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美惠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我教学《弟子规》的感悟(转自桂林国学教育毛勇博客)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07-8-4 10:52:41 | 只看该作者
为向父母磕头叫好

郑州大学给学生布置“给父母磕头的”寒假作业,遭受了“有识之士”的反对,说这是传统文化的糟粕,封建思想的残余,说这是很重的羞辱方式,还有拿出鲁迅的“脓疮”之说的,他们认为磕头只是感恩的一种“形式”,不是感谢父母的唯一方式 ,要与时俱进了。并且“幸运的是,记者在郑大随机调查了20名学生,只有1人表示会为父母磕头。这正说明了现代的大学生不是盲从盲信的群体,不会随便地被传统文化里的糟粕所忽悠”。

本来我是懒得评说这件事的,可今天在新浪博客首页看到“谢浮名”又在“精华、糟粕、与时俱进了”。我是为人子为人父的人,小时候也是每次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在父亲的带领下首先给祖先牌位磕头,先后我们兄弟姐妹再依次给父母磕头。到我们这一代,女儿确实还没给我们磕过头,但如果做子女的连给父母磕个头都不情愿的话,那真叫父母心寒。我们小时候给父母磕头那完全是一种真情,一种幸福。我现在回想起,特别怀念那种场景,对父母来说那就是天伦之乐。我实在想不出这里有什么羞辱,有什么糟粕,又有那里封建了。父母含辛茹苦、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你养大,你还没报答养育之恩,磕个头又有什么不可以,这与传统文化的精华糟粕何干?

20名学生,只有1人表示会为父母磕头,这真是悲哀。这只能说明不孝子孙太多了。椐武汉的调查,80-90%的青少年不懂、不会、不关心、不孝顺父母。所以郑州大学倡导感恩父母恰当其时,很有现实意义。确实这不是感谢父母的唯一方式,但它是很重要的一个方式,当你真的跪下去、磕下去,这个仪式就会有力地把父母的尊严、你的感恩心烘托出来了。说它是“形式”,认为重要的是感恩的心,这不过是逃脱的借口罢了,试问:“皮之不存,毛将附焉,”。没有必要的形式,思想到那里去表现呢?下跪、磕头是最高的最诚敬的感激仪式,你看相声演员侯耀华不是给老师跪下了吗,我们古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发明了“礼”,他要教你成什么样的人,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采用一种全社会共同的礼仪规范,对人就有一种约束,从而达到思想形式的统一。你再看那些宗教的礼拜仪式,多么繁杂,可信徒就是通过这些形式来体会教义的内涵的。谁说形式就不重要了。
有人认为“男儿膝下有黄金,”下跪是一种耻辱,不错,我们现在“向西方文化下跪”的人的确很多,说中医不科学的、说中国龙不合西方人口味的,还有为美国上战场,做梦都想加入美国籍的,这真是令人感到耻辱的事。问题是我们提倡的是感恩自己的父母,给自己的父母磕头,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给自己父母磕头又有什么难为情的,又有什么羞辱呢?在国外的礼仪中不是也有跪下吻脚的吗?一个人真有出自肺腑的感恩之情的话,给父母磕头,情深意切之时,这也是自然而然的。
现在就是有那么一些人一提中国传统的东西,不管自己是否了解,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按照西方人的思维,找出几分的不合理来。“糟粕、精华、与时俱进”的大论就来了。却不知你说的糟粕恰恰是精华,不信你到韩国去看看,我们“磕头的糟粕”被韩国人象宝一样的继承下来了。
幸运的是,我们还不会被这些价值观劣化、有认识障碍的“有识之士”的“独到见解、真知左见”所忽悠。过年了,还是给父母真诚地磕个头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07-8-4 10:53:05 | 只看该作者
我不认为给你母羊磕头是一种耻辱!
但得真诚地, 心甘情愿地给父母磕头.
现在的孩子可能能做到的很少了.
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07-8-4 10:53:55 | 只看该作者
桂林孔子学院大成学校师生谈读经选

