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88|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活着就是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7-8-16 18:50: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印度德兰修女名言

1.
人们经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逻辑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不管怎样,你要原谅他们!


2.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


3.
当你功成名就,你会有一些虚假的朋友,和一些真实的敌人,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取得成功!


4.
即使你是诚实的,人们可能还是会欺骗你,不管怎样,你还是要诚实!


5.
如果你找到了平静和幸福,他们可能会妒忌你,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快乐!


6.
你今天做了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


7.
将你所拥有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你可能会被踢掉牙齿,不管怎样,总是要将你所拥有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


—————你看,说到底,它是你和上帝之间的事,而决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


德蕾莎修女简介:



  五十年前,德蕾莎修女三十七岁,已经是加尔各答一所天主教贵族学校的校长,但她决定放下努力了前半生的成就,舍弃已经习惯了、舒适的生活,去服务「穷人中的穷人」,与街头上满身是病、浑身脏臭、衣不蔽体的流浪者生活在一起,和他们吃同样的食物,穿同样的衣服。



  只因为,她强烈感受到基督对她说:「我饥饿、我裸身、我无家可归」,来自内在深沉的召唤,召唤她走上加尔各答老旧、脏乱的大街小巷,走近穷人中的穷人,侍奉他们,如同侍奉基督。她的信仰和她的怜悯,让她毫不迟疑地放弃一切,以笑脸响应上帝的召唤。



  她总说:「在每一个人身上看见耶稣」,对于这句话,凡夫俗子如我,能够体会到的是,我们当以敬虔、奉献、舍身的爱,看重每一个生命的价值、服侍每一个人。而当我们以不为自己成就什么的无私、不忍有人受苦的怜悯、不分别贫富贵*的谦卑,去医治世上的贫穷、自私、冷漠、剥削...时,就能够吸引人心甘情愿放下一切种族、语言、贫富、国界...的隔阂,诚心地用一颗单纯的心,一份简单的行动去付出爱。




《活着就是爱》德蕾莎修女


  在德蕾莎修女房间挂着一块木板,上面刻着这样一些话:


  ★ 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自我中心,不管怎样,还是爱他们;


  ★ 如果你做善事,人们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不管怎样,还是要做善事;


  ★ 如果你成功以后,身边尽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敌人,不管怎样,还是要成功;



  ★ 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会被遗忘,不管怎样,还是要做善事;


  ★ 诚实与坦率使你容易受到欺骗和伤害,不管怎样,还是要诚实与坦率;


  ★ 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不管怎样,还是要建设;


  ★ 人们确实需要帮助,然而如果你帮助他们,却可能遭到攻击,不管怎样,还是要帮助;


  ★ 将你所拥有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可能永远都不够,不管怎样,还是要将最好的东西付出!


  德蕾莎的一生,都在带领仁爱修女会一起服侍世人。她并没有达官显要在背后作为支持,修女会也没有获得社会名流的积极赞助,她只是单纯地依靠她那份几乎是无限的、但却是坚韧的爱。



  外表毫不起眼


  生活朴素无华


  生命却迸发出闪烁光芒


  她的生命演绎了她的信仰


  ——热爱人类生命


  ——满足人的需要


  ——唤醒人性尊严


  她创建的组织有四亿多的资产,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乐意捐款给她;她的手下有七千多名正式成员,还有数不清的追随者和义务工作者分布在一百多个国家;她认识众多的总统、国王、传媒巨头和企业巨子,并受到他们的仰慕和爱戴……



  可是,她住的地方,唯一的电器是一部电话;她穿的衣服,一共只有三套,而且自己洗换;她只穿凉鞋没有袜子……她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



  她从12岁起,直到87岁去世,从来不为自己、而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在这个世界上,古往今来有不少富豪,对穷苦人慷慨解囊,有不少慈善家,开办了不少孤儿院养老院……然而,她不是富豪,因为她没有留给自己一分钱,甚至她不去挣钱,不去募款;她也不是一般的慈善家,因为她的目的,不是仅仅为穷人和鳏寡孤独者提供衣食住处,不是仅仅为病人和遭灾遭难者提供医疗服务,而是要在这一切之中,这一切之外,给这些人带去爱心,让他们感到自己有尊严、感到自己被人爱!



  为此,她愿意向这些人下跪;她立志要服侍穷人,所以先变成了穷人;她放弃了安适的修女和教师生活,穿上穷人的衣服,一头扎进贫民窟、难民营和各种各样的传染病人之中,五十年如一日;她的追随者们为了让服侍的对象觉得有尊严,也仿效她的榜样,过着穷人的生活,以便成为穷人的朋友。



  这种远远超过一般慈善事业的宗旨,体现在她的这句话中:除了贫穷和饥饿,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是孤独和冷漠……孤独也是一种饥饿,是期待温暖爱心的饥饿。所以,她的一生,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怀大爱心,做小事情。



  她,就是被称为贫民窟的圣人的德蕾莎(亦译德肋撒或特雷莎修女)。她也被世人亲切地称为德蕾莎嬷嬷。1979年,诺贝尔委员会从包括促成埃以和谈的美国总统卡特在内的56位候选人中,选出了她,把诺贝尔和平奖这项殊荣授予了这位除了爱一无所有的修女。



  授奖公报说:她的事业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尊重人的个性、尊重人的天赋价值。那些最孤独的人、处境最悲惨的人,得到了她真诚的关怀和照料。这种情操发自她对人的尊重,完全没有居高施舍的姿态。公报还说:她个人成功地弥合了富国与穷国之间的鸿沟,她以尊重人类尊严的观念在两者之间建设了一座桥梁。



