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网·天津视窗10月11日电:昨天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市安宁医院首次举办开放日活动,记者在精神病专家咨询现场了解到,大多数人对精神疾病认识不足。目前,本市抑郁、焦虑等病患呈增加趋势,已占到门诊量的40-50%,并且出现了低龄化的趋势,工薪阶层、白领、学生已占到近一半的比例。
专家 没人能对抑郁症免疫
专家介绍,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不管是普通老百姓,还是声名显赫的成功人士,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对抑郁症有免疫力。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和家庭环境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困扰,例如亲人的故去、恋爱的失败、工作上的困难、生活的拮据、疾病的折磨等,都会产生悲伤、抑郁、恐惧、暴怒等一系列的不良情绪反应,这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沮丧的情绪一直困扰你不能恢复,就可能是抑郁症的一种征兆了。而导致自杀的原因中,74%是由于患有严重的抑郁症。
现状大多数人对精神病认识不足
专家们在治疗中发现,如果在持续一段时间内面临太多的压力,压力过大便会让人变得疲倦、焦虑、暴躁或百病缠身。男性会表现为过于担心自己会出现问题,女性会表现为过于担心家庭变故。目前由于精神卫生知识尚不普及,大多数人对精神疾病认识不足,对患者缺乏应有的理解和同情,偏见与歧视现象较严重,使一些精神疾病康复者不能顺利回归社会大家庭,产生了强烈的“病耻感”。
一些患者和家属即便具有一定的精神卫生知识,认识到疾病的性质,多数人也宁可自己忍受痛苦,而不愿寻求精神科医生的帮助,害怕因“精神病”而受歧视,结果延误了治疗,病情加重。
出路 尊重才是精神病治疗良药
本市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半数以上市民认为精神病很恐怖,精神病患者最缺乏的是平等的社会机会。歧视,让精神病康复者与社会交往越来越少,诱发部分人甚至想报复社会。例如,从市民对精神病的认识上看,认为精神病是一种很特殊的病、达到比较恐怖程度的人占了一半,还有16.1%的人认为比生理疾病更加可怕,很难治好;明确表示当前社会上对精神病康复者有歧视的人多达39.8%,回答“没有歧视”的只占20.4%。
市安宁医院院长陈玉辉表示,社会歧视导致精神病患者不愿去医院就医,家属也不向外人承认,这样会令病情被进一步耽误。不歧视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尊重,才是对治疗最有效的帮助。(李海燕任悦)
[ 本帖最后由 larkforsure 于 08-6-28 14:04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