由道德信念说开去

美国的一位学者,提出一种理论,认为世界有两种力量,一种是硬力量,就是美国的强盛武力,另外一种是软力量,就如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念,他认为,未来能统治世界的不是武力,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导。
从春秋时期的之乎者也,到现在的礼貌用语,都是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导,而《三字经》、《弟子经》、《论语》却奠定了我们一生的文化和修养的根基。作为教育者,首先要听古人的训教,从中领悟到做人之道,然后才能传播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基本知识和理论道德的规范,才能让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渗透到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才能使中华传统美德作为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教化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从鸦片战争中我们看到了耻辱,作为中国人谁愿意听到以“东亚病夫”来命名?有爱国人士就以龙的传人的精神来反驳。假如我们尊崇了古代先人的道德精华和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励志勤学,发愤图强的坚定信念,也有勤劳节俭、清正廉洁的道德素质,那些行为卑劣的人,还会有机可乘吗?
你听“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就说的是人刚刚生下来的时候,纯洁得像一张白纸,个个都有善良的天性,那又是谁掩盖了丑陋的一面呢?小时候这种天性大家都差不多,但长大后,各人的客观影响和主观努力都不一样,有的接受了好的影响,又肯好学;有的接受坏的影响,慢慢变坏,直到无可救药。这就要我们这些教育者高度关注的伦理道德的教育。而现在,一些地方的教育文化领域却以商业文化所代替,商品经济的今天,又有多少人擦亮了眼睛,没有被顺应潮流的寥寥无几,因此我们不是以道德观去苛求别人,而是要明确我们的道德规则,坚定自己的信念,来树立做人的标准。所以我们要加强宣传力度,从小抓起,从本身做起,还会有人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吗?
一个人如果只有才华,而没有好的品德,就像花瓶的花,看起来很漂亮,但因为无根,过不了几天就会坏,所以必须采用《弟子规》扎德育之根。将孝顺父母放在第一位,其次讲信用,这就教育我们要有一颗慈悲的爱心,对一切人事物都平等,博爱,善待天地万物,自觉保护生态环境,这就要我们随时提高警惕,爱护一切人事物,维护天地正义,维护世界和平。这时“只要人人都献也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将变成现实,而不是歌谣。
我非常感谢冯燊均先生带给我们的这些书籍,使我们受益非浅,使我们的孩子们从小就受到了德育的熏陶,也使我们看到了五千年以来的文化历史。在“前无始者,后无来者”的情况下,有这样的聪明智慧,它就像一盏启明灯引导着我们前进,再前进。

(桂林孔子学院大成学校教师 赵珍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07-8-4 10:54:56 | 只看该作者
桂林孔子学院大成学校师生谈读经选

