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美惠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 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念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08-6-13 11:12:05 | 只看该作者
让孩子做老师,这样孩子们有兴趣,孩子们就争当小老师。到目前我们也有一些读的非常好的孩子,他现在不是争着要做小老师了,他不再向我说:我要当,我要当,而是回头先看,然后说:这次应该谁来当小老师?开始礼让推荐别人了,这个进步是很快的。这个方面一开始我是做了记录的。

  

熊先生答:实际上孩子们的生理和心理的状态,是一种渴求知识的状态,无论是先天的知识还是后天的知识。只是我们教育者如何去引导和满足,并且启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我们很多的家长就觉得,孩子们有时候想当大人,有时候跟大人进行比拼。这种竞争的心理,可以说是原始的一种求生本能的另一种表现方式,但是在知识的获取方面,他们同样也具有这种本能,所以我们在教育方法上一定要生动活泼,而不能机械化一刀切。很简单的长期的进行枯燥的“跟我读”,那么你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大家读,互相读,穿插读,咏唱读,表演读,故事读等这些个形式生动活泼的办法,把这个诵读激活在快乐、愉悦、兴奋当中去贯彻,那么就能使大家每个人的大脑的放电呈现出主动激活性。跟我读的方法,只是一种被动激活,它的能量流并非强势型,并不具备良好的自我主导性。但是,我要读,互激读,自觉读,能够形成时,效果就会绝然不同。它是每个人心灵的真正启动,心灵与大脑高度协调配合的主动激活。当人的心灵与大脑处于同步激活时,兴奋点就处在一种常活跃又不疲劳,互相激励,又不相互排斥对抗的状态中,当出现这么一个释放大脑电波的现象的时候,就可以获得最大的一种经典诵读的空间,使我们大脑尽早地进行有序化。孩子们的诵读也将逐步从被动的“跟我读”转化成“我要读”的自觉性之中。

大家都用过电脑,电脑操作时间长了以后你非得要整理,排序,让出空间它的速度才快。实际上经典诵读贯穿在我们后天的学习当中,它就有这个作用,他的主观能动性一旦自我启动了以后,大脑里面的记忆排序就会有序化的进行整理,他就进入了一个良性状态,很容易把这个杂乱无章的摆放在整个大脑皮层上的后天的智识、知识进行一种自动的整理,让出空间,使深层次的慧性有一个通道,也就是说扩大了太极图的那个阳鱼眼或者阴鱼眼,使它能够透发到大脑皮层来,整个孩子们就会显的有灵气,两眼发光,炯炯有神,生理状态,智识水平反应能力,可以获得很快的提高,我们后天引导经典诵读的形式,要靠我们老师去做。“跟我读”和“教我读”这两种方式的完美结合,必然会使诵读转化升华成“我要读”。这是使经典诵读具有勃勃生机的重要方法。跟我读,简单明了直接,适合于经典诵读的早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过程。但是必须要有“教我读”方法的跟进和深化。教我读,具有互动性,民主性,平等性,启迪性,激发性。是一种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其中的拓展开发,丰富发展的空间,极其广大。我们引导经典诵读的领导者、推广者、教师、家长和辅导员,都要予以高度的重视。整体地将跟我读与教我读两种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推广和展开,必将会处于长生兴旺之地。

  

D问:熊先生,我们在黄岩区教育局的指导下已经开展经典诵读,象我们各个学校也做了不少的工作。您刚才所讲的经典诵读,在操作层面上我想到两个问题,我们学生手上都有两本书,一本是《老子·德道经》,还有一本是《七小经合壁》。我们小学的诵读一般是以《七小经合璧》为主,按照您刚才所说的,那我们就应该以《老子·德道经》为主,这是在操作层面上。另一个呢,象我们在学生的阅读过程当中,为了让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对里面的内容有所理解,我们特地做了一些释文给学生,经典诵读的释文,那按照你刚才所说的,是否有必要,是否可能会造成一种误解,使所有学生造成一种共性的理解。

  

熊先生答:对小学里面包括中学里面,以及幼儿园大班的经典诵读。它是分为两个技术层面掌握。一是对于这个《老子》五千言就尽量避免解释,如果说孩子们问到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们做为教育者应当首先问他:“你感觉到是什么意思?”然后对他感觉到的意思进行一个初步的肯定,告诉他:你这样想呢,已经有点味道了,已经基本正确了。不要轻易否定孩子们的认知,首先是带有中性的肯定他。因为语言实际上都有能量,特别是大人的语言对孩子们的后天智识趋向的确立至关重要。国外的一些教育家就说,大人的语言和表帅作用是孩子们无形的导师,你要注意你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对孩子们起到的作用。对孩子们自己在诵读过程当中产生的对《老子》五千言的认知,不要轻易否定他,哪怕很幼稚,你都首先要表扬他,然后告诉他,可能还有更多的意思,你以后会觉悟到的,会加深理解的。在不轻易否定他现在看法的基础上,再来谈你对他这个解释的认识。不必过多的扩展他所回答的这个内容,只是在他的这个范围内稍微扩展一下就行。更不必要完完整整的,非要按照你的这个解释去影响他们。这是对《老子》五千言在解释的时候要注意掌握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指导“经”的诵读,最主要的方面是逐步引导和启迪孩子们自悟性解读,可以列举一些故事供他们参阅,从而启迪悟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08-6-13 11:12:22 | 只看该作者
因为每一个人的智识可以说都是有限的,只有先天的大智慧才是包罗万象,各个层面他都能够涉及到,一旦落入到后天的智识范畴,我们就必定有局限性。但是《七小经合璧》的内容大家可以放心大胆的去解释,越详细反而越好。《七小经合璧》的内容都属于“文”的内容,他不属于“经”的内容。虽然他称之为“经”,但是里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他所阐述的内容都比较单一,范围比较窄的指向了某一个领域,某一个方法。不是像“经”那样站在一个很高的层面上,无所不包的去论述。所以在《七小经合壁》的内容上都应该逐字逐句的按照符合道规德矩,符合五德品格和能量要求的这些内容去解释,做一些比较全面系统的诵读性的指导辅助。

对于诵读《老子》五千言和诵读《七小经合璧》的比例把握方面,也是要注意的重要内容。在七八岁之前,那个时候是先天阶段,我刚才已经讲了,既然孩子们注重在先天阶段的教育,那么就要高度的提升他的慧性,矫正他这一生来先天的不足,你比如说每个人出生的时空点都不同,他的年月日时不同的时候,那么地球处在北极星为核心(我们这个天的中心)的天的旋转角度是不同的,这样就构成了我们每一个孩子,每一个人的先天状态中的心、肝、脾、肾、肺本身的能量是不同的,器官里面能量就有高有低。反应到精神层面,木德厚的人的仁德天生就比较纯厚,性格就慈祥。有的人先天就缺乏,表现出来的就是性格暴烈。但是八岁之前刚好是用经典进行调整的时期。你要是诵读的好,这个性格他就都悄然改娈了,弥补了先天的不足,甚至可以像民间说的一句话,可以改变他的命运。在他的先天年龄期当中调整先天,那是最有利的,等他进到了八岁以后,效果就开始打折扣了。古人为什么都比较重视胎婴养虚,重视早期教育中的经典诵读呢?它里面也观察到了这种现象。人一生基本上就是一种“秉性”,再加一种“习性”左右着一生的表现。所谓秉性差就是指先天不足带过来的,你看像有的人,三岁时刚刚开始懂事,他的性格大人就无法驾驭,充分的表现出他的先天秉性里面就是狂燥型的,这个阳木严重不足而阴木过度的旺盛,阴木多也就心中的阴火特别的旺。这样的孩子你想教育他成为一个好的人才,那很困难。因此,在八岁以前就应该矫正这些先天秉性,减少他在先天禀性不足的发展中,后天又被习性所污染的这样一种状态。

