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16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 弟子规与企业管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8-11-15 10:40: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集 周泳杉老师主讲 2007年7月11日  

  尊敬的诸位法师,尊敬的诸位老师,大家早上好。很高兴今天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在这边一起来探讨,现在大家都非常关切的问题,就是企业管理跟弟子规的一个问题。现在是商业的时代,大多数人从事的都是商业的行为,因此企业管理这样的话题,在现在社会经常在我们的身边出现,不管透过什麽样的管道,我们很容易得到这样的讯息。可是今天在座的大部分都是老师,从事的都是教学的工作,想必一定很多人会想,为什麽参加这样的讲座,会有这样的一个课题?针对老师应该是讲如何教学,怎麽会讲怎麽来经营管理?我们在这里学习了这麽多天,大家可能慢慢的有这样的体会,人生是不断学习的一个过程,我们到底要学什麽?而学习到底带给我们什麽样的启发?对我们的生命有什麽样的一个认识?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过去我们在学校也学习过很长的一段时间,在座很多的老师,在学校可能执教的时间也颇为长。大家是否曾经思考过,我们怎麽样才能提升自己跟学生在学习上的乐趣?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今天的课程,我们先来谈谈个人在学习上的一些认识跟体会,然後再切入到整个现在社会非常关切的管理的问题跟企业的问题。孔老夫子在《论语》里面第一章,开宗明义就告诉我们「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在小时候读到这章书深感非常的不认同,为什麽?因为小时候读书,确实感受不到那分喜悦,学而时习之,应该不亦苦乎才对。觉得圣人跟我们的距离怎麽样?很遥远。圣人好像是活在书本里面,好像活在墙壁上,跟我们不是同一夥的,所以他讲的话跟我们实际的状况差异颇大。慢慢的念到高中、念到大学、念到研究所,这样的心境从来没有改变过,还是觉得很苦。後来慢慢的接触到中国文化之後,对这个学习开始感受到有一点点的不一样,开始感受到有一点点的味道。
 
 後来我看了一本书,终於明白过去我们对学习的角度看错,那本书叫做《说文解字》。它告诉我们,汉字在发明的过程当中,已经把中国人五千年的智慧蕴涵在文字里面。可是我们一直以来很粗心大意,对学习没有认识,看错了。这个「学」,古代的文字是这样写的,上面的符号是这个样子,我画得不好,大家看一下,上面这两个是一双手,长得很像手,打叉叉就是这个手很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那这双手在做什麽?这双手把像是罩子这样的东西紧紧的捉住,而罩子下面罩着一个小孩有没有?罩着小孩。请问一个小孩子或者是一个人被这个罩子罩住之後会觉得怎麽样?觉得很迷惘,觉得人生看不清楚。这双手的功能在哪里?在把这个人外面这层东西拿掉,这叫学。看了这个符号之後,让我们领悟到什麽是学习?让我们领悟到学习是把东西拿掉的过程,而不是把东西加进去的过程,这个意义让我们感觉到无比的新奇。  

 过去我们认为什麽是学习?我们总以为加入很多东西叫学习。我们在学个新的知识,我们在这里可能待了一个礼拜,我们笔记可能抄了厚厚的一本,这叫学习。然後身上背了更多的东西,觉得怎麽样?很充实,这叫学习。但是汉字的智慧告诉我们这不叫学习,这可能只是知识的累积而已。真正的学习是,把罩在我们外面让我们看不清楚世界的那层成见、对事情误解的那层东西给拿掉,这叫学习。而我们看看下面那个孩子,不正是《弟子规》讲的弟子吗?它不一定是指小孩子,任何对生活有迷惑的人,都是在下面的那个孩子。而我们看到学习这个符号当中,透露出最重要的讯息是什麽?那双手非常重要,也就是要有师承,师承是最重要的。而我们从小到大对学习的领悟完全的颠倒,所以我们学得很痛苦。学习如果能够把东西一直拿掉的话,那我们的喜悦会从内心当中慢慢透露出来。  

 这就是《大学》里面讲的,「明明德」的过程,把我们内心当中,把我们本性当中本来的智慧给它开显出来,那是把东西拿掉的过程,而不是加入的过程。所以读书本身的目的在哪里?我们教学的目的、读书的目的到底在哪里?我们从这个学字上面要有所领会。过去我在读大学的时候,因为我读的科系是科学方面的科系,大学方面我读的是植物系。讲这个其实我现在觉得非常的惭愧,为什麽?因为你问我这是什麽植物?在平地问我,我会跟你讲我是学高山植物的;到山上问我的时候,我会跟你讲我是学海滨植物的,因为我一个都不认识。为什麽?因为当时的学习是为了用来应付考试。我们可以在二、三天的过程当中,背下一、二百植物的名字,可是在考试卷填完之後,又可以花二、三天的时间统统把它忘掉,这就是我们学习的苦处。  

 我们刚刚看到戏剧的节选,在《医道》里面,看到许大夫在学习医术的过程当中,请问他是喜悦还是痛苦?他是无限的喜悦。为什麽他有无限的喜悦?我们想想看,他跟着师父在一起,师父带他上山去采药,采药的过程当中,他只要采过一次,为这个病人煎一次药,他对那个植物怎麽样?终身难忘。为什麽?因为他学习的过程就是他在服务别人的过程,学习本身就是增加自己的能力来服务别人的过程,因此他学习是快乐的,学习是跟他的生活结合在一起的。而这样子的一个生活,透过服务,让他对人生愈来愈来明白、愈来愈觉悟。这样的学习是有喜悦的,这样的喜悦是终身受用,是别人所无法剥夺的,因为它是发自内心的。  

 过去我们又听说一些中国的谚语,我有朋友曾经告诉我一个中国的谚语,我第一次听到也感到十分的新鲜。他告诉我中国人的生命观是「一命,二运,三风水,四要积德,五读书」。念起来很顺口,他告诉我,如果一个人命不好,为什麽命不好?他可能生下来,父母没有什麽地位,没有什麽金钱,所以命很不好。如果一个人生下来命很不好的话,他可能要靠他的运,什麽运?可能同学要好一点,或者是老师要好一点,或者到了工作单位去工作,老板要提拔,要遇到贵人,运要好一点。运再不好?可能风水要稍微的去改一改,可能是你们家风水有问题。如果风水也改不了,怎麽办?那你要多积德。但是又觉得积德好像很难,不知道怎麽积?那你就要拼命的读书,这样你才能出人头地。所谓「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各位朋友,我们这样来体会这句话,让大家是否觉得有点不舒服?确实是如此的,因为当我们看人生的角度看得有偏颇,可能会认为这句话告诉我们的,应该是命要好,运要好,然後风水要好,其实不是的。这文化具体的展现,从这句话当中我们看出来,这句话事实上要从後面理解到前面。读书为什麽高?一个人读书高的原因,在於他能够把书中的道理在他的生命当中演绎出来。一个读书人他之所以高,不是在於他累积了很多的知识,相反的是,在他能够把圣贤人的教诲真实的实践在生活当中,让所有看到他的人,得到生命的启发、得到生命的觉悟,这是一个读书人高的地方,他能够把道演出来。因为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一个人读书为了什麽?古人告诉我们,读书在明理。在明什麽理?在明善恶之理。如果读书不明善恶的话,他没有办法积德。积德容不容易?积德不容易,积德非常的不容易。如果一个人不明善恶的道理,他即使有心也积不了德,无法积德,所以一定要明理。读书明理之後才能积德,而积功累德风水自然就改变,什麽是风水?风水就是磁场。  

 各位老师在这里学习将近一个礼拜的时间,我们看到这里的磁场怎麽样?很舒服有没有?这里的磁场让所有来到这里的人心马上安定下来,连走路都不愿意走得很快有没有?都走不快。我有个朋友从纽约来的,我在台湾接待他(以前公司的一个同事),我跟他走在一起,我都不由自主要走得很快。我问他原因?他告诉我说,因为在纽约所有人都以这样的速度在走路。那就叫做磁场,那就叫风水。我们不要把风水想得太玄,风水就是一个环境的磁场。我们看一个家庭,如果他懂得积德的话,这个家庭是很和乐的,一个和乐的家庭磁场氛围好不好?非常的好,所有人都想要进去。相反的,如果是一个吵吵闹闹的家庭,所有人都怎麽样?都想要离开。一个人人都想要接触的磁场,他的运就好,为什麽?因为贵人都来了,贵人都愿意走进去,他的运自然就好。运好了,命还会不好吗?  

 因此我们今天从事教育工作,那是个非常神圣的工作,为什麽?因为它是在改变命运的工作。你看有多少学生走到我们面前来,他的命运已经接受我们的改变,所以一个老师确实是所有学生的命运。听到这里我们感受到什麽?那种责任感让我们突然坐得很端正。为什麽?因为我们生命出现了非常明亮的曙光,我们的生命有价值。这麽多的孩子,等待着我们的双手去解开他人生的迷惑,等着我们这双手来指引他光明的人生前程。一个老师责任有多麽的重大,而且他的价值有多麽深厚。因此做一个老师的人,相信对於整个社会的脉动应该是最敏锐的。就像我们刚刚讲,现在几乎所有的人都投入商业,在大陆过去很多人当老师,可是在十几年前有很多人放弃老师的职业,从事了商业。他们把这样的一个行为取了个名词叫做下海。我当初听到下海这个名词感受到什麽?感受人还是认为从事教育是最有价值的。因为下海含有点贬抑的味道,他觉得自己放弃了教职,去做商业是种比较不可取的,所以他们认为这叫下海,下海经商。  

 各位朋友,各位老师,如果我们今天学习中国文化之後,我们会了解到哪个行业不能教学?其实哪个行业都能教学。在企业里面能不能教学?可以教学。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心境,永远是个当老师的心境,就没有所谓下不下海的问题,下海我们一样能够怎麽样?可以全身而退。因此今天在这里讨论企业管理的问题,跟我们有没有关系?有关系,跟我们每个人都有关系。何以见得?因为我们的学生长大之後,可能有超过一半的人要走入商业界。如果我们今天对於整个商业的脉动,对於整个世界的脉动有所掌握的话,我们给学生指的路就会比较圆满。那双手在揭开学生迷惑的网子,我们才能够怎麽样?才能够做得非常的完美,因此没有一件事跟我们是无关的。

  但即使是如此,我们在这社会当中,仍然常常听到很多让我们迷惑的言语。我在商业界,曾经遇到过非常多很成功的企业家,很多人他们在私底下跟我们在交流,常常会透露这样的讯息,就是说很多人告诉我,在企业里面,他可以做好一个称职的老板,每个企业里面有多少员工,很多的老板都可以掌握得很好。但是他们告诉我,一旦走入了家庭之後,他可能对他的孩子非常的头痛。他认为我是个很好的老板,可是我可能不能做好一个称职的父亲,我可能不能做好一个称职的先生、或者是称职的太太;可是只要让我走到职场,我在上班一条龙,下班就变一条虫。这样的说法,我们确实常常听说。当我们学习了中国文化之後,我们感觉到人生的态度,其实不应该受到切割,人生的成就也不应该受到切割。在第一期结业式,有位叔叔上台来分享,他曾经说到,他也是个企业做得很成功的人,在这数十年的岁月当中,常常挂在他嘴边的就是什麽是最大的企业?经营家庭就是一个人最大的企业。  

 企业不在外,在哪里?就在每个人的身旁,就是每个人的家庭,就是每个人的生命。因此我们学习到中国文化之後,深刻的领会到一个事实的真相,就是一个成功的老板,他一定是个成功的父亲。为什麽?因为经营事业跟经营家庭的态度怎麽样?是一个态度,不是两个态度。一个成功的老板,一定也是成功的先生,一定也是成功的儿子,一定也是成功的太太,或者是人家的兄弟。因此我们看到五伦关系,五伦关系讲的态度确实没有两个,五伦关系的态度非常的单纯,这些态度只要我们建立之後,它可以用在我们所有人际关系上面。因此有的人认为他可以管理好一个企业,但是他不能管理好一个家庭,他的企业有没有真的管好?其实没有!只是自己觉得已经管好了,但是里面的问题可能非常的严重,我们没有发觉到而已。   因此在《大学》里面讲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了四个,请问这四件事情是四个态度还是一个态度?其实是一个态度。在《大学》里面讲「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已经很明显的告诉我们,其实讲四件事情,但是是一个态度。为什麽一个态度又要讲四件事情?因为遇缘不同,条件不一样。遇到的缘分、遇到的条件不一样,当遇到两个人志同道合就变成齐家,修身就变齐家;当遇到一个企业,我们必须要当企业的主管就变成什麽?变成了治国。在中国人的观念里面,治国就是办理企业。我们看到周武王去讨伐商纣王,当时有八百诸侯齐会孟津,这麽多的诸侯。当时不是只有七个国家,或者是五个国家、六个国家,不是,是好几百个诸侯国要去讨伐商纣王。你看八百诸侯,我们现在看看整个社会里面,中小企业或者是大企业差不多也是这个数量,几千个、几百个,这都是一个诸侯国。  

 所以治国在我们现代人的观念里面就是办企业,跟办企业没有什麽两样,平天下就是治理一个国家。什麽叫平天下?是让所有的百姓平等,得到平等。而这个平等不是齐头式的平等,是立足点的平等,我们看到一个家庭、一个企业跟一个国家的态度,确实都是从修身开始做起。从这里我们才感受到,孔老夫子告诉我们「君子不器」,在《论语》里面夫子一直教诲我们,君子不器给我们很深的启发,什麽是器?器用现在的白话来讲叫东西。什麽是东西,这个麦克风是不是东西?是东西,它叫器。它长得这个形状,它可以用来扩音。我们再来看时钟是不是一个东西?是个东西。它长得那个形状,有时针、有分针、有秒针,它可以用来计算时间。可是时钟不能拿来扩音,扩音器也不能拿来当时钟用。当然现在很多东西、很多器具,做成三合一的、四合一的、五合一的有没有?我们现在都追求轻薄短小,追求好几机一体有没有?多功能的思惟来自於哪里?君子不器。  

 它告诉我们,凡是有形状的东西,凡是有特定形状的东西,它的功能性已经被限制住了。把这句话翻成白话文,我们不能讲君子不是东西,不可以这样翻,要讲君子没有固定的功能性。当我们觉得我只能做好一个老板,我不能做好一个先生,我不能做好一个父亲,其实已经把自己的功能性做限制了。那我们自己还不晓得,还觉得这样子就是莫大的成功,其实我们已经把成功做切割了。这样子是不可能得到成功的,生命也不可能得到满足、得到幸福,不可能的。因此今天讲幸福人生,我们要对幸福有个非常圆满的认识,幸福不是切割的,它是完整的,是五伦关系圆满的实现,是五伦关系圆满的落实。因此我们了解到君子不器,我们就了解到,一个成功的老板,必然可以是个成功的父亲,可以是个成功的丈夫,可以扮演好他所有的角色。以现在的话来讲,叫做演什麽像什麽,这才是今天进入到整个课题之前,我们应该先具备有的基本认识。

  如果我们觉得,今天讲的是企业管理,我又不是搞企业的,我是当老师的,这堂课也许我可以稍微休息一下。那这样已经在怎麽样?把自己的功能性做切割了,把自己的功能性做限制、做障碍了。而这些障碍哪里来的?不是别人给我们的,是自己设定。就像学习,那个罩在我们身上的罩子,其实也不是别人给我们的,也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加进去的,都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这种分别加进去的,因此我们今天要把这些分别打掉。一个当老师的人要不要了解企业?要。甚至於他可能要比经营企业的人看得要更清楚,因为他是站在外面看,他要看得更清楚、更明白,才能给他的学生一个非常正确的指引。  

 而我们今天这样的课程,要跟大家分享的态度其实非常的单纯,只有两个主题。既然我们谈企业管理,最重要的是要谈管理,怎麽管理?第二个要谈的是怎麽赚钱?谈企业总要谈一谈怎麽管理,然後怎麽赚钱。可是很多人看到这个老师,怎麽开口就讲那个好像很俗气。人家我们在这里学七天,是为了要让我们能身心得到很乾净的洗涤,怎麽又把这麽俗气的东西拿到讲台上来讲。这大家不要误解,我们开门七件事叫做柴米油盐酱醋茶,没有一件是不需要钱的,这是跟我们人生非常接近的课题。而我们今天这麽多的队,有很多队,我看到有三个队让我感觉到非常的亲切,叫做正德、利用、厚生,这三个队名跟我们今天所讲的主题是完全契合的。当然我们把这个主题放到後面来讲,怎麽做正德、利用、厚生,我们在後面的主题来讲。我们首先跟大家分享怎麽管理。  