教国学经典,我与学生一起成长
新世纪新一代课程改革与时俱进,反映了十分鲜明的时代特征,这就意味着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不能再停留在备课、上课等方面,因此身为一名教师,走在教育的最前沿,目睹现在的孩子的种种陋习,如: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教敬父母、尊敬师长、自私自利,只讲究吃穿,乱花钱……我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但却苦于没有很好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引导他们。因为他们是家里的小皇帝,大人都围着他转,从出生到上幼儿园,上小学前,没有一个系统的教孩子行为规范的教材,孩子不知道怎样做,更没有人按照规范要求或训练他们,这更给我们教育者的教育带来了困难,我郁闷,苦恼而无助。正在我彷徨无助的时候,学校掀起了学习经典文化的热潮,这股热潮像久旱的甘露浇开了我心灵的花朵。正如雨果所说的那样:“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以名著为伴,以经典为伴,行走在教书与读书之中,我如沐春风,激动的心情无与伦比。
自从我校开展了中华义理经典诵读后,才感觉到经典是教孩子如何做人的教材,它弥补了现在塑造人格的缺憾。这样会使一个人受用终生。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古老的经典文化被外国人当作宝贝研究学习,可是我们炎黄子孙却把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丢了,这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今天当我们真正走进经典时,才知道它的真正内涵,它是做人的根本,为人之道。如果一个人连人都做不好,那么其它的事情也肯定做不好。经典不但幼儿园的小朋友要读,小学生要读,而且大学生也要读。从幼儿园开始读《弟子规》、《三字经》等,例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这些看似小事,不被大人重视的一些规矩,应从幼儿抓起,因为幼儿和少年时期正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关键时期,教育就是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塑造孩子健全人格。经典是培养学生做人的好教材。
小学生就像一块海棉,他只会吸收不会选择。我们教育工作者就应替孩子选一些好书,让孩子从中汲取营养。如果这块领域我们不用经典去占领,那么广告、电视节目及电脑游戏就会伴随孩子的成长,结果就会出现许多问题孩子。他们浮躁、厌学、心理不健康,离家出走等现象会越来越多,这不得不使我们反省我们的教育。
自学校开展诵读活动以来,我感觉到学生通过读经典,从各方面都有了变化,有些学生记忆力明显增强,有的学生变得明白事理,知道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了,通过这些变化,使我对《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领悟更深刻。是呀,任何一个孩子天生质地都不错,就看我们怎么去雕琢。让孩子读经典就相当于孔子、老子这些大教育家帮助我们教育孩子。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对四书五经的理解就会更深刻,经典将伴随孩子的成长,它的精华会沁入孩子的内心,在其幼小的心灵中打下深深的烙印,使孩子知道怎么做一个真正的人,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偏不倚,一路走好。
而我自身也通过从没接触过国学到接触国学,再到学习国学,最后到慢慢地领悟到它的精髓,在这一历程中,感悟颇深,它的博大精深,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它既让我在教育和引导学生怎样做人方面有了更多的依据和材料,也让我的文化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也为作为母亲的我教育自己的孩子奠定了基础。
可见,读国学经典,学生们在成长,我也在成长,让我们一起与圣贤为伍,读圣贤书,耳濡目染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让经典的价值伴随我们人生经验的成长而茹吐芬芳,绽放光明吧! (桂林孔子学院大成学校教师 黄启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07-8-4 10:55:41 | 只看该作者
桂林孔子学院大成学校师生谈读经选、