  她的答辞是:这项荣誉,我个人不配领受,今天,我来接受这项奖金,是代表世界上的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所以,把这笔巨额奖金全部用来为穷人和受苦受难的人们办事,这对她来说是最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一向克己的她还向诺贝尔委员会请求取消照例要举行的授奖宴会。诺贝尔委员会当然答应了这一请求,并且把省下来的7100美元赠予了她领导的仁爱修会。与此同时,瑞典全国掀起了向仁爱会捐款的热潮。自此以后,她的事业得到了全世界越来越多的支持。



  从印度伟大女儿奖到美国总统自由勋章,从卡内基奖到史怀泽奖,全世界至少有八十多个国家的元首、首脑、政府和各大领域的机构以及各个方面的国际组织,都向她颁发过崇高的荣誉和奖项。她的态度从以下两例可见一斑:1964年,罗马教皇赠给她一辆白色林肯牌轿车,她将车作为抽彩义卖奖品,用所得款项建了一座麻风病医院;1992年,美国哥伦布骑士团将喜乐与希望奖牌授予她,获奖后她立即打听在哪里可以出售奖牌,以便将出售所得和奖金一起交给修女会,和于救助穷人的事业。


[ 本帖最后由 dorcasliu80 于 07-9-11 17:00 编辑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07-8-16 18:51:48 | 只看该作者
德蕾莎1910年生于南斯拉夫境内的一个阿尔巴尼亚族农家,本名阿格尼丝。她的家乡位于现在脱离南联盟独立的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那一带至今还为贫穷、混乱和民族矛盾所困扰,她小小年纪就开始思索人生,12岁时感悟到自己的天职是帮助穷人,这决定了她被称为活圣人的一生。

                    17岁时,她发了初愿,到爱尔兰的劳莱德修女院学习,随后到印度大吉岭受训,27岁时发终身愿成为修女。结业后在加尔各答修会办的圣马利亚女校教授地理和历史。加尔各答的贫民窟又多又脏,在世界大城市中是出了名的,以至被印度总理尼赫鲁称为恶梦之城,德蕾莎所住的修院就位于其中最贫穷最肮脏的地区。

                    在这位在女子学校和修院高墙内过着优雅的欧式生活的欧洲女子看来,周围那个凄惨破败、可怕肮脏的环境,那些瘦骨嶙峋、皮肤黝黑、衣不蔽体、臭气薰人的乞丐、孤儿、老弱、病人和穷汉,不但是不应逃避的,而且是不能漠视的;不但是不能漠视的,而且是必须帮助的;不但是必须帮助的,而且是值得去爱的!

                    于是,出于对受苦受难者的爱,出于帮助他们的愿望,她退出了劳莱德修会,成立了一个专门无偿地服侍受苦人的修会,即仁爱传教会。她身无分文,只有两名志同道合的修女作帮手,先是到一个美国医护修女会学习医疗护理,然后向加尔各答市政府申请到一间旧神庙中的两个房间,收治被遗弃的危重病人,给予细心的护理,让孤苦的濒死者在修女们的爱抚中得到临终的关怀,最后还按死者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办理后事。

                    这是仁爱传教会创办的第一个机构,被称为纯洁之心。随后,她又设立了一所露天学校,收容失学儿童和流浪孤儿,一面给予教育,一面为他们寻找愿意收养的人家。不久之后,她又开始关注麻风病人的境况,这种已可治愈的疾病被人们视为瘟疫,致使病人被周围的人遗弃,心灵的痛远胜于身体的病痛。德蕾莎为此开办了许多麻风病人收容诊疗中心,多年后竟使孟加拉大城市吉大港的麻风病治愈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当艾滋病开始被人们视为新瘟疫,一般人对病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时候,德蕾莎又奔走于欧美各国,设立了多家艾滋病患者收容所,在医生治疗的同时,她和她的修女们则给予护理。在所有这些事情中,德蕾莎不仅仅表现了罕见的组织才能,更重要的是表现了本真的爱心。她细心地从腐烂的伤口捡出蛆虫、亲切的抚摸麻风病人的残肢……所有这些深深地感动了全世界的人们。

                    靠着这种爱心,也仅仅靠着这种爱心,她赢得了成千上万的追随者,在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建立了近千个类似的机构,把食物、衣服、住房、药品、医护、教育……送到了千百万穷人、孤儿、灾民、病人和被遗弃者的身边,使他们感到有人在爱着他们。

                    在这些事情中,德蕾莎和她的追随者的爱心已达到自我牺牲的程度,否则我们就不会看到,越是人们的自私自爱之心阻挡人们前往的地方,他们越是要去:大城市里的贫民窟,荒凉贫瘠的高寒山区,饥荒和瘟设流行的穷国,随时有生命危险的震区和战区……

                    为了这些,有时她甚至得冒险犯难去克服一些政治上的障碍,例如,为了帮助海湾战后的伊拉克人民,她曾同一位神父两位修女前往巴格达;为了到切尔诺贝利核污染地区帮助受害者,她曾到当时禁止宗教团体办慈善事业的苏联去提出建立工作站的愿望,并终于在两年后得到批准……

                    德蕾莎也曾经上法庭打官司。1984年,她同一个名叫赞助德蕾莎修女基金会的组织对簿公堂,目的是要向全世界宣告:她反对任何人以她的名义募捐筹款;她希望人们不要关注她而只关注她要去帮助的那些人。确实,她散布在世界各地的慈善事业及其资产,都来自她个人的奉献和人们自愿捐献。