 我记得我们在庐江的中心,有次有个大学生从南京坐了二、三个小时的车子,应该不止,应该是四、五个小时的车子,从南京跑到庐江来找我。这个学生他在学校里面是学企业管理的,他很可爱,他从来没有见过我,也不晓得我的名字,从南京赶来的原因是因为他听到有人到庐江来上过这样的课程。因为我们在那里,每个礼拜天的下午两点到四点,都会讲「弟子规与企业管理」,讲了一年多。从南京也来了不少的朋友,来听过,回去之後这个大学生辗转听到这样的讯息,然後搭车就赶来了。他很好学,他知道有人在讲中国文化管理的这种观念,他就义无反顾的跑过来。为的是什麽?为的只是要来跟我讨论一下,中国式的管理跟西方的管理有什麽不一样。我也很受到他的感动。我们就开始坐下来谈,他一开始就很急,很想要了解到底中国式的管理,跟他所学的西方的管理差异在哪里?他觉得肯定有差异,但是不晓得差在哪里。  

 我就请教他,你在学校里面学习了这麽长的时间,学校的教科书都是怎麽样来指导我们管理的原则?他就告诉我,管理当然是有很多的对象让我们来管,首先我们要管人,我们要管事,我们要管物。我们还要管什麽?钱。人事时地物钱我们都要管,这叫管理。他又讲了很多,他讲到管钱的时候,他还跟我讲这叫理财,因为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所以我们都要管。我告诉他,钱财真的能管吗?财富真的能管理吗?我请教他。我告诉他说,中国人认为财富是不能管理的。他眉头就皱起来了,为什麽财富不能管理?我告诉他中国的经典告诉我们,财不是只有你的,财产跟五个人共同拥有。他听了这个财产不是我的,还要跟五个人共同拥有,那是哪五个?我说水、火、盗贼、官府,还有各种的灾难,最後是一个不肖子。我说最後那个最厉害,我的财还要跟不肖子共同的拥有,我说中国人的财富观,是财富不能管理。  

 他跟我讨论了很多之後,突然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他讲所有看到的一切都是他管理的范围,但是只有一个人不用管,那个人就是自己不用管。我就接下来告诉他,中国文化跟西方管理不一样的地方,中国文化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只有一个人要管,就是自己,剩下的统统不在我们管理的范围。他听到之後突然怎麽样?好像若有所悟,把他原来所学的东西一百八十度转过来,就是中国文化的管理,不叫我们去管理人事时地物钱,为什麽?那是无法管理的,因为无常。全世界只有一个人可以管理,那就是自己,而且管理是管理哪个?管理我们的心,管理我们的起心动念,那是中国文化管理的方向。跟我们刚刚开始讲的学一不一样?一样。

  中国文化讲「格物」,格物怎麽来理解?格物就是管理自己。管理自己的什麽?管理自己不当的欲望。革除物欲,你看把东西拿掉,革除,它是把东西拿掉的过程。但即便是如此,在宋朝宋儒还有不一样的认识,我们就了解到其实我们现在所学到的这些经典来得很宝贵,为什麽?因为有师承。没有师承,我们看到格物可能会一百八十度的看错。宋儒把格物还有人认识成什麽?分析物质,格物,把东西怎麽样格一格,把它分析一番。我以前所念的科学就是在分析物质,分析什麽?我们在分析DNA,把基因拿出来,DNA抽出来然後分析那个东西。  

 各位朋友,我们分析这些东西有没有止境?我们思考一下,今天要来分析这张桌子,我们拿一把斧头来开始把这张桌子砍得一小片一小片的来分析它,砍到最後你看桌子变成什麽?木屑。再把木屑再砍变成什麽?砍到最後叫碳水化合物,有碳和水。再把碳跟水拿来,再拿那个很细的刀片继续切割,能不能切?可以。再把它切变成什麽?变成原子,变成电子,变成质子、中子。能不能再砍?可以再砍,只要刀子够细的话你还可以砍。砍到最後怎麽样?不是因为不能砍,是因为找不到刀子了,我们找不到再砍的刀子,砍不了了,变成这个样子。就是拿我们一生在追求这个东西,这叫做格物,叫做知识的累积,叫做学术的成就,这还是往小的地方去。  

 往大的?地球外面还有什麽?有太阳系,太阳系外面还有银河系,银河系外面还有怎麽样?那个望远镜已经发明到可以看到非常远的地方,结果才发现原来那还在我们的隔壁而已。所以告诉我们方向错误,可能我们这辈子会空过;我们把格物的方向搞错,我们把人生学习的方向搞错,我们这一生可能会空过。《庄子》讲「吾生也有涯」,涯就是边际,我的生命是有边际的,「而知也无涯」,知识有没有边际?没有边际的。「以有涯随无涯」,用有边际的生命去追求没有边际的知识,会怎麽样?《庄子》下了两个字,叫「殆已」。很危险,危险到了极处,没有任何的事情比这件事情更危险。所以他告诉我们学习要怎麽样?格物是把东西拿掉,不是把知识加进去,这给我们非常大的启发。管理,管理什麽?不就在管理这个吗?人生的幸福就是管理这个东西!  

 可是我们过去对管理了解的可能有所偏颇。因此在《论语》里面,我们看到了最彻底的管理方法,最彻底的管理学,这个管理的方法,可以解决现在所有世界管理的问题。这绝对不是我们往脸上贴金,不是说你们是学中国文化的当然这样讲,不是的,它确实可以解决现在管理的问题。哪句话?孔老夫子在「为政篇」开头几章就讲到教我们怎麽管理。他讲「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孔老夫子的话,其实都非常的简短,可是意义都非常的深刻。「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结果就不一样了,结果是「有耻且格」。我们来看一看这句话,什麽是道之以政?这个道要念导,因为它同指导的导,就是用什麽来引导?我们今天做企业,管理团体用什麽来引导?如果我们用的是政跟刑来引导的话,所得到的结果是民免而无耻。什麽叫做道之以政?什麽是政?政用现在的白话来讲,叫做条款,很多的条款,其实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规定,就是用很多的规定。  

 我记得我加入企业的第一天,我们的企业是一个美国公司,美国五百强的公司。在加入企业的第一天,人事部门就给我一个叫做道德签署的文件,叫我要签。我翻开来里面有很多的条文,不外乎就是告诉我们,你来了企业之後你就成为这个企业的一分子,所以从今天开始,你不能够泄漏企业的机密,否则你可能会被控告,然後会处几年有期徒刑;你不能够偷窃企业的什麽机密,占用企业等等的这些资源,否则你就要怎麽样,这叫道德签署。我就问这位人事主管,能不能不签?他告诉我不行,你要拿到这个饭碗一定要签。我们就了解到所有签道德签署人,他是心甘情愿签还是心不甘情不愿去签的?多半是不得已而签的,他的内心当中并没有真正的一把尺存在,没有。所以道之以政告诉我们什麽?告诉我们用条款来束缚一个员工,或者是用条款来束缚一个团体的个人。

  什麽叫齐之以刑?齐之以刑其实看起来是处罚,但是用现在的话来理解是赏罚,而不是只有处罚而已,连奖赏也在这范围当中。我们来看看现在的管理学,现在在学校里面管理学,是不是都在教这样子的方式?大家认为用什麽来管理?当然用条款来管理,当然用赏罚来管理,否则用什麽来管理?用什麽可以管理?一般的大众都是把管理局限在这个领域里面。我们来思考一下,赏罚真的能管理吗?我在企业里面的时候,最常听到的一种理论,叫做萝卜加棍棒。他说一个员工,如果你要让他跑得很快,怎麽样?把他看成兔子一样,你要在前面拿一根萝卜,然後兔子就会跳得很快。可是兔子也有吃得很饱的时候,那看到萝卜没有食慾怎麽办?这个时候就要拿出棍棒打牠的屁股,让牠往前跳。所以让兔子往前跳的两种方式,叫做萝卜加棍棒。可是我们在接受这个道理的同时,忽略了一个很严重的事实,就是我们所面对的不是兔子,而是有生命活跳跳的人,不是兔子。  

 就是很多的管理学,现在把管理的对象模拟成什麽?动物。我们在很多的书店里面,看到管理学的书籍现在都用什麽来命名?用动物的名字来命名。譬如说狼、虎,听了都觉得怎麽样?好像很不舒服有没有?有什麽狼文化,或者是虎的文化,要把员工训练成什麽?狼跟虎。所以我们现在觉得很委屈,为什麽?因为我们好像都被降格了,明明是人,你可以把员工教成圣人,这个态度我们没有。我们现在想要把员工变成狼、变成老虎、变成兔子,这是很冤枉的一件事情。我们拿什麽来做管理学的模式?拿对待动物的方式来做管理学的模式,结果有没有效?不能说没效。为什麽?因为我们看到最有效的是什麽?是我们管理的对象真的变成动物,这可能是我们现在面临最严重的一个问题。不管是企业也好,不管是家庭也好,就是我们的员工、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子女统统被这些观念慢慢引导到丧失了人性。因此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这麽多社会现象,开始让我们慢慢来省思管理的问题,应该怎麽管理?中国文化这句管理的名言,到底它真实的意义是什麽?让我们休息一下,下节课再跟大家好好的来剖析一番。好,谢谢大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08-11-15 11:13:35 | 只看该作者
弟子规与企业管理

第二集

周泳杉老师主讲  2007年7月11日

 
  我们上一节课谈到管理,现在多数人都认为什麽东西可以来管理?当然是要藉由很多的条款,藉由很多的规定,藉由赏罚来管理;否则,管理就失去了力量,就是没有筹码来管理,当然是要藉由这样子的方式来管理。可是孔老夫子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这样的管理不是彻底的方法,它会有效果,可是可能会有反效果。在现在的企业里面,已经开始慢慢的被这样的反效果给影响到。我在一篇报导上面看到的一个数字,让我非常的震惊,就是它讲到全世界排名在非常前面的这些大企业,我们都非常羡慕的这些大企业,平均的寿命只有四十五年。就是《富比士杂志》排前五百的,大概平均寿命只有四十五年,而中型的企业七点五年,小型的企业二点九年,不到三年。我们看到这个数字,我们本来以为企业应该是会很长久的办下去,可是没想到近这一百年来,这些企业在更迭的过程当中,竟然是这麽的快速,我们觉得很不可思议。

  问题出在哪里?几乎很多学管理的、学经济的都在探讨这些问题,但是可能都没有抓到问题的根本。孔老夫子一句话确实已经点到根本,他告诉我们,条款跟赏罚不是最好的方法,而这个方法可能还有副作用。但是我们来思考一下,当今的管理,绝大多数可能用的都是这样的方法。我们翻开报纸,徵才的那一页翻开来,我们去看所有人都讲高薪聘请人才,都把高薪跟人才划上等号,绝对没有人讲低薪聘请人才,绝对没有人这样讲。这样子的一个价值观,确实已经根深蒂固的存在於我们现在的社会当中。我们来思考一下,其实这样的价值观,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当中曾不曾出现过?其实曾经出现过,在战国时代就有这样的思想。所谓「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我们来看就是战国时代的一个法家的思想,法家的思想就是这样子的态度。而法家的思想在什麽地方,在什麽时间达到了颠峰?在战国时代的末年达到了颠峰。

  我们知道战国七雄里面,秦国是最後崛起的一个国家,它位处西戎的地区,本来是一个文明非常不发达的地方,文化非常不发达的地方,是个非常弱的国家。可是後来为什麽在战国七雄当中崛起?因为它用了商鞅的变法,用了法家的思想,让它一下子从七个国家最弱的,七个大国当中一下子窜到最强的。我们看到商鞅所用的方法,是不是就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是的。他的赏罚用得非常的严厉,有所谓的连坐法,就是如果有一个人犯错,可能他的邻居要一起受到处罚。这样子所有人都互相监督,有没有人敢犯错?不敢。为什麽?因为都深怕受到别人的拖累。我们看现在企业里面连坐法有没有?也有。可能一个团队它的指标是多少,今年没达到,这个团队统统没有奖金。所以大家都很紧张,监督你要努力一点,你也要努力一点,每个人每天压力都很大,都不太愿意上班,可是又不能不上班,压力都很大,这叫连坐法。

  奖赏也赏得怎麽样?非常的慷慨,他们是以军功制来做奖赏,砍一个人头就有一级的军功,然後你在战场上砍的人头愈多,你的官升得愈快。所以秦国的军队都像虎狼之军,所向披靡。确实有没有效?有效!而且快得不得了,这种方法快得不得了。可是我们思考一下,各位老师,中国最短命的朝代是哪个朝代?对,就是秦朝。你看它很有效,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它是最短命的,这就是我们看到历史给我们做的一个示范。

  在整个中国历史当中,绵延最长的朝代是哪个朝代?周朝。周朝是怎麽样来立国的?以德来立国的。周朝的三个女圣人生了三个圣人,而这三个圣人把五伦的关系、把孝悌的关系演得非常的彻底。那个孝道,还有对兄弟之间的那种道义跟情谊,演得非常的彻底,「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但是我们看到为什麽这样的管理方式没有受到重视?为什麽?因为它很慢,它是历经好几代在德行上的经营,才发展出来八百年的历史。可是我们看商鞅变法几年?很短。几代?不到一代,非常短的时间立竿就见影。

  我们现在从整个历史了解到什麽?快速就等於短命。而我们现在的商业活动求不求快速?求快。求快当然希望怎麽样?立竿见影。我们不要说商业行为求快,今天我们头痛都想要快速消除头痛,现在看我们对身体的管理,跟我们对企业的管理和家庭的管理像不像?很像。为什麽?因为他是一个态度,他不是四个态度,就是我们对自己身体的管理,竟然跟我们对企业的管理是一个态度。而孔老夫子告诉我们,「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包括我们现在的社会,现在的管理好像都在求快速,对!我们做个投资案,我们就要问三年能不能回收?三年不回收,那这个投资案我没有兴趣。所有的企业几乎都是这个想法,当然这是我在十年前听到的,可能现在十年後不是讲三年,一年能不能回收?一年不能回收,我可能就没有兴趣。各位朋友,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把效益放在一年以後、放在三年以後,请问我们的眼光可以看多远?当然只看一年、只看三年,能不能看到第四年?可能就看不到了。

  可是很不幸的是,中国的一段教诲告诉我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一个人他的眼光只能看三年,请问他能不能去植树造林?不行。一个人要能够有眼光来植树造林,至少他的眼光要看十年。一个人的眼光只看十年,请问他能不能来办教育?不行。因为办教育的人眼光要看多久?看一百年。一百年以後,在座的可能都不存在了,可是眼光还要看到一百年。但是我们来看现在,现在的人眼光看多久?以前我在美国公司,美国公司都是讲年薪多少,年薪。当我们在讲年薪的时候,请问我们的眼光有多远?我跟大家报告,以前我的眼光只看一年。然後我有很多的朋友要递辞职书的时候,一定要看日子,看什麽日子?看年终奖金领到之後的日子,再决定要不要递辞职书,眼光只有一年。为什麽?因为看年薪。现在更多的人看的是什麽?对不起,一个月,因为月薪。朋友之间见面都问说,你一个月赚多少?眼光不是只有一个月吗?现在我听说还有看什麽?还有看日薪的、还有看时薪的,眼光愈来愈短,就看一个小时。

  所以我们就了解到,现在培养的下一代,如果眼光只看一个小时、眼光只看一天,请问将来他们能够做出什麽样的一个政策,让国家、让社会可以走很长远?这是我们今天每个国民都要有这样的敏感度,我们不能没有这样的敏感度。我们今天如果只是把眼光都放在很短的地方,我们没有办法制定出对我们子孙後代非常有眼光的施政,这做不到的。所以从事教育工作的这些同仁们,大家其实要有这样的敏感度,我们一直都认为高薪等於人才,可能我们走的路正好是法家走的这条道路。我们来看一看,很快没有错,可是怎麽样?会出很大的问题。

  因此让我们回想一下,前几天我们讲到健康的主题,大家是不是对自己身体健康有比较不一样的看法?我们来思考一下,对於癌症,我们以前把它都看成什麽?这是叛军,这是细胞叛变,所以我们要把它除掉。但是从那个课程之後,我们要改变个角度,癌症是什麽?它是忠臣,它是来劝谏我们的,它是告诉我们说,主人,我们错用身体,我们不要再错用它了,我们要改变,我们要跟身体和谐。已经在跟我们做这样的讯息,不能再把它看成是叛军,然後把它切掉。但是我们看到现在所有的人,只要被检查出癌症,首先想到的是什麽?就是把它切掉。跟道之以政,齐之以行,其实是同个道理,这叫症状解。请问我们是不是在用症状解在经营我们的人生?我们经营人生是用什麽样的态度来经营?这样的一句话,能不能用到我们的五伦关系?可以。请问夫妻出了问题,我们应该怎麽解?

