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10月10日09:36 作者: 蔡敏 新华网?
新华网合肥10月9日电 5名高三女生因长期过度紧张,课堂上突然头晕抽筋,情况危急;一名初中生因听不懂课,焦虑地当堂割破手指;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女孩因成绩不好,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公然在教室里拉大便。安徽省合肥市日前发生的一连串类似事件,引发人们思考:谁来关注孩子的心灵?
合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卫生健康专家王敏在谈到目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时,显得忧心忡忡。她与合肥市卫生防疫站不久前对合肥市及周边三县的3000多名中小学生展开了心理调查,发现28.1%的孩子出现抑郁症状,16.9%的孩子患有焦虑症。
王敏老师分析说,自卑、急躁、固执、自言自语、爱哭闹,直至影响身体健康,都是孩子存在精神障碍的表现。而缺乏与家长、老师心与心的交流是产生这些问题的关键原因。她所了解的个案数不胜数。一位父母离异的六年级女生承载着单亲母亲不可理喻的过高期望:每学期必须考第一。巨大的心理压力,折磨着孩子整晚整晚睡不着觉,在保持了5年全班第一后,孩子的成绩开始下滑,一考试就全身打抖,最后根本无法正常学习,只能暂时回家休学。
王敏介绍说,一些借读于重点学校的孩子,心理健康问题尤其突出。本校学生的歧视、家长的过高期望、老师疏于关心,使得这些孩子普遍存在自卑、抑郁的症状。
儿童教育专家赵石屏提醒说,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心理负荷加重,成人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明显上升,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成人的心理问题都是从小积累起来的,从这个程度上说,儿童的心理健康更为重要,如果不及时开导、教育,会影响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学习成绩。
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视。一些大中城市的中小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室,以帮助孩子们解开心中的“结”。合肥市教育局近日在此基础上,启动了“走入学生家庭、走入学生心灵”的拉网式家访行动。“你愿意在休息日补课吗?”“你最想对老师、家长说什么”“你感觉班级气氛如何?”……从10月1日至11月10日前,合肥全市范围的中小学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将带着这些问题开始家访。活动结束后,学校还要认真梳理家长和学生问卷的反馈情况,针对学生和家长提出的问题进行反思。而教育部门也将“双走入”活动纳入教师师德考评和学年度考核之中,作为一项长期开展的活动坚持下去。
不过,合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毛洪亮呼吁更多的家长也投入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行动当中,学会与孩子们谈协议,而不是总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