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915|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论语》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7-8-13 23:00: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论语·学而篇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过去就是人不知而愠,最受不了被人冤枉和误会。人不知,而不愠,不仅仅是君子的礼仪之道,更是内心充盈平和的外在体现。能够做到别人不了解我、对我有所误解,我也不怨恨、不恼怒,一方面要从他人角度去考虑问题,学习换位思考,多体谅他人;另一方面,也是需要自信的建立,不自信才会那么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如何。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威信不是靠恐吓、权势树立的,那样树立起来的威信没有稳固的根基,一旦地位下降、危险解除,支持者、仰慕者,纷纷如树倒猢狲散,官场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树立威信靠的是人格魅力,作风轻浮的人是没有威信可言的。做人,尤其是做女人,必须稳重、庄重,自尊、自爱,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学习,太重要了。我庆幸我现在还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我庆幸我可以不带功利目的去学习。如果没有这些阅读的习惯,没有学习的兴趣,我不会从书本中使得自己开拓眼界、敞开心扉,我的思维观念不转变,抑郁也难以康复;如果不是这些阅读习惯,我不会看那么多书,不会对文学产生兴趣,我这个中专学历的人也不会想到成为作协会员得到认可、让自己更加自信;如果不是有学习的兴趣,我这个电脑白痴不会想到去做个人网站和博客,更想不到现在竟然可以做网站编辑,而且工作也得到一致认可。没有学历有什么关系?没有文凭有什么关系?我有一双眼睛,我可以阅读和学习,每每有了新的领悟,获取了新的知识,丰富和充实了自己——人生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让人感到满足和骄傲的呢?
    道不同不相为谋。什么人都可以认识,但是做为朋友就必须谨慎,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对自己的影响很大。不说别的,进入作协以后,和大家交流过后,就感觉受益匪浅,那些写作经验和点评,没有十几、几十年写作经验是体会不出来的。
    有错就改还是好同志。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敢于改正自己的错误。没犯过错的不是人,是神仙,错了不怕,改正之后就是一条宝贵经验。如果没有经历过自杀,我不会懂得生命是如此诊贵;如果没有经历过抑郁,恐怕我也还是不理智、不成熟的小屁孩呢。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之前写过一篇《安贫乐道》,这也是我现在的一种追求吧。也曾经算是过过一段奢侈的日子,物质上的追求永远无法让人满足,只会让欲望更加无止境。
    一直都敏于事,工作方面我从来都不担心,任劳任怨。慎于言则是现在才懂得啊,“做事要高调,说话要低调”,我现在开始感受到这种方式的益处了。后面还有“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和这里的“敏于事而慎于言”差不多的意思,都是少说多做。

    请有道德的人匡正自己,要虚心接受意见。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非常重要。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什么时候都能将心比心去体会,了解到言语、行为背后的动机,就少了那些埋怨和仇恨。
    也可以这么说,要让别人了解自己,首先要先了解别人。沟通交流是相互的,不能一味只要求别人体谅理解自己,而自己不去体谅理解别人。


论语·为政篇第二

    子曰:“君子不器。”

    写过一篇《君子不器》。现在仍是这个观点,但有少许的改变,或者说增加吧。要多方位、多方面提高自己,学习领域不能过于狭窄,不能是做什么就学什么,自己感兴趣的,对自己有益的,就可以、就应该去学习。按照小时候学校里的标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样才是好孩子。哈哈。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嘴巴嚷嚷老半天,也没见动静,以后谁还信你的?先做后说才能取信于人。“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志不移”,发再大的誓愿,也不如行动上的实施。说再多也不如做实事。老说要改要改,行为上还是老样子,嘴巴说破了又有什么用?行动胜过万语千言。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与后面的“群而不党,党而不群”差不多。以前写过一篇《群党之分》。勾结为伍不是君子所为,结党营私肯定干不了好事。要能够做到与众人都和睦相处,私底下没有拉帮结派,搞暗箱操作,一方面需要心胸宽广,能够容下各色人等,另一方面需要光明磊落,不投机取巧。


