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072|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抑郁症的诱因,我快被这问题折磨死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7-4-27 17:17: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什么我每次发病似乎是有点诱因,但是都不太明显呢,会突然觉得生活很灰暗,压抑,似乎总有些不好的事情要发生似的,每次发作都是从早上的压抑感开始,昼重夜轻的规律很明显,有时到晚上又像没事人似的了,可是第二天压抑感依然持续

每次症状严重时,总觉得躺着才是舒服的,干什么都提不起劲了,快乐感缺失,我每次都无法和别人解释我得这种状态,已经7年了,抑郁症来了走走了来,我真的怕了倦了,我知道和我脆弱敏感的性格有关,可是为什么在第一次发病前的20多年岁月里我都没有过这种体会呢,痛苦的时候是经常有但也不是抑郁的这种状态,这种躺着不想起床的状态,我真的很怕我不知道我怎么了,虽然我确定我有抑郁症,但我不确定为什么会遭成这种状态,我好怕那种清晨醒来抑郁袭来的感觉,闷的我透不过气来,为什么我会不快乐呢,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别人都是好好的呢,谁能告诉我抑郁症到底是怎么回事么?

我想问问大家每次发病都有明显诱因么,还是有时也说不清什么原因就发病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07-4-27 17:55:42 | 只看该作者
诱因? 我感觉从没什么诱因     一直都是一个状态   或着  有时候会更严重点   
  忍着疼痛奔跑  带着泪光微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07-4-27 17:57:54 | 只看该作者

我也不确定

但我可能跟工作有关,感觉自己几次都和工作上的不舒服有关,还有可能基因也是把,我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07-4-27 19:14:24 | 只看该作者
这同性格和心理素质有关,关键是调整这一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07-4-27 19:21:59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抑郁症的诱因,在医学界也没有定论,目前只停留在假设阶段.所以,我们没必要关心诱因,我们只需要知道如何进行药物和心理治疗就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07-4-27 22:41:13 | 只看该作者
我最初感觉几个礼拜心情压抑,没有动力学习是大二下学期进医院实习时.之后间隔一段时间就会复发一次,现在复发间隔时间是越来越短了,这礼拜又开始了,距离上次不对劲仅一个月.哎,它已经严重影响我的工作和生活,我是一名护士,但这两天做一件很简单的操作也会出现手抖和失误,这些以前做过十几,二十几次了,还有些最基本的概念也有些记不清楚,记忆力是越来越差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07-4-28 08:45:4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大家,原来抑郁症就是这样的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07-4-28 08:47:24 | 只看该作者
引用:大多数的抑郁症者,抑郁症发作的时期,都产生过自杀的念头,只是强度不同而已。内心这个声音的回荡,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原因比较多,详细的描述太复杂了,我在这里也只是简单的分析一下:在个体生命的某个或者某些时期,就已经有了生命没有意义,存在没有价值等不在乎生命的想法,也可以说是感觉。只是它们通常藏身于潜意识层面而已,因此个体才不会如此的痛苦,不会动不动就有离开世界的念头。因此不要被放弃生命的念头所迷惑,从本质的角度而言,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心灵创伤留给生命的记忆。我们的心灵已经有了如此沉重的创伤,我们需要做的是呵护它,而不是继续自我伤害!另外,则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会有种种痛苦的感受,有时候因为无人帮助我们及时化解(尤其是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或者自己无法化解,那么它们将留在了我们的生命里,而且不断的积累,令个体对痛苦的承受能力下降。因此人性有离苦求乐的倾向。抑郁症给个体带来的痛苦是非常多的,个体自然觉得难以承受,会有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尽头等感觉。很容易让人一下子变得很绝望,退缩逃避的本能这时不知不觉起作用,也就是想放弃,不再坚持和忍受痛苦。因此,抑郁症的朋友,当你们大脑里面出现这个念头时,一定要提醒自己这是我的生命在呼唤我“好好爱我”。千万不要去采取行动。当然这个时候已经被痛苦的情绪和感觉控制,我们可能会迷失自我,因此要及时寻求周围人的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07-4-28 12:42:14 | 只看该作者
我每次发病都是生活中遇到某些事件自己总是往最坏甚至是不可能的结果去想,越想越怕,恐惧和焦虑交织在一起不能够摆脱,深陷其中,痛苦不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07-4-29 07:25:47 | 只看该作者
抑郁可以是有诱因,也可以是不明原因。没发现明显诱因的称之为“内源性”抑郁,新的叫法改为。当然没有没“原因”的疾病,因为胜利心理学告诉你,你的感觉的表达取决于你脑内的某些“生物分子”的活动,比如5-HT 合多巴胺的减少。其机制时,当这些分子减少时,你的大脑好像是“色盲”,高兴的画面让你看起来是灰色的。这种现象可以是短时的,可逆性的。行为的改变或者是药物的使用都有可能把它改变,因为好多的行为比如,学习,运动,以及药物都可以改变脑内它的含量。至于诱因嘛,已知的有,(1)情绪和负面事件的发生,(2)天气阴暗,(3)运动减少,(4)大脑感觉信号增加如上网时间过长,跟人紧张性交谈时间过长,逛大街时间过久,学习,考试,社交减少。此外还有原因不明的,如药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07-4-29 14:21:45 | 只看该作者
引用“我每次发病都是生活中遇到某些事件自己总是往最坏甚至是不可能的结果去想,越想越怕,恐惧和焦虑交织在一起不能够摆脱,深陷其中,痛苦不堪~~!”
我总是把一些事情反复的想,想到每一个细节,总有不安感,尤其是有了压力时。
我抑郁时和楼主一样,早晨是那么的恐惧与绝望,晚上会好许多,第二天依然如故,有时我怕第二天早晨的到来,那种感觉太可怕了,甚至连我最狠的人我都不希望他有这种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07-4-29 16:04: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范思哲 于 07-4-29 14:21 发表
引用“我每次发病都是生活中遇到某些事件自己总是往最坏甚至是不可能的结果去想,越想越怕,恐惧和焦虑交织在一起不能够摆脱,深陷其中,痛苦不堪~~!”
我总是把一些事情反复的想,想到每一个细节,总有不安感 ...