学习传统文化 加强道德教育
两年前,当我没有接触中国经典文化之前,和大多数教育工作者一样,在教学工作中只着重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加强道德教育。
幸运的是,校领导向来对传统文化有很深的领悟和研究,对道德教育很重视,在每周的教育工作会议上,校长常常意味深长地给老师讲经典文化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后来又克服重重困难,想方设法把国学教育作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教材,推广到校园来。由此,我对经典文化有了深刻的认识和领悟。同时也感受到经典文化教育的力量,它小到能使人心向善,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大到能“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谁又能否认一个人的成功不是从“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开始呢?
在《礼记》中说过,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可见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国家要富强,首先靠的也是道德教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可见,德才兼备,足智多谋的人是教出来的,好逸恶劳、作恶多端的人也是教出来的,曾经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是关于道德缺失最残酷的真实写照,至今,这一事件还让人刻骨铭心。马加爵,从一个贫困的山村脱颖而出,从上学开始,他一直是班上的学习尖子,在学习方面他不费什么功夫,就能轻而易举地考上年级前几名,家里的墙上贴满了花花绿绿的奖状,以至于他后来考上了广西重点中学,并成为全村第一个全国重点大学学生。当全村乃至全乡的乡亲们都在为他引以自豪时,这样一个所谓的前途似锦的大学生,却因为一点鸡毛蒜皮之事和同学发生了口角,残忍地杀害了同学。临刑前马加爵道出了自己肺腑之言:“没有理想没有道德是我人生最大的失败”。他的话道出了自己的人生悲哀,也促使更多的人在深入反省,我们是否正处于一个理想缺失,道德缺失的时代?
今年暑假,我到刚小学毕业的表弟家玩,无意间看到表弟的毕业留念册,有好几面都写到:祝你挣大钱,当大老板,住别墅,开奔驰,娶美女,养小秘,包二奶。看到这些,我心里头很悲哀。想当年,自己儿时的理想是当医生当画家,当飞行员,当歌唱家,崇拜的是军人、科学家,儿时的各种理想充斥着我每天快乐的日子。纵然理想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多变,可从没想过这些啊!纵而表弟对我的惊讶表现得很冷漠,很平静。他说班上同学的毕业纪念册上都是这样写的,即刺激又好玩,谁写什么当科学家当作家呀,老土!我反问他,你长大后想当什么呢?他眼睛一眨不眨地告诉我:“当个有钱人,长大后过豪华的生活。”当时,我只有默默无语地看着他,我能去指责他吗?一个十二岁的小男孩子,理想的缺失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在物欲横流和极度享受的今天,社会就像一个染布的大杂缸,各种各样的污染都有,加之网络等媒体上有一些不良的广告在宣扬一些不良的信息,误导一些正处于人生十字路口的青少年,使他们深受其害,误入歧途。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份,下称家”,千百年来古人承传下来的朴素传统到我们的下一代就传 不下去了呢?校园本是一块净土,有些学生却凡事受攀比,比吃麦当劳,肯德鸡,比手机,甚至有些学生不顾家中经济状况,追求所谓的昂贵、华丽,把“孝”和人生的理想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因此,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从孝抓起,从日常生活抓起,现在的家庭孩子得到的爱太多,想到和没想到的长辈都在日常生活中替他想了,无形当中就形成了很多孩子以自我为中心。邻居有对夫妻,丈夫是处长,妻子是经理,家庭条件很优越,儿子五岁时,奶奶给他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孙子听完故事后说我们要学孔融,吃小的梨,一爱人直夸小孩聪明,小孩接着又说,“我要吃小的就吃二个”,全家人又大笑夸孩子思维反映灵敏。后来,奶奶给他修好梨,情不自禁就咬了一口梨,没想到孩子大哭大闹,非要奶奶吐出来不可,因为他觉得梨子是他的,全家人当时也没有正确引导,孩子上学了,即自私任性又爱投机取巧,还会用花言巧语骗人。同学们都不理他,他有次哭着向父母诉说,当处长的爸爸说:“儿子,好办,用不了几天,同学们都会喜欢你。”后来这位父亲每天多给孩子很多零花钱,孩子天天用钱买了很多好吃的带到学校,嘴馋时小朋友就去哄他要好吃的,吃完了又不理他,以至于后来发展到这个孩子花钱打架,他父母才感到对儿子的教育方式错了。这样的孩子,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纵然将来才华横溢,不懂孝道,不懂与人相处,长大了有可能把智慧用在行恶方面,以才济其奸,对社会对百姓又何不是一祸害呢?
其次,要教导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让孩子学生感恩,要让他们懂得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导之恩,以及感念身边的朋友对自己的帮助和训导之恩,甚至学会感恩批评过自己的陌生人,同时,让他学会对一切人、事物都平等博爱,善待天地万物。如果孩子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将来有可能慢慢变成一个唯利事图,见利忘义的人,因此,要教导孩子做到“仁者爱仁”,和“以慈悲为怀”。
“读经诵典,受益匪浅”,中国的经典文化,大多数讲的是为人处事、齐家治国的道理。作为一名年青教育工作者,不妨多深入学习和研究,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让我们每一位老师把肩上的责任负起来,培养出更多有理想的道德的孩子。让更多的孩子都来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吧!

