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长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顺应自然的生存哲学》 作者:冈本常男

[复制链接]
46#
 楼主| 发表于 03-10-26 13:12:06 | 只看该作者
有效地发挥你的长处——在某一领域里争当一流
  我想,一个人自己规定某一课题是抓住机遇的最重要的条件。那么,何谓规定课题?或许还记得我在前面谈到的有关"在一生中你想做些什么?"的内容吧。若只是漫不经心地度过这40年的职员生涯的话,那成功是毫无希望的。因此,首先需确定:自己作为一个职员究竟想做什么?什么工作最适合自己?一旦确定下来,接下去便是在这领域里争当一流。要成为一流,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也没有必要为此着急。可制定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据此目标一步一步地提高自己,这就是所谓规定课题。比如,你的目标是想成为计算机程序设计方面的一流专家,或市场购销方面的专家。无论技术领域也好,信息方面也好,成为某方面的专家,不仅仅是为了谋求一个薪俸阶层者所需的安定生活;或飞黄腾达,成为了不起的人物。常说道:"精一艺者,则通万事。"意即,因为达到精艺而付出了努力、发挥并增长了钻研精神,那你就自然而然地具有适用于其他领域的独到的眼光和思维方法。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只要规定了课题,就能马上抓住机遇。还需要创造邂逅的条件。比如,与人的邂逅,与新的信息的邂逅,即对建立人际关系和信息收集需进行投资或抱有积极性。否则,课题也会逐渐黯然,失去光辉,最后终以空想而告终。建立人际关系,毋庸说当然是与人接触,与人交往。积极参加无论公司内外,只要你认为有利于交际的集会和会议。并且,不仅仅要参加,而且还需与讲演者及其他参加人员交换名片,以求得亲近。至此,不要花费很大的气力就能做到。但是,真正重要的是接下来需做的,即需努力将业已获得的建立人际关系的契机发展为真正的、名副其实的人际关系。我在前面也已提及,喜多村实先生之所以在财界人士中有如此高的威望,完全有赖于他平时对别人的关心;建立人际关系的秘决就在于此。喜多村实先生甚至对我这样一个无名之辈也关怀备至。如赠送中元节礼品①、年末礼品等自不待言。每次同我见面后,他必定给我寄上一封致谢的信;我的生日他也记得很清楚,总忘不了给我祝贺,以及凡事所给予的无微不至的关照。而且,不是一年、两年,而是从未间断过。在社会上,有很多人总是向那些似乎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人赠送昂贵的礼物。馈赠礼物本身并不是坏事,然而,若其中并无诚意,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有时还会产生事与愿违的坏效果。设想一下,在选举中,总是频频鞠躬致意的政治家,一旦当选旋即变得傲气十足。对此,无论谁看了都会感到不舒服的。喜多村实先生送给我的礼物,既不是什么价格昂贵的,也不是什么特别新奇的东西,但它却包含了先生的一番心意。每次与先生见面后所收到的来信也总是那样关怀备至。倘若受到如此关怀,不论是多大的人物,还是生性执拗的人,都会自然而然地感到:"他真是一个诚实可信的人啊。可不能总受人家的照顾,要想着报答才是。"近来,我不禁感到,能这样由衷地关心他人的人变得少了。在今天这个唯获取现实利益的想法大行其道的社会里,虽说这也是大势所趋,但总使人感到有点空荡不安。进一步说,现代社会明显地存在着所谓专讲索取的人。他们别说关心他人,就连人际关系的最低准则--平等交换也都弃之不顾,唯有在为自己所需而求助别人时才去接近,一旦得到后又装出一副陌生人的样子。倘若如此,就不可能建立真正的人际关系,机会也不会降临到你的头上。若要争当一流,首先需结识在这一方面的一流人物。不管什么领域、凡达到一流水平的人都有识别他人的洞察力。所以,最好事先做好思想准备:若不以坦诚的态度虚心地向他求教,则将一无所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03-10-26 13:12:35 | 只看该作者
有效地发挥你的长处——不要错过良机
  人们常说,机遇之神前发浓密,后脑勺则是光秃秃的。你从正面看的时候并不清楚,只有看它后面时才知道是机遇之神。然而此时已抓不到头发了。这句话说得很妙。意谓把握机遇的时机是很难掌握的。说说我弟弟的例子吧。过去,他在旧国铁(今天的JR①)下关站工作。他以前就一直说:"想去大阪,想办法在大阪工作。"正在他朝思暮想的某一天,国铁内部召募大阪的新干线工作人员。可是据说,这次召募消息,大家在早晨刚刚知道的,而当天傍晚就要截止报名。这个速度也太快了,很像跑在新干线上的那种特别快车的劲头。得知召募消息的职员不只是我弟弟,谁都想调到大阪去工作。这样,就能在大都市工作,而且做个新干线工作人员在当时也很时髦。虽说大家都很向往,然而真要决心去应召,首先必须听听家里人的意见。弟弟平时就一直说"想去大阪"工作,总和妻子提到这件事,妻子当然也表示同意。因而,他当场就决定提出申请。结果,只有弟弟一人被录用了。他是在没有竞争的情况下通过的;非常高兴地当了大阪的新干线工作人员。听说,他的业务级别也确被破格晋升了两级。虽说与上面提到课题、问题意识的情况有所不同,弟弟之所以能成功地抓住机遇,是因为他平日一直抱有强烈地"想去大阪工作"的愿望吧。他的这个愿望非常迫切,而且也总和妻子商量,因此,当召募大阪新干线工作人员这个绝好机遇降临时,他当然能比别人更快地采取对策,抓住机遇。如上所示,把握机遇的时机是非常难掌握的。其实,抓住机遇的人和错过机遇的人二者之间仅隔一纸之差。但这不是运气,而在于反应方式的不同而已。因此,唯有平时对某事寄于关心,抱有问题意识,并对此作好准备,才能作出准确,迅速的反应。也就是说,若把机遇比作球,这就要准确地判断球飞来的方向,迅速赶到球的落点,然后牢牢地将它抓住。顺便提一下,我曾听说在棒球的防守中,最难的当属short,即游击手。因为他站在二垒和三垒之间,不知球是从左边还是从右边飞来。不用说接球很难,将接到的球投向何方也不容易,必须根据防守情况于瞬富间作出判断。因此,听说人称著名游击手的那些选手都机敏过人,并且他们中的大多数首先是头脑非常冷静、灵活。因为他们必须在瞬息间推知:在全局中应采取什么必要的行动。被誉为著名领队的广冈达郎过去曾是巨人军的名游击手。将这点联系起来考虑,我想不无同感吧。