                    她要求手下的人只为受苦的人们服务,绝不要操心金钱的问题,因为,要让人感到被爱,需要的只是充满爱心的行动,其余的事听凭主的安排。她经常对手下的人说:你们不必注重成果数字。凡是有益于穷人和被弃者们的爱的行动,不管怎样微小,在耶稣看来都是重要的。

                    1969年,被这种精神感动的人们成立了德蕾莎嬷嬷合作者国际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workers of Mother Teresa),现有会
                    员数十万人。这个组织不要求会员缴会费,也不筹集资金,只是通过祈祷、克己和为穷苦人服务来支持仁爱传教会的工作,被称为世界上最无组织的组织。

                    德蕾莎从少年立志到弥留之际,几十年如一日奔波操劳,身患重病时依然毫不停歇,只是为了世界上最底层、最悲惨的穷苦人们。所以,在另一位以慈爱之心感动千百万人的妇女,英国王妃戴安娜的葬礼正吸引世人目光的时候,德蕾莎去世的噩耗传来,引起了全世界更大的震动:在印度,成千上万的群众冒着倾盆大雨走上街头,悼念他们敬爱的德蕾莎嬷嬷,政府宣布为她举行国葬,全国哀悼两天,总统为此宣布取消官方活动,总理亲往加尔各答敬献花圈、发表吊唁演说;从新加坡到英国,从新西兰到美国,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纷纷发表讲话,为这位仁慈天使的逝世感到悲痛;联合国都教科文组织专门发表声明向她致敬,罗马教廷专门举行弥撒为她追思;菲律宾红衣主教梅辛称她为代表和平、代表牺牲、代表欢乐的象征,甚至印度最大的清真寺的伊斯兰教长布哈里也说,她是一位永生的伟大的圣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07-8-16 18:52:51 | 只看该作者
要学习耶稣的爱,最好和最明确的途径是家庭。
                    神按他的形象创造了我们——人类。
                    天父创造儿童是为了一个更重要的目的
                    ——爱与被爱。
                    从最初
                    从有生命的时刻
                    从怀孕的时刻
                    天父的生命就存在
                    ——也就是活着的神的生命。
                    因此毁灭生命是非常错误的
                    ——也就是毁灭父神的形象。
                    无论你为
                    你的孩子
                    你的丈夫
                    你的妻子
                    在家庭里所做的任何事情你都在为主耶稣而做。
                    现代社会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大部分都是破碎家庭引起的。有很多父母忙于工作,从不在家。
                    小孩放学回家,家中没有人
                    接待他们
                    关心他们
                    在他们悲哀失落时鼓励他们
                    在他们快乐开怀时分享他们的喜乐。
                    小孩期望家里有人
                    接纳他们
                    爱护他们
                    赞许他们
                    以他们为荣。
                    假若他们得不到这一切,便会跑到街上,那里会有许多人准备吸纳他们,而孩子可能会迷失。当孩子因家庭而失落,许多怨恨和破坏就会出现。

                    我们要像马利亚和约瑟一样,前往找寻我们的孩子。当耶稣迷了路,他们不会坐着等待,是不歇地找寻,直至找到耶稣为止。
                    我们必须把孩子带回来,让孩子知道我们需要他。
                    没有孩子,我们就没有希望。
                    爱源自家庭。
                    假如我们没法去爱与我们朝夕相对的人,
                    我们又怎能去爱那与我们只有一面之缘的人呢?
                    爱表现于为他人设想
                    善待他人
                    与别人分享喜悦
                    与别人分享值得高兴的事......
                    是透过日常细微的事表现出来的。
                    小孩子容易爱人
                    心内没有爱的屏障。
                    这正是耶稣所指,
                    “除非你的心像孩子一般......”
                    有一次,一位女士来到我跟前,她心里有极大的忧伤。她告诉我她女儿失去了丈夫和孩子。她女儿把心中的怨愤都发泄在她身上。她甚至不想看见母亲。

                    因此我告诉她:“现在你试想一想你女儿童年时所珍惜的一些小玩意。也许是一些花朵或特别喜好的食品。把这些东西送给她,而切莫指望回报。”

                    她依我的话去做,把她女儿喜爱的花朵放在桌子上,或留给她一块漂亮的花布;她并没有期望女儿的回报。
                    几天后,她的女儿对她说:“妈妈,来我这里,我爱你,我需要你。”
                    这真是一件美妙的事。
                    这母亲所做的事,唤起她女儿童年时的欢乐,使她联想起她的家庭生活。她必定曾有一个愉快的童年,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重新领会母亲对她的爱是何等令人欢乐愉快。

                    父母必定要让孩子听神的事情,好让孩子能够问有关神的事。
                    有一次,我教一个人祈祷,他回家后跟孩子一同祈祷。
                    他再次见我时说:“德蕾莎修女,你没法想象你的祷文使我的家庭产生如何重大的变化。孩子们都想知道神是谁;他们想知道为什么德蕾莎修女会这样说。”