(桂林孔子学院大成学校教师 唐德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07-8-4 10:56:06 | 只看该作者
让我们每一位老师把肩上的责任负起来,培养出更多有理想的道德的孩子。让更多的孩子都来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07-8-4 10:56:53 | 只看该作者
桂林孔子学院大成学校师生谈读经选、
让中华义理经典引导孩子们正确的人生道路
常常有老人概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一代不如一代”……这其中包含多少愤满和无奈。那么在科技如此发达,社会如此进步的今天,人心究竟怎样呢?放眼于社会、学校、家庭,师不尊、教不严,父不慈,子不孝,贪官污吏,比比皆是。社会时步了,人性退化了,何以如此?冰冻三尺,岂是一日之寒,究其病因,我认为这是跟近百年来,传流文化的断流有关。
孔子说:“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冷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把学做人放在第一位,学会做人了,有余力则重视孩子们的文化知识,而忽略了做人的教育,当今社会只重文凭,而忽略了品行,这跟古人的教育恰恰相反,在藏污纳垢的大人们的影响下连孩子们的纯洁的心灵也被玷污了。
尘埃蒙敝了纯洁的心智,社会不良风气的强力渗透,扭曲了多少孩子们的心灵,连校园也不是一块净土了。
情景一:开学伊始,总有学生举报:“张三同学的钱被人抢了。”,“李四同学在路上遭人拦截,威逼明天带钱给他们,否则……”当我们追出校门时,发现竟是一群十三、四岁的小混混,他们头发染得黄黄的,衣服敝开着,一副古惑仔的形象,形成一道让人焦虑的风景。
情景二:河南的某所中学里,老师在黑板上报书,一学生用手当枪对着老师的后背“叭”的一声,老师一回头,可能是“士可杀,不可辱”吧,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啪”地一巴掌扇了过去,家长大闹学校,老师赔钱又停课……
情景三:桂林大圩某一中学,一学生跟同学发生冲突打架,老师前去制止,事后这一学生带一班人冲进学校追砍老师……
太多让人触目惊心的情景,太多让人揪心的故事在孩子们的身上演绎,在社会不良风气的腐蚀下,他们就像迷途的羔羊,就像迷航的小舟,任风雨飘摇而无所依托。他们没有一架人生的坐标,因此茫然无措,有的就这样走入了歧途。
这就是缺乏厚重的道德、根基的结果。
礼记云:“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它的意思是大的教育方法,在邪恶还没萌发之前就加以禁止。在邪恶发生之后再去禁止,这就和学生的想法相抵触而格格不入,因而不能制服。也就是说,在孩子们起步前就要告诉他,从哪一条道走。由此可知立身做人的教育是多么重要。但是对于已经迷途的孩子,已经误入歧途的孩子,我们亡羊补牢还未算太晚,那么就让我们为孩子们点燃一盏人生的路灯吧!
用什么来教育我们的孩子才是最好的?很多人欣赏国外的教育方法,让孩子们从小自己闯,自己去认识世界,形成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我想这种教育方法是不符合我国的国情。没听过“一失足成千古恨”吗?
曾经听一位企业老总说过:“我花了几十年总结摸索出的为人处世的经验,想不想前人早已在《弟子规》里讲得清清楚楚,丝毫不差,如果我早就读了这本书,明白了这些道理,我就不会在这几十年里碰得鼻青眼肿”,他的话告诉我们,站在巨人的肩头上我们就不会走弯路,更不会走错路。
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就是我们人生的坐标,也是泱泱大国、礼仪之邦的立国之本。
“故之学,先以义理养其心,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是也。复以礼乐养其体,声音养耳,彩色养目,舞蹈养血脉,威仪养动作是也。内外交养,德性乃成,由是动合则,而占道为一矣。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中华义理何其深湛!如果我们能用其一、二培养孩子们,怎么还会“人心不古”,“一代不如一代”?
今天,我们学校开启了“中华义理经典”诵读课程,同学们受到传统文化的洗礼,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平日爱打架的同学学会了宽容,好大喜功的同学懂得了谦让,目无师长的同学懂得了尊师重教,以往吵嚷嚷的课间也变得安静了。他们更懂得以人为善,懂得了“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们对老师更加尊敬。看吧,校园各处都可以见到给老师行九十度鞠躬礼的情景。
做为一名国学老师,尤其让我欣慰的是在我给孩子们讲解《中华义理经典》时,一双双发亮的眼睛盯着我,让我看到了神圣,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祖国美好的未来!我知道并不是我讲得有多好,而是中华义理经典除掉了他们心上的污垢,开启了他们的心智。看着那一双双发亮的眼睛,我的心感动不己,我真想大声地喊:“古圣先贤们,看到了吧,这就是我们的孩子,你们的接班人!”
每次下课,初一班的同学都会带着感激的心情说:“老师您辛苦啦!”这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可,这给予了老师莫大的鼓励!记得有一次初一的国学课跟其它课换了,过后他们集体抗议要上回国学课。他们对国学的执着更加坚定了我们推广传统文化的决心。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为孩子们开辟了一片净土,而他们在这里却很好地生根、发芽!
让迷途的孩子找到正确的路,让流浪的孩子重回课堂,让网吧不再有幼小的身影,让自私狭隘的心灵宽阔无私,让卑贱的人格高大伟岸,那就让他们去恪守“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让中华义理来引导孩子们正确的人生道路吧!
(桂林孔子学院大成学校教务主任 王玉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07-8-4 10:57:50 | 只看该作者
桂林孔子学院大成学校师生谈读经选、