  我最近听到很让我觉得是非常骇人听闻的一个数字,因为我们长期没有接触社会新闻,可能比较孤陋寡闻。最近我听到一个数字,台湾离婚率,每二点二对就有一对离婚,这个我非常的惊讶。显见得现在的人在解决婚姻的问题,用的是什麽解?症状解。有没真正有把问题的根本找出来?为什麽夫妻会出问题?没有去找出根本的问题,这叫症状解。所以为什麽会短命?我们讲企业为什麽会短命?因为用的都是症状解。他只是把症给解除,有没有把病因给找到?没有,只解除症状,而解除症状可能让病情愈来愈恶化。它本来症状表现出来,就像我们今天设了个警报器,警报器在响,我们觉得很讨厌,然後去把警报器关掉。这样对吗?警报器响了,应该是去看有没有小偷进来,我们现在不但没有去看有没有小偷进来,反而去把警报器关掉。我们现在大多数人在经营人生,就是用这种态度在经营的。很多人听起来不可思议,这怎麽去关警报器,这不是一件很愚痴的事情吗?可是让我们觉得非常难过的一件事情,就是大多数人在经营人生,其实用的就是这个态度,症状解。

  一般的企业认为高薪等於人才,我们并不惊讶,可是我们要思考一件事情,高薪真的等於人才吗?如果高薪真的可以买到人才,我们来看看一个数字,我们来反省一个数字,在一九八0年代全球赚得最多的人,全球赚得最多的CEO首席执行官,一年赚多少?一年赚数百万美金,这是在一九八0年代的时候,数百万这是年薪,这是全球赚得最多的那个人的薪水。到了二000年的时候,全球赚最多的那个人一年赚多少?赚七亿六千万。成长几倍?一百倍。这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不到二十年,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全球赚最多的那个人(当然不是同一个人),薪水竟然怎麽样?涨了一百陪。我们思考一下这个问题,物价波动有没有这麽大?通货膨胀有没有这麽可怕?没有。他的薪水那个涨幅,远远超过物价的波动,为什麽会有样的涨幅?因为告诉我们,愈靠近现代,所有的人愈相信薪水可以买到人才。

  如果这件事情是真的,那我们来反问大家一个问题,请问是一九八0年代的公司比较稳定,还是二000年的公司比较稳定?一九八0的公司比较稳定!因为二000年以後,我们看到很多的公司都没有预警的情况之下倒掉!倒掉一片。二00一年的时候大家如果还有记忆,安隆案大家不知道还有没有记忆?这个安隆集团是美国《富比士杂志》,五百强排名第七位,一年的营业额多少?一千亿美金。各位朋友,我们听到这里,过去我们都认为一千亿是不是保障?一千亿是保障!赚愈多当然愈有保障。《富比士》五百强排第七的是不是保障?不要讲排第七的,只要能进入五百强,我们都认为那家公司怎麽样?那叫铁饭碗,赶快去争取,我们都认为那叫保障。可是二00一年安隆案打破了这个神话,五百强不是保障,一千亿的营业额也不是保障,因为它会倒,而且它倒还没有预警,没有任何的症状,然後一下子就倒掉,很可怕的,倒掉一堆。

  那年倒掉的企业,美国的一个议员去统计,那一年倒掉这麽多的企业,对整个社会保守估计要付出多大的代价?两千亿的美金。请问两千亿的美金谁出?谁来买单?每个纳税人买单!所以我们就想,各位朋友,企业倒了跟我们在座的各位有没有关系?因为我们都是纳税人都有关系,怎麽会没有关系?那不是他家的事,不是,是我们每个人的事情。我们来想一想,各位老师,请问安隆案到现在,我们是个当老师的人,我们有没有思考过,安隆案对我们教学有什麽启发?就说这个案子发生之後,我们有没有想过跟我们的关系?其实是有关系的。我们是个社会人,我们在这个社会当中,发生的任何个现象,都要对我们有启发。我们来思考一下安隆案,安隆为什麽会倒?那麽大的公司、那麽大的企业为什麽会倒?就说如果我们能够从这个案子里面,给我们一些启发,我们可能可以利益到我们的下一代,让他不要再走这条路。

  那我们来想为什麽它会倒?它会倒的原因,跟大家讲得很清楚,就是因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就是这样倒的。就是认为薪水可以买到人才,就是认为欲望是社会进步的动力,都是因为这些观念让企业倒掉的,没有别的。现在常常在媒体里面,听到这样子的声音,就是大家都在探讨,社会进步的动力在哪里?很多人最後做很多的研究,做很多学术的探讨,最後终於发现原来社会进步的动力在欲望。没有欲望的人怎麽进步?当然是因为欲望推动人进步、推动社会进步。可是各位朋友,从安隆案里面我们看到正好相反,看到我们看错了,安隆会倒是因为怎麽样?不是因为薪水领得太少,而是因为薪水领得太多。因为我们认为薪水可以买到人才,因为我们认为这样的薪水对人才怎麽样?太委屈了,几百万美金的薪水太委屈了。所以很多的经济学者就在探讨怎麽样留住人才,因为人才留不住。我今天用以一百万把他聘请来,明天开一百二十万他就跳过去了。那怎麽样把人才留住?很多人都在伤脑筋。

  所以有个理论就产生了,叫做股票选择权,股票选择权这样的理论就产生了。什麽叫做股票选择权?这也是近代非常重要的经济学的理论,他藉由有价证券这些股票,把企业的高级主管变成了自己的股东。就是不但我每年给你年薪,我还给你公司的股票,这有什麽好处?当然好处很多,你拿了公司的股票,你就变成公司的股东,你不是在为公司工作而已,你还为自己工作,因为这家公司你有一份。一般人拿到股票之後会怎麽样?觉得这个公司我有一份,所以我要很努力的来贡献一己之力。本来这个立意都是好的,可是怎麽样?就是说人都是往欲望方向去开发,这个美意变成了危机。我们思考一下,一个人拿到这麽多的股票,他希不希望股票跌下去?当然不希望。这也是这一个方案设计的时候,当初很好的一个想法,就是说一个人握有有价证券,他当然不希望这些东西贬值;那不贬值唯一的方法就是让股票一直涨,让股票一直涨的方法是什麽?公司要一直获益,公司要一直赚钱。

  我们请问企业会不会一直赚钱?企业有没有淡季?有!淡季的时候企业当然是比较不赚钱的。所有经营都是一个道理,都是起起伏伏的,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当不赚钱的时候,我们来思考一下,握有股票的人愿不愿意看到自己的资产缩水?当然不愿意,当然赚愈多愈好。怎麽样才能让股票永远不跌?因为公司不可能永远赚钱,怎麽样才能让股票永远不跌有没有办法?有办法,做假帐就好了。所以现在的企业有非常严重的问题,都是在做假帐上面,他可以在帐面上让公司看起来永远赚钱。反正我这一个月不赚钱,我把它做得赚钱一点,然後下个月赚了之後,再偷偷的补回来就好了,反正也没人知道,只要不被发现就好了,你看民免而无耻。免是什麽?免就是只要我不被你抓到就好了,我只要不被你抓到,我什麽事我都可以干,因为无耻,我什麽事都干得出来。因此这样的情况之下,那个洞愈来愈大,愈来愈补不起来,安隆就是这样倒的。

  可是要倒的前夕,请问这些企业的高级主管,甘不甘心自己的资产一下子跌下去?当然不甘心。很多人都想要捞最後一笔,怎麽捞?做最後的垂死的挣扎。在安隆倒闭前二十九个董事会的成员,一口气把握在手上一百七十万股股票全部卖掉,好不好赚?非常好赚。十一亿的美金一夜之间落入口袋,赚得很快,可是怎麽样?这个企业应声就倒下去了。我们来思考一下,这十一亿被这些人赚到了吗?有没有被他们赚到?没有,其实没有。其实很多人在案发之後,很快就被抓到监狱里面去了。而且甚至还有人在逃亡的过程当中,在自己的高级轿车里面举枪自尽。这都是我们看到欲望,把一个我们看到非常好的人才引到这条路上,真的,企业的人才琅璫入狱的很多,非常多。他们不聪明吗?他们没有才华吗?

  整个案子里面,安隆的CEO被抓到之後,大家猜猜看,判多久?判有期徒刑一百六十五年。他这个人的资历非常的好,他是美国非常知名大学的企业管理硕士,MBA毕业的。後来我了解到,那个大学光去读一年MBA的学费多少?十五万美金。各位老师,我们的学生十五万美金一年,请问他学到什麽?如果只是学到最後琅璫入狱,我们觉得有价值吗?这是我们应该去思考的问题,不是钱多少的问题。我们现在的人,往往都认为钱可以解决一切的问题,但是我们看到十五万美金一年,请问让他学到什麽?我们愿不愿意我们的孩子走这条路?这是我们要去深思的一个问题。而这个案子发生之後,有很多人确实都在深思这个问题,这些人都是人才,为什麽最後被捕入狱?

  一个很知名的管理学学院的院长,在二00一年,他到中国北京去访问。到北京之後有记者就跟他去采访,因为当时这个案子刚发生,就问他说这个安隆案对校园有没有冲击?他说有,有冲击。因为他是管理学院的院长。最大的改变是什麽?这个院长讲,以前有个课程很冷门叫做企业伦理,企业伦理以前没有什麽人在修这堂课,因为好像很枯燥,听到这个课就不想选。可是安隆案一发生之後,企业伦理学班班爆满,上百倍的成长。为什麽学生想要来学企业伦理学?这个院长就讲,这些学生唯一的目的,是希望自己将来专业的生涯不要被断送在监狱里面。可想而知,企业伦理学教的是什麽?教的是什麽样的经济学法律又产生了,你不能触犯这一条;然後你要很小心,不能够触犯这些法律,教的都是这个。结果教出来的学生怎麽样?个个都是钻法律漏洞的高手。他们所谓的不希望自己将来专业的职业生涯断送在监狱里面,竟然是这样的态度。上企业伦理给他们什麽?给他们熟悉所有的经济法案,所有的经济犯罪的漏洞在哪里,然後让他们不要重蹈覆辙,就是教这个。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什麽?法律愈周延的国家,请问是愈安定还是愈动乱?各位朋友,我告诉大家是愈动乱。为什麽?因为钻法律漏洞的人愈多,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那个政就是法律条款。而後来这个教出来的人怎麽样?民免而无耻。这个严不严重?这个问题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就已经告诉我们了,「法物兹章,而盗贼多有」。人家两千多年前就有这样智慧的话语,可是我们现在还在认为,而且我们唯一的认为没有这些规定,没有这些条款,没有这些赏罚,那我公司怎麽开?那国家怎麽治理?都是这样子的认知。让我们感觉到,历史确实不一定能够让所有的人都把它当成一面镜子。因此我们就了解到,如果我们所教育出来的下一代,都是免而无耻的时候,请问我们的未来有前途吗?

  各位老师,我曾经看过一个问卷调查,是对台湾中学生做的一个问卷调查,有三分之二的中学生,三分之二超过一半,三分之二的中学生认同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就是在问卷里面写说「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请问你很赞成的,非常赞成的,不赞成的,让他去勾,结果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赞同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我们来思考一下,在安隆案还有下集,安隆案倒之後,不是只有这家公司倒,大家想到还有哪家公司会倒?帮他做假帐的那家还会倒,那家叫ANDERSEN会计师事务所。那个会计师事务所是美国排名第五的会计师事务所,很有名的。因为想也知道安隆这麽大的公司,总不会找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来帮他做会计吧!都是找很有名的。让我们来思考一下,一个会计师事务所知不知道他只要被抓到,他这个企业就完蛋,他知不知道?他当然知道。而且他的灵敏度绝对比一般人更强,那他为什麽还要做假帐?因为欲望。大家知道吗?ANDERSEN为安隆做假帐代价是多少?一个礼拜一百万美金的代价。好不好赚?我们现在要问一个问题,各位老师,请问我们的学生在面对这样的人生抉择,我们的学生将来出了社会,会不会遇到这样的人生抉择?会。他只要一说YES,我做,他就已经踏入了人生的不归路。

  请问多少钱他会说YES?一万块动不动心?不动心;十万块动不动心?不动心。一百万动不动心?一千万、一亿动不动心?我们要这样问下去,我们的学生到底在什麽样的情况下,他会说YES,好,我做,我愿意出卖我的职业道德,我的职业良知。我们今天培养出来的孩子,能不能接受这样的诱惑?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意义跟价值。很明显的这些事例都摆在我们前面,可是我们现在对人生的经营态度有没有转变?可能还是没有转变。三分之二的中学生说,我只要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请问我们敢不敢把社会的未来交给他们?很多人都不敢,因为我不敢,我不知道有谁敢?我不敢。真的,我们到老的时候,有人说老了就老了,老了关我什麽事情?对,就是我们今天一定要去深思这个问题。

  最近我在网路上,看到流传的两句顺口溜,更让我感觉到我们的未来好像有点可怕。现在的大学生在网路上流传的两句顺口溜,我念给大家听,他说「考试不作弊,明年当学弟」。今天考试不作弊,我明年就要当学弟了,那怎麽办?我当然不能当学弟。下一句顺口溜就讲「宁可没人格,不可不及格」。人格竟然比及格还要不重要,宁可没有人格,不可以不及格。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今天整个社会要交到这些人的手上,我们交得下去吗?今天你是个企业的老板,你敢把企业非常重要的责任委托给这些年轻人吗?确实这是我们已经在面对这些抉择,我们现在的社会已经在面对这个抉择。现在听说八年级的已经快要走到职场,八年级的我不知道,应该已经走入职场了,因为七年级的现在走入职场的好像很多。我是六年级的,不太像,看到这种回应好像不太像,这是我个人很抱歉的地方,因为长得比较不像六年级,比较像五年级的或四年级的。八年级的已经要走到社会里面去了,我们怎麽把整个社会的承担放在他们身上?能放吗?

  听说现在都是叫什麽族?草莓族。以前我真的听不懂,後来听说一压就碎了,就叫草莓。现在还有什麽族?我还听过有个族叫奇异果,就是他对很多事情都很surprise,很惊讶,他为什麽很惊讶?怎麽是这样?怎麽不能迟到?没有人告诉我。对,怎麽人生还可以活得这麽快乐?很奇异。怎麽还有人可以去做义工?还有人讲课不拿钟点费?奇异果。还有一种叫月光族,每月花光光,不是很浪漫那个月光族,当然那都是我五年前听过的。可能现在又有不同的族出现,叫啃老族,还有什麽族很多,这些话语,虽然让我们有点觉得好像很调侃,可是我们的社会现在已经面临这样的抉择,就是我们现在这个中生代的已经在面临这个抉择了。

  在中国有个读书人叫顾炎武,他就讲到「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在大学里面,普遍认为作弊这件事情是他应该做的时候,国耻,这叫国耻。就是说我们针对这个社会现状,如果没有敏感度,我们这个社会整个道德在崩溃的时候,所带来的冲击我们可能都会承受不了,真的都会承受不了。但是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就出在这个观念的偏差,他认为薪水可以买到人才,这个观念的偏差,可能我们都是帮凶。当我们遇到一个年轻人,我们就问他说,你一个月赚多少?我们可能已经是帮凶了,已经是这个堕落社会风气之下的帮凶。各位朋友,我们来想一想,现在翻开报纸、打开网路,有多少这样的言论?

