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美惠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08-1-1 21:55:49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是智慧的源泉(张刘祥)

有不少学校将我的《求真与创新——写给中小学教师》推荐给教师,作为教师暑假必读书,有的学校还要求教师阅读后写出读书笔记,发在学校教师随笔专帖上进行交流。最近一段时间,我在教育在线论坛读到教师们写的一篇篇发自肺腑、流淌真情的读书笔记,很是感动。今天(8月26日),我又读到了新塍镇桃园小学青年教师倪灵红的读书笔记《在阅读中成长》,激动和兴奋之情难以抑制,我从中窥见到,阅读正在改变着我区教师的生活状态,我区的青年教师正在阅读中悄然成长。这是多么令人兴奋、值得高兴的事啊!

下面是倪灵红老师的读书笔记:

读罢张刘祥副局长的《求真与创新》一书,让我对教师个人的阅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这才能让头脑永远充满活力。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更有义务和责任去不断充实自己。阅读能加深个人的文化底蕴,提高文化修养,拥有与他人所不同的气质和个性;阅读能使教师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思想,引领孩子走向更宽广的文化世界和思想领域。从阅读中学习教育理念,结合自己的思想,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思想。从阅读中领略名师以及优秀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采,从他们的教学生涯、教学实践中汲取教学理念、教学思想的精华,再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把学来的经验转化成自己的,提升教学思想和教学水平。

作为一位新老师,提及读书觉得不足和惭愧。其实,我也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也有阅读的习惯。但在这习惯中,都比较中意那些诗歌散文、小说故事,也会读读人生哲理,却很少去深入地阅读教学书籍。工作后,尤其是学校有读书任务后,才真正意思上地读上几本教学类图书。我现在还对刚捧起第一本教学书刊的情景记忆忧新。看惯情节跌宕起伏故事传奇,没看几页那本教学理论就开始犯困,就犹如初中时看历史书,高中时背英语单词,简直可以充当催眠曲。我依稀记得那本教学理论书我足足看了一个月。但随着教学实践的加深,我越来越发现在理论的指导下,自己的教学实际工作慢慢有条理和深度。先前学校优秀教师在公开教学时或教学经验交流中所提及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我很少能理解,但在不断阅读中慢慢地懂得和领悟了。当我碰到在阅读中无法消化的教学观念、思想,我也不会像先前一样丢在一边,而是把它记录下来,适当的是时候去请教其他老师。

随着阅读量的增加,阅读的教育书刊也不断丰富。当我翻看薛瑞萍老师著作的《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时,眼前更是一亮。薛老师通过一个个亲身经历的小故事,让我一次次进入她的课堂,津津有味地享受着她独具教学魅力,彰现人格魅力。除了学习她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法,更让我学到了为人师表所要具备的素养和知识。也让我明白,名师之所以为名师,就是因为他们比别人更知道如何阅读,更会深入的思考,更会对问题进行钻研。

作为一个新教师,一位新班主任,我的一些班级管理方法、教学的变革和提升也来自阅读的不同书籍。它们就如一个个经验丰富而有乐于传授的老师,只要你愿意,它们始终在那边等待你的光临,等待着你的索取。

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生活中,我会不断阅读,用知识来不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我也会向其他优秀老师讨教教学理念、思想、手法。在学习他们的同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让自己成长更快,也让自己的学生成长得更好,让学生和自己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阅读,是教师学习之本,立教之根,提升之道;阅读,可以为教师与大师、伟人之间搭起一座美丽的桥梁,让教师与大师对话,聆听伟人指点;阅读,可以让教师重温逝去的思想,汲取前人的经验。一句话,阅读是获取教育智慧的源泉!

英国作家汤玛斯说:“书籍超越了时间的藩篱,它可以把我们从狭窄的目前,延伸到过去和未来。”的确如此,阅读是一趟穿越时间隧道、焊接过去和未来的生命旅程,阅读积淀的是一种文化底蕴,有了这种文化底蕴,教师就不会被眼前的浮云所遮蔽,就不会被社会的浮躁所迷惑,就会心静气定,看清自己的过去和未来,拨开浮云,驱散浮躁,涵养性情,完善自我,坚定地行走在教育这条幸福之路上。

带着许多美好的憧憬,2006年年初,秀洲区加入新教育实验,启动了书香校园工程,用阅读改变教师的成长方式,让教师在阅读中享受教育生活的幸福。

当《新教育之梦》、《爱心与教育》、《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的使命与责任》等书籍相继送到教师的手中之后;当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应邀来我区点燃教师理想之火、阅读热情之后;当北师大肖川教授那场震撼心灵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的大型精彩报告之后;当召开全区书香校园建设现场会、全面倡导教师阅读之后,阅读已成为教师说得最多的词,教师读书已成为秀洲教育一道最美最靓的风景。

