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451|回复: 3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报告文学:祥云飘在四月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9-1-4 09:15: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祥云飘在四月天

——一位藏学学者的涅槃

? 1970年因占地拆迁,我家由西城区搬到了东城区美术馆后街小取灯胡同的一座大杂院里。本文的主人公郭和卿,是我们大院儿里最年长的一位老人,也不知从何时开始的,院儿里无论大人孩子都约定俗成地尊称他为“郭爷爷”,他的老伴儿自然就称郭奶奶了。

? 和郭爷爷的交往在相当一段时期,也只是见面打个招呼或问声好而已。那时,我的工作单位在远离市区的房山县,每星期日才回家休一天,与街坊四邻的交往是很少的,就连郭爷爷的姓名还是若干年后,一位邮递员送挂号信时,喊了一嗓子“郭和卿拿图章”,我才知道的。

? 四人帮倒台后的1977年,图书市场开放,我每星期日都在城内的各个新华书店转悠,基本上是见了文学名著就买。一次,为了买本《安娜·卡列妮娜》,我居然骑车跑到了城东郊的八里庄外。回来的时候,正碰上郭爷爷,他问我,书是哪买的?并希望我以后给他带一本。我二话没说,转头就又去了趟八里庄。为这事,老人是感激不已。打那以后,我买书都是双份儿,给老人也捎带着。

一本画册建起的忘年交

? 一天,郭爷爷拿着一本画册来到我家与我共同欣赏,画册的扉页上书《宋人合锦集》,古色古香的,翻开画册有十几幅画页,都是宋代名画家马远和夏圭的作品,上面还有宫廷御览留下的印章。我对书画是一窍不通,但对宋代这两位画家的名声还是有所耳闻的,真不知这老爷子从哪儿淘换来的这么贵重的古董?郭爷爷还一篇篇地给我讲解画集的内容和观赏古画的要领,最后他很随意地说了句,要是喜欢的话,就送你了。我受宠若惊,这哪担待得起呀?连连推辞。老人看出了我的心思,直言相告说,这不是真迹,是明代仿制的赝品,但仿制的水平还可以。然后就给我指点画册的纰漏和明代仿制的印痕。不管怎么说,好几百年前的东西,也不是一般人能拥有的。郭爷爷还一再谢我,帮他买了那么多的书,他还特别提到第一次我为他专门跑到八里庄买那本《安娜·卡列妮娜》的事情,说看得出,我有付乐于助人的热心肠。这话匣子一打开,可就停不住了。那天,郭爷爷和我聊了有两个多小时,最后都过了吃饭的钟点,还是郭奶奶把他给硬叫回去的。这郭奶奶是个小心谨慎过日子的老人,把个郭爷爷看得特别紧,不让他在外边什么都乱讲。而这郭爷爷过去也很听话,可自从因买书和我有了交往以后,就管不住自己了。过去,我们在一个院里住了七年,所说的话全加起来,也不如现在我们一次聊的多。我能深深地感觉到,老人受压抑多年,终于找到了我这样一位能够聆听他讲授知识的“学生”,以至于郭奶奶最后拿他也毫无办法。这种每星期日一次送上门的“授课”,有时连我不接受都不行,甚至耽误了我要出门去办的正经事。当然,如果郭爷爷是对牛弹琴,他绝不可能有这么大兴致,关键还在于我是个很忠实的聆听者。现在想起来,真是后悔莫及,那时我不过二十刚出头,正是学习知识的大好年华,却没有想到正式拜郭爷爷为师,要知道,他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就已是西北民族学院的教授,比起现在大学里的一位导师带十几个研究生,那可是得天独厚到家了。

? 后来,受好奇心的驱使,我通过一位朋友的关系,找了他在北京画院当院长的父亲赵枫川帮忙给那画册做了一下鉴定,得出的结论是完全一样的。不过像我这种四六不懂的外行,总好拿钱来估量艺术品的价值。最后赵枫川先生给估了个价,因国内市场还未开放,不太好说,若卖给港商,应该能值2000港币。

