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谢姐姐的回复和指点。
我现在在国外学视频制作,学校很小,老师的要求还很严格。
刚才还在画故事版,下星期一,就要拍了。自己的画工不好,故事版画的很丑陋,自己都看不下去。
不过就像姐姐指点的,可以崩溃,不可以放弃,允许退步,但不能停步。
我会一直记住的。
昨天被打击了,是自己写的剧本,老师评价,对话不自然,还要打磨,下周一就要实拍了。
老师让我跟演员们商量,怎么改剧本。当时,觉得老师就是说话客气,实际上自己的剧本一无是处。
在加上管办公室的人出去休假了,我要申请的用来拍片的场地没人批,也没人管了。
总之就是,哪儿哪儿都不顺。人又郁郁了,心里是一点信心都没有,这点都扛不住,以后还想拍片。
今天,起床后,先去外面走了两个小时,速度不快,8.7公里。回来后,又晒了半个小时的太阳,然后又开车去了学校,真是运气来个,现遇见一位老师,帮忙解决了拍摄场地的问题。然后,在计算机房遇见了一起上课的同学,Erin, 她帮我把对话和桥段都捋了一遍。现在问题基本都解决了。
直面问题,就算解决不了全部,也可以解决一部分。关键是,不会让问题发酵,扩散。
这是我今天的一点体会,也是自己惨痛的领悟。
我中考备考时进行过类禅修式的考试训练。说起来就一句话“注意力集中在眼前,做一步就丢一步。”这“丢”就是“完全放下,绝不回头”。意思就是只专注于当下这一步,尽自己的全力去做当下的这一步,然后就到下一步,哪怕这一步做错了,导致后面的都错了,也平心静气地接受它。
刚进高中(省重点)的时候,因为这个训练的惯性,我的成绩一直是前几名。同学都害怕考试,我是一点不怕。但慢慢的,虽然我学习时是专注于当下,却总有一个声音在我心中响起,“我在哪儿?我在哪儿?”我逐渐地没法平静了,我无法忽视这个声音,但我又不敢去认真的探究,最后回答这个声音。我隐隐约约地感觉到,如果我认真回答了,我的家就会被毁掉。
最后,我退缩了,逃避了,我就对自己说“我在哪儿?我就在自己的喜怒哀乐中,我就在自己的七情六欲中。我在对我做的题的反应中。”
这下,禅修是做不成了,成绩也下滑了,不过自己不用再去面对内心的声音了,当然那个声音也消失了。
后来,自己按部就班地上大学,出国,找工作,拿绿卡,抑郁,直到今天,当我读到曾奇峰老师的一篇旧文《厌学、休学是孩子们为自己而活做出的惨烈努力》。我才知道,自己在16岁高中时,错过了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从为别人而活,变成为自己而活的机会。
曾奇峰老师在文章中是这么写的:
一位在中国工作过很多年的西方心理学专家说,他有这样一个印象,就是各个年龄阶段的中国人,都处在被过度要求成功的状态中。
我个人觉得,他的判断非常准确,成功的确是生活在这个国度的人们的咒语,这个咒语即指向他人,也指向自己。
要求成功本身,并不是问题,问题来自对成功的理解。
至少有一个对成功的理解至关重要,就是这个成功是谁的;或者这样说,当一个人所谓“成功”时,我们需要问一问,套用最近流行的语言,他到底是成功了还是“被成功”了。
这里说的“被成功”,意思是,他的成功,并不是他需要的,而是他在满足他人的需要上成功了,所以从终极意义上来说,不是他成功了,而是他用自己的只有一次的生命、只有一次的独立存在,成全了他人。
很显然,这并不是成功,而是个体生命的最大失败。
这样的“被成功”的现象,几乎出现在一切生活的“项目”中。其中最让人难过的,就是孩子们在学校的“被成功”。
中国学校的压力,几近骇人听闻。这倒也罢了,因为一个人如果为自己的荣耀和成功战斗,吃多少亏都“活该”。但是,如果学生是为了他人、哪怕是为了父母的荣耀和成功战斗,那就构成了实际意义上的施虐受虐。
他人对孩子的成绩的施虐性要求,是伪装成“都是为了你好”的面目出现的,这样伪装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施虐时的内疚感,同时也使受虐者丧失了反抗的道德立场。
当孩子面对学习制造的智力上的挑战时,首先他感受到的不是直接来自这一挑战本身的压力,而是感受到的来自后方的由过度期待导致的紧张、焦虑、恐惧等等情绪,这会让他心存巨大疑惑:我到底是要解决眼前的智力问题,还是要治疗我身后的人的心理毛病?更加接近终极的疑惑是:到底是我在学习,还是我只是学习的傀儡,我只是一个用我的学习来满足他人的控制欲的工具?
如此“被学习”的状态,也许短时间里可以制造成绩好的海市蜃楼。但是,更多的情况是,孩子们变得厌学。
厌学是厌世的一部分;这真的很好理解,对孩子来说,获得以后养家糊口的技能,对自己真的很重要,但在这样重要的事情上自己只不过是被人操控的木偶,这生命真的就没什么味道了。
我高中时内心出现的声音,是当我专注于当下时,内心对我的质询,“我是在学习,还是在被学习。” “我是在学习,还是我只是别人的傀儡,用来学习的工具。” “我是成功,还是在被成功。”
这才是“我在哪儿?”这个问题的真正要害,如果我勇敢地面对这个问题,不稍放纵,不稍躲闪。纵然我解决不了全部问题,我也能对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原生家庭有所觉察。也许,就不会抑郁十五年了。
一失足成千古恨,在回首已是百年身。
往事不堪回首,能做的唯有时时告诫自己:
不管有多难,又多危险,代价又多大,不管自己又多么的恐惧,我必须直面自己人生的问题,必须自己去找到答案。如果想不劳而获,等着答案从天而降,那就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人生完全被毁掉。
而唯有活在当下,认真做事,完全投入,我的内心才会让我又机会面对自己真正的问题。
过不去,就死磕。过去了,就是别样的人生。
拉拉杂杂地说了这么多,就算自己前半生的一次小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