所以在经典诵读上面应该以老子《德道经》为主,因为他作用于先天的这个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但是到了八岁以后这个区间,包括有的幼儿在四五岁就开始,到了十六岁这个区间,后天智识已经慢慢开始生成,我们为了要规范他,规范他后天的道德品格,靠什么呢?你光提供能量不行,光靠潜移默化的能量矫正不行,你后天方面也要同时加以引导。那么《七小经合璧》就要提到了重要的教育日程上来。所以在五岁以后到十六岁期间,用《弟子规》等等如何做人的方式进行诵读教育,并且一项一项的教给他如何做,如何做是正确,如何做是错的。诵《三字经》了解历史,了解如何做人,了解如何尊道贵德的去规范人生。这个方面需要后天的智识搭建一个正确的框架,就上升到一个重要的阶段。通过经典诵读,既将道德品格修养合格,同时获得丰富的精神营养,必须同步抓好。所以这两方面要有主有次的把握好。

当然并不是说七岁以后你就可以不读《老子·德道经》了,诵读经必须是主导,诵读书是辅助。你在建立后天认知框架的时候,在建立这个道德品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同时去提供丰富的道德能量,灌注在他的品格当中,那就更加完美。品质,是指品格和质能的完美统一,人格品质的确立,既要建立德品,同时也要灌注德质,才是完整的品质。有其形而无其质,那么就是虚有其表,伪善者,就多数属于这种情况。

  

E问:熊先生,其实我们在做诵读的时候,还是有许多的家长一点都不理解,就有家长直接跟我说:“老师你诵这个有什么用啊?考试又考不到,学习这么紧张,一天忙都来不及。是不是真的很无聊”?不知道他们都是向家长怎么解释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08-6-13 11:12:40 | 只看该作者
熊先生答:这个解释起来是比较费事一些,这一类家长有的地域比较多,这个也是共性现象。相信通过十七大开了以后,胡总书记在党的会议上已经明确的提出来要构建文化的价值体系,以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经典诵读会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接受,要有耐心。要细致地宣传德慧智经典诵读的完整理念,要让家长们真正懂得什么叫“磨刀不误砍柴工”。经典诵读就是磨刀,是“利其器”,利益孩子们的德、慧、智三大系统,同步提高素质、品质,开发心智和大脑功能。提高心身读书学习的效率,使学习知识更加轻松和具有效果,使考试成绩逐步稳定地提高。使孩子们向他们自己最具有天赋的科学领域中发展。

  

F问:我也想说说我们小学操作过程是怎么做的。我们是分三条腿走路:第一是:我们实验小学是抬头见《论语》,一进大门口就是经典,一个大屏幕,一星期两条。第二是:每个年级段里面都规定诵读的内容,比如说《三字经》,《千字文》。一个年级段里面统一规定一个诵读的内容。再就是每个班级还有块自留地,也就是说班级里面也可以自由的选择朗诵什么,三方面是三管齐下的。

  

熊先生答:诵读一定要做到诵和读的高度结合。实际上从中国的语音学来看,中国的语音是激活了我们大脑额叶两侧的语言中枢区。跟西洋拼音文字激活大脑后区——耳朵后面这个区域的放电现象是不同的,它并非西方教育模式可以取代。中文语音这个特点,也就是中文需要眼睛、舌、口、手都要一起动,甚至手也要配合一起动。开慧益智的作用就能够发展到比较完美的状态。就象《黄帝内经》里面说的,我们的心开窍于舌,舌头一动以后心灵容易打开,大脑也容易同步启动,通过神经电脉波的传递,对大脑也同时进行深层的激活。

所以我们古人在民族的教育上,设计了一个很简单的教育方法就是诵读。你看像在临近大山,临近江河的边上,开口进行大声的诵念前人这些经典,坚持诵读以后,就象孔子他都有这样的体会。他在学琴的时候,他就逐步进入佳境理想的状态,就是进入了与古人居的状态。他弹奏了那一曲,眼前就出现那个古人的形象。再深一步与古人居,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思想、语言,这就是我们古代的一种学习方式。你要通过经典诵读的方式达到与古人居,与古人谋,与圣人居,与圣人谋,那么我们的心灵就能够达到一种完美的再造。前人的知识就能够通过直觉和灵感这个通道,作用于我们的心灵,作用于孩子们的心灵,使他们能够获得一种大智慧。

就象古籍当中有记载的,很多有成就的名人,你比如说雷公,他学医学著作是运用反复诵读,达到了韦编三绝的地步。许多大儒也是通过诵读这些著名的经典,提升自己的慧和智。象唐代的宰相就曾经提出过,不通《易》就不能为相。例如,日本在维新时期,同样要求他的官员通《易》,如果不通中国的《易经》就不能入阁。他们都非常重视诵读这些经典,开启自己的智慧,使自己变得更聪明。

我们在引导过程中,要引导孩子们开口大声的诵读,光是默诵这只是近代的一种方式,这是很容易忘记的。只要开口诵读,通过舌根的运动,那么就有心气通到自己的心灵,使自己的心能够与大脑同步,这样常常就是一生的记忆,同时在记忆的时候也能够打开自己的一些先天智慧,所以我们在下面推广经典诵读的时候,不能够光读而不诵,通过声韵的高吟低咏、昂扬顿挫来进行全方位的激活。因为这个声和音是不同的,声是指我们口腔发出的这个声,而音是不可捕捉的,搞音乐的就可能知道有个泛音,当你的弦拨动以后,产生了声,声后面就产生了一个音,一个悠扬的泛音。象中国的钟就是这样,中国的钟和外国教堂的钟不同,外国教堂的钟他敲的是里面,叮叮当当,叮叮当当。原来我读书的那个时候,上课下课摇铃。



  

  



中国的钟设计的时候,就非常符合天地自然的哲理,真理。他敲的就是钟的外壁,锤子敲下的一刹那它产生的声,而音从哪里发出呢,音从那个空里面发出,从那个内壁空腔里面发出,所以音声相和非常的完美。为什么我们有时走到那个道观与庙宇里面听到敲钟,就能够产生一种心灵的震颤和感应,一种心灵的呼应就自然的产生了,实际上就是因为古人重视这个音,诵读也是这样的原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08-6-13 11:12:58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在开声诵的时候,产生的音震荡的是哪里呢,震荡的是周围,更重要的是震荡每个诵读人的颅脑腔、胸腔、和腹腔三腔。我在德国指导过德国国家歌剧院的一个音乐家,让她通过诵读来提升她歌唱水平的时候,她就有深刻的体会。因为美声唱法也很注重自己腹腔里面的运动,但她没有注意那个音,后来我告诉她要注意那个音在腹腔里面的震荡,可能发音效果会更好。结果她发现自己内部那个音在震荡的时候,她发出的外部的那个声也变得非常的悠扬,而且作用力也非常的强,对观众的感染力也就无形的提升了。她非常的兴奋,觉得中国的老子的确是了不起,音声相和就能够使她的艺术生命获得了新的提升,新的提高。

  

实际上,当我们在诵的过程中,孩子们在诵的时候,就是在一种非常宁静,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去震荡了他的颅脑腔,震荡了他的胸腔。因为颅脑腔,胸腔它们都是有空腔存在着的,空里面有了这个音在回荡的时候,它的细胞组织就能够有序化,它的能量的激活就能够达到一个新的理想状态,胸腔在震荡的时候,他的心就容易宁静,平静。震荡脑腔的时候他的智慧就容易同步,腹腔里同步振荡时体质健康就会获得明显改善。所以诵和读方面我们在推广过程当中要把握住,不能当闷鸭子,还是要带着这些学生多开口。

  

G问:熊先生我想问一下,学生达到了诵读,是不是达到了最高境界,有没有更深层次的要求。

  

熊先生答:对诵读的要求并不是固化的,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要求。具备道德的心灵,健全的人格,开启慧智的心灵可以说是我们重要的目的,提升他们走入社会以后的创造力,可以说是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做出的最大贡献,这些都是最关键的。孩子们将来成人以后,他们整体的人文素质如何?目前我们国内现在走出来的大学生、中学生,与国外的这些大学生、中学生的人文素质差异就相当大,我们就显得没有文化素养,人文素养就好像断了档一样。本来是礼仪之邦,结果我们走出去的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们,修养本身就缺乏。我们是要孩子们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而不是像目前这样心情烦躁,自我规范能力,礼仪规范都非常缺乏的人。