或许大家以为我说得有些离题吧,其实不然。这个棒球的例子非常适用于商业世界。一般而言,很难确定机遇的契机何时、从何处、又以何种形式而来。要准确地认识、把握它将从何处来,以什么方式来,那就需要有应付自如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而且必须既不偏于左,也不偏于右,善于随机应变。在商业社会里,因不能灵活地适应情况,为此错失良机的事例可谓屡见不鲜。这是因为这些人或过分地使劲,或被心理上的某些障碍所束缚。不仅如此,我们还是要始终将球接好,即在把握住机遇的契机后,如何有效地将其发展为机遇,这也是至关重要的。倘若将接到的球投向错误的方向,那将立即陷于困境。因而,机会的契机反倒成了失败的原因。请回忆一下前文提及的那位在大型化学公司担任新产品开发工作的Y先生的例子。Y先生自根据欧洲考察所提出的方案被通过后,本人就成为实施新产品开发这一大项目的负责人。他出色地抓住了机遇,犹如使用了妙技抓住了普通选手很难抓住的刁球吧。至此,可以说是成功的,但在后来的处理中犯了错误。无论打棒球还是搞企业项目,都有赖于每个成员的协作和配合。若不把抓住的球转投到别处,那比赛就进行不下去了。可是,他却好像很有把握似的,笃信自己的力量,故而没有顾及球队的整体就匆忙地作出判断。这就等于他一人牢牢地抓住球,独自在那里打棒球似的。结果,Y先生虽说已把握住机遇的契机,但没能成功地将其转化为机遇。假如他当时具有--实事求是地认识自我的那种灵活性,能从容地根据情况,随机应变地予以应对的态度,那么机遇定会开花结果,如愿以偿的吧。以上说的是与棒球作比较。其实,就一般而言,为了不错失良机就必须在时时刻刻地做好能予以应对的各种准备(课题和与其相关的学习)的同时,善于捕捉信息。以我弟弟为例,假如他没有掌握召募新干线工作人员的这一信息,那就白白地坐失良机了。Y先生的情况不同,他的信息来自公司内部,故比较容易掌握。当然,信息并不只是公司内部才有的,从同行业界和一般社会,乍一看以为毫不相干的领域,也常常能出乎意外地得到非常宝贵的信息。因此,用于捕捉信息的天线,其覆盖面铺得越开越好。在这方面最有效的方法,当推上一节提到的人际关系。不过,必须注意的是:现代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信息泛滥的时代,,大量收集信息固然很好,若为此弄得晕头转向,那就失去意义了。为了能从大量信息中准确地识别自己所需的东西,还需具备冷静而灵活的头脑。换言之,犹如在自己身上有若干个频道,而不是仅仅一个。若是这样,便能精选出现在需要的信息、将来可能需要的信息。唯有随机应变地、主动灵活地去捕捉信息,才能实实在在地抓住机遇,从而真正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我以为这是完全可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楼主| 发表于 03-10-26 13:13:15 | 只看该作者
有效地发挥你的长处——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
  我在本章的开头已经说了,决定你自身的命运是你自己,而不是别人。即,并不是命运这种无形的强有力的东西束缚着你,而是你本人将自己束缚住的。能否解开缚自己的绳索,解放自包的思想,是能否自我主宰命运的关键。所谓解放自己的思想,就是改变对自身的看法。人,不论是谁都兼备长处和短处。无论多么伟大的人物都有短处;反之,多么不好的人也会有长处。唯其如此,方始为人。纵然从道理上理解这个问题,若一旦涉及自身,往往只看到自己的短处,甚至为之忧心忡忡。尤其是神经质性格的人,正如前面多次指出的那样,他们往往存在以下的倾向:小心谨慎,内向,自卑感强,非常计较别人的评价。这些倾向自然也都成为影响他们会生活的弱点、短处。但另一方面,他们大多具有很可贵的长处:忍耐性强、刻苦努力、信守诺言、不说谎话、秉性耿直、能关心照顾他人。但是,神经质性格的人还有这样一个特点,简直让人束手无策,即只要一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便感到十分悲观。自己不行,毫无出息。不仅如此,只要看到与自己的性格相反的人,如大胆、豪爽、直率开朗型的人就感到十分羡慕,总想自己也像他们那样;有时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还硬给自己规定了不切实际的修养课目。因而,其结局当然不如人意,这样也就更加悲观、消沉了。卡耐基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要总去算自己的不足,而要看看自己比别人强的地方。"诚哉,其言。我打个比喻,也许不太恰当:这不是等于本来适合马拉松赛跑的选手,因羡慕短跑选手而去拼命地练习短跑吗?适合搞长跑的人,却偏要同短跑选手比赛100米,其结果必然输给对方。因为想要进行这种比赛的本身就是毫无意义的。完全没有必要为不擅于短跑而感到自悲。而真正需要的倒是调整心态,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这个方向上来,即要对长跑充满自信:若是马拉松赛跑,必操胜券无疑。正如格言所示:"人皆唯其长处所用,不问其短"。然而,如前所述,纵然从理论上明白了,但真正要实现心理上的转变,那也是很不容易的。我本人长期以来,为无学历、身体瘦弱的这种自卑感所折磨,一直竭力掩饰自己,设法只让别人看到好的地方。结果,当然陷入了神经症的苦境。有过如此经历和体验的我到了60岁才总算切实地感受到这个道理:人,不论是谁都有长处和短处。事实上,做到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是很困难的。有时甚至将长处视为短处,将短处视为长处。因而,若想做到客观地认识自己,其方法就是仔细地观察他人。诚如前文所说,即往往能清楚地看到别人,而看不到自己。因而,自己就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若仔细地观察他人的言行,即能发现该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有的人,在自己看来是完美无缺的,但却有意想不到的自卑感;反之,尽管没有什么特别了不起的专长,却显得信心百倍。我们要磨炼这种所谓的洞察力,并将其应用于认识自己上来。甚至也可将自己的长处、短处分条写下来。知道了自己的长处,就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一点,考虑一下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发挥这些长处。这和上述棒球跑垒手的例子不同,作为公司既有短期计划,也有中长期计划。公司就是在不断地设想可能出现的各方面的形势中,一步步向前发展的。因而,一定会有最大限度地发挥你的长处、风格、优势的地方和时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楼主| 发表于 03-10-26 13:13:53 | 只看该作者
