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玩的应用:
|
第一章 一个人有几个灵魂
――人格意象分解
第一节 一个故事
《人格裂变的姑娘》是一本曾经非常畅销的美国小说,仅仅在美国就曾经发行过
500多万册。这本书之所以如此畅销,是因为书中的故事非常奇特——女主人公
有一种特殊的心理障碍:多重人格。在她的身体中仿佛有许多个不同的灵魂,这
些灵魂分别在不同的时候占据这个身体。每个灵魂都有他自己的名字,自己的性
格,自己的语调和口音。而且这个故事并不是虚构的,是真实的事情。女主人公
和心理医生一起,深入了解了自己心中的这一群人,解决了他们的问题。
我想,我们不妨先从这个小说开始吧,看看这些不同的灵魂是怎样分享她的身体
的。
这一段是小说中女主人公西碧尔·伊莎贝尔·多塞特去见心理医生的情景:
西碧尔从写字台下小心地拉出一张红木椅来,僵硬地坐在椅子边儿上。给人的印
象是简洁、真实、缺乏感情。似乎是在雇主的办公室呈递一份简历,而不是经过
艰苦的斗争后如今怀着强烈的意图回来找医生深谈的样子。她开始 讲话,大学
毕业呀、教书呀、在职业治疗领域中工作呀、绘画展出呀、没有按威尔伯医生的
建议去做心理分析呀、甚至母亲之死呀,在这冰冷的一小时内,都被提到了,一
点不带感情色彩地提到过了。
后来发生了一个奇特的事情。
到1954年12月21日(这时,心理分析刚进行三个月),她们在约定的时刻见面。起
先十分乏味,后来西碧尔说道:“我想让你看一看这封斯坦的来信。我今天早晨
刚收到。”于是,威尔伯在看清西碧尔·伊莎贝尔·多塞特的真面目的过程中大
大地跨进了一步。
这天早晨,西碧尔的心情好像颇为平静。她讲到斯坦的来信时与平时一样没有激
情。但在打开手提包时,她立刻慌张起来。信只留了下半截,截边呈锯齿状。
她没有撕。谁撕的?
她在手提包里仔仔细细地找了一遍。另半截信不在。
她把早晨收到的另外两封信放在腿上。这两封信完整无损。当时看完后怎样放进
信封的,现在仍是原样。但她清楚地记得当时斯坦的信也是完整无损的呀,也是
放进信封的呀。现在另半截信连找都找不到了。谁拿的?什么时候拿的?拿的时候
她在哪儿呢?她一点都不记得了。(西碧尔经常发现自己的东西好像被其他人动
过,但是实际上绝对不会有其他人动,除非是她自己)这样的事又发生了——这
种可怕的事居然随着她跟到这里来了,到医生的诊所来了。这个阴影跟随着她,
无处不去。
西碧尔想小心谨慎地把刚发生的事偷偷地瞒过那坐在长沙发上离她较远的大夫,
便把那残缺不全的信放到另外两封信后面去。可是,医生正在问她:“你想让我
看这封信?”
西碧尔开始结巴起来,……又由结结巴巴进一步变化下去。
这位拘谨而温柔的来自中西部的中学教员,她的脸由于恐惧和狂怒而变了模样。
她从写字台前的椅子上纵身一跃,动作如此迅速,似乎她立时要办世上所有的
事。她把原先放在腿上的几封信猛撕一阵,扔进废纸篓。然后握紧拳头,站在屋
中央,大声咆哮,“男人全都一个样。‘巨’(就)是无法相信他们,真是不能相
信。”
她动身朝两扇长窗走去,动作迅速,很像一只蜘蛛。她把绿色窗帘向两边一拉,
又握起左拳,径直往一扇不大的窗玻璃打去。 “让我出去。”她尖叫道。“让
我出去!”这是极度痛苦的请求——是被鬼魂缠住的人、被追猎的人、中了埋伏的
人的喊叫。
威尔伯医生迅速赶上去,但还不够迅速。她还没有碰到她的病人,喀嚓一声,西
碧尔的拳头已穿出窗户。
“让我看看你的手,”医生抓住她的手腕。西碧尔被医生一碰就身子一缩。“我
只想看看你手割破了没有,”医生柔声解释道。
这时病人一动不动地站着。她自从在椅子上跳起来以后还是第一次看着威尔伯医
生,眼睛睁得大大地,一付疑惑的目光。“窗玻璃碎了,你不生气吧?”病人用
一种小女孩的嗓音哀声说道,这嗓音与刚才谴责男人的嗓音大有不同。
“当然不生气,”医生答道。
“我比窗户更为重要?”语调透着不信任。
“当然罗,”医生使她放心。“要安窗玻璃,谁都行。我找一个干零碎活儿的
,准没有问题。”
病人好像立刻松了一口气。这次医生拉住她的手,她没有抵抗。“来吧,我们坐
在长沙发上,”大夫建议道。“我要好好看看你的手。看看它破了没有。”
她们转过身来,朝长沙发走去,经过那落在地毯上的手提包,经过从手提包里掉
出来的各种纸张、画笔。刚才病人跳起身,把手提包掉在地下的时候,她是何等
暴怒啊。但现在,恐惧和忿怒都烟消云散了。
西碧尔本来一直坐在写字台前面,总是与大夫保持一个安全的距离。但这次西碧
尔贴着大夫坐在长沙发上,甚至在大夫说了“没有伤”以后也没有把手从大夫的
掌心中抽出来。
可是她的心情又一次发生变化。
“有血。”病人道。
“没有血,”大夫答道,“你没有受伤。”
“储藏草料的顶棚上有血,”病人解释道。“汤米·埃瓦尔德死了。我在场。”
“你在场?”大夫问了一句。
“是的,我在场,在场。”
“顶棚在哪里?”
“在威洛·科纳斯。”
“你以前在威洛·科纳斯住过?”
“我现在‘巨’(就)住在那里,”她纠正大夫问话中的错误。“谁都知道我现在
住在威洛·科纳斯:”
“巨(就)”。西碧尔以前从不这样说。大夫所认识的西碧尔也干不出刚才这位病
人所干的事。西碧尔还在重温那顶棚上发生的事,而大夫心里却渐渐涌上一种神
秘而可怕的感觉。
自从病人从椅子上跳起身来的时候起,这种感觉就开始了。西碧尔的话愈多,这
种感觉就愈甚。
“我的朋友雷切尔跟我一起坐在顶棚上,”西碧尔滔滔不绝。“还有另外几个孩
子。汤米说:‘我们一起往下跳进牲口棚吧。’我们跳了。有个孩子碰到了现金
收入记录机,那儿正好有一支枪,就走火了。我走回去一看,汤米躺在那儿,死
了,一颗子弹打穿了心脏。别的孩子全跑了。只有雷切尔和我没有跑。她去找奎诺奈斯医生。我跟汤米留在那里。奎诺奈斯医生来了,叫我们回家。我们没有走。我们帮助他挪开枪,用毯子把汤米盖好。汤米只有10岁。”
“你们俩真是勇敢的小女孩,”威尔伯医生道。
“我知道汤米死了,”娃娃腔还在继续。“我明白。真的。我呆在那儿是因为我觉得把汤米留在那里一个人躺着不好。”
“告诉我,”医生问道,“你现在在哪儿呢?”
“有血,”这是回答。“我看见血了。血和死亡。我知道什么叫死亡了。真的。”
“别再去想什么血了,”大夫说道。“你愈想愈会悲伤的。”
“如果我悲伤的话,你关心吗?”又是那种好奇的、不信任的表情。
“我非常关心,”医生答道。
“你不是骗我吧?”
“我干吗要骗你?”
“好多人骗我哩。”
这种受骗上当的感觉,忿怒、恐惧、对人们极度的不信任。悲痛地深信自己还不
如一扇窗户重要。在这一小时中表现出来的这些感情和想法,是内心极度紊乱的
症状。在病人受尽折磨的心灵中,就像污井中沉渣泛起一样,一切都浮到表面来
了。
自从病人冲到窗前时开始,医生不仅注意到她的行为与以往有异,而且她的外形
和嗓音也有所不同。她好像缩小了。西碧尔在站着的时候总是尽量挺身,因为她
觉得自己身材较小,而又不愿让人感到这一点。可是现在她好像缩成原状,恢复
原来的大小了。
嗓音也不一样,像娃娃说话,不像西碧尔。但这肿小女孩的嗓子居然用娘们儿的
词句痛斥男人:“男人全都一个样。‘巨’(就)是无法相信他们。”西碧尔,这
位追求尽善尽美的中学教员,这位严格的语法学家,绝不会用一个不合标准的
词:“巨”(就)。
医生有一个明确的印象:她现在打交道的是一个比西碧尔年轻的人。但那对男人
的一通臭骂呢?医生有一点吃不准。这时,她原来已不敢去想的问题突然冲口而
出:“你是谁?”