通过诵读打造了人文品格,获得了道德的能量,那么他的行为举止就符合一个贤人的水平。《黄帝内经》里面就把人在精神层面分为五等,那就是庶人、贤人、圣人、至人、真人。这些都是根据对自然认识的深度来把人进行分类的,不是依据你是不是有钱,是不是大款来分的,或者从政治地位上进行分的,而是从道德的素养,能量的量级上把人分为五等。我们经典诵读提出的口号是要培贤育圣,贤就是社会的贤达,非常遵守国家的法律,了解国家的政策,能够影响整个社会的人文环境,使社会发展都符合尊道贵德的总趋势。自己去做而且影响周围也这样去做,可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目的。就象贤达里面,每一个人先天携带的能量也是不同的,有的人福慧足,有的人创造力足,他们在今后进入社会以后,向哪一个方向发展,都有各自的人生道路。

我们通过经典诵读,首先是提升他们的这种能量,使他们先天携带的这种潜力,DNA里面的有些信息,能量储备携带过来的这些基因能发挥到极至,能够成倍的发挥。而不是象现在这样一个不太好的环境,大家互相制约了。

有的人有一方面的才能,由于受到社会各种的制约,不能在这一生充分的发挥出来,一个方面是俗话所说的他自己的底气不足,实际上是能量的能动性不足。我们使这个能量的能动性提升到一个量级,那么他将来在自己的人生过程中,就能使自己的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如果众多的孩子都能够产生这样一个作用,既能够把先天不足的底气改造好了补充足了,又使他们不染上后天的污浊的习性,同时使他们先天里面携带的,无论是科学创造力也好,还是社会各个职能部门的潜力,都能给提供充足的能量,那么实际上就会为社会提供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08-6-13 11:13:18 | 只看该作者
你们黄岩地区,在历史上人才还是很丰富的。我在跟两位书记聊天的时候说到这个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浙江沿海环境好,出一些伟人,出一些比较优秀的科学人才,这里海岸线地域毗连大陆与海洋,刚好是一个太极弦,你们自己可以看看地图,中国的海岸线就象水与陆的太极弦。在贴近太极弦的地方,容易把两部份的能量都积聚到自己的体内,特别是浙江的沿海区域,而黄岩已经比较靠近那个中线了。实际上最接近中线时,反而容易动荡不安,因为它的能动量太大,大道是“损有余而益不足”。你要是太圆满了,反而容易走向反面,所以你们这个地方比福建那个地方还更好一些,人才、文才容易出来。你们这里有一个道家第二洞天,浙江的洞天福地比较多。什么叫洞天呢?洞天就是物理学上已经证实了的理论,洞天也叫虫洞,是三维空间通往高维空间的一个虫洞,是捷径。要是按照平时那种方法和速度,要很多年才能运行到另一度空间,而折叠起来钻一个洞一步就到了。你们这个地方在场性上离高维空间的能量场很接近,你只要找到那个钥匙,找到那个方法,通过经典诵读,无形当中教给孩子们许许多多钥匙,他们就能够直接获得我们地球这个三度空间没有的能量,因为我们本身,太阳系就受北极星为中心的大星系的制约,还有银河系的制约,再到了更高星系,你的能量获得没有办法直接接收,而在你们第二洞天那个环境里,说不定打开一点,高能量就直接过来滋养孩子们的精神系统,所以人才就容易出来。有这个好的人文环境,看起来神秘,其实现代科学都已经接近把古人的那种通过直觉和灵感捕捉的对宇宙自然的认识揭示了。

那天我也与他们说了,美国1955年7 月2 日泛美航空公司914号班机,由纽约飞往佛罗里达州,可是它在空中消失了,直到1990年9 月9 日,它才在南美洲的委内瑞拉的卡拉加机场重新出现,时隔了35年,乘客中的家人们都死的死,老的老了。他们却都还是那么年轻,他们不就是无形当中闯入了虫洞,闯入了这种洞天的另一度空间吗?时间过了那么远久他们又回来了。

你们黄岩历史上有一个故事也是这样说的,一个樵夫看见别人下棋,他也误闯进去了,看完别人下棋他回去后,家里人也死的死,老的老了,斧头也烂了。其实这样的事都很正常,也不神秘,也不是神话,现代和古代都同样的存在着这样一个现实,科学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会逐步把它揭示出来。我在西方比较注意国外的一些信息,在美国就有母子两个先后失踪,也是就进入了这种时空隧道,也就是虫洞。

所以我们在认识这种道德理论和方法当中,要有边缘科学的意识,主动的去相信古人他们的认识是超越现代科学的,因为西方很多科学家包括许多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这些科学家都感叹,我们现代的许多物理学,科学方面的研究,怎么搞得都是在回过头去验证中国祖先们早就揭示了的理论和方法?他们都发出这种的感叹,这说明我们祖先们在认知自然真理方面的确是走在世界的前列。现在天时也好了,你们的地理环境也特别好,从:)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教育工作,我们只要认真的去做,去培养这一群孩子们,我相信在丰富的人文背景下,再把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知识、心态各方面都提升一下,把握住,相信结合德慧智的理念,结合国家的教育方针,能够使我们的孩子在现代教育模式上面,在智慧的开发上面是能够达到比较光明的状态。

  

H问:熊先生,我想请问一下,我们国家在清朝的时候搞过一次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提出来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但这些洋务运动以失败而告终。今天我们搞的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来源于西方,那我们今天所讲的经典是我们东方文化的精髓,在现在这种市场经济条件下,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我们这种基于传统的东方文化,能否融和进去。

  

熊先生答:你提出的这个情况的确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东方在目前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科技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餐时代。但我们要清醒的看到,西方相反是进入了慢餐时代。象我在德国就有这样一个感觉,德国是一个哲学家的摇篮,诞生了很多的哲学家,而且德国的科技界也发展的非常强势。他的生产能力,他的科技发展水平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但你进入到他那个环境,你感受不到现在我们国内这么匆忙的局面,很多上海的北京的科学家、实业家到那边去访问他们的时候,就感觉他的节奏怎么那么慢,那么消闲舒适。德国人在一年中如果说你不给他放三次假到海边去晒晒太阳的话,你想竞选当总理,他不投你的票。他非常讲究要处在一种自然环境当中,没有放松的环境就没有创造力。你别看他步子很慢,但他却捕捉的很准。我们东方一进入快餐时代以后,有一种盲目,浪费了多少的自然资源,高消耗而创造性相反却是低的,处在一种低势,这种低势的制约是我们本身从明朝以来自己把自己文化的土壤命脉给切断了。你们可以看一看,在明朝,宋明理学兴起,整个教育界就成了愚教,理学成为了国家最高的一个层次,既是教育界的一个统治者,也是宗教方面的统治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08-6-13 11:13:38 | 只看该作者
在中国历史上可怜巴巴的在四川那个地方诞生了道教,但道教从来没有真正的成为国教。佛学从印度传来也没有真正的成为国家中心之重,相反是儒教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儒教僵化以后不能够使人们获得精神营养,只能起到维护历史上统治者独裁专制的作用,而且还固化人们精神的发展,我们研究历史可以看出,历史上的大儒,有创造力的大儒,全部都是儒道兼修,他们的创造力才能爆发出来。真正纯粹的读《四书》的人,他们得通过考试获得官位,官职,也就只是完成一个仕途,并不具备创造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才爆发了晚清的“洋务运动”。而“洋务运动”缺乏一个文化滋养的土壤,他必定要失败。我们看一看上一个二千五百年前,完全都是在易道文化,黄帝的法道文化和老子的德道文化的大文化体系滋养的情况下,构建起雄厚的历史底子,所以他才在历史上创造一种辉煌。后来我们忘记了,没有用他的精神营养渗透到我们的精神里面去,我们整个民族的创造性才整个的滑落下来。