有效地发挥你的长处——这样,才能克服你的自卑感
  如果能做到客观地审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将注意力集中到长处,有效地发挥其作用的话,则短处也就自然地不再叫人担忧和牵挂了。但是,自卑感并不会那样轻易地就消失。甚至到了自己的长处得以施展,采取一种积极的姿态考虑事物的时候,自卑感依然存在;有的人还会一个又一个地产生新的自卑感。那么,简直让人束手无策的自卑感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不言而喻,所谓自卑感就是将自己同别人相比而产生的。例如容貌、体格、头脑、学历、成绩、家庭门第等,人的所有一切,都不乏为比较的对象。自卑感强的人,换言之,就是比较意识强烈的人。若说得再确切一些,也就是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人。在他们的思想中,根本没有这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庸意识,故而总是注意别人比自己强的一面,并拿自己去和别人作比较。若从以上自卑感的本质来考察,它也会促使这种"只求赢,不愿输"的竞争情绪的高涨。因而,也有学者强调自卑感的积极的一面,甚至认为:"正因为存在自卑感,文明才会进步。"暂且不说这些,值得注意的是:大多具有神经质类型性格的人,或对自己的缺点作种种夸大的解释,从而为之不胜悲观;或由于疑病症所致,将不属实的事情认定为事实,独自为之烦恼不已。C君是一个26岁的小伙子,平时总为自己的嘴小而感到烦恼。他考虑再三,想去做整容手术。在我看来,对此,人们几乎毫无察觉;我想最多对他说一句"的确小了点",仅此而已。这莫如说,反倒使人家感到可爱,决不会给人以坏的印象。可是,这位C君对自己这张小嘴却抱有很深的自卑感。在参加"生活探讨会"的人当中,从数量上讲最多的是原有这种被称作对人恐怖的神经症。他们的症状,如见人便绷着脸,给人以不愉快的感觉(他们认定是这样);或脸色变红;或紧张得口拙舌笨地连话都说不利索,等等。此外,还有相当多的人有这种症状:如在人前手抖得不能写字;结结巴巴地说不出话来,等等。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杞忧症和那种生存欲望极为强烈的性格所致。即,他想同对方不卑不亢地进行对话、生怕受到对方的轻视或嘲弄、博得异性的好感、或给上司留下好印象等--正因为他们这方面的要求非常之强烈,所以反而使他带来因种种预想的不安而感到紧张,例如:"倘若对方讨厌我,怎么办?""若遭到对方嘲弄,怎么办?""假如对方认为我是个没出息的人,怎么办?"等等,从而产生了对人恐怖症。不论是谁,多少会有这种类似的感情。不过,由于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上,"精神交互作用"和"思想上的矛盾"(即自己想的同实际相反)二者的恶性循环则越发加剧。而且也有不少这样的人,动辄白天竟不外出一步,整日闷坐在家里。如前所述,我本人从小就有强烈的自卑感。比如个子矮、身体瘦弱、胆小怯懦、记忆力差(虽见过该人,可马上就忘记他的相貌)、不辨方向等,我怎么能与人相比呢?是个多么没出息的人啊,我一直为之苦恼不已。我第一次下决心克服自卑感,是在西伯利亚当俘虏的那段时间里。下面,我讲一下当时的经历和体会。我被拘留在苏联期间,约有半年时间食品供应情况极差,总处于饥饿难忍的悲惨状态。我在军队里的军阶是二等兵,也就是最下级。即便当了俘虏,最倒霉的仍是这种最下级的二等兵。平时伙食粗劣自不待言,每天还要承担砍伐树木和铺设铁路的重体力劳动。当时,我真不知道这种俘虏生活何年何月才算是个尽头。我便左思右想:倘若这样下去,别说回国,对于我这个体力奇弱的人来讲,恐怕就连活下去都很困难。无论如何得想个办法才是,否则……当时所需的翻译人员根本不够,而且在俘虏中懂俄语的人也极少。我便注意了这个方面。心想:纵然当不上翻译,至少可以换个稍稍轻松些的事务所的工作做吧。为此就必须学习俄语。从此以后,拼命记俄语单词。当然,那时根本没有辞典这类工具书。起初让翻译就教我这一句话:"这用俄语怎么说?"以后凡不懂的,到处找俄国人请教。毋须说,当时我是利用重体力劳动的片刻余暇进行学习的。然而,无论在此之前或在此以后都没有像当时那样聚精会神地拼命学习过。从早上到晚上睡觉前,无论吃饭时候、上厕所乃至上床,嘴里都在念叨着俄语单词。过了近三个月的时间,什么数数、问候语、简单的会话也都可以应付了。据说,那时正好事务所需要一名工作人员,有人举荐说冈本还多少懂点俄语,因此我才当上了事务所的职员。那时,我听到周围的人说"冈本君的脑筋真灵,所以……。"不禁大吃一惊。我在兄弟姐妹的五人中成绩最差;从小时候起母亲总这么说:"常男的脑子最笨。"我没想到,人们对我为摆脱走投无路的绝境而付出的努力给予了肯定,认为"冈本君的脑筋真灵"。这使我得以重新认识自己的同时,也感到稍稍能克服了以前一直觉得"我比别人笨"的自卑感。但是,神经质性格很强的我,在这以后的生活中,自卑感依然很强,竭力掩饰自己的缺点。今天,我深切地感到:过去为了想让别人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耗费了多少不必要的精力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楼主| 发表于 03-10-26 13:14:26 | 只看该作者
有效地发挥你的长处——保持灵活的头脑和心态
