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868|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阅读心得:森田疗法与神经症治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7-11-26 16:36: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神经症,旧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非精神病性功能性障碍。神经症的分类,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标准和版本,我国对于神经症,依照临床表现,主要区分为: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疑病症、抑郁性神经症和神经衰弱等。其共同特征是:是一组心因性障碍,人格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主要致病因素,但非应激障碍;是一组机能性障碍,障碍性质属功能性非器质性;具有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具有一定的人格特质基础但非人格障碍;各亚型有其特征性临床相;神经症是可逆的,外因压力大时加重,反之症状减轻或消失;社会功能相对良好;自知力充分。

    由此定义,也可以看出抑郁性神经症(神经性抑郁症)与其他类型抑郁症的区别所在,不是由突发事件、重大打击所致,也没有遗传基因的影响。与生活事件相比,人格在神经症的病因问题上更为重要。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提到的“人格”与我们日常生活中口语中的“人格”有所不同。我们平时说的人格,多与尊严、道德、品性有关;心理学上的人格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气质和性格两个方面。

    人们的人格不同,决定着他们患神经症难易的程度或可能性的大小。具有神经症人格的人,精神力量全部指向内部,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完美主义、自我约束,容易精神紧张而不容易使自己放松。可以这么说,不是因为自身存在什么不可饶恕的罪过或缺陷,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想最好、更好,才觉得自己不够好,对自己总不够满意,这种内心冲突造成焦虑、恐惧等等精神压力。

    就像神经症患者对于躯体症状的紧张程度很高,有强烈的求治欲望,除了自知力充分的原因,更多的是一种对自我的不满。觉得我不应该在见到人的时候脸红、心跳,觉得我不应该心慌、乏力,我的身体不应该有这些问题,不应该不健康,我不应该控制不住自己……

    人人都有生的欲望,有自我完善的欲求,谁不希望自己健康长寿、幸福安康?谁都不想生病,谁都不想死,这种对生的渴望、对死的恐惧,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对生的欲望越大,对死的恐惧也就越大。神经症患者希望自己健康、幸福、成功、完美,害怕疾病、死亡、失败、缺陷,精神力量集中在内部,对自己的各种表现就尤为在意。而这种对自己的过分在意,又导致精神压力更大,精神压力越大,躯体症状越严重,形成恶性循环。

    “森田认为,神经质的形成是疑病素质和由它引发的精神活动过程中的精神交互作用所致。所谓精神交互作用是指因某种感觉偶尔引起对它的注意集中和指向,这种感觉就会变得敏感,感觉的过敏使注意力进一步固定于此感觉。这种感觉于注意的彼此促进、交互作用,致使感觉更加过敏的精神称之为精神交互作用。这个过程一旦恶性循环,便会产生精神于身体的症状。森田把这种心理状况用禅语表达为:求不可得,愈求则愈不得。”

    “精神交互作用学说”是森田疗法的基本理论之一,疑病素质也就是那种对生的欲望、对死的恐惧。在精神交互作用下,越是关注躯体症状,把注意力集中在症状表现之上,感觉就越为敏感,好像症状越严重了;感觉越过敏,意识就越狭窄,整天除了关注自己的症状,都没有注意其他生活中应该关注的事情;意识越狭窄,注意力越集中……

    这也是为什么森田疗法提出“顺应自然、为所当为”的治疗原则。对于神经症的治疗,症状的消除不是重点,重点在于行动,在生活方式上做调整,在行为方式上做改变。带着症状去生活,不问情绪不管症状,该做什么做什么。

    生活方式上的调整、行为方式上的改变,实际上也是自我的完善。对于神经症的治疗,我们关心的不是躯体症状表现,而应该是症状背后的人格因素;我们治疗的重点不是消除躯体症状表现,而是人格的完善和改变。人格的完善和改变,除了纠正错误认知,改变习惯性思维方式,在观念上的翻新;更需要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在实际行动中验证观念,用行为转变性格。

    神经症所表现的躯体症状,是情绪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躯体症状对于个人的影响程度也是一种主观性的感受。神经症是非器质性障碍,那些种种不适的感觉,并非身体的器官出现病变所致,而是由情绪变化引起的。因此,要缓解躯体症状,就必须从根本上着手,从心理上进行调节、从认知上进行纠正、从行为上进行改变;将精神力量由内部转向外部,将注意力从自身症状和表现转为现实生活中的行为活动。