“你能说说我和她有什么区别吗?”她一面说着,一面摇着脑袋。“我是佩
吉。”
医生没有答腔,于是佩吉说下去:“我们外表不一样。你可以看出来的。可以
的。”
医生问她的姓。佩吉的回答很轻率:“我用多塞特这个姓,有时用鲍德温这个
姓。实际上,我的全名是佩吉·鲍德温。”
“把你的情况跟我讲讲好吗?”医生建议道。
“好,”佩吉同意。“你想知道我绘画的情况吗?我喜欢绘黑白画。我用炭笔和
铅笔素描;我的画没有西碧尔的多,也没有她的好。”
医生沉默了一会儿才提问:“那么,谁是西碧尔呢?”
医生等候着回答。于是佩吉答道:“西碧尔?噢,她是另外一个姑娘。”
“我明白了,”医生又问道,“你住哪儿呢?”
“我跟西碧尔一起住,可是我家在威洛·科纳斯,我已告诉过你了。”
“多塞特夫人是你的母亲吗?”医生问道。
“不,不是!”佩吉向后一缩,靠在小枕头上直哆嗦。“多塞特夫人不是我母
亲!”
“没有什么,”医生叫她放心。“我只是问问。”
突然间,佩吉离开长沙发,像不久前冲向窗户的那种蜘蛛样的迅速动作,朝房间
另一头移去。医生紧跟在后面。可是佩吉不见了。坐在那张红木小椅上,贴近写
字台的,是中学教员西碧尔。这次医生一眼就看出来了。
“我的手提包怎么掉到地板上去了?”西碧尔嘟哝道。她俯身向前,耐心地拣着
从手提包里散落的东西。“是我干的,是吧?”她又指向窗户。“我来赔,我
赔,我赔。”最后,她耳语般轻声问道:“信呢?”
“你撕了,扔进纸篓了,”医生故意直言不讳。
“我?”西碧尔问道。
“你。”医生答道。“我们谈谈刚才的事吧。”
“有什么好说的?”西碧尔压低嗓门。她把信撕了,窗玻璃打碎了,可是她不知
道什么时候、怎样和为什么这样干的。她伸手到纸篓去拣片纸只字。
这段故事中,西碧尔·伊莎贝尔·多塞特的身体中出现了不同的灵魂,一个自称
“佩吉”的人。而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出,佩吉有两个,一个是发火的、砸玻
璃的佩吉;另一个是胆小的、软弱的、对心理医生很依赖的小女孩佩吉。
在这本书中,心理学家发现女主人公有17个“自我”,分别是:
西碧尔·伊莎贝尔·多塞特,一个性格干瘪的人,醒着的自我。
维多利亚·安托万内特·沙鲁,小名维基,一个自信的、世故的而又动人的金发女郎,西碧尔众多自我的记忆痕。
佩吉·卢·鲍德温,一位热心的、爱武断的、常常发脾气的小鬼,长着狮子鼻,留短发,一副调皮的笑容。
佩吉。安·鲍德温,佩吉·卢的副本,外表相似,老是怕这怕那。
玛丽。露辛达·桑德斯·多塞特,一个沉思的、富有母性的、恋家的人,比较矮
胖,一头深褐色长发,靠一边偏分。
马西娅·林恩·多塞特,有时也姓鲍德温,一位作家和画家,极易激动,脸呈盾
形,长着灰色的眼睛和靠一边偏分的褐发。
瓦妮莎·盖尔·多塞特,有强烈的戏剧观念,极有吸引力,长着高高的红发、苗条的身躯、炭褐色的眼睛和富有表情的椭圆脸。
迈克·多塞待,西碧尔两个男性化身之一:一个木工和建筑工,长着深色的皮肤、黑发、褐色的眼睛。
锡德·多塞特,西碧尔两个男性化身之一:一个木工和修理工,皮肤白皙,黑发碧眼。
南希·卢·安·鲍德温,把政治当作圣经预言的实现而对之深感兴趣,十分害怕
罗马天主教徒,有自杀倾向,长相与两个佩吉相似。
西碧尔·安·多塞特,无精打采,到了神经衰弱的地步,苍白,胆怯,长着灰金
色头发、椭圆脸和直直的鼻子。
鲁西·多塞特,一个婴儿,一个未充分发育的自我。
克拉拉·多塞特,虔信宗教,对醒着的西碧尔甚为不满。
海伦·多塞特,非常胆小但达到目的的劲头不小,长着浅褐色头发和眼睛,直鼻
薄唇。
玛乔里·多塞特,安详、富有活力、很易发笑;一个逗乐的人,身材娇小,皮肤
白皙,鼻子扁平。
金发女郎,无名无姓,一个永恒的青年,长着金色的卷发,说话轻快活泼。
新的西碧尔,第十七个自我,其余十六位自我的混合物。
按我的看法,她应该是发现了16个自我,而第17个自我只是所有这些自我总
和后的整体,就仿佛16个人组成一个班,这个班的总体的样子就是这第17
个自我的样子。
第二节 我们都有多重人格
我之所以要引用这个故事,是因为它和我所做的事情关系非常大
这本书研究的是一个特殊的人,一个“多重人格”的患者。当我们看到西碧尔奇特的行为表现时,我们会很好奇,
竟然还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事情。而我将告诉大家的是,实际上这样的人并不少
见,这样的事情更没有什么奇怪。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像西碧尔一样,我们每一
个人心中,都存在着许多个不同的自我,只要用一种极为简单的方法,我们可以
让每一个人发现自己心中的这些“自我”,可以让每一个人和这些潜藏的“灵
魂”对话、交流。西碧尔的人格分裂为十六七个,是自发的;而我们可以主动地
把我们的人格分裂为十几个不同的自我,甚至几十个不同的自我。我们每一个人
和西碧尔一样,都有许多个不同的“灵魂”。在情绪冲动的时候,也许你会做一
件你平时根本不可能做的事情。事情过后,你也会觉得“这不像是我做的事
情”。不是你做的,是谁呢?实际上,就是我们的“佩吉”,我们心中那些自己
也不认识的灵魂。我们和西碧尔的区别只是,西碧尔的人格是自发的分裂开的,
而且她没有办法把这些子人格结合为整体。而我们的各个子人格之间基本上是整
体的,只有通过人格意象分解才可以划分开。
和我们的发现相比,西碧尔的事情真的算不了什么。如果你看完了我这本书,就
会很清楚地知道她对自己的发现,真的还很不彻底呢。
我们都有一个错觉,以为有一个东西叫做“我”,一个独立的主体是“我”,这
个东西在心理上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叫它“灵魂”。然而深入地进行心理
学的分析就会发现,谈个观点是不能成立的。“我”只是一些心理经验、一些情
感和思维组合在一起形成的一个心理事物。在意识生活中,我们只承认有一个唯
一的“我”,所有被感觉到的知觉、情感,以
及思维都被归为“我”。但是,在潜意识中,则不是这样了,有些情感和另外的
情感之间非常矛盾而难于共存,则潜意识会把它分到不同的“组”里。比如,你
对一个人有狂热的爱,也有强烈的恨,也许潜意识就把它们分到两个组中。爱的
情感和与爱有关的知觉、思想放在一起,恨的情感和与恨有关的知觉、思想放在
一起,久而久之这两组心理经验就成为了两个不同的“自我”。比如,西碧尔的
自信的一部分性格形成了“维多利亚·安托万内特·沙鲁,小名维基:一个自信
的、世故的而又动人的金发女郎”,而她另一部分胆小的性格则形成了“西碧尔
·安·多塞特,无精打采,到了神经衰弱的地步;苍白,胆怯,长着灰金色头
发、椭圆脸和直直的鼻子”。
如果我们还沿用“灵魂”这个通俗的概念的话,也许,我们应该说,每一个人都
不会只有一个灵魂,在他身上应该有许多个不同的“自我”、不同的“灵
魂”。
多重人格是一种极端的情况,是一个人身上的各个不同的人严重的分隔时的表
现。而在我们一般人来说,隐隐约约也可以觉察到自己身上的不同的“自我”。
文学家、哲学家们多有这样的描述。
第三节 人格意象分解
在我的这本书中,我就是要介绍发现这些不同“自我”的心理学技术——人格意
象分解。这个心理学技术可以轻松地发现潜在于每一个人心中的不同的“自
我”,或者说可以人工形成一种类似“多重人格”的状态。西碧尔的多重人格是
病态的,而我们把人格意象分解后的状态则是非病态的,是健康的,而且,通过
对人格的分解和在人格分解基础上的调整,我们还可以大大改进一个人的心理状
态和人格健康程度。用一个不十分准确的比喻,西碧尔就像是一辆汽车,因为在
人生道路上发生了交通事故,被撞散为十六七块。而我们的人格意象分解技术就
像是汽车保养时,工人把汽车拆开修理。我有时候把人格意象分解叫成是“拆
人”,也是这个意思。
原来我把这个技术称为“人格主动分裂”,有些心理学家曾经给我提出意见,说
这个术语不好。一提到“分裂”,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精神分裂等病态的心理;
另外,在我们的“拆人”过程中,人格并没有真的完全“分裂”开,在各个不同
的自我之间,还是保有密切的联系。这个批评是有道理的,我觉得也许我们可以
换一个术语,比如叫做“子人格意象化”,或者“人格组态分析”。最后我决定
用“人格意象分解”这个方法和100多年前的心理学家P.Janet对“分裂作用”
的研究有逻辑上的传承关系。