                    孩子都在渴慕神。
                    这正是父母需要和孩子一同祈祷的原因。
                    假若父母以身作则,孩子就懂得
                    如何祈祷
                    相亲相爱
                    分担愁苦
                    分享快乐。
                    儿童不断在观察......不断观察......
                    他们就是这样成长的。
                    透过观察他们父母所行的事,
                    孩子会知道生活会有显著的不同。
                    家人若能一起祈祷,家庭将更有凝聚力。家人会相亲相爱。就花五分钟一起祈祷吧。
                    可用主祷文开始,就是这样简单!
                    也许我们可以这样祈祷
                    “我们的天父,我爱你
                    我们的天父,对不起
                    我们的天父,我相信你
                    我们的天父,我依靠你。
                    请帮助我们彼此相亲相爱,如同
                    你爱我们一样。”
                    当我们在互相祷告中教导对方,我们便得到力量。
                    天父透过家庭中各成员——丈夫、妻子、孩子
                    ——来展现他的爱。
                    有一次,我在街上找到一个大约六七岁的小女孩,然后把她带回施舒柏瓦(Shishu
                  Bhavin),我给她洗了一个澡,并给她衣服及好的食物。当晚,这孩子跑掉了。
                    我把她寻回,但她一而再,再而三的逃跑了。
                    她这样逃跑三次后,我派一位修女跟着她,看她往哪里去。修女在一株树下找到她,她和她的母亲、姊妹坐在一起。那里有些食物;她的母亲正用她在街上捡来的食物做饭。

                    她们在那里做饭
                    她们在那里吃饭
                    她们在那里睡觉
                    那里就是她们的家。
                    直到那时,我们才明白她逃跑的原因。她的母亲爱她,而她又非常爱她的母亲。她们在对方的眼中都是美的。
                    那女孩说:“我的家!”——那里就是她的家。
                    她的母亲是她的家
                    一颗纯洁的心,很容易看到基督
                    在饥饿的人中
                    在赤身露体的人中
                    在无家可归的人中
                    在寂寞的人中
                    在没有人要的人中
                    在没有人爱的人中
                    在麻疯病病当中
                    在酗酒的人中
                    在躺在街上的乞丐中
                    ——德蕾莎修女之默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07-8-16 18:53:28 | 只看该作者
1982年,以色列和死对头巴勒斯坦人在黎巴嫩发生激烈战斗,德蕾莎修女来到战地指挥官跟前问:“为什么你们要互相屠杀呢?村庄里一些妇女和儿童被围困着无法出来。”

                    战地指挥官回答说:“对方不停火,我想停也停不下来啊。”
                    于是,修女说:“那让我领她们出来吧,她从容地走进双方的交战区,面对这位举世闻名的修女,双方暂时停火,直到她带领出37名儿童,战斗才再次爆发。”

                    联合国秘书长听闻此事,叹了口气,说:“这事连我也做不到啊”
                    除了贫穷和饥饿,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是孤独和冷漠……
                    德雷莎修女,1979年,诺贝尔委员会从包括促成埃以和谈的美国总统卡特在内的56位候选人中选中了她,将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这位除了爱一无所有的修女。从12岁起,直到87岁去世,她从来不为自己,而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她的一生,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怀大爱心,做小事情”。

                    在有仇恨的地方,让我们播种友爱
                    在有伤害的地方,让我们播种宽恕
                    在有绝望的地方,让我们播种希望
                    在有忧苦的地方,让我们播种喜乐
                    在有黑暗的地方,让我们播种光明
                    不求他人的安慰,但求能安慰他人
                    不求他人的谅解,但求能谅解他人
                    不求他人的宽恕,但求能宽恕他人
                    不求他人的付出,但求能为他人而付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07-8-16 20:51:32 | 只看该作者
飞哥,小小提醒。
可以加点颜色。。。点缀一下。。。
大家不会看得太累咯!
好转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07-9-9 21:19:13 | 只看该作者

天堂里的特雷莎嬷嬷

9月5日,印度加尔各答,信徒们在特蕾莎修女的墓碑上摆放花环纪念这位慈祥的天使。

  她活着的时候,被世人称为人世间的天使,当她离去,依然成为一种力量:温暖,坚定,和平,绵延不绝——9月5日,特蕾莎修女逝世十周年。整整十年,时间给了人们一个理由,悲伤或者幸福,苦难或者宁静,但无论如何,世间曾有一个特蕾莎姆姆(对年长修女的尊称)。

  她是阿尔巴尼亚人,但终其一生,都在印度加尔各答为穷人服务。  

  她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她创建的仁爱传教修女会在她离世时,拥有4亿多美元的资产,7000多名正式成员,还有数不清的追随者和义工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她认识众多的总统、国王、传媒巨头和企业巨头,并受到他们的仰慕和爱戴;她于197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而在她辞世之时,她的个人财产仅有一张耶稣受难像,一双凉鞋和三件粗布纱丽:一件穿在身上,一件待洗,一件已经破损……

  十年时间,这个世界改变了多少?一个再明显不过的事实是,人世间的苦难并没有丝毫减少,令人沉痛与哀伤的事情并没有绝迹,贫穷依然像潮水一样,将一些人淹没,特蕾莎修女说过的那种比贫穷更可怕的“孤独与被抛弃的感觉”,仍然钳制着相当多的人。但这并不意味着特蕾莎修女所做的一切毫无意义。她使加尔各答数以十万计的身处苦难的人们得到关怀,她的仁爱与慈悲至今清音未绝,并将传诸久远。而除此之外,她告诉了这个世界什么是真爱,如何去爱。

  从18岁到87岁,特蕾莎修女在长久的受苦中,唤醒了世人对于穷人的关注。从来没有人做到特蕾莎修女这样,是因为从来没有人愿意像她那样去做。“每个人都在做一个选择。可以选择假装看不到这些穷人,也可以选择走到他们中间去。”她作出了自己的选择,因此她能够“以穷人的名义”,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在诺奖颁奖典礼上,她说:“我是帮穷苦的人代领这个奖。我很高兴贫穷的人,受到应有的注意。”她把奖金全部用在贫穷苦难者身上。当她得知颁奖后的国宴需花费7100美元时,她流泪了,向主管方发出真诚、柔弱但又难以拒绝的请求:能否把这次国宴的钱连同诺贝尔奖金一起赠给我。一顿豪华国宴只能供100多人享用而已,却也可以让15000名印度穷人吃一天饱饭。