  我记得有次我在看报纸,就看到一则新闻,这个新闻就写说,台湾哪个单位破获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毒品的走私案,总共破获的毒品重达多少公斤,相当於市价几亿的台币。我看了之後怎麽样?请问各位老师,我们看了之後,对这样的新闻,我们有没有敏感度?要什麽样的敏感度?请问毒品有价值吗?毒品值几亿吗?对一个没有吸毒的人来讲,毒品比垃圾还要不值钱。它哪值几亿?所以今天这样的一个报导,告诉我们、传递给我们下一代是什麽样的一个讯息?传递给我们下一代是毒品很有价值,毒品值几亿,你要发财赶快去做这个生意,都在无形当中在传递这些价值观。可是我们有没有这样的敏感度?确实这是很可怕的事情。你看看这样的事情在报纸上面几乎天天见到,这样错误的一个价值观,几乎天天都在传递给我们的下一代,很可怕。这我们想到都觉得怎麽样?都觉得我们今天的社会,怎麽样才能够扭转整个社会风气?要让每个人对这个利益之辨要有很清楚的认识。

  因为《大学》里面告诉我们,「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一个人管理一个企业,长国家就是管理一个企业,这个长是动词,做企业的领导,如果是而务财用者,他把所有的价值观统统摆在利润上面,这样子的领导人他会把整个企业带到哪里?必自小人矣。这个必讲得非常的肯定,一定会!必自小人矣。就一个人经营企业的价值观,如果统统放在利润上,这个企业一定会导致什麽?他招来这些员工会必自小人矣,他不但不会招到人才,而且会招到小人。下面一句话叫「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什麽意思?什麽叫做彼为善之?我听到这句话,真的感受跟一般人不一样。因为我们在商业界里面服务的,常常听到的一个话语是怎麽讲的?很多的企业家说,办企业如果不追求利润,那是叫做企业的罪恶。我在企业里面常常听到这样的话,就是办企业不追求利润那叫企业的罪恶,企业的存在应该唯一的目的就是追求利润,很多的老板都是这样讲。所以告诉员工要追求利润,你不追求利润我企业存在做什麽?我办企业,台湾话叫吃饱太闲,吃饱撑着吗?当然是要追求利润。

  各位朋友,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的意思,就是说这些人认为什麽是善的?追求利润是善的。认为什麽是罪恶?不追求利润是罪恶。彼为善之就是认为敛财,认为争取利润,是他唯一的一个善事,他应该这样做,彼为善之。但是只要我们的员工、我们的下一代有这样的意图,对不起,整个企业、整个家庭就笼罩在谁的掌握之下?小人。小人之使为国家最後怎麽样?灾害并至,这个团体、这个家庭必然是灾害连连。各位朋友,我们来思考一下,现在的灾害不够吗?我们在前天讲到的健康饮食,大家思考一下,大家现在吃的是什麽,饮苦食毒。为什麽饮苦食毒?我们在安徽住在乡下,在乡下农民有很多种地的,我们都会下乡去讲课。有次到一个农民的家就很好奇,他种了很多的蔬菜水果,我就去看,看到有一区蔬菜怎麽样?长得很不好,而其他的都长得很好。我就很好奇问他说为什麽那里长那麽好,这里长得这麽不好,为什麽?因为这区是给自己吃的,那区是要卖的。自己吃的不卖,卖的不吃,为什麽它长那麽好?因为农药洒得很多。

  确实我们现在的企业,在整个食衣住行上面,我们现在所受的灾难还不够多吗?我们光从吃的来讲,还不要讲穿的,还不要讲到我们住的,只要讲吃的就好了。真的,我们现在如果企业经营只看利益,不讲道义,各位朋友,真的是灾害并至。这个灾害确实是我们没有办法承受的,我们把地球所有的自然资源统统赔进去,然後这个灾害还没有办法弥补。因此让我们了解到不要只谈利益,还有什麽?还有道义。就像我们了解到家庭不是谈利益的地方,家庭是谈道义的地方,是谈付出的地方,企业一样也是,家庭跟企业是不可以分开的。因此下节课,我们再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整个家庭的教育跟企业的伦理,应该怎麽样来做连结。好,这节课先到这里,谢谢大家。
 


[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8-11-15 11:1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08-11-15 11:15:17 | 只看该作者
弟子规与企业管理

第三集

周泳杉老师主讲  2007年7月11日

 
  上一节课我们提到经营企业,不能够只把我们的眼光放在利润上,而更重要的应该要返回人真正的价值来观照。也就是说当我们真正认识到一个人的价值,我们会把观察利润的这个角度就有所调整。并不是说利润不重要,不是的,而是当我们在看待利润这件事情,是否忽视掉一个人他真正的价值。因此在这里我们就要来明辨两个很重要的观念,一个观念是价值,另外一个是价格,价值不等於价格。

  我们来思考一下,如果当我们的人生只看价格,可能我们会忽略价值。但是反过来,如果我们看到一件事情的价值,我们对价格可能就会不在意。举个例子,我的太太(另一半),我们以前去百货公司逛街,当然现在很少,可是有时候还是必要。去逛有时候她看到一件衣服,她很喜欢,当时我的第一个反应,一定就是先把标价拿起来看一下,然後我心里就想怎麽这麽贵?可是我太太就讲,这很便宜,你怎麽会觉得贵?原因出在哪里?因为她看到了衣服的价值,我只看到衣服的价格,没有看到这个衣服的价值。所以当我们忽略了一个事情的价值,我们都会嫌好贵!

  各位老师,请问当个老师有没有价值?有。当一个老师的价值在哪里?我们在前面讲到「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就是一个老师,「学」的那双手大家还知道吗?那是一个孩子的命运,是一个孩子终身的命运。我们这个班级如果有五十个学生,有五十个学生的命运在我们手里。而且我们再深入去看,这五十个学生後面有多少家长,有多少关心这些学生的亲人。一个学生成就,他将来还可以服务多少社会人群;一个学生他将来如果成为这个社会非常有贡献的人,他可以让多少人免於痛苦,让多少家庭免於伤害。我们看到这点,才能够真正体会到做个老师的价值在哪里。而当一个老师看到这分价值,请问他会不会去计较价格?我想应该不会去计较我们薪水是多少。当我们真正了解到事业的价值,价格对我们来讲已经不重要了。

  我们在前面看到神医许浚在治病,他会不会跟病人讲诊疗费、挂号费要多少?许浚不会。为什麽?因为这个医生真正体会到生命的价值,他不会有开口跟病人要价格的问题。一个病人医好了,看到他健康的走出诊所,我们看到的是什麽?不是只有这个病人快乐而已,他的家人、一切关心他的人都露出了微笑,心里面那块石头都放下去了。这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事情,跟一个老师把一个人的心病给医好了,那种价值是无可衡量的。在中国古代,有两个行业是不讲价格的,大家都知道,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医生,为什麽?因为这两个行业充分了解自己的价值在哪里。以前的读书人也是不考虑价格的问题的,不考虑这个问题,完全考虑的是什麽?我怎麽样立身行道,我怎麽样把祖先的教诲从我身上演绎出来,考虑的就是这件事情,因为这才是真正能够树立子孙万代影响力的一个事情。

  我们今天会去斤斤计较那个价格,为什麽?因为我们对自己的价值并没有很深刻的认识。各行各业为什麽会斤斤计较价格?因为他对於自己那个行业的价值没有认识。各位老师、各位朋友,我们思考一下,当我们在斤斤计较价格,请问我们快乐吗?其实很不快乐。我在商业界这几年的时间,我观察到从事商业的人,痛苦来自於哪里?我跟大家报告,所有人的痛苦来自於为他的服务标价,就是为服务标价成为现在从事商业的人最痛苦的根源。我看到很多的人在比较,为什麽他倒一杯水可以赚十块钱,我倒一杯水才赚五块?我的技术、我的服务也没有比他差,为什麽他赚十块钱?为什麽我赚五块?当我们在计较五块、十块,不但我们这一生的生命已经在浪费,就是我们可能花了二、三十年的时间,统统都在计较我一个月赚多少,然後一生都在计较这个。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回光返照,让我服务的对象他喝了我这杯水之後,竟然露出灿烂的微笑。我们竟然没有观察到,被我们服务的对象他有什麽感受?我们只是感受到我得到多少,就是计较我到底拿到多少回馈,拿到多少报酬,他没有看到他端这杯水的价值在哪里。

  在日本,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个日本女学生在大三的时候,她到一个饭店去实习,在实习的时候她被分配到扫厕所,到厕所里面去刷马桶。她第一天去刷马桶非常的抱怨,她说我是什麽身分,我是大学生,怎麽可以让我来扫这个?应该让我去当什麽文书,坐在冷气房里面的工作才对,这个应该是给其他比较知识水平没有这麽高的人去干才对,怎麽让我来干这个?她非常的抱怨。而且她每次进到厕所里面去,都想要呕吐,闻到哪个味道都反胃,因为这个女学生的家境非常的好。她在这个饭店里面待了一个礼拜之後,终於做了决定,我一定要辞职,无论如何我一定要不干了,今天我一定要把这份工给辞掉。当她起了这个念头的时候,她在厕所里面,突然看到旁边有个打扫厕所比较资深的一个清洁工,看到他做什麽动作?拿了一个杯子,从马桶里面舀了一口水,然後喝进去。

  看到这个景象的时候她吓呆了,她心里面在想,再怎麽可能也不至於这样!然後她就上前去要去阻止,这个时候他已经把水给喝下去了。她觉得很诧异,非常的诧异,她说你怎麽做这样的事情?这个清洁工就告诉她:我扫厕所扫了这麽久,让我非常有信心的事,只要我扫过的厕所,里面的水一定乾净到我可以喝下去的程度,我有这样的信心。这个女学生听到这句话之後怎麽样?真的给她的人生非常大的震撼。她本来认为扫厕所是件什麽样的事情?是件很低贱的事情,是没有知识、没有水平的人才会去做这个事情。她以为她是顶着大学生光环,我怎麽可以去做这麽卑贱的事情?可是看到这个清洁工,她的人生感觉到非常的羞愧,为什麽羞愧?因为原来扫厕所可以扫到这样的境界。她从这个清洁工的身上,看到了不管做任何事情,都有那件事情可以追求的无限层次。

  她了解到这点之後,她开始反思自己,过去她没有看到行业的价值,一个人竟然扫厕所扫到这样程度,他必然对自己的生活要求,也是到那麽高的层次。这是一个态度,不是好几个态度。所以她从那天开始,她就暗暗的下了这样的志向,她说在我短短的实习日子里面,我也要追求这样的层次,从那天开始她就很卖力的在刷厕所。当她起了这个念头之後,她再度走到厕所里面,会不会觉得很臭?会不会觉得恶心?不会。那些心境、那些念头已经统统都没有了。各位朋友,一切法从心想生,这是真理,她再也不会觉得刷厕所是一件让人作呕的事情,没有这样的心境,而且刷得非常的认真,追求敬业的态度。整个实习的时间到了之後,所有的她的同学(在那间饭店的人)都接受了口试,很多的经理跟老板都坐到哪里口试,要打成绩。轮到她的时候,她一句话都没讲,把这些经理领到哪里?领到厕所里面去,拿着一个杯子,从马桶里面舀了一杯水,就这样喝下去。所有的人都看得目瞪口呆,看完之後统统给她满分。

  在口试当中一句话都没讲,得到满分。我们来思考一下,这是个什麽样的口试?就是她的那个动作,把当场所有的人都摄服了,都震摄了。结果这个老板看到这个状况,马上打电话到她的学校:这个学生毕业之後,我们已经定了,把她定下来。她一定要到我们这里来工作,我们这里有个高阶主管的位子,已经空在那里虚位以待。

  各位朋友,我们思考一下,现在很多的学生出去找没有头路,没有工作,为什麽?我们就在想,这麽多毕业的学生;每年毕业的学生多不多?很多!可是我在企业里面,最常听到老板讲的话是什麽?企业很缺人!就是我们在媒体里面看到的报导,跟实际企业的状况有落差。媒体报导什麽?媒体报导每年那麽多大学毕业生,那麽多研究所的毕业生,那麽多博士班的毕业生,工作已经饱和!都在报导什麽?我那个时候念研究所,说真的我们的心境还是很差的,读大学我们就想要念研究所,为什麽?因为觉得这样比较好找工作。因为我在读研究所,已经听到这样子的言论,现在「博士满街走,硕士多如狗」。所以你念了硕士之後,可能还不太够,你还要再念博士,要不然你怎麽能跟这个社会竞争?你怎麽有竞争力?所以一般的媒体都是这样报导的。

  各位朋友,在社会上有很多的大学生出来找不到工作,很多硕士生出来找不到工作。可是我告诉大家一个事实的真相,是因为工作的环境饱和了吗?不是的!企业里面非常缺人才。有两个极端,企业里面找不到人,然後社会有很多人找不到工作,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企业找不到它要找适合的人。我们今天如果把学校当成是生产学生的工厂,结果我们今天生产的货,到了企业里面统统被退货,就是你这个货不是我要的,是不合格的货。一个老师如果是品管作业员,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其实不符合企业的需要。

  问题出在哪里?那天有个老师拿了一封信给我,这是一个人写给台大校长的一封信,里面都讲,现在的企业新鲜人有很多的缺点,写了满满的一封信。他讲了什麽缺乏谦虚、缺乏时间观念、缺乏敬业精神、身段不够柔软、活在高学历的光环之下、藉口太多。我们在念这些缺点的时候,仔细来思考一下,为什麽现在的孩子有这些缺点?因为他看不到工作的价值。我们今天在交流过程当中,没有非常着力在工作的价值上面,都着力在价格。我们现在统统都在用价格衡量价值,这是我们社会现在很大的危机,非常大的危机出现这里。当我们都用价格在衡量价值,请问我们的孩子能够敬业吗?他对他的行业能够真正产生恭敬吗?其实相当的困难。这是我们教育应该要省思的事实,也是企业里面应该省思的事实。企业里面怎麽来引导我们的员工,真正认识到他做这件事情,对整个社会有什麽样的贡献,这才是我们企业里面应该去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企业管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人不是工具,人是活生生的个体,他必须要被赋予他生命的价值,但是我们现在把这个东西都迷失掉了,因此我们人生的追求变得非常的荒谬,自己想一想都觉得不可思议,很荒谬。

  我来举个例子,在中国春秋时代,五霸里面有个霸主,叫齐桓公,齐桓公他在称霸的过程当中,有个人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那个人叫做管仲。而管仲在快过世的时候,齐桓公就来请教他一些问题,什麽问题?他问他说:仲父,你这样子过世,我们国家可能会缺少一个宰相的人才,你是不是可以推荐我一个人。这个管仲也很精明,他有人选,但是他不愿意说出来,为什麽?因为他可以听出来齐桓公来问他,问的是真的还是假的?其实是问假的。因为齐桓公自己心里面有没有人选?已经有内定人选,来问他只是礼貌性问一下而已。所以管仲也没有回答,就反问齐桓公:那君王,你有什麽样的一个人选。

  齐王就跟他讲:有个人很好,很不错,这个人他是个很好的厨师。他曾经问我,就是说你什麽都吃过了,当一个诸侯国的领导人,应该什麽好吃的都吃过了,有什麽没吃过的?齐桓公说还有一种东西我没吃过,这个东西叫做婴儿的肉,我还没吃过。这个人的名字叫做易牙,易牙听到这个话之後马上怎麽样?没问题。为什麽?因为他太太刚刚生了一个孩子,他当天回去晚上就把他的儿子给杀了,煮给齐桓公吃。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易牙他做了什麽事?「杀子奉君」。所以齐桓公就讲,这个人他对我比对他的孩子还好,他对我这麽好,宰相应该让他做才对,他很忠诚。这个时候管仲就提醒齐桓公,他说人情的至爱莫过於自己的儿子,他连自己的儿子都可以把他给杀了,他来对你好,必然是有企图的,有很深的企图。连自己的孩子都不爱,他怎麽可能爱老板?这个话让齐桓公一听觉得也有道理。

  桓公就讲,那另外还有个人比这个人更好,这个人叫做竖刁,竖刁这个人,为什麽我说他好?他为了陪我玩把自己变成太监;因为要进宫,除了考上功名之外,就要变成太监。他就把自己变成太监,只是为了进宫来陪我玩,这个人叫做「自残以求荣」,伤害自己来得到名闻利养。他说他爱我超过他的身体,那这个人对我应该是很忠诚了!所以我应该可以委以大任。结果管仲又提醒他说一个人最宝贵的是什麽?自己的身体。他连自己的身体都不爱护,他能够去照顾到旁边的人吗?他能够去照顾到君王你的需要吗?这是不可能的事情。齐桓公听了这个话之後觉得也颇有道理。

  最後他就告诉管仲说,还有个人都比这两个人更好,这个人叫开方,这个人没有这两个人的缺点,而且他是卫国公子,卫国是千乘之国;千乘之国也是很大的一个国家,他竟然放弃千乘之国公子的地位(他是诸侯的儿子)跑来齐国侍奉我。而且侍奉多久?侍奉了十五年都没有回去,连他父母过世了,他都没有回去奔丧,这个人爱我超过他的父母。这个人叫「绝亲以干禄」。结果管仲又提醒了齐桓公,他说人情当中最爱慕的人是谁?自己的父母。这个人连父母都不爱,说他会来爱老板,来爱你这个君王,其实他是有目的的。卫国是千乘之国,齐国是三千乘之国,他今天舍掉他的父母,来到了齐国,必然别有所图。

  各位朋友,今天听完这个故事,请问对我们的人生有什麽启发?就是我们这个故事不能白听,这个故事跟我们有没有关系?如果我们是经营企业的人,那我要请问各位企业老板,请问我们公司里面有没有这三种人?我们企业里有没有这三种人?有!我们自己是不是这三种人?好像想一想,我又没有把我的儿子给杀了,我再怎麽狠,我也不会杀了儿子去给老板吃,我看那老板也吃不下去。各位朋友,不要忘了,我们可能在做比杀了自己孩子更残忍的事情,我们今天为一份薪水,可以把孩子丢给代理父母,丢给保母、丢给电视,丢给一切的代理父母。易牙只是把他儿子的身命给杀了,而我们现在大多数人是在把我们孩子的慧命给断了。就是我们今天杀的不是孩子有形的身命,是无形智慧的生命,只是为了去换一份薪水。价值跟价格我们去衡量一下,你放在天平两端秤一秤,能秤得出来吗?秤不出来。结果我们说,我们可以对老板好,真的吗?我们可以对客户好,真的吗?对!所以这可能都是骗人的。

