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一个内向的人试图变得外向的时候,他可能失去了自我内心的安宁,也失去了命运的眷顾!
经验上人们判断一个人的内向性格或者外向性格是从行为与情绪类型来判断的。这个判断不太可靠,因为人的行为可以在后天通过学习与强化得到,人的情绪也可以因为经验和年龄变得和谐。在心理学涵义上内向外向主要指人的精神指向,比较关注内心的是偏内向,比较关注外部世界的是偏外向。关注内心的人着力发展自我感,首要面对的是如何喜欢自己;关注外在的人着力发展能力,首要面对的是被人喜欢与被环境认同。两种力量对每个人都必不可少。
经常遇到内向的人为自己的个性烦恼,其实这样的人应该感谢上帝让他获得如此重要的个性倾向。仔细想想,没有内在肯定和自我认同的人不可能有持续的力量去发展朝外的进取与奋斗,一个只关注外界从不自省内心的人也不可能获得成功。我们的文化对个性的描述一直存在着一种无意识的割裂,以为这两种个性是恰好相反的,二者只能择其一。其实这可能是人类非此即彼的观念得出的最荒诞的偏见。内向的力量是树根与树干,外向的力量是枝叶、花蕾与果实。这两种心理力量恰好是并存相依的。
文化习惯把外向的人想象为乐观、开朗、热情、自信、进取,把内向者联想为保守、压抑、退缩、不安、胆怯、不合群。差不多会识字的人都会说外向是社会欢迎的,内向却不那么好。当然,内向的人很自我、内省、另类,不按常规出牌,自然难得文化的喜欢。外向的人不坚持己见,从众,随同,喜欢分享,依赖规则,服从环境,追求社会认同,自然容易成为文化价值导向下的可爱一族。
区别内向与外向的一个简单可信的依据是问问自己的快乐从哪里来。内向把心理能量指向自己,因此快乐也主要由心而生,不那么依靠外部世界的认同与赞许;外向把心理能量指向外部世界,喜欢人际接触,好奇,富于冒险精神,对主流文化比较认同。内向为主的人比较有意志、理想,追求个性、特色的美感、兴趣,爱学习、没事偷着乐,外界不管有多大的变化、干扰甚至打击都妨碍不了他生活的目的与信念。为了一个梦想或观点常常会独自坚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外向为主的人比较灵活、顺从、不跟别人或自己找麻烦,审时度势,喜欢顺水推舟,不好逆水行船。
很多人陷入社交的烦恼,害怕人际关系,胆怯,退缩,自认为是内向的。其实他正好缺少内在的精神指向,内心根本就没有快乐,期待被别人喜欢、认同来快乐,这样的人恰好是外向的,也恰好缺乏内向的心理能力。
人的一生两种个性力量是同时存在的,不夸张地说内向的个性能力是获得外向个性能力的前提。正如埃里克森在《同一性危机》中说的,自我认同是一种精神朝内的关注。其实,人的个性是复杂的,不可能像文化标定那样是单一的。社会是个舞台,只要喜欢,人可以表演出不同的个性色彩。如果真能单一的话,我猜单一的内向还是比单一的外向好。很多科学家,哲学家,伟人,艺术家,创业者都因为发展了很好的内向能力而让自己能在浮躁的社会里沉静下来,独立思考,富于创意,最终获得成就。
被文化描述的个性其实是人的社会性格,而非人内心本质的心理性格。要让偏内向的人喜欢自己,就要思考我们的文化定义给内向人带来的观念困境。如果社会把内向与外向等同起来看,并给不同性格的人相同的笑脸,那么内向的人可能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存在的方式。强迫内向的人按照文化导向的外向模式去生活会让他们产生很大的不适应。
人只有发展好内向的力量,让心灵成为快乐的源泉,外向的个性才能慢慢有根基,既能沉静得下来,也能放得开去。不喜欢自己,不接纳自己,你的灵魂会远离你,终身漂泊。自己爱自己,从内心世界去找到存在的意义,这样的快乐是随时可以自给自足的。
[ 本帖最后由 xtcclover 于 08-1-26 14:20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