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doudouxi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亲属家庭] 夜不論多黑, 一點光就有希望,

[复制链接]
151#
 楼主| 发表于 08-9-23 08:26:16 | 只看该作者
活在爱中的秘诀(连载三)


  前文谈及深度心理学的两个重要概念,现在让我们来探讨另外一个更繁杂,更耐人寻味的一个重要概念。我把它译成“强迫性的重复”(Repetition Compulsion)。

  “强迫性的重复“,是许多心理辅导者从事临床治疗时常见的一个现象,意指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特别容易与某一类型的人产生深刻而强烈的互动∶“We connect with people who gave us a second chance to complete our unfinished businesses。” 换句话说,我们会特别被他们吸引,不由自主地与他们发生或爱或恨的关系,很可能是因为这些人身上具有我们成长中重要人物(例如父母)的心理特征。这些人在我们生命中出现时,就给了我们第二次机会,让我们借着与他们或快乐或痛苦的深度情绪互动过程,去医治过去所受的心理创伤,弥补过去的遗憾,满足小时候对自己特别重要,却在父母身上未能得偿的一些心理需求。



刻骨铭心的爱情

  举例来说,笔者有位个案,来寻求辅导时告诉我,他曾刻骨铭心地爱了三次,但三次的爱情,都让他痛苦心碎。他第一次深深爱上的对象,是位患有忧郁症,自杀未遂刚出院的女子,可是热恋不到几个星期,两人就很痛苦地分了手。

  第二次爱上的对象,是位患有“厌食暴食症”(Bulimia)的女子,情绪强烈起伏,一觉孤寂或焦虑,便可在几分钟之内吃掉个大蛋糕,吃完却饱受罪恶感折磨,气自己失去控制,悔恨之余,便偷偷把自己关到浴室,拿牙刷刺激自己喉头,硬把刚吃下去的食物,全部又吐了出来。他与这位情绪不稳的女子的爱情,也是轰轰烈烈地开始,却在三个月不到的时间,就痛苦地分手了。

  他第三次爱上的对象,是位有夫之妇,因丈夫外遇,刚被抛弃,为情受尽折磨,极为凄楚可怜。他奋不顾身,努力关怀呵护这位受尽创伤的女子。一个是寂寞的游子,一个是天涯断肠人,刚开始时彼此像********般地相爱,但是过了几个月,两人渐渐清醒过来时,这个爱竟然也像前面两段情一样,痛苦到不得不分手的地步。

  这位英俊,又在一家有名的科技公司中深受器重,拥有一份人人称羡高薪职位的青年才俊,平日也有许多年轻貌美的女士对他表示好感,为何他对身旁这些品貌双全的美女毫不动心,却偏偏只爱上前面他所描述这类情绪激昂,忧伤痛苦的女子?



触类旁通的道理

  笔者平日遇见一些复杂艰难的心理现象时,常发现如果能从物理学、生物学、哲学或人类学等等不同学科的角度来看,往往能帮助自己对这现象有更深入的领悟。天下有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笔者发现下面这个中国人较能体会的生理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加了解何谓“强迫性的重复”。

  笔者记得在成长过程中,曾听见一位伯母说,她生完老大后,没遵照老人们的劝告好好“坐月子”,不小心着了凉,后来身体就一直不好,不管吃多少中药、西药都没起色。她心中非常担忧,幸而一些有经验的老妈妈们告诉她:“别担心!你只要在下一胎生产之后好好坐月子,身体就会康复过来。”后来在她生完老二之后,用心坐月子,好好休养、进补,果然身体痊愈,健康情形甚至比以前更好。

  同理,如果我们了解这位年轻人成长过程中所受的伤害,与未能满足的重要心理需求,我们就较能明白他为何老是爱上凄楚可怜的女性?

  原来,他是家中独子,十二岁那年,父亲有了外遇,突然之间就抛妻离子。原本夫妻感情不错,一有外遇,父亲就像许多外遇者一般,开始多方挑剔,责怪妻子有令他无法忍受,而永远不可能改的缺点。他告诉妻子,他从来就没爱过她,要妻子放他自由(这也是外遇者的标准说辞,他现在对第三者山盟海誓,爱得死去活来,将来若移情别恋,也会对现在的第三者说他从来就没真正爱过她)。对妻子来说,这简直是晴天霹雳,一个幸福的家庭,顿时天旋地转。这位年轻人的母亲为此而痛不欲生,得了忧郁症,也不断地摧残自己,最后染上重病,开始进出医院。



未得医治的创伤

  谁能想到这个天真快乐的十二岁男孩,突然必须放弃他的童真,开始“角色倒置”(Role Reversal),在未来三年中扮演安慰者与照顾者的角色。看到母亲在病床上以泪洗面,日渐消瘦,他心中难过,却为了母亲把眼泪往自己肚里吞,强颜欢笑来安慰母亲。

  最后母亲一病不起,临终之前他听到母亲喃喃自语:“我仍然爱着你(丈夫),你为何离开我?”这番话使他痛彻心肺,一面流泪看着母亲断气,一面发誓他永远不要再掉泪,他要做个成功的强者。他非常地恨父亲,后来父亲被罪恶感折磨,同时也因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几次回来找他,都被他狠狠地赶走。他咬紧牙根,克服万难,拿到名校的奖学金,并以极优异的成绩毕业,顺利找到别人梦寐以求的职位。