  她同时也告诉世界,要以有尊严的方式对待穷人。愈是贫穷、孤独的人,愈是拥有着最为敏感的心灵,最为脆弱也最为强烈的自尊。不论在印度,还是在别的地方,概莫能外。开始,特蕾莎修女的关心并不被当地人所理会,因为她的身份及穿着,让穷人认为她是在施舍。

  她意识到这一点,决心像当地穷人一样生活。她把所有贫困、病者、被遗弃的人,都当作是“受难基督”的化身。“我们倾尽所能让他们过上有爱,有尊严的生活”,她坚信,只要没有被抛弃,他们还不算穷人。所以她倾尽所能,不让穷人感到被抛弃。“我一生活得像条狗,而现在死得像个人”——或者对于特蕾莎修女来说,没有什么抵得上被关爱者临终的这句呢喃低语。

  诺奖评委会在给她的获奖理由中写道:“那些最孤独的人、处境最悲惨的人,得到了她真诚的关怀和照料。这种情操发自她对人的尊重,完全没有居高施舍的姿态。”而且,“她以尊重人类尊严的观念在两者之间建设了一座桥梁。”以有尊严的方式对待穷人,这一点是这么重要,然而我们今天的很多人却未必能够真正了解。

  她追随爱,最终自己也成为爱的化身,我们每天接触的,就是眼前一个个需要面包的人。我的给予就是帮助这个人。我相信我做好我的部分,其他人便会受到激发去关心其他部分。”



[ 本帖最后由 eutgoeru 于 07-11-24 18:07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07-9-9 21:30:10 | 只看该作者
我非常崇敬的一个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07-9-10 06:50:17 | 只看该作者
活着就是爱,有爱才有意义。只是这爱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男女之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07-9-10 09:25:02 | 只看该作者
伟大的德蕾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07-9-11 17:06:0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07-11-24 18:13:46 | 只看该作者

<<活着就是爱>>---特蕾莎修女

一、走出高墙


五十年前,一群来自欧洲的天主教修女们,住在印度的加尔各答,她们住在一所宏伟的修道院内;虽然生活得很有规律,可是一般说来,她们的生活是相当安定而且舒适的,修道院建筑以外还有整理得非常漂亮的花园,花园里的草地更是绿草如茵。


整个修道院四面都有高墙,修女们是不能随意走出高墙的;有时为了看病,才会出去。可是她们都会乘汽车去。而且也会立刻回来。


高墙内,生活舒适而安定;围墙外,却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粮食运输因为军队的运输而受了极大的影响;物价大涨,大批农人本来就没有多少储蓄,现在这些储蓄更因为通货膨胀而化为乌有。因此加尔各答城里涌入成千上万的穷人;据说大约有二万人因此而饿死。没有饿死的人也只有住在街上;一直到今天,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些住在街上的人,过着非常悲惨的生活。举个例子来说,我曾在加尔各答的街道上,亲眼看到一个小孩子,用一只杯子在阴沟里盛水洗脸、漱口,最后索性盛了一大杯,痛痛快快地将水喝了下去。就在我住的旅馆门口,两个小男孩每天晚上会躺下睡觉,他们合盖一块布,哥哥大概只有四岁大,弟弟当然更小;两人永远占据同一个地方,也永远几乎相拥在一起;他们十一点准时睡觉,早上六时以后就不见踪影了。


这些孩子,很多终其一生没有能够走进任何一个房子。也可能终身没有尝过自来水的滋味。


住在修道院的修女们知道外面的悲惨世界吗?这永远是个谜。可是对这些来自欧洲的修女们,印度是个落后的国家,这种悲惨情景不算什特别。她们的任务只是办好一所贵族化的女子学校,教好一批有钱家庭的子女们。


特蕾莎修女就住在这座高墙之内。她出身于一个有好教养的南斯拉夫家庭,从小受到天主教的教育,十八岁进了这所修道院,成为一名修女。虽然她已来到了印度,她的生活仍然是很欧洲式的。


可是有一次到大吉岭隐休的途中。特蕾莎修女感到天主给她一道命令,她应该为世上最穷的人服务。


1948年,特蕾莎修女离开了她住了二十多年的修道院。她脱下了那套厚重的黑色欧洲式修女道袍,换上了一件像印度农妇穿的白色衣服。这套衣服有蓝色的边。特蕾莎修女从此要走出高墙,走入一个贫穷、脏乱的悲惨世界。


高墙到今天都仍存在。可是对特蕾莎修女而言,高墙消失了,她从此不再过舒适而安定的生活:她要每天看到有人赤身裸体躺在街上,也不能忽视很多人躺在路上奄奄一息,即将去世。她更不能假装看不到有人的膀子被老鼠咬掉了一大片,下身也几乎完全被虫吃掉。


特蕾莎修女是一个人走出去的,她要直接替最穷的人服务。即使对天主教会而言,这仍是怪事;很多神父认为她大错特错。可是她的信仰一直支持着她,使她在遭遇多少挫折之后仍不气馁。


到今天,四十六年以后.特蕾莎修女已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今年11月16日,她将赴台湾的静宜大学接受荣誉博士学位。为了增加对她的了解,我决定亲自到加尔各答看她。

二、我们了解的特蕾莎修女

    特蕾莎修女究竟是一个什样的人?