    关注自己的症状表现,想尽快摆脱那些症状,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但是越在意却越明显、越想克服却越严重——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明明自己在努力,明明自己想好转,事实却是越来越不乐观。其实,不是没有努力,只是努力的方向不对,力量没有朝外,全部用在了自己身上,造成更大的心理冲突,使得症状也就更为严重了。

    “不以情绪和症状为借口、为理由,逃避和拒绝正常人际交往;不管情绪和症状有多严重,该干什么干什么。只有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行为活动,才会有健康积极的心态和身体。”这样的话,我不厌其烦地重复过多次,之所以总是强调这个观点,不仅是因为这是对于神经症有效的治疗方式,更是因为自己在康复过程中深感行动的重要。

    想要健康的身体和心情,就要按照健康的方式去生活。不管是神经症还是其他情绪障碍,都需要在生活中去做调整和改变,保障规律作息、培养兴趣爱好、进行体育锻炼、参加集体活动——这些看似不是治疗方式,实际上却是真正治本的方子。治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这个自我完善并不只是思想和观念上的改变,更是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的转变。你更需要关注的不是你在想什么、别人对你怎么看,你的心跳多少、感觉如何……更需要关注的是自己有没有保障规律作息、培养兴趣爱好、进行体育锻炼、参加集体活动。关注的焦点、注意力集中的方位不是自身的感受,而是生活中的行为活动;不是想什么、感觉到什么,而是做了什么、干了什么。

    去做你应该做的事情,把握当下,珍惜眼前,享受生活,把精神力量从内向外扩散,你会发现世界很大,感受到舒畅和开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07-11-26 18:24:11 | 只看该作者
木碗也开始接触森田了?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07-11-26 19:58:19 | 只看该作者
去年遇到一些问题,和波波交流的时候,他和我谈到森田的一些理论,觉得挺好的,对森田开始有了兴趣。
前阵子买了施教授的两本书,现在开始学习的,现在我和病友交流的时候也会推荐森田疗法,不过还在学习阶段,领悟还不是很透彻。壮着胆子发一篇读书笔记,听听大家的意见,8849兄见笑了。
我觉得森田对于我,即使不是做为治疗手段,只做为一种生活理念和态度,也有很多借鉴意义。个人觉得森田疗法对于神经症治疗是非常适合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07-11-27 04:53:45 | 只看该作者
“对于神经症的治疗,我们关心的不是躯体症状表现,而应该是症状背后的人格因素;我们治疗的重点不是消除躯体症状表现,而是人格的完善和改变。”——说得真好!

文笔老练、分析精准,人才啊:)

是的,所谓的“森田”绝不止是一种狭义上的心理疗法,更是一种普适性的生存哲学、生活态度,并且很重要的是,其真正的根不在近代的日本,而在古老的中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07-11-27 09:18:55 | 只看该作者
Oh, my dear 8849, finally you appear again, and so early in the morni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07-11-27 13:53:5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8849 的帖子

“我经常推荐大家阅读森田疗法的书籍,虽然我抑郁的时候并不了解森田疗法,在自我调节过程中,更多运用的是儒家思想和一些阅读感悟。但是森田疗法本身也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道家思想有很多相似之处,而我康复之后看森田疗法的文章书籍,森田的那些理念竟然与我当时的感悟惊人的相似。只不过,我是通过儒家学说,通过其他一些书籍领悟了这些道理。森田疗法相对于儒家学说更为精辟,毕竟是做为专门的抑郁症、神经症治疗方法,里面的内容都是有针对性的,而且相对于古文,森田疗法更为好理解一些。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会推荐大家阅读森田疗法的一个原因。”

    这是我一篇日志里的话,也是为什么我推荐森田疗法的原因。我自己是通过阅读儒家学说有所感悟,有所启发,有所好转的。但是推荐儒家学说和其他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国学一类的书籍,需要有一定的古典文学基础,才能更好的理解和融汇贯通。我自己是从小就喜欢文学,尤其是古典文学,可能阅读量比较大,理解领悟起来感觉并不困难。但是对于平时很少接触国学、很少接触古典文学的朋友来说,一下子就要从中领悟,似乎有点困难了。国学博大精深,不是单靠参考译文注解就可以领会其中深意的,而森田疗法不是用的古汉语,又有医学方面的理论,相对更容易理解,做为阅读治疗更为合适。