  他极有毅力,人缘也不错(注:只要不深入交往,不动真情,都不会出问题),平日也为自己能控制情绪(喜怒不形于色)而引以为傲。所以他对自己这样失控,觉得很不可思议。他为自己的失控不安,也为伤害了三位他所爱的女子而痛苦,为了不再重蹈覆辙,而来寻求辅导。

  为何三次都爱上痛苦忧郁的女子?我想这很可能是上帝所定规的医治法则,一如当人回到类似第一次受伤的状态或情景时,最容易得到深入而彻底的医治。

  前面所提到的那位坐月子期间受凉的伯母,产后百病丛生,中药西药都无法治好,却要等到第二次生产,全身骨骼、腺体,所有生理系统都回到类似第一次生产的生理状态时,她的病痛就得到一个彻底医治的机会。这就好象在火中被扭曲的一块钢铁,冷却之后很难再被打直,但如果回到火中,烤软之后就很容易矫正、拉直。我想怀孕对一个女人的身体来说就像这样是个火中被“烤”的过程,可说是个“危机”(Crisis),但危机不见得不好,因为“危机”两个字可蕴涵“危险”和“机会”。不注意时可能会带来伤害,但若能好好处理,却能使生命变得更健康更丰富。



爱上母亲的影子

  同理,这位年轻人三次所爱上的对象,身上都带有他母亲忧伤、痛苦的人格特质,不知不觉地,他深深地受了这三位女性的吸引,潜意识中,他要回到类似过去受伤时的心理状态。在过去,他无法借着自己的爱与努力使母亲痊愈,现在,他仿佛重新得到机会,能借着爱与努力,去医治这些心灵受伤的女性,潜意识深处,他也企望着她们能快乐起来,把他在成长过程中无法得到的呵护与关爱加倍地给他

  以上这种心理现象,就是深度心理学所讲的“强迫性重复”。笔者在从事临床心理学治疗时,接触过不少这类的个案。有些男士对温柔体贴的淑女毫不“来电”,但却深深迷上冷艳高傲,没好脸色,老是挑剔,永不满足的女性。后来发现,他们都有好强,好掌控,标准极高的母亲。从小不管他们多努力要做好,却总达不到母亲的标准,无法取悦母亲,讨她欢心,从她身上得到温馨的母爱。难怪他们成长后,容易被这些身具母亲心理特征的女性所吸引。“Risk defines Rewards”(危险程度决定酬偿程度的高低)。这类像母亲一样“危险,难讨好”的女性身上,也最具“酬偿能力”,有能力让他们较深刻地感受到所缺乏的母爱。

  他们迷上这类女性,往往因为潜意识中希望能再有一次,借着自己的努力或成就,使这些冷傲的女性得满足,变温柔,从她们身上得到“无条件”的母爱,让他们受伤的心灵终于能得到安息的满足。在“冷落,拒斥”型的父亲身上受伤的女性也是如此,宁愿忍受忽视、凌辱,却一直依恋着那些无法给她们爱的男子



愿挣脱恶性循环

  对这么多陷在强迫性重复中的人,他们要如何才能从那些恶性循环中脱身,得到医治?请待下文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2#
 楼主| 发表于 08-9-23 08:26:59 | 只看该作者
累了,明天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3#
 楼主| 发表于 08-9-24 19:15:54 | 只看该作者
1.误会:
  
  早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地方,有一对年轻人结婚,婚後生育,
  他的太太因难产而死,遗下一孩子。
  他忙生活,又忙於看家,因没有人帮忙看孩子,就训练一只狗,
  那狗聪明听话,能照顾小孩,咬著奶瓶喂奶给孩子喝,抚养孩子。
  有一天,主人出门去了,叫它照顾孩子。
  他到了别的乡村,因遇大雪,当日不能回来。
  第二天才赶回家,狗立即闻声出来迎接主人。他把房门开一看,到处是血,
  抬头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见了,狗在身边,满口也是血,
  主人发现这种情形,以为狗性发作,把孩子吃掉了,
  大怒之下,拿起刀来向著狗头一劈,把狗杀死了。
  之後,忽然听到孩子的声音,又见他从床下爬了出来,
  於是抱起孩子;虽然身上有血,但并未受伤。
  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再看看狗身,
  腿上的肉没有了,旁边有一只狼,口里还咬著狗的肉;
  狗救了小主人,却被主人误杀了,这真是天下最令司?娴奈蠡帷?
  注:误会的事,是人往往在不了解、无理智、无耐心、缺少思考、
  未能多方体谅对方,反省自己,感情极为冲动的情况之下所发生。
  误会一开始,即一直只想到对方的千错万错;因此,会使误会越陷越深,
  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人对无知的动物小狗发生误会,
  尚且会有如此可怕严重的後果,这样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则其後果更是难以想像。
  
  2.钉子:
  
  有一个男孩有著很坏的脾气,於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
  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後院的围篱上。
  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地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
  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些。
  终於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他告诉他的父亲这件事,
  父亲告诉他,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
一天天地过去了,最後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於把所有钉子都拔出来了。
父亲握著他的手来到後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
但是看看那些围篱上的洞,这些围篱将永远不能回复成从前。
  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将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
  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
  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注: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一些彼此无法释怀的坚持,而造成永远的伤害。
  如果我们都能从自己做起,开始宽容地看待他人,
相信你(你)一定能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帮别人开启一扇窗,也就是让自己
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3.且慢下手?
  