? 从买书自然就发展到了聊书,这一聊,可让我开了眼界。老人那满肚子的学问把我崇拜得是五体投地。那真是上识天文,下晓地理;诸子百家无所不知,经史典籍无一不晓,不过老人最精通的还是藏学研究,只可惜我这个毛头小伙学识太浅,其实连做学生的资格也不够。后来才从老人那里断断续续知道了一些他的身世。当我为写作此文做案头的准备工作时,在“百度”上输入关键字“郭和卿”一搜,居然搜出2400条相关信息,要知道,郭爷爷已经去世20多年了。这里部分引述青海人民出版社,在出版郭和卿译著《至尊宗喀巴大师传》的出版说明作为补充:

? “郭和卿先生在完成本书译稿后,于1986年4月28日2时在京逝世,终年79岁。郭先生是四川雅安人,汉族,1907年11月25日生,1919年四川雅安高级小学毕业后,先后拜藏族学者谢国安、充格西,色拉寺高僧阿旺朗嘉为师,学习藏文和佛学。1935年后,受聘担任班禅大师驻成都办事处藏文秘书,西康省(现在的川西及西藏东部)主席刘文辉的藏文秘书等职。1949年12月,郭先生随刘文辉部起义,1951年受聘到兰州西北民族学院任教授。1952年任北京菩提学会理事,从事佛教经典的翻译,同时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翻译新闻广播稿。1956年经中央统战部介绍,参加民族出版社藏文室编译工作。60年代以来,郭先生身处逆境,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坚持藏文典籍的翻译工作。”

? 在网上,对老人的称谓有多种,偏于亲切的称郭老;偏于尊崇的称学者;偏于敬重的称居士;偏于直白的称译师,但还是称学者的居多。

? 待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09-1-4 09:30:38 | 只看该作者
羡慕楼主能够在年轻的时候得遇高人。一个好的听众能够激发讲者的无限激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09-1-4 10:13:06 | 只看该作者
同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09-1-4 10:56:18 | 只看该作者
厚重质朴
搬个小凳坐来长见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09-1-4 10:58:52 | 只看该作者
小凳真小,挪一点,我们挤着坐小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09-1-4 19:26:58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是一个好听众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09-1-4 20:28:3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bbbfox 3# 木碗 的帖子

这个幸运,而今只剩了后悔和不幸,否则,今天我有可能是个自食其力的藏学专家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09-1-4 20:36: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羽毛 5# 夏秋 6# 绿罗裙的帖子

好!排座座、分果果,精彩明天接着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09-1-5 07:51:17 | 只看该作者

接 1# 燕炼 的帖子

艰难曲折的求学之路


? 1984年,郭和卿家乡四川雅安修县志时,向其索要详细资料,老人以“郭和卿简史”的形式,曾记述过年幼时求生求学的艰难经历,其中写道:“我五岁丧父,无兄弟姐妹,本房只有我孤儿寡母。先母任雅安县立女子小学国文教员(外祖父俸恒一系荥经县教谕先母出自家学),月薪微薄,任教不久,继作针黹以度日,实难以养活孤儿。因此,我十三岁从县高小毕业后,为求生活,步行八日(随身仅一行路竹竿和一遮雨斗笠)至康定永昌茶店,经堂兄介绍在店中当学徒。”在那种年代,十三岁高小毕业后,又能谋求到一份学徒的生计,应该还算是比较幸运的。按照常规做下去,出师后当上店员,凭着自己的文化底子和聪明才智,再熬到二掌柜的位子,然后,自立门户开店从商,过上当时的“小康”生活,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但郭爷爷走得却是一条连自己都未曾料到的治学从政之路。这一切的改变,正是从他步行八日去永康茶店的路上发生的。