  再来我们有没有自残以求荣?我在企业里面,经常看到的是什麽?无穷无尽的应酬。但是我跟大家讲,应酬其实都是喜欢的人的藉口。真正做事业能不能避免应酬?可以,有很多成功的企业家是不应酬的。但是我们看到现在人用什麽来应酬?用自己的身命!喝酒喝到是没有底的。再来喝酒当然要吃肉,那我们前天讲到万病的根源,对!现在人真的是拿自己生命在开玩笑。年轻的时候拿命来换钱,老的时候拿钱来买命,再把这条命买回去。所以很多企业家在餐桌上怎麽样?能不能痛快的吃?不行!这一道道菜上来怎麽样?眉头都是皱得很厉害。在下筷子之前还要怎麽样?等一下,先把五、六种药拿出来吃下去,然後再开始下箸。所以吃得很不痛快,为什麽?自残以求荣,拿自己的生命在换订单,就是这样的心境。那我们来想想看,这样子的人对企业真的有帮助吗?这是个很重要的思考。

  再来我们有没有做绝亲以干禄的事情?可能我们不知不觉都在做这件事情。现在的人认为怎麽样才叫孝顺?可能是一个月给父母多少钱叫孝顺。还要比谁给得比较多,给得愈多跟孝顺成正比,愈孝顺,这可能都是我们的偏颇。而这样的心境来经营企业,真的对企业有帮助吗?各位朋友,我们要认知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真相,在中国的文化里面,没有单独去谈企业伦理的问题,在中国文化里面谈的都是什麽问题?都是家庭伦理的问题。我们去看很多的典籍,看到的都是什麽?谈的都是家庭伦理的问题。并不是因为中国人忽略了企业伦理,不是的。我们看到五伦关系里面,有三种关系发生在家庭里面,有两种关系发生在社会里面。各位朋友,五伦关系发生在家庭里面的关系,跟发生在社会里面的关系有没有联系?有非常深的联系。

  我们看《孝经》,那天蔡老师也提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於君」。这告诉我们什麽?告诉我们企业伦理建立在家庭伦理的基础上。一个人到了企业里面,他会对他的老板尽忠,其根本的原因在哪里?因为他在家庭对父母就是这个态度。在家里对父母的态度,如果是非常的恶劣,请问他到社会上对老板的态度很好,那是什麽?那是假的!为什麽他会对老板很好?因为他看到老板口袋里面的钞票,他是有求的。因为我在企业里面待过,确实真的,现在的老板很苦,真的很苦。我以前遇到一个老板他告诉我,他说留在我企业里面的人,只剩下两种人。哪两种?我就很好奇,是男人跟女人吗?他说不是,他说一种叫做有利可图,一种叫做无路可去。留在企业里面,剩下有利可图,跟无路可去的两种人,悲不悲哀?真的,这是一个企业莫大的悲哀。我们想想看,这个社会曾几何时变成了这个样子。

  如果家庭也变成这个样子,这个家庭有没有温暖?就是我们的孩子变成有利可图跟无路可去,我们的人生还会有幸福吗?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们想想看,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於君,有没有道理?很有道理。可是我们来想想看,有多少企业在讲企业管理的时候,是落实到家庭的孝道去探讨企业的问题,有多少人是这样子在做的?有多少在讲企业管理的名师,把员工的工作态度跟他对家庭的态度联系起来的有多少?有多少人是把孝道拿到企业里来大力弘扬的,又有多少?难怪我们现在找不到企业管理的根在哪里,那个根源也找不到。

  《孝经》一句话就把我们点出来,「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於君」,因为这是一个态度。「事兄悌,故顺可以移於长」,他在家里面跟兄弟之间的关系,就是他将来走到社会里面跟同事的关系,就是他在学校里面跟同学的关系,那是一个态度,不是三个态度、不是两个态度,它不能切割的,因为「君子不器」。这是中国文化非常让我们觉得很吸引我们的地方,为什麽?因为它都是抓根本,它没有去抓枝末的问题,让我们找不到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很简单的话语。然後「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一个孩子在家庭里面,可以把他所有的生活打理得非常的有条不紊,把他的房间整理得乾乾净净,「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他可以做到这样的地步,他到企业里面,请问他的办公桌会很乱吗?请问他在电脑里面的档案会乱到找不到吗?不可能,不会的!因为那是一个态度,不是二、三个态度。

  找问题的根源从哪里找?从家庭里面去找。日本有个企业家他非常的聪明,他要把一个人提升到中阶主管,科长的位置,老板要先到他家里去吃一顿饭。为什麽到他家去?考察什麽?考察他有没有三代同堂?有没有跟父母住在一起?如果他没有跟父母住在一起,那他就没有希望。如果他是三代同堂的家庭,他就可以顺利的升到科长的位置。各位朋友,有没有道理?因为他对父母的态度,已经看出来他对老板的态度。

  可是我们在这些媒体里面,看到了很让我们担心的问题。我曾经在媒体里面看到一个节目,就是一个政府官员,他跟所有的下属大家都商量,我们以後的升迁用孝道来考核,谁比较孝顺,我们就升哪一个,有没有人有意见?没有人敢有意见。为什麽?因为没有人敢说自己不孝,没有人敢反对。可见得大家对孝道还是认同的,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不孝,然後还觉得很光荣,没有,所以没有人敢反对,那就通过了。可是後来这件事情被搬到电视里面去讨论,还请来了学术界孝道的专家来讨论这件事情,研究孝道的专家。结果孝道专家就讲,孝不孝顺那叫私德,升不升迁那叫公德,公德跟私德不能混为一谈。这是我们所认识的专家,竟然他讲公德跟私德不能混为一谈。各位朋友,看到这个节目给我们什麽样的启发?给我们的启发是中国文化不是研究出来的,是力行出来的;《弟子规》不是背出来的,是做出来的。我们只是去研究那叫什麽?那叫儒学。事实上我们应该做什麽?我们应该学儒才对,要学儒!要学孔老夫子,不是把孔老夫子的话拿来写很多论文,那有没有解决人的问题?解决不了人的问题。

  这个企业的老板到家里面去考察有没有三代同堂,来做为他升迁的标准,有没有道理?有道理!跟谁学的?跟中国古人学的,举孝廉是这样的心境。再来这个人要升到经理的时候,老板还要到他家去一次,还是去吃饭,可是这次看的不一样,看的东西不一样。上次考察有三代同堂,很好!这次看的是什麽?看的是他的另一半能不能煮一桌好菜。当然不是只是看那桌菜,还要到他家去看有没有很乾净?家里有没有打理得一尘不染?看小孩有没有教育得很好?很多人就讲那是人家家里的事,跟在企业里面工作表现有什麽关系?其实我们忽略了一个事情,各位朋友,两军在对战,两军在打仗,除了武器、除了部队的纪律之外,最重要打的是什麽?打的是後勤补给。大家能了解吗?一个男人在外面打拼,谁是他的後勤补给部队?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双非常成功的手。

  这告诉我们女性的价值,当妇女看到了这个价值,她会不会去计较价格的问题?可能很多人不太能够理解这样的价值,我看大家的眼神很木讷。因为中国文化,中国的经典告诉我们什麽?告诉我们「闺阃乃圣贤所出之地,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闺阃是什麽意思?就是妇女的房间,闺阃是圣贤所出之地是什麽意思?就是说妇女的房间可以孕育出圣人。而国家有出一位圣人,这个国家天下太平,对!母教是天下太平的根源。各位朋友,这个价值有谁能够比得上!我常常做个比喻,因为在大陆很多人就讲女性顶半边天,男人女人各一半,所以男人顶一半的天,女人也要顶一半的天。可是我今天告诉大家事实的真相,女人不只顶半边天,女人顶十分之九的天,为什麽?因为母教是天下太平之源,男人顶的天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已,这才叫事实的真相。从这里看到女性的价值,所以我们今天不敢忽略这样的价值。

  我们今天讲到三从四德,很多人批评!三从,真的很多人讲封建、迷信,有没有?各位朋友,我们在讲这些话都要很注意,很可能我们已经在误导别人,因为《弟子规》讲「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什麽是封建?没有人知道什麽是封建,我们就把封建的帽子扣上去,这样会被笑!封建不是用来骂人的话,是一种制度。什麽是三从?很多人讲那当然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所以女人很没有地位,女人都被压下去。各位朋友,我们对於这些文言文,我们现在确实领受力都很差,什麽叫从?从是跟从吗?是服从吗?当然不是!我们看看以前的皇帝下了朝之後走到後宫,看到母后还要跪下来请安,哪有母亲去从儿子的道理?那绝对是讲不通的,可是我们现在都是用这样的心境来领会这句话。

  什麽叫从?各位女性朋友,什麽叫从?从,大家有没有看过电影?有没有看过戏剧?有看过戏剧大家就知道这个概念,那在戏台前面唱戏的这些人,每个人都看得到,而且掌声都是给这些人。可是我们问,如果没有幕後的导演,如果没有幕後的这些编剧、工作人员,这些人能够唱得起戏吗?唱不了!电影到最後所列的那些人,都是导演是谁,编剧是谁有没有?那些人有没有露脸?那些人是不露脸的!从来不露脸的。各位朋友,这就是从的概念。就是妇女把掌声留给男人,留给自己的丈夫,留给自己的儿子,这叫从。就是说妇女的伟大在於她不要这个名,她不要这个掌声,这是中国妇女的伟大。就是她连名字都不要,所以中国妇女就是叫张氏、李氏有没有?她连名字都不要。我们中国妇女入道很容易,因为她无我,她很容易入道。但是我们现在对这些价值都已经怎麽样?我们已经不再提倡这些价值。我们只是为了一点点的价格,把我们身为妇女这麽样任重而道远的价值,轻易的就丢掉了。各位朋友,我们现在真的面临了价值危机,真的叫价值危机,对我们自己很妄自菲薄,我们认为就值那麽一点点,其实损失太大!

  《庄子》里面有个故事,他讲到有一天,就是韩国跟魏国之间打仗打得很厉害,而为了争什麽?争几片土地,打战打得很厉害,血流成河,死的人屍横遍野。大家打烦了,就有个说客就去找韩昭侯,等於说让他停止战争。这个说客叫子华子,子华子去找昭僖侯就跟他讲,今天在这里有个盟约,你右手拿起这个盟约,你可以得到世界,可以得到天下,可是你的左手必须要切断,要把你的左手剁掉。如果你是左手拿起盟约,你也可以得到天下,可是要把你的右手剁掉。你干不干?他说我不能因为要天下,而不要我的双手,我才不干!我这双手很好用,我不能因为要天下而不要双手。这个子华子就告诉他说,你的双手、你的身体比天下重要;这个我们可以理解,一个人他有一亿的资产好了,十亿好了,一百亿好了。结果今天他得到一种病,跟他讲,只有这个药可以医,我要你所有的财产。很多人是怎麽样?会同意,因为太难过了,疾病折磨太难过。

  他说你的两个手臂比天下还要重要,对!但是天下跟几个城池来比,哪个重要?当然是天下重要。但是你们今天为了几个城池,血流成河,屍横遍野,这几个城池拿人的生命来比,哪个比较重要?两臂比生命还要轻,可是我们却拿非常重的生命去换什麽?换一点点的城池。人怎麽样?颠倒到这样的地步,不知道轻重在哪里。我们今天把我们的生命,请问放在什麽样的位置?我们是拿我们的生命追求有形的金钱吗?那我们可能是不知轻重。还有各位朋友,难道我们不把精力放在金钱上面,我们就会没钱吗?各位朋友,一个懂价值的人,难道他赚不到价格吗?人生有没有可能两全其美?人生可以两全其美的。人生要两全其美一定要学习经典,各位朋友,要学习经典。

  在《大学》里面告诉我们,「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其实这句话我们懂了之後,我们就知道怎麽两全其美。我们现在大多数的社会现象在做什麽?第二句不仁者以身发财。请问以身发财哪个是工具?身体是工具。财富是什麽?财富是目的。请问各位朋友,哪个是工具才对?财富应该是工具才对,为什麽?因为我们赚钱的目的在哪里?得到幸福美满的人生。绝对不是得到一大堆的金钱,然後我们一点都不幸福,绝对不是这样子。所有人赚钱的初衷,都是为了得到幸福的人生,结果曾几何时身体变成了金钱的工具,变成金钱的奴隶。我们为什麽会搞成这麽颠倒?怎麽挽回这样的颓势?第一句话仁者以财发身,拿什麽当工具?把金钱当工具才对,两全其美,赚到钱然後身体的健康又顾到。怎麽做到?有没有可能做到?我跟大家保证,绝对有可能。到底怎麽做?我们下节课再跟大家分享彻底的赚钱方法,怎麽赚钱最彻底。这几段我们先分享怎麽管理,什麽是最彻底的管理,下段我们再跟大家讲,怎麽样才是最彻底的赚钱,然後赚了又让自己身体愈来愈健康、愈来愈幸福。好,这节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8-11-15 11:1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08-11-15 11:15:49 | 只看该作者
弟子规与企业管理

第四集

周泳杉老师主讲  2007年7月11日

 
  尊敬的诸位法师,尊敬的诸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上一节课我们跟大家分享到,企业伦理应该是从家庭伦理的一种延伸,也就是说家庭伦理不能跟企业伦理去做切割。我们很清楚的跟大家谈到,整个家庭教育的过程,其实对企业是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看到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我们不能只看到某个阶段,应该是为他一生长久的幸福去做打算。

  在中国文化的教育里面,这方面的教诲就特别的多,记得在《论语》刚开始就有这麽一段话,有子就讲「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为什麽要画一圈一圈的?这个一圈一圈同心圆,它告诉我们其为人也孝悌,请问孝悌是发生在哪里?发生在家里面。而好犯上者,鲜矣。犯上是到哪里了?到企业里面。修身、齐家然後治国,犯上是到企业里面。不好犯上,而好作乱,再把这个圆扩展到哪里?扩展到社会,扩展到国家。我们看到中国人的学问统统都抓根本,首先切入点,要解决企业的问题,要解决社会的问题、国家的问题,从哪里开始解决?从家庭。所以有子就讲君子务本,叫我们回到圆心里面去,本立而道生。这个根本抓住之後,问题其实是会变得非常的单纯,变得非常的简单。所以中国人的管理他都是抓根本,把根本抓到了,自然而然这个管理非常的简单,用力很少,可是得到的功效却很卓着。所以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把孔老夫子一生中心思想的根本给找到了。

  我们今天在讨论整个管理的原理原则,也提到「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我们要把人生追求的目标看得非常的清楚,否则我们会变成了金钱的奴隶。从《论语》里面,我们又再度的去思考,除了刚刚讲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这叫症状解;「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就是根本解。要从哪里来解?从德、从礼来做整个企业跟社会经营的根本,从这里来寻求答案。

  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到底政跟刑的管理,跟德和礼的管理,有什麽样的区别?其实要理解这个层次,必须要对中国文化有个比较基本的认识。中国人讲的礼,非常有内涵,礼绝对不是只有鞠躬、点头,或者是现在大家遇到了,九十度鞠躬,那叫很有礼,其实这样来理解礼有点就是太狭隘。中国人讲的礼,在全世界各国的文字当中,找不到一个概念是可以完全去翻译出来的,字对字的翻译可能都会有所偏颇。中国人的礼是非常深刻一种文化的内涵,父子有亲是不是礼?是礼,五伦关系统统是礼。父子有亲是礼,君臣有义是礼,君仁臣忠是礼,长幼有序是礼,夫义妇听是礼,这统统都是礼的范围。

  那我们来看一看,父慈子孝这是礼,很舒服对不对?很舒服。如果把父慈子孝变成法律,有一天国家的法律规定,做父亲的要很慈爱,不可以体罚,不然要判有期徒刑几年这样。然後小孩要对父母孝顺,每个月一定要给父母多少钱,不然要判有期徒刑几年。请问把礼变成法,大家是觉得很舒服,还是觉得很紧张?我是觉得很紧张。在中国文化的管理里面,礼是最後的一个门槛,礼是最後的界限,是不能突破的界限,如果突破了这个界限就很难管。在《礼记.学记》里面讲「禁於未发之谓豫」。禁於未发是用什麽来禁?是用礼来禁,用礼来做人与人之间相处最优美的距离。因此我们就了解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确实是非常根本的解决方案。