实际上当前正是一个机遇,一个机会。如果说我们真正跨过我们历史上民族教育的误区,把道德根文化揭示起来,把中间的这一段改良后的儒学进行合理的分解,进行运用。你看像我们整理的《七小经合璧》里面就考虑到任何文字的全息性,能量的系带性,而将那些凡是改良后的儒学为了维护统治阶级,而固化人类精神灵魂当中的一些字句都做了修订,就是怕这个误区又重新泛起来阻碍真正根文化的揭示,要让它们的真面貌来滋养我们民族的每一个人的精神。这个一旦揭示起来以后,西方的整个强势东西就都能包容进来。因为道是无所不包的,他能够容,一包容进来,他能够很快的消化。实际现在也就是等待着国家的重视,全民的重视。动起来,把这个根文化一揭示起来,稍微进行教育,我们就可以不必惧怕西方强势的影响和冲击,因为我在德国就有深刻的体会。德国大使馆里面的文化参赞,都是我的朋友,他们为建设柏林的中国文化大楼,真是废寝忘食地干,文化工作上都是应接不暇,为什么呢?因为德国人爱中国的传统文化,他要求你去讲,要你去介绍。而且你告诉他一点方法,你讲解一点,他都认真的不得了。有一个八十岁的老太婆已经进了暮年了,听了我一堂课以后,她说:我研究《易经》思索四十多年不能解决的问题,你一堂课给我解决了,她非常感兴趣。

这次我回来前,两个文化参赞约我,让我一定要在十四号之前赶回来,十八号有一个文化交流仪式就要开始了。外国人那么多的高科技,他还那么热爱中国的道德经典文化,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够热爱呢?只要我们去做,我们揭示起来,复兴开来,实际上就可以避开西方在科技发展过程中的那一段发展时期的能量资源的消耗。西方很多人会做人,他早上出门前静下来,一观察,找一找自己的直觉和灵感。出门了把握住最佳的路线,最佳的时间,实际上就减少了很多资源的消耗,通过很轻松的方法再把事情办成。孩子们的直觉和灵感提升起来以后,我相信就能形成社会的共性现象,达成共识,那我们民族的资源消耗也会大大的减少,我们宝贵的时间也会大大的节约,因为准确率提高了。

道德根文化的复兴与洋务运动时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不是在一个相同的层面上。清朝时的所谓“中学为体”只不过是以改良儒学为体,仍然还是以八股文为体,而不是以真正的中国道德根文化为体。没有精神营养、毫无科学创造潜力的“中学”,彻底清除了伏羲黄老思想的所谓“中学”,当然也就根本没有能力与西学相抗衡,改良儒学被西学所取代,也就是一种必然的正常现象。请您相信,最符合自然大道客观规律的伏羲易道文化,黄帝的法道文化,老子的德道文化,她们共同组成的中国道德根文化,才是整个世界上真正的世间绝学,任何其它文化都无法真正地取代她。只要把握住她,并且运用她,那么一切世界文化都将会在她的滋养下,获得长足的发展,并且相互圆融通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08-6-13 11:13:57 | 只看该作者
L问:熊先生,我听了你的解释以后,解决了我们共性的困惑。现在我来讲一讲我们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小问题。我们经典诵读不求甚解,对于小孩子来说,特别是小学一二年级,强行记忆的东西,他们往往感到很枯燥,所以我们做为引领者,我们就采取表扬和鼓励的方法,采取评奖,评小明星活动。一段时间下来我们感觉孩子们感兴趣的好象并不是经典的本身,他们所感兴趣的是他们诵读以后老师给他们的奖励,我觉得这是不是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养成了功利的心态,那么这就有悖于我们教育的初衷了。您觉得平时我们如何把握好这种度量的问题?

  

熊先生答:这个问题实际上老子有个说法就是“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我们在智识教育和慧识教育过程中,应该用这个“有”,投之以利,投之所好,激起他的兴趣,但要同时控制一个度,不能够漫无限制的去以名和利进行鼓励。这个功利心一旦在孩子们心中确立以后,你反而会把他的私心和贪欲滋长起来了,这样做过头了并不利于他的经典诵读。所以在方式方法上我们当老师的要注意掌握一个度,在鼓励与奖励的同时要用奉献精神,大公精神去冲淡这个“利”和“名”给人带来的负面影响,让孩子们都有一种大公心,这样就产生了让孩子们在心态方面的一种平衡、中和,“中气以为和”。不能纯粹为了达到那个目的,而用功利心去鼓励他们,因为长期用功利鼓励以后,他就在智识方面形成一道屏障,一个壁垒,不但诵读的效果付之东流,而且诵读时能量也进不去。就象古人说的,人心一闭,神仙也难以帮你忙,因为你太自我了,你的心场打不开,别人想帮助你都不行。那么在孩子们的诵读上也是这样,不要使他们的心向着自私自利的方向、功利的方向过度的去发展,而要在应用这个方法的同时点到为止,适可而止,而且用过了以后,一定要反过来用大公心,无私心,互助心来进行矫正。

在经典诵读的指导过程中,老师们掌握好“执两用中”这个方法极其重要。要注意同时把握住这个“利”和“用”,要整体的把握这两种方式,并且始终以利导入用,利次而用主,利要为用服务,不能够本末倒置。激励机制运用,其实也是可以分类把握和运用的,物质激励,精神激励两者之中,要以精神激励荣誉激励方式为主导,物质激励为辅位。在精神激励之中,对这个“名”的激励,要保持住让它归正,符合德,允合于公,调节在一种“少私而寡欲”,多公而奉献的荣誉感之中。

  

M问:熊先生让我们大开眼界,我还有个困惑,前些日子我在中央台新闻调查看过一个节目,介绍一个全国政协副主席他所倡导的新教育的一个专题片,新教育他提倡晨读,晨诵,跟您的理念也是有点类似之处,通过看那个电视片,好象在晨诵这一方面,新教育的学校更关注的是小学生读儿童诗,请问熊先生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

  

熊先生答:就象我刚才提到的老子一句话,“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一个高明的方法,一定是“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双向同步的把握住,所谓“有”就是说后天知识创造的一切,称之为“有”,有象,也就是说眼睛可以看到的。那么心灵可以感知的称之为“无”,简单的说就是“无”。能量流意识流,因为你没有办法用现代仪器把他展现出来,但老子就把他的根本揭示出来,真正有用的东西是那个“无”里面的能量,而不是你眼睛所能看到的物质。那么在教育方式上也是这样,很多都是主张通过后天有为的方法去规范孩子们,去引领孩子们,去教育孩子们,这点可不可行呢?都是可行的。但作用和效应是远远低于“有”和“无”同时把握的教育。



  


  

我在这里画了个太极,通过这个太极图我们可以看到,既有高峰波,也有低峰波,当我们过度的去发展阳线的东西,眼睛看的到东西,注重后天智识培育的时候,你的先天慧识、你的潜意识就进入了低谷时期。当你的潜意识非常高的时候,那么你显态的知识就要让位,就要在鱼尾巴上面,就象老子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他是告诉你一种模式,并不是解决的方法。真正解决的方法是“三生万物”,你只有把握住“三”,牢牢的控制了这个“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08-6-13 11:14:11 | 只看该作者
老子思想传到西方以后,黑格尔用“三”用的比较好,他成了世界哲学的泰斗,但我们中国却片面的受西方思维的影响,对老子的思想解析不出来,陷在这个“二”里面出不来,老是在那里一分为“二”,一分为“二”。不知道老子早就告诉我们要用“三”,用“三”来把握本质,无论阴性的还是阳性的,看的到的还是看不到的,有象的和无象的,他都是一个太极的模式而已,你一定要用中央的“一”去控制他,那就是德。就是能量。当它被控制时,在这个玄极图里面,阳和阴没办法独强和偏弱,它被中间的这个“一”控制住了就不会你强我弱。



  