大多数的同仁都很兴奋,因为单位里调来一位新主管,据说是个能人,专门被派来
  整顿业务;可是日一天天过去,新主管却毫无作为,每天彬彬有礼进办公室,
  便躲在里面难得出门,那些本来紧张得要死的坏份子,现在反而更猖獗了。
  「他那里是个能人嘛!根本是个老好人,比以前的主管更容易唬!」
  四个月过去,就在真正努力为新主管感到失望时,
  新主管却发威了--坏份子一律开革,能人则获得晋升。
  下手之快,断事之准,与四月表现保守的他,简直像是全然换个人。
  年终聚餐\时,新主管在酒过三巡之後致词:
  「相信大家对我新到任期间的表现,和後来的大刀阔斧,一定感到不解,
  现在听我说个故事,各位就明白了:「我有位朋友,买了栋带著大院的房子,
  他一搬进去,就将那院子全面整顿,杂草树一律清除,改种自己新买的花卉,
  某日原先的屋主往访,进门大吃一惊的问:『那最名贵的牡丹哪里去了?』
  我这位朋友才发现,他竟然把牡丹当草给铲了。
  後来他又买了一栋房子,虽然院子更是杂乱,他却是按兵不动,
  果然冬天以为是杂树的植物,春天里开了繁花;
  春天以为是野草的,夏天里成了锦蔟;半年都没有动静的小树,秋天居然红了叶。
  直到暮秋,它才真正认清哪些是无用的植物,
  而大力铲除,并使所有珍贵的草木得以保存。」说到这儿,主管举起杯来:
  「让我敬在座的每一位,因为如果这办公室是个花园,你们就都是其间的珍木,
  珍木不可能一年到头开花结果,只有经过长期的观察才认得出啊!
  
  4.宽大:
  这是一个甫自越战归来的士兵的故事。
  他从旧金山打电话给他的父母,告诉他们:「爸妈,我回来了,可是我有个不情之请。
  我想带一个朋友同我一起回家。」「当然好啊!」他们回答「我们会很高兴见到的。
不过儿子又继续下去「可是有件事我想先告诉你们,他在越战里受了重伤,
  少了一条胳臂和一只脚,他现在走投无路,我想请他回来和我们一起生活。」
  [儿子,我很遗撼,不过或许我们可以帮他找个安身之处。」
  父亲又接著说「儿子,你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
  像他这样残障的人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负担。
  我们还有自己的生活要过,不能就让他这样破坏了。
  我建议你先回家然後忘了他,他会找到自己的一片天空的。」
  就在此时?l挂上了电话,他的父母再也没有他的消息了。
  几天後,这对父母接到了来自旧金山警局的电话,
  告诉他们亲爱的儿子已经坠楼身亡了。警方相信这只是单纯的自杀案件。
  於是他们伤心欲绝地飞往旧金山,并在警方带领之下到停?间去辨认儿子的遗体。
  那的确是他们的儿子没错,但惊讶的是儿子居然,只有一条胳臂和一条腿。
  故事中的父母就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要去喜爱面貌姣好或谈吐风趣的人很容易,
  但是要喜欢那些造成我们不便和不快的人却太难了。
  我们总是宁愿和那些不如我们健康,美丽或聪明的人保持距离。
  然而感谢上帝,有些人却不会对我们如此残酷。
  他们会无怨无悔地爱我们,不论我们多么糟总是愿意接纳我们。
  今晚在你入睡之前,向上帝祷告请?赐给你力量去接纳他人,
  不论他们是怎么样的人;请?帮助我们了解那些不同於我们的人。
每个人的心里都藏著一种神奇的东西称为「友情」,
  你不知道它究竟是如何发生何时发生,但你却知道它总会带给我们特殊的礼物。
  你也会了解友情是上帝给我们最珍贵的赠与!
  朋友就像是稀奇的宝物。他们带来欢笑,激励我们成功。
  他们倾听我们内心的话,与我们分享每一句赞美。
  他们的心房永远为我们而敞开。现在就告诉你的朋友你有多在乎他们。
  把这篇文章转寄给所有你认为是朋友的人。
  如果这篇文章又回来了,你将知道你拥有了一辈子的朋友。
  试想:朋友,您一路看下来之後;一定有很深的感触吧。
  那么,在对别人有所决定与判断之前,首先,请想想这是否是一个「误会」,
  然後,请考虑您是否一定要钉下这个「钉子」,
  如果可以的话,请「且慢下手」。
  因为,当您对别人「宽大」之时,即是对您自己宽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
 楼主| 发表于 08-10-2 19:15:26 | 只看该作者
改变世界从改变自己开始

努力改变所能改变的,坦然接受所不能改变的。人贵自知,每个人最不了解的应该就是自己本身。当面对挫折的时候,我们常常抱怨生不逢时;当收获成功果实的时候,我们又往往夸大个人的作用。正确地认识自己,是一个人从平庸到优秀所必须具备的品质;努力改变自己,是一个人从优秀到卓越所必须实践的。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注定是平庸的,因为我们的心智常常被自己的欲望所蒙蔽……

绝大多数时候,并不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者缺陷,而是故意加以隐藏或者掩饰,因为错误或者缺陷会给我们带来不安全感。安全感是人类生存的最低要求,安全感促使人类结成各种各样的团体,来规避自然带给人类的各种灾难、来防备其他同类组织的危险。同时,也是这种处于对安全的渴求,绝大多数人常常揪住他人的错误或者缺陷不放。现代社会之所以被称为文明社会,大概就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类群体性的不安全感。但是,个体的不安全感,却依旧存在,特别是在一个激烈变革的社会中,这种需求更加迫切。