? 按说从郭爷爷的家乡到康定的永康茶店,路途不过300多里,本来计划走五天就该到达,可他半途迷路了。第四天的晚上,走到了一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郊野外,此时他又累又饿又渴,干粮倒是还有,可水却喝光了。在一棵大树下,他勉强干咽了几口干粮,自知今晚肯定得露宿荒郊,他迷迷糊糊就睡着了。这一觉也不知睡了多长时间?梦境中,似听到几声哀嚎,他惊醒后,只看到不远处闪着两颗绿色的荧光,哀嚎声正是从那里传来的。暗夜中,他朦朦胧胧地看到了那物体的轮廓——是狼,是一只体形成年的狼!他本能地拿起那根竹竿站了起来,那狼依然呆在原地,却停止了哀嚎。对峙了一会儿,他边后退,边盯住那狼,狼也从半坐姿站起,向他缓步靠近,他的脚步加快想把距离拉大些,可那狼的步履也同样加快了,他忽然想到用干粮把狼引开,便从行囊中掏出干粮掷向狼的一边,狼停了一下,并没被干粮引开。他忽然明白,狼是吃肉的,只对自己感兴趣,他真的绝望了,可那狼却始终与他保持着原有的距离。此时,天边露出些许的鱼肚白,狼的脚步逐渐放慢,最终停了下来。他疯狂地放开双腿逃离了现场,也不知跑了多久,看到身后再没有狼的踪迹以后,一下子跌倒在地,再也爬不起来了。此时,口渴、饥饿、劳累一同袭击而来,他顿时昏厥了过去。等苏醒过来,他发现自己正半躺在一个人的怀里,那人正在用一个水囊给他喂水。他微微地说了声“饿”,那人便把一小团糌粑送到他的嘴边,他狼吞虎咽吃下后,又要了一团,还饿又要。那人说:“不能再吃了,再吃会吃出病的。”水足饭饱他站起身来,才想到要答谢这位救命恩人。这时他才注意到,眼前的救命恩人是位僧侣,他一下双膝跪地,磕头谢恩。那僧人连忙扶起他详问端倪,他一一告知。僧人便说:“我们是同路,跟我走吧。”这样,年幼的郭和卿便随僧人到了目的地,可无论郭爷爷怎么问那僧人的住地和法号,僧人只一句作答:“今世有缘,我们或许还会相遇。”多少年后,僧人的话真的应验了,郭爷爷怎么也没有想到,他居然成了这位高僧座前的学生达11年之久,所学的藏、汉语文历史和佛学竟然惠及他的一生。

? 郭爷爷在苦难的学徒生活中,一直心有不甘,但迫于生计,他必须得做好学徒,否则就有被店东开除的危险,因而他极力避开众人耳目,偷学西藏语文和汉族文学。这期间,天赐良机的是店东先后为他的儿子请了两任私塾老师,郭爷爷就在窗户根底下偷偷地得到了两任老师的“指教”。特别是后一位叫阿家绛巴的老师,是店东花了大价钱在当地请到的一位名师。终于,他的偷学被老师发现。阿家绛巴并没有声张,只是出了道试题让郭爷爷去做,郭爷爷按时交卷,老师看后啧啧称奇,并慨叹:“可惜!可惜!”事过不久,店东看儿子总是没多大长进,便又有了责怪老师之意。阿家绛巴直言道:“你说我不行?那咱看看我教出的另一个学生的水平如何?”于是,年少的郭和卿在窗下偷学之事被暴露于店东面前。店东当然不信,还特意请来位学问高深的老先生当场出题考试郭和卿。结果试卷答完老先生一看,给了句评语:“孺子之功,深不可测!”其实当时的郭和卿已经在地方的报纸上发表文章了。意想不到的是,偷学之事暴露以后,店东倒发了“慈悲”,让郭和卿堂堂正正地做了他儿子伴读的书童。阿家绛巴深感这样恐耽误了郭和卿的前程,便给他写了封举荐信,让他按地址去找一位叫谢国安的老师。自再度拜认谢国安老师后,他的勤奋和聪慧深得老师的喜爱,继后又被举荐拜认了充格西和绛巴默朗两位名师。这一切,仍然是避人耳目的,在每日黎明拂晓,他悄悄地登跑马山顶,在老师座前听讲后再跑步下山回店工作。在这般勤奋努力下,郭和卿年届二十五、六岁时,已能为藏族学者讲演学术和佛经时作翻译了。

