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61|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海今年9月有4名中小学生坠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8-9-6 07:57: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看来早日干预呀!

因为,抑郁等好后就好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08-9-6 08:55:34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世界太污浊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08-9-6 12:18:39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世界太污浊了???

没有这感觉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08-9-6 13:38:36 | 只看该作者
开学才两天3学生跳楼 上海版防自杀模式将出台

--------------------------------------------------------------------------------

2008年09月03日 16:38 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  发表评论

--------------------------------------------------------------------------------


  上海版防自杀模式将出台 问卷筛查"高危青少年"

  9月1日凌晨,一名14岁女孩从杨浦区延吉东路131弄某幢楼4楼跳下;9月1日清晨5点30分左右,浦东菏泽路中大丽都小区一名15岁男孩从8楼坠落受重伤,而事发时男孩父母还在睡梦中;9月1日上午9时,江桥实验中学初二男生因成绩排在年级倒数第一无法接受“留级”的事实欲跳楼,后被老师和民警劝下,而他早已在家留下遗书;9月2日上午7时左右,住在上海仙霞路486弄的12岁男孩,从家中6楼阳台跳下身亡。

  开学才两天,就有3名中学生跳楼自杀,另有1名目前不确定是跳楼还是坠楼,这四起事件在申城引起“话题地震”。今年9月10日是第六个世界预防自杀日,自杀研究专家、徐汇区精神卫生中心医师单怀海感叹,业界呼吁社会关注青少年自杀问题已经多年,但大多停留在研究和理论层面上,学校的生命教育也相对薄弱。

  -案例

  小委屈让乖乖女走上自杀路

  11岁女生小安(化名)是本市某小学五年级学生,父母都是中等文化程度的工人。小安性格内向,从小就不愿多说话,挺要强,也有些敏感。她心里若有点什么事,父母追问好久才肯慢慢说出。上小学后,小安的学习成绩一直中上,也是班级干部。

  然而在五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前,小安做出一件使教师吃惊、家长不安的事情。几位男同学违反课堂纪律,班主任在班会上进行批评。由于班主任事先没有进行认真调查,批评时扩大了范围,将小安也从座位上叫了起来。小安觉得委曲,感到老师这样做太不公平,让自己在全班同学面前丢脸。下课后,她趁同学不注意,拿起削铅笔用的小刀往自己左臂割了六刀。回家吃饭时,父母看到女儿左臂上的血迹,问她是怎么回事。小安先搪塞说是不小心碰的。后经家长再三追问,才说出实情。班主任专程来家看望小安,并主动承担了自己的失误。

  小安当时似乎被老师诚意打动,父母也以为事情到此为止了。谁知没过几天,小安又出了问题,而且比上次更严重。一天深夜,母亲听到女儿房里有动静,起床看望,小安说肚子疼,想上厕所,母亲便回房去睡了。可第二天早晨,到该起床的时候孩子还没起矗?盖椎脚??考湟豢矗?患?郎嫌辛礁隹找┢浚?⒆用嫔?俱玻?治娑亲由胍髯拧P“脖凰偷揭皆海??缴??剩?胖??估锓?嗽?00多片药。幸亏吞服的大多为中成药,否则会给身体造成严重伤害。从医院回来后,母亲再三追问,小安才说出事情起因。小安在学校又遇到不快,小组长因其未参加卫生值日公开批评她,小安和小组长顶了起来。放学回家,小安越想越窝囊,觉得是老师和同学联合起来整她。孩子一系列行为使父母震惊。

  还有一个案例:15岁的丰丰(化名)和父母闹了三天矛盾,任凭大人怎么哄,就是一句话不说。最终丰丰父母求助心理医生,在医生逐步开导下才明白,丰丰跟父母生气的原因是父母开电视的声音太大了,影响了她的学习,父母却武断认为是她故意找茬想看电视。丰丰不屑于跟父母多说,于是以沉默应对。如果父母再跟她争辩,“那我就死给他们看!”丰丰跟心理医生随口说的一句话让医生大吃一惊。