我们不能过分地期望别人的改变来迁就自己,因为当你这么想的时候,谁能保证其他人不这么想呢……所以,最佳的选择应该是改变我们自己,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有反过来的道理。

如果你对现状不满,那么首先应该改变自己;如果你已对自己百分百满意,那么你就没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坦然接受这一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5#
 楼主| 发表于 08-10-2 19:20:58 | 只看该作者
一个年轻人,刚踏出社会的时候曾雄心壮志的立下一个志向:用他自己的本领去改变这个世界!
10年后,他发现改变这个世界太难了。于是,他决定改变一个国家。。。
20年后,他深有体会:改变一个国家对他来说还是太难了。于是,他开始把梦想放低一点了:去改变一个公司。。。
终于,直到他马上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一刻。他的愿望都没有一个实现过!而在那个时候,他才彻底明白过来。

如果一开始他先改变自己,从而慢慢的去影响他身边的人;

这样也许慢慢的可以改变他的家人,改变他的同事,改变他的公司;

再发展下去,他甚至有可能去改变一个国家甚至改变世界。。。
是啊!我们一开始都认为自己可以改变周围的环境。但是,

当我们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时候,我们应该要改变的首先就是自己。

只有适应了所在的环境我们才能生存下来,

才有可能在个人能力或者其他方面得以发展;

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去改变所在的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6#
 楼主| 发表于 08-10-2 19:22:54 | 只看该作者
想要改变自身之外的环境很难,但要改变自己很容易就能做到。是这样吗?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王国,居民习惯赤脚生活。国王在一次外出巡视中,被石子磨破了脚,于是他下令将全国的牛宰掉,用牛皮来铺路。结果,几乎宰完了所有的牛也没能铺多长的路。一位大臣建议道:“与其用牛皮铺路,我们还不如用牛皮做鞋,这样就解决问题了。”

很多时候,困境是由我们所处的环境造成,而且那些环境我们无力改变。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改变自己,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也许,你感觉你所处的环境不愉快不幸福,你曾经试着努力去改变,但是无济于事。其实,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是改变自己,通过改变自己,为自己赢得一个全新的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7#
 楼主| 发表于 08-10-2 19:26:53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你呵护一只蜜蜂,蜂箱里就会多一份蜂蜜;
如果你种下一株玫瑰,花园里就会多一些芬芳;
如果你播撒一粒麦种,餐桌上就会多一点面包;
如果你点亮一根蜡烛,黑夜里就会多一丝光明;
如果你爱护一只燕巢,春天里就会多几只燕子;
如果你点燃一堆篝火,冬季里就会多几许温暖;
如果你避免一次不公正的错误,世界上就会有更多的正义;
如果你付出爱,人间就会多一位天使;
如果你象君子一样正直坦荡,世界就会多几分人性;
如果你始终保持诚实不欺,世界就会少一些谎言;
如果你不懈追求自由,世界就会少一些枷锁;
如果你传播你的快乐,世界就会少一些悲伤;
如果当世界改变时,你才想要改变自己,你会发现你枉此一生;
如果你现在就开始改变自己,你会发现你正在改变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
 楼主| 发表于 08-10-2 19:33:30 | 只看该作者
当你不再试图改变他人而开始改变自己时,你的世界会变得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
发表于 08-10-3 16:56:59 | 只看该作者
拜读,有收获。豆豆姐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
 楼主| 发表于 08-10-5 20:58:13 | 只看该作者
让我们一起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
发表于 08-10-6 15:58:26 | 只看该作者
昨天星期天下大雨,我跑去了教堂,听了香港一位牧师,听说是很出名的.听了他的讲道,感受收丰获不少还.在教堂又见到了我阔别的两年的朋友.朋友,我好象要忘记他们了,记忆中他们好象不太紧要,但是又不是那样,生活在平淡中度过,有一种爱,我感受到了,于是我们有了一点联系.我仿佛知道我应该怎么做,知道一个指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2#
 楼主| 发表于 08-10-11 18:48:44 | 只看该作者

花开花落

希望你能读经,祈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楼主| 发表于 08-10-11 19:00:21 | 只看该作者
活在爱中的秘诀(连载四)


  上期探讨了深度心理学中一个极发人深省的概念:“强迫性重复”。有的人受不了母亲太黏,什么事都要控制,长大后便娶了个很爱管的太太,然后开始第二回合的心理战争,要从她身上重新寻得自己追求了一辈子的尊重,心理空间与独立自主的权利。有的人受不了父亲太过懦弱,不能保护自己,成长后不知不觉地就嫁了个身上带着自己所熟悉父亲懦弱心理特征的“阿斗”,潜意识中希望藉自己的努力,使这个阿斗变得坚强,能带给自己从父亲身上未能得到的安全感。



从肇因处医治

  笔者过去以为“强迫性重复”只是极少数的偶发现象,后来却发现,这个现象在许多人身上都可看见,只是强弱程度有所不同。根据一项美国的统计,酗酒者的女儿长大之后嫁个酗酒者的机率比嫁给常人高出两倍。笔者有位个案,几次所爱上的对象都是酗酒者(即使有些人刚开始看不出有酗酒毛病),原来她的父亲死于酗酒。从小不管她多么品学兼优,努力要做个好女儿,都无法藉自己的好行为使父亲爱她,给她注意力,并为她戒酒。长大后,她只被与父亲一样有酗酒心理特征的男人所吸引,潜意识中她觉得,唯有当她能用爱感化酗酒者为了她而戒酒,把她从父亲身上得不到的爱与注意力给她时,她的心才得满足。

  现在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前面所提到的那位青年才俊不是已经有三次机会回到类似原来受伤情况的关系中吗?为何他不但没得到医治反而每次都痛痛苦苦地分手?