在教育领域我就用这个图来进行事物的破译,很简单,将先天的慧识,精神方面的培育,智识的提升,通过德育的方法,把它整体把握住,那么在制定各种教案、方案的时候,你就即保护了深层次功能的开发,也充分的利用了大脑皮层的功能应用。因为看不到的才是最为有用的,而外部看到的,那是针对我们的感官,眼耳鼻舌身意来产生社会作用、从而展现出来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作用的。但如果单一的纯粹的在那里发展表层的智识,而把慧识丢了,那么他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就会消失和淡泊。但是如果用这个德来控制住后天的智识的提升,同时保护好孩子们先天慧识,使他的直觉和灵感都能够贮存在自己体内,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智识。就象那个急中生智的司马光一样,司马光为什么能够在那么小的年龄就知道把这个缸敲破,能够思索出一个大人、成人都不能够在第一反应中产生的一种技术方法?那就是一种创造力,这个创造力实际上并不是来源于他后天的智识,而是后天当中贮存的一些信息码激活了他先天的慧识,是通过太极的那个眼迅速的传递到后天智识当中,来指挥他的眼耳鼻舌身,做出了敲这个缸,来救自己的同伴。

所以“三生万物”我们解析的时候不能离开它,不能光去讨论这个阴阳,有用和无用。而是把握住“三”,“三”一旦把握住以后,知道了万物的生化,生灭都离不开这个“三”,这个“三”稳定的把握住了,那么一切事物都会良性的发展。背离了“三”,陷在阴阳里面就会进入一个漩涡,就会振荡,起伏,时高时低,忽左忽右,“三”一旦把握住了就会稳定发展。老子说“中气以为和”,中央的是一种能量,他在调和你的阴阳的平衡变化,虽然看不到,但是它却又有一种能量性,展现在我们的教育领域,能够使孩子们的道德品格得到提升,道德品格提升了,诵读能量灌注在其中,那么就能使慧识和智识同步发展。

  

社会上现在很多的人都在谈论教育方面的问题,包括最近中央也开了一次学习会,连宗教的问题也提出来摆在面前了,大家都开始在研究,在提升了。这里面有的人就说要复兴佛学,我说这是一个危险信号。我觉得有的学者办事还是有点愚痴,不深入历史上去看,如果说现在大兴佛教,把佛学的东西在社会抬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步,作为国教,那将是不明智的选择。

因为每个国度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根文化,那是民族灵魂的基因,自己的基因如果缺损,进行片段移植使其健康起来,那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全部置换基因,那么产生的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佛学源起于古印度,以崇尚佛学而立国的两个古印度国家,早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佛学在传入中国以后,是因为上有道德根文化支撑,下有儒学奠基,她才在中间蓬勃发展起来。佛学并不具备单独撑起中国文化大厦的能力和作用,这一点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有惨痛教训的。像隋朝时期的大倡佛学,短命而亡,隋朝很快就被唐朝取代了。

同样的道理,如果一心一意的去推崇儒学,把儒学的那一套不经过筛选,就把汉代以后兴起的独尊儒术的一套搞起来,把这个宋明理学搞起来,那么也得要看一看历史,实际上在史学界内部都有一句话,“乱世的佛学败世的儒”,只有道学在历史上产生过四次辉煌。这其中的原因不外乎佛学起点出世过高,儒学却功利性地入世过深,而道学却是中国文化的真正基因。儒学只是道学基因的派生,佛学则只是外部基因的嫁接。因此,释学和儒学都难以真正独自担纲起中国的治世之责。伏羲黄老思想的道家,却中气以为和地,恰到好处地把握住了出世和入世的整体性的兼收并蓄性,既是根文化的井泉,同时也沉淀长达五千余年,从而形成为中国文化的完整基因。所以道学自古以来都被称之为“治世的良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08-6-13 11:14:28 | 只看该作者
根据历史的经验,中国的文化是一个多元式的文化,道、儒、释三家就是其中的根,但是只能以道学为主根,而儒学和佛学为辅根,这样展开才是国家和民族的福祉。而且提倡儒学也要高度注意剔除从汉代起改良儒学的那些内容。所以很多的文化我们都要进入他的历史根源当中去研究,纵观历史的长河,结合到我们生命内环境的构造,社会的构造,以及历史上的经验都取得以后,再提出一个方案和方法。当然,道德文化复兴的主流地位是不可取代的,道德文化的包容性也是最强大的。就象汉代的初期,百家都是共鸣的,人们也有个自己选择的民主环境,人们会自己选择最好的方法来进行实践,从而获得最大的效益。现在目前社会上各种理念出现的也比较多,我也关注有许多大家、方家研究的也是比较深的,其中有共鸣点,也有不同点。但是在分析这些论点和方案时,建议还是以整体观和历史观加以把握。

我们在推广德慧智理念的时候,可以虚心处下的去取百家之长,来补我们自己本身的不足,不要认为我们自己这个就是最好,最全面的。“道”的思想始终是“处下不争”,能够包容万物,来自任何方向优秀的方法和优秀的理论,我们都可以把他吸收进来,完善我们自己的理念和方法。

我相信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德慧智教育理念也会逐步完善起来,造福一方甚至影响到其他的地区,我在这里只是抛砖引玉,真正的丰富要靠在座的专家和各位领导和老师,你们是真正的专家,我应该虚心向你们学习,我在研究这个理论时,同样接受汲取了许多专家方面的宝贵知识,无论是国内的教育者,还是国外的教育者,包括华侨学校,以及东南亚地区的一些这方面推广者的珍贵经验,也是博采大家的长处。德慧智经典诵教育也不是我个人的什么发明创造。

我感恩于每一个关心、参予和力行于国家民族教育先行者的优秀经验。个人的能量其实都是有限的,要靠集体的努力去把一个事业办好。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08-6-13 11:15:32 | 只看该作者
以道德根文化为舟,回归共同的精神家园——熊春锦  
以道德根文化为舟,回归共同的精神家园

——熊春锦先生与大学生谈中华文化的根与魂

  

在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演讲录音整理稿

2007-12-25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我来自欧洲,也就是大家所说的西方国家,西方国家今天是一个圣诞节的晚上,所以首先我在这里,祝大家圣诞节快乐!


一、传统道德文化是民族和谐发展之根本


虽然我游学欧洲多年,但是中华民族是我的根,我们的祖国是华人的根。而且中华的文化之根就在中国的本土上,虽然整个欧洲也好,世界各国也好,对我们祖先的文化非常钟爱,他们也在进行研究、学习和探索。我在他们那里进行介绍中国的古代的文化,包括中国优秀的中医学(传统的中医学),都受到他们众多专家、汉学家以及众多中国文化爱好者的欢迎。

那么中国的根文化,这个国学,她的适应范围是否极为广泛呢!通过这些年讲学的经验,也证明世界需要中国的道德根文化,而中国的道德根文化也正在走向世界。整个世界需要了解中国,整个西欧国家也好,其他的东南亚国家也好,了解中国一般都是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解,一个就是从中国的餐饮业来进行了解中国的文化,从饮食文化到精神文化进行学习和了解;那么在文化方面这个领域了解中国国学文化当中的《易经》、《黄帝内经》以及老子的五千言,就是大家可能耳闻了的《道德经》,我不知道大家对老子的《道德经》看过没有,有没有同学看过?还是有同学看过的。在座的都是学理工的,那么这个国学文化对我们学习理工的同学,是否十分必须和需要呢?这一点在国内实际上已经做出了一些答案。我们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要想真正具备科学的创造力,在将来能够学以致用,所学的知识能指导我们在以后的社会实践当中具有潜力,既具有凝聚力,同时也具有创造力,那么需要汲取我们的道德文化之根。