  但是大多数的人可能现在对德的管理,并没有太深刻的认识。我们来举个例子,也是齐桓公的例子,我们来看一下齐桓公他整个大业的过程当中,对我们现在人经营企业有非常好的示范。齐桓公是春秋五霸当中第一个称霸的,第一个登上霸主的位置。而且他在称霸的时间怎麽样?非常的久,很年轻就称霸,然後一直到他死之前,都维持着齐国霸主的地位。以现在的企业来讲,当然是个效益非常好的企业,经营效益非常好的企业。原因出在哪里?其实原因从齐桓公的身上,找到了很多经营者非常好的特质,很好的一些特质。

  譬如我们看到,当初齐桓公在回国去争王位,两军在争王位,後来被齐桓公率先的争取到。我们知道管仲曾经在过程当中射桓公一剑,差点把他给射死。在这个事件结束之後,我们看到齐桓公有没有念旧恶?不念旧恶,马上冰释前嫌。我们来思考一下,「恩欲报,怨欲忘」,容不容易做得到?在我们现在的经营理念,确实这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生的态度,他至少能够有这样的德行。再来他对管仲的这种用人、识人的能力,也是我们一般人没有的,他识人的能力确实也是非常高明的。

  那我们来思考一下,齐桓公有这麽多的优点,像是不念旧恶,还有他有识人的能力,但是他也有很多的缺点。他有什麽缺点?他在延请管仲来当他的宰相,他就跟管仲问到这样的问题,他说我很想称霸诸侯,我很想让我这个企业很有效益,可是我有很多的缺点。这些缺点不知道会不会影响我称霸?他就问管仲。管仲就说你讲讲看你有什麽缺点?齐桓公非常的有自知之明,他讲寡人有疾。我有很多的缺点,寡人好田,我喜欢打猎,我喜欢歌舞,很喜欢打猎,很喜欢这些我们现在所讲的休闲活动,从事休闲活动。管仲说这个不影响你称霸,只要有我管仲在,这点不要担心,这不影响你称霸。再来他说寡人还有缺点,寡人有疾,寡人好酒。我很喜欢喝酒,听说喝酒不好,但是请问仲父,这个会不会影响我称霸?管仲跟他讲这也不影响。最後齐桓公讲寡人有疾,我还有缺点,这个缺点可能比较严重,寡人好色,非常喜欢女色,这会不会影响我称霸?最後管仲跟他讲这些统统不影响你称霸,为什麽?只要有我管仲在,这个统统不影响。

  那我们来看一下春秋时候的这些历史,我们证实了管仲讲的是对还是错?对,确实有没有影响他称霸?没有,他还称霸,称霸是最後的结果。那我们来思考一下,可是很不幸的,最後齐桓公的下场好不好?其实不好。齐桓公最後是因为,我们上一节课讲到管仲死掉了,管仲给他最後遗言的交代,齐桓公有没有听进去?没有。最後这三个人依然受到重用,所以最後齐桓公是怎麽样的下场?生病的时候这三个小人把所有外界的资源全部切断,然後在桓公的宫殿外面,砌起很高的高墙,让他在里面活活的饿死。然後这个屍体六十几天没有人收屍,整个蛆已经爬到了门口。不得善终也是他最後的结果。

  那我们来看一下,请问看到这个故事之後,让我们得到什麽样管理上的启发?跟大家报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中国式的管理有个非常重要的原理原则,叫做因果管理。什麽是结果?称霸是不是结果?是,不得善终也是结果,统统都是果。什麽是原因?齐桓公的这些人格特质,这是因。而因果管理,我们知道这是个简称,中国人讲因果,其实讲的是叫因、缘、果,中间还有个缘,这是什麽?这叫条件。就是我们前天讲饮食,癌症三部曲也是因缘果对不对?没有错,这是人生的真相。什麽是条件?管仲是不是条件?是!还有那三个小人是不是条件?也是条件,对於齐桓公称霸的这件事来讲都是条件。结果齐桓公好的人格特质遇到了管仲,他就称霸;不好的人格特质遇到了这三个小人之後,他就不得善终。

  从这个故事里面,各位老师,各位朋友,我们要学习到管理学的精华在哪里?到底在管理什麽?管理自己。管理自己的什麽?管理因,最聪明的人是管理这个地方,管理因。可是我们看到现在的社会,大多数人在管理什麽?管理结果。我们试着来思考一下、来回想一下我们的人生,我们的人生多半是在结果上打转,还是在原因去思考?我们遇到问题,我们是在结果上去抱怨,还是由果推因?这是我们非常需要去思考的问题。大多数的管理,现在都在管理结果,这叫目标管理。有没有听过目标管理?其实就是管理结果。一般的人看到了结果再来懊悔,其实一般都来不及了,这告诉我们最聪明的人管理什麽?管理原因。次一等的管理什麽?管理缘、管理条件。可是我们要知道管理缘,缘是掌握在谁的手上?不一定是掌握在自己手上,不一定。我们一个孩子教育完成之後,他走入这个社会,当他走到社会之後,请问我们能不能保证他永远遇不到恶的条件,永远遇不到负面的条件?我们没有办法保证。所以当我们没有思考到原因的管理,我们只想要管理条件,可能把我们的人生交给了不可知的命运。遇到了管仲就称霸,遇到三个小人就不得善终,这两个的差距有多大。

  那我们来思考一下,现在有多少人在管理原因?有多少企业界的人犯了刚刚齐桓公讲的那三个缺点,好田、好酒、好色?而我们看到齐桓公他有自知之明,他还知道自己有这些缺点,而且他还肯讲出来面对。但是我们看到现在有多少人,知道自己有这些缺点,然後可以勇敢去面对,勇敢去管理这个因的有没有?我们看到齐桓公他有这麽好的人格特质,最後都不免不得善终,何况是我们现在这样经营人生的态度跟方法。这是很重要的关键,很重要的关键点。我们今天给孩子的观念,教给孩子的人生的态度,都是在管理他的因,都在管理因,我们不能够忽略。

  孔老夫子在《论语.为政篇》里面有讲到,「为政以德」,讲为政以德告诉我们因果管理,这个因要管理什麽?要往德的方向引导。为政以德告诉我们其实就是因果管理,告诉我们把所有的因都要导向哪里?德!导向这个德。但是我们现在想,各位老师,各位朋友,一般的大众认为为政以什麽?这个政我们不要把它很狭隘的想像成政治,不是的,只要是三个人、四个人以上的事情,众人之事就叫政。所以管理企业是不是为政?是!治理一个家庭都叫做为政。为政以德,请问现在的人认为政以什麽?为政以财,要有钱。所以现在的人在讲预算,都问说花多少钱?第一个都是预算。你没有预算你怎麽做事?为政以钱。还有人认为为政以势,要地位!没有地位你怎麽做事?以前大陆有个顺口溜,叫「有关系就没关系,没关系你就有关系」,为政以势。还有人觉得为政以色有没有?点点点,就是没有人想到为政以德。

  但是我们要了解为政以财,它的缺点是什麽?「以利交者,利尽而交疏」,用利益来做交朋友的条件,利益要是没了,交情就不见了。「以势交者,势尽则交绝」,地位会不会永远保存,不可能,没有了地位之後会怎麽样?以前是门庭若市;没有了地位之後,就门可罗雀!在《官场现形记》里面有个故事,就是有个老爷,因为做官做太久了很过瘾,等到他告老还乡的时候,剩下两个仆人在他身边,门可罗雀。在这个老爷弥留之际,这两个服侍他的人,就要让老爷高兴一点,走得快乐一点。一个在门口就讲报告老爷,某某大人驾到;然後另外一个就讲老爷身体欠安,挡驾。老爷在床上就很快乐,势倾而交绝。我们看到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为什麽?怪谁?我们要反求诸己。「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大家都耳熟能详。

  因此什麽样的方式,才是我们经营人生正确的态度?为政以德。而《大学》里面告诉我们,只有为政以德才能够保证人生得到两全其美。什麽叫两全其美?即赚到钱,然後又保住我们人生的幸福。所以《大学》里有段非常精辟的教诲,它讲「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它讲「是故君子先慎乎德」。一个人在经营他的人生,必须要最先考虑到的是什麽?就是因果管理的这个因,要把它紮好。把这个东西紮好之後,後面这一连串的东西就跟着来,意思是这个样子。

  那我们只讲到有德此有人,讲到德,大家就觉得好像有点捉摸不到。因为现在大家比较习惯用数字来衡量,没有数字的,量不到的东西,都觉得好像不存在,这个秤不出来。这到底什麽是德?到底什麽叫为政以德?这要让大家非常的清楚,经营企业、经营人际关系,我们不能够没有这些观念。这些观念没有,我们对於人生的经营,可能没有办法得到很好的结果。什麽叫做有德?现在其实我听很多的企业管理,慢慢的大家也发现到这个问题,什麽问题?其实现在大家对於员工的诚信非常关注,很多的企业家讲现在缺的不是人才,而是人品。很多企业家他非常愿意把他的事业,跟很多的年轻人一起来共享,可是他找不到非常值得信赖的年轻人,这是事实。

  很多的企业在它的核心价值里面,慢慢的已经开始在强调这些人格的特质,跟人际关系的一些特质。只不过我们看到的状况是怎麽样?他还是没有抓到根本。为什麽叫没有抓到根本?譬如我举个例子,在以前我看过一篇是个中学生写的文章,他文章的题目就很有趣,什麽题目?叫「诚信的妙用」。这个文章写得很有趣,光看这个题目,我们做个教育工作者的人有没有这样的敏感度?他讲诚信的妙用,他告诉我们人为什麽要守信?因为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麽多好处,所以我们应该要守信。各位老师,就是我们在看这样子的文章,我们要有个教育的敏感度,其实诚信是不是因为有妙用才需要诚信?不是,就是今天的教育,是否应该要引导我们的学生诚信是你的什麽?是你做人应该做的。就是你成为一个人,我们看那个信怎麽写?人、言,中国文字已经把这些心境都透露给我们。一个人要称为人,我们讲出来的话一定是信;如果不信,一定不是人话,他讲的不是人话。

  我们今天整个社会的风气被诱导到怎麽样的角度?因为有利益,所以你应该守信。但是我们要了解到在前面的课程,我们请教大家,当守信的利益小於不守信的利益,请问还守不守信?这才是关键的问题,这才是今天企业应该去思考的关键问题。而往往企业的破灭,也都出现在这个关键点上。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的,因为这样的事情在报纸里面不胜枚举,每天几乎都在发生,它不是罕见的,是非常常见的。所以我们讲今天为政以德,到底怎麽样的人格特质表现出来的,叫为政以德?简单的以中国文化来说明就是三个字,一个人他要做到「君亲师」,可以说他为政以德。就是一个人不管他扮演什麽样的角色,他都能够在这个角色当中,把君亲师三种人格特质表现出来,他已经在落实为政以德。

  什麽叫作之君?这不是我们心目当中想像的皇帝就叫君,不是的,所有的领导都叫君,甚至於一个家长是不是君?是的。家庭里面我们自己有孩子,我们在家庭里面的角色就是君的角色,作之君。这三个人格特质,作之君是个领导,作之亲是当父母、当亲人,作之师是当老师。这三种人格特质是一种,不是三种。可是分成三种来讲,大家比较能够理解,比较能够体会。一个当领导的人他不能只做好领导,一个当领导的人说我只做好领导,其实他是不称职的,他只完成了三分之一的责任而已。一个领导还要扮演父母的角色,还要扮演老师的角色,要把这三种人格特质全部都做到圆满,他才是个成功的领导。

  我们讲领导,不是一领就倒,一领就倒那不叫领导;还有种领导叫做零,鸭蛋的零那个零导,什麽都没有领;另外还有种领导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叫做心灵的导师,领导。最成功的领导,就是做到心灵的引导,这是最成功的。为什麽他可以做到心灵的引导?第一个他必须要先落实领导人的特质,君的特质。请问君的特质是什麽?作之君的特质是什麽?就是以身作则。我们知道在日本有个企业家,他专门是做这种空降总经理,就是哪个企业有问题,他就去空降总经理。这种空降总经理很难做,为什麽?因为他没有班底,他是一个人过去的,没有班底,很难做的,他做得非常好,叫土光敏夫。这个人救了很多的企业,把很多很危险的企业,从置之死地然後把它救回来,他很成功。记者问他:你这几年做这空降总经理,你是怎麽领导的?他就讲以身作则最具有说服力。我们不能跟员工讲你不能迟到,然後我每天迟到,这样是没有说服力的。

  在《论语》里面,也常常有这样的言语出现,孔老夫子常常告诉我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在做教育的人,为什麽我们嘴巴说出来的命令那麽多,可是被落实的居然那麽少,原因在哪里?这一点可以给我们启发。在中国的文字里面,教育是没有口字旁的,表示教育是什麽?是身教。所以作之君比较偏重在身教,教育的教是没有口字的,他不是用嘴巴教,是什麽?是用示范的。我们真的推荐大家看看《说文解字》,真的我们看到中国文字,会感受到中国人造字的智慧,并且可以从文字当中,让我们得到人生的指导,这很重要。他讲的是一种身教,作之君。孔老夫子还说「躬自厚而薄责於人,则远怨」。那就没有怨,怨气就没有了,这都是我们应该要学习的榜样,这叫作之君,要以身作则。

  曾经也是在《论语》里面讲到,我们看到确实古人讲的话都不能打折扣,半部《论语》治天下。确实《论语》当中,有非常多的人生怎麽经营的这些话语,对我们都有很大的帮助。有天孔老夫子的一个学生叫樊迟,他问孔老夫子,请教他三个问题,他说何谓「崇德,修慝,辨惑」。孔老夫子听到这个问题之後,马上赞叹樊迟,告诉他说「善哉问」,你问得太好了,就是这三点如果人可以做到的话,他这一生会化解掉很多的阻力。那什麽是崇德?崇德就是我们这里讲的,怎麽提高我们人生的德行,怎麽提高我们生活的德行。孔老夫子讲非常简单的一句话,就给我们非常深刻的教育,他讲「先事後得」四个字而已。「先事後得,非崇德与」。什麽叫先事後得?这是我们刚刚讲的因果管理,就是因果管理。什麽叫先事?你去做,你得到一个好的观念就马上去落实。什麽叫後得?意思是告诉我们做了,要不要去问有什麽回馈?不要,不需要。「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不需要去问,我做这个善事之後,我还会有什麽回馈。因为後得必然有回馈,必然有。

  而且我们来想一下,用现在的白话来讲,先事後得就是老实真干,老实真干不是吗?老实去做就好了!可是现在人最喜欢问,为什麽?我为什麽要这样干?凭什麽?我可以得到什麽?我在企业界里面也参加过很多新人的面试,我们在面试新人。说真的,跟这麽多新人面试的过程当中,我真的有一种感触,我还没有找到一个,就是我看到所有来面试的人,最後问他:你对敝公司有什麽样的问题?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问:你一个月可以给我多少?再来公司有没有假期?有没有什麽红利?会不会分红?公司有没有旅游?有没有出国受训的机会?因为我们是个美国公司。我还没有遇到一个是问我:对不起,请问一下,我可以为公司做点什麽?就是这麽多应聘的人当中,所有人都在问公司可以给我什麽?没有人在问,我可以为公司做点什麽?先事後得没有!没有这样子的一个状况出现,所以我们非常的担心。

  确实在这样的应聘的过程当中,我们就了解到整个社会的风气,慢慢在转到什麽样的程度?这不是讲因果管理吗?有那个因,要不要去担心果?不需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它是讲必,人家是非常的斩钉截铁,不是或有余庆。我们今天对经典的信心来自於哪里?来自於我们真正去落实。我们不去落实经典,我们哪里可能产生信心?先事後得很简单的一句话,把现在人求职的观念讲出来,把现在人的工作态度讲出来。根本不要去谈报酬的,你只要好好的干,你的前途无限的光明。但是现在人真的没有这个信心,为什麽?因为都是用得失心在衡量他的事业,这是我们看到非常普遍的现象,崇德。

  再来什麽叫修慝?修慝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改过。因为慝是邪恶的意思。就是把邪恶改过来,那就是改过,改过迁善。孔老夫子也是用很简单的话,就把改过的方法跟我们讲。他告诉我们「攻其恶,无攻人之恶」,什麽叫做攻其恶,无攻人之恶?这个其指的是谁?指的是自己,翻成现在的白话是只见自己过,不见别人过。各位朋友,不见别人过那不就变得很愚蠢吗?连别人犯错你都看不到,意思是不是这样?不是!意思是不要把别人的过错放在心上。一个做老板的人、一个当老师的人,看到员工犯错,看到学生犯错,我们的心境是什麽?攻其恶,不攻人之恶。这是对每个人都有效的,不是说只对某个行业有效,对某个行业无效。那我们看到学生犯错,学生犯错就是我教他的机会出现了,那个教育机会点就出现了,应该生气还是应该觉得很欣慰?不应该生气,应该要把握时机来辅导学生。一样的道理,看到员工犯错不是气得半死,不是!不是去批评他、指责他,有没有用?没用。应该怎麽样?