人格意象分解是对人格的全面的分析和展示,利用它,我们对一个人的人格的了
解可以达到前所未有的全面、清晰和直观。在后面的章节你将看到,用这个方
法,对人格的分析是多么简单、多么明确。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性格的每一个侧
面登场的时候,也许会比西碧尔的故事更有戏剧性——像西碧尔这样的事情,在
威尔伯医生也许都感到很罕见、甚至可怖,而在我的心理咨询中心中,这样的事
情天天都可以出现。在我心中那个傲慢的“自我”说:“有这样的一个故事。辽
东的猪都是黑的。一家偶然生了只白猪。家里人都感到特别稀奇,决定把这只
‘奇猪’送到北京献给皇帝。可是,一出辽东,就发现很多人家里都养着白猪。
西碧尔就是美国人的‘辽东猪’,如果你用人格意象分解看,就会发现家家都有
这东西。”
人格意象分解不仅仅可以展示人格,帮助人们了解自己,帮助心理学家了解来访
者,更是一种调节心理状态的很好的途径。我们后面将会讲解,这些不同的。自
我”之间的矛盾,实际上就是一个人“内心矛盾”的根源。调解了他们的矛盾,
人的内心矛盾就可以解决。而且,这些不同的“自我”是可以变化的,而促使他
们向好的性格转变,这个人的整体性格也就会改善。人格意象分解是心理咨询和
治疗的很有效的工具:
不说别人,就是我自己经历的故事也比西碧尔的更奇特:我在做人格意象分解实
验的时候,遇到的“自我”或者说“灵魂”中有善良如天使的,也有可怕如鬼
的,而且他出现的时候就是自称为鬼。各种各样不同性格的灵魂在我的心灵中战
斗、和好、恋爱……仿佛我的心是一个小世界,里面有一个小社会。而在这个社
会中,因为没有人指导,也没有先前的路径可以遵循,有过许多惊心动魄的故
事,有过千钧一发的时刻——或者是成功、或者就是精神分裂。也有许多快乐,
特别是某一个“灵魂”被改变为更勇敢的、更有爱心的新的人的时候。
但是我不打算写一个新的西碧尔故事,故事只不过可以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让
读者得到短暂的娱乐,这用处太有限了。就算这个故事像金子一样有价值,也不
过是等于给大家一小块金子而已。《人格裂变的姑娘》就是这样一块金子。有一
个广为人知的故事,一个仙人用手指一点,石头就变成了金子。他把这块金子给
了一个穷人,但是这穷人不满足,说“我想要你能点金子的那个手指”。我能给
大家的“点金子的手指”,就是人格意象分解技术。大家通过这个方法,可以
“拆开自己”,而在每一个读者自己的心中,都有自己的一个故事。
读者可以阅读这个故事,这个故事是他自己的生活的象征;他也可以改编这个故
事,而改编了故事,也就可以改变自己的性格,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第二章 心理内容转化为形象――意象对话技术
第一节 心灵之眼——意象与意象对话
要了解人格意象分解,不能不先介绍另一个心理技术:意象对话。因为没有意象
对话,我们是无法进行人格意象分解的。
当我们想到自己的心理活动时,往往会想到我们的思维活动——有时别人听说我
是一个心理学家就问:“你是心理学家,那你说我现在在想什么?”而实际上心
理活动不仅仅是思维,还包括许多其他的东西,比如情感、想像、记忆、意志活
动等。而我喜欢研究想像,想像是一个非常有趣而且更重要的活动。首先,想像
和人的情绪关系就更大。思考往往是不牵扯情绪的,思考得过多的人往往枯燥无
味,而想像则和情绪关系极为密切。哈姆莱特的思维让他优柔寡断,而奥塞罗的
想像则使他怒发冲冠。
想像中出现的意象,有些是写实性的,比如一个建筑师想像出的未来房子,但是
很多是象征性的。这些象征性的意象可以反映出那些本来没有形象的事物或者本
来是另一个形象的事物。比如,当一个人说,“好像有一只小鸟在我心里唱
歌”。我们当然知道不会真的有一只小鸟潜入他的心脏,但是我们知道他很高
兴,小鸟唱歌这个意象可以非常恰当地表达他的喜悦。另一个人说,“好像一块
石头压在我胸口”,我们知道他心情沉重。一个人说,“我的心走出了雨季,阳
光亮起来了”,我们知道他从一种不良情绪中解脱了。梦几乎全然是象征性意
象,在梦中一个女孩子被一头“独角兽”追赶,而后来这个独角兽变成了一个手
持尖刀的男人。如果我们懂得如何解梦,就知道独角兽的角和男人的刀都是男性
器官的象征。我们用天平象征看不见摸不到的正义,用骷髅象征死亡,用玫瑰象
征爱情,这些都是象征性的意象。
用意象做象征可以在意识中进行,诗人和艺术家就是做这件事情的行家里手,一
般人就不见得能做。不过在人的潜意识中或者说深层的人格中,每一个人都极为
擅长使用象征性的意象。每个人晚上都会用复杂的象征形象编制故事——梦。只
不过在梦中所用的形象代表的是什么?梦者自己常常都不知道。这是一个非常重
要的原理:人对自己使用的象征性意象所代表的意义未必会知道。
在清醒的时候想像,所想像出来的形象也一样有象征意义,和梦是一样的。而做
想像的人也未必知道这个意义。但是,心理学家可以了解这个意义,并且通过意
象做心理调节。意象对话就是一个通过意象做心理调节的方法。
例如,我让一个女生做想像,想像一座房子。她想像的房子中有一个鬼,这个鬼
好像是被烧死的,浑身是白纱布,面目可怕。她吓得不敢再看了。根据我的分
析,这个“鬼”的形象象意象,代表着她自己被欲望的火焰所煎熬,渴塑得到感
情的水的滋养,但是没有得到。我并不做解释,我只是让她做另一个想像。我让
她想像自己像关心一个真正的人一样关心这个想像出来的“鬼”的形象,和他说
话,轻柔地为他涂抹药水……这些想像的意义是,要接受自己的情绪,关心自己
内心中的这个部分。在这样做的时候,她的心理状态就会得到改善。这就是意象
对话。
意象对话技术是一套把心理形象化的方法,也是用形象的调节来解决心理问题的
方法。在意象对话过程中,一个人内心中的一切喜悦、忧伤、矛盾、恐惧等等都
可以转化为形象展现
在我们面前,生动而鲜明。意象对话打开了我们心灵中的眼睛。
意象和象征是人的一种认识方式,我们可以粗略地称之为形象思维。这是人类固
有的一种原始的认识方式,是比较原始的人、儿童所常用的认识方式,也是我们
在潜意识中和梦中仍旧使用的方式。
第二节 意象对话与子人格
既然一切心理的事物都可以用意象来表达,那么,性格的特点也一样可以。
在人格意象分解中被我们称为子人格的,可以粗略地说成是“形象化的性格特
质”。(当时,实际上不完全是。在我们读完这本书,就可以知道它们的区别
了。)
荣格说过,“每种个别独立存在的心理内涵都会被拟人化。最好的例子莫过于疯
子的幻想以及所谓的降神会。只要自主心灵成分被投射出来,无形人随时会出
现。这一点可以说明,通常的降神会之幽灵与原始人所看到的幽魂是怎样的性
质。倘若一个人为某种重要的心理内涵所投射到,他便算是着魔了,换言之,他
已具有创造超自然力的能力。他或她便成为一位巫师或女巫或狼人”。
我们在意象对话中,就给了“无形人”一个出现的机会。如果一个人心中所包含
的多数或所有无形人都出现了,我们就可以叫做人格意象分解。
有一次,我给一个女博士做意象对话。我让她想像一座房子,还有房子中的人和
东西。她想像中出现了两个人,一个是个老妇人,老态龙钟、驼背、衰弱无力;
还有一个是个小女孩,大概五六岁的样子,一身是泥,很可怜很委屈这两个人实
际上都是她,老太太代表她性格中衰弱、自卑。没有勇气的那个侧面,代表的是
她认为自己“没有朝气”,感受到自己“暮气沉沉”。而那个可怜的小孩子则代
表她内心
中幼稚、胆小、可怜的侧面,像一个浑身是泥土的小女孩,渴望着父母的爱护但
是却得不到。
世界上并没有真的存在这样两个人,但是这两个意象并不是“凭空”想出来的,
她们就是这个女生内心中的一部分。我把它叫做子人格。
儿童、青少年以及一些处在心理困扰中的人经常会自发地想像一些虚幻的人物
,这些人物也是他们内心的一部分。
在某些特别的例子中,由于心理冲突非常强烈,这样的子人格形象会变得
非常明确而且独立,就形成了“多重人格”这样的怪现象。《人格裂变的
姑娘》一书中的主人公就是这样,她有十几个不同的“我”,轮流占据她的身
体,这些“我”各自对自己有不同的描述。我想我可以先引其中的几个例子,让
大家有一个感性的了解。同时也可以知道,形象化的子人格不是我杜撰的,而是
确确实实的存在。在前一章,这个名叫西碧尔的女子出现了一个叫做佩吉的子人
格,而书中还出现了其他。
静坐在那里的病人,正在埋头看《纽约人》杂志。一见到大夫,她立刻站起身
来,微笑着向大夫走去,热情地招呼道:“早安,威尔伯大夫。”
