常見的心身症之生物因素。
二、精神神經內分泌方面:研究發現可體松、腎上腺素、副腎上腺
素、甲狀腺 素、胰島素、生長荷爾蒙、睪丸酮素會因外界壓力制激
而發生變化,破壞內分泌系統之動態平衡而導致心身症狀之發生。
三、精神神經免疫學方面:動物實驗已證明壓力可以改變各項免疫功
能,特別是抗體的形成與淋巴球之活性。也有動物實驗顯示學習理論
可以影響免疫反應。在人類的研究亦發現心理社會壓力會減低免疫力
而增加細菌及濾過性病毒感染率。動物實驗亦發現壓力可加速癌細胞
之成長或減低人工移殖癌細胞之抵抗力。另外,人類有許多和自體免
疫有關的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潰瘍性結腸炎、重
症肌無力、多發性硬化症、甲狀腺毒症等,在臨床觀察中,被認為其
病因或病程變化與心理社會壓力或情緒因素有關。
  總結來說,心理社會壓力乃經由大腦皮質之感受、認知與判斷,
而引起情緒反應,作用於大腦之邊緣系統與下視丘,由此而影響(1)
腦下垂體而控制全身之內分泌功能,(2)自律神經系統,而控制全身
之臟器功能,由中樞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與自律神經系統聯合起來
影響免疫功用。透過這樣的機能,心身症乃由而產生。

4.心身症的人格因素

人格因素和潛意識的心理衝突,以及心理社會壓力(即環境因素)三者
之間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這些因素的互相運作,引起情緒和生理的
失衡,才導致心身症的產生;本文旨在討論人格因素。
  常被考慮為心身症的人格因素而欲加以證實的是A型性格,它被
認為與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發生與死亡率有關。這種人的行為特徵包括
好勝、富攻擊性、性急、沒耐心、野心大、工作狂、常有時間壓迫
感,凡事都做好計劃。A型性格的人,易去否認身體的疲倦和疾病,
希望去控制環境,以成就目標為導向,因此容易忽略疾病的早期徵
象,如心臟血管的疾病。其性格的特點使潛在的敵意容易遇到挫折時
顯現出來,製造許多的心理衝突和不滿,導致生病。
  另一種和心身症之形成有關性格是alexithymia。這種人無法以
言語來表達情緒,也缺乏想像的思考空間,意識到自己的情緒衝突,
心身症為這些人積存的壓力提供了一個出路。這種性格的人,得心身
症以後的治療效果較差。

5.心身症與心理社會壓力

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各種生活事件,有的,像 入學、就業、
結婚、搬家、與老闆上司有爭執、親友死亡等,有些則有特異性,如
離婚、改變工作環境、遭受意外事件導致身體或財產損傷、犯罪入獄
等。心理社會壓力並非全對健康有害;其作用還要看個體之應付能
力、社會支持系統的有無之相互影響、壓力之感受、認知與情緒反應
均會影響壓力之作用結果。當個人面對壓力,而感受為危險時,會採
取攻擊或逃避反應或不動,即所謂的保守─退縮反應。前者是透過交
感神經系統,快速而有效的利用能源以消減或逃避危險;但當外在的
危險無法克服時,即會自主性的採取後者反應,此時產生的是副交感
神經系統有關之生理變化,如減低肌力張力、心跳、心壓、氧氣消耗
量,以節省能源,準備下一次的攻擊或逃避反應;但當其中任一反應
使用過久,而外在的壓力持續時,身體會導致崩潰。
  心理社會壓力除了能引起前面提到的神經生理的改變之外,前面
所提到的精神神經內分泌及精神神經免疫方面的功能也會在個體遭遇
心理壓力時產生變化,進而引發疾病。透過環境因子和身體反應之間
媒介機轉的研究,更進一步使我們了解心身之間的密切關係。

6.心身症對工作、學業的影響

心身症因為帶有身體症狀,常像上述例子中的患者一般,帶來極大的
不適,影響到工作效率。許多患者更常因身體症狀在治療中不見改善
而四處奔波,遍訪名醫,如此一來極可能耽誤工作,影響工作效率,
而遭致上司責罵或經濟上的虧損;這樣又形成另一種心理壓力,讓患
者更加喘不過氣來,疾病也更不易好了。