  不论做什么事,重要的是需有信念。即便制定未来的目标和计划,也需建立在坚信现状会在某种程度上持续下去的基础上。当然还要确定这样一个目标,即纵然发生变化也是在可能预测到的范围内的变化。信念固然很重要,但假如一旦成为某种固定观念就危险了。若过分地相信:这将是如此发展,将是这样的结果。那么,当事态朝着与自己预测的不同方向发展时,就很难应付得了。佛教中有"诸行无常"的说法,意谓世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今天还是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人,也许明天已成白骨。这也就是所谓"前途莫测"。倘若这样说,年轻人也许会感到太夸大其辞了吧。其实不然,只要稍稍考察一下历史,就能理解:这就是社会,这就是人生。例如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也是如此。直至在其崩溃后才有经济评论家对其作出说明和分析,说:"那是泡沫经济。既然是泡沫,当然很快消失,毫不足怪。"其实,在日本泡沫经济繁荣时,向公众大肆宣传购买土地和股票将会带来多大利润的,也正是这些经济评论家。事实上,当时我们也相信地价一定会上涨;即便股票价格有所下跌,"稍稍损失一点点"也不在话下。然而,谁也没有料到:随之而来的激变竟会危及到金融机关的存在。生存在变化如此激烈的社会里,该采取怎么样的应对措施呢?--对此,我以为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保持"灵活的头脑"。"森罗万象,当处于变化之中。"--这一句话似为永恒不变的真理。要抛弃固定观念,保持那种能应付任何变化的灵活的头脑。即便在公司职员的生涯中,有时那些根本无法预测的情况,不知什么时候,以何种形式突然就出现了,如"某日,因公司的企业方针突然更改,新的企业将关闭";"接到人事调令,调到子公司任职";"因与外国企业合并,被派往海外工作";"发布了难以想像的削减经费的命令";"自己信赖的上司突然去世"等,这样的例子简直举不胜举。所谓职员的生涯,也就是随时准备应付这类突如其来的事情。森田博士有一句很具代表性的话:"服从自然,顺从境遇。"意即:纵然自己以为"应如何如何"并定出计划,做好准备,若情况变化,或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故,则计划顷刻间成为一纸空文。当然,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需要作出最大的努力。若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仍未奏效时,那就不必总拘囿这一计划,而需要有一个"心的转换",即考虑新的方法。换言之,需保持灵活的头脑。这里所说的灵活的头脑,当然不仅在日常的工作上,就是在家庭生活中也是非常重要,而且是行之有效的。我在任尼齐伊副总经理时期,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顽固不化,一意孤行的人。在工作上一定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否则就放心不下。如会议开始的时间、业务报告的提出时间、听取报告的时间等,即便有一分钟的差错也会坐卧不安;最后,我甚至顽固到连吃饭的时间都作了规定:午饭在中午,晚饭安排在晚上八点。在其他时间,即便总经理来约我也断然拒绝。而且,我深信自己这样做是完全正确的。现在想来,简直是个名副其实的缺乏灵活性的样板。虽然过去的时间已无法挽回了,但,假如当时的我不论在工作上还是人际关系上,都能更加随机应变、灵活处理的话,那么也许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吧。我就是在家中也同在公司里的做法一样,相信自己所做的"绝对正确"。所以,从没有平心静气地听取妻子的劝说,体谅孩子的心情。在妻子和孩子的心目中,我一定是个自以为是、顽固不化、冷冰冰的老头吧。近日,我通过神经症的折磨后才注意到保持头脑灵活的重要性,并深感自己身上存在的许多不足。总之,今天已是人生已80年为计的时代了。孩子长大、自立,结婚建立家庭后夫妇二人的生活至少还可以持续约20年以上。贝原益轩说过:"乐余生而终此身为好。"确实是这样吧。无论做工作或是在家庭,都要学会保持心胸的宽容和灵活的头脑,唯有这样才能对周围的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楼主| 发表于 03-10-26 13:14:55 | 只看该作者
希望记住这几点——置身于优良的环境中,结交良师益友
  环境对于人的成长来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使自己茁壮成长,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最重要的是将自己置身于优秀人材荟萃的环境中。单靠个人努力,自我提高是非常困难的。我在西伯利亚过了整整四年的俘虏生活。回到日本后,大家纷纷来安慰我:"这四年真够你受的啊。"我听了这些话自然很高兴。诚如所说,确实吃尽了苦头。但是,说实在的,从我的实际感受来讲,并不像他们说的那么严重。那是因为受苦的人不只是我一个,凡是俘虏全都置身于同一环境之中。虽说其中也有人不愿吃这样的苦头而逃跑的,但几乎全被枪杀。当大家都置身于被迫吃同样苦头的环境时,反而出乎意料地不觉得痛苦难忍了。我以为较之更难的是:即便不需特别的努力也能设法维持生活的这种环境吧。在这样的环境下,一边过着简朴的生活,一边踏踏实实地学习,我想这是更难做到的事情了。提起学习,我联想起一件事来。我们在筹备合并尼齐伊之前,承喜多村先生、以后的西端总经理、现在的小林总经理等人的提醒,盼望零售业得到发展的同仁们聚集一起,每参加各种集会总要互相切磋,共同学习。当时,我们就在这样的集会上,学习了经营哲学、无人售货式服务、事业形态、选定地区的条件、未来零售业的变化、国际化等。就连原本就对学习不太感兴趣的我,一加入到这些同仁们中间,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学。我们不仅能学到新的知识,而且也自然地汲取了有用的信息,了解到其他企业的长处和成功的范例等。从昭和二十五、六年到昭和三十五年的约10年间,在原有的商店街上继续做生意的人(商店街的大部分属于此类)和像我们这样的转成批量转销商店的集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生这一可谓决定性的差异,其关键在于他们是否参加到那些富有进取精神的集团中去。以上事例证明环境是何等重要啊。环境对自己的学习来讲也同样是很重要的。例如家里人都去别处了,就剩自己一人在家。尽管你原想今天自己可以好好学习了,然而,其结果往往会不知不觉地看起喜欢的电视,忽又读起小说什么来,就这样白白地度过了这段时间。俗话说:物以类聚。