医生想到:这不是佩吉。佩吉不会安静地坐着。佩吉不会去读书看报。佩吉不会
有这种有教养的声调。这一定是西碧尔。但西碧尔从来没有在我招呼她以前率先
跟我说话。她也从来不会像现在这样出乎自然地微笑。
“你今天好吗?”医生问道。
“我很好,但西碧尔不好。她生病,无法前来,所以由我顶替。”
心理医生可以看出维基和西碧尔明显不同。
维基不仅仅是走进诊室,而且是仪态万方地入场。西碧尔总是那么局促不安,而
维基的一举一动却雅致大方。
她的一身衣服绚烂多彩:玫瑰色、紫色和淡青色。双排金属纽扣。长仅过膝的有
裥裙。一双绿鞋更添风采。
而其他的子人格的形象又不同了:
玛乔里是一个娇小、苗条的姑娘,肤色白皙,长着一个狮子鼻。海伦,头发和眼睛都呈浅褐色,鼻子直直的,嘴唇很薄。西碧尔-安是一个瘦瘦的女孩,肤色苍白,头发灰金色,眼睛也呈灰色,卵圆脸,直鼻子。
在这三个人中,只有玛乔里比较安详。海伦老是一惊一咋。西碧尔·安整天无精
打采,已到了神经衰弱的地步。
玛乔里生气勃勃,很易发笑。她什么郡喜欢。茶话会、剧院,旅游、漂亮的东西,一切都爱。特别对西碧尔一见就抽身撤退的智力竞赛,她更是乐此不疲。玛乔里在表示烦恼和急躁时丝毫不加掩饰,但从不表现出发怒的样子。
“玛乔里、海伦、西碧尔·安”都是西碧尔的一部分,身体是一个身体,为什么这里的描述中玛乔里的肤色不同于西碧尔·安;海伦的头发和眼睛的颜色不同于西碧尔·安;三个人的鼻子也不相同?难道身体的特点可随时改变?当然不可能,如果身体可以变就不是西碧尔而是妖精了。事实是,在玛乔里出现时,她自认为自己是娇小、苗条的姑娘,肤色白皙,长着一个狮子鼻。海伦出现时,认为自己的头发和眼睛都呈浅渴色,鼻子直直的,嘴唇很薄。这些形象都是子人格在想像中看自己的样子,和意象对话中人想像中出现人是一个道理。所谓的“玛乔里出现”,实际上就是西碧尔在想像玛乔里而且自认为是玛乔里。
当然,外表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变化。比如维基的仪态不同于西碧尔,服装也
不同于西碧尔。由于行为方式和姿势的不同,外人看起来感觉上好像身高体重都
不同了似的。
多重人格是子人格自发出现,不能自我控制。而在人格意象分解时,我们可以有
控制地让子人格出现。不能控制时这是心理疾病,而能控制时是一种心理治疗。
就像火在不能控制时是火灾,,而在我们控制下则可以成为烹调和炼钢的手段。
在我们的控制下,来访者被分出像西碧尔一样的许多个不同的“我”,每一个都
有独特的性格、外貌和行为习惯。
第三节 用意象对话“加工”子人格
在人格意象分解的角度看来,一个子人格就像一个人,而每一个现实中的人都是
一个小的团体,由许多个子人格或者说许多人组成。
为了让读者更清楚,我先展示一个例子:
我近期做过一个心理咨询,,来访者是一个20多岁的女孩子。她的相貌中上,身材中等,衣着朴素,态度平静温和(为了保密,心理咨询和治疗者在引用案例的时候,必须隐去一些她的姓名和一些涉及个人绝对隐私的信息,防止别人知道这个人是谁)。出于咨询需要,我对她做了人格意象分解,分出了几个子人格,肯定不是她的全部子人格。
第一个子人格叫爱若娃,女,偏老,她穿着黑衣服、带着黑头巾、脸善良而柔和。在描述自己的性格时,爱若娃说自己是一个孤独、被动而伤感的人。在想像中,她生活在森林中的
一个小木屋中,森林很茂密,浓荫遮蔽而见不到一线阳光,有河。这个小木屋是一个尖顶的屋子,有四格的窗户。屋子里有带靠背的长条椅,像火车站的椅子那样的。爱若娃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她这样说:“窗外的风景在不停地变,而屋里的一切还是老样子。我就像一块沉在水里的石头。时光像水一样在我身上流过,而我就那样静静地呆着,不需要做什么,不需要害怕什么,但是总是在期望什么。盼望能有一个小孩来玩,但是没有人来过。坐得快成为雕像了。”爱若娃的眼神中都是落寞。
我问爱若娃为什么不出去?她说是因为森林大、不熟悉、怕有凶恶的动物。
第二个子人格叫银铃公主或响铃公主,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活泼的女孩子。她也是在森林中,但是她所在的森林不太密,可以看到秋天纯净明朗的天空。她穿着白色和浅粉色的纱裙,身边有一只小鹿。她正在和小鹿赛跑。整个情景像童话。银铃公主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原野中,和动物玩、笑。她最讨厌的事情是被关在家里。
第三个子人格叫萨仁达娃,是一个藏族姑娘,皮肤黑黑的、梳着长辫子、笑得很灿烂。她想像中的背景是在一个西藏的赛马会上。天空高原干净明亮。周围有很多人在说笑,还有
帐子和经幡。萨仁达娃正在唱歌。她的手放在脸颊旁,仿佛要用手把歌声送出去。她的衣服袖子一个白、一个蓝,有彩色花边的腰带、带花帽子。她的性格开朗、不拘小节、粗犷、喜欢骑马、唱歌。
还有一个子人格是妞妞,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短头发、总是一副很不乐意
的样子,总爱梗着脖子说不。她很倔强,最爱和人反着来,在熟人和能容忍她的人面前,尤其如此。从来不肯听话。
小妞是妞妞更小的时候的样子,七八岁,任性、馋嘴:小妞回想到一个印象深刻的情景:是过年的时候,别人还没有来,.她一个人在偷吃。妈妈在—旁说她,表面生气,但是小妞知道实际上妈妈并不太生气。
另外有三个子人格是一组,相互很类似。
枫。二十二三岁的女孩子,齐耳头发,白色上衣、白袖圆领、牛仔裤,她的惯用语是“不是这样的”。枫是一个办公室职员,拿着文件,严肃,一本正经。她的性格很认真,很直。最讨厌那些绕来绕去,讨厌虚伪的人。
蓝,年纪和枫相近,发型和衣服也和枫相似。但是枫更胆大、开朗,而蓝则内向一些。给她印象比较深的是过去的一个情景:一次,公司派她去一个产品展示会。展台不是她所在的公司租的,是另外一个公司租的。那个-公司和她的公司有业务关系,所以送了一个位置。她的公司只有她一个人去,而另外的那个公司有好几个人。中午吃饭的时候,别人在一起,她独自在另一边,感觉有些别扭,也想和别人说说话,但是又怕没有人呼应太尴尬,就没有说。
云,女性,年纪和枫相近,穿白色牛仔裤、黑色包,两手插在口袋中。风吹着她的头发飘起来。她眼中是冷漠的表情,眼睛看的不是眼前的世界,而是天空深处。她走在大街上,大
街上许多人,阳光很明亮。人流如水从身边流过。她感到这些人虽然在她身边,但是和她没有关系。她说她在人群中显得很高,就像一根竖立在水中的高高的木棍。
除了这一组人,还有另外两个子人格出现了。
水虹,30岁左右的江南少妇。秀气、齐耳短发、不爱笑、低眉顺眼、看人时眼睛里有淡淡的忧伤或像在说什么。她的穿着很朴素,小碎花的衣服、黑布鞋,人很有书卷气。她表面温柔,但很实际、很有主见。她喜欢艺术、舞蹈,不喜欢招摇。她天生是属于江南的,属于水、小桥和粉墙青瓦的房子。
胡杨,女,背着包走在沙漠中,走向太阳。她在低着头走,觉得走到太阳就有希望了。她很累,但并不难过。因为她很坚强。
我所见到的那个女孩子,就是这些人的总和。
我们可以把每个子人格的意象当作一个独立的灵魂,我们可以和他交往,了解他独有的心理,我们可以影响他。而这里使用的方法就是意象对话,也就是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交流各
自的想像。我可以在某一次心理咨询中和爱若娃这个意象或者说子人格交流,仿佛我面前的来访者就是爱若娃,我体会她的孤独,理解她的忧伤,帮助她快乐起来。借助意象对话,我可以让爱若娃走出房子,到森林外看看……我也可以让孤傲的云交一个(想像中的)朋友。
通过这个活动,子人格的特点可以被改变,而来访者的整个人也随之改变了。
从古至今,大家都可以看到月亮。但是,只是在望远镜发明后,人们对月亮的了解才丰富起来。意象对话就仿佛望远镜,有了它,我们就可以从容地进行人格意象分解,从而使我
们对人类内心世界的了解丰富起来。
第三章 “拆人”之术——人格意象分解的方法
第一节 诱导的基本方法
“拆人”是个很简单的事情,最早我们使用的方法是这样的:
先简单介绍一些人格意象分解,引起来访者的兴趣。告诉来访者我们引出的子人格将表现为一个想像出的形象,比如一个人的形象,这个形象也许是男、也许是女,也许是老、也许是少。如果来访者有一些担心和疑问,可以适当做一些解释,消除他的顾虑。比如,有的人担心自己的想像力差,想像不出来。我们可以告诉他:根据我们的经验,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想像出这些子人格。有的人担心自己想像出来的形象“不正确”、“是脑子里想的而不是自发想像出来的”,我们就告诉他这也没有关系。