我对中华义理经典教育的认识
自学校全面开展经典教育以来,我们整个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了。学生变得更加有礼貌,学习气氛更浓,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使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而我呢,也得到了一次心灵上的洗礼。特别是前不久,香港孔教学院的冯燊均院长光临我校,对我校工作的赞许和支持,使我深深地意识到,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作为学校领导,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们肩上的担子有多么的沉重。尤其是在今天,许多人早已把中华的传统文化淡忘,崇尚西方生活方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泛滥,再加上现代教育有所偏移,使我更深地体会到,要治国、富国、强国,首先要充实、改善、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
我特别喜欢陈杰思教授说的“每一经典语句,就像是精神生活所需的一粒粒粮食和一颗颗蔬菜,我们不能靠吃菜谱来填饱肚子,同样,我们不能靠抽象的空洞的理论来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而要用具体的、形象的载负着精神营养的各种素材。”因此我们就要学以致用。作为教师,要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为学生作表率,树立学生的好榜样。我们才有资格去教育学生、教育他人,如果一个连自己都教育不了的人,还谈何教书育人,他还配站在三尺讲台上吗?
《中华义理经典》所收录的语句,均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今天中华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精神财富。在这里,我主要谈谈“中华义理十大精神”之忠,一提到忠,许多人就马上联想到无条件顺从、绝对服从,其实这是对忠的误解。我认为忠是说下属要忠于本分,忠于自己的职责,忠于他的领导者,忠于他的工作。首先要做到尽心尽力,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要尽力做好,作为老师,我们尽力教好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学有所获。我们不因其学习差或家境不好而看不起他,把他们视为另类,我们都是过来人,我们也有过学生时代,相信每个人都讨厌这样的老师,不是吗?记得有位名人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是的,我们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孩子,这无可厚非,但你能一样地去爱别人的孩子吗?我们老师就要成为这样的神。
其次,“忠“不是盲目地的服从,古人说“无欲则刚”,这个欲就是自私自利,人有自私自利就不公正,而忠是要我们大公无私,一视同仁,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到公平的对待每一为同事、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决不徇私,我会坚守我的信念的。
第三,我认为忠还要坚守正道,忠贞不二,所谓坚守正道,就是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合乎伦理道德,不做任何损人利己的事情。而忠贞不二,即对自己所选定的事业,要坚定不移地奉献,始终如一。就像我校理念里说的“如果你选择了为人类谋最大幸福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其重负所吓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做出的牺牲,同时我们也得到了一点不足的自私和快乐,我们的幸福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不可显赫一时,将永远存在。”是的,选择了教书育人,就是选择了奉献,要为之奋斗终生,不受任何利益的诱惑,不为金钱所左右。
最后,我要谈的一点,“忠”还要是出自内心的真情实感,老做表面文章,那是毫无意义的。作为老师,如果不是从内心上喜欢自己的工作,喜欢自己的学生,那你永远不可能把学生教好,不可能提高自身素养,这样的忠是虚伪的,假的。我们要干一行,爱一行,而且是发自内心的爱。
《中华义理经典》选编的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些智慧是数千年中华民族仁人志士践行的结果,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作为龙的传人,作为中华义理经典教育的先行的学校,我们应该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探索中华道德素质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桂林孔子学院大成学校教导主任 熊爱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07-8-4 10:58:54 | 只看该作者
学究叫板:你说《论语》中的孔子哪句话不是真理?!
http://blog.sina.com.cn/m/zhaofengyu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殁后一直被各代奉为圣人。孔子本人告诫弟子,要“畏圣人之言”,原因也就是因为圣人之言句句是真理,不按照圣人示的方向去生活,就不完美。“畏”,就是尊重的意思。