大家可能知道,湖北省有一所高校,叫华中理工大学,全部都是学习理工的,那么其中有位博士导师,他接受他自己的学生,有一个严格的要求:就是凡是他带的学生都要能够背诵老子的五千言。如果不会背诵的话,那么他就不接收。那么这个博士导师他为什么提出这个要求?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要想使现在的高科技,理工各个科目里的高科技知识能够与本土的文化结合,必需要了解自己的根文化,了解我们的人文精神,使我们具有人文的气质,具有道德的品格,只有这样才能使世界各国优秀的科技文化知识真正的为中华民族所使用。我们才能够真正的在做人上,像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而不只是我们现在的很多学生,外表是黄皮肤、黑头发,但是身体内全部装的是西洋的知识,国外的文化,唯独皮肤和头发不相同。就像有些人形容的,我们走出国门的很多学子以及国内很多的学生,现在都成了“香蕉”。大家都吃过香蕉,香蕉的皮是黄的,里面是白的。我们现在很多的学生对我们祖国的根文化,对我们的历史,对我们的人文精神,可以说是一穷二白,非常的饥渴,我们身体内装的全部是西方的文化和知识,唯独缺乏的是中华的根文化。缺乏我们国学文化的滋养。

但是实际上呢!一个民族要想有所希望,真正的立得起来又可以发展,并且在未来的与世界各国的竞争当中真正的跻身到世界各民族前列去,那么离不开自己本民族根文化的滋养,这一点在世界各民族的发展过程当中都是有许许多多活生生的例子可以作为佐证的。比如说以色列,他们犹太人之所以能够在世界人口当中人口比例占在很弱小的地位,但是他们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高级的科学家,他的人均比却是占在世界第一位,他为什么能占世界第一位呢?那就是因为整个犹太人家庭的教育,他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牢牢把握住了他们本民族根文化的教育,从来没有离开过他们本民族根文化对一代又一代孩子们的熏陶,所以他们在接受世界各国的优秀的知识,科技文化当中都是首先吸收消化并且溶解,然后通过本民族根文化的滋养产生创造力,从而能够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前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08-6-13 11:16:10 | 只看该作者
但是,近百年来我们的教育方面,的确有点出现了扭曲现象,不太重视对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国学和根文化的培养、教育,完全西化式的全盘接受西方的模式,而没有考虑到西方文化在移植到中国当中,我们自己未能及时去培植本民族根文化的土壤。所以使现在的孩子们,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这些学子在知识上非常得丰富,可以与国外的孩子媲美争雄,但是在精神领域却显得苍白而乏力。精神失去了依靠,对自己人生的前途失去了目标,失去了理想。对民族、对国家失去了责任感和义务感。甚至连对家庭都失去了信心,只知道索取而没有感恩心和回报心。越学的多,装的知识多,反而越自私;只注意个人的功成名就,而不注意到周围环境的和谐。

胡主席早几年就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那么这个和谐社会的构建打造,首先得要关注到每一个人,体内的和谐,自己体内精气神的和谐,自己生命体当中一性一命的和谐。没有这个每个的人的和谐就没有人与人关系的和谐,没有家庭的和谐,没有邻里的和谐以及社会的和谐。所以这个传统文化恰恰可以使我们每个人体内通过学习达到和完成这个和谐,所以我就在这里就以道德根文化为舟,讲一讲这个道德根文化,希望在共同回归祖国传统文化这个精神家园中,能够取得一种共识。我将我自己研究的体会给大家做一个汇报,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中华道德根文化


因为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当中已经明确的指出了,弘扬中华文化,建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这个共有的精神家园也就是一个每一个人能够共同认同的精神的人文素质的一个目标,一个文化之根,一个文化的源泉。那么追溯我们中华民族根文化,可以上溯到八千年,包括最近考古学所发现的大地文化都揭示了最古老的就是伏羲文化,伏羲文化他创造的是易道文化,就是《易经》。有没有同学喜欢研究《易经》?(有几个学生答:有)。

有,好,这是可喜的现象。中国的根文化追寻到源泉部分那就是伏羲所开创的易道文化,这是最初始的根,那么在这个基础之上,诞生了黄帝创造的《黄帝四经》,这个法道文化。法道文化有没有人研究啊?这个《黄帝四经》?(学生们默然)比较难,因为黄帝的文化在历史上曾经出现了断层,就是说汉朝把它清理了,从国家文化教育中清理出去了,一直到七二年才从湖南的马王堆汉墓发掘出来,发现原来所谓黄帝的学说,就是指的《黄帝四经》。《黄帝四经》的内容就是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于《黄帝四经》被儒家,汉代的儒生以及汉武帝和他的舅舅宰相田蚡联手从国家教育领域清除了。通过董仲舒的意见把改造过的儒学定为国家的教育根本。所以黄帝这些学说就消失了。

但是由于在这之前还有一位最伟大的人物,就是我们大家基本都知道的老子。老子实际上是在黄帝法道文化的基础之上创造了中国古代的德道文化——就是老子的五千言。但是同样在汉代也发生了篡改、修编,将老子原著的《德道经》颠倒为《道德经》,并且在文字上做了些修改,但是并没有真正的完全颠覆老子的思想,因为它无法颠覆。

这三家的思想就共同构成了我们国学的根文化,这就是两千五百年以前中国传统根文化的主根,在这基础之上,后来才诞生了儒家文化,就是孔子的儒学以及他的继承者所篡改的儒学,以及魏晋时期所传入中国的佛学。这就是大家基本上了解的谈及中国的历史,必定有文化三大块,那就是道、儒、释三家共同构成了中国国学道德根文化的主根和辅根。但是从宏观历史上去看、去考察的话,道是道德的根文化的主根,而儒家和佛学是辅根。

我们要回归精神的家园,建立这个精神家园,追本溯源就必需要找到这个根。传统道德文化构成了我们2500年以来精神文化的氛围,离开这个氛围我们就把自己的文化给丢失了。而且世界上其他的也有些政治家、哲学家也说过:“要想灭亡一个民族,只要让那个民族三代以上不能掌握本民族的文化,就可以实现目标。”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实际上一个民族本民族的文化是很容易被外来的强势文化所吞噬、所消灭的,特别是有些小的民族,文化底蕴不丰厚的一些国家,在世界各国,这样的先例发生了许许多多。但是中国这个文化却始终是一棵吹不倒的大树,因为她具备深深的文化底蕴,她扎根于我们民族每个人的心灵当中。特别是我们每个人所掌握的文字,这个方块汉字和汉语。这个确保了我们汉文化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只会把外来的文化转化吸收,而不容易被外来文化所消灭。所以我们掌握分析和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更加需要我们从方方面面来研究和重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08-6-13 11:16:23 | 只看该作者
包括我们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说大的方面可能大家了解的不多,单从我们传统的节日,今年国务院也公布了,要恢复中秋节、端午节,春节年三十也要恢复,这些都是我们国家已经开始高度重视我们传统的国学根文化的措施。因为我们的社会调查研究也发现,我们的根文化在流失,要赶紧的抢救。例如社会调查,对北京、上海、重庆、深圳等十四个城市两千多公众进行了调查,这个调查就发现,有90%的青年表示会庆祝圣诞节和情人节,你们是不是喜欢圣诞节和情人节啊?昨天是平安夜,我看你们都不太平安都去吃吃喝喝去了吧?要是到了情人节,我看有男朋友的有女朋友的就更加兴奋了(众笑),花店里的生意也会突然暴涨。对这十四个大城市的调查来看,我们现在的年青人,在文化的认识上面已经发生了扭曲,57.1%的人认为中国传统节日都停留在吃穿等物质消费上,相反,西方的洋节却能够给他们带来精神的交流,60.7%的女性则认为西方的节日轻松自在,而中国的传统节日过得累。

年轻人为什么产生这样的结论,为什么对自己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不认同?觉得过得累,相反对西方的节日却接受的很轻松自在。这里面不能责怪年轻人,而是应该责怪我们将自己传统的根文化主动的放弃了近百年之久。可以说从五四运动开始,就是连脏水带孩子一起都泼出去了。没有真正的正确的认识我们传统根文化的精华,把它继承下来;相反把这些传统文化丢弃以后使其中不合理的部分,单调的部分成了主导。春节也就是吃吃喝喝,互相团拜一下,而里面的文化内涵却被我们丢失了,这才是我们现代年轻人难以接受本民族传统节日而容易被西方文化所俘虏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真正要把我们传统节日文化当中的文化之根,那个源泉接续起来,恢复这些节日的真面貌,那么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