若你想将来成就一番事业的话,那就要主动地接近好的集体,结交好的朋友,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为此,也须不惜自我投资。法国诗人安德烈·蒲鲁东说过:"假如你想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类人,你就举出你的朋友的名字吧。"也就是说,若要了解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只需看看他的朋友便一目了然了。"我深深地感到:正是因为有幸结识了己故的西端总经理,并与现小林总经理、福田副总经理、前副总经理广崎等人亲密相处,所以才有我冈本的今天。可见,好的朋友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财宝。瑞士医生托罗尼埃将朋友分为以下三类:(《生的意义》,山口实编译,圣文社)①可以与之相互交换想法的朋友。②甚至能推心置腹地与之倾吐自身的烦恼、喜悦等个人感情方面的朋友。③具有共同的哲学、信仰的朋友。我想,至少需有第②类那样的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而且其中需有前辈、同辈、后辈等各自不同的朋友。这样的朋友是不会谈那些露骨的恭维话和赞美之辞的。有时还会进以刺耳的忠告和规劝,但你要能诚心诚意地接受下来。此外,这些朋友还会给你带来有关社会和公司方面的准确信息。若有这样的朋友,即便你有什么差错,也不至于会发生像不久前社会上为之哗然的"某日,突然解除董事职务"这一类事情吧。我想,为了结交这样的真正朋友,也必需主动地有意识地去接近他们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03-10-26 13:15:31 | 只看该作者
希望记住这几点——行之有效的生活技巧
  一、早上按时起床的方法我从结婚那时候起就怕早起。每天总是在妻子的再三催促下才起床。然后匆匆忙忙地洗了脸就去上班。早上的这种情况前后持续了20多年。适逢尼齐伊下属的一家子公司经营体育用品,让我兼任该公司的总经理。公司主要经销商品是慢跑运动鞋。一天,部下对我说,"您也要练习练习慢跑。"我本人从未练习过慢跑,因而对推销这种商品也就不可能在行。不得已每天早晨只好起来慢跑。我这个人即便不是因为慢跑,就是平时睡醒后也总感到情绪不好,不愿起身。因而,开始时总是懒得起床,全凭自己的义务感才硬让自己起来慢跑的。不久,身体的状况很快得到好转。过去,因肩酸和腰部疼痛而每月去做按摩。然而,自练习慢跑后不知不觉地治愈了。在这以后的15年来,我与按摩已彻底无缘了。而且,早上睡懒觉的习惯也完全改正过来,每天不等妻子催我就能不费劲地起床了。多年以后,当我读了森田正马先生撰写的有关"早起的秘诀"的文章时,发现竞与我得以养成早起习惯的道理完全一样,不禁感到非常吃惊。先生是这样说的。--那些有磨磨蹭蹭,迟迟不愿起床习惯的人,可以说是受了坏主意的支配。即在"想再舒舒服服地多睡一会儿"和"觉得这样懒散下去可不行,应该早起"之间,存在着心理上的纠葛,以致躺在床上迟迟不起。而且,总是一味地原谅自己,考虑一些开脱自己的理由,什么"得下决心起床,可是……"等,故而根本就不想起床。为了养成早晨早起的习惯,若有一个与具体活动相结合的计划,如牵着狗出外散步、或修剪庭院中的花草、做做广播体操等,那自然就能早起。二、苦于字写得不好,不愿写信、报告和论文的人,如何将字写好的方法。从前,我字写得不好,因而最讨厌写信或报告。幸好我有秘书在身边,因而在非写不可的时候,就只好用那拙劣的字来写,然后请秘书誊写一遍。若有关工作上的需要,自然用这个方法就可以解决,要是写私人的信件,这就不行了。为此,我一直是个不好动笔的人。森田先生对如何提高字写得拙劣的人的水平,也曾有过这样的论述。"字写得拙劣的人,即便有利用(住院治疗期间的)晚上做作业时间练字的想法,也不要允许他,而是让他以一种把字端端正正地写在稿纸格里的心情去写每天的日记,而且每个字要像印刷体那样。同时,还要提醒他们:字要写得准确,容易看懂,决不要求你写得多么好、多么漂亮。而且,不让打草稿,要直接写在日记本上。由于他们有了这种精神准备,原来字写得相当拙劣的人,约在一周后,定会迅速提高书写的水平。这确实令人不可思议。"自读了森田先生的这段文字后,我认识到"只要对方看得懂的字即可",于是,便开始亲自动笔写信、写报告了。由于这一缘故,现在我每月约写信和长篇文件等50封(篇)左右吧。先前那种苦于写字的想法也就烟消云散了。此外,还有一个进步的地方:过去,在接到别人来信需予以回信时,我无意中一拖再拖,可又总是惦念在心。现在,或马上就写回信,或给对方打电话。这是由于已不为字写得好坏而怕人耻笑了,故而便逐渐养成了立即付诸行动的习惯。三、关于因失眠而烦恼的人失眠者中虽说也有人因患有器质性疾病而真睡不着觉的。但为失眠而苦恼的人,事实上几乎全都是患有失眠恐怖症的。特别是第二天要有重要的考试、或有重要的会议、或有比赛等,往往头一天晚上头脑越发清醒,总也难以入眠。我想谁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吧:在这样的时候,越是想早睡,越是头脑兴奋,以致毫无睡意,难以成眠。这就是前面提及的精神交互作用所引起的结果。对于这种失眠恐怖症,应持以什么样的态度和精神准备呢?森田疗法对此作了以下解释。①没有人因失眠而致死我本人从前曾当过兵,有过这方面的经验。在连续四五天行军,其间,在几乎没有睡觉时间的情况下,人往往一边走一边睡,或即便稍有一点休息时间也能很快熟睡。人就是这样一种身体结构。②思想矛盾森田先生曾就睡眠说过以下这段饶有趣味的话。先生对于来诉说自己失眠的一个患者说:"即便睡不着,对身体也不会有影响。你就安安心心地躺在床上休息吧。"当晚,患者就按照先生的嘱咐去做,果然睡得很香,感到非常高兴。第二天晚上,心想:"原来如此,什么也不想,只要躺下就能睡着。"他虽然仿效前一天晚上的做法,可是这次就根本没有睡着。于是向先生请教原因,先生告诉他说:"最初的那天晚上,你按我所说的,什么也不想地躺着就睡了。可是,从第二天起,你心里总抱着'只要躺下来就能睡着'的想法,所以就睡不着了。这就是所谓思想矛盾,即导致心理上的失衡,于是便夫法入睡。"常听到各种说法,如"要想入睡,只需'一、二、三……'地连续数数就行"等。在这样的时候,若是单纯地数个数,那便能较快地入睡,但是,倘若你期待着尽快入睡而数数的话,那是很难睡着的。②下例为一个失眠症者的体验(女性)这位患者连续数月失眠,为此参加了"生活探讨会"。她听了前辈们谈自己的体会,学习了森田疗法,并懂得了有关导致不眠的原因和心气症、精神交互作用、思想矛盾等诸方面的知识。