     这种情形通常和个体的成长经历有关。
     内在养成了灾难化消极思维的模式。在特定的时候,这种思维模式会占据上风,并且导致一系列连锁的反应,导致个体好像完全被这些思维内容所控制。
     抑郁症的原因,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因素。而且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要认识和明白清楚,则需要透过成长的经历,透过个体内在不自觉地选择的信念,透过个体与父母等主要监护人的关系,以及他们是个性特点等诸多因素来进行分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07-4-29 23:31:23 | 只看该作者
抑郁症几乎毁了我!我想我可能天生抑郁,内源性的!我现在已经27了!我十年前严重抑郁,自杀三回,疑病!十年之后我才知道我是抑郁症!因为这个病我废弃了学业!现在连工作也没有!一直在家坐着!我太苦了!我前几天去了趟苏州,想打工,可是仍处于抑郁之中,没感觉,什么事都想不做,所以又回来了。我现在想在家学编程,可是我放开学业十年了!我初中毕业,而且英语基础又不好!我该怎么办?我看不到自己的前途!家人又跟我敌对!大家给我出主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07-4-30 17:31: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哲人 于 07-4-29 23:31 发表
抑郁症几乎毁了我!我想我可能天生抑郁,内源性的!我现在已经27了!我十年前严重抑郁,自杀三回,疑病!十年之后我才知道我是抑郁症!因为这个病我废弃了学业!现在连工作也没有!一直在家坐着!我太苦了!我前 ...


你现在是一种逃避的模式哦,这样下去真的不行,你只会越来越抑郁,我希望你能找到你生活的支撑点,能够让你充实生活找到自我的价值的工作,否则抑郁只会恶性循环

其实我和你一样,逃避是最大的敌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07-4-30 17:33: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范思哲 于 07-4-29 14:21 发表
引用“我每次发病都是生活中遇到某些事件自己总是往最坏甚至是不可能的结果去想,越想越怕,恐惧和焦虑交织在一起不能够摆脱,深陷其中,痛苦不堪~~!”
我总是把一些事情反复的想,想到每一个细节,总有不安感 ...


所以说抑郁症这个病还是有很强的生物学基础的,我们的某些行为,哪怕是休息模式都会影响到我们的感觉神经,一说到这个我也是真的很害怕,我好像觉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20 11:38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