  -原因

  外界压力大,孩子抗逆力较弱

  遇到青少年自杀事件,许多人会想到“如今的孩子抗逆力低下。”但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叶斌主任和资深心理咨询师许维素提出,青少年的抗逆力“相对较弱”。

  世界变化太快,连成人的自杀率都越来越高,我们怎么要求孩子的心灵抗压能力自动增强?许维素说,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面对来自社会、家庭和文化三种心理逆境。和内地许多城市相比,上海是个高速发展、信息爆炸的城市,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碰撞在这里造成观念碰撞,父母忙于应付工作与孩子相处时间减少,父母的工作焦虑往往转嫁给孩子,另外,单亲家庭、父母亲关系恶劣、家庭暴力、相对单一的人才评价机制、老师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与学生建立亲密关系……这些都是青少年随时面临的困境,也是他们成长过程中遭遇的风险性因素,这些因素越多,孩子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

  为什么在开学当口出现多起孩子自杀事件?单怀海医生分析,每到开学、考试前后,青少年的自杀率和自杀未遂率都会上升,但这次事件特别集中。其实这些青少年此前已遭受了较长时间的压力,心理状况也已经处于不佳状态,负性应激长时间积累已经达到危险的临界状态,而开学对所有的孩子来说都是一个应激事件,也就是说,开学可能带来各种不适应,这一敏感事件也许会成为压垮一些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我们不能说仅仅是开学造成了孩子的自杀行为,而要看到更加深层次的根源,而且需要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叶斌也表示,中国传统的教育是以打击学生为乐趣,喜欢采用激将法把孩子的好胜心激发起来,但必须考虑到,并非每个孩子都有很强的好胜心。开学后,很快就会有大、中学校的模拟考上演,其中不少重点中学的考试目标很明确:给你个下马威。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被认可、被肯定的心理得不到满足。在这许多压力下,如果没有较强的抗逆力和正确的生命观,一旦发生不愉快事件,非常容易出现极端行为。

  -现状

  自杀成中国青少年头号死因

  调查显示,自杀已成为中国青少年头号死因。公利医院急诊科惠小平教授和上海徐汇区精神卫生中心单怀海医师联合对153例急诊自杀未遂者进行研究发现,20岁左右的年轻人是主要人群。中华自杀救援网每年平均接到全国各地1000多个求援电话,其中包括相当比例的青少年。

  更可怕的是,原本应该是孩子最亲的父母,对孩子的心理状况并不重视,亲子关系恶劣已经成为孩子自杀的高危因素。市精神卫生中心卞茜博士对本市3000名大中学生进行自杀危险因素现状调研,发现有六大因素导致青少年自杀行为可能性最高:既往抑郁症、自杀风险行为(反复的自杀观念、既往自杀未遂史)、家庭重大丧失、恶劣亲子关系、父母精神疾病史(物质滥用、抑郁症)、家族中曾有人自杀。其中家庭重大丧失和恶劣亲子关系都是非生物性因素。当她和同事通过量表“过滤”出36名自杀高危少年时,他们的父母竟然大多不知道孩子有这一倾向。

  青少年自杀多“模仿”

  青少年处于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为什么会选择自杀?专家认为,现在的青少年自杀行为中有比较多的模仿成分。他们通过影视剧、媒体宣传、追星模仿等途径了解了自杀行为,在遇到突发困难时毫无应急能力,第一个念头就是用自杀来逃避现实。当然,还有不少患有严重心理问题的青少年,负性情绪得不到发泄或没有渠道发泄,最终也选择自杀来彻底解决问题。

  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对青少年加强挫折教育是很必要的。专家建议学校可利用各种有利时机如海啸、地震等灾难,进行尊重生命和关爱生命的教育,通过逃生训练、抗灾演习、参观、冥想等活动,让青少年感悟生命的珍贵和不可逆。

  【晚报调查】

  学生不太愿意对老师讲“心事”