  人若只回到类似原来受伤的心理情境中,并不见得能带来医治。这就好象一个人在拳赛中被打败,若不经苦练就再度回去与对手交锋,仍要惨遭败北一样。离婚与再婚也是如此,如果不痛定思痛,了解过去失败因由,重新学习如何自爱爱人,那么他第二次婚姻失败的机率,必定比第一次婚姻高。事实上,有许多统计指出,第二次婚姻的离婚率是比第一次婚姻高的。

  那么为何他三次疯狂相爱却都如此痛苦地分手呢?我想这跟他潜意识中的渴求有关。临床治疗中常见的一个现象,就是从小缺乏爱,对爱愈饥渴的人,将来恋爱时潜意识中愈有下列的期待:

  1)过去生命中所有的痛苦悲伤从此消逝。
  2)心中所渴望的快乐幸福将从此开始。



甜蜜的恋爱期

  恋爱的初期总是最甜蜜的,两人彼此把对方当作生命中最爱,最重要的人物。恋人间彼此似乎有无限的包容力,能无条件接纳对方,即使你五音不全,唱起荒腔走版的歌时,对方竟能听得津津有味。就这样,在恋爱初期中,他们彼此成为对方自我价值感的支柱与生命能源的供应者,唤出对方人格中最美好的一面,两人像活在天堂乐园中一般,的确,人生中所有的快乐似乎由此开始了。

  深度心理学认为,人在恋爱之时,心理上“退化”(Regress)回三岁之前的状态,因为恋人之间的互动与婴儿和慈父或慈母间的关系极为相似。不论是恋人之间或婴儿与父母之间,在这个时期都缺乏“心理疆界”(Psychological Boundary),情绪纠缠不清,分不出彼此的感觉。好处是不管自己心里多么愁苦,一看到对方欣喜的笑容,自己什么事都不用做就不知不觉地跟着开心起来。坏处是看到对方心情不好,不笑了,自己情绪马上受感染开始难受起来,以为对方在怪自己。

  当婴孩见到母亲不愉快,从她那儿得不到爱与支撑自我感的养料时,不是变得特别乖,企图以好行为使她重展欢颜,就是闹脾气(Temper Tantrum),用最尖锐的哭声处罚她,逼她就范,收回不悦之情,再变回那个面带笑容的“好妈妈”,使他能借着她的爱与笑容再度快乐起来。

  这位青年才俊也是如此。因“强迫性重复”,他深深被身具自己母亲愁苦的心理特征的女性所吸引,热恋时他心中不但渴望这些痛苦的女性愿意接受他的爱(若她们不接受,他也会很痛苦),他还有个更深的渴求:他希望他的爱是有效的,他期盼这些女性能因他的爱而得到医治,然后坚强起来,他更希望她们终于能把自己从母亲身上无法得到的爱给他。刚开始在爱情关系中,他先扮演“慈父”的角色,他潜意识中渴望这些心灵受伤的“小女孩”能变成成熟快乐而坚强的“慈母”,让他可以放下自己“勇者、强者”的心理防卫,回归一个柔弱无助“小男孩”的角色,才能充分感受过去从母亲身上无法得到的那份温柔又具保护性的爱。



自救而后救人

  在恋爱的初期,当两人都还陶醉在爱情迷幻的药效之中时,他还能借着自己一厢情愿的心理投射(Projection) 而感受到爱,可惜的是像这类的迷恋 (Infatuation) 或中国人所谓“激情”或是“爱情发烧”,在不受任何外力阻扰的情况之下,大约只能持续三到六个月之久。(注:被禁止、受挫折不许存在的激情,反而可像罗密欧与茱丽叶一般能愈演愈炽,持续良久。)

  深度心理学强调,唯有当我们能先医治自己心灵创伤,发展出一个健全的自我我们才能给别人真正的爱。英文畅销歌曲中所说的:“Two lonely people together and things will be fine。”听起来很美,但却无法通过现实的考验。两颗寂寞的心像饮鸩止渴一般,只能暂时减轻双方的痛苦。两个爱的乞丐,却彼此都逼对方先付出一些爱,是一幅非常悲惨的图画。

  心灵受创,对爱饥渴,却不懂得学习如何真正去爱的人,陷在迷恋,心理疆界不清的状态中时,会勉强对方来为自己幸福快乐的情绪负责。

他们双方在潜意识中会这样想:“过去只要你一笑,我就开心,你明明有能力带给我美好与快乐的感觉,

为什么现在不再使我快乐?是不是故意处罚我?

为什么跟我在一起你心情还是不好?”

