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022net.com/2009/1-9/43265819223690.html
2009-1-9 10:13:41
简要内容: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高校就业迎来寒冬。(二)从目前全国和本市部分高校的反映来看,与去年同期相比,用人单位数、提供的岗位数等都有下降趋势。本市高校本专科毕业生在津就业的人数比例为66. 71%, 半数以上研究生留津就业。 |
制图 滕媛媛 现状:多数高校签约率不足10% 六成以上没有就业意向 文科经管类最受冲击 应对:高校启动“就业融冰计划”加强就业指导 拓宽渠道教授带着学生去求职 人民网·天津视窗1月9日电: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高校就业迎来寒冬。据了解,天津市大多数高校的签约率目前都不足10%,60%以上的大学生没有就业意向。对此,在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不断推出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新政同时,各高校也绞尽脑汁,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加强就业指导以提升就业能力,一系列措施被高校的管理者和大学生们称为“就业融冰计划”。 昨日,记者从本市各高校了解到,在高度重视就业的同时,各高校也进一步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许多高校都开展了以当前就业形势教育为重点的就业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客观、理性、辨证地认识就业形势,引导学生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积极主动地就业,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面对严峻就业形势可能带来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高校还专门组织毕业生参加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遇到困难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不稳定情绪。
现状1 招聘企业明显减少签约艰难
“以往这个时候,集中全力找工作的同学,差不多手里都握着一两个机会了,只是在挑更合适的。但今年的情况却是,只要有个机会学生就签约了,没有签约的大部分都是一点机会都没有。”本市某高校国际商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刘老师告诉记者,近日学院刚做过毕业生签约率的统计,虽然数字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实质”却不同。“今年到院里来招聘的企业明显减少,尤其是房地产业、金融业、IT业最明显。”刘老师告诉记者。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受经济形势的影响,本市各高校毕业生签约者寥寥,尤其是文科和经管类学生受到的冲击最大。
“如果年前找不到工作,年后可能更难!” 眼看寒假就要来临,大学校园里找工作的氛围变得更加压抑和紧迫。因为没有课,不少大四毕业生已经回家了。“来年再说吧,实在不行,就回老家找工作。”毕业生小王告诉记者,已经找工作三个月了,投了很多份简历,赶了N多场招聘会,但至今仍没有接到一个offer。小王告诉记者,身边不少同学都已经动摇了最初的“不去北京就留天津”的想法,开始向省会城市和一些中小城市寻找就业机会。
现状2 校方忙“融冰”教授帮学生求职
就业寒冬的到来,在让大学生们感到阵阵寒意的同时,也加速了高校对今年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盘点分析,推出系列促进就业的“融冰计划”,为抵御就业寒冬做好全方位的准备。其中,除全方位开展就业辅导、加强心理疏导之外,还动员一切资源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和以往专业课教师上完课就走不同,如今,专业教师、校友联手,加入促进学生就业的队伍,甚至由教授、导师亲自带领求职毕业生登门拜访企业,增加就业机会,这已经成为各高校普遍的一种做法。如天津大学材料学院的老师们广泛联系合作单位和校友,在短短一周时间内就联系到17家用人单位;南开大学信息学院建立了就业工作责任体系,并发出《致导师的一封信》,呼吁专业教师加入到促进学生就业的队伍中来。
现状3 “就业博客”助求职者度“寒冬”
“这是我在网上看到的一篇不错的‘面经’,转载过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在今年这个被众多媒体称为就业“寒冬”的季节,点开南开大学文学院为09届毕业生创建的就业服务博客,类似这样的就业经验和信息每天更新得非常频繁。现在,每天去“踩踩”这个博客,已经成为该院许多同学上网要做的第一件事。“毕业班近期相关事宜”“体能测试通知”“裁员或不景气公司名单”……博客不仅是就业信息发布的平台,也是南开大学文学院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各种服务资讯及进行教学管理的平台。通过这一渠道,毕业生无论身在何处,相关的信息提示和学校重要工作的通知都能被方便地接收。
而在各高校的BBS“求职”论坛中,如今,“面霸”(offer比较多,到处参加面试的强人)们少了。应运而生的是许多新鲜的求职流行语:“辛拉面”(指一些学生投递求职简历后没有回音,毛遂自荐,辛辛苦苦获得面试机会);“霸王面”“霸王笔”(指那些没收到用人单位的面试、笔试通知也要硬闯以求获得面试机会的学生);“电锯”(指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打电话告诉求职者未通过筛选)。在无奈与调侃中,学生们期盼来年春天的一丝丝暖意。