虽然我们的书香校园工程还刚刚起步,教师的专业阅读还刚刚开始,但已经让我欣喜地看到,书香已经飘进每一所学校,许多学校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高照中学、友谊小学磻溪小学、洪合小学、建设小学、高照小学……许多教师开始捧起书本,阅读经典,聆听大师。阅读正在改变着教师的教育生活,改变着教师的成长方式,阅读积淀的不仅是教师的底气,更有灵气和大气,以及对教育事业的蓬勃朝气。

在很多青年教师身上,我高兴地发现,当他们捧起书本,内心就疏离了浮躁,回归了宁静,就走上了幸福成长的道路,教育的幸福感也就结伴而至,正如桃园小学的倪灵红老师说的:“阅读能加深个人的文化底蕴,提高文化修养,拥有与他人所不同的气质和个性;阅读能使教师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思想,引领孩子走向更宽广的文化世界和思想领域。从阅读中学习教育理念,结合自己的思想,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思想。”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让阅读成为教师德习惯,让教师在阅读中幸福成长,让教师的生活因阅读而更加精彩,是我的美好憧憬;让教师沐浴书香味,浸润书卷气,享受书中乐,是我的中心祝愿。

我始终坚信,有书香相伴的每一天,都会洒满阳光、鸟语花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08-1-1 21:56:28 | 只看该作者
暑假,你读书了吗? (张刘祥)

我在王燕老师的博客里,看到她今年暑假的阅读书目:

绘本(32本):《活了100万次的猫》、《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风到哪里去了》、《花婆婆》、《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月亮,生日快乐》、《獾的礼物》、《世界最美的童书——我》、《青蛙佛罗格的成长故事》(3本)、《我的动物朋友》系列图画书(两套20本);

童书(14本):《小王子》、《兰心的秘密》、《小女巫》、《爱心企鹅》、《小水精》、《小幽灵》、《香草女巫》、《公猫拿破仑》、《火鞋和风鞋》、《文身狗》、《彼得•潘》、《格林童话》、《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安徒生童话全集》;

教育书籍(5本):《给教师的建议》(未读完)、《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优秀班主任成长之路)、《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小学卷)、《变形计》、《袋鼠妈妈教我如何长大》、《妈妈,请你这样对我说话》;

其它书籍(3本):《阅读儿童文学》、《长恨歌》、《倾城之恋》。

看着王燕老师德这份沉甸甸的暑假读书目录,我感慨万千。暑假,是教师读书的最佳时期。可是,有多少教师好好利用了这段宝贵的时间而静心读书了呢?我不敢肯定,但情况不容乐观。

暑假,面对这个一年里属于“自由支配”最长的时间,许多教师早在心中作了种种安排:有的已与同伴约好,准备天南地北地到各地尽情地游览一番,彻底放松放松自己;有的已有打算,准备利用难得的休息时间,在家好好陪伴女儿或儿子,弥补一下因平时工作繁忙而对孩子的疏忽;有的已有计划,准备和同学朋友好好聚聚,或喝酒,或打牌,享受一下没有工作压力的生活——暑期生活本来就是多姿多彩,因而安排也是丰富多样的。

然而,作为一名注定了一辈子和书籍打交道并对此充满感情的教师,我认为仅有以上安排是不够的,读书显然也应该是这个多姿多彩的暑期生活计划的重要内容。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必须传承中国知识分子的国家情怀,把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道德品质教给学生,使学生形成自立、自强、自尊的健全人格,把更多的人塑造成“知识分子”,至少能够通过教师受到“知识分子”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通过读书以提高自己“知识分子”的素养。但许多教师只把教师作为一种普通的职业,作为一种谋生的职业,缺乏“知识分子”应有的情怀和素养,缺乏读书的内在冲动。

有文章说,中小学教师与阅读“渐行渐远”,究其原因,一是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缺乏,家长、社会对学校的评价集中在“分数”上,对教师的评价更是看你所教的班级、学生有几个考上重点学校,使得学校之间、班级之间、教师之间的竞争越演越烈,有时候为了一分、两分甚至零点几分争得不可开交,整天围着分数转,哪里还有时间、精力和心情去读书?即使读书,也只读与考试、练习有关的教辅资料,那些提高教育智慧、人文素养的教育图书、社科书籍,根本不会涉及。二是工作时间的实际限制。教学、班级管理繁杂琐碎使得教师自由时间太少,也是教师无暇读书的一个重要原因。有教师说,当一个教师每周被排上20多节课,他除了备课,还要批改作业,应付各类职称评定所必须的考试,他拿什么去读书看报,去钻研思考?他们没时间看书看报,没时间去接触社会,于是,他们理所当然地成为经济和知识双重贫困的人