在这种小于三岁的恋爱心理状态中,

你心情不好,我以为是我的错,我心情不好也觉得是被你害的,

因为你不对我微笑,夺走了我快乐的感觉。

  因为我把自己的幸福快乐完全依赖在你身上,期盼你来成全(complete)我,我不知不觉中就使你在我身上有极大的酬偿权力。

因为认定你是我快乐或痛苦的操纵者,我便期望你必须与我有一样的思想与喜好,我也只准你对我表现正确的情绪。

由于我的苦与乐全掌握在你手中,所以你不许对我表现任何负面的情绪,更不准怪我,因为这些都带给我痛苦,使我心里不安全。

跟你在一起时,你必须按照我的意思做,使我快乐

。如果我觉得痛苦,我便会怪罪于你,并千方百计地要改造你。



脱出恶性循环

  前文所提这位男主角对他所深深爱上的三位女性也是如此,开始进入爱情关系,处在“甜蜜共生”的状态时,只要对方嫣然一笑,他心中所有的愁苦便一扫而空,洋溢着满足的幸福感,但是当爱情麻药渐渐失效,发现自己所有的努力都无法使对方快乐起来,对方不再像过去一样带给他甜蜜和幸福的感觉时,他心中受骗的感觉便油然而生,心想“我仍是与以前一样待你,为何你变了一个人,不再是当初那使我感受到爱的你了?”

     事实上,这些心灵受伤,却被他爱上的三位女子,也有跟他几乎一样的心理感受。会痛痛苦苦地分手是因为当双方内心重新受伤时,失望便转为愤怒,都开始用高压、冷战、攻击、批评等方式来向对方“讨债”,要改变对方,逼对方先付出爱。不幸的是攻击只会导致反弹,让自己更觉对方变心,由此战火愈来愈猛烈,最后只好分手。

  其实以上所描述这个由甜蜜相恋到痛苦挣扎的心理过程是所有的情侣或多或少都会经历的,而这种历程在这类“强迫性重复”的个案身上表现得特别强烈而鲜明,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从临床治疗的角度来看,那些陷在强迫性重复中的人,若不经医治,很少有人能自己从不断重蹈覆辙的恶性循环中脱身而出。那么,这些心灵受创的人要如何才能得医治呢?让我们留待下期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楼主| 发表于 08-10-11 19:07:27 | 只看该作者
对心理受创较重的个案而言,他们可能需要较深度的心理治疗。举上文中这位男主角为例,他需要经过一段“Grieving”(哀伤)的过程,换句话说,他需要去面对潜意识中最伤痛的部份,不但去检视自己伤在何处,还要从新的角度与正性的情绪经验中,去了解、整理与医治过去的创伤。



相爱容易相处难

  这个过程虽然辛苦,然而他所学到的功课却是无价的,也是无人能夺去的,同时他付上心血所换得的心灵医治与人格整全,也将为他将来的婚姻幸福奠下美好的基础。

  从以上对“强迫性重复”这个深度心理现象的探讨,我们应能清楚看到“婚姻关系”与“亲子关系”是息息相关,丝丝相扣的。父母婚姻的不幸,造成家庭病态,影响了子女人格难以健全成长。

      子女的心理创伤,又使他们成长后,在择偶与爱情的路上,要比常人遭遇更多的痛苦坎坷,使婚姻与家庭之病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那么,我们该如何终止这样的恶性循环呢?我们必须要全盘了解现代婚姻所面临的各种挑战,我们必须去检视我们自己目前亲密关系的状态,我们更要去学习活在爱中的秘诀。让我们来详细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现代婚姻所面临的挑战。哈佛大学经济教授Juliet Schor研究美国家庭经济的变迁时发现,当前美国家庭每年平均工作时数,要比一九七零年代多出了一万个小时以上,同时,每人每周可以和家人相处的时间至少减掉了十个小时。有个全球性的趋势,工作主管为了生存竞争,要求每人更加卖力,提升效率。然而因着物价的膨胀,每个家庭的净收入相对减低。一个家庭如果要维持过去的生活水平,变成夫妻两人都必须出去工作。

  当丈夫不再是家庭收入的唯一来源时,男女间的角色期望,两性之权力结构都受到巨大的冲击。随着现代人角色的多元化,人际关系无言的规律也变得极其错综复杂。近三十年来两性关系的变化,很可能大于过去三百年的总和。现代人对婚姻品质的要求直线上升,但夫妻彼此相爱的能力与技术却未能相对提高。在讲求功利速成的社会中,我们都想品尝甜美爱情的果实,然而在婚姻家庭这么重要的事情上,却没多少人肯像上驾驶学校学开车考驾照,或像进研究所拿MBA文凭一样,真正付代价去学习爱的功课。在繁忙紧张的生活中,现代人较不愿下功夫参与过去传统中有益于维护婚姻家庭的教会与社区活动。加上现代夫妻平日没时间沟通,唯有在心理毫无防备,为一点小事突然间起争执,双方怒气填膺,面红耳赤时,才来作徒伤感情,却不能解决问题的“强烈沟通”。



貌合神离成怨偶?

