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529|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命的体验不是药物可以替代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7-4-19 09:01: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心理疾病是同一个人的所有成长的经历作为背景下产生的,为什么内心不和谐,焦虑,紧张,恐惧害怕,都有其长期形成的生活经历或者事件的影响
药物不能改变这一切,能改变的是内心的重新的认识和体验
所以说,强迫症、社交恐惧、焦虑症、抑郁症等所有的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是纯心理障碍,同每个人的生命体验相关,而不是药物可以改变这种直接的生命体验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07-4-19 09:11:47 | 只看该作者
药物是不可以替代体验,而且有时对我们的自我提高造成一些障碍,但由于身心是统一的,心理障碍也会引起一些躯体的症状,如果这些症状严重,已严重影响我们自救的能力时,就非常有必要通过药物治疗来有效缓解症状,我们才有精力去学习、提高和自救。

因此,要辩证地看待心理治疗与调节和药物治疗的关系,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理的效果会更好。

一家之言,欢迎拍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07-4-21 19:08:3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波波 于 07-4-19 09:11 发表
药物是不可以替代体验,而且有时对我们的自我提高造成一些障碍,但由于身心是统一的,心理障碍也会引起一些躯体的症状,如果这些症状严重,已严重影响我们自救的能力时,就非常有必要通过药物治疗来有效缓解症状 ...


太有道理了!药物可以帮我们暂时缓解痛苦,让我们有时间和精力来慢慢进行心理调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07-4-25 09:56:50 | 只看该作者
吃药同时做心理治疗有一种弊病,就是不知道自己神经症减轻了是因为药物治疗的功效还是心理治疗的功效。也就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好的,好的稀里糊涂。

我遇到不少的患者,好的稀里糊涂,过了N年,又稀里糊涂的复发。

纯心理治疗是一种人格的成长,唤醒人们对痛苦的感知和应对能力,从心理学来说,这就是一种情商能力。这种情商能力逐步的得到学习和成长正是在心理治疗中去积累。

而药物是种麻痹,让人感知不到自己的心灵痛处,所以也就无从去探索和成长。

除了急性重症抑郁症,我一般不建议神经症和人格障碍的人接受药物治疗。因为,保持对痛的清醒是必要的,这样自己慢慢通过治疗领悟的东西才能坚实的建构在自己的内心,享用一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07-4-25 10:20:02 | 只看该作者
空口白话,没有任何实验统计资料竟然如此否定药物治疗。请你拿出科学证据来,否则我将行使斑竹权利,删帖。

原帖由 华人心语 于 07-4-19 09:01 发表
心理疾病是同一个人的所有成长的经历作为背景下产生的,为什么内心不和谐,焦虑,紧张,恐惧害怕,都有其长期形成的生活经历或者事件的影响
药物不能改变这一切,能改变的是内心的重新的认识和体验
所以说,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07-4-25 10:40:4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晔阳 于 07-4-25 10:20 发表
空口白话,没有任何实验统计资料竟然如此否定药物治疗。请你拿出科学证据来,否则我将行使斑竹权利,删帖。
晔阳斑竹息怒!

我想华人心语斑竹的帖子没有恶意,其观点也代表着某些学者的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最怕给战友们造成误解,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适当提醒,至于怎样取舍我相信战友们可根据其情况判断。

不知您认为如何?

