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浩渊
近十五年来,中国的变化太大、太快,使得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理,都不得不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如同其它的现代化国家一样,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逐渐成为中国人民的普遍需求。然而,由于绝大多数的大学和医学院没有系统的临床心理学教育,目前在各种治疗、咨询单位工作的医生、治疗师、热线咨询员和学校的老师,只好凭着自己的想象、生活经验,以及市面上出售的书籍,摸索着开始干。因此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就普遍存在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进行探讨。
大部分中国人看心理医生,是因为生活中迂到了自己解不开的扣儿,到医生那里去“讨办法”。大多数医生也是给来访者“出主意”,或者干脆下命令。很象我们同长辈、朋友,甚至政治思想工作者的关系。经常看到医生滔滔不绝地教训、批判来访者的“错误思想”和“错误行为”,这实在不是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不同于身体治疗。病人得了胃肠炎,医生给她打针、吃药;病人患了阑尾炎,医生给他开刀。病人总是被动的,而医生永远是主动的。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医生和来访者应该都是主动的。除了行为治疗和催眠治疗以外,绝大多数心理治疗的时间里,应该是来访者说得多,医生反而话少。心理医生的责任,是给予来访者创造一个充分表达、发挥、发泄,特别是发现自己心理世界的机会。
我们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最了解自己,其实不然。你想一想,如果没有镜子和水的反射,我们每个人,并不切确地知道自己的脸长得什么样儿。只能通过看看别人,摸摸自己,推测自己的样子。人的心理也一样,如果没有一面好的镜子,我们很难比较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心理形态。心理医生应该是人们的心灵镜子。照镜子的人,非得化力气化时间去学会使用这面镜子,才有可能渐渐地看清自己。来访者表达得越真切、越彻底,心理医生才有可能反射给你一个更近乎于你的真实的心理形态。人在看清,并且接受自己的心理形态的过程中,得到医治。从而,造就一个更适宜生存的心态。这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需要医生和来访者的两方面努力。一两次治疗很难达到理想、稳定的疗效。因为我们每个人的认知、情感方式是多年生活经验的结果,怎么可能通过几个小时的轻松谈话就改变了呢?此外,心理医生的心态健康便成了疗效好的最根本基础。如果镜子是个哈哈镜,你怎么照,人也是歪七扭八的,变了形,达不到治疗的目的。
外科医生给病人开阑尾,同自己的阑尾毫无关系。内科医生使用抗菌素治疗病人的肺炎,与自己的肺脏也无干系。因为,身体治疗使用的诊断和治疗手段都是客观物。心理治疗却不同,由于诊断和治疗的“工具”均为心理医生的主观世界,所有的心理治疗方法,都需要通过这个主观世界去实现。所以,每一位心理医生开始学习治疗他人的第一步,实在是一个开始了解和治疗自己的心理世界的过程。心理治疗之父-弗洛伊德,在上个世纪末,创立“精神分析”治疗法的时候,明确要求所有的治疗师自己首先通过一个系统的心理分析的治疗过程。而且,在此后的医疗实践中,还需要不断地诊治自己。我曾经请问过一位世界著名的心理治疗大师,
他用了多长时间完成了自己的心理医治。“九年。”他答道,“当然,我在这段时间里,同时医治了几百位病人。”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也深深地体会到,对于自己多一分了解,就增加一分理解和帮助他人的本事。反过来,增加了对他人的理解,又多了一分对自己认识的力量。这种正性相长,应该是心理治疗的必然结果。
今天,在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世界,心态失常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大问题。为此,近百年来,心理学家发明了各色各样的治疗方法。有的心理医生,为了避开自己痛苦的心理治疗过程,企图在心理治疗的范畴里,发明一些类似“手术刀”和“抗菌素”的技巧和技术。手电筒朝外,光照别人。有些方法确实可以帮助解决一些有限的问题。例如,行为治疗医治恐惧症与强迫症的过程,与医生本人的心理状态关系不大。但是,就我观察,大部分的心理问题却很难被解决。更加严重的是,据统计,美国心理工作者的心态异常的比例,比普通人群高出至少两倍!我想原因有三:
(1)学心理学的人,在选择这个专业的时候,潜意识中是自己需要被帮助。
(2)进入心理专业以后,忙着研究和治疗他人,没有化时间和精力用于自身的心理建设。
(3)心理治疗上了市场,钱,无形地成了很重要的目的。一般来讲,精神产品与钱直接挂上钩以后,便失去了其原有的光彩。希望心理治疗在中国的发展,能够尽量避免这些问题。吸收西方的经验与教训的同时,闯出一条自己的路来。
健康报,1999,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