  于是,中外皆然,不但离婚率剧增,勉强留在婚姻中,情感上却早已离异的怨偶更是随处可见。据上海市徐安琪教授所做的一个六千人样本的统计,你侬我侬婚姻甜蜜的夫妻只占百分之三,在水深火热之中,处于离婚边缘的超过百分之二十二,其余的都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婚姻状态之中。

  根据美国最受尊敬的婚姻心理学家约翰.葛特蒙(Dr. Gottman)的研究,在预期四十年的婚龄中,美国人第一次婚姻以离婚收场的概率是百分之六十七。离婚者中,大约有一半是在结婚后七年之间离婚的。所以美国人戏称“七年之痒”还是有几分道理的。离婚后大约有百分之八十七的男人与百分之七十二的女人会再婚,但是第二次婚姻再次破裂的机率,是百分之七十七。

  在华人中间的离婚率又如何呢?如果用同一年中结婚与离婚对数之比来做统计,目前台湾已超过三比一,就是三对新人步上红毯之时,就有另一对怨偶在法院里办离婚。新加坡的离婚率紧随其后,而北京与上海的离婚率早就超过百分之二十五。这种离婚率有增无减的现象,真是令人触目惊心。离婚对社会经济、双方亲友与家人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对于子女身心的发展,更会带来不可忽视的伤害。

  据美国人口普查,每年至少有一百万名儿童受到父母离婚的影响。有三分之一的儿童没有与生父同住,这其中又有百分之四十的儿童从未见过自己的生父。据统计,离婚一年之后,大多数的父亲都渐渐与亲生子女疏远,有人把这个世代称为“没有父亲的世代”。我们很难想像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子女,身心会不受其影响。



爸爸不再梳我头?

  在美国对离婚子女长期追踪的实证(Empirical Studies)研究中,被公认为最具有权威的,大概要算心理学家华勒丝汀(Judith Wallerstein)博士至今已持续了三十年以上的长期追踪研究。

  华博士自一九七一年就开始针对上百位离婚子女做详尽而深入的心理访谈。她看着这群孩子长大成人,对他们每人的身心发展有极为深入的观察与了解。三十年来,华博士累积了极为丰富宝贵的临床资料,大约每过七年,她就整理出一份综合报告,让学术界、治疗者,甚至整个社会对离婚子女的心态、挣扎或需求有多一些了解。

  华博士发现,不管离婚在北美是多么“正常”的现象,周围有多少同学的父母也离了婚,这些受离婚涉及的子女都难免自问:“为什么父母离婚这件事会发生在我身上?”“父母为什么要分开?为什么连我也不要了?”“父母想要离婚,为什么一点也不考虑到我的痛苦?”“为什么爸爸在梳另一个小女孩的头,却再也不能替我梳头了?”┅┅

  这些父母离异的孩子们,比其他小孩要来得寂寞,甚至感到绝望,觉得缺乏父母的爱与保护,他们心中愤怒,却怕惹父母伤心或生气,而努力把这些伤痛的感觉隐藏起来,但他们成长之后却变成心中满怀愤怒的年轻人。

  这些接受华博士长期追踪研究的离婚子女,呈现两个共同的心理特征:

  (1)对亲密关系的爱情,又渴慕又害怕,对人容易敏感,特别怕被人拒斥、背叛或抛弃。

  (2)较缺乏承受失落(loss)的能力,在事业上或人际上
受挫时,特别容易受伤。

  其他的心理影响包括缺乏自信,担心自己不够男(女)性化。而许多才能出众、父母离婚的女性,竟然因低落的自我形像而“下嫁”条件比她们差很多的配偶,而她们婚后的生活也相当不理想。此外,她发现离婚子女也较缺乏成就动机,有较高的酗酒、吸毒与犯罪率,也有不少人不敢结婚,或婚后不敢生小孩,唯恐将来子女会遭受像自己一样痛苦的命运。



强留婚姻争议多?

  离婚子女对冲突特别敏感,“心里怕人”的现象也在其他实证中得到证实。例如,Amato与Keith两位学者,对历年来九十二个有关离婚子女心理适应的研究报告做综合分析后,发现离婚子女平均在社会与心理的适应上,的确比常人有更多的挣扎。

  然而,父母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为子女的缘故而留在婚姻之中,这样做对子女是否真有好处,至今仍是个充满争议的问题。请待下回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
 楼主| 发表于 08-10-11 19:13:35 | 只看该作者
活在爱中的秘诀(连载六)


  前文提及一个许多人都关心的问题:“婚姻不幸福的夫妻是否应该为了子女的缘故,勉强自己留在婚姻中?”在上文中我们看到许多实证 (Empirical) 研究,尤其是学术界研究子女离婚适应之泰斗---华勒丝汀 (Wallerstein) 博士,根据三十年的追踪研究,清楚地指出离婚的确会对子女身心发展带来影响深远的伤害。

  然而婚姻学界还有另外一些学者,也提出证据,认为离婚并不一定会给子女身心带来永久性的伤害。例如,哈瑟林顿 (Hetherington)博士研究了将近二千五百名的离婚子女,虽然她并没有像华勒丝汀博士那样花了那么多的时间与离婚子女面谈,并对每个个案的生活与身心状况有那么深入的了解,但哈博士研究样本的“量”,却远远超过华博士。

  两位研究者的着眼点不太一样,而她们研究出来的结果也大相迳庭。

  哈博士指出,对百分之七十五至八十的子女而言,父母离婚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永久性的伤害;绝大多数的子女在父母离婚两年后,都开始慢慢适应。她进而指出,对某些子女而言,与其让他们留在父母经常冲突、充满赤焰烽火的家中,还不如让他们在单亲的爱中成长,心理发展会更健全些。



两害权其轻

  以上这些研究,各有其道理,很难说谁对谁错。我认为另一些知名学者,如Dr. Booth与Dr. Amato历时十五年,在全美追踪了四百七十一位个案的研究,可为上述两派看似矛盾的结果提供不错的解释:离婚发生在“高冲突婚姻”(有家庭暴力或争执白热化的婚姻)时,对子女可以有“两害权其轻”的好处。