之后她经过各方面的反复试验,遭到多次失败,最后终于克服了失眠症。在她写的体会中-,记下了宝贵的经验。"'心里一直想睡,可直到早晨都未能入睡的那种疲劳'与'心想反正怎么也睡不着而失眠所造成的那种疲劳'是全然不同的。也就是说,主观上想睡,为此焦急得不能入睡时身体是非常疲劳的。而后者是已做好怎么也睡不着的思想准备,因而这种失眠几乎不感到疲劳。"这可以说,道破了失眠的本质吧。我从前也特别害怕觉睡得不好。晚上常常是这样:半夜突然醒来,思虑起孩子、公司的事情,以致终夜不能入眠。我越是担心:"这样下去可不行。必须睡好觉。"就越发睡不着,真是痛苦万分。现在的我,几乎没有睡不着的时候;即便睡不着也不会总将它放在心上,也不作"尽快使自己入睡的努力"。因此,即便失眠,身体也并不感到疲劳。四、患了癌症、难治之症后的对应措施日本女子大学人类社会学部的增野肇教授,同时也是一位医生。他在所著《森田式劝告的实践》(白扬社)一书中,就癌症患者如何对待自己的癌症列举了以下三种情况。①当得知自己的病是癌症时,立刻感到惶惶不安,万分恐惧--我几时死去?丧失了对癌症的抵抗力,转眼间将被癌症夺去生命。②有的人知道自己得的是癌症后并不回避,而是从正面予以认识,视之为命运的安排。并力图有意义地度过那有限的生命。这就是属于所谓敢向癌症发起挑战的情况。与①相比,这种人能活得更加长久。②这种奇迹般地制服癌症的情况实属少见。这种人似乎相信除自己以外还有某种力量,如将自己的命运委于神或者佛的保佑,顺其自然地活下去。也就是说,这些人虽感到癌症的确可怕,但如何制服它并不是自己的力量所及。于是,生死则难待天命了。余下的,我也只有尽力地做些自己能做到的事情。我曾有幸见过财团法人国际研究中心董事长红林茂夫先生。先生在昭和初年就职于富士银行期间,因患肺结核而大咯血。为了获取同疾病作斗争的知识,先生便找了医学书来学习。可是,当时还没有治疗结核病的特效药,故而它被认定为是不治之症。若想治疗,只有住进疗养院,在那里静心地休息,摄取营养,此外别无他法。而且,很少有人治愈后出院的。不久,红林先生为了探求其他还有什么治疗方法,便开始阅读白隐禅师①、盘硅禅师⑧的书籍,并研究、学习了那些通过静养而获得奇迹般康复的患者与疾病作斗争的经过。因而,他确定了自己同疾病作斗争的信条。在他所著的《山法师》(自费出版)中,大致是这样描述的。"当时,结核被认定为不治之症。于是,我开始考虑到:要想医治确定为不治之症的疾病是不可能的,而且每天仅靠与疾病作斗争来延长生命是毫无意义的。自己既得了这种病,只好看成是自己的命运所致。与其为命运所挫,为命运所捉弄,莫如顺从命运的安排,确立自己的生活信条,并以这一信条为本,在有生之年更加充实地生活。于是,我终于认识到:这才是生命的现实、生命尊严之所在。"在这以后的长达一10年间,虽然也为咯血痰和低烧的痛苦所折磨,但最后终于战胜了疾病。就以上举的三种情况来讲,可以说:红林先生对待疾病的方式属于③,应为最高的典范了吧。但在现实中,患了被认为是不可医治的绝症后,要达到如此高的境界恐怕也是很难做到的吧。作为一般比较容易接受的方法,有冈山县柴田医院的伊丹仁朗先生所提倡的"崇尚生活意义疗法"(《以"崇尚生活意义疗法"战胜癌症》,伊丹仁朗,讲谈社),敬请参考。上文提出的若干项目,除第四点以外都是我.本人从森田理论中得到启发,并在反复的实践中取得明显的效果的。关于四,记录了我直接从我所尊敬的前辈那里学来的,或从与亲密朋友的接触中感受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03-10-26 13:16:00 | 只看该作者
希望记住这几点——顺从自然(宇宙)之神的意志和良心生活
  老子说:"道法自然",即教导我们根据自然的神的意志、宇宙的总法则生活。这才是人最正确的生活态度,也就是所谓道。歌德说过:"人,不应与自然相抗争,而应认为是自然中的一个神秘的存在。"那位因《一根稻草的革命》一书而闻名、倡导自然农法的福冈正信先生,也曾说过内容大致如下的话。"所有的人原本都作为神的儿子降生于世的。神潜藏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良心便是神的智慧的投影。人只能依靠良心这一根枝子,专心致志地向着那故乡,即通向神的大道迈进,别无他途。"(《无为的哲学》,春秋社)。纵然二者说法不同,但都说明了同样的道理:人的正确生活态度的根本,是在同大自然的调和中,凭借良心去生活。有的人轻率地解释说:既然称人为"万物之灵",那这个地球上的一切都只是为人而存在的。若根据这种解释而去不断地破坏自然的话,那就违背了地球的造物主(神)的意愿。佛教有"因果报应"的说法。从广义上讲,如果人不去谋求与自然的调和、与所有生物的共存,则必将受到它的惩罚。无论人间社会也好,个人也好,都是如此。我以为:"因果报应"这一真理无不贯穿于国家、企业、学校、家庭,直至每一个人。就以国家的繁荣而言,若从长远的目光来看,则取决于这个国家是否为整个世界的和平和发展作出过贡献。企业当然也是如此。人们认为企业是以追求利润为目的,但从长远看,假如不为顾客提供有价值的商品和服务,那企业繁荣的局面不会维持得长久。正如前不久泡沫经济崩溃所显示的那样,假如一旦只顾追求眼前利益的话,那不用多久,企业即会遭到沉重的打击,而且不仅仅限于个别企业,连整个同行业界的信誉也都将丧失殆尽。若要恢复以往的信用,那恐怕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努力吧。凡事有因必有果。若播下良种,努力、精心地予以培育,那必有好的收成。反之,播下劣种,且又不去管理,还要想得到好的收成。那么,人就在这个时候开始出现烦恼了。比如说,两个互相无法取得理解的父母均从各自的立场出发,或对孩子娇生惯养,或又对孩子冷若冰霜。他们也根本不想听听孩子的想法和烦恼,最后发展到"拒绝上学"、"耍蛮动武"、"不能自立"的时候便哀叹不已。又如,平时并不那么用功的应考生,为考不取名牌大学而烦恼;不知自己究竟为公司作出多大贡献的薪俸阶层者却抱怨自己晋升太慢--以上种种都是我们常见的情况。由此,我不禁感到:人世间的一切都贯穿了"因果报应"的道理。自己种下的苦果,只有自己去吞咽。森田正马博士认为:神经症所带来的苦恼就是"典型的人生苦闷、烦恼的雏型"。巨大的希望必然伴随着巨大的困难,想来这是很有道理的。在升学考试之前,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应考学习中去的学生想:别人都不是那么很费劲地在学习,而我学习为什么那么苦啊!他们觉得非常苦恼。所谓"学习"(日语写作"勉强"),如其字所示,应为"强迫努力"之意。因而,苦,也是当然的了。