比如说这个清明节,很多人就认为就是扫扫墓、踏踏青,在坟头上转一转,铲两铲土往上面培一培就解决问题了。实际上传统节日可不是这样。传统的文化当中是要求我们要清净自己的心身与故去的先人进行心神的交流,有一个心灵交流的过程,有一个缅怀祭奠、寄托,与古人居与古人谋的过程。但是我们把这些真正文化含义上的灵魂给丢了,只存在形式,而没有接续起来,也没有加以合理的科学的总结升华,那么我们的节日,当然有时候就很容易使自己过得比较累。你看我们现在过春节,也是很累的,特别是那些农村的民工大军,在大城市里面,整个春运的压力可以说是全年所有运输能量的总和,压力非常高,人数极多。

这里面实际上既反应了每个中国人灵魂深处对自己根文化深深的眷恋,魂牵梦绕都不会忘记这个根文化里面深层次的内涵;同时也说明我们在文化上并没有完整的吸收古人给我们留下这些宝贵节日的真实意义,而只是存在着形式上的追求和模仿,以达到一种精神的安慰,心灵的寄托来与家人团聚。实际上每一个节日,在中国的古代这些带有文化色彩的节日,都具有一种天人合一的深刻内涵,而不是单单只是每个人去享受这些节日。

文化的节日当中是需要我们本身每个人的心灵含有文化的种子,与天地和人进行交流和沟通,实际上中国的文化内涵比西方的文化要深邃得多,并不是简简单单像西方的这些节日一样。比如说这个情人节,它很简单很粗糙,而且我们国内把情人节接受过来,我看也走样了。不像西方的情人节那么慎重、庄重、严肃。你看中国这个情人节啊!我在国内讲学时了解了下情况,成了约会那个什么二奶、三奶,会小咪的节日。并不是对自己倾心所爱的人,精神上能够给自己支持的人表达一份感恩之心。在这点上我们反而没有去正面吸收西方这些节日的深刻内涵,而只是表面的模仿并且加以扭曲。这样实际上对我们整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也是一个危险的趋向。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本民族的根文化。实际上在本民族上就有七月初七的七夕节,这个就是古代最高尚的情人节。也称之为七巧节嘛!在历史上,它都是女性需要提升自己内在能力的一个节日,使自己的女工技能达到一个新的层次和阶段。所以它也有“女儿节”之称,同时也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浪漫色彩,但是其中的一些合理部分我们都丢失了,没有继承下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08-6-13 11:16:38 | 只看该作者
我相信今后随着国学的普及,传统根文化的延续,对于这些文化背后深层次的精神文化内容我们可以得到一种继承和发扬。在当前我们还对西方的文化处在一种比较热衷的状态,但是我们不要忘记我们是炎黄的子孙。这个在古代,炎黄子孙就是说我们是炎帝和黄帝他们的后代,我们要继承他们的精神,那也就是继承道德的根文化,继承国学星火承传给我们的精神食粮。我们的很多节日,实际上都还没挖掘出来。如果像西方文化那样的话,那么既然是炎黄子孙我们可以立炎黄为父亲节;女娲拯救过我们人类,女娲练石补天,拯救人类于洪水灾难之中,那么她也就应该是中华民族的母亲,实际上都是可以作为节日的。但是我们由于近几十年放弃了这点,没有去挖掘,很多我们本民族根文化当中本身就具备的许许多多的文化要素、元素,我们都把它丢弃了。


三、德道文化是主根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当中,它的根文化当中一个最大的特色,也就是道德文化。就像老子在它的《德道经》五千言所强调的,世间的万事万物,包括我们人类,都是道所生德所养,“道生之,而德蓄之,物形之,而器成之。”“万物尊道而贵德”,这个道德根文化就是强调我们做人处事,一定要本着尊道贵德的品质、品格来做人行事。就像历史上曾经有这样的故事:孟子的母亲为了教育孟子能够成为有道德品格的人,曾经三迁其居。这个故事大家都看过吧?孟母三迁。可能大家都有印象。这实际上就表明传统根文化当中培养做一个真正的人,才是关键,才是根本。只有有了道德精神,有了道德文化的灵魂,那么这个人将来在社会上才会有所作为;对社会有利,对家庭有利,对民族有利。所以,在历史上,首先在教育上都是不离道德的进行教化,教育每一个人成为道德人。

这个三十而立,人到了三十岁的时候,那你就要立起道德文化这样一个精神,明白如何去尊道贵德的做人,使自己的生命发展趋势不离开道所指引的方向,德所规范的范畴。使自己的言行行为举止都能够符合这个大道的客观规律,也就是自然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不超越这个规,不破坏这个距。依照天圆地方,依照天地制约的范畴来做好我们人的行为。那么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天地的垂怜、爱护;使你事业上有所成就,使你的身心,内在的能量能够达到和谐;使你事业的发展能够顺遂。如果丢弃这些根文化的滋养,缺乏这个能量对我们精神的支撑,那么你也就是一个贫瘠的内环境,我们的内环境就可能处在沙漠状态。缺少这个能量,无法支撑我们真正确立一个靓丽的人生,我们的人生就充满艰难、困苦。因为离开了道德根文化的滋养,我们必定是一个自私的人,只知道自己而不知道旁人的人。

特别是像现在社会,我们许许多多的年轻人都来自独生子女的家庭,从小到大被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姥姥所疼爱,被父母所宠爱。基本上都是爷爷奶奶这祖辈,和父亲母亲、叔叔阿姨这父辈用爱的蜜汁泡大的,而常常所缺的一个关健,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关键性教育——就是感恩心的教育,不知道回报。反而都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我生在你家你就应该这样,这种情况是不是很普遍啊?我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就觉得父母对自己的赡养、付出都是天经地义的,应该。如果不及时,不能提供,那就横眉冷对,甚至拳脚相加,甚至有些新闻报道里面拔刀相向的事情都时有发生。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我们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当中缺乏对从小到大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感恩心、宽恕心、仁爱心的培养。缺乏这项教育,只知道向家庭、社会、国家索取,而不知道回报,不知道感恩。这一项缺遗就使我们很多年轻人心灵当中非常的干燥,像沙漠一样干燥,他们的人生目标就找不准坐标,甚至在踏入社会以后也无法找准自己生存的方向。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庭都无法独立;只知道在父母金钱的浸泡下去逍遥,而完全没有独立自主、自我创造的能力。

这点我在西方都看到,在德国、法国、英国这些国家里面,我们很多的现在发起来的一些家庭,很多通过经商创业的父母,就把自己的独生子女送到那边读高中,读大学,这些学生过去以后,完全是在父母金钱当中的浸泡下,什么事情也都不能自理,只会花钱,甚至有的在那边读不进书,连一个语言关,一年、两年都无法通过,还要找关系,托人使他们继续留在那里去过语言关,更不用说去学专业方面的知识。然而有些学生,他们却能够自立,不依靠父母,他们主动的发扬刻苦的精神,在那些华人餐馆里面,端盘子,当跑堂,当洗碗工,这一部分人常常学习成绩非常的优异,因为艰难可以磨练意志,艰苦的环境能使人奋发,这一部分人反而在语言关上很容易通过,在那个学校里面学习成绩很快走向了前茅。而那些完全没有感恩心,在家里长期被溺爱,没有独立自主精神的人,一旦踏入西方的领土,就出现众多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08-6-13 11:16:56 | 只看该作者
其中我还治疗过不少中国的留学生心理忧郁症,他们很苦闷、孤独。我最早接触一个中国人的心理忧郁症,刚好就是你们浙江南边的,他不会说普通话。他那个语言好像就是不能出他这个村子(我听他们说)。一出村子别的村子的人都听不懂他那村子的话。他是怎么过去的?他是偷渡过去的,偷渡过去以后,投靠老乡,投靠他们的朋友,由于既不认得字,也不懂外文,那么语言就切断了。连了解外界知识所有的路径都被切断了,只能在餐馆里面打黑工。当然这样不用百天就容易封闭自己,得了精神忧郁症。实际上我们很多学生也存在着这种不全性的忧郁症,产生这种疾病的环境,就是说心灵并不开阔,他们认识世界长期在温室里面长养,所以一丢到外部世界的复杂环境,就马上不能适应。就像我们现在在学校环境也同样像跟一个温室里一样,环境很好,学的知识也很专业,但是我们不把自己的心灵打开,眼界放开,各方面的知识都不能很从容的接受到我们心胸之中,排序在我们大脑之内,那么我们毕业走向社会以后,同样会有个艰苦的时期,痛苦适应的时期。