让来访者舒适地坐好,有时也可以让他们躺在床上。周围的环境最好比较安静,
光线不要太强烈,这样来访者不容易分心或被干扰。
然后,说指导语:“每个人都有内心冲突、内心矛盾的体验。有时你会觉得你好像有几个不同的‘我’,他们经常会有冲突、矛盾。这些互相矛盾的成分我们称它作‘子人格’,只要放松地去体验,每个人都会有许多的‘子人格’。好,现在你舒适地坐好,闭上眼睛,放松,轻声地问自己‘我有什么子人格’。然后,你只是安静地等待,不要刻意去想,放松你的意识,等待他们的形象在你眼前自然地出现。对出现的人格成分你也不要评判,他们都是你人格中的一部分,没有好坏、优劣。”
然后,就可以等待了,来访者会想象到各个不同的子人格的形象。仿佛逐渐展开一幅画卷,一个个人物的形象将展现我们面前。
在做人格意象分解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想出了一定量的人的形象后,就会自发出现一些动物形象,或者鬼神菩萨的形象,在个别时候还会出现作为人格一部分的植物甚至矿物的形象。
这不是我们有意诱发的,而完全是自发的。而且,几乎所有的来访者都会出现这个情况。往往是在十几个人物出现之后,来访者突然说“哎,怎么我现在眼前出现的不是人的形象,是一匹马(或者其他动物),这是怎么回事?”
在这个时候,心理学家应该从容地说“是的,都会出现动物的,你出现的是什么动物?”
来访者想像中出现的动物,都是“拟人化”的,也就是说,都有人的某种性格,
会说人的语言,甚至形象也类似人。就像我们中国神话中的孙悟空(猴子)、牛魔
王一样,是两脚走路的,会说话的动物;或者说像童话故事中的那些拟人化的动
物。想像中的鬼神菩萨,自然也是有性格、会人类语言的。
植物或者矿物
或者其他东西,有时只是在背景中出现;比如,想像美女时,头上有花朵,手里
有宝石戒指。这时的它们不是人格的一部分。而在另外的一些时候,来访者明确
地感觉到,这植物或者矿物是人格的一部分,是有生命的。
比如,我自己曾经有一个子人格是“会生长的绿水晶”,(想像中)我把它种在
花盆中,它就像植物一样长大。
在这些人物被想像出来以后,我们可以从各个方面记录他的特点。就仿佛追星族为自己的明星建立的小档案。我们习惯的是记录这几个方面:
姓名:我们告诉来访者,每个子人格都要为自己起一个名字。让我们以后可以分辨他,单独和他交流。我们要求来访者
把自己“投入到这个子人格中”,想像自己就是这个子人格,然后,我问他“请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然后,让来访者等待这脑子中浮现出来的名字,说出来。
在“起名字”这一步要注意,如果来访者没有把自己“投入到子人格中”,他为这个子人格取的名字是不同的。没有投入的情况下,往往是另一个占主导地位的人格或其他人格说出了一个名字。在投入的情况下,才是这个子人格自己为自己取名。我们要时刻明白,这个人是一群子人格的集合,仿佛是许多人。就像学校中,同学间会起外号一样,别的人格也会给这个人格起外号。这个外号常常是滑稽可笑或轻视性的。例如,有一个来访者出现了一个形象,我问“叫什么名字?”来访者说,“他叫傻牛”。我感觉不太对,因为子人格很少会为自己取一个很难听的名字,于是我问“这是他自己起的名字吗?请你投入这个子人格中,想像他自己说出自己的名字。你叫什么?”
稍等了一会儿,来访者说“他叫‘极限’,因为他喜欢工作,希望自己的成绩达到自己的极限。”而把“极限”称为“傻牛”的是他的另一个子人格,’那个子人格崇尚的是轻松随意的生活,他认为“极限”是一个愚蠢的工作狂。.
我们要记录的,是这个子人格自己说出来的名字。
子人格的名字有的很像生活中的人名,比如“王强”、“李丽”;有的是表明这个子人格性格特点的,比如“极限”、“怀疑者”、“愤怒”;还有的是一种职业或一类人物的名字,比如“强盗”、‘‘黑社会老大”、“店小二”、“八旗子弟”;也有的是古人或者小说中的人物名字,比如“项羽”、“潘金莲”、“牛二”、“武大郎”。
动物或者鬼神不一定需要另外有一个名字,狗就叫狗、虎就叫虎也是可以的。但是,有时候它们也可以有一个名字,比如小狗“贝贝”、小猫“咪咪”。
性别:子人格有男有女,要记录下性别。
年龄:来访者也许会估计这个形象的大概年龄,也可能清楚地说出他的很具体的年龄。
外表和服饰:这一点很重要。特别是要记录下服饰的样式、颜色。服装的颜色是很关键的资料。假如出现的是动物,也要问这个动物的颜色。有时,动物的颜色和自然中这个动物的颜色不符合,比如,出现了红色的猫,这也没有关系。记下来就是了。
性格:这是最重要的。不妨让来访者多说说。记录的时候务必注意,要原封不动地使用来访者所说的词汇,不要有所改变。比如,来访者用了“温和”这个词,千万不要记录为“温柔”。因为用词的微小差异可能就会导致理解的错误。
喜欢什么:这是为了更深入了解这个子人格的性格。
讨厌什么:也是为了加深对子人格的理解。
其他:在最后,记录其他有用的资料。
对每个子人格,都做这样的记录,我们就有了一个对子人格的基本了解。当动物等都出过了,我们估计不再有新的子人格会出现时,就可以结束了。
结束方法:在结束前,我们可以做一次提示“再过5分钟我们就结束,你问一问,还有别人吗?”这样的催促,可以把那些潜藏的子人格唤起。甚至我们可以这样对那些还没有出现的子人格说“只有5分钟了,如果你不出现,就没有机会了。”这样,那些子人格也会急忙“登场”。
因为一个人的子人格很多,做一次完整的人格意象分解,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大
致是有2~4个小时。有的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第二节 技术要点
成功的关键是被试要放松。放松与否和来访者的阻抗大小有关。阻抗越大,放松
程度就越差,子人格出现的频率就越慢。从说完指导语到第一个子人格的出现,
这个等待时间的长短反映着来访者阻抗的大小。这个时间因来访者阻抗的不同而
长短不一,短可以短到几秒钟,长可以超过10分钟。在等待时间比较长的情况
下,来访者有可能会不耐烦、怀疑,这就需要心理学家的耐心和坚持。他可以这
样对来访者说:“放松你的意识,轻声问自己,‘我有什么子人格?’然后只是
等待。”也可以有针对性地消除来访者的顾虑和担心。
在第一个子人格出现后,其他子人格也会随即出现。有时,连续出现几个子人格
后,来访者会说“没有其他的了”。这往往不是真的没有其他子人格了,而只是
这一组子人格出完了。其他的子人格还在潜意识中。这时,我们就要告诉来访者
说“继续等待,继续问自己‘我还有什么子人格?’你还有其他未出现的子人
格。”这样,再等待一会儿,新的子人格就会出现。
有时,来访者看到了子人格的形象,但是他却不报告出来。这也许是羞涩,也许
有其他原因,特别是这个子人格的样子不好,他就更不愿意说。我们可以从一些
迹象上观察他是不是脑海中有一个形象出现了。方法之一就是看眼动。当子人格
出现时,都伴有明显的快速眼动,我们可以隔着眼皮看到来访者的眼球在运动。
还有一个迹象就是来访者面带笑容,笑是一种防御方式,是因为来访者很轻微
的、有隐藏的意象。这个时候,心理学家可以及时询问:“我知道你现在看到了
一个形象,告诉我,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来访者就会把这个形象说出来了。
在人格意象分解的过程中,心理学家不是被动地等待来访者自己找到各个意象
,他也可以做启发的工作。比如,在来访者表达时,突然声调表情有所变化,心
理学家就要及时询问:“现在是谁在说话?我发现现在说话的你不是刚才的子人
格。”
当一个子人格出现的时候,来访者也许会自发对这个人格做一些评论。比如,出
现了一个“开放的女子”后,女来访者说:“我不喜欢这个女子,太放荡了。”
心理学家就可以及时问:“是谁觉得她放荡?说她放荡的这个子人格是谁?”这样
就可以帮助来访者找到那个子人格。来访者也许会回答说“不喜欢这个子人格的
是我,是这个整体的我”。心理学家不可以接受来访者的话,而应该这样回答:
“现在没有什么整体的你,所有的话都是某一个子人格说的,那么,这样说的是
谁?是哪个子人格?”