论语·里仁篇第四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不怕没有自己的位置,只怕能让自己站住脚的真本事;不怕没人知道我,只求有可以让人知道的真才实学。
    工作十几年,换过很多,认真想起来,还真的没有什么求职经验。有过辞职在家待业的时候,也去找过工作,可最后从事的,都是找上门来的工作。家电圈那几年,做得好就不怕辞职,辞职了立即有几家公司的人过来拉。脱离家电圈以后,开始新的工作,之后的公司都是朋友在做老板,所以叫我过去帮忙。按理说,朋友是大老板,自己在公司会被别人瞧不起,觉得是靠关系才进来的。没问题,我会证明给大家看,我是凭关系还是凭本事。而这些老板朋友也并不是很熟悉,只是在交流中觉得我的思想和理念还不错,也是抱着尝试的态度。我没让他们失望,也没让自己对不起这份信任和友谊。
    如果要说职场的人际交往,我是最不在行的,如何处理同事之间的关系?我就是很简单的:我做我的事,别人的不多嘴。如何处理和上司的关系?我一直把自己当作他们的助手,我要做的就是漂亮的完成工作任务。今天公司群里吵得很厉害,最后总编一句:“你没错我是不会找你麻烦的,你见过我找木碗吗?”结束了争吵。没有人回这句话。这句话让我很尴尬,不过也让我确信,多做事少说话绝对没错,我加班没人看见,我多辛苦多疲惫没人看见,但是我的工作成绩是看得见的。如果只是为了工资,这几百块钱绝对不值得我如此卖力,我需要的其实也只是一种成就感。
    我现在还是觉得费心去钻营如何处理关系,不如花心思研究怎么完成工作。我不喜欢那些表面功夫,那些都是需的,只有自己的本事和知识才是实实在在的,谁也抢不走。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这里是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独,必定会有和他思想接近的人做伴。我却是觉得对我交友有所帮助。
    我以前写过一篇什么东西忘了,是说交友之道的。我觉得交朋友,不一定要主动出击,就好像自己是一座花园,你到外面拉很多人来参观,如果里面只是枯枝败叶,人家来了一次,下次再也不会来了,远远看见还要绕道呢。如果自己的小花园精心修饰,干净整洁,就算是不去拉人,有偶尔路过的游人,自然会被吸引进来,流连忘返。给他留下深刻的、美好的印象,以后他自己主动就会想再来看看,说不定还带着他的朋友一起来。而通往自己内心花园的小径却是要时常打扫,如果路没了、或是门锁了,就算有人路过,别人进不来,也是枉然啊。
    今天晚上和朋友还在聊这个话题。我说很奇怪啊,我以前很爱出去玩,整天和朋友喝酒、唱歌、跳舞,却总是觉得孤单。现在我整天忙得要命,很少出去,可是朋友却越来越多,我还有点应付不过来的感觉,一到周末就犯愁。
    很多人都说找不到朋友,我的朋友好像都不是找的,是等的。跑到外面到处握手敬酒,也不见得能认识几个真正的朋友,自己把自己打扫干净,敞开心扉,让大家都能清楚看到你的自然面貌,喜欢的,自然会留下,不喜欢的,也就不需要勉强了。和工作差不多。
    主动的提升自己,主动的充实自己,就不需要主动的找工作、找朋友了。多看书,眼界和思想上开阔了,和各种朋友也就都有话题可谈。为人诚实坦白,自然能够得到别人的信任,愿意和你说心里话,把你当作知己。宽容平等对待每个人,就不会有纷争和怨恨,少了敌人,自然多了朋友。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焉用佞?何必要能言善辩呢?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靠着嘴多舌快和人争辩,常常让人憎恶。
    伶牙俐齿不代表自己就是聪明、正确。以德服人,不是以嘴服人。我的“辩论无益”思想大都来自于《论语》,现在更是觉得如此,嘴巴凌厉,不如脑子凌厉;言辞敏捷,不如思想敏捷;口才好,不如心态好。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基本上能做到。老者安之,嘿嘿,就差了点。妈妈都快七十了,还要替我担心,上次心脏不舒服,如果不是实在难受,不会找妈妈要救心丸,实在不想看到她担心的样子。不过,好像隐瞒也不是让父母安心的方式。
    能取信于朋友,也能关怀比我年纪小的人,就是让长辈安心,这点还得再努力。