她的第一个特征是:绝对的贫穷。她不仅为最穷的人服务而已,她还要求自己也成为穷人。她只有三套衣服,她不穿袜子,只穿凉鞋。她的住处除了电灯以外,唯一的电器是电话,这还是最近才装的,电脑等一概没有。


她也没有秘书替她安排时间,没有秘书替她回信,信都由她亲笔回。在我去访问她以前,中山大学的杨昌彪教授说她一定会有一群公关人员,替她做宣传,否则她如何会如此有名?而且怎会有这多人跟随她?我觉得这好像有些道理,我想如果她有这一位公关人员,我可以向她要一套介绍特蕾莎修女的录影带。可是我错了,她没有任何公关人员,更没有任何宣传品。


在天主教各个修会人数往下降的时候,她的修会却一直蓬勃发展;现在已有七千多位修女和修士们参加了这个仁爱修会。修士修女们宣誓终其一生要全心全意地为"最穷"(poorest of the poor)的人服务。


至于她的思想呢?


特蕾莎修女常常强调耶稣在十字架上临死的一句话"我渴"。对特蕾莎修女而言,耶稣当时代表了古往今来全人类中所有受苦难的人。所谓"渴",不仅是生理上需要水喝,而且也代表人在受苦受难时,最需要的来自人类的爱,来自人类的关怀。

    特蕾莎修女成立了一百多个替穷人服务的处所,每个处所都有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苦像;而且在十字架上旁边,都有"我渴"这两个字。她要提醒大家,任何一个人在痛苦中,我们就应在他的身上看到基督的影子;任何替这位不幸的人所做的,都是替基督所做。


特蕾莎的默想祷文这样说的:


一颗纯洁的心,很容易看到基督


在饥饿的人中


在赤身露体的人中


在无家可归的人中


在寂寞的人中


在没有人要的人中


在没有人爱的人中


在麻疯病人当中


在酗酒的人中


在躺在街上的乞丐中


穷人饿了,不只是希望一块面包而已,更希望有人爱他。穷人赤身露体,不仅希望有人给他一块布,更希望有人能给他人应有的尊严。


穷人无家可回,不仅希望有一间小屋可以栖身,而且也希望再也没有人遗弃他,忘了他,对他漠不关心。


特蕾莎修女不只是一位社会工作者而已,为了要服务最穷的人,她的修士修女们都要变成穷人,修士们连手表都不准戴。只有如此,被修士修女们服务的穷人才会感到有一些尊严。


只有亲眼看到,才可以体会到这种替穷人服务的精神;他们不只是在"服务"穷人。他们几乎是在"侍奉"穷人。


特蕾莎修女说,她知道她不能解决人类的贫困问题。这个问题,必须留给政治家、科学家和经济学家慢慢地解决。可是她等不了,她知道世界上太多人过着毫无尊严的非人生活,她必须先照顾他们。


因为修士修女们过着穷人的生活,特蕾莎修女不需大量的金钱。她从不募款,以她的声望,只要她肯办一次慈善晚会,全世界的大公司都会捐钱,可是她永远不肯。她不愿做这类的事情,以确保她的修士修女们的纯洁。她们没有公关单位,显然也是这个原因。


事实上特蕾莎修女最喜欢的不仅仅是有人捐钱给她,她更希望有人肯做义工。


在特蕾莎修女的默想文中,有一句话我一直不能了解:


一颗纯洁的心


会自由地给与



自由地爱


直至它受到创伤


说实话,我一直不懂,何谓"心灵受伤"。这次去见了特蕾莎修女的工作场所,参加修士修女们的工作,才真正了解所谓"心灵受伤"和爱的关系。

[ 本帖最后由 eutgoeru 于 07-11-24 18:1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07-11-24 18:19:41 | 只看该作者
三、和特蕾莎修女的五分钟会面


要见特蕾莎修女,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早上去望六点钟的弥散。我和她约好9月4日早上九点钟见面。五点五十分,我就到了。修女们都已到齐,大家席地而坐,这好像是她的命令;教堂里没有跪凳,一方面是省钱,一方面大概是彻底的印度化。除了修女以外,几十个外国人也在场。后来我才知道这些全是修女的义工,来自全世界。


我到处找,总算找到这个闻名世界的修女,她在最后一排的小角落里。这位精神领袖一点架子都没有,静静地站在修女们的最后一排。


弥撒完了,一大堆的人要见她,我这才发现,特蕾莎修女没有会客室。她就赤着脚站在教堂外的走廊上,和每一位要和她见面的人谈话,这些人没有一位要求和她合影。虽然每人只谈了几分钟,轮到我,已经半小时去掉;在我后面,还有二十几位在等。


她居然不记得她要去静宜接受荣誉博士学位。虽然她亲口在电话中和我敲定11月16日,虽然我寄了三封信给她,告诉她日期已经敲定,可是她仍然忘了是那一天;所以我面交了最后一封信,信上再次说明是11月16日。然后我们又讨价还价地确定她究竟能在台湾待几天,她最后同意四天。


我问她有没有拍任何录影带描写她们的工作,她说没有。我问她有没有什书介绍她们的生作,她也说没有。可是她说附近有一座大教堂,也许我可以在那里找到这种书。我没有问她有没有公关,答案已经很明显了。