解决以上两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暑假,静心地读几本书。在近两个月的暑假里,正是你总结以往、读书写作、吸收养分的最佳时期,只要你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计划,不管读多少,读什么,只要肯读,什么书都可以。《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为暑期教师读书推荐了如下书目:《陶行知教育名篇》、《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苏霍姆林斯基)、《大教育论》(夸美纽斯)、《爱弥儿》(卢梭)、《多元智能》(加德纳)、《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丛书》、《听名师讲课》、《教育的智慧和真情》(肖川)、《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郑杰)等。这些书都可以作为教师暑假读书的选择。

教师不读教育理论书籍、不读教育名著,要想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则是难于想象的。教师如果与教育理论、教育名著疏远,必然导致教师教育观念的固步自封、因循守旧;而教育观念的陈旧和滞后,必将造成教育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正因为如此,教师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善于利用时间从书籍中汲取养分以滋润自己、丰富自己,那么,他就不可能有高远的志向和追求,这也是教师是“人师”还是“庸师”的关键。而暑假,正是教师静心读书、补充养分的极好时期,千万不能错过。

我认为,教师不能不读教育理论书籍,也不能仅限于读教育理论书籍,还应该读些人文、历史方面的书,尤其应该读一读学生喜欢的书,走进孩子的心灵。现在,我们提倡师生共读,提倡教师和学生一起读书,以教师的读书来带动、引导学生的读书,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爱好,了解学生为什么喜欢读这类书而不喜欢读那些书,从而有的放矢给与指导和引导。就像王燕老师那样,读读学生喜欢的童书,实在是很有必要。王燕老师认为,阅读童书,有利于保持一颗童心,始终与孩子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从童书里,教师能找到那颗早已逝去的童心,学会理解儿童,接纳每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阅读童书,有利于指导学生的阅读,特别是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阅读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目。教师有责任为孩子们挑选一些优秀的、适合他们这一年龄段阅读的书,推荐给他们阅读,并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必要的阅读指导。因此王燕老师说:“我毫不顾忌地热爱着童书,一如既往地热爱着童书。愿童书陪伴着我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我也愿一直畅游在童书的海洋中。”

暑假属于每一个教师,暑假的时间掌握在每一个教师手里,任何人都无权干涉;暑假中每一个教师都有许多事情要做,有许多计划要完成,但不管事情再多,计划再满,也要安排出时间读书。在我看来,教师可以有一千个、一万个理由在暑假里做其他自己所喜欢的事情,但教师没有一个理由在暑假里不读书。如果连暑假都不读书,还指望教师什么时候能读书呢?连教师都不读书了,我们还指望谁读书呢呢?

暑假已经结束,作为老师,你是否想过:这个暑假我有没有读书?我读了哪些书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08-1-1 21:58:15 | 只看该作者
读书从强迫开始 (张刘祥)

昨晚几个学生请我吃饭,席间在讲到如何教育孩子时(他们的孩子正上小学),他们让我“传授经验”(因为我曾经是他们的老师,在教育自己孩子上还算成功),我就对他们说,送孩子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培训班每多大意义,还是安排时间让孩子多读点书,从小培养他们读书的习惯;如果一个孩子养成的读书的习惯,就不用担心他的考试成绩,对他今后一生的发展都有利。我进而强调说,要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你们首先得读书,和孩子一起读书,效果才会更好。令我吃惊的是,他们都说自己很久不读书了,已经远离书本好多年了。我有点遗憾,不读书的父母怎么引导孩子读书,又怎么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呢?

前两天我听了一位家庭教育专家的报告,她在讲到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时说:孩子的读书习惯必须从小培养,越早越好,要让孩子在喜欢看电视、玩电脑前,先喜欢上看书,先入为主。她解释说,让孩子看书,并不是说让孩子看文字书,孩子不认字怎么读?先是父母读给孩子听,让孩子感觉书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再让孩子看图画书,看图讲故事,让孩子对书发生兴趣;最后才让孩子慢慢自己读,逐步扩大阅读的范围,让孩子享受阅读的快乐。我觉得她说的很有道理。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父母的另一个他人,有什么样的父母,便会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不读书,怎么能奢望孩子读书。有位母亲说:有一本书叫《阅读妈妈》,其作者史翠克兰·吉利兰曾自豪地说:“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和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这位母亲说:是从看到这句话的那一刻起,我就开始努力,希望我的孩子也能自豪地说:“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我曾读到过一篇文章——《在书香中长大的美国总统》,说的是现任美国总统小布什的母亲巴巴拉·布什,在教育学龄前儿童方面,有一套非常著名的、独特的“祖传”秘诀,这就是多年来一直进行的家庭朗读活动。巴巴拉·布什回忆,在小的时候,她的父母就经常让她读书。她说,在家中给学龄前儿童朗读,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印象,这是重要的学前一课。她在有了孩子之后,多年坚持组织“家庭朗读”活动。文章说,布什夫人的“家庭朗读”,给这个荣耀的家族的孩子给与了良好的熏陶,她自己也从中得到了很多乐趣。