[ 本帖最后由 燕炼 于 09-1-5 08:0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09-1-5 19:21:49 | 只看该作者
佩服主人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09-1-5 23:48:26 | 只看该作者
郭老遇高僧获救到成为弟子真是谓佛缘;
——所幸郭老遇到的是独狼,通常独狼都是被逐或老病,“杀伤力”不大,要是遇到狼群就不是这个结果了;可是,冥冥之中有命定,是狼群自有驱狼人。。。。期待燕兄继续讲郭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09-1-6 08:16: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夏秋 于 09-1-5 23:48 发表
郭老遇高僧获救到成为弟子真是谓佛缘;
——所幸郭老遇到的是独狼,通常独狼都是被逐或老病,“杀伤力”不大,要是遇到狼群就不是这个结果了;可是,冥冥之中有命定,是狼群自有驱狼人。。。。期待燕兄继续讲郭老;


是的,杰克·伦敦在他的小说《热爱生命》中所描写的那个与饥饿和病狼相对峙相抗衡的主人公,对生命的顽强追求和坚韧不拔的努力,就是因为生的曙光总是在鼓舞着他,只要坚持下去,就有希望。不过这年幼的郭和卿算是幸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09-1-6 08:19:17 | 只看该作者

接 9# 燕炼 的帖子

人已去 泪始干 相亲相爱半生缘



? 1981年4月28日,郭爷爷的老伴郭奶奶到附近的一家医院看病,在注射室打完一针青霉素刚走出医院大门,突然一阵眩晕便倒在地上,等抬到急诊室一应抢救措施用毕后,还是没能留住老人。这下可把医院吓坏了,青霉素过敏导致病人死亡,这虽属医疗意外,但毕竟是死了人的,该如何向死者家属交代呀?两个小时后,医院院长带着科主任来到郭爷爷家,他们没敢直说郭奶奶已死亡,只隐讳地告知郭奶奶发生了意外,让郭爷爷马上到医院看望。医院的用心可谓良苦,他们是怕噩耗再惊坏了郭爷爷,所以先把老人请到医院,一切抢救措施备好后,才实言相告。没有预料中的突然昏厥,也没有想象中的嚎啕痛哭,老泪纵横却是无声的,他俯身把自己的面颊贴到老伴的脸上,许久才传出几许亚似低吟的啜泣声。


? 那几日,我正在新婚蜜月中度假,便一直忙前跑后地帮郭爷爷料理着所能做的一切。郭爷爷只有一个儿子,在上海宝钢工作。我在当天便打了长途电话通知了他的儿子。在等待郭爷爷儿子返京的那三天,我一直陪在老人身边,晚上也睡在他家。这使我更近距离地了解了老人的一些身世,以及他当时所从事的大量译著工作,甚至包括他的家藏。