我想做的事都没有做到,因为我给了她一张支票,她要签收据,折腾了几分钟。后面还有二十几个人,我只好结束了会面。我后面的一位只说了一句话"我从伦敦来的"",一面给她一些现款,一面跪下来亲吻修女的脚;她非常不好意思,可是也没有拒绝。我这才发现,她的脚已因为风湿而变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07-11-24 18:20:51 | 只看该作者
四、"垂死之家"的经验


我在加尔各答可以有三天的自由活动,因此决定去修女创办的"垂死之家"做义工。


垂死之家,是特蕾莎修女创立的。有一次她看到一位流浪汉坐在一棵树下。已快去世了,她在火车上.无法下来看他;等她再坐火车回来,发现他已去世了。当时她有一个想法,如果有人在他临死以前和他谈谈,一定可以使他比较平安地死去。


还有一次,特蕾莎修女在街上发现了一位老妇人,她的身体到处都被老鼠和虫咬坏。她将她带到好几家医院,虽然有一家医院终于接受了她,但她在几小时内就去世了。


特蕾莎因此创立了垂死之家,在这里的人,是病危而且无家可归的流浪者。


加尔各答满街都是无家可归的人。晚上出去必须小心走路,不然一定会碰到睡在地上的人。有一位义工告诉我,有一位爱尔兰女士,每天在街上走来走去;如果看到有病重的人,就会送到垂死之家去,她也会常常发现麻疯病人。特蕾莎修女和一家救护车行,有一种共识,他们会替她服务,会将这种病人送到修女的麻疯病院去。


在垂死之家,病人有人照顾;即使最后去世,在去世以前,至少感到了人间温暖;因为修士修女们都非常地和善,他们尽量地握住病人的手。如果病人情形严重,一定有人握住他的手,以便让他感到人类对他的关怀和爱。


虽然特蕾莎修女是天主教修女,她绝对尊重别人的宗教,每一位病人去世以后,都会照他的宗教信仰火葬。


9月4日,垂死之家的义工奇多,可是每个人都忙得不亦乐乎。我的第一件工作是洗衣服。洗了一个小时,我溜到楼上去晒衣服,这才发现他们连夹衣服的夹子都没有。正好碰到大风,只好每件衣服都打个结。


晒衣服回来,忽然有人叫我:"修士,有人去世,你要来帮忙抬遗体。"我不是修士,可是也不敢否认,因此我就去抬了,抬入一间暂停的停户间。我没有看到她是什样子,只感到她的遗体轻得出奇。


快十一点了,一位神父来做弥撒。经文用英文,可是所有的圣歌都是用印度文,极像印度教僧侣的吟唱,只是更有活力,调子也快得多;除了风琴之外,还有一位男修士在打鼓。这些男修士唱歌的时候,活像美国人唱灵歌一样地陶醉。很多修女在弥撒时继续工作,只有领圣时候才前去领圣体。弥撒完了,我们要去送饭,我发现病人们吃得还不错,是咖哩肉饭。在这以前,我注意到一个年轻的病人,顶多十五岁,他曾经叫我替他弄一杯牛奶喝,我也一匙一匙地喂他,现在他又要我喂他吃。一位修女说我惯坏了他。因为他一向都是自己吃的。修女说显然他很喜欢我,吃完了饭,他还要拉着我的手不放。


快到十二点的时候,一个伙伴来找我,"修士,那位病人要上厕所。"我这才知道,这位年轻病人已弱得不能走路,我扶着他慢慢走去,发现他好矮。他上厕所的时候完全要我扶着,这里是没有马桶的。


义工哪来的?做什事?绝大多数义工来自欧洲,也有来自日本和新加坡的;我没有碰到来自美国的义工,也只见到一位印度义工,而且是从欧洲回来的。其他一半义工大概是在校的学生,暑假全泡在这里了;另一半大多是已就业的人士。令我感到吃惊的是很多医生来了,我就碰到六位,都来自欧洲。还有一位是意大利的银行家,虽然他不讲,也看得出来,他每年必来,一来起码两个星期。年轻的义工常常在此工作三个月之久。


义工无贵贱,过去美国加州州长在此服务过一个月,修女们假装不认识他,他的工作也和大家一样。


第二天,我发现我的工作更多了,第一件是洗碗,用的清洁剂是石灰,看起来好脏;病人的碗都是不锈钢的,不怕这种粗糙的石灰,不过水很快就变成黑水。第二件工作是替洗好澡的病人穿衣服,我这才发现病人有多瘦,瘦得像从纳粹集中营里放出来的,似乎一点肉都没有了。


在任何时刻,病人都会要水喝。我们义工不停地给他们水喝;有时也要给他们冲牛奶。有一位病人最为麻烦。他一开始认为我不该给他冷牛奶,我只好去找热水。厨房的厨娘不是修女,凶得要命,用印度话把我臭骂一顿。我不懂我做错了甚,只好求救于一位修士。后来才知道,我不该将病人用的杯子靠近烧饭的地方。好不容易加了热水,他又嫌太烫,我加了冷水,他又说怎没有糖;好在我知道糖在哪里,加了糖以后,他总算满意了,也谢了我,且叫我好孩子。我在想,这位老先生一定很有钱,过去每天在家使唤佣人,现在被家人遗弃,积习仍未改。可是因为我们要侍奉穷人,也就只好听由他使唤了。


第三件工作是洗衣服,无聊之至。洗衣中,又有人叫我修士,要我送药给病人,我高兴极了,因为这件事轻松而愉快。有一位年轻的修士负责配药,配完以后,我们给每一位病人送去。所以我的第四件工作是送药。