7.心身症對家庭、人際關係的影響

在現代社會裡小家庭愈來愈多。在這樣的家庭結構中,每個人所扮演
的角色及工作相當固定,甚或趨向飽和狀態。因而家中有任何一個人
生病時,都會影響到家庭功能的運作,家庭原本的平穩狀態被打破,
形成每一名家庭成員的心理壓力。
  「心身症」患者的病程往往相當漫長,如未經妥善的治療,它所
耗費的醫療費用往往十分可觀。而家庭中未生病的成員陪著患者一會
兒上急診處,一會兒掛門診\拿藥,一會兒請病假在家休養;即使是健
康的人,也很難長期維持高度的耐心及愛心去協助這樣的生病家人。
有的家人到後來便逐漸採取逃避、疏離、不理睬的態度。這會使得原
本即需要家人的精神支持的患者更形孤單,身心壓力更大,疾病更不
容易恢復了。
  而「心身症」患者因長期身體狀況欠佳,可能在工作及課業表現
皆受到影響,他們的自信心會降低,甚至產生自卑感。在人際關係
上,患者可能自覺身體不好,比不上別人而顧影自憐,對社交活動因
而裹足不前。
  因此,在患者罹病初期,家人便應配合醫療,協助患者找出致病
的可能原因,並從心理、社會層面,或家庭層面去協助患者。這樣,
再加上醫師的藥物治療等,才可協助患者早日康復,而病症對家庭氣
氛的不良影響才會消失。

8.我國心身症患者的求醫行為

由於心身症患者自己感受到的不適是身體方面的症狀,而大多數人對
於社會心理壓力和身體症狀之間的關係並不了解,因此國內患者的求
醫行為往往是尋找中西醫,把身體的不適一五一十地告訴醫生。他們
還不時採取「複式求醫」模式,也就是同時看不同科或中西醫,希望
如此可以更快痊癒。然而他們又經常耽心中西藥同時服用會不會「相
沖」,於是又不遵照醫囑而自行增減藥量,充分表現出國人對「吃
藥」的矛盾心理。
  在傳統的醫師與病人的關係裏,病患應當向醫師陳述的是身體的
病痛,如果一個病人把自己心理上的煩惱或生活上的困難告訴醫師,
那該是多麼令人尷尬、多麼不可思議的做法。而我國的醫師通常也不
會主動去詢問、了解病人心理與生活方面的事情。結果這些心身症患
者所得到的治療往往就是一包一包的藥。如果他的心理社會壓力解除
了,或者是他終於學會有效地應付壓力了,那麼他的心身症應當會消
失。如果壓力不能解除(甚至有時候是長期的困難─譬如婚姻失和、
婆息問題、聯考一再失敗等等),應付方式無效,或是家人親友的支
持幫助不夠,那麼他的心身症很可能持續不癒,甚至進一步發展出種
種焦慮、憂鬱的精神官能症狀。其中一部份病患有可能變成四處求醫
的老字號,對他個人和其家人在精神入工作(含學業)、經濟、家庭氣
氛的不良影響都很可觀。在全國醫療資源的應用上也形成最大的浪
費。事實上許多經常拿著勞保公保單掛號取藥或要求檢查的病患大多
屬於心身症患者。
  要如何才能消除這些不妥當的求醫行為,而確實有效地幫忙心身
症患者康復呢?大眾醫學教育的加強、醫療制度的妥善改進、以及精
神科以外的其他科醫師(尤其是家庭醫師)在精神醫學上的學習與臨床
訓練的加強都是必要的。
























恐慌症

恐慌症的特徵是一陣陣極強烈的緊張興害怕,表現出來的是心跳加
速、呼吸急促、暈眩、冒冷汗。它來得急快,常易在人多、封閉的地
方發作、病人常因此害怕到這些地方。恐慌症的因現在還不清楚。人
體中有個自主神經系統悾制全身臟器,包括了咬感神經負責對壓力與
危機的反應及副交感神經負責休養生息。自主神經受到身體與心理影
響(如分離焦慮)引起交感神經系統反應,可能就是恐慌發作的原
因。
如果懷疑恐慌發作,經內科醫師排除身體疾病後,可至精神門診依病
史、發作特性做診斷、若定為恐慌症,在藥物治療方面、抗憂鬱劑及
鎮靜劑都有不錯的效果。
心理治療則以認知及行為治療為主 、較少需要深入的心理治療。認
知治療是讓病人了解到發作只是身體放出錯誤的警訊、行為治療是教
導病人放鬆的枝巧,在易發作的地方或將要發作時對抗緊張。
一般而言、恐慌症是個慢性的疾病,往往需要長期而特續的治療。醫
師與病人間穩定而有信賴感的合作 關係中、是相當重要的。



兒童青少年常見之問題及精神疾病

就像小孩子也會生病一樣,兒童及青少年也會有心理或精神上的困
擾,都需要照顧者給予協助,才能助其度過難關。只要我們對於這些
問題有所了解,對於小孩子的這些困擾,就不會覺得束手無策。以下
就簡略的介紹常見之問題及精神疾病供各位家長參考,也希望能讓我
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永遠都是快樂的、始終充滿希望。