论语·雍也篇第六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当如此。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这里说的是,己之所欲,施之于人。推己及人没有问题,只是推的是不是“立”,是不是“达”。如果自己自身还存在问题,那么在帮助他人之前,首先要帮助自己;在爱人之前,首先要爱自己。其实这个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我希望自己坚强、独立、理智、宽容,同样的也就想把这些推广出去,想帮助别人也能坚强、独立、理智、宽容。
    抑郁的时候,我和病友交流,鼓励他们,却让自己很疲惫。那时候,我自己都还没好,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精力和那么大的能力去帮助别人。有这个帮助的意愿是好的,但只限于一种精神上的鼓励才行。后来慢慢调整,好了以后又开始和病友交流,刚开始我会希望大家都按照我的方法去做,我亲身体会的还会有错吗?渐渐又发现每个人是不同的,病情不同,经历不同,那么治疗方法也就该不同。
   
    今天朋友开玩笑要我到联合国去工作最好,这么喜欢帮人,他在伊拉克工作,连自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还怎么去帮助别人呢?
    要保证自己是在帮人,不是害人,更不是害己。那就需要自己是在朝正确的方向走,不要错误指引;需要能近取譬,拿自己打比方,将心比心,自己不愿意害自己,那么也就不会去做伤害别人的事了。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施之于人。

论语·述而篇第七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我不是孔子,收不了徒弟教不了学生。和病友交流方面,以前把自己当菩萨普渡众生,结果发现有些人我根本帮不了,自己着急上火的。现在是有所选择的了,就像银碗说的“佛亦只度有缘人”。
    不愤不启,不发愤图强的不启发,不想康复,只是找个人听他的哀怨和控诉,从根本上就不想转变的不启发;不悱不发,不接受自己病症,医院确诊了也说自己没病,拒绝交流和帮助的,不启发;不举一反三,不主动积极,任何事不自己思考只管问别人该怎么做的,只想找捷径和固定模式的,不重复说。
    这些都是有教训的。有的病友交流了一两年也没有起色,有的交流过一段时间就有很大的好转,其实我说的话,我对每个人的态度都是一样的,关键只在于他自己。
    主观能动性对于康复很重要,我老说:“你想好,你就能好;你不想好,你就好不了”,如果连求治的欲望都没有,我也无能为力,我不是医生,也不是自杀干预机构,我的能力和精力有限,要放在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那就是和希望康复的病友交流,提供我的经验给他们做参考依据,告诉他们我的经历,给他们鼓励和信心。我不可能跑到谁家去把谁从床上拉起来说:“你,现在出去运动,和人交往”,也不可能把饭喂到谁的嘴里说:“你,必须要吃饭”。我的话说完,字写完,我的能力也就到此了,具体怎么做,只在于个人。我能在你身边给你喊加油,可不能背着你上路,自己的饭要自己吃,自己的路要自己走,自己的日子要自己过。
    现在比刚开始“冷酷”了很多,不再是哄孩子一样,哄是哄不好的。既然我打算把这个当作一辈子的事去做,那我就需要选择正确的方向去进行,如果帮助别人,我自己都感受不到快乐,我还拿什么去帮助别人?所以,我只帮我能够帮助的人,唯有如此,唯有快乐的进行下去,我才可能不给自己不必要的压力,好让这事真的能够做一辈子。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人人都会说。交友之道也莫过于此。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凡事问心无愧,做人光明磊落,自然坦荡荡,逍遥自在;小人自私自利,只为自己不为他人,亏心事做多了,怎么不怕夜半鬼敲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07-8-14 18:29:28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07-8-14 22:05:47 | 只看该作者
----木碗读经典真的读得很深入,看来《论语》对你的帮助真是很大,我目前还没有领悟到你这个功夫,很喜欢你的这几句话:

     没有学历有什么关系?没有文凭有什么关系?我有一双眼睛,我可以阅读和学习,每每有了新的领悟,获取了新的知识,丰富和充实了自己——人生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让人感到满足和骄傲的呢?

