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信吗?“心理反哺”深度解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5-12-2 16:54: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两个月连续写了两篇有关“心理反哺”的文章,被广泛转载,引起很多家长反思。朋友和读者的反馈,新接触的个案,生活里无处不在的心理反哺现象,共同推动,不知不觉,我又写起这个主题的文章!

内在小孩会说话

很多长期看我文章的朋友,应该知道“内在受伤小孩”。比如,一个60后的人,是家里的老大,在奉行老大文化的家庭里长大。弟弟欺负了他,家长说:“他小,你让着他点”。

好吃的让着小的吃,活却干的多。大事小情,即便弟弟妹妹无理取闹,也要让着弟弟妹妹。即便这个孩子排行老大,但他也是个孩子,他也需要爱。长此以往,他内心有一个特别强烈的声音是“凭什么?”

"凭什么我就得让着小的","凭什么我做的最多","凭什么我做什么都不对",或许因为在家长制的家庭里,或者奉行着孝顺的老大自己都不曾觉察,这些话从没对父母说过。



但是,这些委屈的声音却始终藏在他的心底。长大了,跟朋友们在一起,他稍微感觉到被忽视,就会问“凭什么你们总忽视我?”工作中,如果老板的处理,他稍感不公,他就会说:凭什么我的付出你看不到,凭什么你总偏心别的同事?

大家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经常说:“凭什么……”八成是小时候在家庭里,受到过太多不公平的对待。内在的受伤小孩,始终渴望被看到……

父母对孩子好,不情愿

“可怜天下父母心”是大家熟悉的话语。的确,天下哪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但是为什么孩子好的时候,孩子有主见的时候,家长会那么愤怒?

就是当这个家长被“内在受伤小孩”主导的时候。

讲座时,有的家长说:“我小时候根本都不敢跟父母顶嘴,要顶一次嘴,不是拳打就是脚踢。现在的孩子,还跟他们讲尊重,对他已经比小时候父母对我好多了”。

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我没像你爷爷奶奶对我一样动手打你,你就知足吧,还让我尊重你?”

家长处于父母状态的时候,都希望好好的爱孩子。但是当他的心理能量不足,就会被受伤的小孩主导,此时,他也是个未被满足的孩子。于是,他的付出里,总是透着各种不情愿,或者对孩子有所求!

不知道如何爱,因为不曾被爱

很多虐童案件的背后,虐待儿童的主人公自己童年就有被虐待的经历。这就是无形之中的代际传承,他想给孩子爱,但是他就是被虐待的。没有学习成长,一个人儿时如何被对待,就会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



还有些孤儿、单亲家庭等孩子,从小吃过很多苦,发誓将来一定对孩子好,不让孩子受苦。或许物质层面上他们过分满足孩子,但是孩子在心理层面上极其匮乏。

比如一个人6岁的时候成了孤儿,6岁以前的他是在爱中长大的。即便那些记忆已经不清晰,但是父母对他的爱已经融进他的潜意识,他自己的孩子6岁以前,他能很好的去爱。

而他的孩子再大一点,他的对待就不尽如人意了。因为6岁以后的他,靠的是自己的独立,寄养在别人家里,处处察言观色,没有撒娇的机会。6岁以后的他,对待自己就像成人——严格的要求自己。

一个人做了父母不经觉察耳濡目染的是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孤儿做了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是自己对待自己的方式。因为父母去世后,是自己给自己做父母。因此,他怎么苛刻自己的,就怎么苛刻孩子。

6岁以前他被爱过,也会爱孩子。6岁以后他从未被像孩子一样对待,他也不知道如何对待6岁以后的孩子。

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

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华生,是最典型的案例。



他曾说过:“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我可以训练成为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或者乞丐、窃贼,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种族。”

曾经一度在美国疯传的“哭声免疫法(孩子哭了不抱),延迟满足训练法,这些让家长省心的方法,都源于行为主义,近年来也误导了许多中国的家长。

他为何如此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完全忽视人生而为人的内在动力,以及天性中的差异和创造力呢?华生本人的教育成果又如何呢?

他的大儿子雷纳曾多次自杀,后在三十多岁时自杀身亡;女儿沉默易怒,秘密酗酒,并曾经多次试图自杀;

第三代:华生孙女多次自杀,孙子一直流浪 。外孙女自己也是酒精成瘾者,并多次考虑自杀。

这一切悲剧的种子源于华生的童年,华生的父亲脾气暴躁,抛妻弃子,华生学生时代受同学欺辱,并因暴力行为而两次被捕。

正是因为童年对爱的渴望,又深感爱的匮乏。让他倾尽全力的保护自己不再因爱受伤,努力营造一个没有情感的世界。程序化的行为主义便应运而生!

悲剧往往都是硬币的两面

事物往往都是相对的,有这一边的极端,就有另一端的对立面。

上面的“心理反哺”是爱的匮乏,父母对孩子索取。而另一个极端是自己受过的苦,看不得孩子苦,一辈子保护着孩子,孩子心理从未断过乳。

啃老族里面很多孩子就是从小被父母事无巨细的呵护。因为父母内在有受伤的小孩,父母把这个小孩投射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看不得孩子摔跤、看不得孩子受累、看不得孩子吃苦。结了婚,去给孩子当保姆。

如果是个男人,心里从来没有断过乳,嫁给他,妻子感受不到丈夫的责任和担当。妻子离婚的理由很简单:“我需要的是个顶天立地的丈夫,而非24孝好公婆跟我过一辈子的是我丈夫,不是公婆!”

妈妈不接受治疗,孩子的病好不了

很多时候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了,被送到医院。越来越多的医生和心理咨询师达成共识:“明明是母亲病了,孩子是在替母亲生病,或者用生病的方式摆脱母亲的控制。”



一个母亲内在受伤的小孩没疗愈,就事无巨细的管制孩子。名义上是爱,实际上成为一种控制。

在母亲的软控制下,有些孩子出现了行为问题和心理问题。懂得反思的母亲,配合心理咨询师,疗愈自己,孩子的病可以不治而愈。

但是,有些母亲,只把孩子推向咨询师,希望咨询师把孩子治好。这样的孩子很难好,甚至拒绝治疗!

一个医生接待的个案:孩子说:“大夫,我知道在你这里,你尊重我,我可以自己做主,但是回到家,我妈还是处处控制我。”从此再也未到过他的诊室!

孩子生了病,可以某种程度摆脱母亲的控制,或者以生病的名义反控制自己的母亲。

培养健康孩子,从成长自己开始

现在自闭症大爆发、强迫症、多动症,都成逐年上涨的趋势,且越来越低龄化。

我也是个母亲,我也知道为人父母的那颗心。

每个父母对孩子都是爱的,但是好的初衷不见得收获好的结果,因为爱是需要学习的。

何况我们的祖辈经历战乱,饱经沧桑,保命就不容易,何谈教育?我们的父母,他们出生于饥荒,受教育文革。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苍白的,甚至和教育的本质背道而驰。



加之30年间,独生子女的特权影响,教育这个课题,需要为人父母的我们,从新学习!

可怕的心理反哺,期待可以从此不再延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2-24 09:19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