  面对越来越重的学业压力,孩子与家长的紧张情绪不断上升,而在学校里,孩子却不太主动与心理老师交流。

  九月最影响孩子心理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兼班主任,丁老师和班上学生已经相处第三年了,从预备班一直带到如今的初二。丁老师说,学生每年都有寒暑假,特别是九月份开学,年级上升、课程难度递增,对孩子心理会造成一些影响。有许多家长在未开学前,就跟孩子分析新学期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这虽然看似开学准备,但也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

  针对这一情况,丁老师以及学校的其他老师都会在开学第一周分多次给孩子做些心理舒缓。无论是上课前还是主题班会上,除了老师说,也让同学们自己谈谈对新学期的感受,用轻松活泼的语言让他们尽快适应新学年。

  家长也需心理按摩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黄浦区一中学,此时离孩子放学还有45分钟,但门口已经被家长围了里三层外三层。

  “听说今年加了许多新学科,不晓得小家伙适应吗?明年就要中考了,真担心他最后一学期冲不上去。”开学才第二天,几位初三学生的家长就已忧心忡忡了。“是呀,阿拉莉莉也是的,本来这次暑假我帮她报了许多补习班,可她天天就想着玩,我急也急死了。”另一名家长听到讨论后马上接话。

  丁老师说,每年开学前,他们都会做家访。结果发现,对于新学期,家长似乎更紧张。家长如何调节自己心理,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也非常重要。

  心理老师多为兼职

  孩子们心理出现异常,第一时间接触到的专业人员就是学校的心理老师。但记者从不少学校了解到,目前虽然每个学校都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但多为非专业出身,绝大部分还身兼数职,如大队辅导员兼职心理老师。

  虹口区某中学副校长朱老师说,考虑到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性,学校早在几年前就配备了专业的心理老师,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从上师大幼教专业毕业的。不过这些心理老师的流动性很大,有时一个学期要换三位心理老师,孩子们也不太愿意主动与心理老师交流,老师不得不自己凑上去,每天找孩子谈心,增加了工作难度。

  本市编织自杀预防网络

  上海引进香港经验

  1993年,香港出现一个月里20多名青少年集中自杀的悲剧事件,同时青少年网瘾、药物依赖、拉帮结派、吸毒、夜青(昼夜不回家的青少年)引起政府高度重视。政府委托香港突破机构(NGO组织)和香港中文大学临床实验及流行病学研究中心研究对策,6年后一份针对香港青少年的问卷成形并对全港中学生进行“地毯式”筛查,过滤出危险因子最高、较高和一般的三个层次,对其进行不同的抗逆力训练——这就是“成长的天空计划”,目前这一计划已覆盖全港中学,并推进到小学4年级,效果显著。这个项目的目标就是提高青少年的三感:归属感、效能感和乐观感,提高青少年的抗逆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让父母老师学会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上海目前已引进这一计划,为了稳妥地把它“上海化”,前期准备工作开展了5年。据计划负责人、华东师大心理咨询中心资深心理咨询师许维素介绍,如果顺利,一份针对上海青少年的问卷明年底可能出炉。该问卷将筛查出高危、较危险、一般三个层次的青少年。目前,这一计划还在黄浦区金陵中学进行课程模拟试点,对学生、老师、家长进行分别和交叉的立体工作访问。

  与“成长的天空计划”同时引进并正在开展的另一个项目是“正面成长计划”。它是从由社工协助学校老师为孩子们提供支持的项目,目前由华东师大青少年与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和闵行区预防办、闵行区教育局、闵行区团委、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合作推进。计划的宗旨是通过培养青少年的潜能,确认他们的能力,加强青少年与他人的联系,树立健康的信念和清晰的价值观,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华东师大社会学系副教授、华东师大青少年与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主任韩晓燕说,目前该计划已经作为校本课程在梅陇中学开展了一年时间,深受学生欢迎,不少学生已经把正面成长课程评为他们最喜欢的课。

  加强校园生命教育

  今天上午,市教委青保办杨永明主任介绍,目前,市教委正在草拟防灾方案,针对这两天出现青少年漠视生命现象,市教委将在该方案中增加一条“珍爱生命教育”,对全市150万中小学生进行生命起源、性别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健全发展。