   “做事要高调,说话要低调”

   主动的提升自己,主动的充实自己,就不需要主动的找工作、找朋友了。多看书,眼界和思想上开阔了,和各种朋友也就都有话题可谈。为人诚实坦白,自然能够得到别人的信任,愿意和你说心里话,把你当作知己。宽容平等对待每个人,就不会有纷争和怨恨,少了敌人,自然多了朋友。

    嘴巴凌厉,不如脑子凌厉;言辞敏捷,不如思想敏捷;口才好,不如心态好。

    要保证自己是在帮人,不是害人,更不是害己。那就需要自己是在朝正确的方向走,不要错误指引;需要能近取譬,拿自己打比方,将心比心,自己不愿意害自己,那么也就不会去做伤害别人的事了。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施之于人。

    不愤不启,不发愤图强的不启发,不想康复,只是找个人听他的哀怨和控诉,从根本上就不想转变的不启发;不悱不发,不接受自己病症,医院确诊了也说自己没病,拒绝交流和帮助的,不启发;不举一反三,不主动积极,任何事不自己思考只管问别人该怎么做的,只想找捷径和固定模式的,不重复说。

     我只帮我能够帮助的人,唯有如此,唯有快乐的进行下去,我才可能不给自己不必要的压力,好让这事真的能够做一辈子。

    凡事问心无愧,做人光明磊落,自然坦荡荡,逍遥自在;小人自私自利,只为自己不为他人,亏心事做多了,怎么不怕夜半鬼敲门?


[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7-8-14 22:0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07-8-14 23:24:52 | 只看该作者
呵呵,谢谢两位版主抬举。荣幸之至。佛法和儒学很多思想都是融汇贯通的,我对国学比较感兴趣,最喜欢的就是《论语》,要不我怎么开玩笑说古时候是半部论语治天下,我这里是半部论语治抑郁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07-10-8 22:47:34 | 只看该作者
论语·子罕篇第九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不主观臆断,不必定必须,不固执固守,不自我中心。
    人都是经验主义,主观臆断是最常犯的错误,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世界、带着主观偏见看待他人,如何能做到客观公正?“意识”到的未必就是事实真相,在下结论、做判断之前,要先想想,客观事实是怎样?执着于个人的见解,只能在一个局限且有偏差的世界里划圈圈。
    “我必须……”,如同霍妮所说“应该之暴虐”一样,在“应该”、“必须”的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支配下,我永远都无法达成理想目标和完美状态。
    “你必定……”,对他人、对周围环境、对这个社会做必须的要求,苛刻的要求,那么永远都不会感到满足和满意。
    时事无绝对,世界始终在变化,谁都无法预料和决定结局一定怎样。要求自己或别人必须如何,要求结果必定如何,不过都是一厢情愿罢了。无须预测结果、规定结局,做最好的努力、最坏的打算,只要我做过,只要我走过,就好了。不去理会尽头是什么,关键是我在路上。
    固执己见、墨守陈规,不懂变通和适应,不就成了朝三暮四的猴子了?早上三颗枣晚上四颗枣就高兴,早上四颗枣晚上三颗枣就不高兴,这样可笑的错误,我们却时常会犯。不能要求环境不要改变,而应该思考自己如何调整;不能要求生活没有压力,而应该思考自己如何应对。
    自私自我的人,不仅是不爱他人,甚至连自己都不懂得如何去爱。爱的特征之一便是“利他”,爱一个人不就是希望他好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没有切身感受,不会明白帮助他人带给自己的快乐和满足。整天围着自己打转转,对他人满是怨恨和嫉妒,何来的宁静与幸福呢?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诗经·邶风·雄雉》:“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不嫉妒,不贪求,有什么不好呢?
    有什么可嫉妒的呢?别人好是别人的事,那是别人的本事和福气,何况风光背后,岂知隐藏着多少难言辛酸?攀比和仇富心理是最要不得的,何必与别人相比?就算比尔盖茨把微软交给我,难道我就能打理好?非要别人遭殃才心理平衡?难道因此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说到底,嫉妒不过是缺乏自信,瞧不得别人比自己好。非要比,自己和自己比,只要现在比过去有进步,我就是第一。
    欲望无止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是满足一千个欲望,还是战胜一个?是如饥似渴为了满足欲望不择手段害人害己,还是平心静气清心寡欲自然恬静的生活?吃完鲍鱼要吃中华鲟,有了宝马还想法拉利,贪心不足的下场就是一无所有。与其花心思去追寻自己没有的,不如花心情好好感受自己已经拥有的。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无须多言,谨记即可。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讲义气的时候,要先想想是成人之美,还是成人之恶?讲友谊情分,更要讲原则底线。好讲义气是我的毛病,违背道德良心、违反法律规范的忙,不能帮。做朋友,不可做帮凶。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仁者爱人,因此仁者无敌;智者知人,因此智者无忧。