? 郭爷爷和郭奶奶的婚姻始于1935年,那时郭爷爷正值年轻风华正茂志得意满之时,刚刚受聘担任班禅大师驻成都办事处藏文秘书,以及正待上任西康省主席刘文辉的藏文秘书一职,而出身贫寒的郭奶奶已经是待字闺中的准新娘了。没想到的是,准新娘子却得了一种怪病,双眼突然失明,找了数位大夫也没看出个结果。于是,许多人就劝年轻的郭和卿退了这门亲事。以他当时的身份地位,想攀高枝的大户人家的漂亮姑娘有的是,但他却以贫贱病疾更不可弃的坚定决心,在第二年上任刘文辉秘书一职后,即迎娶完婚。刘文辉看到当时的郭和卿实在是贫穷,便动了恻隐之心,想让他到下面先干上三年县长,然后再回到自己身边。古已有之的说法就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然而却被郭和卿谢绝了,他牢记恩师的教诲“清心寡欲,超然于世累之外”。就在婚后的第二年,意料之外的奇迹发生了,爱妻的眼疾不治而自愈重新复明。郭爷爷在叙述完这段经历后慨然长叹,感念于佛陀的恩惠。至此,这一对挚爱夫妻缘生在世整整走过了45年。1986年4月28日,即郭奶奶去世5年整的同月同日,郭爷爷也与世长辞。他最后一部40万字的译著《至尊宗喀巴大师传》,正是离世前在病榻之上,花了近一年的时间完成的。

? 在郭奶奶离世前,我还从没进过他们的家门。郭奶奶给我的印象,一直是慈祥可亲却谨小慎微。这自然与郭爷爷的身份有关。解放前,他是“割据一方”的大军阀手下的宠信,且在1948年做过一任国大代表;解放后的10多年间,又两次卷入政治风波,于1962年被强迫退职。这样的复杂背景,难怪郭奶奶时刻都在叮嘱着郭爷爷要夹着尾巴做人。在陪伴郭爷爷的那几天里,我亲眼目睹了他的生活工作环境,不到20平米的小屋,大约有四分之一的空间堆满了一捆捆的藏文书目。当时,他正给民族文化宫翻译藏文典籍目录。老人告诉我说,像这样的典籍目录,就算再有两个郭和卿干到死也干不完,就更不要说浩如烟海的藏文典籍本身的翻译工作了。国家缺少这方面的人才呀!

? 郭爷爷家有个很大的藏宝柜,最上层是各类书籍,以16开精装本的佛教辞典和藏汉词典最显眼。中层供奉着三尊佛像,分别为佛祖释迦牟尼、藏传佛教格鲁派宗师宗喀巴和老人的恩师阿旺朗嘉。最下层只见到几个精致的盒子,老人没有打开给我看,但让我看了一份清单,共计20件宝物。我对古董是一窍不通,但猜测这些东西一定很值钱。在写作此文前的案头准备时,偶然在网上查到了这些古董的下落,是在2005年嘉德秋季拍卖会上,文字报道这样写道:“16件葫芦器均来自少数民族翻译界和藏学界的学者郭和卿先生的旧藏,清道光的模印八宝西番莲葫芦拍得8.8万元。”估计应该是郭爷爷的儿子拿出拍卖的。

? 郭奶奶去世的第三天,儿子从上海匆匆赶到北京。整个事故的处理,令医院感激涕零。郭爷爷既没有问责医院,更没要求经济补偿。他说:“人已经没了,你们不要有什么内疚……我是个国家干部,有自己的退休金,别无它求。”这是老人被邀请在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大会上讲的。那年,他刚刚被平反,还补发了工资,他尤其看重国家干部的身份。那天,医院院长当着全院医护人员的面,几乎是哽咽着做了个许诺:“今后,郭先生来医院看病,一律按急诊待遇优先,所到各科,抽调一人全程协助引导就医。每个月,由医务处安排一名医生亲自去郭先生家问诊。”但据我所知,郭爷爷从来也没曾运用过这种“特权”,每月的到家问诊,只来过两次,就被郭爷爷谢绝了。

? 处理完丧事,儿子把郭爷爷接到了上海,可没过一个月,他就回来了,说是得工作,出版社催得很紧。儿子为他找了个安徽的小保姆,伺候他的饮食起居。




[ 本帖最后由 燕炼 于 09-1-6 08:2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09-1-6 08:42:09 | 只看该作者
看着你这些平实的叙述,好象又回到了过去的年代。生活虽然清苦,但精神却是从容而又充实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09-1-6 09:17:5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4# yzplq 的帖子

简单的生活好过;复杂的生活难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5-1-12 06:40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