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8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森田疗法与佛学思想关系的探讨(熊捍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7-7-6 06:15: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无着在 2006/10/29 11:38am 第 1 次编辑]

  森田疗法作为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其良好疗效已为举世公认,森田疗法具有强烈的东方哲学思想,尤其和佛学思想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认为佛学思想是孕育、形成森田疗法的源泉,森田疗法是佛学思想在心理健康与治疗方面的具体运用。二者本质上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金刚经》的有关思想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1]这是佛学经典《金刚经》一书的重要思想,具有博大精深的含义。明代藕益大师在《金刚经破空论》解释为:“言无住者,不住有为相也;言生心者,生六度万行心也”。这里我们试从心理的角度作一粗浅的解释:无所住即无所执着,就是说一个人的心理上应没有什么牵缠与挂碍,佛学认为执着是导致烦恼与痛苦的根源,一旦放下这种对人和事物的牵缠与挂碍,便可以熄灭烦恼,获得内心安详与宁静。以这种心态去处理事物,就能使注意力专注于当前的活动,这便是生其心的意思。

森田疗法里也涉及到“无所住心”的思想,“所谓无所住心是指我们的注意力不断移动,注意的指向全面分布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接触事物才能随机应变,才能立即采取最恰当的行动加以应对。”[2]由上可见,森田先生的对无所住心解释和佛学思想的原意有相通之处。

“活在当下”是佛学思想中的一条重要的生活原则,佛学认为人的思想是一个不断生、灭的连续的过程,我们不应对此产生执着,《金刚经》讲到:“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1]就是要求我们对过去的事物不要留恋,对未来的事物无须执着,而现在也即将成为过去,我们所能把握的只是眼前的一念。专注于眼前的学习、工作目标就是活在当下。

森田先生对精神活动的认识也是同样如此,他说:“我们的身体机能、精神现象,如川流不息,时时刻刻都在不断变化流动。……欲望和痛苦是按时间的四维,不断地变化、流动、消长、出没,决不可对其拘泥、固执和保留。”[3]

以上对心理活动的认识不仅是森田疗法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森田治疗方法的指导思想,被具体运用到各期治疗过程中,如在第二期轻作业期;“不采用仅限于患者自觉症状的对症疗法,而采用了快感与不快感一起消除的根本疗法”[4],让患者不要在意症状,勿关注自身感觉的好与坏。又如在第三期治疗过程中,针对患者在做事或读书时容易产生的强烈的预期情感,采用了消除预期情感,消除对于作业的价值感,使之成为一个自然的人的方法。[4]这些措施实际上就是无所住心理论的具体的运用。

森田疗法的治疗原则可概括为:忍受症状,为所当为。也即以目标为中心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这一原则可以视为无所住而生其心思想的另外一种表述。

2 “烦恼即菩提”的思想

这也是佛学思想的一个重要观念,菩提可解释为解脱,“烦恼即菩提”意思是烦恼与菩提在本体上是相同的,对这一道理,佛学常常用波与水的比喻来予以说明,水上之波比喻烦恼,水比喻菩提,二者虽然表现出来的形态不同,但本质上二者都是水,是相同的。佛学思想中这一道理用于指导修行者对身心的各种思想、情感采取平等悦纳的态度,不产生好坏的分别。

“烦恼即菩提”也是森田疗法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含义为:即使内心烦恼也不要企图逃避,毋宁任期烦恼。这样,烦恼的心情就会消失,即解决问题的办法自然也就有了。在森田疗法第一期静卧疗法直接运用了这一思想,具体做法就是忍受症状,如森田疗法谈到:“如果出现了难以忍受的烦恼,也要象忍受牙痛、肚子痛那样静静地忍受”,“苦闷越激烈,越适合治疗的目的。其苦恼达到极点时,如同冲锋战打突击时的最后五分钟那样,在极短时间内,苦恼迅速消失。就象剧烈的疼痛突然消失,精神立即感到爽快一样”[4],仅仅通过忍受烦恼便能使心境发生转变,其原因在于忍受烦恼的过程中保持了无分别的心态,从而打破了神经质患者习惯性的精神拮抗和交互作用,使患者内心恢复了统一与和谐。可见,森田疗法中忍受烦恼的策略是佛家思想“烦恼即菩提”理论的直接运用。

而且森田疗法中顺其自然的思想,即“对出现的情绪和症状不在乎,要着眼于自己的目的去做应该做的事情。”[2]该思想和烦恼即菩提的思想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即不再把烦恼视为异己的力量,不再与情绪和症状对抗。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因为烦恼即菩提,所以对于烦恼应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

3 模式上的相通

《森田疗法与新森田疗法》的作者认为,森田精神大体能概括为创造性和体验[4],森田疗法注重个体的自发活动,通过个体的行动、体验产生领悟,从而走出精神的误区。包括佛学思想在内的中国哲学的特点就在于主体性,即注重通过个人的修养活动达到证悟。重主体实践、重体验领悟是二者本质相通之处。

另外,森田疗法第一期静卧阶段定为七天,形式上类似于佛学的“打七”的修行。森田疗法第二、三、四期通过由轻至重、由简单到复杂的实践活动养成健康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则和佛学在担柴、运水等日常活动中修行悟道相一致。

我们认为森田疗法与佛学思想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当然也存在一些差异:森田疗法主要针对神经质患者,以恢复正常的心理机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而佛学思想并不局限于某一类人群,其根本目的在于个体彻底的觉悟与解脱。佛学经典浩如烟海,不同宗派有其各自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其中既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又不乏对精神、心理活动规律的真知灼见。森田先生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针对神经质患者这一特殊的群体,从佛学思想中吸取了所需的内容,并创造性地构成了一整套治疗模式。

通过佛学思想与森田疗法二者关系的探讨,既有助于我们深化对森田理论的认识,又使我们认识到:佛学思想在现代心理运用方面是大有可为的,对于进一步探索具有东方色彩的心理治疗和心理发展之路有着宝贵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1]白话佛经[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4~9 [2]森田正马 神经质的实质与治疗(第10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70~146 [3]长谷川洋三 行动转变性格(第10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124 [4]大原浩一,大原健士朗 森田疗法与新森田疗法(第10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57~67

2004年第7卷第2期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07-7-7 22:58:04 | 只看该作者
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07-7-13 16:12:09 | 只看该作者
森田疗法容易理解,而佛学由于接触不多,感觉很深奥。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08-11-11 15:31:55 | 只看该作者
好好学习,顶。。。

非常精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08-11-11 16:41:16 | 只看该作者
寻找摆脱烦恼的方法正是陷入了更多的烦恼,神经质如此,人类亦如此;森田如此,佛教亦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2-24 03:40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