2009年大学生就业形势预测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仍然面临诸多不利因素,总体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一)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金融行业冲击较大,国内很多外向型及相关企业已经受到波及。
(二)从目前全国和本市部分高校的反映来看,与去年同期相比,用人单位数、提供的岗位数等都有下降趋势。
(三)毕业生就业过分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等少数地区。这些地区恰恰是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因此对毕业生就业会产生一定影响。
(四)预计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611万人,就业任务艰巨。
2008年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
1.到国有企业、集体、民营、三资等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占绝大多数,且所占就业比重稳中有升;到党政机关、科研院所、高校等单位就业的比重持续下降。
2.升学人数继续减少。高职升本招生计划的减少是导致毕业生升学人数下降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毕业生直接选择了就业。
3.用人单位临时聘用毕业生的人数上升。
4.近7成在津就业。本市高校本专科毕业生在津就业的人数比例为66. 71%, 半数以上研究生留津就业。值得关注的是,其他省市接收我市毕业生最多不到总量的5%,这也说明各高校在天津以外地区开辟毕业生就业渠道的工作亟待加强。
5.外地生源来津抢工作。本市高校本科毕业生非津生源留津人数和外地高校非津生源进津就业人数逐年增加。
6.基层就业人数增加。2008年本市高校本专科毕业生到基层就业41100人,占本专科毕业生的39.62%,比2007年增加11782人。
7.“订单式”就业人数增加。2008年订单式就业毕业生3155人,其中天津生源毕业生约占60%,总人数比2007年增加近1000人。
简要内容: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高校就业迎来寒冬。(二)从目前全国和本市部分高校的反映来看,与去年同期相比,用人单位数、提供的岗位数等都有下降趋势。本市高校本专科毕业生在津就业的人数比例为66. 71%, 半数以上研究生留津就业。
大学生就业难
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从来都不缺人,缺的是人才。让更多的年轻人接受高等教育,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这个原则没有错。一家人全力以赴,将精力和财力倾注在孩子身上,希望他们学成之后,有一份称心的工作,有一个美好的前景,这种期待也没有错。而现实的情况是,在这个急需高素质人才的国家,众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却并不容易。
为什么?怎么办?所有关心这个问题的人,最关心的其实就是这六个字。
就业难不意味大学生太多
【我国现阶段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相当旺盛,但吸纳大学生就业的现代服务业还不发达,加上城市化进程滞后,职位供给不能满足就业需求的快速增长】
问: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热点甚至难点。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在加速、社会在转型,“中国制造”特点突出,需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这个时期,大学生就业难是否有其客观性?
答:中国的就业市场,从其特点来看,还是一个分割的市场。比如农民工竞争的就业市场和大学生竞争的就业市场并不是一个市场,二者之间难以替代。在这二者之间还有一个技工的就业市场,往往是大学生不愿意做而农民工还做不了的工作。我国经济总体上进入工业化中期产业升级阶段以后,这三个就业市场都面临新的问题。
大学生的就业市场,其实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与城市化紧密相连。但我们的增长方式是工业占主导,工业产出占GDP的比例之高,在世界各国中少有。而城市化又滞后于工业化,所以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上,是职位供给不能满足就业需求的快速增长。
是不是我们大学生数量过多了?有人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批评大学扩招的政策。我看问题不在这里。现在随着人们生活需求的增长,特别是城市家庭里又都是独生子女,要求孩子上大学,已成为很多家庭的基本需求,我们要努力满足这个需求,而不是抑制这个需求。何况你也抑制不了,国内不能满足,家长就把孩子送到国外去上学,大量家庭教育消费支出就流向海外。另外,我们经过这么多年的扩招,大学生的毛入学率也才达到23%,农民孩子能上大学的还是少数。中等收入国家大学生的毛入学率一般都在40%以上,发达国家至少在60%以上。所以要从就业供给上想办法。
提升劳动力素质是关键
【转变发展方式,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用技术和资本替代劳动,而是培养“性价比”更高的劳动力去获取更多就业机会】
问:比较观察,世界上已经走过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国家,当年是否也遇到过大学生就业问题,他们的做法如何,能否给我们以有益启示?