文章中还说,美国的教育家经过对幼儿园新生的测试发现,那些听过家长读书的孩子的阅读水平,要远远高出那些没有听过家长读书的孩子。给孩子读书的作用并不仅限于让孩子增加学习技巧和增长知识,家庭朗读的活动还可以教给他们分担和参与的意识和责任感。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父母读过的故事在幼小的心灵中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懵懵懂懂中听到的一些故事和知识,往往会让人一生难忘。

现在的问题是,父母自己不喜欢读书,怎么办呢?我觉得可以从强迫自己读书开始。我从今年9月6日《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上读到一件事,很受启发。

杨玉翠是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科苑小学数学老师,她坦言自己以前从来不喜欢读书,因此当学校把《论语》、《大学微言》定为教师必读书目,还要定期开读书交流和汇报会时,她最为反感。然而迫于压力,怕自己在读书会上“出丑”,同时为了给儿子做出榜样,她强迫自己拿起了《论语》,并在每晚睡前“作秀”,“演”给儿子看。谁知,日复一日的因被逼而读,由装个样子而“假”读的她,竟在不知不觉中“弄假成真”,逐渐被《论语》深深地吸引了。当记者与她交谈时,发现《论语》中的许多句、段,她都能信手拈来,“为我所用”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主张,孔子大力提倡“仁”与“和”的思想,皆已内化为她自己的教学思想并践行在一言一行之中。

庆幸杨老师终于拿起了书,在读的过程中不仅改变了她自己,也改变了她周围的许多人,包括她的儿子。可以想象,忙碌了一天的杨老师最初拿起那本《论语》时有多么无可奈何。但只是出于一个小小的理由,一个并不崇高且十分功利的理由,杨老师读了下去。也是在她被迫充当儿子的榜样且被迫研读古代经典的过程中,经典的意义向她敞开了,经典巨大的文化内涵潜移默化了她。同时,悟性颇高的杨老师又把经典的格言转化为行动,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自己的学生!感谢杨老师那并不崇高且十分功利的动机,因为这个非常功利的动机再清楚不过地告诉我们,读书的根本还是在具体的读的行为中。

关于读书的意义和理由我们已经说得够多了。读书可能有100个十分崇高的理由;但在更多的情形下,读书的理由可能是十分卑微的,甚至是十分功利的;在我看来,读书就根本不需要任何理由。读书所要求的其实十分简单,那就是放下一切借口,拿起书本,一页一页地读下去。

从被迫读书的杨老师身上所发生的变化,对于我们每一个教师和家长来说,都是值得思考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08-1-1 22:01:58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我们在静静的夜里,翻开一本薄书,让自己与行走在同一个世界上的另一个人取得沟通,足不出户就体会到那些心旷神怡的美景、匪夷所思的经历,这将是心志的升华,是我们每一个人心灵真正的归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08-1-1 22:03:57 | 只看该作者
阅读“经典中的经典” (张刘祥)
——听陶继新老师报告有感(1)

11月24日下午,我在秀洲区教师进修学校聆听了陶继新老师关于《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的报告,有很多收获和启发,其中之一就是读书要“取法乎上”,要阅读“经典中的经典”。

陶继新老师说,在传统的犹太社团里,儿童很小就接受了读经教育。根据犹太经典《密西拿》的规定:儿童6岁开始学习读经,最通用的教学方法就是背诵,不管是否理解,先得熟读成诵。《阿伯特:犹太智慧书》写道:“学问,不进则退;不读经,毋宁死。”在学者们当中,能一字不差地背诵《圣经》是最值得夸耀的事。陶继新老师还说,7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形成的《巴黎宣言》称:人类要解决21世纪面临的问题,就应当到东方孔老夫子那里去寻求智慧。可见,学习中国儒家文化,已经成为世界卓越人士的共识。