来访者表述出来的子人格应该是比较单纯的,一个子人格只有一个基本性格。如
果来访者在说这个子人格的时候,说出了两种性格特点,或者说他有时如何,其
他时候是另外的样子.这表明他没有把子人格“提纯”,这个子人格是两个或者
更多个子人格混杂起来形成的。我们要分开搀杂,要求他把这个子人格分开,分
为两个或更多个子人格。
对于来访者来说,做人格意象分解一般都是一个自我释放的过程,是很愉快的。
特别是那些平时被压抑的子人格出现时,来访者明显感到浑身舒畅,有力量感。
因为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在消除对这个子人格的压抑,这样,这些子人格的心理能
量也就释放出来了。
第三节 子人格出现的一般规律
子人格出现的时间规律是这样的:
往往是开始出现时由慢到快,即顺序出现的两个子人格间的时间间隔基本呈递减
形态。中间会有一个子人格的密集区,几个子人格会一起向外涌。这里所说的一
起向外涌,并不是说他们是完全同时出现,只是说这几个子人格的出现时间间隔
非常小,一个接一个。有的时候,一对子人格是可以完全同时出现的。
接下来出现的各子人格又会有一个较长的间隔时间。
所以说,在出现的时间上,子人格是一批一批地出现的。
从子人格的内容看,先出现的子人格往往与被试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的积极的
_面有关。这里显然有阻抗的因素在里面。来访者不愿意暴露自己的不足的一
面,所以那一面在—开始不会出现。
子人格往往成对出现,如一种人格特质以男性、女性两个子人格出现;相对的两个人格特质顺序出现,如“懒惰的人”和“工作狂”。再比如出现“老百姓夫妻”时,就是夫妻同时出现。还有,我遇到过“姐妹”同时出现,“兄弟”同时出现。或者“黑无常和白无常”也可以同时出现。或者,“侠客和他的马”同时出现。
一般来说子人格数量均在15~40个之间。目前我遇到的最多的一例有60多个子人格。
最后出现的往往是若干动物形象,或者神话人物的形象等。
我考察的所有来访者出现的子人格均有男有女。也就是说所有来访者的子人格中都有异性的人格,但是在异性子人格的比例大小上,两性差异很明显。孙新兰在她的博士论文的研究中,用40个被试做实验,结果发现男性的子人格中,女性的子人格占总数的20.3%;而在女性的子人格中,男性的子人格占总数的24.6%,差异显著。
各子人格间年龄跨度很大。一个青年人的子人格中:既会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也
会有三五岁的小孩。但是,我还没有发现小于3岁的。在孙新兰博士的同一个研
究中,男性的子人格年龄平均跨度是男性16.7岁。女性子人格年龄平均跨度是22.4岁。
这个研究中还发现,形象的鲜明程度人各不同,两性间并无明显差异。
某个子人格充分表达时,来访者的表情、声调、身体姿势都会发生明显的改变,
变得和这个子人格的性格一致。如果来访者说到的子人格是一个宁静的少女,此
人的表情就会像少女一样恬静,声调也比较温和。如果是男性,他说话的声音还
是男性的声音,但是会很柔和。身体的姿势也比较收敛。如果来访者正在说的人
格是“烈火”,此人的声音比较洪亮,表情张杨。身体姿势也会很开放;甚至表
情声调的改变也会很大。
有经验的心理学家可以很容易地通过来访者表情、声调和姿势的变化,看出来子
人格的交替。在来访者投入于某一个子人格的时候,神态的差异很大,我们甚至
会感觉他的相貌都有所不同。也就是说,同样表现快乐,虽然发生在同一个来访
者身上,在他的“静静”子人格笑的时候,和“高欢”笑的时候,样子是不同
的。“静静”即使是高声笑,也一样显得文静;而本性爽朗的“高欢”即使是小
声笑,也让人感觉到他的爽快。如果心理学家为来访者做过人格意象分解,在第
二次或者以后的时候再做,他甚至可以识别出现在现场的是哪个子人格。
不仅表情、声调或身体姿势会变化,不同子人格在场时,写字的笔迹、画画的风
格、说话的用词、穿衣服的爱好等都会有很大的不同。
第四节 “拆人”法变式
法无定法,也可以用稍加变化的方法来“拆人”。比如,我们可以在简单介绍了
人格意象分解后,要求来访者想像一座大房子。然后,心理学家这样说:“在这
个房子中会出现一些
人的形象,这些人实际上都是你,是你人格的不同部分。你静静地等待,看这个
房子里会出现些什么人?”