  他们的研究也同时指出,美国大约有三分之二的离婚是“不该离而离”的婚姻,因为这些夫妻并非水火不容,只是彼此厌烦,不再有爱的感觉。

  笔者认为,这些“低冲突婚姻”是值得全力挽救的。因为不管夫妻在法律上是否离了婚,他们彼此不和总会对子女将来的婚姻、家庭、与亲子关系造成影响,如果父母能为了自己,也为了子女努力去抢救这个婚姻,子女们可以从父母的榜样学到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生功课:“婚姻或家庭关系是会碰到困难的,但是只要双方有诚心,愿意努力学习,困难是可以克服的。”


这是父母可以给子女最好的礼物。因为这样的孩子,好像打过预防针,将来他们在人生碰到亲密关系的问题时,免疫力会比较强。

  有心维护婚姻,使亲密关系“更上层楼”的人,需要对自己目前的婚姻状况有较客观,较正确的了解。



婚姻温度计

  笔者在从事婚姻治疗时,常看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当我请夫妻为他们的婚姻做评估时,发现两性之间常有很大的差异。往往当丈夫对婚姻的满足程度给七分时,妻子只给两分,似乎男性对婚姻是否有问题比较后知后觉。

  因为预防胜于治疗,笔者在此提供由美国丹佛大学心理学家史丹利 (Dr. Stanley) 博士所设计,被公认为简要有效的一份“婚姻温度计”,请各位读者为自己的婚姻或亲密关系把把脉。


  这份婚姻测量工具共有八题,可以从一分到三分来计算。
  “从未”或“极少发生”--(一分)
  “偶而发生”--(两分)
  “经常发生”--(三分)

  请依据下面八种状况,自行评分。

  * 小小的争执,突然变成大吵,彼此凶狠对骂,翻出陈年旧帐。

  * 伴侣或爱人会批评、轻看我的意见、感觉与需求。

  * 我的话语或行为常被伴侣误认为带有恶意。

  * 有问题须要解决时,我们似乎总站在敌对的立场。

  * 我不太能告诉伴侣我真正的想法与感觉。

  * 我会认真幻想着,要是换个伴儿不知是何滋味?

  * 在此婚姻爱情关系中,我觉得很寂寞。

  * 我们吵架时,总有一方不愿再谈,开始退避或离开现场。

  当你把各题的分数加在一起时,如果总分在八分至十二分中间,你们的婚姻状况很健康,在绿灯区。如果总分在十三到十七分中间,你们的婚姻已亮起黄灯,需要警惕,致力改进。但如果总分超过十八分,你们的婚姻已经进入极危险的红灯区,需要马上采取行动,在沉船之前赶快把洞补好。



  做此测量时请注意,你对婚姻的评分很可能有异于你配偶的评分,如果双方都愿意,你们可以分享各人评分的结果,藉此良机,好好深入沟通,互相了解并反省自己可以补足、改进之处。



爱情实验室

  美国的离婚率,高居世界之冠。不过,近年来美国人经过这“尝试错误”(Trial and Error)的过程,开始反省婚姻失败的原因,更有认真的研究者,花上数十年的功夫,群策群力地去找寻婚姻失败的关键。在这众多的专家学者中,目前被全世界公认贡献最大的一位婚姻研究者,是笔者的导师,约翰.葛特蒙博士(Dr. John Gottman)。

  葛博士花了三十年的心血,做了三十多个对象超过三千人的实证研究,也曾用了十八年的时间长期追踪其中六百五十对夫妻。他做研究时不只是用问卷、心理测验与晤谈,还通过生理讯号测量,加上录影,并把录影带中夫妻有声无声的互动行为做了详尽的分析。

  例如,他要夫妻谈他们最近一次吵架的因由,同时在他们身上装置生理回馈的仪器,测试那些语言或非语言之神情(例如翻白眼,音调尖锐,表情轻蔑等等)会导致对方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并可以从手汗盐分测出焦虑程度;又与电脑尖端侦测设备相连,用分隔式银幕,半边照先生,半边照太太,观察话题所引起的面部与身体反应。

  葛博士从美国国家申请到一笔可观的经费,在西雅图华盛顿大学风景明媚的芒特湖 (Mont Lake)旁,盖了他著名的“爱情实验室”,设备就像一个家,里面厨房、电话、电视及床,一应俱全,夫妻可以带着食物住进去,窗外有如画的湖光山色,让他们生活在心旷神怡的环境中,只不过室内装了几个录影机,观察两人之间的互动,夫妻身上也随时带着一个记录生理讯号的小盒子。此外还加上持续的验尿(检查Cortisol含量,以测定Stress压力的程度)。

  经过缜密的研究程序,及长期、系统性的观察与分析,葛老师清楚地找出了婚姻成败的关键。他可以根据短短五分钟的夫妻互动录影片段,预测出那几对夫妇在未来四年之内会离婚,而他预测的准确度,平均每次都高达百分之九十一。他的研究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有人戏称他这套测量技术是“婚姻X光”,一照,就一览无遗。



婚姻危险期

  葛老师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讯,帮助我们更深入去了解婚姻破裂的过程,同时也教导我们对婚姻进行预防、维护与治疗时所该走的方向。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葛博士研究中的一些重要发现。

  首先,他发现婚姻有两个容易离婚的高危险期,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呢?让我们留待下期再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5-1-23 09:20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