陶继新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他采访济南市育贤小学学生爱读经典的情况:五年级学生高鹏、商琪、宋适蒙、朱乘骏,六年级学生曹如茵、顾婷、崔雨寒、刘苗、任一师等在接受采访时,从从容容地给记者谈《复活》玛斯洛娃的精神复活,《战争与和平》的宏大历史背景,《红字》中玛格丽特的不幸遭遇与坚韧善良,《红与黑》中于连的两重性格,《鲁滨孙漂流记》中鲁滨孙曲折而又艰难的经历,《简爱》中简爱的高尚情操与人格自守,《茶花女》中茶花女从清纯走向堕落,再由堕落走向新生,而最终悲惨逝去的情节等,甚至还有的同学读了陀斯妥也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卡夫卡的小说等。当时很令我怀疑我是否真的面对的就是一群10多岁的孩子。

陶继新老师认为,中国经典诵读结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外国经典阅读为主,“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听了陶继新老师的话,我深受启发,也深有同感。

2007年4月,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召开研讨会,对全国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进行了部署。国家语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是青少年开展德育的重要切入点,是培养青少年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重要支撑点,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实,我国文化界德高望重的著名学者赵朴初、冰心、夏衍、张志公等9人,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早于1995年在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了第016号提案——《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郑重地指出:“我国文化之悠久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罕有其匹的连续性,形成了一条从未枯竭、从未中断的长河。但时至今日,这条长河却在某些方面面临中断的危险……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任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民族的罪人。”

近日,我从媒体上看到,南京大学邀请校内百名教授,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和成才经历为大学生推荐好书。受邀请的有中科院院士,也有人文科学的权威;有资深教授,也有青年学者。其中有30位教授不仅认真完成书籍推荐,还详细开列推荐理由和出版信息。入选的“十大好书”按照票数多少依次为《论语》、《史记》、《庄子》、《唐诗三百首》、《红楼梦》、《古文观止》、《居里夫人传》、《时间简史》、《鲁迅选集》和《万历十五年》。

纵观“十大好书”,《论语》、《史记》、《庄子》、《古文观止》等书籍的入选,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教授们强调,作为中国当代大学生,不论文理科,都必须了解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大学生们今后创业治学、修身养性、待人接物的“根”。《唐诗三百首》、《红楼梦》等文学名篇的入选,反映了教授们对大学生提高文学修养的期望。《居里夫人传》是一本影响了中国几代知识分子的好书,它是年长学者的最爱。教授们希望大学生通过对《时间简史》等科学普及类图书的阅读,关注自然科学,提高科学素养。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被誉为“民族魂”,他是一个伟大的斗士,一生中以笔为刀,剖析民族文化的劣根,在黑暗社会中坚持韧性斗争。多读些鲁迅,可以使当代大学生更深刻地体悟肩头的责任,拥有批判眼光,长些“硬骨头”精神。关于历史学家黄仁宇所著畅销书《万历十五年》的推荐理由,有教授指出,在当前学术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的历史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建立新型的“大历史观”。

中国的经典文化,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特别是老子、孔子、庄子、孟子等圣贤的道德文章,散发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学生中开展以启蒙经典和“四书五经”为重点,配以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爱国治国名篇、劝学励志名篇、名言警句和玉环人文精神等内容的学习教育,组织学生诵读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广大青少年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道德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既有现实意义,又有长远意义。

诵读经典诗文,不仅可以让师生了解中华五千年的悠远历史,增强师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师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而且让广大师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对经典诗文的熏陶和修养,激发师生对古典诗歌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因此,在今年的首届全区中小学阅读节,我们将诵读经典诗文作为一项重要活动,要求各校在阅读节中开展好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并在各校开展活动的基础上,对部分优秀诵读节目进行全区展示。11月29日下午,在实验小学举行的首届中小学阅读节闭幕式上,实验小学师生合演的“走进经典”诗文诵读,展示了学校开展经典诵读的丰硕成果,精彩纷呈,高潮迭起,赢得了与会人员的阵阵掌声。

我们的经典诵读活动还刚刚开始。听了陶继新老师关于要阅读“经典中的经典”、中国经典“诵读结合”、外国经典“阅读为主”的观点,我想经典诵读必须作为阅读节的固定“节目”,持久地坚持做下去,对学校要提出更明确的要求,要在更大范围内开展,一旦时机成熟,就组织大型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向社会展示,通过学生带动家长,通过学校带动社区。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值得我们为之付出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08-1-1 22:06:06 | 只看该作者
人因为有思想而站立起来。 (孟歌)