  《孝经》里面讲的「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匡救,去救他!我们有没有去救的心境?今天我们把别人的过错放在心上,我们有没有可能有救的心境?没有!就只有指责的心境,哪里会觉得我去补救他的过失,我怎麽去挽救他的过失?这个心境确实是很重要的心境。我们看到攻其恶,无攻人之恶,就是时时想到怎麽救他。孔老夫子在《论语》里面,有一次「季氏旅於泰山」,大家去看看「八佾篇,季氏旅於泰山」,他不是去泰山旅游,是去祭祀泰山的,为什麽?因为他有野心想要篡位。结果孔老夫子对他的学生讲,他的学生冉有是季氏的家臣,对他讲「女弗能救与」,你能不能救救他?孔老夫子有没有去批评,没有。他第一个心境你能不能够救救他?他如果是真干的话他会怎麽样?他会丧家亡身。孔老夫子对这样子的一个恶人,心里面一点痕迹都没有,只是想着怎麽样去帮助他。你能不能救他?女弗能救与?你要不要救救他?我们跟孔老夫子学习,学习什麽?就是学习这些心境,我怎麽去帮助他。

  攻其恶,无攻人之恶。事实上别人有没有过错?没有。一个人学了中国文化之後只有一个人是学生,自己,所有人统统变老师,因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是善人,一个是恶人,一个是自己,就是这三个人。善人、恶人统统是我的老师,因为一个是做正确的示范,一个是在告诉我们错误的路不能走,都是老师。这种心境,真的我们应该细细去体会。很多人都讲有什麽小人,怎麽处大众还要戴尾戒防小人。我就讲在一本书里面都写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好像是邵康节先生讲的。他说玉是被谁攻出来的?被石头磨出来的,有没有听说他山之玉可以攻玉?没有。因为玉跟玉之间都是一样的软,你能拿玉来攻玉吗?不行!一定拿石头来攻玉。所以邵康节先生就讲,这段话告诉我们什麽启发?君子是被磨出来的。被谁磨出来的?被小人磨出来的,所以小人是君子的恩人。我们今天看问题的角度发生了偏差,才会产生小人,哪里有小人!那是君子的老师,这才是事实的真相。这绝对不是阿Q精神,就是我们今天要德行增长,那确实是应该要有这样子的磨难才对,这叫修慝。

  什麽叫辨惑?辨惑告诉我们不能情绪化。孔老夫子说「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我们今天一生气不但自己的身体忘记了,还忘记有亲人的存在。孔老夫子告诉我们,他说这样子愤怒的态度,让我们的人生走得很迷惑,让我们的人生非常的迷惑。而这个迷惑让我们得不到幸福,跟幸福违背了。什麽叫做一朝之忿?脾气上来了,脾气上来就想要跟人家争个高下,要去争个道理。各位朋友,古人告诉我们「贤人争罪,愚人争理」。贤明的人是争谁错了,我错,是争罪;愚蠢的人是争什麽?争个道理,争道理的人是愚蠢的人。那不就是辨惑吗?那就是辨惑。现在经营企业的人,就是这三点非常的重要,这是作之君不能够没有的态度。

  我们看到《大学》里面讲的四不正就是在讲辨惑,「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忿懥是什麽?只要一发脾气,哪怕心里面有个念头,岂有此理,那叫忿懥。不得其正,就是我们任何的决策就有所偏颇。一个人做企业,只要有一点点的愤怒,有一点点的情绪,他的决策就有偏颇。能不能有情绪?不能有情绪,一个人有情绪再对都是错的。再来「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为什麽会恐惧?我们早上看的片子告诉我们什麽?人为什麽有恐惧?许浚是跟那两个人讲,人要是在正道上面有什麽好怕的!我们为什麽有恐惧?就是不走正道才会恐惧。「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嗜好、有爱好不得其正,为什麽不得其正?「上有所好,下必盛焉」。一个人喜欢什麽,下面逢迎拍马的人就多了,那怎麽会有正?怎麽会有正确的判断?再来「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为什麽有忧患?患得患失。四不正告诉我们什麽?辨惑。所以一个经营者必须要有这些德行的基础,才能够称得上是作之君。我们这节课先跟大家分享到这里,下节课我们来跟大家分享什麽叫作之亲,作之师。然後这个跟彻底的赚钱方法有什麽关联性?我们下节课再跟大家报告,好,谢谢大家。
 
 


[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8-11-15 11:1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08-11-15 11:16:16 | 只看该作者
弟子规与企业管理

第五集

周泳杉老师主讲  2007年7月11日

 
  上一节课,我们提到君亲师。君,我们以比较粗略的、概括性的讲法,就是要以身作则,就是要落实以身作则的这样态度。再来什麽叫做作之亲?作之亲就是做父母、做亲人,对领导者来讲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刚刚讲君比较接近身教;作之亲,我们用两个字来代表,就是比较接近境教。这环境的教育也很重要,一个家庭整个的环境、整个的气氛非常的重要,决定孩子在家庭里面的成长。建立这个氛围、环境就非常的关键,作之亲关键在这里;而作之师比较偏重在什麽?在言教。

  我们看中国文化的教育里面,内涵就包含了这三者,有身教、有境教、有言教,我们通常比较忽略的是境教。其实境教非常的重要,一个领导者在团队里面形成什麽样的气氛、什麽样的氛围,让这个团体能够往上提升,这是很重要的力量,作之亲。因此它告诉我们除了作之君要带领团队,还要当父母,你不但要带领他,你还要照顾他的起居,照顾他的生活,你要养他。还要作之师,你还要当他的老师,要指导他。用什麽来指导?用我们人生的经验来指导。指导他怎麽样来过生活,怎麽样来工作,除了在技术上的指导之外,还包括着生活点点滴滴的照顾跟指导。

  我们来看一下,就这君亲师三点来看一个领导人,我们从这样的标准来看,就能衡量出我们自己是不是一个称职的领导?是不是一个称职的家长?是不是一个称职的老师?因为它是一而三,三而一的。我们来思考一下,我们作之亲做得及格吗?在古代宋朝有个故事,就是有个将军叫曹斌,曹斌他是个仁慈的将军将领。有次他有个下属犯了错误,要打屁股,杖责。当判决确定之後,曹斌就跟处罚的官员讲,这个人我们延後一年再来打他。很多人都很不了解,为什麽要一年後才打?到了一年之後,果不其然这个士兵就被处罚。

  处罚完之後,很多人就觉得很纳闷,就跑来问将军,他说这个人明明在去年就已经判好了,为什麽不当场就把他给打完结束?为什麽要一年之後再来打?曹斌就讲,因为这个士兵在那个时候刚好新婚不久。新婚不久我如果打他,问题就来了,就是这个士兵的妈妈,婆婆可能就会联想到,是不是娶了媳妇来之後,媳妇台语叫带衰,是不是扫把星?娶她之後让我的孩子受到毒打。一个做领导的人连这麽微细的人情世故都想到,所以他讲那个时候不能打他,要是打他的话,他的太太可能终身都要不幸福。

  我们看到真正的领导他作之亲,他真的是把员工当亲人一样看待。因为他考虑的不是只有一个片段,而是考虑一生的幸福;甚至不是考虑他一个人的幸福,是考虑他全家的幸福。我们就讲到这样的领导人,你说我们能不感激他吗?我们今天如果是公司的老板,我们对员工的聘雇观念要改变。以前的聘雇是什麽?是聘雇一个人。现在观念要改成什麽?作之亲,聘雇他全家,聘雇一个家!现在的员工为什麽离职率那麽高?当然这也是有多重原因,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劳资双方的关系太过对立,对立太严重了。我们了解到其实劳资双方的对立,对整个团体有没有帮助?没有帮助。

  孟老夫子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已经讲过这样子的话,他说「君之视臣如手足」,一个领导人把他的员工,那个臣我们讲员工、下属,当成手足一样照顾,对手足我们当然是很照顾。「则臣视君如腹心」,被领导的人把领导人看成什麽?看成心肝宝贝,有时候员工是很可爱的,你爱他一点点,他爱你很多。但是「君之视臣如犬马」,如果我们把员工当成是狗、当成是马一样,为什麽?你是我钱请来的,我是拿钱请你来替我工作的,所以你做死了那是你的事情。如果领导人把员工当成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就是下属看老板把他看成什麽?看成陌生人,国人就是陌生人。我们看现在的劳资关系是不是这样?我听说很多的员工,一下班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手机关掉,老板找不到我。现在是我下班时间,你怎麽可以来打扰我?关掉。然後六点下班,五点五十九分就在那边等打卡,不能让他多赚一分钟,这样我会吃亏,有很多状况是这个样子。

  更甚者,「君之视臣如土芥」,就像泥土践踏在地上,领导人把员工当成是土芥,就是土很不好的那种,像垃圾一样践踏在地上。「则臣视君如寇雠」,把他当仇人一样看,当仇人,就是你不要让我有一天抓到机会,否则点点点,有没有?现在是不是有很多是这样?所以我们就了解到,我们要员工怎麽对我们,我们一定要先做相同的回馈才对。

  我常常喜欢举的例子,就是我当初在企业里面,接触到很新的管理学理论,叫做执行力。执行力的理论,我们在比较早以前,五、六年前就已经接触过,到现在其实还满热的,有没有道理?有道理。就是你今天有再好的想法,你有再好的产品,你没有执行统统是零。可是我们来思考一下,现在企业执行力怎麽样?其实不好,我们的企业以前让所有的员工都来学习执行力,中层以上的干部统统都要看很多执行力的书。请问执行力有没有提升?其实是没有。後来我看了《弟子规》之後,我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弟子规》翻开来,开宗明义讲的就是执行力。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各位朋友、老师,我们把父母改成老板,老板呼应勿缓是不是执行力?是。老板命行勿懒是不是执行力?是。老板教须敬听,老板责须顺承,每条都是执行力。可是现在问题是有哪个人对老板是这个态度?好像我看到的不多。为什麽一个人没有办法对老板付出这样的态度?很简单,你回到他家去看看,他对他的父母都没有办法提起这样的心境,他怎麽可能对老板有这样的心境?这是不可能做得到的,做不到的。因此我们就真正的了解到,确实我们一定要从孩子小的时候,去紮他这个德行的根基才对。他今天走到社会上来,为什麽遇到那麽多的问题没有办法解决?因为这些问题在家庭里面已经怎麽样?已经形成,他不是到社会里面才去形成这些态度的。所以有人就讲态度决定成就,而不是成就之後再来修正态度,不是的,绝对不是这个样子。这叫作之亲,你真的要把员工当亲人一样看待,在企业里面教什麽?教孝,教孝道。

  作之师,把企业真正办成学校。很多的企业家提出这样的问题,就是到底我们现在要怎麽经营企业?企业要何去何从?其实说真的,现在企业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就是把企业办成学校。只有这条路,没有其他的路。在企业里面教学,为什麽?因为失教,家庭教育没有了,社会教育没有了,学校教育可能也有缺失,这个时候在企业里面补课,把企业办成学校。各位老师,现在各行各业都要办成学校,哪里是企业而已!医院也要办成学校,要教,要教健康的饮食观念,要教医生对於病人的那种,他要体认到医病的价值才能改善医病的关系;监狱也要办成学校,法院也要办成学校。

  但是很可怕的一点,现在的社会可能正在往反方向走,现在连学校都要办成企业,医院也要办成企业,现在有很多的医院是讲业绩的。请问医院能不能讲业绩?真的,我们讲这些话,我都觉得怪怪的,医院在讲业绩。学校能不能讲业绩?就是我们去思考这些问题,我们现在的社会确实可能已经在往反的方向走。本来应该把所有的各行各业都办成学校,结果现在各行各业都办成企业,颠倒!确实我们现在才发现原来社会的问题可能出现在这些症结上面,这是作之师。

  一个领导人可以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做到非常的圆满,这个人有德,真正照顾、真正体谅员工,真正教育员工。请问有这样的人出现,「有德此有人」,员工要不要到他的公司上班?当然要,赶都赶不走。我们讲有德此有人是真理,没有人想要一直换工作,这是真理。但是我们也听到一些负面的例子,说真的,现在似是而非的言论太多。我举个例子,我以前在企业里面,我听过一种言论,什麽言论?就是你愈跳槽你的身价会愈高。大家有没有听过这种言论?有。可是我跟大家讲,这是骗人的。为什麽是骗人的?因为我们的企业是美国公司,它在人事部门下了个命令,什麽命令?它讲以後招聘员工,你看他的履历如果太长那个都不要考虑。就是他写的履历太丰富,不要考虑,为什麽?这个人不忠诚。

  我们看到履历很长,表示这个人经历丰富,能力很强,这个人有很多的资历,资历完整。可是从另外的角度来看他不忠诚,他一个单位只待一、二个月,待半年,待一年,这个人不忠诚。他今天可以为利而来,他明天就可以为利而走。确实这是很简单的道理。怎麽我们现在有很多的人都没有体会到这点?因此我们就了解到很多的言语,确实我们要用理智来判断,不能人云亦云。

  所以一个人只要有好的领导可以跟,这个人他是不愿意常常换工作的。所以有德此有人,告诉我们的是什麽?道德是吸引人才最主要的关键。因为有德行的人,任何人都要接近他,来吸取他人生的智慧,他可以照顾员工一辈子。像松下幸之助在一九六五年就已经实施周休二日制,一九七六年颁布实施遗族亲属的抚恤金的制度,就是他的员工只要有任何的因公伤害,或者是死亡,他的家属,公司抚养一辈子,照顾一辈子,终身聘雇。他为员工盖游泳池、盖网球场、盖篮球场、盖棒球场还有击剑场,一个老板做到这样的程度,他不是为他的儿子盖这些东西,是为他的员工盖的。所以我们想到作之亲做到这样的程度,员工会想要跑人吗?员工会想要跳槽、离职吗?确实有德此有人。

  而从另外个角度来看,有德就有能力识人,判断人才。各位老师,一个人要看到人才,最重要要具备什麽样的能力?要欣赏别人的优点,他才能够判断出人才,分辨出人才,用他的优点。但是我们看到一般的人比较能够看到别人的缺点,还是优点?有两个学生下课在吵架,吵完架之後上课,老师一句话都不讲,也没有责备两个人。老师就拿起了黑笔在白板上点了个点,然後问大家:各位同学,请问这是什麽?所有同学说一个黑点。老师很惊讶,老师说难道你们没有看到白板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麽?人很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就是连那麽一点点的缺点,我们都把它放得很大,别人的优点我们都看不到。为什麽我们看不到别人的优点?