意象对话技术证明房子是人的内心世界的象征,房子里的人也就是他心中的子人
格。 这样做时,子人格的形象就会逐个出现。有的时候,在房子中先看到几个
人,然后,来访者会看到有其他的人从外面走进来。
这个方法有一个好处,就是根据各个子人格在房子中出现的位置,我们可以得到
对这子人格更多的了解。位居中央的也许是一个占主导地位的人格,在角落的也
许是一个害羞的人,也许是一个喜欢独处的人。还有,这些人在做什么也表现得
更多。比如,一个人正在收拾家,另一个正在看书……
有时,来访者会自己走出这个房子,看看在房子外边有些什么人。这些人一般来
说也是他的子人格。
还有一个变式是,要 来访者想像一条路,这些子人格逐个在路上走过来。
我们也可以不强调意象,而是让来访者直接从自我分析开始。
有的来访者会自发地从意象开始,而另外一些也许会从自我分析开始:
“我觉得我的主导人格是一个开朗、活泼的人。什么事情都不往心里去。很乐
观,外向……当然也有不同的侧面,有盯时候我是一个喜欢沉思的人。一个思想
者,喜欢想理论性的问题,不切实际……当然,我也有很实际的一面,很功利。
不过,一般人看不到我的这一面,一般人都觉得我是大大咧咧的人……”
这样做的过程中,绝大多数人都会逐渐转入形象化的描述,然后就和我们上面的
方法靠近了。
“这个大大咧咧的我,好像总是在前面折腾,而实际的、功利的我,在后面静静
地看着。像一个政客的样子,胸有成竹地微笑着……”从自我分析开始做,不一
定需要像上面说的那
样记录“姓名、年龄”等要素,你可以简单记录各个子人格的性格就可以了。
因为要一次完成人格意象分解,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一般来说,我们做心理咨询的时间是以一个小时为一次的。那么,在一次咨询中,是不可能做完完整的人格意象分解的。我们可以延长时间,把一次咨询的时间延长到2~3小时。这样的好处是,可以连贯地做完整个人格的分解。但是,这样做也有一些不利之处。有时,来访者和心理学家都会感到疲劳。那么,我们也可以不一次做完:一次找到部分子人格后,就先停止。以后,再接着找其他子人格,有时,找到部分子人格,解决了这部分子人格的矛盾,夹访者的心理障碍的症状就消除了。这样,我们也就不需要再分析寻找他的其他子人格了。我们不一定非完成一个完整的人格意象分解不可,不必找出所有的子人格。
我们说过,子人格是一批批出现的。如果我们要分几次做人格分解,停止的时机就是在某一批人格出现了,下一批还可以出现的间隔期。还有,最好在一个性格比较积极的、乐观的、开朗的子人格出现后停止,也就是“停止在好子人格上,而不要停止在坏子人格上”。停止在好的子人格上,那么结束后,来访者会有比较好的情绪,而且在这一次心理咨询和下一次心理咨询之间的这一段时间,这个子人格的特质会比较多的出现在这个人身上。反之,如果停止在一个抑郁的、或者是火气大的子人格上,在心理咨询结束的时刻,来访者是在一个很差的情绪中,这对心理咨询是不利的;而且在下次咨询前的这一段时间,来访者的心情会一直处在较差的状态中。
第五节 子人格的演变与重组
子人格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心理咨询中,它们也会发生变化。有些子人格会加强,有些会减弱,有些会消失或者死去,而另外的一些会新生。
新生的子人格往往是和消失的子人格有关系的,是某个旧子人格演变的结果,或者是两个甚至几个旧子人格结合的结果。
加强和减弱是很容易理解的,这意味着这个子人格所代表的某种特质被强化或削弱.。
某个子人格的消失或者意味着心理发生了更大的变化,意味着某种特质发生了质的改变,以至于不再适合用过去的那个形象来做象征了。
有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访者的一个子人格本来是“虫子”,象征着他的自卑。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他的自卑大大减少,于是在新的人格意象分解中,他发现“虫子”不
见了。
而同时,新生了一个子人格“蝴蝶”。
在象征意义上“虫子”往往代表自卑、烦恼、丑陋和没有力量。
蝴蝶象征自由、美丽、快乐,有时候也代表死亡,因为翩翩起舞的它很适合用来比喻一个人的魂灵。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消失的子人格和新生的子人格之间实际上有“继承”关系,仿佛是一种“转世”。虫子转变为蝴蝶。蝴蝶不再为自己的丑陋而自卑,相反它为自己的美丽而骄傲,它们之间特质仿佛是不同的,但是却都是和“自我评价”有关的。蝴蝶虽然不自卑,但是和虫子一样心理力量不大。蝴蝶所象征的意义中,也包含“死”,也就是说自杀的潜意识冲动依然存在。不过,即使如此,虫子转变为蝴蝶也是很今人高兴的。作为蝴蝶,他的生活比虫子要幸福多了。
这个例子中是虫子变蝴蝶刚巧符合生物学的规律,蝴蝶的幼虫就是虫子。不过,在人格意象分解中其他的子人格演变大多不符合生物学规律。
比如,鱼消失了,而龙出现了;羊消失了,而大象出现了。这不符合生物学,生物学中一个物种不会变成另一个物种。而且,龙这样的物种根本就没有被见到过。
再如,锦鸡变成了一个风情十足的女人,蛇和鹿结合而变成了麒麟,这也是生物学中不可能出现的,但是在人格意象分解中是很正常的。锦鸡本来就是美丽、炫耀自己等心理特质的象征,而风情的女人也一样具有美丽好炫耀的特点,在心理理象征的内容上,她们本来差异就不大。麒麟象征着既温和又有直觉智慧,鹿是最温和的动物,蛇是最有直觉的动物,所以蛇和鹿结合成为麒麟是很自然的事情。
这本来就不是生物学问题,是心理演变。子人格的演变,象征的是性格特质的改变。心理咨询所做的事情,就是促进来访者子人格向好的方面转变。
在子人格演变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人格的重组。
人格的重组就是在想像中,把所有子人格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复杂而丰富的新的人格。重组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想像中让这些子人格紧紧地拥抱,然后想像他们结合为一体,成为了一个单一的人。重组的最复杂的方法就是一啊,那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
第四章 自己和自己的“人际关系”――子人格的关系
在做人格意象分解的时候,我们把每一个子人格当一个独立的人看待。如果加上动物和鬼神,我们可以说是把每一个子人格当作一个基本独立的灵魂。那么,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中,有15~40个左右的“灵魂”,或者是有很多的“人”。
既然有这些人,必然就会有人际关系。
而实际上,子人格之间也确实是有“人际关系”。
各个子人格之间的关系,简单地做分类可以分为4类:不认识、认识但是不关心、认识但是不喜欢、认识而且喜欢。
在做人格意象分解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问那些被分出来的子人格,问他是不是认识其他的某一个子人格,问他喜不喜欢那个子人格。这样就可以了解这些子人格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不相识的子人格
一个子人格不认识另一个子人格,主要代表一种自我内部的隔离。我相信这和来访者使用了“隔离”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关。
相互很矛盾的人格之间,容易互不认识。比如,一个人有极为喜欢豪奢慷慨的子人格,还有一个非常吝啬的子人格。来访者在日常生活中认同于前者,不认同后者。他的豪奢子人格不认识吝啬的子人格。这样,隔离形成了。隔离的好处是来访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感觉到自己的一致性,“我就是一个大方的人”。他意识不到自己吝啬的行为,也就避免了自我知觉的混乱。如果没有这隔离,他也许就会很迷惑“我究竟是一个大方的人呢,还是一个吝啬的人?”
虽然他自己意识不到后者的存在,但是在他的行为中却时常会表现这个侧面,而他身边的人可以观察到这个侧面的存在。于是,身边的人也许会觉得这个人很虚伪。别人也许会说,“他明明是很好色的。你看,只要有一个女人在场,他就兴高采烈,对那个女人色迷迷地看。可是他却说自己是一个一点也不好色的人。真虚伪。”而他自己很委屈地想,“我明明没有好色之心,大家却认为我虚伪。真是荒唐。”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后面会提到“相互冲突的子人格”,表现和“相互不认识的子人格”有些相似。实际上冲突的久了,就可以转化为“相互不认识的子人格”。就像夫妻吵架久了,干脆谁都懒得吵了,互相不理睬,以后会离婚,会相互陌生,就好像相互不认识一样。
隔离经常是因为这两个子人格之间的关系不好。就像家里有两个人,一见面就吵架,后来大家炒的太烦了,于是干脆就不见面了。不见面的时间长了,两个人之间就不认识了。
或者是有一个子人格一旦出现,会使大家太痛苦,于是大家就不看他了。比如,一个女孩子在15岁的时候被强暴过,一度很痛苦。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她自己渐渐忘了这件事情。在做人格意象分解的时候,有一个子人格出现了,这是一个愤怒而且狂暴的人。但是,其他子人格都不认识她。这就是精神分析中的“隔离”机制的形象化的表现。
也不是所有的不相识都是因为“隔离”,还有一种情况是因为来访者的各个子人格形成的时间不同。有的子人格是儿童时形成的,这些人格也许会长大,也许会不长大。比如,一个5岁时形成的子人格当时的年龄是5岁。后来他也许在20年内,他一直没有成长。现在,我们对一个25岁的人做人格意象分解的时候,我们就会在他那里发现一个5岁的子人格。有些童年形成的子人格,可能不认识以后形成的其他子人格。因为,这个5岁的孩子一直活在他5岁的时候的那个世界,根本没有遇到那些对他来说是“未来世界”中的人。
当然他也可以认识以后形成的其他子人格,只要他也进人了以后的世界。和l0岁或者15岁的自己做交往。
有些子人格由于性格的原因,对其他子人格不关心,所以也会不认识。
例如,有一个女孩子,她有一个子人格名叫“高傲”,是一个30多岁的男子形象,身材高大,穿棕色休闲西服。喜欢弹钢琴,喜欢自己,不喜欢干活。他的性格冷漠、自私、古怪,一会儿高兴,一会儿不高兴,对别人爱搭不理。这个子人格对其他子人格都不理睬。这就是性格的原因,因为他高傲,轻视其他人,不屑于与其他子人格交往。
这个女孩子还有一个子人格叫“安静”,是一个二十七八岁的男性,白胖,戴眼镜,很土,穿蓝色衣服。他最喜欢读书,而最不喜欢的事情就是管闲事。他也不认识其他子人格,原因在于他不关心别人的“闲事”。
她的子人格之一“爸爸”,是40多岁的男性,穿蓝色破衣服,邋遢。喜欢喝酒,性格颓废。他不认识别人是因为他没有兴趣。和这个“爸爸”一起有一个“烦人妈妈”子人格,40多岁的女性,一脸的劳累,无精打采,穿枣红色夹克。她觉得没什么可以喜欢的,时常叹气。她也不认识别人是因为她没有精力。虽然在生活中,爸爸肯定应该认识妈妈,但是在这里的“爸爸”和“烦人妈妈”之间也不相识。
自我隔离有它的用处,但是也显然有其损害。它的用处就是避免看到一些自己不想看的东西,它的害处是使得来访者缺少自知,内心中的能量流通受到阻碍。在意象对话心理治疗时,我们常常要帮助来访者的各个子人格相互认识。各个子人格相互认识了,也就意味着这个人对自己的了解增加了,意味着他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关心自己的内心,而这些是人心理成长的基础。
第二节 情感冷漠的子人格
当我们问子人格A:“你对子人格B是怎么看,你喜欢他吗?”有时会听到这样的回答:“谈不上喜欢不喜欢,我和他没有什么关系。”
这不一定说明什么。我们在生活中有一些“点头之交”,我们对他们谈不上喜欢不喜欢,子人格的“社会”中,也有这样的关系。
但是,如果有一个子人格对所有其他的子人格都是这个态度,对谁都是不关心。那这就是一个“冷漠”的子人格,代表了一种对人疏离的性格。这个子人格在知识分子中经常出现,如果他占主导,那么这个人就会离群索居。在强迫症或者强迫性格的来访者中,这样的态度也很常见。
“你对这个子人格有什么感觉?”