[ 本帖最后由 波波 于 07-4-25 10:5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07-4-25 11:14:07 | 只看该作者
使用药物是正确的选择,我没服药的时候哪有现在的心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07-4-25 11:34:09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把类似的论断放到身体疾病上,可能大家争议就会少得多。仿拟一下:

生理疾病是同一个人成长的体质背景下产生的,为什么身体机能不和谐,肌肉痉挛,骨折,心脏病,都有其长期形成的生理背景或者突发事件的影响
药物不能改变这一切,能改变的是生理的塑造和体质的增强
所以说,冠心病、骨质增生、心绞痛、感冒等所有的生理疾病和身体障碍是纯生理障碍,同每个人的体质相关,而不是药物可以改变这种直接的体质的

我并不对上述语句做价值判断,只是希望大家从不同的角度看一看这个问题,努力看到他人言论中的合理因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07-4-25 11:38:03 | 只看该作者
“所以说,强迫症、社交恐惧、焦虑症、抑郁症等所有的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是纯心理障碍,同每个人的生命体验相关,而不是药物可以改变这种直接的生命体验的”这句话如果拿不出科学文献的支持,本帖明天将被删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07-4-25 11:44:13 | 只看该作者
波波板主,很明白你的用心。但是作为斑竹,言出必须有据,否则将会误导到大批网民。其影响不可低估。自己有观点可以,但是必须基予科学证据。我同意没人有恶意,但是善意的误导实质也是“误导”。
原帖由 波波 于 07-4-25 10:40 发表 晔阳斑竹息怒! 我想华人心语斑竹的帖子没有恶意,其观点也代表着某些学者的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最怕给战友们造成误解,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适当提醒,至于怎样取舍我相信战友们可根据其情况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07-4-25 13:08:58 | 只看该作者
抑郁症主要和 性格、经历、刺激(长期、环境、或者还有躯体疾病)有关系。

性格方面,比如容易消沉、容易气馁、容易进行焦点性的焦虑。

经历方面,它改变性格,使人成长。影响应激。

刺激方面,应付的习惯,使应付巨大伤痛等等事件时,导致的应付效果不好。
反过来,进行内向攻击,比如自我强力贬低,---产生自杀妄想,直至自杀成功。

所以,改变认知,是同等重要的。

几乎大部分的精神病患者 极易复发(我帮[华人心语]先生找的一个佐证吧。《精神病学》教材在这一方面,是统一的口径),是一个证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07-4-25 13:10:51 | 只看该作者
如果版主硬准备删贴,就转到[心理障碍]上去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07-4-25 13:14:01 | 只看该作者
INTERNET上,不是有博客BLOG吗,夸张的时候,甚至可以攻击自认为失职的政府。

难道[阳光工程]准备搞“一言堂”?

古语:“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难道阳光网友是三岁黄毛小儿,自己无判断力,自己不会去
找现实中的精神病医生取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07-4-25 13:27:22 | 只看该作者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除了精神病医生,作为一个有1008帖的论坛元老,我个人认为,阳光论坛作为阳光工程一个工具和交流平台,有极少数高级管理者,阴柔过多,长期狂躁、偏执,却以为是单相,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其[偏执][双相波]严重,却鲁喜指责、攻击。

现在是信息社会,节奏快,就象政府官员一样,权力欲实在不可取,是很封建和落后的意识,

同时信息多,如何取舍,就靠个人的智慧,就象要使精神病长期不复发,混沌麻木,是不行的。

---

心理治疗 和 药物治疗,

二者在YAO - HOW -REN
(WHY,WHAT,WHO,HOW,WHERE,WHEN,WHOM)等复杂情况下,

如何选取,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矛盾,谁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次要矛盾,

是精神病治疗学方面的重大科题。

=====
作为[阳光工程]这样一个有庞大用户群的精神病患者平台,患者、家属有权得到最新观点,
即使不是主流、不权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07-4-25 13:43:09 | 只看该作者
热切盼望管理人员和网友在此帖 展开二者如何比较中利用的大论战。

以期 作为[阳光工程] 网络PDF、DOC版主的网络刊物 的献力。

有漂亮想法、不因循守旧的,尽管发表一管之见、高见。

更远大的目标,就是对二者提出一些新的、基于切肤之痛,或者基于冷静、有责任可负、负责任
的看法,

对于广大网友对精神病的认识,有所升华、有所提炼、有所总结,
并且可以付诸病人的治疗和康复实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5-1-22 16:14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