  其实在中国的典籍里面也说到,中国有部典籍非常的重要,叫《礼记》,《礼记》里面有篇文章叫「礼运」,「礼运」有篇文章几乎没有人没听过,叫做大同篇。「礼运」里面有一段叫大同篇,「礼运大同篇」是我们现在做企业的人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它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就这几句就好了、就够了,就可以让一个企业兴盛。

  请问各位老师,一个团体要兴盛,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麽?是人和,人和是最重要的因素。哪个因素是企业最大的资产?人才是企业最大的资产。「礼运大同篇」前面四句就已经把这两个概念给我们讲出来。选贤与能,告诉我们什麽?选人才,你要识人,要把人才找到。选贤与能是人才的发掘,是人才的培养。各位朋友,我们现在选到贤跟选到能了吗?现在来选班长,大家现在因为刚认识不久,这几天可能已经有印象,来选选班长,请问会选到谁来当班长?可能是我们的郑老师当班长。为什麽?因为他的曝光率比较大。请问我们用什麽来选?投票。投票公不公平?能选到贤吗?能选到能吗?当然我们郑老师一定是贤、一定是能。一般的人投票用什麽来选?选到什麽?选到好恶,选到明星,他不是选到贤,也不是选到能。

  「礼运大同篇」讲选贤与能,怎麽做得到?大家往前面去看叫什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就是那个公字。没有公心,我们怎麽选都选到好恶,是用好恶心来选。你说选,我们说投票公平吗?不一定。我们今天对很多的话语要非常冷静的来思考,投票就是民主吗?民主是什麽意思?民主是以民为主,是为民做主。做到君亲师才能真正讲到民主,为民做主,以民为主。所以做个老板,我以前在企业里面,有很多的企业家确实他很有担当,他们讲做决策的时候能不能投票?不行。为什麽?请问做决策是谁的责任?领导人的责任。结果领导人现在不负责任,叫大家来你们来投票,你们决定的,不是我决定的,那是他不负责任。可是人家会说这比较民主,真的比较民主吗?选贤与能为什麽没有选到贤,没有选到能?因为没有公心。

  我们看到「公」这个字,我们也会开悟。下面一个符号是三角形,这在古代叫私,自私的私就是这样写的。为什麽自私的私这样写?因为一个有德行的人是方方正正的,这个人怎麽样?德行缺一角变三角形,所以这个人很自私,他德行缺一角了。什麽叫公?加一个符号就对了,这个符号是两个人背对背坐着,什麽意思?反的意思,反私就是公。我们体会不到什麽叫公,那很简单把自私自利转过来叫公,就是断掉自私自利,那个人才能选贤与能。谁做到?尧舜都做到。这是人才的培养,有德此有人才能够落实。

  什麽叫「讲信修睦」?这叫人和。第一个人才是企业最大的资产,第二个叫人和,是企业最大的保障。什麽叫人和?怎麽样才能达到人和?讲信修睦。睦是什麽意思?和睦、和谐。和谐的前提是什麽?信任。没有信任怎麽有和谐?可是各位老师,信任感容不容易建立?我举个例子,夫妻两个人其实已经怎麽样?「夫妇同居,人之大伦」,缘分很接近的,照理讲应该很信任才对。对不对?对,可是怎麽样?不一定。很和睦的夫妻,可能信任度还是不够的。像我在开车的时候,因为我技术比较不好,有一点点开得不好,我的太太就会抓着我,为什麽?还是有点不太信任。当然她已经很信任,我不能要求太高。

  可是我要跟大家讲的是,在经典里面记载,曾子跟他的母亲,曾子是大孝,是孝顺的一个榜样,那个信任感已经很强。可是有一天人家讲:曾参杀人。他妈妈第一次听到讲什麽?我儿子不会杀人,连理都不理会。可是第二次人家来讲:曾参杀人。他妈妈有点心动,最後还是怎麽样?如如不动,我儿子不会杀人。第三次人家来讲曾参杀人,他妈妈怎麽样?惊魂未定,正在织布那个杼怎麽样?一丢就逃掉了。为什麽?因为对於整个的流言还是没有信心。

  我们来看在企业里面老板跟员工的信任,有没有超过曾子跟曾母?我可以跟大家保证没有。老板跟员工的信任没有超过曾子跟曾母,曾母三次就动摇了,在团体里面讲几次谗言就会动摇?半次就动摇了,有个影子就动摇。为什麽?信任度不够。信任度不够那个企业没有人和,不可能会有人和的。怎麽样才会有信任?各位老师,要付出!要付出才会有信任。我们要不断的付出,而且这个付出是无求的付出,没有希求心的付出,先事後得。先事後得才有信任,而我们看到这样的信任感,有时候需要十年,有时候需要二十年。所以人和容不容易?真的不容易。有德此有人这是真理,也是现在企业最需要的一帖良方。

  再来「有人此有土」,这个土我们不能理解成土地,这个太狭隘了。现在的商业社会这个土理解成商机,理解成市场,有人才一定会有商机,为什麽?我们来看什麽叫人才?人才必然是什麽样的心境?德行的心境,他会受到有德者的感召。「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一个善於教学的老师,可以让他的学生继承他的志向;一个善於教导的老板,一样的,带出来的员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什麽样的人我们可以说是人才?各位朋友、老师,在《论语》里面,我们看到孔子的学生,问孔老夫子一句话,他说老师,你能不能告诉我,有哪个字是终身我可以奉行,人生不会出大的差错的,你告诉我一个字就好了。各位老师,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学生来问我们,有没有一个字你可以让我终身保平安的?我们怎麽回答?孔老夫子说「其恕乎」。恕是如其心,其恕乎就是恕道,恕用我们现在的言语来讲,恕是什麽意思?换位思考。今天尽孝道要不要换位思考?要,「亲所好,力为具」,要不要换位思考?要,当然要换位思考。要换谁的位子?要换父母亲的位子来想一想,到底我这样子做是不是父母亲最需要的?并不是买最珍贵的东西给父母,那是他最需要的,不是!父母有时候需要的不是这个,所以尽孝道也要换位思考。

  中国有部经典非常有名,叫做《易经》,《易经》里面有个卦,叫做泰卦,泰卦的卦象是什麽?地天泰。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卦象,我满头雾水,为什麽满头雾水?因为天应该在上面,地应该在下面,怎麽颠倒了?而颠倒了反而是泰。再把它再摆正,天摆在上面,地摆在下面,那叫否卦,就是反而摆正了之後是不幸,然後把它倒过来叫做幸福,为什麽?因为换位思考。因为天站在地的立场,替地设想;地站在天的立场,替天来设想。太太站在先生的立场,我的先生怎麽样?每天已经很辛苦,为了这个家庭劳碌奔波,我们应该在他背後给他撑腰。先生每天都在想我太太已经很辛苦了,我不能再增加太太的麻烦。这个家庭怎麽样?保证是泰,是不是?对,换位思考。如果天都站在天的立场,地都站在地的立场,那叫什麽?就天翻地覆。都是智慧的符号。

  各位老师,告诉我们一个人才,人怎麽样能够经营出好的人生?换位思考。生产产品要不要换位思考?要。提供服务要不要换位思考?要。服务业怎麽样才能做得好?换位思考。今天为什麽服务的热忱提不起来?没有换位思考。今天我们做的产品,为什麽没有办法得到客户的认同?没有换位思考。我们今天设计出来的产品,为什麽不好用?也没有换位思考,本位主义太重,都自己怎麽想就怎麽设计,从来没有去做过市场调查。所以很多的经营之道,在很简单的符号里面,都已经蕴含在里头。「亲所好,力为具」,有这样的心境的人他到企业里面去,他做任何一项服务业一定会成功,因为那个习惯在家里已经非常熟悉。有这样子的心境会没有市场吗?会没有商机吗?所以没有人才我们千万不要去开拓市场。

  现在人讲开拓市场很多人都很拿手,叫行销学,行销就是开拓市场。告诉各位一个事实,没有人才千万不要开拓市场。为什麽?因为很多公司就是这样倒掉的。他的产品跟不上市场,产品的更新跟不上市场拓展的速度就倒了,人才跟不上市场服务的需求就倒了。因为他的资金扩展得太快,他整个的企业拓展得太快,整个资金出问题就倒了。这种事情不胜枚举,我们今天没有时间举太多的例子,但是我告诉大家不胜枚举。

  有土就有市场、有商机,当然会有财富,钱就来了。我们常常讲钱有几条腿?四条,人两条,所以用两条腿去追四条腿累不累?很累对不对?那很累怎麽办?就让四条腿的来追你,让钱来追就很轻松了。怎麽让钱来追?有土此有财,有市场、有商机财富就进来。可是财富进来之後,最重要的是什麽?「有财此有用」,有钱要花,钱能不能放在银行里面?不行。那会像一滩死水一样,会发臭,钱要让它流动。

  可是很多年轻人,现在看到有大学生在这里,回去不要跟妈妈讲那是周老师讲的;以後我每个月赚的都要花光光,那是周老师讲的,因为他说钱不能让它臭掉,我要当月光族。我在这里澄清,这个用不是叫大家花光光的意思,不是。赚钱靠福报,花钱靠智慧;赚钱靠机会,花钱靠智慧。就是这个用要用在哪里,是整个彻底赚钱方法的关键。请问现在的人做企业,赚的钱想要用在哪里?用在欲望。请问我们现在学中国文化,《大学》的这段让人了解,给我们的启发,这个金钱要用在哪里?用在润泽德本,用在让我们「德日近,过日少」,绝对不是用在我们个人的欲望上面。

  各位老师,用在润泽德本,怎麽样才能用花钱来提升道德?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要不要花钱?要。你作之亲,你要付薪水当然要花钱,所以企业赚到的利润跟谁共享?跟员工共享,不是自己一个人独吞,跟员工共享。再来企业赚到的利润要跟谁共享?跟消费者共享,要回馈消费者。就我们今天有利润的时候,要进一步投入市场的研发,产品的研发,让客户得到最好的服务,让客户用相同的价格买到更好的产品、买到更有品质保证的产品,让他吃到健康的东西,让他可以用到最好的服务,这些都要花钱的。

  再来要用在哪里?用在社会建设上面,要用在整个社会的回馈上面。各位老师,我们看到有很多的企业为什麽蓬勃的发展?因为这个社会提供给他们一个良好的、安定的企业环境。如果这个社会没有这麽安定,没有这麽繁荣,这个企业是根本没有办法发展的。所以企业主要心怀感恩之心,回馈社会。这个用的意思就是布施,布施是文言文,翻成白话文是服务,用什麽来服务?用金钱来服务。除了金钱可以服务,其他能不能服务?可以。一句话能不能服务?可以,一句话可以服务。当别人很沮丧,我们过去安慰他一声,那个能不能服务?可以。用我们的智慧跟经验能不能服务?也可以服务。

  我们看到有很多的人,当然大家发心都很好,因为我们看到很多的人在过世的时候把器官捐赠出来,这个我们都很佩服。可是各位朋友,我们不要忘了,您如果是个老师,您认真负责的在教学,请问你是不是在布施器官?是。这也是一种方式的布施器官,当然也是,我们用我们的全身在布施、在服务。我们不能很狭隘的把它想作,我们死了,然後再捐出去就好了,不是这个样子的,我们现在当下能不能捐出去?可以,当然可以捐出去。就是我们用我们的劳力、用我们的体力、用我们的智慧、用我们的经验,来服务社会大众,那是不是一种用?那也是一种用,那也会让我们德日近,过日少。

  各位朋友、老师,我们看到圆圈已经被我们连起来了。我们用了很多的东西在布施,全身心的在服务、在投入,把我们所有的利润、把我们所有的精力、把我们所有的智慧全部都投入在里面,让我们德日近,过日少。我们道德提升,人才怎麽样?愈来愈多,这愈聚愈广,人才愈聚愈广。市场怎麽样?愈来愈大,财富就愈来愈多。财富愈来愈多,来了之後怎麽样?再舍掉,全部用来德日近,过日少。这个循环一直下去,最彻底的赚钱方法就出来。钱怎麽赚来的?就是从这个循环里面慢慢的累积起来的,财富是这样来的。请问一个企业家为谁累积财富?为员工、为社会;为回馈社会而累积财富,为自己的员工而累积财富,为消费者累积财富。

  在《孝经》的「诸侯章第三」,告诉我们很清楚,它讲一个人要不要追求富贵?要,要追求富贵。为什麽追求富贵?不能很迷惑,它说「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地位很高,竟然没有危险,为什麽?因为他很谦虚。在上不骄,一个是因,另外一个是果,还是因果管理,在上不骄是因,高而不危是果。「制节谨度,满而不溢」。满了应该溢出来才对,可是他竟然满而不溢。钱赚很多应该溢出来,可是他怎麽样?就像无底洞一样,赚再多都不会溢出来,为什麽?因为制节谨度。什麽叫制节谨度?就是过最简单的生活,不管赚得再多钱,他的生活永远是最简单的、最朴实的。制节谨度,对他的人生的态度、用度非常的谨慎,他不会因为他有钱,他想要一直的换车子,一直换房子,一直换妻子。他不会想这些,这叫制节谨度,这是因,什麽是果?满而不溢是果。

  再来「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在很高的地方竟然不危险,所以他能把他的地位保住,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又是一重因果,两重因果,因果管理。满而不溢,让他的财富怎麽样?永远可以保持住,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我追求富贵,富贵统统在我的身上,不离开。为什麽?不是因为我爱挥霍,不是因为我喜欢名闻利养。所以「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因为他要让他企业的员工怎麽样?有一口饭吃,过最好的日子,让他的消费者得到最大的保障。回馈给国家社会最多的什麽?金钱的回馈,还有更多的物质的回馈,价值的回馈,是这个道理。

  可是我们来想一想,名利来了、富贵来了,容不容易守得住?很不容易守得住,这不是一般的人可以抵挡得了的。所以「诸侯章」下面给我们提醒什麽?「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对一个经营者的态度是很谨慎,深怕自己傲慢心起来,深怕自己奢侈,深怕自己因为有地位、有金钱,而改变了初发心,改变了为社会大众付出的心境。每天都在反省自己,每天都在检讨自己,每天都在提醒自己,一样不离开教学。

  所以我们就了解到,这样的企业经营过程才是我们人生应该追求的方向。而我们看到这个循环,不能有任何一个地方断掉,如果有任何一个地方断了,这个循环就断了,企业就垮了。最容易断掉的地方在哪里?用错了。用到哪里?用到欲望。用到欲望这个循环就断了,断在这里就断掉,传不下去。我们前面讲到有的企业四十年,有的企业七点五年,有的企业二点九年。各位朋友,请问大家四十年比二点九年好吗?没有,比二点九年悲惨。因为人家二点九年就垮了,他四十年垮的时候,他还有没有爬起来的机会?对,一个人二十岁发迹,四十年垮了之後,六十岁没有力气再创业!可是人家二点九年才二十三岁而已,可以再创另外一番事业。

  各位朋友,经营企业最应该要做的事情就是永续经营,就是像这个循环一样让它不要断掉,永续的经营。我看过一本书,叫做《保富法》,是聂云台先生写的,他是曾国藩先生的外孙。开宗明义就讲到什麽?他说富贵怎麽样?不难,保富最难,保留富贵最难。你要求富贵不难,把富贵留住才是最难。我们来思考一下怎麽把富贵留住?怎麽样富贵不离其身?德行。这个循环不能让它断掉,人才这都是关键,非常关键的要素。怎麽样永续?要孝道,要有孝道的经营才能够永续。

  我们看孝这个字,上面是个老,下面是个子,往上推怎麽样?我们上面有父亲,父亲上面还有父亲,一直上去能不能找到一个开始?找不到。儿子,下面还有儿子,然後下面还有孙子,一直下去怎麽样?推之无尽。中国人孝道的观念是什麽?承先启後,继往开来,就是永续经营的心境。中国人孝道的心境,就是企业永续经营的心境。所以我们今天这个地球,我们这片土地是跟子孙借来的,不是我们继承於我们祖先的,我们要有永续经营的这种心境才对,千万不能毁在我们的手里面,这是很严肃的问题。

  可是我们看到「正德、利用、厚生」,这告诉我们什麽?我们现代不要正德,我只要利用,只要厚生。厚生是什麽?让民生丰厚。我要所有的人都赚钱,怎麽样才能让所有人赚钱?利用。用是指我们日常所有的日用。什麽叫利用?就是让这些日用能够得到真实之利,这个利是真实之利,真正的利益。能够得到真正利益的用,才能够创造厚生的条件,怎麽样让日用得到真实之利?让所有的事业、所有的企业统统都朝向真实之利来发展,正德。那个德要摆正,不能歪掉,一偏颇怎麽样?没有侥幸,只要一偏颇,事业所发展出来的、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统统危害社会。

  我们今天的保护环境很重要,非常重要,我们这片土地到底还能给我们存活几年?到底还能支持我们几年?有一次我到钢铁厂去参观,参观完他告诉我,非常骄傲的告诉我说,我们的整个市就靠着这一锅赚很多的钱,而且二十四小时不断的生产,像印钞机一样。我就请教他,我说你这样挖下去,请问还可以挖多久?他告诉我一百年。然後我又请教他,我说一百年後怎麽办?他说一百年後,老弟,你不要担心,一百年後自然就会有代替方案,那个时候就不需要用钢铁。

  各位老师,我们看《了凡四训》里面有个故事,我真的很感动,吕洞宾去学仙,他的老师教他点石成金,他讲什麽?要是我们说什麽?赶快教我。可是人家不是这样子的心境,人家问说这样石头点下去,什麽时候还会变成石头?老师跟他讲五百年。「五百年後,当复本质」。吕洞宾说什麽?这个我不要学,我才不想害五百年後的人。各位老师,我们想想看,当一个人都不愿意去害五百年後的人,他会去害他旁边这个人吗?他会去害他的亲人吗?

  我们想想看那种心境,我们今天从事教育的心境,是不是也应该是这样的心境?我不愿意害五百年以後的人。而不是一百年後自然就会有解决方案,那是怎麽样?把责任推给子孙。讲这样的话那叫什麽?「不孝有三,无後为大」,没有後代,绝後。而绝後不是没有生男孩子绝後,是有这样的心境叫绝後。因此我们今天在这里,有幸跟大家分享《弟子规》与企业管理,希望大家能够把这些观念,带到我们的生活里面,带到我们的教学里面,让我们学生能够更获得利益。今天很高兴,也很荣幸,跟大家有这麽一段时间分享。我有讲错的,希望各位老师不吝指正。那谢谢各位。
 


[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8-11-15 11:1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26 12:27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