他们不知道谁都是那样,强忍着苦和累,非常努力地学习的。无论谁,面对素不相识的顾客进行商品的推销都会感到胆怯的。看到同事们不断地扩大销售成绩后,不觉自卑起来:"我恐怕不适合于推销工作吧。"殊不知别人也为此付出同样的,不,甚至比自己付出更多的努力。要赚100万日元,就需付出同100万日元价值相称的辛劳;要赚1千万日元,就需付出同1千万日元价值相称的辛劳。因为不明白这样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想必患上神经症也是毫不足怪的。那以研究瑜伽而闻名的中村天风先生在他的著作《成功的实现》(天风会)一书中,是这样写的:"请考虑一下什么患病、遇上厄运等这类事情的原因。若自己没有什么过失,则什么疾病、厄运等是不会降临到你的头上的。"天风先生还说:"唯有顺从天道、凭借良心去生活才是最幸福的。"--我本人也是年过六旬后才真正懂得了这句话的含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03-10-26 13:16:44 | 只看该作者
结束语

  人在生活中,很少事事都能称心如意,总会遇到什么问题。或有人反对、或对方的情况有变、或碰上意想不到的灾祸,无尽的烦恼接踵而来。这便是人生。神经症的心的"执著",在某种意义也可以说:是关系到人的烦恼的一个根本问题。诸如金钱、地位、名誉、晋升、调动、左迁、家庭、恋爱、疾病、灾祸等不论哪一个,若对它持以执著的态度,那么,烦恼将无穷无尽。然而,凡人的可悲就在于:即便在理论上非常明白,那为之不安和忧虑的心绪却不断出现,则随之而来的诸种烦恼犹如木柴烧得正旺时的火焰,越烧越旺,经久不熄。这即是普通人。现在,我每月一次参加"生活探讨会"组织的学习座谈会。会场上,每次总有二三十人汇聚一堂。出席此会的大多数人在身体或精神方面都感到有种种的不适,并在医疗部门做过检查,其诊断结果皆为"完全正常"。然而,他们本人却在会上诉说了各自的症状,诸如头发沉、肠胃不适、一见人就感到极度紧张、总要多次地确认煤气栓是否关好。此外,还诉说了患有如失眠恐怖、口吃恐怖、不安发作恐怖等各种症状。但是,他们中有的人尽管做了胃的X光透视检查,有的还做了脑电波的检查,可结果均是"完全正常"--这些人已丧失了所谓求医治病的希望。我听了这些人对症状的诉说,深感其中带有强烈的主观臆断色彩。他们认定:如自己的表情给人以不好的印象、自己的体臭给人带来不快的感觉,因怕见人而无法同别人交谈等。然而,在第三者看来,实为无稽之谈。只是他们自己才这样认为的,甚至深信无疑。森田疗法是为打破神经症患者的心的执著而首创的一种科学的精神疗法。但是,森田疗法不仅仅为治疗神经症所需,而且对于那些生性认真、性格内向,具有把忧型性格,并且生活欲望极其强烈的人来讲,也是一门卓越的人生哲学。在京都有一家森田疗法的专门医院,名叫三圣医院。现院长宇佐晋一先生的严父宇佐玄雄先生既是一名医生,同时也是一位禅僧。这位玄雄先生从旧制中学到早稻田大学求学期间,一直为极度的失眠等的神经症所折磨。为此,他立志学医,又考入了东京慈惠医大。他在那时候听了森田正马博士有关神经质的课程。博士科学而浅显地阐明了他本人历经无数辛劳才得以克服的神经症的本质。对此,他惊叹不已。此后不久,宇佐玄雄先生师从森田博士,在京都开设了森田疗法的专门医院。此外,还有一段有关玄雄先生的插话,即他出于这样一个信念--认为森田疗法对于保持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确立人生价值来说都是一部最佳的教科书,曾向当时的文部大臣直接建议,希望"将森田疗法列入学校教育中去"。如同从前的我一样,具有记忧型性格的人当自己身体稍稍感到不舒服时就视之为异常,总也放心不下;或夸大地解释自己的缺点、弱点,最后不禁悲观起来,丧失了自信:我这个人为什么这样没出息呢!森田疗法对于这样一种人,可以告诉他们:世间万物,均有其"两面性"。犹如宇宙问有光即有影的道理一样,在人的一生中,既有喜也有悲;既有爱也有憎;既有晴日也有雨天。纵然祈求一年到头都是晴天,也是枉然。与此相同,人必兼有长处和短处。不要光盯着自己的短处,死认为像自己这样没用的人定然毫无出息,而是要看到并利用自己所持有的长处和特长,大胆地发挥才干,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这就是森田式的生活态度。此外,若依森田式的生活态度来理解,我们的心绪、感情都是属于本能的一部分,不是凭借意志可以使其任意改变的。但是,行动可以凭借意志自由地去支配。因此,人的心绪、感情则可听其自然;紧紧扣住目的,去做你应做的事情。--毋须赘言,这样的生活原则无论在工作单位还是家庭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应用。而且,这也并不限于日本人,只要是人,不论是谁都可以适用。事实上也是如此,有效地利用森田疗法和森田式生活态度的活动,现正在世界范围内逐渐扩大它的影响。如在中国天津市的天津医学院和山东省的白塔医院,已在数年前就开始应用森田疗法。另外,北京医科大学医院也从今年秋天引入了森田疗法。今年九月在天津召开的"第一届日中森田疗法研讨会"可谓盛况空前。在美国,文化人类学者D.K.雷诺鲁兹博士综合森田疗法和内观的手法,编写了《建设性的生活态度》(Constructive Living)一书,并开展了极其广泛的活动。在加拿大,石山一舟副教授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将森田疗法引入了疏通心理疗法的领域中,取得巨大的成果。同时,他还致力于主要面向加拿大、北美的英文期刊"国际森田疗法纪要"(International Bulletinof MoritaTherapy)的发行工作。此外,森田疗法在国内也得到多方面的应用。如伊丹仁朗先生创立的以森田式生活态度为基础的"崇尚生活价值疗法",曾以组织与癌症作斗争的患者攀登勃朗峰而闻名。我作为森田疗法的一个亲身感受者,可以自信地说:它对于那些生性认真、性格内向,因而不擅于对外的人而言,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非常科学、易于理解,同时又极其具体的人生教科书。对此,我深信不疑。当你读了森田疗法的书籍后,对其内容不能全信也亦无不可。然而,即便你抱着怀疑的态度也需先付之实践,只要这样做,定会为其出色的效果而感到惊讶的吧。森田正马博士曾不厌其烦地多次提出"事实唯真"。我深切地体会到:正因为此,所以其中记录的都是经过森田博士亲身实践过的、并取得显著效果的事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03-10-26 13:17:16 | 只看该作者