如果孔子的话中有错误,哪怕只有一句,那么,他也不能算是圣人。人们之所以尊孔子为圣人,主要是依据《论语》所记载的孔子言行而作评判的。

自清末有人提出“打倒孔家店”以来,非孔、批孔成为思潮,几乎有一个世纪之久。直到现在,虽然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圣人是指孔子,但许多人这样称呼时却还是不那么理直气壮,原因是一直到现在学术界中还有人不断地挑孔子的“毛病”。

有一位自称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的网友叫李存山,患了一种“孔子局限”癖症,说孔子有社会和谐理想,有均无贫思想等,但却看不到自己的各种“历史局限”,因而诸多理想沦为“空想”,只有在今世才有可能实现等等。末学与之多次辩论,讲明“道无古今”的道理,但他就是不认错误账。有位叫求知的网友支持末学去好意劝他:“孔子之道未变,不等于后来应对时势的具体的学说和制度不可变更。如果这可以成立,那就不只是您所列出的几个理念层面才有现实意义。一部《论语》,在今天虽然不会照搬出来“句句是真理”,但是对学人来说“句句有真理”。正不必特特拣择清理一番也。”这是多么中肯的劝告!可是李存山却仍咄咄地向求知君说:“我看不太明白”;又向末学说“我认为“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就不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并且反问末学:“我请你试试,向你的女同事说“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看看她们是什么反映?你试过了吗?”他在真理二字上面加了双引号。显然,在他心目中,孔子不是圣人。

实际上,在学术界岂止李存山患了这种病症,近日有一位自称是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的网友叫陈卫平,也在写博文专挑孔子思想的“不完善”,说:“孔子的人道原则存在着仁和礼的紧张。……把人和其它器物相区别的爱人之仁就流于抽象和空泛,人由抽象的目的沦为现实的工具地位。更重要的是,克己复礼为仁隔断了爱人之仁与自然、自愿的联结.”等等。

由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学术界由二分法看孔子,三分法看孔子,乃至十分法看孔子,演变成现在的专挑孔子的“瘕疵”的行为,一直是国学健康发展的一股不小的阻力。这种现象之所以产生,有认识方面的原因,也有研究方法上的错误。就象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不治疗怎么能健康起来呢?

末学利用业余时间研究孔子三十余年,写了一本叫《仁学探微——〈论语〉、〈大学〉解析》的书。在研究过程中使末学得出了“孔子真的是圣人”的结论。

末学是医生,是否能医学术界这些人的癖症呢?末学信心不足,也是由于“医术不精”吧!但末学毕竟是医生啊,有病人总不能看着不问吧?在山中无老虎的情况下,猴子大概还是有点作用的吧,因此,末学就决定给这些精神病人试做一些心理疏导吧。给人家瞧病,总得先收集病情资料吧?那么,末学现在就出一道题让学术界的人回答(有研究孔子兴趣的人也可以):你说《论语》中孔子的哪句话不是真理?

在回答这个题时,最好要标明是哪篇中记载的,你的理由是什么,末将一一作答。如果多人同问一个问题,可能择日一并回答。为了鼓励大家帮助末学提高“医术”,邀请诸位博客对末学的所有博文进行“挑疵”,主要限于思想逻辑论证方面,并提出自己的反论证;然后由末学作答以自我“拂垢”,即完善理论。如果有10位旁观者认为末学“拂垢”的“手术失败”(凡末学已声明错误的,不算在内),末学将在该博客的留言栏中称呼他(她)三声“老师!老师!老师!感谢您在……纠正了学究的错误,并让学究增长了知识。再次谢谢!”如有负约,网友可群起而攻之。