送药送得正起劲,一个伙伴来找我,他说:"修士,我是开救护车的,你要帮我抬四个遗体到车上去。"我背部曾受过伤,重东西早就不抬了;可是修士是什都要做的,我只好去抬。好在遗体都已用白布包好,我看不见他们什样子。


上车以前,我抓了一位年轻力壮的修士与我同行,因为我毕竟不是修士。也不懂当地法律,万一有人找起我麻烦来,我应付不了,那位修士觉得有道理,就我和一起去了。


这位修士十九岁,身强体壮,一看就可以知道出身富有家庭,否则不会体格如此之好。他在一所大学念了一年电机,就决定修道,参加这个修会。这位修士其实是个漂亮的年轻人,只是脸上有一个胎记,使他看上去好像脸上有一个刀疤。他就是昨天在弥撒中打鼓的那一位,十分外向,老是在讲笑话。途中我想买一瓶可口可乐喝,他说他不可以接受我的可口可乐;他说他不戴表,曾经有人要送他一只表,他也没有接受。他说他唯一的财产是三套衣服,一双鞋。万一鞋子坏了,可能要等一阵子才会有新的给他;他满不在乎地说,他可以赤脚走路。说到赤脚,他拍一下他的大腿,痛痛快快地说:"我要一辈子做一个穷人,做到我死为止。"他说的时候,满脸笑容,快乐得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07-11-24 18:23:08 | 只看该作者
火葬场到了,这所火葬场有一大片房子,房子里外全是乞丐。我们三人将遗体搬到一个炭堆上,就放在那里,什时候火葬,我们不知道。我感到这好像在丢垃圾,使我非常难过。有一个遗体的布后来散了,我认出这是一个年轻人的遗体。他昨天什都不吃,昨天下午就去世了。还好死前有人握了他的手。据说他在垂死之家四进四出.好了就出去流浪,得了病又回来。最后一次,他已丧失斗志,不吃饭不喝水,也几乎不肯吃药,只求人家握住他的手。


遗体放好,我们一转身。二只大乌鸦立刻飞下啄食。它们先用脚熟练地拉开布,然后就一口一口地吃起来。死者的手,原来放在身上的,因为布被拉开,我眼看他的右手慢慢地垂了下来,碰到了地。布一旦被拉开,我也看到了他的脸,两只眼睛没有闭,对着天上望着,满脸凄苦的表情。我们都吓坏了,跑回去赶乌鸦。我找到了一块大木板,将遗体盖上,可是头和脚仍露在外面。


虽然只是几秒钟的时间,那孩子无语问苍天的凄苦表情,以及大乌鸦来啄食的情景,已使我受不了了。


回来以后,还有一件事在等着我,又有人叫我:"修士,我要你帮忙。"原来我们要抬去倒。垃圾中包含了死者的衣服,垃圾场要走五分钟,还没有到,一堆小孩就来抢:垃圾堆上起码有三十只大乌鸦在争食,更有一大批男女老少在从垃圾堆里找东西。


贫穷,贫穷,贫穷,这次我真的看到了贫穷所带来的悲惨。由于大家的推推拉拉,我的衣服遭了殃;我当时还穿了围裙,围裙一下就变脏了。


我的心头沉重无比。这种景象,以前,我只在电视和报纸上看到;现在,活生生地呈现在我的面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07-11-24 18:23:55 | 只看该作者
回到垂死之家,一位修女下令叫我去教堂祈祷,她说修士们都已去了,我也该去。修士们果真在。那位陪我去的修士盘腿而坐,两手分开,低头默想,看上去像在


而我呢?我坐在他们后面,还没有坐稳.我的眼泪就泉涌而出。我终于了解了特蕾莎修女的话:


一颗纯洁的心


会自由地给与,


自由地爱,


直到它受到创伤。


我过去也号称为穷人服务过,可是我总找些愉快的事做。我在监狱里服务时.老是找一些受过教育的年轻人做朋友,绝不敢安慰死刑犯;不仅怕看到手铐和脚镣,更怕陪他们走向死亡。我不敢面对人类最悲惨的事。


现在我仍在做义工。可是是替一群在孤儿院的孩子们服务;这群孩子,被修女们惯坏了,个个活泼可爱而且快乐。替他们服务不仅不会心痛,反而会有欢乐。


我虽然也替穷人服务过,可总不敢替"最穷"的人服务;我一直有意无意地躲进人类的真正穷困和不幸。因此我虽然给过,也爱过,可是我始终没有"心灵受到创伤"的经验。现在我才知道,其实我从来没有真正地爱、真正地给过。


可是五十六年来舒适的日子,忽然被这二小时的悲惨情景所取代。我想起那四位死者,其中一位低垂的手,对着苍天望的双眼。此时窗外正好下着大雨,他不仅在露天中被雨淋,还要被乌鸦啄。我这次确确实实地感到难过到极点了。


耶稣的苦像在我面前,我又看到了"我渴"。做了四十年的基督徒,今天才明了了当年耶稣说"我渴"的意义。可是我敢自称是基督徒吗?当基督说"我渴"的时候,我大概在研究室里做研究,或在咖啡馆里喝咖啡。


我向来不大会祈祷,可是这一次我感到我在和耶稣倾谈,我痛痛快快地和耶稣聊天,也痛痛快快流泪;泪流了一阵子,反而感到一种心灵上的平安。我感谢天主给我这个抬死人遗体和到垃圾场的机会。我感到没有白活这辈子。抬起头来,却发现那位修女坐在我的旁边;他显然是看到我流泪,来安慰我的。



们同时走到圣堂外面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23 10:37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