后记

  此次,承"现代书林"的好意,建议我写一部"主要面向公司职员,如何有效地运用森田理论应付精神紧张的书籍。"我出于让更多的人了解神经症和森田疗法这一愿望,便接受了这个建议,撰写此书。森田疗法所说的神经症,决不是指某种特殊的状态,而是在人的一生中谁都可能出现的心理上烦恼的扩大、凝缩了的产物。森田疗法的奠基人森田正马博士生于高知县。据说,在他九岁或十岁的时候,曾在附近的寺庙里见到一张地狱图,不禁为死的恐怖所惊吓。在帝国大学(东京大学)医学系求学期间,因患神经衰弱(神经症)而身心倍受折磨。这在本书中也已提及,此后他作为一名神经科医生活跃在医学界的同时,还对西方、东方的诸种精神疗法、思想直至民间疗法全都进行了研究。博士经过多年的摸索和曲折,最后终于发现了"神经症(神经质)的真相和疗法"。饶有趣味的是:从前有许多人借助森田疗法克服了神经症后,便能很好地理解自古以来的诸多优秀的思想、宗教、禅语等。对此,我也有不少同感。现在,我总算把这本书写完了。上一本书《克制自我的生活态度》(胡麻书房)的内容和本书论述我的神经症体验的地方,虽说有些相似,但只是一小部分。另外,我在有些地方,还絮絮叨叨地向并非神经症患者作了有关森田疗法实际内容的说明。在这些方面务请鉴谅。总之,假如本书多少有利于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中的公司职员"控制心理危机"的话,则将感到无上的喜悦。另外,于本书出版之际,谨向在整理原稿等方面予以鼎力相助的现代书林诸位编职人员和"生活探讨会"的山中和己先生,致以深深的谢意。冈本常男1992年秋,于日本精神保健冈本纪念财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03-10-26 13:17:48 | 只看该作者
译后记
  冈本常男先生,1924年生于日本广岛,1958年开设冈本商店,1963年参加尼齐伊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建,历任该公司董事兼营业部长、商品总部长、董事长兼副总经理。约于1985年前后,他身患严重的肠胃神经症,一度甚至连进食都有困难,身心倍受折磨、苦不堪言。后幸遇"森田疗法",在短时期内收到奇效,病体获得全面康复。通过学习"森田疗法"的理论并在实践中予以应用,为他日后在事业上进一步取得成功奠定了基础。因为"森田疗法"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是医治神经症的行之有效的手段,同时也是指引人生走向成功的一种生活哲学。为此,作为受益者之一的作者冈本先生,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森田疗法"和"森田理论",于1988年7月拿出个人资产设立精神保健冈本纪念财团,用以资助神经症研究和推广"森田疗法"。由于冈本先生及其同仁们的努力,"森田疗法"现已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学术界的普遍肯定和积极评价,并正在逐步得到推广。冈本先生现任尼齐伊股份有限公司顾问、精神保健冈本纪念财团理事长。本书是冈本先生继《克制自我的生活态度》(胡麻书房,1989年出版,中文译本于1991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之后的又一部专著。全书以作者个人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为素材,讲述了公司职员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中应如何应用"森田疗法"克服种种心理障碍,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加深对"森田理论"的理解,使之真正成为有益于人生的生活哲学等问题。同时,作者还注意从理论上加以阐释和分析,并佐以实例,力求深入浅出,于平凡事实中引出耐人寻味的哲理。冈本先生倾注于本书的肺腑之言,对当今中国的企业家及公司工作人员解除心神困扰,极富启迪和教益。本书根据日本"现代书林"1993年第一版《顺应自然的生存哲学》(本书原名为《心危机管理术》)译出。书中的前言、引言、结束语、后记等由潘金生译,正文为潘钧所译。后由潘金生校定全文。脚注为译者所加。原书后的附录"参考文献",译本从略。由于译者水平有限,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本书的出版得到"精神保健冈本纪念财团"专务理事松田伸助先生、北京大学日本研究中心贾惠萱先生和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于此一并表示感谢。
  译者1993年l0月于北京大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楼主| 发表于 03-10-26 13:18:27 | 只看该作者
精神紧张而积淀下来会引起心理疾病。我撰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指出克服这种精神紧张状态的方法。过去,我本人就因为精神紧张而患了极为严重的肠胃神经症,多年来受其折磨,苦不堪言。后来幸遇"森田疗法",用这一精神治疗法,终于在短时期内奇迹般地得以痊愈。这本书就是以我亲身感受为主要素材撰写而成的——冈本常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03-12-6 11:47:45 | 只看该作者
已下载,谢谢长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03-12-6 13:23:05 | 只看该作者
你做了一个很好的工作,真的很不错。虽然我没有看过森田疗法,但我相信自己已经在逐步领悟他的核心。森田仅仅是个代号。谢谢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03-12-8 17:34:28 | 只看该作者
尽人事,听天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2-25 02:18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