答:我们与发达国家的情况有些差别,其一是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虽然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已经很低,但每年净增的人口还有700多万,新生劳动力数量很多,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的数量也还很多,所以就业需求还比较大。另一个差异是城乡差别大,发展方式还不是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一般来说,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更强。
如果说有什么启示的话,我想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国家要舍得在教育上加大投入,不断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水平,教育体系也要根据市场变化不断创新和调整,教育要注意为就业服务。每个家庭为子女进行人力资本的投入,自然期望有比较好的收益,教育不能无视这种预期。二是在转变发展方式的时候,要注意就业的需求。因为很多发达国家出现劳动力短缺,所以转变发展方式是用技术和资本替代劳动,而我们在很长一个阶段还不可能有技术和资本的比较优势,优势还是在劳动力上,只不过过去这个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力成本低。随着工资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要把这种优势更多地体现在劳动力素质上,要通过劳动力从成本到素质的转变来保持劳动力的比较优势。
大学教育要有前瞻性
【大学不能无视现实的变化,要反思我们的教育体系和课程设置。大学生也要根据现实的变化转变就业观念】
问: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中国创造”将逐渐突出,社会将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那些受过系统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也将越来越受欢迎。我们的人才培养该不该有一定的前瞻性?
答:大学生就业难,大学也要反思我们的教育体系和课程设置。现在社会职业结构和就业市场变化很快,而大学的师资力量结构、课程设置结构和教材内容都是相对稳定的,这二者之间存在矛盾。大学不能无视现实的变化,认为通识教育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大学教育要有前瞻性,适应现实和将来变化的需要。
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产生深刻影响,危机也孕育着新的机会。在振兴经济的同时,要把振兴就业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在非常时期有非常之举,实施大规模的就业振兴计划。
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这方面需要广开渠道。比如可以设想实施大规模的社区服务志愿活动。我国目前有60多万个以行政村为单位的农村社区,8万多个以居委会为单位的城镇社区,专业化的社区工作需要有相当文化水平的人去从事。如果能够动员暂时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工作,同时给予他们恰当的生活待遇,我想是利国利民利己的。当然,要有与之配套的措施,比如在国有部门录用人员时,要对从事两年以上志愿工作的大学生优先录取;在干部选拔中,要注意从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志愿工作者中选拔,等等。总之,放开渠道就是从各方面想办法吸纳大学生。(据《人民日报》)
给大学生就业出谋划策 各方观点 专家:
职业生涯规划长期“缺课”
“今年大学生遭遇就业寒冬,整体经济形势严峻固然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但我国高等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长时间‘缺课’,现有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大学生普遍存在就业困惑,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是高等教育自身存在的重要问题。”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陈巴特尔副教授告诉记者,他在为大学生做心理咨询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大学生由于对社会的接触比较少,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甚至不少研究生考研就是因为对就业没有把握,抱着能躲一时就躲一时的心态,对自己的人生没有明确的规划。
陈巴特尔副教授指出,要缓解今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从高校和大学生的角度来说,就是一定要继续深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进入社会实习,跟职业接触,找到跟自己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相符的职业,走好“大一适应、大二发展、大三决策”的职业生涯三步规划,推动大四毕业生的就业择业。
学校:
就业结构不平衡是突出矛盾
“以天津师范大学为例,通过毕业生流向意向调查我们了解到,40%的毕业生选择到企业,剩下的为进事业单位和继续升学深造。从目前到学校招聘的企业提供的岗位数和岗位性质来看,就业结构不平衡是最突出的矛盾。”天津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潘晖主任介绍说,到学校招聘的单位提供的岗位数量相较往年基本上是稳定的,但岗位质量却下降了,比如提供岗位的区域分布比较偏远、岗位工作的性质多是基层基础性工作等,部分大学生对这样的工作机会不太认可。
潘主任说,基于对今年就业形势的分析,学校已经在就业形势引导、就业技能提升、就业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时改变了往年以天津就业单位为主的局限性,和人才中介机构合作,向全国范围内推荐毕业生。潘主任建议大学生,要度过就业寒冬,必须对今年的就业形势有清醒的认识,要务实,不妨先就业再择业,同时做好人生规划。
企业:
企业和大学生心态有差异
近日,在天津物资贸易学校举行的“2009校企战略合作论坛”上,来自物流、零售等行业的20多个“老总”明确地指出了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一些“老总”们更是直率地表示:现在一些企业宁愿用职校学生而不愿意要大学本科、硕士毕业生,并不是“要不起”,而是因为他们容易“高不成低不就”,理论一箩筐却不屑于做实事。
此外,企业的期望值与大学生的职业期望值差异较大,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企业用人难留人难的主要原因。北京德利得物流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恽绵说:“2006年以来,我们企业共招聘了106名毕业生,到现在只留下了4个。企业需要的是干实事的人,而大学生把工作理解为坐在办公室里打打电话,整理整理文件。”
中铁物流董事长刘景福更加直率地表示,这种差异并非来源于大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知识和技能,是否是学生干部,而在于心态和基本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