很多一个同年级的班,学的知识都是一样,为什么有的同学一进入社会以后,很快成为社会需求的佼佼者,有的人成为社会的栋梁,被社会认可;有的人能够创造出自己的辉煌;有的人同样读那么多年的书,学习那么多知识,但是,踏入社会以后却默默无闻的花费自己的一生,终无成就。是上天不公吗?我觉得并不是,那么一个答案。这其中就有一个我们在奠定自己心灵知识的基础,这两个方面,是光学习知识,还是真正的去学习文化。

所谓知识,全都是前人他们创造出来的经验的积累,可以写成书本,也可以演示给你看,使你后天的智识加以掌握。但是文化就不同,文化它里面有灵魂,有精神的营养,而不仅仅只是知识。特别是我们学理工的,更要区分这一点。千万不能单纯只是学习理工的知识,而要注重自己文化素质的培养。如果文化素质的培养能够跟知识紧密的结合起来,那么我们将来进入社会就有一个广阔的天地。那才是真正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如果我们仅仅局限在死记硬背掌握知识,而缺乏文化的素养,缺乏文化的品质、品格,道德的人文精神,我们的精神面貌显现不出来,你跟人接近的时候,你非常的畏缩,你非常的拘谨,你没有一种气质,心胸里面没有能量,那么你的知识,你所学的知识可以说没有用武之地。没有那种气质。这种人文精神并不是单纯的知识中获得的,特别是不是从专业知识中获得。而是在于了解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了解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从那个里面获得的精神营养。丰富了自己,壮大了自己,这个时候你才能够说自己有那个文化素养。

就像台湾有位商家,他在招聘员工的时候,他故意将一张白纸放在走廊上。来应聘的人绝大多数人都昂头阔步的从那张白纸前走过,甚至有的人从白纸上跨过去,到他办公室应试。唯独只有一个年轻人,弯腰捡起了那张白纸,并且规规矩矩的把它放在办公室的桌上。这一个微小的动作,不要看他不经意,他反映一个人的灵魂,反映一个人内在的气质,反映一个人文化的素养。那么这个老板就是根据这一点,不经意的,很微小很细微的举止,就录用他。而那些感觉到知识很丰富的人,学识充满了自己腹腔和大脑的人,相反未被录取。为什么呢?我们虽然说进入了一个国际性的经济社会,人们都在全力以赴的发展经济;但是经济需要精神作为基础,作为支撑,离开精神文化的物质发展,将会是一头没有笼头的野马,只会使人堕落腐败,腐朽。只有以良好的人文精神,道德引领物质的发展,那么这个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我们的道德的文化当中又恰恰完美的展现了我们如何提高这两个部分的素养。


四、德性、慧识与创造发明


比如说中国有个名词,称之为智和慧,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就理解的胡子眉毛一把抓,什么叫智慧?就是叫聪明。实际上“智”,指的是聪明,“慧”,那可是指的你的直觉、灵感。是指的慧性,慧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08-6-13 11:17:16 | 只看该作者
在海外,很多的学者,他为什么具有科学的创造力?发明创造非常典型,像爱迪生,可以说是一个发明的专家,他在谈到自己体会的时候,他毫不掩饰的就说:“所谓的天才,那就是靠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然而那1%的灵感才是最重要的,比那99%的汗水都重要。”我们原来的教育界,害怕说灵感,不愿意承认灵感存性,鼓励我们的学生像一头蒙着眼睛的驴一样去付出那个99%的汗水,读死书,实际上那就是害学生。当然我不知道现在大学课本里把原来删掉的那句加上没有。

实际上我们传统文化里面也同样是非常承认这个直觉和灵感的,我们再多的知识,我们学的东西再多,如果不具备这个灵感和直觉,那么你就没有创造力。因为所有的发明创造都是构建在前人知识的基础之上,然而缺乏了直觉和灵感,也就无法诞生在前人学识基础上新的发明和创造。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文字的时候,非常直截了当的就把这个“慧”字,放到了我们使用的名词当中。后天的知识,你看这个“智”,它是指你每天所学到的知识。日日新知为“智”,就是说,每天你通过学习,积累在大脑皮层记忆的这些知识,就称之为“智”。然而“慧”呢?却是上面是个“丰”,中间是个“彐”,下面是个心,那就是说,这个“慧”生在你的心里,心灵当中,你的心一定要少私而寡欲,绝学无忧。你的私心重了,你的贪欲太多了,你的心里面就不会像雪一样白,心就不空,你自己就在累自己,那么这个直觉和灵感就不容易诞生。只有心里面非常的宁静、平静、祥和,这个慧性的直觉、灵感才容易产生。

门捷列夫他发明的元素周期表,大家有印象吧?(学生们答:有)他是靠后天想出来的吗?他不是,他白天怎么冥思苦想也想不到,相反是他的充分放松的睡梦当中诞生的。那些元素一个个呈舞蹈方式在他的睡梦当中排列,对不对?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每个人都有潜意识,都有精神系统悄然的活动。这个活动就是我们科学的创造力。任何的发明创造绝不是靠后天的智识诞生的,肯定是在先天的慧性慧心当中直觉的曝露,灵感的爆发而诞生的。所以我们无论是学理工的,还是学文学的,不要认为我们传统文化对我们作用不大。实际上明白这些道理之后,我们可以做我们学习的主人,甚至做我们生命的主人,无论是我们的健康还是我们的事业,我们把握了传统根文化的精神,那么我们才能够说,我们真正认识了自己,也运用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认识社会,认识自然。

然而大家要知道,我们每个人之所以会产生直觉和灵感,它是有前提的,就是需要能量的支撑,生命能量的支撑。你像为什么有的同学灵感非常强,特别是有些女同学,能够提前感知到某些事情可能要发生。是吧?你像在西方他们的灵感都特别强,在西方人他们的社群当中,他们只要看看你的眼睛,握握你的手,他就能判断你能不能成为他的朋友。这为什么呢?这是我在德国的体会。实际上用中国的传统文化分析,他有道啊!因为西方属金啊!在五行当中属金,而金又主皮毛,是属肺,肺主皮毛,所以整个欧洲那一区域的人的体表感应能力,一级棒。他只要一接触你,身体上马上就产生一种祥和的、烦躁的,甚至反抗的这样一种感应,他凭这个直觉来判断是否跟你交朋友。

当然这些判断能力需要一个能量支撑。我们每个人都具备这个能量,这个能量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揭示了,人有一个先天的元精肾气,这个肾气从没有到逐步的积累,然后到开始调用,再到消耗完了,这么一个过程。你像我们女孩子在十四岁之前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男孩子十五岁之前是把这些能量储存在体内,形成仓库积蓄的过程。女孩子一过了十四岁,男孩子一过了十六岁,就开始每七年和八年消耗六分之一的仓库。仓库里面的能量就开始消耗,实际上在座的大家都是年轻人多,还没到二十五岁,二十四岁之前仓库基本上是消耗六分之一,老本都还没动摇,所以大家觉得精神还旺盛,实际上这个能量如果比较充沛,那么我们的慧性,包括我们的智识,无论是你的智识记忆力还是你的直觉灵感都会比较强。你像许多的科学家,发明创造者,在事业上有成就者,他们常常都是因为自己的仓库处在饱和状态的时候产生惊世骇俗的成就,那是因为他仓库里的能量充沛,能够供给他调用,开发他自己后天的智识,激活自己先天的慧性,结合社会实践来产生奇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26 11:39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