该自我约定自该叫板发表之时有效。
毛勇点评:支持!用小人的心度君子的腹的人还自以为是,自己的思想肮脏就以为别人也不干净。没有恭敬心,对圣贤书只会误读、错读,歪读,因为你的心就不正,小人的心是邪的,偏执狭隘的。美丽的天使来了,在小人的眼里也只会看到色情。骂孔子的人请以该打屁股的小学生的心态恭恭敬敬地去读圣贤书,去力行。不要人云亦云。子曰:“唯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正。”我在这里坚决和学究站在一起叫板:“你说《论语》中的孔子哪句话不是真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07-8-4 10:59:07 | 只看该作者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我赞成,但不要把孔子抬举得太高!我不希望论语成为一本“圣经”。平常就是真理,真理之外还有真理,论语不可以代表一切。论语只是个范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
 楼主| 发表于 07-8-4 10:59:33 | 只看该作者
美国人有《耶酥经》,伊斯兰有《可兰经》,咱们就不可以有个《圣经》,《论语》就是中国人的圣经,为中国人必读的一本书。她不代表一切,但她代表中国、中国人、中国魂,中国精神,应该以不读《论语》为耻。我还是问一句“你说《论语》中的孔子哪句话不是真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07-8-4 10:59:57 | 只看该作者
对待孔子的思想我们要一分为二的分析,肯定一切或否定都是错误的。圣人思想要与时俱进。孔子的话不可能句句都是真理。我们是要继承孔子有利于民族健康的思想。扬弃不健康的思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楼主| 发表于 07-8-4 11:00:45 | 只看该作者
站在中间立场的人,往往固执于偏激而无知于本质.《论语》固然暗含着真理,但是国学大师们也无须在新一代之间进行倡导.国学博大精深,只有那些愿意读、并能感悟其中的意味儿的青年,才能真正悟出真理。有问:有几个国学大师是被“倡导”出来的?

不是倡导,但必须教导。试问今天为什么没有大师?国学必须要从娃娃抓起,愿意不愿意读不是小孩子能做决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07-8-4 11:01:23 | 只看该作者
披着儒学的狼
             ——致批儒骂孔者
   儒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歪曲、被利用、被腐蚀,披在狼的身上,随后又不断遭受误打,直至今天,孔子还背负骂名、替狼受过。
   请掀开那张可怜的羊皮,你再批,不要搞错了对象。
   儒学不是以往统治集团的那面旗,儒学是一种积极、和谐的文化,它是超时空、非功利的普遍的智慧,它不与今天社会相矛盾,也不会阻碍社会的发展,相反还可以成为积极的推进力和良好的规范。现在的问题是,人心大坏,儒学被当做可以把玩的牟利的工具、装点门面的道具、发泄不满的靶子。
   我们太缺少传道者,特别是缺少践行者了。信受奉行,儒学是做出来的,不做是不知道它的好处的。农民教育家王凤仪说:“讲道不行道,知过不改过是第一等恶人。”“人只知道念书要多要熟,不知照书去实行,这象看熟了地图,知道各地的方位,没能亲临其境,又怎能看见真风景呢?又象念熟了菜谱,没实际吃过,又哪能尝到真滋味呢?”儒家讲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根本不仅仅是知识,而是实践。而今天我们的道德教育,完全是知识的灌输,一个人如果只有充足的伦理道德知识,却缺少德行,他仅仅会把伦理知识作为工具来使用,来要求别人、批驳别人、伪装自己。这不是伦理知识的错,这不是儒学的问题,这更不是儒学。我们太缺少知行合一了,太缺少体证、信守了。因此,我们就太难看到真正的儒学、儒者、儒家。这不是儒学本身的错。
   而我所见的批儒骂孔者,要么是无知,要么是别有用心。大多是人云亦云罢了,即缺少认知、又没有体证,除了哗众也不取宠、风头作不到秀之外,就是偏执狭隘的心理作祟。
  请用自己的心灵、生命去感悟经典,请真心修炼与践行,真正进入儒家文化的体内,正本清源,才能迎来中华优秀文化的复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07-8-4 11:01:58 | 只看该作者
无知者无畏,无知的小人无畏!

凡是没有读过《论语》就乱骂孔子的人,都是下贱的小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16 07:30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