站起来的人并非都有思想。

古往今来,中外思想者为我们写下了一部又一部辉煌的史诗。每一篇章都透露出聪明与灵气,闪耀着智慧的光芒。那些闪光的智慧,从实践中来,从读书中来,从边实践、边读书的感悟中来。

不读书的人,就没有个性化的思想,

不读书的人,就没有个性化的灵魂。

作为教师,我们更需要读书。只有读书,我们才能拥有源头活水,滋润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读书,我们才能生成新的信息,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传递;只有读书,我们才能引领学生读书;只有读书,我们才能促进学生发展。

让我们都捧起书来,汲取越来越多的知识营养,获取越来越多的精神财富;阅读经典,丰富人生,让生命在阅读中更加精彩。

热爱读书的人,知识不会老化,

善于读书的人,才思不会枯竭。

留一点时间给阅读,陶冶我们因繁杂生活而麻木了的性情;找一点时间给阅读,矫正我们因忙忙碌碌而迷失了的方向;挤一点时间给阅读,开启我们因机械工作而遮掩了的心扉。

读文学,升华我们的情感;读哲学,引发我们的睿智;读历史,观照我们的现实;读天文,读地理,读科技,我们便会认识整个世界,看清脚下的位置,应该向哪里走去……

做一名人民教师,就是要多一些书生气,多一些书卷气,多一些书香气;多一些天之浩气,多一些地之灵气。读懂社会,读懂教育,读懂学生,读懂自己。

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够有效地教书,

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够更好地育人。

每个教师都将成为一个阅读者。阅读书中的思想,阅读书中的精神,阅读书中的真理;阅读中国和世界文化积淀的绮丽。在阅读中与大师对话,与哲人交流,认识自己的使命与机遇。

每个教师都将争做一个思想者,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研究,在研究中“求是”,在“求是”中走路。阅读,为教师的形象添一些厚重的质感;阅读,为教师的生活添一些文化的雅致;阅读,为教师的工作添一些巧妙与机智。

做一个阅读者,远离浮躁与平庸,

做一个阅读者,生命将更加精彩;

做一个阅读者,为了教育的发展,

做一个阅读者,为了民族的崛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08-1-1 22:06:35 | 只看该作者
腹有诗书气自华,书香倘徉乐无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08-1-1 22:06:52 | 只看该作者
每读一本好书,灵魂就会受到一次洗礼,更会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与书交友,其乐融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08-1-1 22:07:33 | 只看该作者
热爱读书的人,知识不会老化,

善于读书的人,才思不会枯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08-1-2 11:14:42 | 只看该作者

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习惯 

纵观魏书生的教学事迹,他的核心内容是站在人生的哲学高度来对待一切。魏书生的成就来源于他的人生境界。可以这样说魏书生老师是以出世的心境来做入世之事。当他超然于一切功名利禄之上时,他的心灵自然无羁绊。因此学习魏书生最难学的是其精神。如果抛开这一点,学到的只是空洞的形式,其结果只会落得“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境地。他的教学事迹看起来似乎只有琐屑的具体的小事,但这些小事蕴涵了他的人生哲学的精华。如果每个人都能把生活中的小事做出境界来,他本人也自然得到大境界,连串起来他的事业也必然得到大境界。

    古人云:“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个“常”字。一切从平常开始,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所有的人,所有的事,再把一件件平常的事做好。当你做好了若干平常的事,你已经不平常了,而你依然用一颗平常的心来对待你的过去,依然用一颗平常的心来面对你的未来,你的人生境界已经不平常了,你一定会取得不平常的业绩。魏书生就是这样,他是一位平常的,始终有着一颗平常心的,一直做着平常事的伟人。我是教师,深知“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条流动的河。”的道理。因而,工作之余,便也常想到读书,渐渐感到:教师不读书,绝不可能会成为一个好教师。课堂是个大熔炉,既造就了学生,也检验了教师。听说有学生形象地把现在的课堂比作是教师实施催眠术的场所,心中便颇生感慨。这固然与课堂缺少教学手段有关,但也绝不能说与教师的知识面没有必然的联系。自那以后,我便常常感到,自己的知识对于现代的中学生的课堂已显得“入不敷出”了。于是,“读书”一词便时时萦绕脑际。书海无涯,书需要有选择地读。教师读书,无疑是为了教书,不仅教学生以书本的知识,教学生以读书的方法,更为重要的是焕发学生对书的情感。

     曾几何时,在学生中间流传的“学校里,课间十分钟最幸福;在家中,厕所里最温暖”的传言,听起来,让人总感到几分苦涩。如果我们的下一代在这样的课堂里去接受读书的使命,则若干年后,社会将不再有读书的人。因此,唤醒社会读书群,教师的责任重大。教师担负起这样的使命,应该是对教师职业的又一次升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08-1-2 20:50:01 | 只看该作者
美惠子一天贴一贴吧,一天贴的太多看不过来。