    我现在对阅读治疗很感兴趣,我喜欢看书,从中受益菲浅。毕竟,治疗的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和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自己,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之外,更需要自己的努力啊。观念上的转变,通过阅读来扩大知识面、领会人生哲理,应该是一种很实用、也很经济的方式。

    有关森田疗法,我还刚刚入门,还望8849兄不吝赐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07-11-28 02:07:38 | 只看该作者
我在森田版的《版主声明》文末曾提及:“……我最后想表明的观点是:每个人的境遇(患病的经过、所接受的治疗、所看的书…)当然不一而同,但不论冠以怎样的名称(包括“森田”),所有最终真正治标治本的“疗法”,在本质、原理上,其实都是一样的,万法殊途同归……”

万法殊途同归——儒家当然也是万法之一,无可无不可。


“森田”的根在中国,我们这一代中国人有责任和义务吸取历史教训,抢救性地保护祖宗的传家宝,传承、升华,方可告慰先人,无愧良心。

木碗我应该比你小一点,不过你叫我“兄”听着还是蛮爽的,嘿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07-11-28 02:15: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alnu 于 07-11-27 09:18 发表
Oh, my dear 8849, finally you appear again, and so early in the morning!



纳兰兄弟,好久不见!上次翰海沙的朋友组织康成俊教授在北京举办森田疗法知识讲座时我曾在Q上给你留言,希望北京的会员朋友方便的话能参与或协助,可能你没看到……

最近想事情比较多,准备辞职出来自己创业了,晚上睡得不好,经常醒来把一些想法记在手机上,或上网查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07-11-28 08:56:11 | 只看该作者
对森田的领悟有时是一念之间,有时是一觉醒来,更多时候你去体会却什么收获都没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07-11-28 12:21:57 | 只看该作者
8849 是干哪行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07-11-29 17:20: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木碗 于 07-11-26 16:36 发表
神经症,旧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非精神病性功能性障碍。神经症的分类,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标准和版本,我国对于神经症,依照临床表现,主要区分为: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疑病症、抑郁性神经症和神经衰弱等。其 ...

      
   能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感悟,非常好!


   在你的文章里提到神经症包括抑郁症,这是过去的分类,CCMD-3(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标准)里的神经症已经不包括了神经症,这是因为神经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内心的矛盾冲突,而不少抑郁症患者没有明显的内心冲突,所以新的诊断标准里对这个分类做了修订。其实,美国的分类系统里早就做了这个改动。
   因而,对于森田疗法来说,不少患者是不适合的。
   说这些只是为了让大家更明白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07-11-29 21:08:4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 chengsun 的帖子

谢谢施老师的鼓励和指点。
目前我正在学习阶段,接触到一些心理疗法,我个人觉得并没有哪一种心理疗法或者心理学流派是绝对正确和适合的,一个人的家庭环境、早期经验的影响需要考虑进去,一个人的潜能也需要激发,要从认知上进行改变,也要从行为习惯上进行纠正……我觉得应该各取所长、综合利用。不知道这样的想法对不对?
现在是靠自学,看的书是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教材和图书馆借阅的一些书籍,基本上都是凭个人理解。真羡慕那些能够坐在课堂里学习的学生,可惜没有这样的机会,不懂的地方想找个人问问都找不到。没想到能看到您的回复,非常感谢。
学起来才知道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不是三两年就能掌握的,不过越学越有兴趣,蛮喜欢这种感觉的。
希望今后能继续得到您的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07-12-5 20:07:23 | 只看该作者
刚开始接触森田的时候,看起书来真是如饥似渴的,森田的许多理论和对神经症的研究与解释,让人很容易接受,也很有道理,确实是一本精华,但是,我要说的是,针对森田理论而拓展开来的森田疗法,本人不甚赞同,只是个人观点和体会,并没有亲身经历过森田疗法。。我只是看了大原健士郎教授作的心灵桑拿,那里有不少的案例。案例都比较详细,包括从患者住院到患者的治愈情况,似乎诱惑性很大,通过绝对卧床期、轻微作业期,和体力作业期,仅仅40天,能恢复在我看来简直是个奇迹。我真的很不相信这种治疗方法。患者在无法遵循自己的意志下生活的40天,即使恢复了也令人非常之怀疑。。所以,现在我有时还会读森田理论,但绝对没有再去碰过那本疗法案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23 09:53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