“没有什么感觉。”
这样的对话在我和强迫症患者之间非常常见。
有的强迫症患者的回答更是令其他人觉得匪夷所思,他们问我:“什么叫感觉?”“我应该是什么感觉?” ’
我们可以举的一个例子是“自信爷爷”子人格,他是一个老者,白白的头发,严肃,绷着脸。穿的是破旧的天蓝色中山装,但是衣服是干净的。他喜欢大自然,不喜欢被别人管。性格很坚强,但是很冷漠。他不满意他的生活,认
为周围有很多坏人。这个子人格就是自己坐着,谁也不理。
有一个强迫症患者的子人格“老男人”,他是一个50多岁的人,过去也经历过许多事情,但是现在对什么都感到灰心了。他生活在一个旧房子里,每天的生活都只在收拾屋子、收拾报纸、收集一些小的旧东西。他不见任何人,也不认识任何人。
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子人格都是情感冷漠的。
第三节 相互冲突的子人格
“认识而不喜欢”反映了子人格之间的心理冲突。好像这些内部的“小人”在冲突。不喜欢有不同的形式:一个“小人”仇恨另一个,或者一个讨厌另一个,或者是一个轻视另一个,再或者是一个害怕另一个……
比如,在工作狂性格的人心中,必定有一个非常追求效率和成功的人格,这是他的主导人格部分。但是,他也必定有一个很懒惰的人格:效率追求者会非常轻视和讨厌懒惰者,反过来懒惰者也会嘲笑那个可笑的工作狂。
没有经历过的人,简直不可能想像得到内部这些人之间的冲突会有多么激烈。你知道吗,在有的人心中会有一个子人格,因为讨厌另一个“人”,会无时无刻地找机会批评、指责、嘲笑那个人,其刻薄、愤怒、冷酷极为不可思议。没有什么外在的真实的人伤害一个人能像这种内部的自我成分伤害自己这样厉害。如果是我的老板指责我,下了班后我就可以避开这个老板;如果是老婆指责我,上班的时候就可以避开她;如果父母和老师都批评指责我,至少在我睡觉的时候可以避开他们。但是,假如我自己内部的一个人批评指责我的另一个部分,那么,无论是在外在家,在白天在黑夜,在醒着的时候还是在睡梦中,这个指责的声音永不休止。你可以想像这有多么可怕。
心理疾病和障碍几乎都是因为这样的内部冲突。当我们说一个人有心理矛盾,就是说在内部有两个人格之间有矛盾。再拿常见的一种对人恐怖症来说吧,一个男孩子有奇怪的心理疾病,他总认为自己的眼睛中流露出非常淫荡的光,他发现自己总是不可克制地看女性的胸部和下体的位置。他认为别人都发现了自己的眼睛有问题,都在用轻蔑的眼光看自己,在背后骂自己是“下流胚”。于是他不敢到人群中去,不敢看别人,自己躲在家里,连学校都不敢去。外人发现,他的担心很没有道理,因为在旁边的人并没有发现他眼睛中有“淫荡的光”,只不过发现他有些看人躲躲闪闪而已。别人也没有轻蔑他和骂他。但是,如果一个同学这样告诉他,说你的眼光没有什么问题,他是很难相信的。他会说:“我明明看到了你的轻蔑的眼神”。
如果我们做了人格意象分解,我们就会发现,他必定有一个性欲很强的人格,或者是一个喜欢放纵自己的性的人格;同时必定有另一个子人格是禁欲主义或者很保守的、或者是讨厌性,认为性是很肮脏的。实际上,是这个禁欲主义者或者认为性肮脏的子人格,是他用轻蔑的眼光在看那个好色者,是他在骂那个好色的子人格,也是他发现了好色的子人格的眼睛有问题——他当然是很容易发现的,因为他和好色者是同在一个身体中,同用一双眼睛。来访者不知道自己所害怕的是自己,反而以为自己害怕的是同学、朋友或者老师——这才是问题所在。
在重性精神病人那里,这个问题更明显。比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内心中的这些子人格之间,本来就是相互很分离的,于是他们会把自己的一些子人格当作一个外界真实存在的人,或者甚至是外界真实存在的鬼神,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这个错误的结果就是他们把内心中的子人格对自己的批评的声音——在他们那里这个声音是非常清晰的,是可以听见的——当作了外界的声音,于是出现了幻觉。他们会说,“有一个声音——也许是鬼,在对我说,我活着没有意思,死了算了。”他们不知道,那不是外界的鬼,是他自己心里的一个子人格,一个意象。
第四节 相互喜欢的子人格
“认识而且喜欢”代表了子人格间的容纳关系,喜欢有多种性质。有的指一个人爱上了一个异性,有的是指一个人把另一个人当作兄弟姐妹看待,有的是成年人喜欢小孩子,有的是小孩子依恋成年人,有的是好朋友,有的是相处很好的工作伙伴。
在现实生活由有多少种好的人际关系,在心里内部的子人格之间也就有多少种。你自己心中的一个女孩子可以爱你自己心中的男孩子;你自己心中的成年人可以和你自己心中的孩子建立很好的关系;你自己心中的一个人也可以和另一个人是好工作搭档;当然,你自己心中的人也可以驯服你自己心中的野马,把它变成自己的好坐骑。
有一个人的三个子人格魍魉、无我和秀红之间都相互喜欢,但是关系不同。魍魉是一个皇帝,男的,30多岁。他圆脸、个子不高、穿着绣着金龙的黑袍;性格开朗,经常独处;喜欢躺着、或倚着。无我是一个侠客,30多岁的男子。个子不高,白色短打扮,长发,背着宝剑;喜欢自由自在到处玩,特别是喜欢到自然环境中去;性格自由自在,开朗,话多。魍魉和无我是好朋友的那种相互喜欢。而秀红22岁,穿红色衣服,金边白斗篷;身材一流,瘦,清新脱俗,很热情,高雅。她是魍魉的表妹,对魍魉是对亲人的那种亲切;她是无我的情人,和无我有朋友加情人的亲密感觉。
一个人的内心就是一个小社会。
子人格相互喜欢是—件好事,它代表这个人的内心中是和谐的。这个人的总体将会安详、没有太多的自我矛盾。他接纳自己,对自己不苛刻。他的心情也常常会比较快乐。
子人格相互喜欢得越多,人就越不需要压抑自己。假
如,我的一些行为(来源于子人格A)不能被我(确切地说是我的子人格B)接纳:我
会厌恶地说,“我怎么会干这种事情?”以后,或多或少,这些行为和心理经验
就会被我压抑。我渐渐地看不到我做的某些事情。这样,我对自己的了解就会越
来越少,越来越片面。我的许多经验将不会得到利用,因为我根本就不知道我还
有这些经验。我内心的疆土变得更为狭窄。而子人格如果相互喜欢,我们就没有
这么多压抑,我们就可以有更多的人生经验,心的领域变得更大了。
子人格相互喜欢也有不利的一面。由于心中一团和气,没有紧张,这个人也许会
缺少改变自己的动机,这个人也许会有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的缺点。假如这个人
的各个子人格都比较“安分”,这个可能性就更大。或者,有些子人格的行为是
社会所不容纳的,但是,他自己的其他子人格都接受甚至喜欢这个子人格。这
样,他心中虽然没有矛盾了,但是他整个人和社会之间则产生了矛盾,而且这个
人将会不适应社会。例如,一个人有裸露癖,他有一个子人格很喜欢在公共场合
当着女人暴露自己的阴茎,而他的其他子人格也不反感这个行为。他就这样去做
了,也获得了性的满足。他自己没有心理冲突。但是,那些被他的行为骚扰的女
性却心里不舒服了。她们希望他改变自己,但是,由于他的子人格之间很和睦,
他没有改变自己的动机。
[ 本帖最后由 宛小童的十二月 于 08-5-17 09:20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