可惜我25才能接触到书!以前连一本书都没有!我太苦了!在这种条件下我怎么能不抑郁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08-1-3 09:22:25 | 只看该作者
爱孩子,就先教孩子学会阅读
作者: 徐 鲁
来源:中国图书商报
(2007-6-5)

国际安徒生文学奖获得者、前苏联著名儿童文学家和教育家谢尔盖·米哈尔科夫,写过一本关于儿童成长与素质教育问题的散文名著《一切从童年开始》,他在这本书的开篇就强调说:书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好的伴侣。他认为,无论孩子们的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多么有趣,可是如果不去阅读一些美好、有趣和珍贵的书,就会像被夺去了童年最可贵的财富一样,其损失将是不可弥补的。

很难设想一个没有阅读、没有留下好书记忆的童年,会是什么样子。
“一本适时的好书,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或者成为他的指路明星,确定他终生的理想。”

他还在这本书中专门谈论过书与阅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力量。他举了自己在八岁时所记住的诗人涅克拉索夫的几行诗为例,它们出自《涅克拉索夫选集》:“在我们这块低洼的沼泽地方,/要不是总有人用网去捕,用绳索去套,/各种野兽会比现在多五倍,/兔子当然也一样,真让人心伤。”
他说,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之后,这些诗句仍然没有失去当年迷人的魅力,它们仍然在不断地唤醒他的良知和爱心,像童年时一样。

他小时候还读过一本文字优美的诗体小说《马扎依爷爷》,当他自己也成了一名作家后,他仍然要特地去看看当年马扎依爷爷搭救可怜的小兔子的地方。

他举这些小例子只为了说明,有些书,一个人如果不在童年时读到它们,不曾在童年时代为它们动过真情、流过眼泪,那么这个人的本性和他整个的精神成长,就可能有所欠缺,甚至将是愚昧和不文明的。

《会阅读的孩子更成功》的作者南美英女士,出生于韩国一个小学教师家庭。由于从小就喜欢阅读,不免常常受到家长的诸如“该念的书不念,每天只会看些故事书”之类的责骂。甚至于,自从看过一本描写小精灵会答应小孩子“三个愿望”的童话故事之后,她竟异想天开地幻想着小精灵将来能够赐给她一份“只要看有趣的书,也可以生活”的工作!由此便不难想象,这是一个对阅读相当沉迷和投入的小孩。

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如今已经成为韩国一位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儿童阅读教育专家和文学博士,在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同时,还担任韩国读书教育大学教授、韩国读书教育开发院院长等职务。

她认为,正是童年时代的酷爱阅读,成就了她的今日,是童年时的精灵满足了她的愿望,让她变成了一个快乐、幸福和精神上十分富有的人。

回顾自己的成长道路,反思自己的成长经验,她认为,有一点对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显得非常珍贵,那就是,面对一辈子也看不完,堆积如山且不断涌出来的众多书籍,培养孩子选择优良书籍的能力,以及有效的阅读方法,将是父母亲给予子女们的“最好的礼物”。

而她倾尽自己的全部经验,依据自己多年来的研究所得而写出的这本《会阅读的孩子更成功》,就是为了帮助每一位年轻的父母来更好地完成这样一份“最好的礼物”。

并非是危言耸听,当网络语言到处泛滥,那些被人称之为“火星文”的网络用语也蔓延到了孩子的日常语言之中,满街都是只喜欢看卡通片和玩网络游戏而对书籍的阅读越来越淡漠的孩子时,但凡还有些教育良知、责任感和成长关怀意识的家长与老师,都不能不有所忧虑和警惕了:那种纯正的文学阅读,正在离我们的孩子们越来越远;曾经在人类童年记忆的长夜里,给予过一代代孩子以温暖、光明、幻想、以及智慧和力量的经典文学的神灯,它们的光芒正在被“电子时代”和“读图时代”的娱乐气氛所遮蔽,以至于变得那么遥远和朦胧;我们所面对的“童年与媒体环境”是那么纷纭嘈杂,它们正凭着一种强大的“通俗化”和“粗率化”的力量,在包围着我们的孩子。