  “生命教育”的内容包括加强学校心理辅导室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在教师中开展岗位培训。同时,本市还将加强学生危机干预体系研究,制订中小学生心理测量表,筹建上海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中心。

  “生命教育”的对象还包括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本市即将建立未成年人监护人培训制度,计划到2010年,全市的监护人受培训率达到90%。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亲子观和成才观,普及道德修养、营养健康、体能训练、心理健康指导等方面的家庭教育知识。对散居、困境、流动人口的儿童家庭,本市还将有针对性地开展咨询、活动、训练和服务。

  对于教育中存在的“育分不育人”的现象,本市明确表示这不利于开展“生命教育”。市教委严格规定,小学低年级不布置家庭作业,高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半小时,严禁在课余时间和假期举行整班补课,严禁偏题、怪题、难题。还要确保高中生每年30天、初中生每年20天、小学生每年10天的社会实践时间。

  危机干预跟踪重点人群

  在对青少年自杀的心理干预上,本市的学校、社区目前已经织就一个自杀预防网络。记者今天上午了解到,现在的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专兼职教师都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并在该项目上投入不少精力。如同济大学在各学院选拔了30多名既热爱学生工作又对心理健康教育有兴趣的辅导员,经过培训、考试,他们成为专业或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担任学院的心理辅导员,形成涵盖学校、院系、班级、社团、社区和社会在内的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援助工作网络和体系。

  同样,在本市不少社区,也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如长宁区华阳街道社区“心扉家园”、徐汇区康健街道的“心理阳光工作室”等。

  据悉,上海市心理危机干预进社区已被相关部门列入日程。黄浦区精神卫生中心和辖区内所有大小医院的急诊科挂钩,一旦医院急诊收到自杀未遂的病人并且抢救成功后,该中心的心理医生会主动上门去实施危机干预,并对这些病人进行长期跟踪随访。全市各区县精神卫生中心正在筹划推广这一工作,下一步他们还计划把干预工作直接做到社区,对社区中出现自杀苗头的人群实施定点定人24小时“一对一”治疗,只要“对象”出现自杀言语倾向,医生马上就跟进。

  【专家观点】

  学做“弹簧人”

  “针对向我们求助的学生家长,我们一般建议学生学做‘弹簧人’。”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咨询师顾恺颉说,所谓“弹簧人”,就像弹簧,压力有多大,反弹力也多强。当遭受压力后,要适时适当进行宣泄,可以选择一些竞技性运动,如乒乓、足球、篮球等。老师和家长也可帮助学生分散注意力,调整孩子不良认知。如果一段时间后还不能化解学生的不良情绪和困扰,建议到有心理咨询资质的专业机构面洽咨询。

  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在9月1日获悉一位学生跳楼自杀未遂后,已委派专业咨询师主动联系家长,对孩子进行适时危机干预。如果您身边有情绪异常的孩子或其他人,都可拨打免费心理干预热线021-51699291,也可发邮件到service@xinlinghuayuan.com,将会得到及时的心理干预。(肖波 杨玉红 王艳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08-9-6 13:41:26 | 只看该作者
小孩子的压力未必比我们小多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08-9-6 19:52:31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刚刚去我们威海皇冠中学参加了一次威海教育学会组织的心理学培训,回来上网就在新浪网看到了这则消息,很是吃惊,这些孩子怎么如此脆弱?增强孩子们的抗挫折能力、增强对他们的生命教育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可是看起来我们的学校对生命教育还是不够重视,是不是必须要孩子们付出生命的代价才能让大家重视。作为教师,我想如果这几位学生是因为老师批评体罚他们导致跳楼的话,那相关的老师一定要倒霉了。教师这个行业也真是难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08-9-11 16:52:23 | 只看该作者

-----WUYU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08-9-11 19:46:41 | 只看该作者
生命是如此脆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08-10-4 18:50:57 | 只看该作者
应试教育是所有教育方式中的最好选择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5-1-4 09:55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