论语·子路篇第十三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正人先须正己。发号施令是一回事,贯彻执行是一回事。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欲速则不达。动机太过强烈,反倒会影响效率;迫切急于康复,反倒给自己增加心理负担和压力。急功近利不可取,草率行事往往没有好结局。凡事都有个过程,没有一步登天,康复也不是一觉醒来美梦成真的事。循序渐进,坚持努力才是硬道理。
    盯着蝇头小利,只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做生意、做事情、做人,都是如此。凡事从大处着眼,只盯着鼻子前面这点小利,没有远见,最终因小失大,成不了气候。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三句都有着类似的为人准则和处世道理。
    从前是“看得来”的人是朋友,“看不来”的人不理睬。朋友圈子就是那么几个对脾气的人,朋友之外便是陌生人,甚至敌人。交友固然要情投意合,但朋友之外的人,也应该和睦相处。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是小人所为,朋友无须遍地开花,有三五知己足矣,对任何人都该周全礼貌,能与人和睦相处的人自然合群。其实,做到这点也不难,去掉“利”,“礼”当先,即可。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与前面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合在一起,便可以自问一句:“知己知彼,何患之有?”
    能够正确看待自己,能够体谅理解他人,还担心什么自己不被他人理解呢?如果是自己有所偏差和缺失,他人指出,应感到庆幸;若是他人误解,看看被误解的原因,是自己未让人了解全面,还是有什么其他的原因?
    没有人能做到让所有的人都满意,与其要求他人理解体谅自己,不如正确认识客观看待自己。别人不了解自己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都看不清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明白自己的优点和缺陷,清楚自己的为人,了解自己的内心,还有什么可烦恼和畏惧的呢?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现在听到很多报复,却很少听到报答。报复快乐还是报答快乐?
    我不是圣人,我认为以德报怨不如以直报怨。公正无私就不怕栽赃嫁祸,身正不怕影子斜,我自问心无愧,何惧你三寸不烂之舌?即使是罪恶滔天的犯人,医生也需恪守职责尽心救治。
    我接受你的恩德,最好的报答方式就是将爱传播开来。我得到阳光的帮助,最好的报答,就是留在阳光继续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躬身内省、扪心自问多一点,苛责埋怨他人少一点,离怨恨就远一点。
   
    怨,仇恨、不满、责备之意。怨的反义词是恩、德。要打消怨气,不让自己像个怨妇一样,就需要多一些恩德,少一些不满和责备。经历了这么多,才发现“怨”是最无济于事的东西,怨天怨地怨别人怨自己,怨到最后只有愤怒和哀伤。有什么可怨?别人对我好不好,是别人的事;我对别人好不好,是我的事。做人,只要管好自己就已经很不错了。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靠自己的双手打拼,靠自己的双脚行走,求学问、求明理。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矜持庄重无所争,与人和睦合群不结党营私。看世间纷纷扰扰,我自平静无忧,岂不是快活似神仙?争权夺利损人格,针锋相对伤和气,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多些少些有何妨?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恕,一字可以终身行之。宽恕所有的伤害,内心才得以平静。除了我自己,没有人能伤害我。只有我在意,才对我构成威胁和伤害。我原谅,我宽恕,我便无恨无怨。做到这点,需要心胸宽广、再宽广些。一滴墨水滴入杯中,水会变色;一滴墨水滴入大海,水依旧清澈湛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07-10-12 20:15:25 | 只看该作者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2-24 02:39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