過動症
正式之名稱為注意力缺損過動障礙,是一種大腦輕微傷害導致
無法協調控制能量衝動。有過動症的孩子往往在他們開始可以自由行
動後,就會出現活動量大,爬上爬下,橫衝直撞以及無法專注,好好
把一件事情完成的現象。對他們而言有興趣的事情,可以較專心,不
會中斷。但是除了這一類的事情之外,要他們好好把事情做完,幾乎
是不可能的事,有些孩子甚至連專心看電視時,都還會在椅子上扭來
扭去。這些不能專心的孩子在開始上小學後,常會造成課堂上老師的
困擾:上課走來走去、跑到教室外、和別人說話。較輕微的可能可以
坐著,但老是發呆想自己的事情,或玩自己的玩具、筆,或者亂塗
鴉。學校的聯絡簿總是抄不完整。回到家裡寫作業是最令人頭痛的問
題,幾行字要寫上幾十個小時,總是要搞到半夜才能睡覺。另外一個
大問題是這些孩子的衝動控制及協調能力不好,有些則是有觸覺防禦
的現象,常會在與他人接觸時出現肢體衝突,讓他人誤以為這些孩子
有很強的暴力傾向。



學習障礙
學習障礙所定義的個案,是指智力基本上正常,但卻在學習效果
上遠低於其同儕應有之表現。學習障礙的孩子較常出現的問題有閱讀
障礙(Reading disorder)、書寫障礙( Disorder of written
expression)、數學運算障礙(Mathematics disorder)等。閱讀障礙
常見的現象包括:認字錯誤、讀音錯誤及文句理解障礙。書寫障礙常
見的現象有:文字扭曲難辨認、左右顛倒、鏡射文字、拼字/音錯
誤、書寫的文章文句不通難理解、文法錯誤、動名詞不分。數學障礙
常見之現象包括數學運算錯誤、符號理解障礙、運\算時數字分組排列
問題。通常這些孩子也會有感覺統合方面的問題,需要這方面的治
療。

情緒障礙
兒童時期常見之情緒反應:

兒童前期(5-7歲)

傾向於自由表達情緒,勃然大怒為常見之情況
富於想像力,常因此而產生恐懼
開始會爭取大人的注意與關心,並有嫉妒的情緒表達
兒童中期(8-10歲)
逐漸會注意到他人的感受
對他人的批評敏感
在乎自己被人喜歡
兒童後期(11-13歲)

會因與大人之言行準則衝突而產生調適上的困難,開始出現尋求獨立
的情緒 反應。孩童的情緒,常會因為外在環境的人事物,而
有不同的變化,通常這些變化不會持續太久的時間,會回復到平穩的
狀態。但如果孩子所處的是一個相當不利的環境,壓力持續過大,則
這種情緒的問題不但會持續,甚至會因此而變質,並因此開始出現種
種行為規範的問題。許多校園小霸王,說謊偷竊,欺負人打架,翹家
逃學在外遊蕩,小小年紀加入不良組織的小孩,都有情緒障礙的問
題。另外一群情緒障礙的小孩則會有藥物濫用、自殺等行為出現。通
常這些面臨壓力的小孩如果有人介入關心,情況多數會改觀。

12-18歲之青少年,生理狀況開始進入青春期之個體。性徵表現開始
明顯,身體荷爾蒙急遽變化,情緒極度不穩,行為最為叛逆。是人生
的風暴期,也是生命個體發展的關鍵期。青少年開始承接父母、學校
同儕及社會環境所給予的壓力。受限於本身經驗能力不足仍思依賴,
但又期待獨立自主,既矛盾又敏感容易受傷害。因此,在其成長過程
中,會積極的尋求認同的對象,而出現偶像崇拜狂潮。脆弱的心靈則
在乎別人的批評,擔心自己表現不佳,因此常常焦慮不安,情緒起伏
變化劇烈。如果抒解不當,輕則行為乖僻,重則衍生疾病。

青少年的不當情緒表達,可簡單的分為向內及朝外,整體而言則皆為
情緒障礙。往外發洩的青少年,將情緒傾倒在他人身上,會出現不服
從規範管教、對立反抗及行為規範障礙。以造成他人傷害來自我調
適;朝內者,則以自己不成熟的心理防衛機轉,承擔諸多的壓力,往
往會出現緊張不安、失眠、表現不佳、退縮、拒學、強迫、恐慌甚至
藥物濫用及更為嚴重之精神疾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2-23 23:49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