实际上我们都已感觉到了,一方面是无所不在的媒体负面影响所带来的道德恐慌,另一方面就是整个社会、当然包括书媒在内,对于“电子时代”的不合实际的鼓励与乐观。

因此,诸如媒体文化学者和批评家大卫·帕金翰发出的“童年之死”,尼尔·波兹曼发出的“童年的消逝”等声音,就都是相当明智和迫切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楼主| 发表于 08-1-3 09:23:32 | 只看该作者
挪威儿童文学家乔斯坦·贾德也曾说,最明智的父母,一旦给孩子吃饱穿暖之后,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就应该是给孩子们“读故事”,他说,“如果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将来有一天,阅读对于孩子们来说,就如我们每天要刷牙一样不可缺少。牙齿卫生很重要,但父母们更应该越来越对其子女的‘精神卫生’担负起责任来。”他认为,与那些“电子毒贩子”利用孩子们天赋的好奇心和喜欢玩耍的需要,剥夺了他们的想象力与自发的活跃性相比,父母们读给孩子们听的文学童书,才是真正的“温暖之源”。

    南美英女士的这本书,正是这种电子媒体环境与成长环境下的产物。这是写给那些有责任心、有爱心,并且对孩子的培养和引导有耐心和细致之心的家长的一本极其实用的阅读指导用书。作者用一些具体的案例做示范,尽可能地从最细微的、可操作的层面入手,来解决一些儿童阅读引导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她在仔细地解释了诸如为什么要阅读、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阅读也需要技巧等基本的问题之后,再分成若干更为细致的章节,从“认知发达阶段的阅读”、“和妈妈一起阅读”、“和老师一起阅读”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和建议。例如在“和妈妈一起阅读”这个小单元里,她建议,一个细心的妈妈,不仅要做到经常选择一些优秀的童书念给孩子听,还要给孩子规划和建立起一个内容比较丰富的“小图书室”或小图书架,要亲自带孩子逛书店,和孩子一起去挑选图书。要学会“亲子阅读”,例如和孩子一起讨论书籍内容,一起制作阅读记录卡,甚至一起举办“阅读派对”等。

   作为一位长年研究儿童阅读的教育专家,南美英在本书中专辟一章“用阅读医治内心里的病”,给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和家长以温暖的建议。这些建议都来自孩子成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包括:担心外表不出众时看的书,担心头脑笨拙时看的书,开始有点讨厌父母亲时看的书,与朋友吵架后想要一个人静一静时看的书,心情郁闷想生气时看的书,甚至讨厌学校想要逃课时看的书,被人取笑胆小而愤怒时看的书,等等。

   她针对孩子不同心理状态所建议和推荐的这些书,有的是世界名著名篇,有的则在她的书中引录部分段落,供细心的家长比照着去选择相应的书籍。这种母亲般的细致与周到,体现出了作者在童年阅读指引里所贯穿的周全的成长关怀意识和温暖的人文情怀。

    南美英的这本书,可与美国儿童阅读专家吉姆·崔利斯写的《朗读手册》相媲美。《朗读手册》的扉页上有几行诗:“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 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这几行文字也完全可以印在南美英女士这本著作的扉页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08-1-3 19:19:20 | 只看该作者
读书之乐乐何如?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诉。心静方能细细读书,读书使人更加心静,恍如雨后的青山,自有一种澄澈、清明和舒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08-1-3 19:20:30 | 只看该作者
女人读书

查鸣

   大凡女人都有两种美,一种外在美,一种内在美。外在美使人悦目,内在美令人赏心。古人曾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意思是说读书能使人洋溢出与众不同的高雅气质。 确实,读书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能增加人的思维能力,可增进人的学识视野,可净化人的心灵浮尘。经常读书能使人的性格、思想、涵养、素质、修养都受到潜移默化的升华。一个女人经常读书,她不但有学识有修养,还有思想和深度,便会焕发出一种娴静淑然之气,雍容文雅之态。聪明的女人不仅借助化妆品和服饰装点自己,同时更注重内在美对周围人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大凡知书达理的女人都懂得与人为善,因此受到众人的欣赏和欢迎。她们的生活一般也都很充实自在。尽管这些女性有的外形欠佳,但因其内在的成熟、稳重、自信、涵养、气质,仍会显现出迷人的魅力。她们成功的秘诀在于注重外在美的同时更注重与内在美的兼收并蓄,而随着红颜易逝的年龄增长,对内在美的创造,其意义远远超过外在美。 世界上有许多名女人在徐娘半老时仍风韵犹存地保持着魅力,多半不是靠化妆品和服饰,而是靠气质和风度,而气质和风度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必须靠日积月累地培养和天长地久地修炼。 天生丽质若不思进取则易流于庸俗;外形欠佳但后天勤学苦练则可能弥补生理缺陷,甚至这种知识才能的光芒能使瑕疵消失,因为人的气质和风度是一种深沉迷人的内在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2-23 23:21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